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一狠心 孩子就长大了

10-12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狠一狠心 孩子就长大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下午,我接待了一对特殊的家长。

说来好笑,这对家长竟然是来要求把自己已经入托在幼儿园寄宿的孩子接回家的,理由呢,更是让人哑然失笑。孩子的爸爸不好意思地说:“王老师,真是对不起了,今天我不把儿子接回家,他奶奶就要死要活了!”

经了解:要接回家的这个孩子名叫琪琪,今年4岁,是本期新入园的孩子。孩子的爸爸妈妈长期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孩子的爷爷奶奶照看,这个孩子是爷爷奶奶的一口气,含在嘴里怕化了,搂在怀里怕飞了……开学的时候,琪琪的爸妈特地请假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为了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坚持放在幼儿园全托,这几天集体生活下来,在老师的精心照看下

,孩子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可是,孩子的奶奶在家却呆不住了,天天流泪,几天不吃不喝的。老是担心孙子在园吃不好,睡不好,而且怕他不习惯没有奶奶在身边照顾的日子,最后逼着孩子的爷爷给琪琪在外地打工的爸爸打电话,让他立即回来接琪琪回家,否则,就见不到孩子的奶奶了!于是呢,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当班主任张老师把琪琪带到她父母面前,介绍琪琪这两天在幼儿园的表现的时候,我注意到张老师对琪琪的表现并不怎么看好,她说:与同龄幼儿比较,琪琪的思维、语言、动手能力发展相对缓慢,表现在与小朋友交往的时候,语言表达比较迟钝,课间活动时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不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天真活泼、生龙活虎的,而且进餐的时候,特别慢,好像还不太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但是呢,这两天,孩子的进步特别明显…张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琪琪的妈妈就接着埋怨起来:还不是琪琪爷爷奶奶惯的,从小啊,这孩子就一直跟着他们,老人家对孩子过度地关爱,什么事都是爷爷奶奶包办,如此下去,怎么得了哦……!

话虽这样说,琪琪还是被带回家了,从此,由全托转为了半托,每天由爷爷奶奶负责接送上学。

望着他们逐渐远去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目前,隔代教育几乎成了农村幼儿园的主力军。数据显示,我园100多名入园幼儿,隔代教育竟然占百分之六十五左右,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阵营!虽然这种情况与我们乡镇特殊的经济结构——“打工经济”有着直接关系,但是天长日久,隔代教育的弊端已日渐明显:

一是祖辈对孩子包办代替,过度溺爱。曾有专家做过一个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好,社交圈子宽,胆子大,能吃苦,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则不然,有的已经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动手,像提书包这样的事都要别人代做。稍不如意撒娇哭闹,甚至和同龄孩子都难以相处。

二是祖辈为孩子“护短”,不讲原则。一些老人带孩子往往溺爱无度,任何规矩都不放在眼里,孩子自然变得任性顽劣。当父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祖辈老人却反过来袒护孩子,当着孩子的面责怪他们的父母:“对孩子那么凶干吗?你忘了你小时候啦?尿床、打架、逃学,还不如你儿子听话呢!”

三是老一辈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落后,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教育理念方法跟不上时代要求,

四是容易导致亲子隔阂。时间久了,与爷爷奶奶比爸爸妈妈亲,再者,父辈的严格管教与祖辈的过分宠爱已发展为隔代教育矛盾的焦点。

我无权评判这对家长做法的对错,但是很是替他们担心,更是为琪琪的未来担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自立,长大就注定要忙碌吗?


孩子自立,长大就注定要忙碌吗?xx真是妈妈的好帮手。现在已经能做很多的事情了,扫地,拖地,有时候自己的小公仔玩具也是自己洗,妈妈做好饭,xx就会把碗摆好,再帮每个人的饭装好,吃完后再把碗收起来。每次妈妈去晾衣服,xx就会帮着把干的衣服收下来一件一件挂到衣柜里去、妈妈去买菜的时候她会把妈妈挑好的菜拿去打价钱,xx妈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可是xx爸却不这么人为,他觉得是xx妈太懒,什么活都指使孩子去做,孩子这么小就要承受着做家务的活,觉得xx妈不称职,说现在就让孩子做这些,难道想让孩子以后是做这些事情吗?如果不是,为什么要让她学呢?然后会说谁家的小孩到六七岁了还要妈妈帮着穿衣吃饭,他觉得孩子就应该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有时候还为这些事情吵架过。有时候xx妈也想,孩子太小了,为这些事情去吵架,那就不用她做吧,可是现在正是孩子愿意动手的时候,而且也是叛逆期,你越是不让她做,她反而要哭闹,所以我就干脆不管,她爱做就做吧。

