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伤了翅膀的小蝴蝶

08-31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折伤了翅膀的小蝴蝶”,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们喜欢念《我是一只小蝴蝶》,在我的心里,他们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蝴蝶。在我们的这群小蝴蝶里,有两个特别令人心生怜爱的孩子,他们身体有一点残缺,是两只。

小峰是一个略显瘦弱的小男孩,粗一看,和别的小朋友并没什么两样,但如果你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从他的耳根往下,整个脖子,再往下……遍布累累伤疤,让人不忍细看。第一次见到他,我就想,这孩子一定是小时候被烫伤的吧。在一次和小峰随意的聊天中,他告诉我是在两岁的时候,一热水壶的水倒在了脖子里……可怜的孩子啊,幼小的他就遭受了如此的伤痛,这伤疤,将伴其一生,这伤疤,时时让家人黯然神伤。我只好安慰说:“没事的,等你长大了,就好了。”真的`很希望如此!

还有小浪小朋友,他的嘴唇上有两条伤疤,是个生下来唇裂的孩子,虽然做过了手术,但他的发音还是受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读拼音,一组拼音“dtnl”不侧耳细听感觉就是一个音。好在小浪小朋友不自卑,他喜欢发言,这是令人欣慰的,我也常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但令人苦恼的是每次他那含糊不清的声音总会惹得那帮还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哈哈大笑,这样三番五次地制止后我还是不免担心:在他敢于表现自己的时候他的自尊心会不会被一次次无意的伤害呢?我该怎么帮助他?

这两只有点小残缺的小蝴蝶,在心底我会对他们多一份怜爱,但我更愿意像对待每一个普通的孩子一样,把同样的关爱给予他们,我希望,他们受到的一切一切都是平等的,他们能像他们念的诗里一样“我敢于向天下所有\以平等待我的眼睛说\我是一只小-蝴-蝶!”希望他们现在、今后始终能以平等的眼光审视自己。

,相信在伤痛过后,也能插翅飞翔,生活于他们,依旧会美丽!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父母伤了你,但是...


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其实是我们和父母关系的照见

我很喜欢梵高,疯狂的那种。

对,就是那个跟妓女结婚,被关进精神病院,割掉自己耳朵,生前只卖出一张画,几乎没吃过一顿饱饭,最后自杀的倒霉蛋——文森特·梵高。

我看他的传记,买他的画册,临摹他的作品,看他的画展,我有星空和向日葵图案的雨伞,杯子,靠垫,杯垫,拼图,丝巾,笔记本,手机套和床单,还有泰迪熊博物馆耳朵包着纱布的梵高熊,都是了解我的朋友从世界各地带来给我的。

我一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迷恋他。

虽然我知道他也是白羊座,我们都热衷于浓烈的色彩,都对生活有巨大的热爱。

但是,这个理由仿佛不足够。

直到30多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最近一直在钻研戈登博士的《父母效能训练》,说是研究亲子关系,其实是通过孩子,看到自己,又经由自己,照见父母。整整三代人彼此的影响和循环,贯穿着摊开在眼前,脉络清晰。

显示着所有的因,和对应的果。

我能看到每个人的身不由己,也能看到每个人迸发出的自己的力量。

看到每个人的伤痛,也看到每个人带着伤却依然前行的勇气。

用否定表达爱,是许多父母常用的方式

我知道爸爸是爱我的,但是对他从小以权威的方式对我,一直耿耿于怀。

爸爸从来不表扬我,无论我做什么。

拿98分的卷子回家时,会因为那2分被批评,拿58分的卷子回家时,他不会批评我——会打我。

爸爸对我表达爱的方式也是批评——当他看到我的房间乱了,他会帮我收拾屋子,但是批评我太懒;当我感冒了,他会给我买药,但是抱怨我不好好穿衣服;当我想要跟他亲近一下,他会躲开,所以我们之间,几乎从来没有肢体的接触。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爸爸说要带我去自然博物馆,但是出门前因为选择穿哪件衣服发生了争执,爸爸指着他选中的衣服说:“如果你不穿这件,我就不带你去!”

上小学的我把头一梗:“我就不穿!不去就不去!”

结果呢?

