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09-30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通过生命个体与社会共同施爱和被爱,互相感恩构成的。一个生命个体,无论是对自己的家庭成员还是亲朋好友,都要负责任,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的孩子考试成绩很糟糕,当家长批评他的时候,他却找出了一大堆理由来推卸责任。其实,孩子有推卸责任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有关调查显示,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有推卸责任习惯的占60%以上。

当然,这并不是孩子天生性格有问题,也不能因此就认为他们道德败坏,这是因为他们的人格还不成熟,正是家长积极引导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能够及时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慢慢纠正,那么他们推卸责任的做法将会有所缓解。事实上,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也是一个慢慢提升的渐进的过程,就如同智力水平的发展一样,从出生到性格成熟,每个阶段都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家长所做的,就是对症下药,然后帮助孩子养成优良的习惯。

孩子喜欢逃避责任,主要是由于缺乏信任感造成的。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给孩子的关爱和理解过少,不信任自己的孩子,经常对他们实施情绪冷暴力,那么孩子会受到误导,从而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我要是敢承担责任,一定会没有好果子吃”的观念。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有意识地撒谎,有意识地去推卸责任,会形成畸形的人生观,就连心理上也会出现问题。而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就会千方百计寻求推卸责任的方法,让自己免于受到惩罚。

此外,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凡事由家长说了算,让孩子只有听话的份,那么孩子就会下意识地把决定权交给父母,每当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想让父母来做出决定,让父母去帮助他们承担责任。

孩子意识到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担当,家长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知道,孩子的良好习惯都是长期教育养成的结果,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自己要做好榜样,坚持自己勇于承担责任,这种榜样的作用对孩子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心理习惯。

其次,家长要在心理上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比如说让孩子自己去住一个房间,独立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整理和布置,自己完成清洁工作,家长不会去干涉等等,让孩子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完全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PS:家长培养孩子敢于担当的意识和富有责任感的心是不可能是一下子就解决的,家长首先要学会如何正确地去引导孩子,其次激发孩子的潜力,最后家长们一定要把它当成一项长期的任务坚持下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育儿观念: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许多父母都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是替孩子完成,希望能为孩子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实,责任心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础。因为有责任心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否则他就不可能对事情负责任。责任心也是做事情的标准之一,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认真去做事。

美好教育认为:父母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好习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父母可以适当地与孩子谈谈家里的花销添置及人事来往,并请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就会在心中产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2.不要鼓励孩子告状。如果孩子常在父母面前说别人如何如何,那么,他就是在学着怪罪别人。作为父母,您要是听从孩子的告状,就等于是对他们说:“妈妈会帮你处理这些事情。妈妈知道你还太小,应付不了这个。所以只要任何应该让妈妈知道的事,就要告诉妈妈。”这种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告状,妈妈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欢你打别人的小报告。”当然,父母必须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如果别的小孩正在做比较危险的事情,孩子跑过来告诉你,你肯定要重视。

3.让孩子心中有爱,关心他人,善待他人。父母要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心,必须要求孩子主动关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父母生病的时候,让孩子学会照顾父母。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鼓励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

4.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父母要把每件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对孩子交代清楚,保证孩子能完全理解。耐心指导孩子做家务,以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反馈。

家庭起步做好孩子的责任心培养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在有责任感的氛围下快乐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责任心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家长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从家庭起步,从日常生活小事抓起。孩子责任心的发展特点以及在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呢?

孩子的责任心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伴随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养成,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要求与措施。

3~4岁的孩子属于被动责任阶段,能按照家长的指令完成一定的任务,家长带养孩子也比较顺手,但这时的孩子只是一味地顺从大人,并不理解责任的意义。

5~6岁的孩子属于半被动半理解的责任阶段,开始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等责任和规则,但常常需要他人提醒,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关键期。

6~7岁的孩子属于理解责任阶段,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不但知道要对自己、对父母、对小朋友负责,还初步知道要对社会负责,例如出现环保意识、公益意识和集体意识。但是他由认识层面向行为层面转化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还不高,需要家长继续培养。

小贴士,培养责任心的教育内容:

A.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家长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下列事情:

★玩完玩具,能够收拾整齐。

★不玩火、不玩电、对陌生人保持警惕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经过努力完成任务,有成就感。

★做错事情,有后悔的情感。

B.培养孩子对他人负责,家长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下列事情:

★同伴求助时,愿意提供帮助。

★跟同伴游戏时,能倾听和接纳意见。

★家人生病或不舒服时,知道问候和关心。

★做错事情,懂得道歉和改正。

★记得自己向同伴和家人承诺过的事情,并争取说到做到。

C.培养孩子对集体负责,家长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下列事情:

★喜欢上幼儿园,不迟到不早退。

★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

★愿意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或图书。

★在竞赛性活动中有集体荣誉感。

D.培养孩子对社会负责,家长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下列事情:

★爱护环境,不随意丢垃圾。

★爱护公物,不随意破坏。

★向贫苦、受灾地区捐赠后感到开心。

★知道国旗、国歌、国徽,为中国的荣誉欢呼。

不同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该采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呢?

1.对3~4岁的孩子说话,需注意措辞准确,清晰传达任务与要求。

这时的孩子抽象思维水平还不高,难以理解一些比较笼统和概括的词汇,例如妈妈要求“把玩具收拾好”对3岁的孩子来说就比较模糊,什么是收拾好?怎样做才算收拾好?妈妈可以把要求描述得便于操作,例如“汽车该回车库了”“画笔和笔帽是好朋友,不要让它们分家”……这样的要求很具体,也很有趣。

2.对5~6岁的孩子用“我式句型”说话,唤起他的责任意识。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自我认识水平提高了,喜欢用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看法。大人不要以为孩子都懂事了,能够说到做到,所以常常用“你式句型”“你最好……”“你应该……”“你总是……”来命令孩子,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不利于他自觉履行责任。如果家长换成“我式句型”,孩子感觉自己被尊重,更容易唤醒他的责任意识。“我式句型”的基本结构是:“当……时候,我觉得……”“当……时候”表示家长发现的问题,“我觉得……”是传达家长的感受,说明孩子的行为结果造成的影响,使他自己意识到不适宜行为的后果,以此增强责任意识。

3.带领6~7岁的孩子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提高孩子的责任水平。

孩子的品德是按照从近及远的顺序发展的,先学会对自己、对同伴和家人负责,然后学会对集体和社会负责。对社会负责比较抽象,家长单纯讲大道理效果不好,可带孩子观看和参与义演、义卖、捐助等公益活动,并跟他仔细讲其中的道理,鼓励孩子为公益事业绘画、签名或捐赠等,这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培养责任心有哪些原则?

1.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对应当自己做的事家长必须给幼儿一个明确的要求和范围。如要求幼儿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玩完玩具要收拾好;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不能说话不算数;凡是自己做的事,要负责任地做完,不能让别人来替你收尾;做错了事情不逃避责任,勇于承担后果和弥补过失等等。家长要注意的是:责任心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提高幼儿的责任意识,事事包办代替,替孩子承担责任,这是一种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

2.注意对儿童积极责任行为的强化。对儿童积极责任行为的及时强化也是培养儿童责任心的一条重要途径。儿童责任行为常常表现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如自己收拾玩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等,父母要善于观察,在日常的小事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强化。

3.通过自然后果处罚提高孩子做出责任行为的自觉性。孩子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常常会伴随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任务,就会挨老师的批评;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就会导致别人的不信任等。父母可以采用自然后果惩罚法对孩子进行并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

4.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父母自身的责任心水平在幼儿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榜样作用。一个负有责任心的父母,孩子也习得相应积极的行为方式。因此,父母应高度重视自身言行,以身作则。

家长在培养孩子责任心时,一定要注意“力所能及”,不能过度扩大孩子的能力。否则,即使孩子主动承担的一些责任,但完不成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孩子责任心的形成。另外,在处理孩子的过失时,要讲道理,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孩子是否尽力了”这个尺度,防止冤枉孩子,这也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家长