今天婆婆打电话过来,她很担心xx的水痘,虽然xx爸跟她说已经好了,没什么事情了,xx奶奶还是不放心。然后继续问xx的现状,我说xx现在挺好的,说话除了太长的不会以外,基本上都会说了,可以跟大人们聊天沟通了。而且xx现在很自立,会自己穿衣服裤子,每天都帮我端碗装饭等,还没有等我说完,xx奶奶就说,现在孩子还太小,不要让她就学着自立,太早自立不好。

接下来婆婆也没有说什么了,我知道她可能有很多话要说,但是碍着面子没有说,毕竟是婆媳,有的话婆婆是不会说的,即使她有她的想法。还有就是她从来没有带过xx。我也知道她想说什么,她的观点跟xx爸是一样的。xx爸也当着我的面跟xx奶奶电话说过。

其实不光是xx爸跟xx奶奶有这样的想法。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当时xx妈的奶奶也是这样说的,xx妈的三姑从小就不会烧炉子,xx妈的奶奶担心以后怎么办,结果xx妈的三姑根本就不用烧炉子,担心xx妈不会干农活,可是xx妈也不用去干农活了,xx妈的大姑从小就是家里的劳动主要成员,结婚成家后还是操心的命。

xx妈的奶奶也说过,还是不用学会,学会了就要做,一辈子不会就一辈子不用做,你不会没有人会说什么,但是你会不做的话每个人都会说的。

当这种思想主导了家长,孩子就遭殃了


内向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内向的人也被贴上了各种负面标签,让人感觉内向是种缺陷,需要修复。当这种思想主导了家长,孩子就开始遭殃了。

小时候,在我妈的意识里,外向的孩子善于表达、乐于交友,是十足的未来之星。自打我出生,她就不遗余力地灌输给我这个观念。但老天好像刻意跟她作对,我从小到大都是非常内向的那种孩子,以至于她总怀疑是不是在医院抱错了孩子。

也许是受我妈的影响,小时候,我就感觉自己是个有缺陷的孩子。我也暗下决心转型---我要变得更加外向,更加优秀。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我变得不再羞涩、变得乐于交流、变得敢于表达。在人群中,和外向的人无异,但我依旧内向---善听不善言,喜欢一个人独处。

后来,看了一些书,认识了一些人,我对自己内向的性格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发现,我妈从小灌输给我的“外向=优秀”“内向=缺陷”的思想本身就是错的。优秀和外向、内向和缺陷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认识一名律师,专门从事谈判、沟通技巧的顾问工作。教别人怎么有效的表达自己。但她自己就是一个典型内向性格的人,但是她的工作确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在和别人辩论的时候,或是在谈判的时候,会突然变的特别强,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所以,善于表达、善于交际其实都是一种能力,可以后天习得,与内向外向无关。

我曾经看过的,对性格描述最为形象的一句话是:性格这东西有点像橡皮筋,它天生有一个长度,但也会随遇到的环境发生改变,但是它有一个本来的天生的长度,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它会回到原来的长度。

国外的一个调查显示,内向人和外向人的比例是1:3,内向人属于这个世界的少数,所以内向不可能成为主流的价值观。另外,外向人较内向人而言,更乐于展示自我价值,显示自己的优势。所以,我们的文化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宣扬外向文化。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内向性格的人就变得很痛苦。痛苦来源并不是表达能力、社交技能的缺失,而是来自于想要变的外向,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即使现在我工作了,每次回家,我妈都要唠叨我几句,说我在工作中要变得外向一点,还时不时翻出点旧账,数落我一通。我不会去纠正老妈几十年的错误观点,但我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内向不是问题,也不是弱点,你需要做的是该出手的时候能出手,该上台演讲就要有模有样。回到台下,你还是原来的你。

对孩子,偶尔也要狠心坚持


最近《虎妈猫爸》热播,我虽然没有看过这部剧,但是从很多网友的博文中可以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我个人更觉得,不管是“虎妈”也好,还是“猫爸”也好,总是逃不开对孩子浓浓的爱。身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父人母,更清楚的知道电视剧一般都是来源于生活而超越生活的。所以,一不留神儿我就做了一次真正的“虎妈”,而我并不是特别后悔自己的这次行为,并且以为对孩子,偶尔“狠”一些并不为之过。

