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劳动,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09-30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让孩子学会劳动,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世上本没有懒孩子,惯的人多了,便成了懒孩子。

01

今天小鹿跟我说了一件事。

她班级的一个孩子在上厕所的时候,眼镜掉坑里了。

她急得没办法,一位清洁阿姨将她的眼镜捞了出来,洗干净还给了她。

但她转身就走了,连个谢字也没有。

小鹿就追过去问她,你怎么不好好谢谢阿姨?

她说:“谢什么,她就是干这个的。”

小鹿有点疑惑有点难过,她停住了脚步,返回去,拉着阿姨的手说了声谢谢。

我一边夸她做的很棒,一边陷入了沉思。

“五一”劳动节之前,一位老师搞了个小调查,让孩子们说说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看法。

全班60个人,53个人觉得劳动太累,宁愿闲着也不做普通劳动者,长大后希望当明星或者有钱人。

问及原因。

“因为我爸说,要是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我去捡垃圾,扫马路,当工人!”

“有钱了,就不用自己干活了。”

忽然明白,为啥孩子开始鄙视普通劳动者,区分三六九等了。

02

小鹿永远都觉得自己缺了一件新玩具。

她没钱,问我要,我没给,毕竟我还要存钱买包。

她提议用做家务来挣钱,刷一次碗五块,扫一次地十块,自己洗衣服十块。

我本想爽快答应她,但细想的话,觉得不靠谱。

本来小鹿做事本来就挺勤快的,这次给了钱了,达到目的了,下次她忘记了做家务其实是分内之事了咋整。

于是我提议:“家里有很多闲置的玩具,书还有衣服,扔掉太可惜了,我陪你去摆摊挣钱吧”。

她欣然同意,连夜赶制了一个用废纸壳做的广告牌,用彩色蜡笔写着:“小鹿公主铺子,明日开业!”

我帮忙想了一句宣传语:“世界这么大,来我这看看。”

第二天,就在公园一角找到了一块空地,开始了叫卖生涯。

小老板自己还准备了一个像模像样的钱包挂在脖子上。

那天温度很高,太阳刺眼,弄的人浑身粘腻,昏昏欲睡。

起初小鹿觉得有点丢人,不好意思。

但为了心爱的玩具豁出去了,半小时后她使出浑身解数叫卖着,汗珠顺着小脸蛋往下滴。

小玩偶五块钱处理,益智小玩具贱卖,绘本十块钱一本还送贴纸当赠品......

一下午过去了,一共卖了83块钱。yjs21.Com

期间碰到一位帅气小弟弟,还免费送了一个小汽车。

她兴奋极了,紧紧攥着这83块钱不撒手。

收摊之后,想去超市买一根冰淇淋奖励她,她竟然回绝了。

走在路上她一边懊悔刚才找错钱了,发誓要学好数学,一边感叹每天熬夜摆摊的叔叔阿姨肯定比她更辛苦。

摆了一次摊,她竟然明白了这么多道理,值了。

让孩子学会劳动,就是让她明白这世上所有的劳动者都值得被尊重,靠自己劳动吃饭的人都不丢人。

03

去年,帆妈为了让小帆学会独立,把他送到了一家寄宿式的私立学校去读初中。

但是结果并不理想。

因为小帆极度不适应,他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他总是把积攒了一周的衣服拿回家洗,有一次开窍了,想自己洗,就把袜子和内裤一起泡在盆里,这一泡就是三天......

刚开学的时候甚至不会打饭,在食堂里拿着餐盘一直在原地站着,后来是寝室同学帮忙才吃上了饭。

放假的时候就死宅在家里上网打游戏,啥都不干,哪都不去。

帆妈一脸愁容的问我:“这孩子很聪明的啊,怎么连最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学不会呢?现在还变那么懒,去寄宿式学校也白搭啊!”

