育儿心得:千万别和孩子较真!

08-25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儿心得:千万别和孩子较真!”,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育儿心得:千万别和孩子较真!

一样有纠结和迷茫

其实在育儿路上,我和所有的妈妈一样,有惊喜、有纠结、有烦恼。比如我儿子现在四五岁,正是到了该有规矩的年龄,可是一旦立规矩,就意味着有冲突。他开始感觉妈妈在约束他了,妈妈好像没有以前好了。该怎么办?我也不知道,只能慢慢摸索着来。再比如说他这个年龄段,开始跟我探讨死亡的话题了。怎么跟他沟通这件事,减少他的一些担心和忧虑?我也没把握。

一样用事实验证书本

不过,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我印证了心理学中提到的孩子发展的规律,而且知道必须尊重这些规律。在这点上,我可能比较具有专业的优势。比如儿子在2岁左右的时候,一次家里来了亲戚的孩子,爸爸就让他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弟弟玩,希望他能够懂得分享。结果当他看到儿子护着自己的玩具,不愿意给弟弟玩时就非常生气,甚至“上纲上线”到他会不会长大后不懂得关爱、不孝顺父母等等。当他把这些焦虑告诉我,并问我是不是必须纠正儿子的时候,我告诉他,别紧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建立了“我”的概念,当然不愿意分享。等他过了这个阶段,自然就好了。唉,当时我的这番说辞,还被当成是因为太晚要孩子而溺爱他的“罪证”。但事实却帮我洗脱了“罪名”,现在再有小朋友来家里玩,儿子会特别热情地把玩具拿出来一起玩。

这些知识,并非专家才具备,所有的父母都应该主动了解。我们在职业中需要不断地拿各种证书,那么在育儿过程中,是不是也该多学习一些,也具备当父母的资格呢?

我还想说,学习不是照搬某个专家的观点或方法,而是要融会贯通——在有了某些基础知识之后,通过对自己孩子的观察、了解和思考,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式和方法。

星搭档洗衣凝珠点击收藏

专家妈妈也要反思

也许在育儿过程中,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先分辨一下,是我们做父母的需要调整自己,还是孩子有问题。

调整自我

儿子2岁左右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已经疲倦到了极限,每天晚上又累又困。小家伙好不容易把妈妈盼了回来,特别想在睡觉前听上几个故事,这也是每个孩子最享受的时光,可是我经常是只讲了一个故事,甚至是一个故事都没讲完就睡着了。开始的一段时间,被孩子摇醒了之后我很恼怒,也因此跟孩子嚷过、生气过。后来,我反思自己,这件事是我的问题,孩子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于是我开始调整自己,比如强迫自己每天中午在办公室小睡一会儿,休息一下。要知道这么多年来,我从来不习惯午休。这样调整了之后,我每天回家后的精神确实好了很多,讲故事的矛盾也就这么解决了

事先说明

有段时间,我儿子特别喜欢买玩具,每次出门只要看见他喜欢的玩具,真的是抱着不松手,怎么劝都不听,非买不可。为这件事我也苦恼过,跟他发过脾气。后来我反思了一下,这里依然有我自己的问题。我没有向孩子说明出门和买玩具之间的关系,也许他一直把这两者做了必然的联系呢!所以后来,我每次带他出门前,都要跟他说明,我们要去干什么,是大概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买玩具这一项等等。之后,就很少再出现他抱着玩具非买不可的场面了,他能够很清楚地分辨什么时候可以买,什么时候不能买。孩子其实都是非常懂事的,只是我们得真正去尊重他,比如要解释、要事先说明或征求他的意见,那样的话,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M.YJS21.cOm