一、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父母应该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应该清楚,做生意赚钱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前途更重要。有句俗话得好,孩子不出息,父母赚一辈子的钱可能孩子一天就给你花光了。孩子出息,父母一辈子赚的钱,孩子可能一天就给你赚回来了。因此,作为父母,首先要明白自己在孩子成长过长中的重要性,尽到家长应该尽到的责任,认真做好孩子的成长导师。同时,要教育孩子的爷爷奶奶不要太宠爱孩子,过分的溺爱会害了孩子。

二、父母要多学习家教经验

好学生的孩子往往都有称职的父母相伴,有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作为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需要家长不断地学习,包括向书本学,向其他家长学。因此,家长可以购买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或者杂志,每天阅读。也可以与其他家长一起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可以向孩子表现好的家长取经,询问教育孩子的方法,取他山之石。另外,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夫妻之间、与孩子爷爷奶奶之间要和睦相处,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

三、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作为父母,每天要抽出一点时间跟孩子聊天,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上课情况以及有没有听不懂或不会做的题目,了解孩子在校与同学相处得怎样,有没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解情况后,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一是跟孩子讲清学习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述一些中外名人刻苦学习的小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二是与孩子一起分析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给孩子一些学习的方法,帮助孩子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三是教给孩子与人相处的方法,告诉孩子凡事不要斤斤计较,心胸要开阔。四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好习惯益终生。父母只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孩子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培养孩子责任心善用育儿法


现在不少家长对于如何找对方法培养孩子甚是苦恼。或许,家长可以尝试回想一下自己对子女的教导,是否有过这样的情景:看到孩子懒惰、不勤奋,没问过想法和理由,就直截了当地训斥孩子,向孩子重申种种大道理;孩子跟朋友玩耍时受到欺负,哭着寻求安抚,但你却责备孩子只会哭闹,一点都不勇敢。

专家提醒:作为家长的您应该意识到,这样的教儿方法,事实上已严重贬损了孩子的自我价值。一心想把子女教导好,但手法往往是简单粗暴的,甚至陷入误区。您有没有意识到,您的教子方式可能是受自己某段童年阴影的影响?

案例:

在互动式教子心理学课程上,父亲白先生述说道:他的家里有一子一女。为了培养儿子更大的责任心,白先生尝试从小事下手,让7岁的小家伙负责家里收叠衣服事务。第一次要求儿子做时,儿子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手脚麻利地把阳台的衣服收下来,再细心叠放整齐。白先生当时就称赞儿子“很棒”、“很乖”,并告诉他,以后家里收叠衣服就由他来负责。

然而,奇怪的是,儿子打那次起就对收叠衣服不感兴趣了,其他家务活一件也不做,他甚至对白先生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并且从那以后,白先生要求儿子做的事情,儿子也很少搭理。白先生对儿子这样的反常行为,甚是不解。

剖析:未重视孩子内心想法

就白先生的个案,凌康桐分析提出,白先生是“好心”办了“坏事”。儿子好不容易把一件家长交代的家务活认真完成了,本应受到鼓励和称赞的。白先生一开始对儿子进行称赞,这种肯定孩子自我价值的做法是对的。但事后白先生却又给儿子抛去一个大包袱,让它揽下此后的家务事。这对于心智尚在形成阶段的孩子来说,这等同于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后又遭受到惩罚,孩子的弱小心灵承受不了这样的重负,自我价值突然间又被打压到最低值。

“这也难怪白先生的儿子自此对家务不感兴趣,对于家长的指令也没有积极性了。”凌康桐表示,以白先生的个案为例,当代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导手法,只是浅层次地从孩子的行为着手,而并未重视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一旦没准确认识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很容易在育儿的教导手法上犯错误。

案例:

母亲陆女士对管教女儿也很头疼。她说,才上小学的女儿,天天跟她“顶嘴”。因为实在受不了女儿的坏脾气,所以每逢女儿向自己撒娇,她便“报复”女儿,故意冷落她,不理睬她。慢慢地,陆女士感觉到自己与女儿的关系每况愈下,女儿有时候甚至指着陆女士的鼻子谩骂。