我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回答着。

“那是因为你总对他说这两话:

“哎呀,你又不会,小孩子能干什么?别给我帮倒忙了。”

“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

第一句,你扼杀他的劳动积极性。

第二句,你让孩子觉得劳动与他无关,它变成了分外之事。”

这世上本没有懒孩子,惯的人多了,便成了懒孩子。

其实孩子有了自我意识之后,看见什么都想尝试。

看见大人在做饭,他会抢走你手中的青菜,非要自己摘;

看见大人扫地,他会抢走你的扫把,非要自己扫;

看见大人拖地,他会卷起小袖子拿着小抹布学着你的样子动手干;

看见大人修理东西,他也会拿着小玩具在旁边敲敲打打。

他们把劳动看的和游戏一样有趣。

但你觉得危险,你觉得麻烦,你觉得生活条件好了,没必要让孩子劳动,阻止他进行一切的尝试,久而久之他便失去了兴趣。

马克思说过:“人之为人,正因为劳动,是劳动创造了人。”

没学会劳动,哪里学得会生存呢?

让孩子学会劳动,就是为了不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那是他的必修课。

04

最后,我想让小鹿从小就要明白,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

于是我教会她像成人一样自理和劳动。

她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已经学会了穿衣洗脸,自己大小便自己擦屁股;在家里玩具自己收拾整理,房间的地板自己擦,承担起自己能做的事情;

高难度的系鞋带,也在老母亲的细心教导下学会了,连简单的编织和剪纸她都信手拈来。

中国自古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手巧会促进心灵,心灵又带动手巧。

我们总是一起做家务,因为她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

其实也是培养她责任感和爱心的契机。

歌德说:“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和贫困。”

假如一个人懂得怎么劳动和怎样去爱,那么他将拥有美好的人生。

而让孩子学会劳动,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做决定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做决定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早上起床穿衣服这件事,很多家长都欠反应,早上本来就

忙,时间又紧,可却在床上指挥要穿这穿那,他们也不管天气的冷热,讲道理也不听,眼看时间到了,

孩子的脸还没洗,头也没梳,大人只好伸手,硬把孩子衣服穿好,抱着就走。

其实,这充分体现孩子已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主见,所以他也拥有和我们一样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不能因为他小,就替他做主。

我觉得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不同的选择,让孩子在有限的条件里来选择,这样既体现了他的民主,

也达到了大的要求。

应该多和孩子交流、谈判,让孩子自己心甘情愿的来接受并去做,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一切都是自

己争取的,不是大人的规定、限制,所以他会很乐意的接受。

所以,我们大人应放下成人的威严,听听孩子的心声,远离强迫,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

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学会正确的对待问题


从小,宝贝是一个比较内向、腼腆,不善表现的孩子。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鼓励她,引导她,有时甚至强迫她去锻炼与人交往、自我表现。更是找机会让她去磨练(因为孩子从小身边就没有离开过大人)。从小广场的健身器械开始,带领她玩各种各样的器械,告诉她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去完成动作,提升她的自信心,慢慢地锻炼她视线里没有大人的陪同,自己一样也敢在外玩耍。记得刚去幼儿园的时候,回家总是哭着说不去幼儿园了,这个小朋友揪她的头发了,那个小朋友抢她的玩具了,还有小朋友故意挤她、推她、撞她...看着她小小的哭泣的脸庞,我的心是痛的,知道在孩子的心里有很多的委屈,但还是坚持送她去幼儿园,并告诉家人不能不送她。就是大家从小看她内向把她保护的太好了(),没受过委屈。幼儿园里大家都是孩子,没有谁会总是让着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才能知道怎样在大集体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没有谁可以保护她一生。可是到现在才发现原来我这孩子还有爆力的一面,昨天回家告诉我:有个小朋友咬破了她的手指,很痛很痛的,她就把那个小朋友推倒了。那表情还很得意洋洋的,我的心里一下就有种说不出来悲伤。一直只是告诉她要学会保护自己,却忘了告诉她做每件事情都会有个限度,希望她不受欺负,却也不想让她变成一个欺负别人的孩子。回家后我和她就这件事情谈了好久,告诉她的错在哪里,可她就是坚持说她是反击,没有过错。到了最后她点头说知道自己的错了,看她当时的表情,我心里知道,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看来教育孩子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以后还得多方面注意。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应该从现在就做起,懂得分辨善恶是非,学会正确的对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正确的“争”与“让”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正确的“争”与“让”

最近发现一种现象,班上一个小女孩的玩具被一个小男孩抢走了,她的反应是挥起巴掌打了这个小男孩,我赶紧上前询问小女孩为什么打小朋友,小女孩振振有词的说:“我妈妈说了,谁要欺负我,就让我打他,不能吃亏!”

