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做两个男孩的父母?

10-03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如何更好的做两个男孩的父母?”,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现在由于二胎的开放,家里有两个孩子也很正常,尤其是两个男孩,父母为了孩子各自成家立业以后,两兄弟能不能和睦相处一直担忧着,下面我给各位家长说说我的看法和做法。1.首先要让孩子小时候有个快乐的童年,两个孩子要同等对待,不要让他们各自产生嫉妒心里。

2.趁着孩子对人生不太成熟的心里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们互敬互爱、互相团结,懂得谦让别人,长大之后就会有好的品质,兄弟之间的关系也会融洽。

3.告诉他们,做哥哥的要有当哥的样子,要勇于担当,知道照顾和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懂得感恩,要懂得拥护和爱戴自己的哥哥。

4.遇到困难要多和兄弟商量商量,互相学习,谁对就听谁的,这样不仅增加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还会促进兄弟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加深。

5.多带两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兄弟俩互相合作完成一项任务,从而培养他们的默契心里。yjS21.Com

6.家长的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孩子,所以家长在处理自己兄弟朋友之间的事情时,要掌握分寸,如果孩子在身边,不该说的就不要说。

很简单,公平对待,教育好是第一关键,我家三个孩子,我哥,我姐,我,家里很穷,我老爸说没钱也毕业让我们读大学,我老爸干石匠,小时候为了交学费愁的很,我第一次考高中没考上,我说不想上了,他说不上就逼我去烧砖,我一听,烧砖很辛苦,我还是回学校继续复读考上了,后来上了大专,我哥本科,我姐是实在学不进去初中数学一直考0分,没办法才不上了,我跟我哥家里是没钱,但是上完大学我们自己挣,我哥一个月现在1万8工资不多,至少首付付了,老婆娶了,我也不考老爸老妈,我自己也做生意,我跟我哥说爸妈你们别出去打工了,我们已经上完大学可以自立,可是老爸说我还没娶媳妇,坚持出去,我说我自己赚钱自己解决不用你在操心,只要家里人在家健康没什么病,我在外面和我哥就能赚到钱

这问题很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我们农民最怕父母一碗水端不平,其实想想,只有父母从小给孩子做榜样让他们从小就不争不抢长大后心正别太自私。不要因为金钱,利益伤了一家人的和气。我老公自已,没人和我们争家产,我们也没有家产。如若他兄弟俩,我认为吃亏的会是我!斗不过自已的良心!将心比心如若懂得感恩的人他不会太为难自已的同胞兄弟,现在要做的是父母别偏心,我有一双儿女,买东西都一样,所有吃的都平分。一块糖也一人一半。现在形成习惯,有好吃的都会留给对方。我不希望以后他们因为利益伤了亲情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做好两个男孩的父母确实不容易,必须得上点心


男孩子在小时候就会显露出性别上的天性。好动,好奇,好斗,胆子大,敢冒险。一不留神就会给你上演家庭版有惊有险,汗毛倒立的惊恐剧。请听我说:“家有俩男孩,事事挂心怀。”

家有俩男孩必须从启蒙教育入手。家长要全神贯注的陪伴孩子,同孩子一起寓教于乐。培养孩子爱学习的好习惯,只有知识才会让孩子懂得更多的道理。让孩子从小事做起,鼓励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如自己洗手洗脸洗手巾。每完成一件事都要给孩子鼓掌和夸赞。培养孩子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谦让,爱学习,爱劳动的优秀品德。

每次吃东西或分东西的时候,都要均衡分配,不要养成大的少分点,小的多得点,潜移默化的给小的养成一种他多得是理所应当的,哥哥就应该让着他,长大后就会变成天经地义的了。哥哥如果主动让着弟弟,就要表扬哥哥做得好。同时,也要让弟弟去谢谢哥哥。不但要让孩子学会关爱,更要懂得感恩。兄弟情深必须从小扎根。

平时要让男孩子懂得那些是不能自己做的,比如电插座不能用手指扣孔眼,自己不能用火机点火玩,刀子剪子不能当玩具,不能把脑袋从栏杆伸出去,玻璃瓶不能满地乱摔……一定要不厌其烦的给孩子们多讲,并时时可以拿起一个物件向孩子们提问?回答对的要奖励。不是你替孩子规避风险,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学会本能的躲避风险。

篇幅有限或启发不足,扼要阐明或触类旁通。仅仅是提供一种解决现实问题的参考方式而已。如能让家长们灵台透亮,豁然开朗就算是明事有理了。请记住“家有俩男孩,事事挂心怀”。

看到这个问题,感觉好像是专门出给我来回答的。既然是这么认为的那我就说说。我现在是两个男孩的父亲。对于两个孩子的教育我也像其他家长一样,也打过也骂过。但我觉得对孩子的教育关键是父母要身体力行做表率!因为我的父母对我的影响就是他们言行举止。因此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点没错!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孩子!所以父母不要去责怪管教孩子,而是要管教自己!父母行得正走得直,你的孩子一定差不了!