事情要从月初开始。上个月儿子的英语学习有所断续,而这种断续间,缺少的连贯性让他有些跟不上节奏。正是这种跟不上,儿子开始了自己兴趣的一个低谷期,并且渐渐产生了对英语的恐慌与排斥。

原来他到了时间会主动要求听英语,时不时的也会蹦出两句对话和我聊。可是最近这个月明显的到了时间就情绪低落,甚至为自己找理由和借口来逃避听英语。大部分他这样的举动都被我嘻嘻哈哈间的化解了,然后他虽然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是也能够继续下去。这个过程中他一直间接的向我表达,他觉得现在的英语有些难,担心自己跟不上,也觉得自己已经跟不上了。一个简单的句子,他也说不好。所以,还是暂时放弃吧!

看着他渐渐的产生了不自信,甚至想要放弃,我有些着急,但也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所以中间有几次我看着他躲避的样子,也没有过于的坚持。但是没有想到正是我的这种默默放纵,让他自以为得到了可以逃避学习、可以放弃的方法,所以此举他有越演越烈之势。

直到前天晚上,他依旧采用了一哭二闹的方式来躲避,并且更加的坚定自己就是学不会了,也不会学了的念头。我有些无奈的坐在沙发上,听他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依旧没有办法跟读一句话。他自己看着时间到了,倒是自觉地要关电脑。我让他坐在我身边稍微等一会儿,他甜腻腻的直接窝到了我的怀里。

我抱了抱他,然后坚定的要求他必须把一个小节里面的6句话搞定。他的眼泪立即出来:“不,太难了,妈咪。我根本就是不会啊!”

“你不尝试怎么能够确定自己不会呢?”

“就是不会啊!”

“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儿子,我相信你!”

“我不相信我自己啊!”

“我相信你就够了!来吧儿子!”我伸手拉着他来到电脑边。

他开始自己的小抵触:第一招:哭闹,见到无效;第二招:发飙,见我依旧无动于衷;第三招:抽抽噎噎装可怜,半天也没有见到我的动静。他总算明白了我这次的决心。

再次通过近40分钟的抗争,他总算把第一句话断断续续的搞定了。当他脱口而出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已经清晰的看到了他眼中的快乐胜过了过去的沮丧。果然,第二句话,用了不到3分钟;第三句话,用了不到2分钟;第四句话,1分钟搞定;第五句话,听了三遍就可以跟读;第六句话,一遍搞定!

这个过程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虽然我表面无动于衷的模样,只在他无数次要求“抱抱”的举动时紧紧的抱抱他。但是内心却一直也在煎熬,儿子的哭,儿子的闹,儿子的抵抗……最主要是当时时间越来越晚,影响到了他的休息等等。可是我当时也在想,如果我就这样放弃了或者再次的任由他去休息,那么他学习英语的信心是不是越来越受影响?他已经退缩,如果我不狠心逼他一逼,让他亲自感受到成功,他又如何能够重拾信心?

终于,在我的“狠心”坚持下,他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我也达到了我的目的。

当天晚上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多谈,只是简单的庆祝了他的最后胜利。当儿子躺在床上的时候,他还在重复晚上的英文句子。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天早上送儿子上学,我问他有没有总结过,为什么第一句话用了30分钟搞不定,后面却半分钟都不到就可以完成得很好?儿子用轻松的声音回答了我两个词:认真、信心!

哈哈,我是不是也收获了意外之喜呢?

当孩子被定义为“内向”,他可能就遭殃了


内向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内向的人也被贴上了各种负面标签,让人感觉内向是种缺陷,需要修复。当这种思想主导了家长,孩子就开始遭殃了。

小时候,在我妈的意识里,外向的孩子善于表达、乐于交友,是十足的未来之星。自打我出生,她就不遗余力地灌输给我这个观念。但老天好像刻意跟她作对,我从小到大都是非常内向的那种孩子,以至于她总怀疑是不是在医院抱错了孩子。

也许是受我妈的影响,小时候,我就感觉自己是个有缺陷的孩子。我也暗下决心转型---我要变得更加外向,更加优秀。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我变得不再羞涩、变得乐于交流、变得敢于表达。在人群中,和外向的人无异,但我依旧内向---善听不善言,喜欢一个人独处。

后来,看了一些书,认识了一些人,我对自己内向的性格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发现,我妈从小灌输给我的“外向=优秀”“内向=缺陷”的思想本身就是错的。优秀和外向、内向和缺陷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认识一名律师,专门从事谈判、沟通技巧的顾问工作。教别人怎么有效的表达自己。但她自己就是一个典型内向性格的人,但是她的工作确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在和别人辩论的时候,或是在谈判的时候,会突然变的特别强,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所以,善于表达、善于交际其实都是一种能力,可以后天习得,与内向外向无关。