还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小朋友在玩插塑玩具,他插出了一个非常棒的手枪造型,喜欢的不得了,高兴地玩着。这时过来一个小男孩要抢这个玩具,这个小朋友立刻让开了,不和小男孩争,哪怕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他都会让给别人。

到底应该如何处理“争”与“让”呢?

首先,要让孩子自然表达、流露自己的内心感受。当他和小朋友发生争抢时,先不告诉他该怎么做,要看看他自己会怎么做。在他自己做的过程中,他的个性,他的内心世界,都会简单的倾泻出来,此时,玩具本身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想要的是自己内心的表达。

其次,鼓励孩子在环境中寻找规则。比如在肯德基玩滑梯,可以鼓励他们排队,轮到自己玩时就没有必要谦让;在小便喝水时,教育幼儿排好队等待;想玩别人的玩具要有礼貌的和别人说……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与规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谦让,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三,要充分的相信孩子。家长有太多的担心,害怕孩子吃亏,害怕孩子犯错,所以忍不住要在一边不停地帮孩子做决定,给孩子过多的指点。实际上,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好一些事情,而不应该把大人的担心投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不断地受挫与成功的循环过程中,孩子的内心才能得到历练,性格才能得到塑造,态度才能变得坚强豁达、宽容大度。

亲子教育——如何让孩子学会正确的“争”与“让”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很“独”,自私、占有欲望极强,不懂得与人分享,妈妈担心孩子日后与人难相处。而跟只争不让的霸道宝宝相反,过分谦让的宝宝不懂如何争,只知一味让,妈妈又担心这样会不会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吃亏。“争”与“让”,到底哪个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场景1:“争”:绝不能吃亏

幼儿园里,当一个女孩的玩具被男孩子抢走时,她竟然挥起巴掌给男孩来了一个耳光。老师询问女孩为何打小朋友时,女孩振振有词地说:“我妈妈说了,谁要欺负我,就让我打他,可不能吃亏。”

场景2:“让”:她怎么都不跟人争?

羽羽幼儿园里要举行运动会大赛,羽羽的妈妈带她参加比赛,休息时间,羽羽看见地上的正方体很喜欢,便把小手撑在上面,高兴地玩着。这时过来一个小男孩,要抢这个玩具,羽羽立刻让开了,羽羽总是这么谦让,从来不和小朋友争,哪怕是非常喜欢的东西她都会让给别人。妈妈很着急,面对她喜欢的东西,她怎么都不跟别人争呢?

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那些只争不让的霸道宝宝实在是不讨人喜欢,但是那些过分谦让的孩子事事处处都只知道退、忍甚至懦弱,却也更让家长们着急。

其实强与弱,都是宝宝天生就有的性格。无论性格强与弱,都不是宝宝的错。关键是,如何调整好这个“度”,让孩子做一个既不霸道欺人,也不隐忍自我的豁达宝宝。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孩子适度的“争”与“让”,不仅懂得如何对别人“让”,也要学会向他人“争”,表达自己的想法,满足自己的心愿。

3招让孩子掌握“争”与“让”的度

心理学家孩子正确、健康的分享互动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出让和占有。正确的“争”与“让”包含三方面的特征:

1.孩子懂得尊重自己的意愿。

2.在满足自己愿望的基础上,孩子能够理解对方的需求。

3.找到解决方案,并达成共赢。

在一个健康的互动过程中,孩子是不以压抑自我需求为代价的,他和伙伴“争”的是自我意愿被充分尊重。然后,体会到对方的情绪,愿意去满足对方所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让”出自己的利益,达到共赢的目标。整个过程中,争与让都是发自内心的。如果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做出的虚假谦让,或者为了逃避而做出的忍让、赌气做出的谦让,就背离了快乐共享的目标,在孩子心理上都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下面的5招让你教会孩子正确的“争”与“让”,你不妨试一下。

第1招:让孩子自然流露和表达他内心的感受

当孩子还是一个心智和感觉系统都不成熟的小家伙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让他体会自身的内在感受和真实的情感流露更可贵的经验了。这时,你所要做的,就是多让他和外界环境接触,让他在与外界的人和事互动的过程中尽情地流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也是他心理成长所需要的养分。比如,他和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抢时,别告诉他该做什么,看看他自己会怎么做。在他自己做的过程中,他的个性,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渴望和疑惑,都会简单地倾泻出来。此时,玩具本身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想要的是自己内心的表达。

