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时,夫妻双方发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作为父母,千万不能忽视这种分歧,否则,你们将犯下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爸爸妈妈又吵起来了,星星的眼泪刷刷的流,可是谁也没有在意她的感受,他们只顾着与对方争吵。星星爸爸说:“应该让孩子学习英语和数学,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否则将来他就考不上大学。音乐和美术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我坚决反对你的做法。”星星妈妈说:“现在应该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你那套教育理论只会使孩子越来越笨,考不上大学又怎样?孩子本来就有艺术天赋,干嘛不好好培养她。为了更好地发展孩子的潜能,我必须让孩子暑假去学习音乐和美术。”小两口吵来吵去,都固执己见,根本没法达成一致,星星哭得很伤心,大叫道:“我什么也不学,我去找奶奶。”说着就冲出去了,小两口傻眼了,片刻停顿之后又吵了起来,星星爸爸说:“孩子变得这么任性是你惯坏的!”星星妈妈说:“来我?全是你惯的!”他们继续炒,谁也没想去把小星星追回来。
世纪贝贝提醒您: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之间会发生分歧。或许因为各自双方的个性和自尊,而一定要和对方硬撑到底,可是父母又没有想过,这样做,伤害最大的是孩子。因此,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做到求同存异,千万不能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100个家长,也许就会有100种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教育出好孩子,那便是好的教育方法。下面有三大教育帮派,你们属于其中一派吗?
1、严厉管教派
属于这种教育派别的父母,他们相信“慈母多败儿”,于是他们坚持用严厉的管教方法来要求小孩。然而,这种严厉的管教往往会对小孩施加了许多无形的压力,在表面绝对服从的背后,小孩也许会过分谨慎,或者压抑过度而产生叛逆心理。
2、溺爱保护派
属于这种教育派别的父母,他们希望把最好的都给小孩,被对小孩进行绝对的保护。在溺爱保护下成长的小孩,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如此的幸福快乐,可是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好吗?过分的溺爱保护,通常会让小孩更加任性、胆小、懦弱……从而不能脱离父母。
3、不闻不问派
属于这种教育派别的父母,他们认为应该把自由还给小孩,于是他们就觉得对于小孩的一切生命都不管,就是给予小孩最大的自由。但是要知道,小孩是什么都不懂
家长在面对孩子请求的时候,一面要考虑不可一味纵容,以免宠坏孩子,一面担心着在拒绝孩子的时候,如果处理得不当可能会给孩子的幼小心灵带来或多或少的伤害,那么父母在拒绝孩子的时候该怎么做呢?都要注意些什么?以下三点家长们可要特别留心了哦:
家长注意:家长不要规则飘忽不定。
可以和不可以全由家长说了算,但是家长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跟着感觉走,如果家长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这样对孩子其实很不公平。孩子时刻看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心思,哪还有精力去发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变相鼓励孩子变成“滚地雷”。撒泼打滚就能对付家长,于是家长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还能执行规则啊。
其实合情合理地拒绝孩子真的不难。只要我们能放下身段,蹲下来,理解并尊重孩子,用爱心,耐心和决心来执行规则,我们就能收获一个独立、坚强而自律的好孩子。
家长注意:不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对孩子吆五喝六。
家长过足了当领导的瘾,把在外面受的气全部撒给孩子,家长的心理垃圾转移给了孩子。这是满足了家长,倒霉了孩子。遇到宁死不屈的,双方势必剑拔弩张,亲子关系恶化。长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长的温暖,孩子的心渐渐远去,再也不回头。
真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啦!遇到个性温和的,虽然表面顺从,心理也会受伤,变得谨小慎微,看人脸色,迷失自我。一旦脱离家长的控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只会等着别人下命令,只能当可怜应声虫;另一部分孩子则如脱缰野马,行为失控。比如小甜甜。当然不排除少部分天生内心强大的孩子,如朗朗。朗朗爸爸当年逼迫孩子学琴,说不弹琴就去死。朗朗没去死,反而当上了年轻的钢琴家。可惜这几十亿人口,就一个朗朗。
家长注意:避免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
家长都不动就说,“你再怎么怎么样,妈妈/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对小小的三四岁以内的孩子,这简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挟人质。这么大的孩子,爸爸妈妈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无法生存,那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惧。
所以,家长这样说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进行勒索。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这句话又显得超级孩子气,也许第一次管用,多用几次,孩子就知道其实你是在虚张声势呢。孩子知道你在说谎,你又给孩子做了个什么榜样?