两个宝宝如有纷争,你是如何 “摆平”的


主: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不少独生子女家庭选择再添一个二宝,但是很多家长反应,大宝和二宝很难相处,大宝和父母相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这个话题:家有二宝,你感到大宝的“醋意”了吗?两个宝宝如有纷争,你是如何“摆平”的?

耿:的确,正如主持人所说,家里有两个宝宝的父母总会感觉非常头痛,大宝对二宝充满敌意,动不动就打二宝。有了二宝以后,大宝总是格外粘人,以前可以自己做的事情,非得让家长帮助才能完成。情绪变得急躁,爱发脾气,爱吼叫。两个孩子相处,最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两个人闹矛盾了,一个哭完另一个接着哭,根本不知道哄哪一个。另外,二宝到来了以后,大宝还会因为嫉妒二宝的争宠行为,心情不愉快,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家长不能理解和容忍的现象,比如经常无故哭闹,容易发怒、不讲道理;比如出现退行行为,突然尿裤子要大人换,要妈妈抱着喂饭等;比如经常呵斥弟弟妹妹,趁父母不在或不留意时,欺负或者掐打弟弟妹妹等。

刘:是的,二胎家庭中,大宝嫉妒小宝的悲剧时有发生,我听说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妈妈抱着二宝跟大宝玩拼图,后来二宝睡着了被妈妈放到床上,大宝竟然把胶水弄到了二宝的眼睛里。还有一个家庭,妈妈发现一向乖巧的二宝莫名哭闹,妈妈感到很奇怪,仔细查看,发现二宝右胳膊的关节处肿了。经医院检查,二宝的小胳膊上有3处骨折,后来经过询问,原来是大宝故意踩的。类似现象还有,一个妈妈怀孕后要给大宝写保证书永远爱大宝,一个家庭的女儿因为妈妈要生宝宝跳楼,有个嫉妒的大宝往二宝的辅食里扔鼻屎、吐口水……这些悲剧告诉我们,家庭要生二胎,必须考虑并照顾到大宝的情绪。

主:听起来确实触目惊心,这提醒爸爸妈妈们不要那么粗心,而要细致对待大宝和二宝。但是,我很想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宝出现了以上的表现呢?

刘:我认为,大宝很难接受二宝,可能是父母无意中忽视了大宝。当一个家庭迎来新生命的时候,对于新生命的热情是很正常的。很多妈妈会开始陷入一种忙碌的状态,从孕期开始的身体不适到生产后的焦头烂额,不知不觉对于大宝没那么关注。当在孕期被孕吐折磨,当大宝来要妈妈抱抱的时候,就拒绝了他。在生产后忙忙碌碌照顾新生的宝宝,当大宝想要和妈妈一起睡的时候,妈妈也拒绝了他,而且要求他懂事一点。这样,大宝就被忽略了,最重要的是他的感情上接受不了,为什么妈妈以前对我好,现在不对我好啦》以前爱我现在不爱我了,结果就把原因都归结到妈妈肚子里的宝宝身上去了,还没有出生,就产生了反感。对此,可能很多妈妈会觉得委屈,自己真的很忙碌,大宝就不能懂事一点吗?但妈妈们都忽略了,大宝对于新生命的到来存在着极其复杂的情绪,年幼的孩子对于妈妈肚子里的弟弟妹妹有好奇和恐惧两种情绪。一边希望能够有一个可以和自己一起玩的小伙伴,一边担心着新生的弟弟妹妹会抢走爸爸妈妈的爱。很多妈妈的做法都让大宝从对新宝宝充满好奇变成了充满敌意,尤其新宝宝出生后,大宝发现爸爸妈妈只会围绕着自己的弟弟妹妹转。新宝宝哭一哭就可以得到妈妈的安抚,自己哭却被妈妈责骂不懂事,这些都让大宝的安全感慢慢流失,觉得妈妈被夺走了。