第2招:启发孩子思考判断,自己该不该谦让

当和孩子一起在游乐场或其他环境玩耍时,如果遇到相应的场景,就可以和孩子讨论,是否该谦让,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启发孩子就事论事,帮助孩子建立是非标准。因为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往往还是“自我中心”的,大多数时候都无法顾及别人的感受和需要,玩玩具,总想把好的揽过来一个人玩,分东西,总想要大的多的好的……,这个时候,如果成人用外在的压力来强求孩子去谦让别人,则很可能违背他们本身的意愿,如果这种意愿经常被压制,则他们就可能变得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长大成人之后行为方式也可能相对退缩,不敢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也就是说,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可以创造交往条件让他们逐步体验到人际之间互惠互利的必要性,可以通过讲道理来引导他们的谦让行为,当他们无意中做出谦让行为时,可以赞许,可以鼓励,但绝不可强迫或引诱!

第3招:鼓励孩子在环境中寻找规则

孩子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鼓励他们在游戏和环境中寻找规则。比如,在麦当劳游戏区玩时,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可以鼓励他们排队,轮到自己玩时就没有必要谦让。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借助于严格的规则。比如,在小便、喝水时,教育幼儿能排好队等待,不能蜂拥而上;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要有礼貌地和别人说……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但一些幼儿却很难做到,它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谦让心。

第4招:教育孩子遇事要协商

孩子之间发生争执不可避免,但关键的是如何解决。要教育和引导孩子用协商的方法解决。如在为某个玩具争抢时,可让孩子采取轮流玩的形式或石头剪刀布的形式玩;在玩沙过程中,为了工具争执时,可引导孩子合作的完成作品等等。

第5招: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

家长有太多的担心:害怕孩子吃亏,害怕孩子犯错误,所以忍不住要在一边不停地帮孩子做决定,给孩子过多的指点。实际上,担心是一种特殊的能量,当你越担心一种可怕的状况出现的时候,你就会有意无意中强调它的存在,你担心的事情就越有可能发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自在的生命,都有她独特的生命能量,独特的生命轨迹,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好一切事情,而不应该把大人的担心投射在孩子生长的过程中。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不断的修正过程中,孩子的内心才能得到历练,变得坚强豁达、宽容大度。

权威是让孩子跟父母最铁


面对孩子,我们该树立怎样的权威?或者,怎样的权威才是教育孩子恰当的态度?还记得在读《爸爸的心就这么高》时,郎朗父亲的一段话:带好儿子太不容易了,得有极强的克制力,永远不夸他不行,不鼓励他不行,可轻易夸他更是不行。

不让他怕你不行,而让他太怕你了事情更糟。尤其郎朗这种聪明伶俐的孩子。这段话很长时间以来给我深刻印象。最近,又读到别的家长谈到的“有的孩子因惧怕父母,父母在场一个样,不在场又一个样”,同时联想到我对待溪溪的态度和方法,促使我对“权威”有了更多思考。总体而言我感到,郎朗父亲这段话涉及的“权威”是适合于已经有了独立判断、独立思考,同时又能够自我控制的孩子。而对婴幼儿来讲,这段话是不适用的。

限于我带溪溪的感受,我对权威是这样理解的:权威肯定不是让孩子怕咱,权威是孩子愿意亲近咱、信任咱,遇到事情第一个想到咱(具体解释就是:哭的时候最愿意让咱抱)。这样的权威无须强权,只需耐心细致地陪伴、共情、理解、引导……等孩子大一点儿了,权威的含义会慢慢扩展:孩子会为她信任的人表现好,让她信任的人为她而感到高兴。孩子再大一点,权威的含义更加扩展:她不仅仅为了自己信任的人而做得好,她开始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她内心有着强烈的自我成长意识,这时的家长已经无须再教育了,孩子自己已经走上了康庄大道。

如果家长能让孩子最终有这样的心理感受,那就是最有权威的家长了。而要做到这一点,郎朗父亲的那段话说出了教育中的难度,这就需要家长极为高超的教育技巧。而在此过程中,家长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以为孩子怕咱,咱就有了权威,孩子就会听咱的,听了咱的,孩子就会好。这可真是大大的误区。教育好孩子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了好的亲子关系,你才有可能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听你的话,让孩子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如果孩子与你的关系不好,你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是白搭,孩子不会听你的。想想看,如果孩子见了你就怕,那她畏于你的“权威”,表面上会听你的,但背着你肯定是另一套。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也一样嘛!