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听话,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为这个行为是错的,而是因为这么做就要受到抛弃。被恐惧控制了的孩子,哪还记得规则的本来面目啊,更别提自律啦!爸爸妈妈在跟前威胁,我就不做。爸爸妈妈不在跟前,我照做不误。难道家长还能365天,24小时贴身盯吗?
有些家长则选择在家里给孩子进行早教,在他们看来,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教育也不一定比机构的老师逊色,而且亲子陪伴时光更能给孩子安全感。但早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可能起到负面影响。
早期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孩子语言、动手、创新思维、运动等能力的发展,以激发孩子兴趣为主。而不是让孩子过早的学习什么,与学习的内容多少无关。那么,给孩子做家庭启蒙早教时要注重哪几个方面呢?
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早教
两岁的宝宝尚幼小,还没形成自己的兴趣点。所以家长平时要仔细观察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找到孩子的兴趣后就可以让孩子在快乐中接受启迪,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边玩边学,而不是任务式的负累.
注重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
2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说话了,对声音特别敏感,语言能力快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的各种行为,语言,表情,或者他所看到的有趣的画面。比如,动物叫声、翻身攀爬、动画片情景等。
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孩子一生的朋友,爱上书籍,是最好的早教。建议:买那些一本书一个故事,图多字少,颜色鲜艳的绘本。除了促进亲子关系之外,还能给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和不一样的教育方式,或爱,或自信,或成长。
注重在游戏中提高孩子的智力
孩子的学习过程就是游戏过程。买一些游戏玩具,为孩子提供各种游戏的场所,房子大的话可以专门做一个游戏室,也可以带孩子去游乐场,在公共场合可以培养孩子与人合作和沟通能力。
对孩子的早教量不能超负荷
小孩子专注能力不强,承受能力也低。如果早期教育盲目求量,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影响孩子的健康。一般来说,一次早教时间大概在5-15分钟左右就够了。最好能以孩子是否高兴为标准,累了、烦躁了、哭闹了要暂停。
身为宝爸宝妈的,我们最最重视的就是孩子的安全了,各种各样的媒体频频爆出孩子被拐卖,被伤害的新闻让我们当父母的神经绷得紧紧的,于是就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我们不断向孩子灌输这个世界的丑恶与不安全。
自以为提高了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却在无形之中隔绝了这个孩子,对社会的善意与信任一个在缺乏安全感与信任感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反而会受到更大伤害,由于与陌生人打交道很少的孩子缺少与陌生人接触的经验,因而无法判断眼前的这个人,是善意还是恶意更容易受到伤害,也更容易丧失人际交往信息。
我曾听过一位妈妈向我抱怨,说他家儿子这么大人了,还是一天到晚宅在家里打游戏也不爱与他人交往,虚拟世界过的比现实世界还真是于是我建议他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解释下不同的人,结果这位母亲回答说,他不敢跟陌生人讲话的画风一转又有些自得,我从小教育他不要搭理不认识的人。不要跟着陌生人走,不能吃,他们的东西,现在坏人,那么多,我儿子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太好哦,我不禁哑然换了,是我从小被灌输了这么多世界的黑暗面和人性的罪恶感,我也宁可沉浸在虚拟世界里了,我一直鼓励女儿和陌生人沟通,有时候要借东西或者问路,我就让小姑娘出马医生甜甜的叔叔阿姨捡。植物望不吝试着向外界敞开心扉,不仅对孩子的交际能力有帮助,也会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女儿小小年纪就在国旗下讲话,参加各种演讲比赛和同学也能打成一片,当然与陌生人交往并不意味着茫然的信任,我会和他一起看新闻告诉他什么是坏人,并且引导他去思考,遇到不怀好意的陌生人。要怎么办?