如果说我的专业对我的育儿有所帮助的话,也许就是我在很多事情上的反思要比其他妈妈更早、更敏捷一些吧!如果你也能敏感一些的话,一定也能做得很好。

让内心的我和现实的我统一

有一次,我们带孩子和亲戚们一起外出游玩,那天午饭后,大家都很疲倦了,儿子不知因为什么事让我生气了,我冷不丁地狠狠地拍了他一下。他当时很愕然,当他发现是我下的“狠手”之后,就开始大哭大闹,对我说狠话,甚至推我。说实话,在那种场合下,他的行为真的让我感到难堪,但我还是选择了忍耐。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当他在回家的车上休息够了之后,开始转变态度,一直跟在我后面帮我干这干那,让我吃好吃的,对我嘘寒问暖。看来,他的情绪稳定了下来,在补偿自己的错误了。在这件事上,我也向他坦承了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比如不应该在什么都没说明的情况下就拍他。

保护自尊心,才能自然接纳

这种情况,我想我重视的不是孩子必须认错、要马上改正等等,而是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在此基础上让他接纳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其实,别看孩子小,他也有很多的担忧,也承受着很多的压力,是非常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

我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他内心的我和现实生活中的我能够统一,是真实的。其实很多成年人出现心理问题,多是因为只接纳自己符合习俗规范的那部分自我,而不自觉地把其与内心的真实需要分离开来,而外在又把自己理想化,造成了真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之间的落差。那么我希望孩子尽可能地能体验到自己的真实想法,包括做错的事。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思维,通常偏向绝对化、全或无,认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而且自己不会做错。那么,遇到事情时,通过冷静和检讨自己的行为,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都有可能做错,妈妈也会有错。但有错误改掉了,我就还是我。这就是在让他学会接纳真实的自我,也许这个自我并不完美。

1.不和孩子较真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在每个年龄段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比如爱争第一、不爱喊叔叔阿姨等等。这个时候,不管你是不是专家,都不必和孩子较真。比如叫人或者胆小、慢熟等问题,那是孩子的气质类型决定的,是遗传的,不是随便就可以改变的,在这上较真有意义吗?至于争第一,就更没有必要刻意地打击孩子,他早晚都要在真实的生活中明白人不可能永远第一这个道理。

顺其自然,不较真,孩子会成长得更顺利。

2.孩子什么都能听懂

我认为孩子的吸收能力是很强的,他什么都能听懂。所以,当他提问时,最好给他正确而丰富的讲解。比如我儿子,很关注日本地震、核辐射等等,他跟我们一起看电视,也会提出很多问题。我不会说你是小孩子,你不懂,或者你不用管,而是会尽量给他讲解,没想到他真的能记住很多,还去幼儿园给别的小朋友讲。这更加印证了孩子天生具有的学习能力,就看我们重视的程度和引导方法了。

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我儿子很专注,他喜欢阅读,可以自己看上半个小时的书,也喜欢安静地玩拼插玩具,一鼓作气地把模型拼好。专注这个问题可能也是让很多妈妈焦虑的话题,但这和家庭的榜样作用有关。比如我家,孩子的爸爸在带他玩拼插玩具时都是很专心的,不拼好不罢休,那么孩子自然会以他为榜样。

再一个反证就是我在某个阶段脾气比较暴躁,爱发火。后来我突然发现,过了一段时间,儿子也爱发脾气了,甚至能在他发起脾气的样子中找到我的影子。我赶紧调整自己,梳理情绪,现在儿子也变得平和多了。

所以,无论在哪个方面,无论在生活的任何细节上,父母的榜样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7大错误千万别犯


没有人怀疑你对宝宝的爱心,但在一些错误认识的指导下,你的一些行为也许正在伤害着你的宝宝。对照下面这些“误会”,看看你犯了哪几条。

错误1:教幼儿背唐诗

你是否热衷于教你的宝宝背唐诗?并以他小小年纪就能熟练背诵为荣?每每有朋友到家里来玩,还一定要小宝贝背两首来炫耀炫耀?

真相分析:

教育专家说,孩子在上学前就能背唐诗,貌似不错,可是,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弊大于利的。

唐诗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遣词造句极其精练、含蓄,有时为了行文的需要,颠倒字词正常顺序的事常有,这与现在人们的语言习惯大不相同。幼儿尚处于学习语言的初始阶段,凝练的唐诗,要让幼儿读熟、读懂,并受到教育,谈何容易?