耿:另外,我认为,许多父母会习惯性的把大宝当成哥哥姐姐,这对大宝来讲是很大的困惑。当妈妈有了一个新宝宝之后,告诉大宝的方式往往是你要当哥哥,姐姐啦!对于大人而言,这样对孩子说,其实潜意识里希望孩子能够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哥哥或者姐姐。爸爸妈妈们总是忘了大宝虽然要做哥哥姐姐了,但其实他们的年纪和认知还只是孩子。他们目前还无法理解和成为一名哥哥姐姐,所以他们无法担负起爸爸妈妈的期望,反而屡次让父母失望。还有,许多父母说话太随意,忽视了大宝的感受,比方说经常对孩子讲这些话:“妈妈不要你了;弟弟或者妹妹还小,要让他”“你们谁乖

两个因素决定孩子的性格


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性格。一些宝宝比较好动,一些宝宝会比较内向……所以为什么不同的宝宝性格会有差距呢?事实上,宝宝性格的不同,除了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环境的影响。接下来,就跟大家说一下决定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

宝宝自身因素

宝宝在出生之后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一些宝宝的性格是比较急的,他们一遇到不舒服的事情就会哭泣,而且爸爸妈妈总是要费好大的力气才能够把孩子哄好。

还有的孩子,性格是非常好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哭,爸爸妈妈特别身心。所以,爸爸妈妈总是会夸奖这些孩子比较听话,脾气好。

外界因素

除了宝宝自己的原因之外,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性格是受后天的影响的,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 。所以这些外界的因素有哪些呢?

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家都觉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己的风格不太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事实上‘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要是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好的话,那么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的性格也会受到影响,他们会变得比较自卑和沉默。

相反,要是孩子是在比较好的氛围中长大,周围也比较喜庆,孩子会比较快乐,性格自然外向,话也会比较多。

爸爸妈妈的影响

孩子的性格会比较像爸爸妈妈,同时孩子的性格还会受到爸爸妈妈言行的影响。宝宝平时会观察爸爸妈妈的言行,要是爸爸妈妈不经常笑的话,孩子以后也会变得比较拘束。

要是爸爸妈妈性格很好,喜欢结交朋友,平时也经常逗孩子开心的话,那么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也会比较开心,性格也会比较外向。

因此,要是你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性格的话,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言行。

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注重环境对孩子的培养,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开朗的人。

不自信儿童的两个表现


1、经常说:我不敢。

自信的孩子第一大表现就是勇敢。“勇”者,猛也。“敢”者,进取也。很多时候,没有自信的孩子不是不“勇”,而是不“敢”。不敢的孩子是因为他不知道接下来他要说什么,干什么,以及会有什么后果出现,他承受不了别人对他的看法。

了解这些,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就要讲究方法。当孩子不敢的时候,家长只是鼓励孩子:“宝贝去吧,妈妈支持你。”

“宝贝,妈妈相信你,你一定行。”

这样的鼓励,只是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在“勇”上下功夫,而孩子实际上缺少的是“敢”。

2、表现得“自负”或者“自卑”

“自信”往上走就是“自负”,往下走就是“自卑”。

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自信的时候,还要看到现在的孩子是出于哪一个阶段,如果自负,那么我们就要让孩子学会谦虚,从自负往下降一点点,而后就到自信上来。如果自卑,就要帮着孩子往上走,找到自信。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就会看到自负的孩子认为自己学习很好,考试前跟家长保证我肯定拿九十分回来,考试后八十多分,然后就会宽恕自己,安慰自己,跟家长说

他们班XXX还不如他呢。

他后面还有多少人没他分高。

在他前面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

其实,当孩子对家长解释还有人不如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从“自负”降到了“自卑”,而不是“自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自信这个点非常难以把控,自信的孩子是在这个平稳值上不往上偏,也不往下偏。

为人父母,应该怎样练就孩子的自信?

那两个躲在“角落”的孩子


作为幼儿老师,我们整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这些一个个天使般的精灵,每天带给我的是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感动,甚至是跟别人不一样的世界。

每个孩子都是多姿多彩的,他们有着各自的故事,比如喜剧的、悲剧的;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维,比如天真的、叛逆的;他们更有着各自的经历。每天看着他们,那种阳光的味道不时的沁入心脾,滋润着我那颗慈父般的心。

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这56朵小花在我眼里是那么有朝气,那么有活力。仔细一看,却有那么两朵小花像霜打了一样沉浸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的情绪像是躲了这个花园的角落。当我还没有走进他们心里的时候,我翻开家园联系册——XXX跟妈妈姓,父亲一栏空白;XXX上面的信息是姥姥、姥爷。凭着经验我断定这是几个父母离异的孩子。