专家说,孩子的交往能力是情商发展的重要内容,他是在不断的交往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父母要利用一切机会,努力让孩子更加适应成人世界,逐步帮助孩子扩大交往范围,发挥各种环境的教育作用,使孩子从中提高认识能力和交往能力,孩子在与各种不同的成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会渐渐形成带。联储是应有的态度,从而全面的培养了自己的情商,其实孩子小时候就开始接触很多人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孩子就不会出现抵触心理,不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进入陌生环境,而恐惧害怕常言道,见多识广与陌生人的正常交往会减少很多成长上的阻力,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平时应该。多鼓励而不是把孩子放在一个保护罩里,让其与世隔绝。鼓励孩子多交朋友,让孩子多带朋友来家里玩,也可以让孩子多参加集子与陌生人交往这一方面,警惕并没有错,但不要过分担心,让孩子睡到与陌生人交往对孩子的成长好处多多呢?
我想,家庭教育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家长的理念不对。
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结果会比较统一,就是跟孩子无法交流。造成代沟的出现。
我感觉,家长也是需要学习的。不是因为是家长说的都正确。主动学习之后,才会发现,不仅在知识方面。
所以,理念不对不怕,主动去学去改变,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有希望改变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成长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与家庭教育缺失有关。一些孩子虽然得到了父母物质上的溺爱,却又陷入情感交流上的贫乏。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误区?有何破解良方?
管吃管穿管不了“心病” “非职业”家长“无证上岗”
“吃好,穿好,上最好的学校”,这是王先生的教子经,也是大部分家长认同的教育方法。这些家长认为,做一个好家长,就是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翟红娟老师认为这种教育方法有失偏颇,她说:“父母要明确自己的教育地位和责任,你不仅是孩子的保姆,还是第一任启蒙老师。”因此,她建议家长在嘘寒问暖之外,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由于父母没通过培训便在家长这个“职位”上走马上任,以致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有些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林女士的儿子在一所寄宿制学校读初中,一个月回家一次。“我现在天天都在担心他,一个人在外面有没有吃饱穿暖?碰到什么困难没有?”为此,林女士每天给儿子打一个电话。
有些家长则是对孩子的不良嗜好无能为力。孙女士自认是个失败的妈妈,因为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却连自己的儿子都教育不好。虽然戒网瘾机构鱼龙混杂,但教子无方的她只好病急乱投医,狠心把儿子送进一家戒网瘾机构,希望通过强化体力劳动尽快把这棵长歪了的小“树苗”扶正。
还有些家长是因为无法与孩子沟通而发愁。“每天都为了孩子忙乎,可孩子还是对我爱理不理。”家长辛苦,孩子却不领情:“整天只知道问分分分,你最关心的是分,不是你孩子。”甚至有无奈的家长表示:“谁能帮我教育孩子?出多少钱都可以。”
“替不了”的爹妈“顾不上”的学校 谁来补齐家庭教育短板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青少年时期性格、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此过程中,家长的作用又无可替代。”石家庄市十五中班主任张丽表示,相同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在性格、交往、学习等多方面表现出较大差距,这跟父母的言谈举止和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有很大关系,因此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石家庄市十五中教育处主任张寿明说:“家长不能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家长要多和老师沟通,及时根据孩子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有些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落后,方法不够科学,而学校又不可能替代家长。”据翟红娟老师介绍,为了解决家长不会教的问题,目前国内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专门为家长传授教育知识。