科学做法:建议年轻家长让孩子多吟诵一些儿歌。幼儿感知事物是从表象入手的,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儿歌正是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容易切入幼儿的心灵,可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

错误2:让宝宝过早学电脑

小宝贝的兴趣总是说来就来,比如,看见电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爸爸妈妈都觉得这是好事,不仅经常在电脑上给他看早教光碟,还经常一起和宝贝玩电脑游戏。

真相分析:

婴幼儿用电脑并非明智之举,就是大人用电脑久了,也会感觉头昏眼花,浑身酸疼,何况是容易上瘾、没有自控力的宝宝?加上现在的电脑设备都是根据大人的体型设计的,因为角度和高度都不对,很容易伤害宝宝的视力和骨骼发育。

科学做法:小朋友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玩的东西很多,电脑可以等上小学再学也不迟。

错误3:育儿,爸爸是局外人

真相分析:

新爸爸和新妈妈一样,学习育儿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要把丈夫排除在外。他能找到自己带孩子的方法,你也许觉得孩子是你自己的事情,从一开始,你给孩子换尿布的速度就很快、给他洗澡时也很有条不紊。你的丈夫也需要找到这些技巧。因为一个人照顾新生儿,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科学做法: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他帮你的时候,你对他不要推辞、不要责备和不断地命令。有些妈妈希望丈夫帮助他们,又不愿意完全依靠丈夫。只有确定了孩子不会冷、他不会给孩子喂太多,不会在孩子吃过以后和她玩得太激烈、不会呕吐,才能真正信任和依靠丈夫。这完全没有必要,丈夫和你一起学习做父母,你会更轻松,你们也能互相学习,掌握更多的技巧。

错误4:和别人比孩子

真相分析:

你的孩子睡整夜的觉吗?他会笑吗?他能试着坐起来吗?别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已经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上,不要受别的父母这些问话的影响,因为那样你会觉得你的小宝贝好像总有些地方发展得比别人慢。

科学做法: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同的

孩子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这时你要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和放松的心情来对待。一个孩子爬得早并不代表他比别人发展得好,只是更多地说明他想追赶父母的脚步。

错误5:忙得牺牲自己的休息

真相分析:

每个新妈妈都说白天孩子睡觉的时候她也想睡。但是经常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家里非常凌乱、要洗盘子、洗杯子,根本无法睡觉,直到自己精疲力尽。

调查显示,每个新妈妈的第一年都要丢掉400-750小时的睡眠。

科学做法:尽可能的让自己得到足够的休息。

其实每天白天你都应该尽可能地打个盹,或者至少在周末睡个长觉。没有充足的休息,你很难在那些本应快乐的生命时光里体会快乐。当然,休息的时候你可能要少做很多事情,但是充分的休息比洗盘子、洗杯子更重要。

错误6:为孩子花太多的钱

真相分析:

所有人都会告诉你,孩子会改变你的生活。但是没有人告诉你,孩子会让你的钱袋日渐萎缩,你恨不能为孩子倾其所有,而且无怨无悔。

就像你饿的时候会跑到食品店一样,购物对于新爸爸、新妈妈来讲好像可以不用算计。据估计,孩子第一年的尿布、衣服、食品、学步车等物品会花掉1万5千元左右。所以列一个表格会减少你的超额开支。找有经验的父母和你一起买东西,她也会告诉你什么是真正有用的,你也可以少上当。

科学做法:合理计划适度开支

别在孩子的衣服上太费心,因为孩子一晃就长大了。玩具也是一样,大多数婴儿更喜欢对同一件东西玩来玩去,甚至就是一个盒子就够她玩一阵子了。你不如把剩下来的钱用来让她上钢琴可或者上大学。

错误7:认为自己会记得孩子成长的所有过程

真相分析:

你觉得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你都不会忘记。但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会渐渐淡去。很快,孩子的童年就会过去,一个18个月大孩子的母亲看到一个新生儿的时候也会说,她已经忘记了她孩子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你关注的是她的现在。

