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从小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10-14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儿观念:从小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育儿观念:从小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放学时,一一爷爷拉着我的手说“须老师,快点帮帮我们,我家一一最近放学后天天要到校门口的小店里去买玩具,而且买的玩具又不好,也我们怎么教育他都不听,一说不买,他就发脾气,还理直气壮地说他花的是自己的钱(过年时的压岁钱),不关我们的事”。听了一一爷爷的话,我也吓了一跳,这孩子怎么乱花钱,竟然还说出那么不靠谱的话,看来孩子还没有正确的消费意识,只知道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要买,也不管它数量的多少,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钱,更不知道这是一种不良的习惯,是一种不正确的消费观念。虽然孩子还小,还不太懂得花钱的意义,也不能理解正确消费的观念,但是最为一个社会人,为了将来他能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帮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学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是大有帮助的,也能更好的适应并融入经济社会这个大家庭。YJs21.COm

为此针对一一的情况,我采取了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家长一起帮助一一,改变他的不正确想法,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首先请家长配合教育,从正面告诉孩子玩具是孩子的好帮手,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应该买,但是现在从一一买来的玩具看,它并不是符合这个要求,因此要适当调整玩具的种类。其次,现在一一天天要买,这样会花很多的钱,这些钱爸爸妈妈都是勤苦工作赚来的,我们要学会节约,不能每天都买,这样是一种浪费。如果你想玩很多不同的玩具,可以拿自己的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这样不仅能玩到各式各样的玩具,又节约了用钱。再次,当家长做了这些教育外,孩子依然还是没有进步,会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发脾气时,家长一定要坚定立场,绝对不能随意听从孩子,说不买就不买,让孩子感觉到即使哭闹也没用。几次下来孩子知道了你的结果,他也就自然而然的妥协了。另外针对孩子说这是花自己的钱这一情况,家长也要及时的做好相应的教育。告诉孩子虽然这是大人给你的压岁钱,但是也不能随自己的性子乱花,我们要根据自己合理的需要来花,比如买一些图书,买一些文具用品,或是存起来等将来读书的时候再用。另外家长也可以结合一些社会情况带领孩子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为灾区献爱心、为贫困地区的孩子送上自己的关爱等,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该如何去帮助哪些需要关爱和帮助的人,会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心意,从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节约和积攒,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钱捐给需要它们的人。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观念: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育儿观念: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今天中午取饭时有个孩子犯了错误他不但不向小朋友赔礼道歉还倔强的认为只要自己在多磨一会老师总会让我吃饭的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到所有的孩子开始吃饭他还在无所谓的玩着我看着都有些着急了,心想他要是在不承认错误饭一会就凉了。于是坐到他旁边跟他说“老师管你是为了你好,你这样对小朋友对吗?要是你觉得自己对了,希望老师以后再也不管你了,那老师以后就真的不管了。但是你看看那些长大变成坏人的人,他们小的时候也是经常的做错事还不承认,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长大以后才变成坏人的,难道你以后也想变成坏孩子吗?如果你以后不想变坏孩子那就去和小朋友道歉。“看他一副还在犹豫的样子我等了几秒钟又问他“那就是你觉得对了,那老师以后就真的不用管你了”,并假装起来要走,孩子急了他赶紧说“老师我错了”,“那你觉得你哪错了”他想了想说以后再也不打小朋友了,这时我也放心的笑了并让他赶紧和那位小朋友道歉并吃饭。其实孩子就是这样,虽然幼儿时期的孩子的理解力还有限,但是印象能力和接受能力却是比较强的,很容易就能接受大人的正确教育,同时也很容易接受一些不好的影响,无法真确的自我判断事情的正误。因此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经常教育幼儿分辨事物的好与坏,对于他们做的对的事情我们要及时的给予赞扬与奖励,当他们做了不该做的事时则可以用眼神或手势示意,还可以用讲故事和打比方的办法让他们意识到事情的后果。这样孩子在平时的教育中就会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好品质和正确的是非观。这点在幼儿园里我们每位教师就做的很好在每次活动后都会有一个幼儿自评和教师评价的环节,而且多是以正面的方式进行教育,这在无形中其实为您将来培养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也打下了一个好基础为您省下了许多心。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不是一味的包庇与溺爱,您的正确教育反而是对于孩子正确的爱。

育儿观念:父母正确的育儿观,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


十几年来,中国家长似乎没人不知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现在,大家把这句话视为让人误入家庭教育歧途的始作俑者,恰恰折射出对孩子成长与教育的一些基本认识的缺失。

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实是父母自身

教育要从小抓起,要特别重视孩子0至6岁甚至0至3岁的教育,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视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认识,我们只有认识了什么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什么是“输”或者“赢”,才能对孩子的教育少一点焦虑,多一份理性。

中国教育报围绕着对这一教育口号的认识和相关问题,对家长发起调查,短短的两天时间有3000余名家长参与。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认识还是存在着差异的。