我们就这样彼此生着闷气,在家里呆了一个周末。

而这件事,一直被我记了30多年,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堵得慌。

我觉得爸爸太拧了,太硬了,我对这个爸爸并不满意。

在我小的时候,会流着眼泪屈服,但是从青春期开始,我开始报复性的反叛,我不听他们的意见,自己做决定。

随着我的成长和成熟,我懂得越来越多了,我越来越能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但是,我的青春期,仿佛一直都没有结束。

学习了很多个人成长和育儿知识,我更加知道爸爸离教科书上的“标准爸爸”的差距有多远,我能看到自己身上的那些低自尊,不配得,不自信,过分在意他们评价,以及不够柔软,脾气火爆等等,很多的问题,都是来自于小时候爸爸对我的态度。

后来,爸爸帮我带孩子,我看到爸爸非常爱我儿子,却经常满脸带笑的说出“不听话,坏孩子,越来越淘气”等否定的语言,我能理解,这就是他爱的表达方式。但是,在我听来,每句话依然刺耳,和着我小时候他对我的批评,彼此如同回声般交织在一起。

如果我能有一个柔和的,鼓励的,积极的爸爸就好了,我经常这样想。

来自不完美的原生家庭,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生长

我不断的在用我自己的方式,向爸爸妈妈证明着自己有多好。

几天前,参观梵高的多媒体画展时,我突然醍醐灌顶:

其实我喜欢梵高的原因,正是因为他虽然屡遭生活打击,却依然坚挺旺盛的强大的生命力。

他就像是中了诅咒,生活甚至从未对他微笑。他的朋友,他的爱人,他的身体,一切都冷冰冰的。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却拥有如太阳般永不熄灭的热情,变幻出浓烈的色彩,恣意倾倒在用饿肚子的钱买来的画布上。

这种逆境中拍到谷底又昂然勃发的顽强的力量,压得越低,反弹的越用力的打不死的热情,就像是我,在对爸爸权威的叛逆中,不断累积,不断提升的能量。

通常,小时候被家长用权威对待的孩子,有两种。一种是屈服,从此惧怕于所有权威的力量。一种是叛逆,从此不断的想要挑战权威,证明自己。

显然,我是第二种。

我不断的在用我自己的方式,向爸爸妈妈证明着自己有多好。

我独立,负责,孝顺。在32岁失恋之后,顽强的从濒临崩溃的悲惨中爬起来,成长自己,收获真爱。并且用两本情感疗愈的书,给这门恋爱课画上了一个华丽的句号。

我从不怕挑战,我热爱挑战,我喜欢压力之下微微紧张和兴奋的感觉。我做很多新鲜的尝试,生活轨迹不断的变换,离我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近。很多小时候不敢想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手里,一步一步的实现。

我相信世界上有奇迹,我相信我自己能创造奇迹。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有这样一个爸爸。

他用他看似粗粝权威的作用力,让我收获了巨大的反作用力。

这可能比我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到达的位置,还要高。

因为我知道,在爸爸那些负面的表达后面,是他的爱。

想到这件事的一刹那间,我感到一种非常通透的幸福感,堵在我和爸爸之间的那条通道,清澈通透。我有一种和爸爸联接上的力量。

我再也不想要一个“另外的”爸爸了。

首先,如果真的换一个爸爸,没人能保证一定比现在这个好。

其次,即使我真的得到了一个如教科书般标准完美的爸爸,我也并不能确定,我的表现会比现在更好。

每个爸爸,对我们自己来说,都是完美的爸爸。都是最适合我们的爸爸。

我,才是我自己和孩子最重要的“原生家庭”

平时做亲子教育,经常接触很多家长,有些人了解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之后,会抱怨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伤害。我们学到的那些教育理念,仿佛让我们对父母的挑剔有了更多理论依据。

“我妈妈太强势,总是控制我,所以我才总是想控制孩子。”

“我妈妈从来就不懂得界限,所以我总是被她越界。”

“我爸爸抽烟喝酒,一吵架就打我妈妈,所以我童年非常凄惨。”

……

说到童年凄惨,恐怕很少有人能比过乔布斯和奥斯卡获得者查理斯·塞隆。

老乔是个私生子,出生一周就被亲生父母送人,寄人篱下。

而小查亲眼目睹妈妈枪杀了向全家人施暴的爸爸,16岁就独自闯荡,肩负养家重任。

这样的童年,在无论任何一种育儿理念来说,都是不可弥补的巨大创伤。

如果他们堕落,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想必比我们都更有理由吧。

但是他们同样可以用自己的力量爬起来,不仅取得骄人的成就,更收获坚定充实的内心。

因为我们有的,不仅是爸爸妈妈,我们还有我们自己。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再大,也大不过我们自己。

当我们自己决定用积极的态度去生活,用美好的心去拥抱世界的时候,

所有的伤口,都会开出娇艳美丽的花。

“没错,你受到的伤害,来自于父母,你现在所有的那些心理上的弱点和人格缺陷,也都来自于你的家庭”,我对那些跟我抱怨原生家庭的朋友们说,“那么现在让你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自省的冷静,让你开始想要自我成长的积极的力量,让你去思考人生的智慧的头脑,它们又是来自于哪里呢?”

“难道不是来自于我自己么?”他们说

“那你自己又来自于哪里呢?”

