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上手工课<<做花灯>>,我先讲解了一遍制作方法,又给幼儿示范了一遍做法,在准备让幼儿自己操作时,后面的几个小朋友就大声喊:“老师,我不会”。我以为是在后面看不清就走过去想再示范一遍给他们看,谁知刚走到他们身边这几个小朋友就停止了动作,习惯性的将材料往我面前一推,大有要我帮他们做的架势,而且动作是如此的熟练。
要在往常我会立马去帮他们,但今天我没有,只是又示范了一遍做法给他们看,我对他们说“别急,老师回来再帮你们,不过,你们要自己先动手做做试试”。说完我便走了。
我忙着帮别的小朋友,转眼的空隙看到了这几个嚷嚷不会的小朋友正在很认真的做着,仔细一看,居然做的还不错。仔细一想,我恍然大悟,他们不是不会而是依赖着我。以往为了提高速度,在孩子们说不会时我都给予帮助,孩子们便找到了省事的不用费功夫的捷径。
今天孩子们也像往常一样又要偷懒找捷径,我很庆幸自己给他们多了一份选择,让我看到孩子们都很优秀,动手操作能力也很好,差点被我认为是“笨孩子”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失误,看到了孩子们懒惰的一面,并及时给予纠正。
手工制作完以后,我刻意表扬了这几个小朋友自己动手克服了困难,以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他们自豪的笑了。而我却深深感悟到,,老师要善于洞察孩子的真实心理,及时了解情况。如果今天我和往常一样在孩子们喊不会时我就急于帮助,那我永远也不会知道孩子们是如此的优秀,也不会知道孩子们也会找捷径。那不仅使他们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容易养成懒惰的思想,久而久之,后果会很严重。
今天我让我们班的孩子自由活动,孩子们很高兴,都玩得不亦乐乎。
这时怡慧小朋友跑了过来,“老师!老师!何宇翔又弄坏我的水彩笔了。
”我走近一看,水彩笔被拆得都散架了,我还没来得及问明原因,就听见围观的小朋友不停抱怨,诺一说:“是啊,何宇翔最坏了,他以前还把我的图画本给撕了!”逸晨说:“他以前还打过我!”孩子们唧唧喳喳地向我诉说他以前的“恶行”,这让我颇为吃惊,因为他们对同伴缺乏应有的宽容。
我也留意到,当请幼儿谈谈自己对同伴的认识时,很多幼儿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同伴的不足,如不守纪律、打人、不好好吃饭、被老师批评等等,对同伴的优点却很少提及。
我们不禁自问:当幼儿满脑子都是同伴的缺点时,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幼儿期尤显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同伴相处的时间则逐渐增加。
相对而言,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往往更平等化,利于幼儿探索各种社会交往技能,但如果幼儿缺乏对同伴的宽容心,则会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
无法宽容他人的幼儿往往会一直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不被他人宽容的幼儿则可能会感到受到排挤,对一直指责自己的幼儿怀有怨恨之意。
长此以往,会导致班级内同伴关系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
因此作为我们老师也应该反思,怎样向幼儿展示正确的处理方式。
也许我们应尽量不使用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的语言,如“你又这样啦~你怎么老是这样呢”等等,避免给幼儿消极的暗示。
在幼儿对同伴产生无意伤害行为时,教师应尽量不表现出对过失方的严厉指责和批评,而是冷静地引导幼儿复述事件的过程,找出引起伤害行为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日后应注意的事项。
区域活动时间,王静轩、梦露,子涵几个孩子在操作区中动手包糖果,刘震泽、王佳怡,王慧敏几个孩子在图书区中围在一起看书,成成、彤彤等几个孩子在结构区中插着玩具,还有几个孩子在美工区中画着他们喜欢的物品,有苹果、太阳……看着他们各自忙忙碌碌的,个个像个小大人。