而陆女士的想法是,也许是因为自己对女儿的要求还不够高,管教得不够多,女儿才会这样。“但‘子不教,父之过’,女儿不听话,不能不管,必须用极端的办法来管教。”陆女士承认,自己对女儿的指责很多,功课做得慢的,骂;写字写得不工整,骂;吃饭走神发呆,骂。骂还没效果的,那就打,狠狠地打。

剖析:自身经历植入教育

对于陆女士的个案,凌康桐认为有探讨的必要。在跟陆女士一番深入交流后,凌康桐表示,陆女士遇到的育儿难题不在女儿身上,而在她自己身上。

记者向凌康桐了解到,原来陆女士的成长经历并不顺利,自幼丧母,寄人篱下。在她的成长历程中,一直缺乏父母的关爱,自小本应获得的关注与爱护,一直都比同龄孩子少。陆女士现在还忘不了童年的经历,吃饭吃得慢的,做功课不认真的,都得挨打挨骂。

“人永远是过去体验的奴隶。”凌康桐说,陆女士的成长经历足以给她留下难以磨灭的童年阴影。尽管陆女士现已嫁为人妇、生儿育女,但童年时遭受的冷漠与不安全的体验,已被带入自身育儿的教导手法中。而这样的结果是,女儿不仅无辜地承受母亲的痛,还不可避免地受到母亲的冷漠对待,女儿的反叛情绪正是来自于母亲的待人态度。陆女士要是一天不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那么女儿的现况就难有好转。

专家忠告

善用育儿方程式

多代入孩子角色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凌康桐提出,育儿有自成一体的方程式。第一步,家长必须了解现况,即关乎孩子、家庭以及两者的环境、氛围现况;第二步,家长必须清楚目标,也就是要认识到教育孩子的目标。当确定下来后,有了起点,又有了目标,再找到合适的方法就足够了。

“在现况的认知上,家长应多聆听孩子的声音,多感受孩子的内心想法,有必要代入孩子的角色中,从每一件事中去体验孩子的思考方式。”凌康桐结合个案说明:比如,在白先生的个案中,白先生想通过要求儿子做家务来锻炼,如果能从儿子的思考方式出发,一件一件事情逐步让儿子担当,而不是一下子让他揽下所有的责任,那就不至于破坏了儿子的积极性。

在家长如何安抚受欺负孩子的个案中,凌康桐表示,孩子明明受了委屈,但家长硬是对孩子说“不要紧”、“没事的”,表面上看似教导孩子要有豁达的胸怀,但事实上,家长已对孩子的不安及申诉给予了否定的态度。

专家认为,如果家长能明白教子的出发原点,并明确教子的目的,即让孩子得到教育,懂得学习并学习独立,有足够的能力给予其他人的关爱。在此基础上,使用正确的教子策略,如不断提升孩子的自尊感、自我价值,不断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按照这道教子方程式来做,那么,想教子成功就不需太费劲了。

育儿观念: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责任心


育儿观念: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责任心

责任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的有无和大小是一个人能否取得他人和社会承认的重要因素。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然而生活中大多数家长并非如此,总认为孩子还小,不用承担责任。即使孩子在家做些擦擦桌子、摆摆碗筷之类的家务事,或是给家长倒杯水、递个苹果的举手之劳,家长都认为是帮助大人做好事,从而加以大力赏识与表扬。我们成人是怎么了?孩子做点事情,都是帮助别人,作为家庭的一员,难道孩子自己就没半点责任?在幼儿园,教师虽然能指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育孩子时,也往往告诉孩子:“回家时要爱劳动,要帮妈妈扫地、擦桌子……”,在对孩子开展爱心教育时,也时常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要帮他们拿拖鞋、倒杯水…”,不管是老师或家长,这种长期的“帮”意识导致孩子们责任意识严重流失,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懂得自己做,因为一贯都是家长做的,他们已习以为常了,这就好比“妈妈爱吃鱼头”的故事,更不用说富有爱心了。那么,孩子的责任心究竟该如何培养呢?