中班家长育儿心得:千万别小看了三岁小孩子


中班家长育儿心得:千万别小看了三岁小孩子

宝宝已经三周岁半了,因为宝爸不在家,宝宝就常和我睡在一起。每天睡觉之前,宝宝总是让我给他讲故事,且每天都是要听同一个故事。有时候我很累,有时候我很困,所以每一次都是怀着敷衍了事的态度给他讲故事。有时候漏了一二句,有时候会忘了某一个细节,可我全然没有把这当回事儿,总以为宝宝也和我一样,没有认真的去听。

但是昨天晚上一件事情,让我大吃一惊。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对待孩子一定也要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不管大事还是小事。

事情是这样的:我给宝宝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线索是金擀杖和银面盆,整个故事也是因这两件宝贝而展开。我讲了故事的开头,就忘了提金擀杖和银面盆。然后就讲到下一个段落。这时宝宝说,妈妈你讲错了,重新讲。其实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宝宝让我重讲我就重新讲。可第二次讲到那里我又忘了,这时宝宝提醒我:“两——”,妈妈你重新讲。我才下意识里知道,我错在哪里了。是呀,没有两件宝贝,故事就无法展开呀!

讲完后,我说:“宝宝该你讲故事了,那你也给妈妈讲一个故事吧”。然后宝宝就给我讲了宝宝直通车上面的故事。《花花绿绿的小圆球》的故事。这一次真是让我和宝爸都惊呆了,宝宝竟然一字都不差,把故事的一前一后说得和视频上的语句一模一样,真像是背下来的一样。可他现还只是一个42个月大的小孩子,除了会认1-100的阿拉伯数字,还有幼儿园三个字,其它的汉字我们从来没有刻意的去教过他。

这时我和宝爸都无限感慨——孩子,真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吧!

育儿观念:千万别小看了孩子的记忆力


育儿观念:千万别小看了孩子的记忆力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他们可以天马行空,任由思想无拘无束,他们可以匪夷所思,不管是不是切合实际。只要我们愿意去相信,他们就可以用他们的想象力给我们展示一个不同的世界,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同样的,孩子的记忆力也是无限的,他们的记忆力往往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实录一:辰辰半岁多的时候给他买了一些英文的儿歌CD,倒不是因为有意要辰辰从小接触英语,是自己比较喜欢英文歌,挑选的时候就无意间都拿了英文的。之后,每天都给他放这些儿歌,起初他也不怎么感冒,一副“听就听呗”的样子,但是也不抗拒。到了一岁多,想换一批儿歌给他听听,之前的CD每天听,我自己都听得快出老茧了,但他却不乐意了,当时还不会说话,吱吱呀呀地反对我换儿歌,没办法,只好给他继续听,但是明显发现他听得仔细了,不放儿歌的时候,只要我哼出曲调,他就会冲着我笑。

分析:之后,我才慢慢发现,辰辰其实已经深深记住了这些曲子,甚至是歌词,即使他还不会说出来,更不会唱出来,但是他的脑子里已经有了这些东西。他之所以不让我换,是他发现自己还没有完全地驾驭这些歌曲,他还要继续听,直到把他们完全记住。这个在一年后,得到了充分地印证,两岁不到的时候,他有一天居然流利地哼起了这些碟片里的曲子。虽然歌词“支离破碎”,但是已经让我非常惊讶,从那时起我就不敢在小觑孩子的记忆力了。

实录二:辰辰三岁不到的时候,接受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有一次,亲戚送了个玩具机器人,摁下发音键,就是英文的“ThisisthenumberONE”(这是数字“1”)或者是“ThisisthenumberTWO”,抑扬顿挫的发音立刻吸引了他。他不断地摁键,不断地听。我在旁边就无意识地学着机器人说,没想到我一说,儿子的兴趣就更大了。他发现我听懂了,还能模仿机器人,马上问我:“妈妈,什么意思?”“哦,机器人在说,这是数字1,这是数字2。”这个时候,他已经知道一些基本数字的概念,他就很迷惑地看着我,肯定是在想,我知道1念yi,2念er,怎么突然不一样了,我就立刻跟他解释,这是英文,另外一种语言,我们平时讲的是中文。当我跟他说了一遍1到10的英文后,他又接着问:“那11怎么说?100怎么说?”我如实地回答了他。第二天他似乎什么都忘了,但是又重复问我前一天的问题,我还是耐心地跟他说了一遍,这次我只说了1到10。之后的每天他都会问,每天我们都会练习,一个星期之后,他已经可以流利地说1到10的英文了,还跑到爷爷奶奶那里去献宝,得到了爷爷奶奶的表扬后,就更想往下学,又问了我11,12,13……