“老师,我要小便”哦,是刘震泽的声音,“好的,去吧,不要跑,上厕所要小心点”叮嘱完以后,我又在欣赏孩子们的作品。“老师,我要小便,是王海奇的声音。”“好的”接着又是一番的叮嘱。“老师,刘震泽和王海奇他们不是去小便,他们是去爬滑梯,他们在说谎,骗你的”王海川说。
我抬头看院子里,果然他们两个小家伙正在玩得热火朝天,我真想过去狠狠地批评他们一顿,竟然跟老师说谎。可是转念一想,不行,为什么不换种方式试试呢,想着,我走到院子中,“你们两个小家伙解完小便了,走,我们到活动室讲故事去,”他们一听要讲故事,就高兴得来到活动室,“孩子们,围到老师的身边来,老师要讲故事给你们听”一听要讲故事,孩子们各自放下手中的“活”,来到我的身边,我给孩子们讲了故事《狼来了》。
孩子们听完故事后,我开始提问故事中的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问题,只见刘震泽和王海奇的脸红红的,“老师,刚才我们说谎了,不应该骗你,我们不是去小便,我们是到外面爬滑梯,我们错了,再也不说谎了,你还喜欢我们吗?”“你们两个勇敢的承认错误,真是个好孩子,老师永远喜欢你们,爱你们。”我的目的达到了,孩子们又开始了他们手中的“活”。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作为老师要随机应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孩子随时出现的问题,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诚信的种子。
班里像涵涵这样的喜欢“插嘴”的小朋友很多,其实这也是中班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这个年龄段孩子知识面相比而言比较宽,自制力又不够,好胜心又强,总想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同,知道一点就会喊出来,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牛头不对马嘴;有时,孩子插嘴还可能是因为对谈论的内容有兴趣,当他们对你说的内容产生好奇时,往往克制不住的会提出问题希望你解答。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孩子插嘴很多情况下都说明孩子们在认真的倾听、积极的参与思考,但不断的“插嘴”又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教师要在平时也学会倾听,当孩子在表达想法时,我们就要用心的去听孩子们讲述,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榜样,知道在别人讲话时应该认真的听;其次,在课前老师就要强调课堂的纪律,给孩子一个提醒;最后,当孩子插嘴时,教师不能去严厉的批评,因为那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我们要去肯定孩子的答案,但是要适当给她“冷处理”,如:“你的答案是对的,但是老师不请你回答,因为你没有遵守我们课堂的纪律,没有举手回答问题。”
当然,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养成的,坏习惯也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但是老师也要锲而不舍,坚持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倾听习惯,日复一日,帮助孩子改掉“插嘴”的毛病。
巡回检查幼儿玩区域的情况时。在发现区听到两个小小声音的对话:“我不愿意在这儿玩,你愿意吗?”“我也不愿意。”仔细一看原来是云浩和万春。为什么不愿意在这玩呢?心存疑问重新观察了发现区。这一看自己也觉得不舒服。区域内只有几个塑料瓶子和半桶水,其他没什么可让孩子动手玩的。而且怕孩子弄湿衣服,桶里的水基本不让动。不行我要想办法让孩子玩个痛快。可是准备哪些材料孩子有兴趣又觉得好玩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看现在在多彩的发现区内,孩子们正在用小勺,吸水,运水,擦水。木质、铁质、玻璃、塑料等不同材质的圆球上陈下浮。用伸缩式吸管(喝牛奶的)搅拌,吹试,哈哈,泡泡出来了,泡泡出来了。啊,好大的泡泡啊!……
这些材料伸手可得,让区域活动倍加好玩。尤其是引导孩子玩:水在哪里,神奇的泡泡,浮和沉等实验活动,孩子们开心又快乐。
生活中处处是美,但是需要爱心投入,就是用耳朵欣赏,用眼睛发现,用巧手装扮哦!