有个孩子是孤独的

,他们不愿意与小朋友交往,不愿意和老师交流,甚至都不愿意做这个年龄段的游戏,他们始终生活在自己的街角,在那里抑郁着,或是低声垂泣着;他们不会信任任何人,连自己最亲近的父母都离婚了,他们还能相信谁?在他们思维里,他们被抛弃了,父母都不爱他们了,他们还能信任谁?这些孩子心事重重,总感觉危险就在自己的身边。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就是个符号,或者更像个玩具。而他更感觉到在外打工的妈妈也把他抛弃了,他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了孤儿。

有个孩子的妈妈已经组成了新的家庭,他有一个继父。他告诉我“老师,我原来的爸爸和妈妈分手了,现在我们住在新爸爸家里”,他的生活经历迫使他这么小就从两个男人间进行选择,到底哪个爸爸对自己最好?我该相信哪个爸爸?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不安的种子。他还常常对其他小朋友带有攻击性,总怀疑别的小朋友说自己坏话。

看到这样两个孩子,你在想着什么?他们是脆弱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去承受大人们的恩怨,现实不得不让他们的心理出现偏差。他们的心灵是脆弱的,父母离异带给他们的自卑、孤僻、怯懦、逆反可能影响他一生。在个性塑造上,父母亲是他们的首任教师,而父母离异带给他们的却是残缺不全的个性影响与教育,这样必将给他们后天性格形成带来缺陷。父母们,当你们有什么想法的时候,请多考虑一下孩子吧,不要让他跑到“角落”去。

培养完美女孩的两个原则


原则一:教你的女孩学会爱自己

女孩生活在“关系”的世界里,她用“关系”衡量着周围的一切,所以注重关系的女孩常常会为“关系”而牺牲一切。

作为女孩的父母,我们会发现,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善解人意,为了赢得我们的宠爱,她会努力地去背古诗、学画画以及去做一切让我们高兴的事情……“关系”式的思维方式,使女孩天生就具备很多优点,如善解人意、能体谅他人、能很容易地与他人和谐相处,等等。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这种思维方式也给女孩带来了很多烦恼:

为了取悦他人,她常常会不惜损害自己的利益;

为了维护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她时常会隐藏自己的观点;

为了不破坏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她往往不会说“不”;

……

一直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生活,即使成人都会感觉很累,对于这些内心还不是很坚强的小女孩来说,这也正是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女孩小的时候,父母就应告诉她们:不要无原则地奉献自己的正当利益、不要总是埋没自己不同的声音、要学会对故意侵犯你的人说“不”、要学会爱自己。当然,这并不是要女孩的父母故意去违背女孩的思维规律,去打破她们的思维方式。要知道,父母对女孩的提醒和教育,往往可以大大减少她遭遇伤害的可能,或是避免伤害的发生。所以,在女孩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告诉她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好,但要学会爱自己!

原则二:给女孩更多理智的爱

女孩爱哭并不是因为她小心眼——父母的批评和惩罚令她伤心,但更令她伤心的是,她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了!这时,她的小脑袋里肯定会想:是不是爸爸妈妈不再爱我了?

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给予女孩更多的爱,让她时刻感觉到爱就在身边、永远都不会消失,这样,她才能成长为一个自信、坚强、乐观的优秀女性。

需要提醒的是,太多的非理性之爱往往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作为女孩的父母,我们如何才能让女儿在自己的爱中健康成长呢?——答案只有一个,给女孩更多理智的爱!这包括:

疼爱但不包办。如,家长鼓励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在她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给予她足够的指导和关注。

宠爱但不娇纵。如,宠爱她,但她犯了错误也要必须进行批评。当然,在批评之后,父母不管通过哪种方式,一定要让她知道,父母还是那样深深地爱着她。

【教子经验】我和我的两个孩子


1978年我出生在哈尔滨的一户家教极严的家庭,从不曾享受过疯玩的时光,陪伴我的也只是无边的书本,小学跳两级,初中一级,有着让家里长辈骄傲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校。虽被羡慕着,但也只有自己知道,失去了最美好的童年。

19岁毕业后,认识了同行的老公,毕业后两年打拼,成为了同声传译,月薪上万,并已结婚,21岁便有了一个儿子。23岁时女儿也出生了。

如今儿子刚结束中考,女儿也已初一,令我欣慰的是,两个孩子都很优秀懂事。

因为家庭条件相对来讲是富裕的,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自然是能给的就给最好的,但也要适度,不需要的不可以纵容,在我这,越是哭闹耍赖就越是行不通,所以两个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无理取闹的毛病,有什么事,从来都是好好商量的。