我曾经看过的,对性格描述最为形象的一句话是:性格这东西有点像橡皮筋,它天生有一个长度,但也会随遇到的环境发生改变,但是它有一个本来的天生的长度,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它会回到原来的长度。

国外的一个调查显示,内向人和外向人的比例是1:3,内向人属于这个世界的少数,所以内向不可能成为主流的价值观。另外,外向人较内向人而言,更乐于展示自我价值,显示自己的优势。所以,我们的文化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宣扬外向文化。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内向性格的人就变得很痛苦。痛苦来源并不是表达能力、社交技能的缺失,而是来自于想要变的外向,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即使现在我工作了,每次回家,我妈都要唠叨我几句,说我在工作中要变得外向一点,还时不时翻出点旧账,数落我一通。我不会去纠正老妈几十年的错误观点,但我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内向不是问题,也不是弱点,你需要做的是该出手的时候能出手,该上台演讲就要有模有样。回到台下,你还是原来的你。

育儿心得:女儿长大了


育儿心得:女儿长大了

我和先生一致认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潜移默化,并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我们始终秉持身教大于言教的这一观点,努力地做好父亲母亲的角色。

对于孩子生活习惯方面的培养,家长的以身作则十分重要。以刷牙这个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为例,从女儿会走路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训练她自己刷牙,我和先生每天坚持陪她一起刷,站在镜子前,让她照着我们的动作学,一开始她牙刷拿不稳、拿反、不会挤牙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坚持,现在的她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各类牙刷,并且每天早晚主动刷牙,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孩子情绪方面的管理,我们坚持尊重个性为先,因事制宜。有时候女儿在外面闹情绪发脾气哭闹,我们会先安抚她,给予她充分的尊重,因为小孩子也要面子,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等她情绪稳定后指出她的问题,如果她没有意识到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就算再生气,我们还是会等回到家再进行批评教育。我和先生一直反复沟通强调该点,视事情的严重性来决定教育口吻的严厉程度!我们相信这样的做法,会让她以后也能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多为别人着想,学会尊重并合理的解决问题。

父母固然重要,但每天大半时间陪着孩子的是老师们,因此孩子很多好的习惯是在幼儿园养成的。女儿以前性格慢热,有点怕生,上了幼儿园之后,混龄六班有很多乐于助人的哥哥姐姐,加上老师们无私的关爱,耐心的引导,她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看到人会主动打招呼,十分有礼貌,回到家也会跟我们分享幼儿园里的趣事,每天唱唱跳跳非常开心,还会主动提出把好吃的带到幼儿园里跟小朋友分享。对弟弟也越来越好,甚至在弟弟不开心的时候会主动去安慰他。。。

孩子就像是一颗稚嫩的幼苗,家长与老师就是阳光和雨露,要想茁壮的成长,必须要阳光和雨露完美配比。看到女儿的这些变化,作为父母,我们非常开心,觉得女儿长大了,懂事了!感恩所有给予女儿关爱的老师们、小朋友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谢谢~

育儿心得:宝贝长大了


育儿心得:宝贝长大了

我的宝贝儿子今年5周岁了,是个既调皮又聪明的孩子,在幼儿园他称我老师,在家里称我妈妈。有时在家因为调皮我责骂他,他会做个鬼脸说:“这又不是在幼儿园你不能这样批评我,你应该和别的小朋友的妈妈一样,说话声音低一点,柔柔的说,因为在家里你是我妈妈不是老师”。听到这话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是不是平时我对他太严厉了,但转眼一看他犯的错误,心中的怒火又生起来。哎!啥时他才能长大……

下午放学后,还是忍不住到超市给儿子买点好吃的,因为这几天儿子感冒了,一直跟他爸爸在他们学校附近的卫生室打针。

我还像往常一样回到家就去厨房做饭。这时儿子回来了,见我正在炒菜,跑进来跟我说:“妈妈我帮你吧”!我不耐烦的说:“快出去玩吧,别在这捣乱”。儿子却满脸真诚地说:“妈妈,你和爸爸最近太累了,爸爸一边上班,还一边陪我打点滴,等我长大了我知道你们生病的时候我该怎样做了,就是像那天晚上我发烧时你照顾我那样去照顾你们,给你们出去买药,买体温表。给你们喝水,用姜和酒搓身体,一晚上陪着你们不睡觉”。听完儿子的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突然觉得宝贝长大了。