“没有一对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仅仅局限在正面,或者负面,那正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每一对家长,都是最好的家长。

让我们接纳他们对我们不完美,却充满爱的表达。

别让“软伤害”伤了孩子的心


社会话题

买女士9岁的儿子在南京一所小学上三年级。5日晚上,儿子一回家就委屈地告诉她,上级领导来学校视察,体育老师嫌他胖、跑不快,不让他去操场上课;见他单独留在教室,语文老师又认为“影响不好”,便把他叫到办公室站了一节课。买女士一核实,还真有这事,这让她很心痛。

因为学习成绩不好、长相或体型“不端”、调皮捣蛋不听话,在学校受到类似“特殊待遇”的孩子,可能远不止买女士儿子一位。如此校园“软伤害”,应引起人们警惕。

现在学校中,明显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等“硬伤害”已大大减少。相比之下,“软伤害”伤的是“心”,集中表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上,包括对学生的歧视、忽视和偏见等,具有隐蔽性,容易被人忽视。一位朋友的孩子上初中时,班主任和其他同学在一起总是有说有笑,对她却只有冷冰冰的只言片语。孩子很伤心,不明白自己为何被另眼看待,她其实很想和班主任聊聊,这段经历影响到她的心理健康成长。其实,老师过分亲疏有别的态度已经形成一种“软伤害”。不可否认,现在校园中,成绩优良的资优生、擅长文体的美丽生和家境优越的背景生,通常更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护。

有教无类,一视同仁,这种教育理念在一些教师那里被弱化。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软伤害”会对其人格和品质形成产生难以消除的不良影响。消除校园“软伤害”,仅靠提高师德和修养还不行,还必须依靠法律。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教师已对孩子造成“软伤害”自己却混然不知。实际上,绝大多数教师或许没有让学生伤心的“故意”,问题在于他们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没有正确的认识,忽视了学生应当享有的自尊权利和教师呵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责任。目前教育系统首先要加大普及,让所有教师知道什么是“软伤害”、清楚其危害和后果,同时严格执法,真正减少和消除校园“软伤害”。

育儿心得: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育儿心得: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小孩子的思维是干净,纯洁的,但又是纷繁的,是彩色的,是跳跃的。他们用探究的,思索的眼光观望着这个世界,试着理解身边的事物,渴望了解神奇的大自然与神秘的世间万物,并且试图更透彻的弄懂这个复杂的社会。孩子们的小脑袋瓜装着很多问题,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大人有着天壤之别,很多小孩子总是喜欢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或许很多家长因为知识有限,或许没有时间,更或许很多家长忙于自己的业余娱乐活动,所以很多父母往往没有耐心回答孩子们的提问,而是随意搪塞一下,孩子们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想象的空间被堵塞了,思维的源泉枯竭了。更可怕的是,我想,孩子们的心该有多失望啊,对学习还会有兴趣么?

其实,我们家儿子沐远也一样,总是喜欢突然袭击式的向我们提出各种问题,令我措手不及。为了呵护孩子这双想象的翅膀,让孩子能够在知识的海洋自由飞翔,激起孩子学习的热情,我总是想尽办法给孩子满意的答案,并且尽力给孩子创造想象的空间,激发孩子更宽广的想象思维,让想象的翅膀更坚强更广阔。

在外出游玩的路上,看见了路边的植物,我们会随机告诉孩子植物是怎么获取土壤里的营养,还会提问孩子,这植物叫什么名字,它的根茎可以吃吗?更深的延伸下去,会问可以吃根茎的蔬菜有哪些,吃果实的有哪些,吃叶子的蔬菜又有哪些?开花的植物有那些,有毒的植物有哪些,小狗为什么伸出舌头不断地喘气?

登上了高山,站在山顶俯瞰山下,孩子他爸也会借机询问儿子,看看山下的房子,像什么?“像一个个的玩具房子,像火柴盒子,像火车的车厢.”思考的源泉一旦打开,孩子的问题就像泉水一样倾泻而出,“荷花的果实是什么?”“莲藕是长在那里的?”青蛙吃什么啊?”“小蝌蚪有眼睛吗?小蝌蚪吃什么?”“蚂蚁有眼睛没有?蚂蚁和白蚁有什么区别呢?”“喜马拉雅山以前是在大海的深处,那么喜马拉雅山是什么颜色的呢?”对于儿子的问题我会竭尽全力给出满意答案,有得问题,连我这个做妈妈的都很难给出最准确的答案,我会诚实的告诉孩子,妈妈不知道,但是妈妈可以给你上网查查资料,或者我们一起看书来找答案啊,一定会找到正确答案的。并且我还诱导孩子,“儿子看吧,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孩子瞪着渴求的眼睛,痴迷的看着我,看来,孩子是对我的话深信不疑了。