一、改变观念,从习以为常的“帮”意识中走出来,为孩子创设一个负起责任的环境

我们成人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让孩子明白,作为家庭、幼儿园乃至社会的一员,作为一个小公民,有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小学会为自己、为他人负责,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当然,这些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是一点一滴从小事做起。除了强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外,还要让孩子为家庭、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分配给2-3岁的孩子收拾玩具、帮助传递一些小物品;分配给4岁的孩子摆放碗筷、椅凳、帮大人拎包;分配给5岁的孩子自己取事物吃,做一些简单的卫生清理工作;分配给6-7岁的孩子存取衣物、接待小客人等,即做到分配给孩子的事务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并在这过程中,我们要作个有心人,注意自己的措辞,改变以往“你帮…”而变成“我们一起来…”、“你能不能……?”、“你……好吗?”等商量、征求的口吻,让孩子乐于接受;同时,要让孩子了解一下我们成人除了工作以外,回家还要做很多的家务,要帮孩子洗衣服做饭等等,让孩子明白,我们做的许多事都是因为他们还小不能做,而帮他们的。

二、教育孩子不推卸责任,让孩子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

受年龄以及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孩子对许多事或出于好奇,或出于顽皮的天性,或出于对社会生活缺乏知识和经验,往往会因自己的不恰当行为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这完全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但是,过度的宽容对孩子有害无益,它只会让孩子淡漠自己的责任意识。比如,孩子摔倒了,哭个不停,成人就跺跺地板说:“都是这该死的地板,把我们宝宝摔疼了”;孩子在玩耍时不慎把头磕在墙上,大人往往先是给孩子揉揉头,然后用东西敲打墙壁,拿墙壁出气给孩子看,把孩子撞墙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墙壁,类似事情比比皆是。我们这样处理,对当时的孩子也许能起到一点安慰作用,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样的事情经历过几次之后,孩子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磕了、碰了,忘了什么东西,都是别人不好,我是没有责任的。孩子一旦有了这样的心理,慢慢地他就会成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如此的想法、意识和习惯,难道不是我们成人无意中造就的吗?所以,当孩子因自己的行为造成过错时,我们正确的做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分析造成不良后果的原因,在此事件中孩子本身的过错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及以后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等,从而使过错行为成为强化孩子责任心的契机。前美国总统里根的父亲教育里根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里根12岁的时候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窗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那是在1920年,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他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说玻璃是你踢碎的,你就得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里根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待长大成为总统后,他在回忆录里写道:“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这个故事难道不值得我们深长思之吗?

三、培养孩子的爱心

很难想象一个不爱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人会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承担什么责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教孩子学会爱自己,进而去爱别人、爱社会。然而在我们的身边,会经常看到小孩子动不动就打人的一幕,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挨打了还笑嘻嘻的,说小孩嘛不懂事,何况也不疼!待大点儿了就不这样啦,就会懂得负责任、有爱心了!果真如此吗?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一所中学的校长,有一天到一个班级里,发现地板上都是纸屑,他就拿起扫帚扫起来。教室的另一端几个学生在聊天,其中一个男同学说:“来来来,校长,这儿还有呢!”我看后,心里就象倒翻了五味瓶,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吗?类似的事情很多。如果说孩子们长大了就有责任心了,就有爱心了,那么,也就不会有留学生不懂履行报效祖国的义务和责任而滞留海外,也就不会有为实验而伤害狗熊的大学生,也就不会有自己的事情不会做、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的现象发生,也就不会有为了一点小事而杀害亲生父母的事,也就不会有……凡此种种,岂不令人担忧?要知道,孩子最初所表现出来的责任心更多的是缘于爱心。

四、为孩子做表率

我们成人的社会行为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宋代思想家张载曾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我们日常所表现出的责任感的强弱,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我们在抱怨孩子缺乏责任心时,应当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阻碍孩子责任的形成或削弱孩子的责任心。譬如,我们是否包办、代替做应该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务?是否娇惯与过度保护孩子,并轻易对孩子许诺?是否要孩子绝对服从自己或者放任孩子的不良行为?……

对任何人来说,能做好的事而不去做,那是缺乏责任感;同样,对尽自己的全力做不到的事而硬要去做,则是滥用责任感。我们成人要经常反思自己,要随时随地对自己言行负责。如果我们经常对人吹牛、夸海口,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诺言,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悄悄模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自己说的话不承担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有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和健康成长。

总之,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更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去深入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并适时调整教育方案。所以这些,都要求我们能够持之以恒,而我们本身的持之以恒则又给孩子起到了示范作用,促进孩子责任心的养成。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路,那么责任心就是一座连着多彩世界的桥梁。让我们牵着孩子的手,从一点一滴做起,扎扎实实为他们架设好那通往美好人生的桥梁!