其实我个人来讲对品质方面的要求比学习要高很多,因为我觉得品德是要从小养成,言传身教的,而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应该靠自觉。

孩子开始记事的时候起,就定期带他们旅游,不但丰富阅历,也开阔了知识面,这方面的效果会在长大的过程中体现的非常透彻,会比其他孩子都高一个层次,所以旅游也是一种收获。

直到现在,上初中,也是每个假期都出去旅游,两个孩子,除了学校要求的,从没补过其他课程,不想让他们走我走过的路他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男孩喜欢打篮球啊,吉他,女孩愿意学学画画,舞蹈,作为家长一定是全力支持的。平时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带他们疯,陪他们闹,自己童年所缺失的,也更多的从两个孩子身上补了回来,这是我很高兴的。

两个孩子也刚步入青春期,都开始想要自己的世界,这都可以的,作为家长一定要给他们足够的个人空间,都是从那么大过来的,也知道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即使是认为最亲密的母子母女关系,也不要去随意窥探他们的小秘密,学会尊重孩子。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注意自己在他们面前的一言一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

鼓励孩子们与人交流,学会分享,适当表现自己。

孩子小时候通常会表现出许多兴趣爱好,每一样都让他们去试试看,喜欢的就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也趁早丢掉,每个特长以后都会有用处。

平时多问问孩子以后想做的事情,即使会一时一变,也要让他们有个目标,才能不盲目。

多与孩子沟通,多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想法,切忌把自己的想法填鸭式地给他们,我们认为好的,孩子们可不一定那么想,尤其到了青春期,多多沟通益处很大,不容易产生隔膜。

即使自己本身再有能力,在孩子面前也要懂得示弱,给孩子足够的发挥空间,让他觉得原来我不比妈妈(爸爸)差,我也能照顾他们。

理想家长具备的两个要素


理想家长具备的两个要素

读过上海万玮老师的一篇博文。文中的一位母亲是我们家长学习的楷模。

这位母亲跟儿子是朋友关系,几乎无话不说。每天晚上儿子睡觉之前,她都会跟他聊天,聊很深的话题,儿子常常会跟她谈自己对社会一些不公正现象的思考和质疑,她则告诉儿子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引导儿子更理性更全面地看待这些问题。此外,她希望儿子具有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品质。陪伴儿子成长之余,她着手成立一家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志愿者机构,本质上是一家基金会,除了自己捐赠之外,也会在朋友圈中做一些募捐,目标群体是弱势人群,关注点是其子女的教育。要求孩子具备的品质,母亲先展示出来。这位母亲活得很精彩,是孩子的表率。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感到,理想的家长具备两个要素:其一是孩子建立内心联结,其二是具有自己的一份事业。

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成为理想的那一个,可是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有的家长具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是社会上的有钱人,但是却和孩子内心没有联结。他们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放在所谓的事业中,把孩子寄托给学校或者他人,很久不与孩子见上一面。孩子成长中,父母的陪伴空缺了,这样家庭的孩子能不令人忧虑吗?近日,网上传着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年轻的母亲开着名车去送女儿到贵族小学学习(住校)。母亲对孩子说:妈妈为了赚更多的钱,将来送你到更好的学校学习,没时间陪你,你恨妈妈吗?女儿说不恨。接着女儿又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赚很多的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母亲听后一脚刹车停在路边放声痛哭。

你能说孩子不懂得回报吗?显然不能。那为什么年轻的母亲放声痛哭呢?孩子的回报不是母亲的期待啊,母亲到了垂暮之年,最依赖的是亲情,可是孩子却无情地要把年迈的母亲投到养老院去,这回报是冷漠的,是对母亲的疏离或曰抛弃,这让母亲从情感上无法承受,所以她大放悲声。但是她想过孩子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来回报自己吗?可能没有深思熟虑过。孩子的成长最渴望亲情陪伴,你却忙于事业而没有真正参与,你现在对孩子的空缺就是孩子将来对你的空缺。你为孩子的空缺而悲,孩子能因你的空缺而喜吗?