通过这件事,我感觉到孩子的心灵是多么的纯洁,榜样的力量是多么的无穷,教育的契机也是无处不在,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孩子一岁前就开始交际


如果有人说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交际,估计很多人会有所怀疑。很多父母以为,宝宝上幼儿园了才会开始学着交朋友,其实不然。

4个月的妞妞正躺在小床上东张西望,棒棒(9个月)“驾驶”着学步车横冲直撞地冲了过来,正好撞到了妞妞的小床上,妞妞的妈妈在房间的另一头看着,心想妞妞马上就会“哇”地哭起来。

可是,妞妞却给了棒棒一个灿烂的微笑——这是妈妈第一次看到妞妞对其他孩子微笑。

注视、微笑、模仿、争玩具……这便是宝宝的交友小动作,他以此声明:“我喜欢你!”

婴儿从出生到三个月前,从喉咙会发出“咯”、“呀”的单音节响声。这个时候外界任何一处的响声都会吸引他,你对他任何形式的轻柔细语或浅吟低唱,都会使他表现出宁静、温柔或面露微笑。我们在哄宝宝安静或入睡时,常常去低声给他说童谣或唱催眠曲,他不懂得你与他交流的意思,却会以安静或熟睡回报你,这也就是他与大人达成了一种交际往来。

而长到六个月的婴儿,当大人们同他说话时,他会看着你的脸注意你说话。你的声音会带动他发出“咿呀”的回应。饥饿、生理或心理感觉不舒服时,孩子就会发出与平时不太一样的哭声。平常的他也会用跺脚、拍打发出声响,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伴着”咿咿呀呀”他想有话好好说,但是困于无法语言表达。此外这个阶段的婴幼儿在看到你和家人或者感觉很好的面孔时,会露出友好的微笑,传达出”我喜欢你”的意思。

满周岁的孩子具备了极简单的交际中语言表达的能力,你叫他的名字,他就知道是喊他,还能够听得懂一些简单的词了,如:“来”、“吃”、“摸一摸”、“拜拜”等,他能学说一些简单的叠音词组,诸如”爸爸”、”妈妈”、”奶奶(呐呐)”等。你逗弄他时,他开始学会大笑,还爱试着模仿你的声响、单字。

在给宝宝擦脸、洗澡、穿衣或进食时,尽可能多的同宝宝说话;经常给宝宝唱歌、哼摇篮曲或说儿歌;和他一起做简单的小游戏,如握住宝宝的小手,边点他的手指边快乐地说:“小鸟飞飞。”说完就牵着他的小手左右轻轻摇摆。既使他听不明白你的话,也搞不懂你的手势动作,你只需全神贯注地看着他,轻声细语地说话,让他感受到亲切和尊重就可以了。

还要经常给宝宝看图画书,告诉他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植物或用品,这样做并不是为教他马上认识,而是引起他的注意和快乐,发展宝宝的视觉、听觉和注意力。如果发现你家几个月大的宝宝对大人的语言或者其他声响没有什么反映,醒来时常常没有微笑或响声;你向他挥手说”再见”时,他既不挥手有所表示,也不关注你面露表情;当他看图书、小动物或外界一些事情时,并没有试着让你一起去看……总之,对外界的声响、事物反应冷漠,那就说明孩子的交际能力发展出现不正常情况,应及早寻求医生和有关专家的帮助。

要是你的6个月大的宝宝每天早上会咿咿呀呀地向自己的玩具熊问好,就像在问候自己的好朋友,你就应该明白,这正是宝宝想要交朋友的信号。

父母在宝宝逐渐建立真正的友谊的过程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友谊意味着关心他人、对社会信息的理解和反应,而父母是最早与孩子打交道的人。对宝宝的需求反应敏捷、处理耐心,常与宝宝“交谈”,这样做对宝宝以后交朋友很有帮助。

育儿心得:宝宝长大了


育儿心得:宝宝长大了

我的孩子今年已经6岁了,正在上小班,孩子从小到大都是我一手带大的,虽然苦了点,但是苦中有乐,母子之间有一种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感。我天生乐观、开朗,我的孩子活泼好动,每次儿子做错了事,他都会对我说妈妈对不起,然后亲我一口,就什么都化解了。

我觉得做个快乐的母亲很重要,尽管生活中有那么多不尽人意之处,生活有那么多酸甜苦辣,可是这个美好的生命会让你觉得这个世界上什么苦、什么困难都是不可阻挡的。哪个母亲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快乐得小眼睛放亮、食欲大增,带着快乐的微笑入梦。