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年轻父母应以身作则

跟长辈说话或在一起时,你自己是否就不大尊重他们?或者,是否已经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去看望父母?甚至于,当着孩子的面时,说老人的坏话?如果你是这样的,就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会尊重长辈,对长辈孝顺。更为危险与可悲的是,你现在对父母或长辈的态度,往往就是当你老时孩子对你的态度。

所以,让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开始,孝敬我们的老人,和老人住一起的,能更加包容一些;和老人分开住的,即便工作忙也不能忘了问候老人,公休日尽量带孩子回去一起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从生活细节着手培养孩子的“孝”心

◎和孩子分享食物

很多家庭是这样的:有好吃好喝的东西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般不吃,看着孩子吃,孩子邀请一起吃时,或者问这个很好吃,你们为什么不吃时,他们一般会回答不爱吃。

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认为大人是真的不想吃,或者,认为大人让小孩先吃是应该的,做父母的本来就要这样子。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自私自利、不尊重不孝顺长辈的性格。

当孩子吃东西,特别是好吃的东西时,父母应该与他一起分享。这样,孩子虽然少吃了一点,但却会换回他一辈子对你以及长辈的尊重,相当值得。此外,他也会更珍惜食物,可说是一举多得。

◎和孩子分享你的心情

很多年轻的父母总认为,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不用向他表达自己的心情,特别是不好的心情。即便自己很累,也不愿误了孩子的玩与学习。

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孝顺也是要给机会学才能学会的,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可以让孩子来关心自己。比如,妈妈下班回到家,可以对孩子说:“宝贝,妈妈上班很累,你能给妈妈倒点水吗?”或者“宝贝,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回家又要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如果你能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那就太好了。”当他为你做了什么时,比如给你倒了杯水,要真诚、高兴地谢谢他———这也是一种孝顺啊。孩子会为自己也能为爸爸妈妈分忧解难而高兴的。

◎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进家门,把鞋一脱,乱扔在一边;玩具一股脑从箱里倒出来,玩完之后,满屋子都是玩具;上学、放学路上,爷爷奶奶背着书包……这是在很多家庭都很普遍的现象,大人们出于关爱自然而然地做这些事情,却从没想过这与孩子孝不孝顺自己会很有关系。

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处理,这既让大人更省心放心,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又培养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样是一举多得的事。此外,一个人要能照顾别人,是建立在他能把自己照顾好的基础上的,如果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很难想象他会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孝顺长辈了。

◎让孩子多参与家务劳动

孩子回到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或者,除了自己的事、自己的利益,对别人的事漠不关心。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其实跟家庭教育有关。而多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有利于培养他对家的责任感。

其实,三岁后,孩子自己就会对一些家务劳动表现出兴趣,这时,家长应鼓励,而不能以现在还小、或者担心孩子做不好而拒绝孩子。应指导他去做,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帮妈妈倒垃圾,也是好的。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爱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让孩子知道孝顺长辈的知识

孩子有如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什么,收获的往往就是什么。所以,你一定要让他知道小的要孝敬老的这样的道理。如果父母本身不说,不去要求孩子对老人要“孝”,孩子是不会知道的。家长一方面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另一方面也要抓住机会丰富孩子有关孝敬长辈的知识,多给孩子讲述《孔融让梨》之类故事。并让孩子分析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使孩子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

小词典

“孝”之新译

以前我们所说的“孝”,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但到了今天,“孝”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它代表了孩子自己能独立,不让父母操心。此外,很多现代的父母已不需子女奉养,“孝”更多指的是陪伴与相处,同时,理解与沟通也更多地取代了一味的“顺从”。