为着自己的事业而没有和孩子心灵联结的家长不独社会上的有钱人,教育圈里也不乏其人。

某老师任教班级成绩遥遥领先,学生对他十分赞赏,曾经通过文字直接抒情:他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可是你不知道的,任教他孩子的老师坦言,他的孩子初一刚入校比较乖巧听话,可是后来十分叛逆,作业在催缴之后还是秋后的大地。他是一个理想的校长,短短几年间,处于偏远地带的学校取得了和城区学校比肩的成绩,吸引不少城区的优秀生源。可是你不知道的是他一回家,读初二的儿子赶紧把门反锁,和他一句话也不搭。

能教好那么多学生,能管理偌大一个学校,却没有办法教好自家的孩子,这到底怎么回事儿?以我对他们孩子的了解明显觉得两人身上有着非常强烈的角色意识,这种强烈的角色意识无孔不渗。在学校是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在家里依然是这样的身份。小的时候还不当紧,一旦孩子身处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内心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你们依然是严正的态度和毫无商量的语气,他对你们的反抗就势鼓胀。以致到了凡是你注重的,都是他想破坏的。比如你十分看重成绩,他偏偏随意待之;你坚决反对早恋,他一定要在这方面搞出点动静。虽然在他看来这样的破坏对自己没有什么益处,但是他的行动很难和思考合拍。

事业再优秀的教育者如果没有把孩子教好,他们也是很难面对自己的。因为孩子给他们内心造成的隐痛要大于事业成功带来的快意,这是不争的事实。事业成功,令人羡慕,孩子没有教育好,自己怀着难以言说的隐痛,不也令人心生惋惜之情吗?这样的尴尬和痛楚皆因为和孩子内心联结不够所致啊。不过,受过教育的人比较容易接受教育学心理学影响,也是易于反思的群体。2014年中国教育蓝皮书上调查数据上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坚信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所以受过教育的家长改变自己是比较容易的。

其实现实生活中,比较糟糕的还不是这样的家长,让人忧惧的是既无事业又和孩子内心没有联结的家长啊。

他们有的要么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要么抛弃了自己的工作,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前面一种类型的家长真是社会的痛苦。他们自己本就没有受过什么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很低,也没有什么技能,为了挣一点钱,离开自己的乡土,来到城里打一份零工。自己生存都是非常艰难的。很多人把孩子丢给乡下的老人照看,隔代的教育弊端不用说了,农村的老人除了置一把老骨头侍弄几亩薄田,哪里还有什么精力教育孩子?乡村的学校现状也堪忧。性侵孩子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令人切齿痛恨。就是被父母带到城里读书的孩子和城里孩子相比又有多少优势呢?城里孩子学校读书之外还去什么特长班培训,农村来的孩子面对高昂的培训费用能交付得起吗?寒门难出贵子这真是残酷的现实。自身缺少教育的家长,文化失缺的家长,在生存中苦拼的家长,你能指望他们和自己的孩子内心有深刻的联结?难矣。放眼生活现实,疏于管教的孩子,亲情归宿寒凉的孩子做出了多少让人扼腕叹息的事情。

生活在这样家庭环境里的孩子,即使出了事体,家长自身也意识不到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抛掷给社会承担,这将是更大的隐患啊。

后面一种家长又怎样呢?他们把孩子的前途当成自己全部人生守望。把孩子培养成人上人是他们的终极追求。所以对孩子要求很高,一旦孩子没有做好,他们就表现出可怜的样子,表现出伤心欲绝的样子,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其实家长这样做往往得不到孩子应有的尊重。孩子心里会想你自己没有事业,对自我人生没有追求,对自我人生的意义没有思考,你自己做不到却要求我去做,我为什么要去做?

据我所知,即使自己没有一份像样的事业,但是如果能够和孩子的内心保持一份真诚的沟通,尊重孩子内心的一种想法,把孩子当成有独立意识的生命个体看待,不以自己的经验强加于孩子身上。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也不错的。那个建筑工的教育心得震撼了多少为人父母的心啊。儿子考试成绩第一名,老师邀请他在家长会上谈谈自己的教育心得,这个连名字都不会签的建筑工轻声地说:“我们做建筑工的,四海为家,工地在哪儿,家就在哪儿,说经验,我真没什么经验,我就是喜欢与孩子呆在一起,喜欢看他做作业,喜欢摸他的头,喜欢问他……”这位建筑工的感言让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家长的陪伴就是和孩子内心最深刻的联结啊。

综上所述,理想的家长是这般模样:不但有自己的事业,还能和孩子心灵联结交汇。做不好前者,做后者。能做到后者的家长,孩子也能教育好。如果两者都做不好,那就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痛苦了……

喜欢《如何更好的做两个男孩的父母?》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做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