儿子小的时候,我经常牵着他的手步行去娱乐场玩,一路上我总是给他讲故事,谈天说地,他的心情很愉快,不知不觉就进了幼儿园。为了让他学会与叔叔阿姨打招呼,有时我故意先爬上楼,然后再从楼上一本正经地走下来与他打招呼:“嗨!小朋友你好。”他也会很神气地说:“你好!妈妈。”这种礼节就这样很生动地训练出来了。

做母亲的我经常给孩子讲他儿时的事,讲他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为了他每天要吃很多不愿意吃的东西,讲妈妈在夜里抱着大哭不止的他不能入睡。孩子会感受到妈妈的辛苦,他会很心疼自己的母亲。现在每当我身体不舒服或累了的时候,儿子都会说:“妈妈你休息吧,我来干。”有时候自己就拿着拖把打扫房间。一个孩子要让他学会爱别人,为别人付出,就要让孩子首先学会爱自己的母亲。

宝宝出生以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宝宝现在已经上了幼儿园小班,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自己的思想、情感、爱好,经常会问“为什么?”等问题,伴随着他的成长,作为家长希望能给予他幸福的生活,但更希望他能快乐、健康地生活。

记得宝宝小的时候,吃饭可是最让我们家里人头疼的一件事,一日三餐,每一餐都得吃上好长时间,要么不肯张嘴,要么就是嘴里包了一口饭要等很久才肯咽下肚去,有时为了让他快快张嘴吃饭,爷爷奶奶还要在宝宝面前想尽办法表演节目,一家人围着他团团转。现在想起来,真是觉得有点好笑,不过相信许多家长可能也都有这样的经历。但自从宝宝进了幼儿园后,我们发现宝宝开始慢慢养成了吃饭的好习惯,不仅不挑食了,而且还不需要大人喂,每次吃饭的时候,他总会说老师让我们不能浪费,而且饭吃得多,才有力气能够像奥特曼那样打败怪兽。为此我深深感受到幼儿园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真是十分关键的,自从上了幼儿园后,宝宝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了,不仅自己学会了穿衣服,整理玩具,而且还能经常主动帮助我们大人做家务,所以在家我们经常夸赞宝宝长大了,真是越来越懂事了。

育儿知识:为孩子学做“狠心”父母


乍看这个题目挺吓人,当父母的爱孩子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做个狠心的爸爸妈妈?其实,所谓狠心的父母,一是面对孩子的不足及哭闹要坚持说“不”;二是父母针对孩子的性格弱点及时纠偏不能姑息。

为了孩子学做狠心父母

教育孩子的关键期是从出生到3岁以内。这段时期也是孩子的性格及生活习惯成型期。如果过了这个最佳时期,纠正起来会很困难。

对孩子的哭闹说“不”

记得女儿1岁时因家人过分疼爱,使她养成了用哭做武器以达到目的的习惯。孩子变得很任性,惯坏的孩子将来很难管教。于是我与家人商量要让孩子懂得哭闹不能解决问题,遇事要讲道理。如果她吃饱、睡好,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只是无理取闹,就要对孩子的哭闹说“不”。虽然每当此时是父母最心疼最难熬的时候,但只有狠狠心坚持住才能让女儿改掉用哭闹做武器的坏毛病,才能为以后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与女儿“斗争”了几个星期,女儿终于懂得无理哭闹是没有用的,不再动辄就用哭闹做武器了。

每次对孩子说“不”时我注意三点。

一、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对孩子讲道理之前先要弄明白孩子的想法。然后针对孩子的思想告诉她我们的想法,让她明白为什么不可以。

二、有些道理需要平时的潜移默化及点滴积累。这样,孩子才能理解一些规矩是必须遵守的,一些命令是必须服从的。

三、与女儿做朋友,经常与女儿交流,并把女儿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对女儿讲一讲。这样孩子对大人的一些想法和要求就更容易理解,避免或减轻孩子对管教的逆反心理。

纠正性格弱点越早越好

最难做到的是发现孩子的性格弱点如何纠正。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孩子越小,性格还没有定型,越好纠正。纠正不良性格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需要父母的狠心和耐心。

具备一个好的性格对孩子将来成长很重要。如何让她变得开朗大方呢?我想最好的办法是尽量带她多接触人、接触社会。只要能够迈出第一步,孩子就会发现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家园共育《狠一狠心 孩子就长大了》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我长大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