见他越学越快,我就干脆像教学生那样,把英文的数字规律跟他讲了一遍,告诉他不用死记硬背一个个数字,数字和数字之间都是有关系的,只要学会基本的1到20,后面的数字是可以自己组合的,只要记住规律。一开始还担心告诉他这些是不是太深了,但是没想到小家伙自己会消化,过了几天真的又开始问我英文数字之间的规律了,我就告诉他20是twenty,30是thirty,几十的后面都是ty,然后他就自己往下说,40是forty,50是fivety,60是sixty…….我一边鼓掌一边纠正他:“弟弟真聪明,但是50不是fivety,是fifty,就它和别的稍微有点不一样。”他“噢”了一下之后,后面的几天50还是fivety,我也不去强求,只是他说的时候,我纠正一次,久而久之,他就自然而然地会了,而且还饶有兴趣的自己组合数字,没过几天,1到99他已经都了如指掌了。

分析:自己也没有想到儿子的接受能力居然那么强,估计最大的动力还是他对这方面感兴趣。很庆幸自己没有遏制了儿子的兴趣,没有想当然地认为他还是个孩子,一定学不会那么多。其实,孩子的学习潜力是我们大人无法估量的。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什么,但是当孩子表现出兴趣的时候,作为大人的我们,也不要扼杀了这些萌芽。

实录三:上了幼儿园之后,辰辰对数字更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有一次上街,他什么都不要,就是要我给他买个乘法口诀表挂在家里。一开始还以为他是一时的兴趣,没想到,一学期后,他居然已经把乘法口诀暗记在心里了。在我面前脱口而出的时候,除了几个说错之外,其他全对,说实话,我们真是不得不开始有点佩服他了。

分析:乘法口诀挂在他的游乐区,也就是他平时待的最多的地方,每天看似他漫不经心地看上几眼,自己也从来不去问他记住了没有,没想到他还真的把它们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现在,辰辰快满四周岁了,他的小脑袋瓜里已经装了好多他自己喜欢的东西,每当他把这些宝贝展示出来的时候,我都不得不佩服他那持久的记忆力。他在不停地记住生活中每一样他感兴趣地东西,我们能帮助他的就是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一定的指点,不给任何压力,也没有任何强求。

孩子发脾气是好事,家长千万别制止


孩子发脾气是好事,家长千万别制止

很多年轻的父母觉得孩子不哭不闹才是个乖宝宝,才是个好孩子。因为当孩子又哭又闹,在地上打滚的时候,父母觉得十分烦躁和难受。但是小孩子发脾气是件正常的事,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有。如果父母觉得孩子发脾气十分烦躁,大声斥责,孩子渐渐就变得安静,成长为一个唯唯诺诺、没有主见的人;如果父母能察觉孩子发脾气是好事,并且加以引导,孩子会长成一个独立思考、有主见的人。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曾说过:“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因为孩子发脾气是种正常的情绪宣泄,是件好事。那么孩子发脾气有哪些好处?