提醒

父母要把握好“孝”的度

“孝”从来都与“顺”连在一起,所以才有“孝顺”。但现在的孩子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当家长要求他们做什么时,他们总是会问“为什么”,问题多多,于是父母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顺从!由此,引申到不孝。

一个聪明、可爱、有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又听话的孩子,这是每个年轻父母的理想,但独立思考又常是与听话对立的。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孝”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听话,并不就是孝,不听话,也不一定就不孝,但一个前提是双方之间要有一个很好的沟通,要建立一个沟通的方法与相处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的培养孩子的“孝”心。

家长要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意见,有自己的思考,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不理大人的意见与想法。要告诉孩子,当他的意见与想法和家长的不同时,可以说出来,跟父母沟通交流,但当双方意见不一样时,最终还是要遵从家长的意思去做,因为,他现在还不独立,而家长的见识毫无疑问是比他要广的。

孩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强烈的责任心


1.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在家庭中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当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打扫卫生、负责给花草浇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励。

2.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

经常和孩子讲讲家里的花销添置、人事来往,并请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就会心中油然而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3.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

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成年人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驾驭。因此,父母们要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这样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务中增强责任心。

4.强调做事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认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

5.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什么,给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否则孩子容易养成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坏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1、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妈妈。孩子最初是从妈妈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妈妈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乐于与人相处。如果孩子不小心犯了诸如打破杯子这样的小错误,不要用惩罚或责备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告诉孩子,其实妈妈有时也会犯这样的无心之错,只要下次小心就可以避免。从原谅孩子的错误开始,用宽容的心去引导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让孩子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批评、惩罚以外还有宽容。

2、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心理换位是指当双方产生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何以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就像是下棋的人,一开始想着自己怎样走,不管别人,水平逐渐变高的时候,就会想对方怎样走,自己怎样应对。许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要消除这种现象的办法就是“心理换位”。

站在妈妈的角度上考虑,就会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和唠叨;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思考,就会理解老师的艰辛;站在同学的角度上思考,就会觉得大多数同学是可爱、可亲、可交的。所以,教上小学的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理解人人都有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学相交,和朋友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只要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不是反社会的。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没有必要事事计较,事事都要求个公平合理。多一次原谅,多一次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会使自己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当然,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是必须向孩子讲清楚的。妈妈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退让,而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对坏人和得寸进尺的人是没有必要宽容的。

4、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只有与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与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也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会到宽容带来的快乐。如称赞别人的缺点、庆贺同伴的成功、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等。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谊,分享别人的成功,并使自己获得进步。

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妈妈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容忍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和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向好同伴学习,帮助“差”同伴,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

5、鼓励孩子“纳新”和处变

宽容不仅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对“物”和“事”的态度上。父母要引导孩子见识多种新生事物,让孩子喜欢并乐意接受新生事物,承受事物所发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善知变和应变。允许孩子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孩子一旦习惯于“纳新”和“应变”,他对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就具备了宽容之心。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父母——父母学校


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教育。其实在幼儿园中,我们老师所教所传授的东西、知识、方法,都是结合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而生活中很多人、事、物、现象等都是教育的题材,都可以引发幼儿的欲望、兴趣及好奇心,只要我们身边的父母都学会善于发现、挖掘、把握,那么我们身边的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成一个非常敏锐、聪明的好孩子。那么,生活中作为宝贝们最亲近的家人、大朋友,他们该如何去指导、挖掘呢?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的几点看法!

1、希望每位家长每天至少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陪同孩子。

5、家中的作息时间尽可能与幼儿园的时间保持一致,坚持周末午睡的习惯!

6、勤阅读、勤浏览班级门口的各项通知及“家园栏”内容,第一时间知道孩子在园的动态和班级的情况。(如需配合、完成的任务及时完成好,养成良好的习惯,给自己的孩子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

7、有关特殊的节日可以提前告诉孩子,让他们事先积累、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经验!不懂的地方及时地通过查找、学习告诉孩子,使得大家一起提高!(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立夏、端午、中秋、春节、元旦等等,国家统一的节日。)

8、作为父母我们要言传深教,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让孩子们学习、模仿!!

喜欢《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感恩的心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