我以为是在后面看不清就走过去想再示范一遍给他们看,谁知刚走到他们身边这几个小朋友就停止了动作,习惯性的将材料往我面前一推,大有要我帮他们做的架势,而且动作是如此的熟练。
要在往常我会立马去帮他们,但今天我没有,只是又示范了一遍做法给他们看,我对他们说“别急,老师回来再帮你们,不过,你们要自己先动手做做试试”。
说完我便走了。
我忙着帮别的小朋友,转眼的空隙看到了这几个嚷嚷不会的小朋友正在很认真的做着,仔细一看,居然做的还不错。
仔细一想,我恍然大悟,他们不是不会而是依赖着我。
以往为了提高速度,在孩子们说不会时我都给予帮助,孩子们便找到了省事的不用费功夫的捷径。
今天孩子们也像往常一样又要偷懒找捷径,我很庆幸自己给他们多了一份选择,让我看到孩子们都很优秀,动手操作能力也很好,差点被我认为是“笨孩子”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失误,看到了孩子们懒惰的一面,并及时给予纠正。
手工制作完以后,我刻意表扬了这几个小朋友自己动手克服了困难,以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他们自豪的笑了。
而我却深深感悟到,,老师要善于洞察孩子的真实心理,及时了解情况。
如果今天我和往常一样在孩子们喊不会时我就急于帮助,那我永远也不会知道孩子们是如此的优秀,也不会知道孩子们也会找捷径。
那不仅使他们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容易养成懒惰的思想,久而久之,后果会很严重。
肖春芬春天到了,万物生长,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了配合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也请家长帮幼儿种了一些豆子、大蒜之类的植物放在窗台上供幼儿来观察,家长们也很配合,不出几天就将种好的豆子等带来园了,窗台上顿时有了新的活力。最初几天,孩子们都很急切地盼望着豆豆们能快快发芽,总是不停地跑窗台上去观看,还不停地问我们:“老师,豆豆怎么还不发芽呀?”我们提醒孩子需要耐心地等待。经过双休日两天的休息,周一孩子们才一入园,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大喊:“老师,我的豆豆发芽了。”“我的也长了,好漂亮啊。”果然,一颗颗稚嫩的小芽从土里钻出来,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小朋友们都围在一旁叽叽喳喳地看着、讨论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几天又上了《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我又请家长们配合去抓些小蝌蚪带来园,孩子们的注意力又一下从小豆芽转移到小蝌蚪身上来了,天天围着小蝌蚪转,还不停地问我:“老师,小蝌蚪真的会变成青蛙吗?““它们怎么还不长出腿来呀?”特别是今天,一只已经长出后腿来的小蝌蚪却浮在水面,死了,孩子们发现了及时地告诉我,我把那只小蝌蚪捞出来扔掉了,他们还伤心了一阵。
看着孩子们每天在窗台上看小豆芽、小蝌蚪这么认真的样子,我实在不忍心告诉他们,小蝌蚪这样养着是变不了青蛙的,小豆芽过段时间也将不会再生长,但我也在反思,我们让孩子们这样来观察它们,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动植物一旦离开了正常地生长环境都存活不了多久,虽然现在孩子们对它们热情高涨,但当他们看到小蝌蚪不断死去后,心里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我们的教育意义又何在呢?
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就会发现他们有闯不完的祸,问不完的问题,弄得大人往往感觉很烦,于是常常会搪塞他们或听而不闻。
当然有时孩子们淘气的举动还会招来大人的斥责,甚至大动干戈。
但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便会从孩子问这问那,摸这摸那中看出,其实他们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世界,探个究竟。
这不正是主动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吗?
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
大人应该加以爱护,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大胆的去想想,即使产生一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也不能盲目否定,而应采取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答,共同讨论,或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索。
同时,要关注他们提问所涉及的内容,尤其要关注那些在我们大人看来是‘错误’的行为。
要善于发现他们‘错误’中的创造成分,帮助他们选用适宜的方法,继续探索,鼓励他们大胆的把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及时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已保证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
在保护想想,创造的热情的基础上,教师、家长还需不断扩充这个空间,尽量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鼓励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索。
这是一个保护好奇——支持探索——培养创新精神的过程,犹如孩子好奇心背后,架起一座有利于它们自由探索、感受成功的桥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面对今天的孩子,又有什么能比精心呵护孩子好奇心更有意义。
相信《“幼儿园保教主任”背后的辛酸……》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保教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