关系好,干什么都容易,关系不好,干什么都别扭。咱可千万别为了树立什么所谓的权威,把与孩子的关系弄僵了。那可是南辕北辙了!写到这儿,我总结一句话:权威是什么?权威就是孩子跟咱最铁!

至于怎么能做到最铁,还是有很多技巧和方法的。孩子还小,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

让孩子学会说:请让我来


让孩子学会说:请让我来孩子愿意自己动手是好事,可是如果在跟你商量的而你又不知道他想要做的情况下,你把这件事情做了,孩子回事什么反应?如果有时候你觉得他做不了的事情孩子又想自己动手而你又准备帮孩子完成的时候,孩子会是什么反应?我家xx的反应就是----------哭

她总是那么的爱哭,每次家里只要她能动手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动手去做,决不让大人插手,所以家里很多事情都等着她做,去外面回来一定要让她开门,家里吃饭时一定要让她端碗,如果有一天没有让她做,她就会哭,所以我也会烦恼,有时候是急着要做别的,有时候是不小心忘了。所以有时候我真的很生气,真想干脆就像慧爸说的什么都不用她做算了,当然这样现在是安逸了,但是却抹杀了孩子动手能力。对她以后没有帮助,所以只能是自己想办法让孩子去改变。

可是怎么去做呢?这两天在因为天气热了的原因,xx妈我一直在打扫屋子,把厚衣服被子什么的收起来,把夏天的衣物给拿出来。挺忙的。xx也要帮忙,当我拿起扫把扫地时,xx就哭,说要让她来,本来我就忙,又不说她要扫地。就直接哭,我觉得老是这样让她以哭来要挟总不好,所以我就没有理她,直接全部扫完,一点都不让她做,她一直哭啊,我也不理,知道她哭到不哭为止。然后我再跟她去讲道理。

我说:“你为什么要哭呢?”

见我一问又撇了撇嘴想哭,不过忍住了。

我再问:“你有没有跟妈妈说你要扫地?”

“没有”

“你这样对不对?”

不做声

再问:“你这样对不对?”

“不对”弱弱的回答到

“那不对为什么要哭呢?”

“我想扫地”

“可是你没有告诉妈妈,妈妈怎么知道你要扫地呢”

不做声

“下次你如果想要扫地就一定要说出来,你不说出来别人就不知道你要做什么。知道吗?”

“知道”

“如果下次你想要做什么的时候一定要说:我想要....请让我来。好吗?”

“好”

当天,孩子还有几次想帮忙做别的事情,一开始还是开口就准备哭,然后我就提醒她:“应该怎么说?”

于是她也赶紧说:妈妈,我想收桌子,请让我来好吗?我点点头。她见我同意了,很开心的就去忙她的了,这两天,xx已经学会了说:妈妈,我想做XX请让我来好吗?

当然有时候也会忘记,但是,只要你稍微提醒一下:你忘了说什么了?然后xx就会马上说:妈妈,请让我来

真正决定孩子性格的是父母


如果您是细心的父母,您就会发现,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创造力和模仿力,而这些能力需要启发和引导才能发展的更好。所以做为父母您一定要做的以下几点:

1,身教重于言传。

2,多一些耐心来引导。

3,多一些倾听和赞美。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5,不要在孩子身上发泄您的负面情绪。

6,培养孩子的自信。

英国道德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他的著作《健康和家庭是最宝贵的财富》中提到:学校对于儿童性格的养成几乎无能为力,真正决定这种性格的,是他的父母,他的兄弟姐妹和同伴。学校里的教育即使在完备,知识再多,倘若学生每天仍必须回到那肮脏,堕落,不幸的家庭,那么他所学的一切都无法抵消这种家庭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倾向是家庭教育的结果。

所以你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1,孩子要有正常的智力。

2,孩子的心理素质要好。

3,孩子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记忆力。

4,孩子要善于与人交往。

5,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6,孩子有良好的个性。

相信《让孩子学会劳动,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是幼师我骄傲的演讲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