翟红娟说,家长学校一般有面授、网上家长学校、广播家长学校、电视家长学校四种形式。有些家长学校还自编了教材,我省的省家长学校组织编写的《家庭教育手册》就是其中较完备的一套。
是否有必要上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的实际教学效果如何,是当前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对此,省家长学校张艳辉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孩子染上坏习惯就像生病一样,刚发现症状时不去医院诊治,等到晚期就难办了。”参加过家长学校的一位家长对笔者说:“以前孩子总和我对着干,我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听老师讲完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后,我试着和他交流了几次,没想到我们爷俩居然能心平气和地谈话了。”据这位家长介绍,在家长学校,能得到教育专家权威指导,听优秀家长介绍经验,还能和其他家长一起讨论好的教育方法,很有针对性。
成人教育还是义务教育? 家长学校“夹缝求生”
教学方式形式各异,专业教材针对性强,可家长学校的发展却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乐观。据省家长学校张艳辉介绍,全省有1000万中小学学生家长,但进入家长学校学习的只有1%左右。
根据相关文件,家长学校是“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组织的成人教育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中小学、幼儿园主办,校务委员会负责家长学校的管理”。属于成人教育机构,却脱胎于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注定家长学校在成人教育和义务教育之间有扯不清的渊源。身份不明,家长学校一“出生”便预示了其尴尬处境。
“根据义务教育全免政策规定,如果被界定为义务教育性质,那么家长学校绝对不能收一分钱。但实际上,家长学校的学员为家长也就是成年人,理应按照成人教育政策对待。”虽然据有关规定,“家长学校的办学经费,除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下拨外,可不以营利为目的,收取少量的办学经费,同时可筹措社会资金”,但目前资金压力仍让家长学校运营捉襟见肘。据家长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省家长学校中的广播和电视部分由省财政拨款,但慈善机构承诺的慈善基金目前还没到位。为了维持运营,学校向每位家长每年收取50元钱,包括一本教材、一年每周发行的家庭教育报、一张网络课堂上网卡和一年8节课。然而就是和成本相当的这50元钱,却引发颇多争议。个别家长抱怨:“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教育不好就是老师的问题,怎么还让我掏钱来学习?”
专业师资的匮乏也是家庭教育面临的一大瓶颈。家长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类高校中并未设置家庭教育专业,从事家庭教育培训工作的人员也多为教育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出身,家庭教育资格认定在国内也尚无统一标准。
家长支持老师,不护短,教育才有力量。
老师管教学生,不姑息,孩子才有未来。
家长和老师的相遇,就是爱和信任的相遇!
师道若无尊严
教育将何去何从
老师的职责是什么?是教书育人!
老师是孩子们梦想的启迪者,是孩子们人生的指路人。
我们都知道: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并济、奖惩分明的。
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关注孩子成长的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有权利管教孩子。
但是现如今的教育呢?
父母舍不得管,老师学校不敢管。
家长对老师更多的是不理解,不支持,老师的教育努力常常被否定。
近年来,在新闻推送中屡屡看到,仅仅因为孩子在学校受到了委屈,便有家长到学校闹事,更有甚者跟老师大打出手。
老师罚站迟到学生,被学生父亲关押7小时;老师批评上课不好好听讲的学生,被学生家长怒骂;
老师制止在课堂上下五子棋的学生,被逼下跪道歉;
老师把学生背古诗的成绩发到家长群,被学生家长告到教育局;
老师因管教调皮捣蛋的学生,被学生家长殴打致死;
……
对学生管教,成了被处理的证据;对学生管教,成了丧命的武器。
于是老师怕了,学校妥协了,孩子更加嚣张了。
孩子被老师管教,是有助其健康成长的一种方式,孩子只有在经历一个个的错误和批评后,才能在不断的被纠错中茁壮成长。
然而,家长却不允许孩子被批评、被惩戒。
一旦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受处分的一定就是老师。
把“学生当祖宗供”,这是教育最大的弊端。
对孩子管不得,对家长说不得,教育已经被逼到如此境地了?
当师道没有尊严,当讲台不再神圣,当教育可以随意践踏,孩子的未来在哪里?