一、情绪宣泄

“哭泣不代表着伤心,而是伤心逐渐褪去的过程。”当孩子情绪激动时,不妨让他们痛痛快快地发一发脾气,哭一哭,将一些委屈哭出来,心里会好受不少。等孩子的情绪平复一些的时候,我们再来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地抒发情绪。

二、愿意给父母知道想法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发脾气并不是无理取闹或者娇纵任性,而是说明他正在试着接受你说的“不”。发脾气只是他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这时候你可以坚持“不”但要体谅他很伤心。

三、孩子是个很有独立主见的孩子

发脾气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孩子会发脾气,说明他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孩子应该懂得反抗。同时,孩子会发脾气说明他懂得释放自己的坏情绪,会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孩子长大之后,不会畏缩怯懦,关于人生,也能独立思考,必将变得很有出息。

四、在家发脾气好过在外发脾气

孩子一般会选择在家彻底释放沮丧情绪,因为他们觉得父母更愿意去倾听。如果父母不接受孩子在家发脾气,那么孩子的情绪得不到宣泄,可能会在公共场所爆发出来。这样孩子和父母事后都会觉得没有面子。

正因为孩子发脾气有上述好处,家长千万别制止,但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别让孩子发脾气渐渐成为人性无理取闹的行为。所以家长需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引导:

一、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孩子发脾气时,父母需要给孩子留下充足的空间,让孩子把不好的情绪宣泄出来。这就是美国家庭常用的“计时隔离”,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比如发脾气、骂人、抢东西,家长会要求他暂停手上的活动,独自一人冷静一会儿,再寻找解决方案。

在家庭里,父母会说“回你的房间去”;在学校里场地有限,老师就在教室里布置个角落,做为孩子们“计时隔离”的场所。

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孩子在生气的时候,什么都听不进去,这是如果妈妈们去试着给他们讲道理孩子不仅不会听,反而会变本加厉。如果孩子一直在哭闹,那妈妈们不妨转换一下他们的注意力,比如跟孩子说今天在路上碰见一些好玩的事。

三、找发脾气的原因

没有无缘无故的脾气,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还应学会查找脾气背后的原因,比如,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某项需求?孩子是否遇到了什么学习障碍?如此等等,这类追问更容易帮自己对症下药,而孩子也将从父母善解人意的处理方式中学会设身处地,得到成长。

四、孩子发完脾气,不要总是拿这件事情说事

俗话说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要总是跟孩子提这件事,这样会让他觉得很没有面子,也许本来很平静的孩子会因为你的旧事重提而再次发脾气。

让孩子爱上英语阅读,家长千万别做这些事!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我们培养语感、促进词汇的积累,更能开阔视野。无论我们是学习母语还是第二语言,往往都是从阅读开始的。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有疑问:为什么孩子对英语阅读这事不上心?买的读物孩子不爱看?除了对动画片,其他事根本不感兴趣?其实孩子的这些举动背后,大人都脱不了干系,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正是孩子不爱英语阅读的主要原因。更多内容,请关注。

(一)家长没有阅读习惯

1.孩子的成长源于模仿

孩子的成长从模仿开始,我们的宝宝拿起梳子梳头发,拿起拍子打苍蝇,不是他们天生就会,而是对大人动作的模仿。

从2岁开始,孩子对大人的模仿扩展到物品的使用方面,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有意识到动作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我们平时有阅读的习惯,会增加宝宝与书接触的机会,如果宝宝在模仿你看书时,你给予肯定,那么这样的模仿行为就会继续。这样是不是比刻意的塞给孩子一本书要有用且温和的多呢?

2.榜样的力量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榜样的力量不可低估。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阅读习惯也如此,在外界的学校教育没有介入以前,你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二)忽视亲子共读的力量

这是中国家长的通病,我们总是给孩子一本书,简单的告诉宝宝这是老虎,这是狮子以及它们在干什么。关于这方面,我建议大家听一听卢怡方的讲座《如何用绘本启动孩子的阅读力》,讲座中详细描述了亲子共读对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性,而且示范了正确的亲子共读应该采用的语调和节奏。

另外,当宝宝刚开始阅读时,他并不能完全理解书中的意思,也不能及时补充书本以外的知识。如果父母适当的进行延伸,就会大大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三)给孩子选择的读物难度不合适

孩子应对困难首先是逃避,然后排斥做类似的尝试。兴趣源自于愉快的体验,如果我们选择的读物太难,孩子总是遇到困难,自然就不会喜欢,而且从此对阅读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另外,为孩子选择多种类型的读物,也能加强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四)家里电视总是打开状态