 更有趣的是,孩子会提一些令我左右为难的问题,比如“蛇和恐龙谁厉害?”“让老虎来给蚂蚁帮忙,会打败白蚁吗?”,这又得费些心神来慢慢给儿子讲解明白了,蛇与恐龙根本不是同一时代的嘛。老虎和蚂蚁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吗?也值得商酌哦。也会有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有一次,我问儿子:“你知道什么是冰川吗?”“冰川就是冰着的糖葫芦串!”儿子敏捷而又响亮的回答。呵呵!看,小孩子的思维就是不同吧。这就需要父母慢慢详细为他讲解分析了。还得分清“此川非彼串啊”这又涉及到汉字的字义了。知识面就是这么被扩展开来,像发散的星网撒播在我们面前,等着孩子去收获。这样的学习方式轻松自在,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想象的翅膀,做父母的要保护好。想象力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力量,是学习路上取之不尽的源泉与动力!让孩子随心所欲的学习,让孩子自由轻松的学习,为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让孩子们尽情翱翔在成长的天空吧!

“放养”孩子,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太累,责任心太强。的确不假,许多时候,家长成了孩子的“代办者”。从生活琐事到思考问题都代办到底。其实这样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和懒惰性,缺乏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和自我调控、管理能力。

从教育的角度讲,让孩子学会选择,就是让孩子学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发展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满足自己的意愿。而中国的家长总认为孩子不懂事,一切需要大人包办,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受教育、受锻炼的机会,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和了解社会的机会。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父母不可能永远将孩子庇护在温暖和呵护中,孩子未来的路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的,培养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孩子

,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的活教育原则。一般来说,孩子长到两岁左右便有了强烈的“我自己”的独立愿望,慢慢地就会开始有自己动手的愿望,什么事都想自己试一试。如果家长能够循循善诱,孩子的独立能力便能不断推高。如帮助孩子逐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玩具等等;到了三四岁,便可让孩子喂鱼、浇花、帮妈妈剥豆、分碗筷等;五六岁的孩子可进一步学着自己洗手绢、洗袜子等。在这些过程中树立独立意识。相反,如果父母不能因势利导地引发孩子蕴育着的积极性,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孩子参与劳动的愿望,就会使孩子失去早日获得自我服务技能的机会,而事事不愿意动手,养成一种依赖性。

现代教育理论已经证明:性格是决定孩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家庭是培养孩子性格的“温床”,而父母则是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最佳老师,父母的日常行为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有什么用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但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父母注重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性格培养,那么孩子长大成人后就会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孩子在磨练意志的过程中,需要非常强的自制力,要能够抵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欲望。只有专注于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才能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坚强的意志力,是孩子能够在困难面前挺过去,不折不挠的关键品质。孩子的意志是从小磨练出来的,父母要注意平时生活的点滴中,逐渐提升孩子的意志力。

孩子终归要离开父母,开拓比父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他们从小没有选择的权利,从未体验过选择的滋味,长大后就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难以迎接各方面的挑战与竞争。因此,当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而且表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即使最后失败了,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经验的积累。而当这种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何愁成功不会到来呢?

这本书让中国的父母们走出传统的管理和控制,解放自己的同时也解放我们的孩子,给予孩子充分选择的自由,放飞孩子的智慧与理想,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到民主的空气,实现真正的权利分享。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正确“放养”的基础下,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飞扬起生命的旺盛律动!

育儿心得:让孩子插上爱心的翅膀飞翔


育儿心得:让孩子插上爱心的翅膀飞翔

掐指算来,儿子进入xx市第一幼儿园已经将近两年了。作为家长,从儿子刚入园的哭啼不断,不会自己穿衣吃饭,到如今每天开心的步入一幼大门,学会了画画、唱歌、表演,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孩子每天快乐的表情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幼儿园老师在其中凝聚的心血。

陶行知曾说过,“教师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在中五班每天的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一起创造了一个充满爱的小家庭,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多数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但进入xx市第一幼儿园后,孩子在这一方面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老师的悉心教育下,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重阳节给爷爷奶奶端上一杯茶的活动,让儿子有了尊敬老人、善待老人的思想启蒙;通过1元钱爱心捐款,让儿子从小有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理念渗透;通过“三八节”给母亲送上自己的涂鸦画,让儿子有了感恩父母养育之恩的道德熏陶;班主任干老师更是将自家的小玩具送给儿子以教育他要养成懂事的好习惯……现在儿子小小年纪已经懂得了有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要主动的去照顾关爱别人的良好意识。

是幼儿园的老师,在润物细无声的活动中,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朋友,爱所有身边的人。

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幼儿园老师的爱的教育,把孩子从自然人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拥有健全的人格的人,老师的爱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现在,孩子也已经插上了爱的翅膀,相信他一定能飞得更高更远!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折伤了翅膀的小蝴蝶》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蝴蝶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