这是时代教育的悲哀,也是对教育本质的偏离和亵渎。
家长赢了老师
却输掉孩子的未来
教育最大的悲哀是,老师和家长明明志同道合,却偏偏成为了各自最大的敌人。
我们知道,每一位家长都是爱孩子的,老师当然也爱孩子。
孩子一旦在学校里受到了批评和委屈,家长一时冲动也很正常可以理解。
但是一些家长在向老师学校要说法之前,是不是应该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有人曾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放弃一个孩子很容易,不爱他,不理他,不管他就够了。”
老师管教孩子,是因为孩子值得。
可是偏偏有些家长,完全体会不到这一点。
很多时候,不是老师想放弃孩子,而是被家长逼得放弃。
当老师放弃了孩子,不再管教孩子,一时吃亏的是老师,一辈子吃亏的是孩子。
曾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讲了这样一件事:
临近中考的时候,所有老师都恨不得把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到最佳利用。
但是在某节数学课上,坐在倒数第二排的女生却在打瞌睡。
老师一怒之下往台下扔了个粉笔头,砸醒了女生。
众目睽睽下,女生立马变了脸色,抄起数学课本,朝着老师就摔了过去。
庆幸的是,课本被老师用手挡住了,没有砸到脸上。
但是女生觉得自己吃了亏,丢了面子,立刻就往家里打电话说自己被老师打了,受伤了。
家长直接闹到了校长办公室,一再要求老师道歉,这位老师一身傲骨铮铮,怎么可能弯腰。
老师说:“不可能道歉,即使不干了,你这孩子我也不教了。”老师说完,便拿起课本就要走。
校长一边拉住了要走的老师,一边对着家长弯腰鞠躬说:“我代替他向孩子说声对不起,现在临近中考,孩子们耽误不得。”
一群临近中考的孩子,真要撒手不管,那么孩子们的前途也许就会毁了。听了校长的话,这位家长脸色一白,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犯了大忌。
老师没有走,但却真的不再管这位女生了。
对老师的苛责,最终伤害到的只有孩子。
家长不愿和学校配合,不愿和老师并肩,结果都是悲剧。
老师输了,家长赢了,却输掉了孩子的未来。
这样的结果,是大家想要看到的吗?
亲爱的家长
请与老师并肩努力
《人民日报》曾发文痛批当前的教育乱象,《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谁之过?》
文章里面说了这样三句话,印象深刻:
学生如同树苗,如不及时修枝剪杈,极易长成“歪脖子树”。
大多数老师是为了孩子好,很多老师的批评是“爱之深、责之切”。
很多老师感慨,毕业后真正感恩老师者,往往是那些受批评多的学生。
古语云,严师出高徒!
老师期待孩子成才变好,才如此出力不讨好,这是传道授业的悖论,也是为人师者的深情。
老师不怕为孩子辛苦付出,就怕家长的不理解与不支持。
对于老师而言,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才是最大的欣慰。
老师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让孩子成才,这也是家长的责任和使命。
因为孩子,老师和家长才联结在一起,两者都是最希望孩子的将来能成为更好的人。
纵然老师不能保证他所教的每个孩子都能成才,也无法做到令每位家长满意。
但是老师在岗位上的付出真的比家长您看到的多。
您对老师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老师的汗水就有意义。
孩子也会因为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老师也会因为您的理解而对孩子更加上心。
这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孩子非常调皮,总是闯祸,结果到了期末,老师给他的评语上写的全是批评的话。
孩子非常伤心,回到家里问妈妈,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呀?
这位妈妈连夜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孩子,这封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孩子,你见过磨刀吗?
把刀放在磨刀石上磨,刀一定很疼,可是他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因为他知道只有经过这样的磨砺,他才能变成一把好刀、快刀。
你想变成这样一把好刀吗?那就要经历磨砺!
你睡觉之后,妈妈已经和老师通过电话了,老师说,今天的评语就是把磨刀石,就是要让你去接受反复的磨砺。
当你把评语上的缺点改正之后,你就会是一把举世无双的宝刀了。
这位妈妈用这封信,把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挽救了回来。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和老师肩并肩。
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只有家长和老师站在统一战线上,把劲儿往一处使,才能给孩子最优的教育。
相信《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什么欠缺?》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