这也是一个环境问题,电视有画面感,更吸引人,理解起来更简单。过度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会影响阅读习惯的形成。

总之,孩子阅读习惯的形成要靠父母营造适当的环境,兴趣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从点滴小事开始,不要低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个家里都有一个爱阅读的宝宝。

有这些特征的孩子千万别埋没,可能是未来的精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闪光点。老师和家长们千万注意了,拥有以下这些特征的孩子,千万不能埋没了!他们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精英。

具有“学术型精英”潜质的学生

1、成绩起伏大,有明显缺陷的学生

【最长的板决定了他的价值】

如果一个学生的数学一直保持在120—130分的水平,另一个学生,有时考140分,甚至150分,有时却考80分、90分,你觉得哪一个学生更有潜质?

起伏大的学生能量无穷、潜力无穷。这才是将来成为科学家的苗子。那种一直四平八稳、保持较高水平的学生可能比较优秀,读完大学读硕士、博士,但很难成为最拔尖的人物。

但是,学生成绩起伏大,这一点老师往往特别反感。老师追求的是平衡,要查漏补缺,把差的学科补起来,他们奉行的是“木桶理论”。其实,我们评价学生不应该看他最短的那个板,决定他装多少水,而是看他最长的那块板究竟能长到什么程度。最长的板决定了他的价值。

天赋越高的学生,对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反感程度越强烈。当你发现一个学生很难掰的时候,这是一个机会,没准将来你成名可能就指望他了。这个群体中出现卓越人物的几率相当高。

2、有激情、欲望强、精力充沛的学生

【调皮的孩子往往很聪明】

所有杰出的人物,无一例外都具有有激情、欲望强、精力旺盛的特点。调皮的学生往往很聪明,就是因为有激情、能量过剩,这是具有精英潜质的特点,千万不要去扼杀这样的孩子。

3、专注程度高、痴迷于某件事物的学生

【有些孩子感觉自私,可能是自我屏蔽能力强】

如果你周围的某个学生痴迷于某件事物,没准儿他就是未来一个大师级的人物。就算是痴迷于游戏,也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牛的游戏设计师。

专注程度高的学生有一个特点,自我屏蔽能力强。他可以自动屏蔽和他关注的事情无关的一切。多数人的注意力分布是比较平衡的。那些被打扰了还心平气和的人是平常人。

有的人,比如他正在做一件事,你去打扰他,他对你特别不礼貌,烦!这说明什么?他的专注程度极高,他根本不愿意从他的世界拔出来,哪怕为你停留一秒钟。这种学生,我们往往评价为:自我、自私。

其实,并不是他不想跟你讲话,而是他觉得不舒服。投入程度越高,反感程度越高。

具有“领袖型精英”潜质的学生

1、荣誉感很强的学生

学术精英很重视从事研究的过程给自己带来的享受,不在乎最后得不得诺贝尔奖。但领袖类人物不一样,他在乎别人的评价,非常重视口碑,非常在乎能否青史留名。他对名誉的追求远远胜过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2、有激情、欲望强、能量充沛的学生

这一点,和学术型精英相同,是杰出人才的共性特征。

3、与人打交道时直觉敏锐、平衡感极佳的学生

这是有天赋的,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这样的人很会在不同情境中面对不同的人,作出相应的正确反应。

4、说话做事非常妥当,有分寸

很多人要想一下,才能作出这个反应,很多人想都想不出来。

他们和学术类精英刚好相反,学术精英是孤军深入。而这类人,你跟他打交道,会感觉如沐春风。这种平衡感也体现在他做决策的时候。不管多大的事儿,在他看来都举重若轻。

5、热爱阅读的学生

热爱阅读的人知识面相对较广,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善于理性思考,这都对今后的个人发展有积极作用。

孩子个个了不起,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一种修行。发现孩子优点,科学引导才能成就孩子一生!

喜欢《育儿心得:千万别和孩子较真!》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