“您对‘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怎么理解的”,4.7%认为人生是一场竞争,孩子从小在各方面就应该比别的小孩发展得好;3.4%认为孩子从小就要注重学习各种知识、发展智力,早识字、早会算术,才能不落后;91.9%认为父母要从孩子小时候就注意教育,但不是把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看到,对上述4个问题的看法大家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上述4个问题其实反映的是家长的育儿观,其中最根本的是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怎样认知孩子的成长。而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认知会导致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教育行为的巨大差异。一个把孩子的成长当成一场竞争的家长,就会从孩子一出生就陷入焦虑之中,盲目地让孩子学这学那。

在我们的调研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对于孩子的成长,您认为父母重点努力应该是哪个方面”,答案有3个,一是做足够的经济投资,尽量不让自家孩子的条件比同龄人差;二是尽力找社会上最好的资源、最好的辅导培养方式,尽量让孩子多才多艺、优秀出众;三是陪伴孩子成长,和孩子做知心朋友,引导其健康成长。家长育儿观的不同导致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认识也不一样。父母们一定要知道的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实是父母自身。

二、关注到孩子除学习以外的广阔发展领域

“正本”必须“溯源”,只有大家对“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及相关问题有一个统一认识,形成正确的育儿观,才能使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朝着理想的终点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才是孩子成长的真正起跑线。

人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点,其实最根本的是想让孩子“赢在终点”。从调查可知,父母对孩子人生的终点目标是有不同看法的。一个真正的人生大赢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应该是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我们可以追求出人头地、追求获取更多的金钱,但如果这些是以牺牲幸福为代价,这样的人生就没有意义。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幸福生活的人。

什么样的人生会更幸福?那就要让自己拥有幸福的能力,这比传统智力更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而这些能力是个体从一出生就要关注和培养的。知识的学习对孩子固然重要,但许多知识的学习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后开始的。许多孩子在0至6岁超前学会的知识,到了认知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不用那么费劲。同时在孩子入学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各有侧重又要互相配合,家庭教育更要关注到孩子除学习以外的广阔发展领域。

我们还要认识到孩子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孩子都有其成长的轨迹,都有其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从这个意义上看,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起跑线。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场战争,是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优于故我、胜于昨日”。人的一生都会参与竞争,而只有每个人做好自己,才可能正确面对竞争、有能力跟别人竞争。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人的比较对象还是自己。而0至18岁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家长不要被这一阶段孩子暂时的、表面的竞争胜利所迷惑,只有从孩子一生成长的角度出发教育和培养,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才能赢在终点。

三、遵循规律科学养育,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之所以说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除了父母的育儿观外,家长还要读懂孩子、科学育儿。家长要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需要发展的重要能力,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行科学养育,同时还要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的想法和家长的想法有很多的不一致。我们总认为自己是爱孩子、关心孩子的,但孩子是否真的感受到了你的爱和关心呢?家长“自作多情”、“自以为是”的爱,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吗?如果父母能真正从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孩子才能不输在起跑线。

读懂孩子是父母教养子女的必修课。我们要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行为,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要透过孩子的行为了解深藏于内心的想法和需求,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值得欣喜的是,中国的父母们正在行动和改变,他们已经开始放弃功利主义的育儿观,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用更科学和人性的方式教育孩子。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就会实践“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真正内涵。我们才能对孩子的教育从孩子生命的全程出发,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基,让孩子在成为一名合格公民时能“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

育儿知识:如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家长学校,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使幼儿园的工作做得更好。特别是在当前独生子女已经占儿童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试析如下:

一、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错误类型

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家长中对幼儿的早期教育的错误观点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树大自然直”式

这类家长对早期教育不大重视,他们错误的认为“树大自然直”,教育是小学的事,现在不用考虑,而对幼儿教育不大重视。虽然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也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但他们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他们认为“只要有人看孩子就可以,教育不教育等上学时自有学校负责。”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一般不大考虑,也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2.填鸭式

这类家长对子女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视,但受“早才”论的错误影响,他们认为对幼儿的教育越早越好,早期教育的内容越多越好。结果他们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层次较低,于是在星期六和星期天也给孩子安排了一些专门的学习班进行早期教育。这类家长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懂得幼儿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应该在游戏和活动中发展的道理。他们在幼儿园的教育之外,对孩子采取了“填鸭式”的教育措施,结果尽管使许多幼儿尽管学到了某些技能,但却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产生了许多障碍。

3.拔苗助长式

有些家长错误认为“孩子认、写字和会算术越早越好。”结果在幼儿园的教育之外,他们或采取家庭教育方式,或送学前班的方式,对幼儿过早地使用小学教材进行教育。由于幼儿的智力发展受其年龄的限制,过早使用小学教材在短期内可能会产生一些效果,但当幼儿进入小学之后,他们要和其他儿童一样都要从头学起。由于一些家长不懂得教育规律,某些学前班因急功近利思想的指导,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正确,结果尽管使这些孩子过早学习了小学教育内容,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所以这些孩子一旦升入二、三年级以后,学习成绩会急剧下降,出现了早期教育中的“煮夹生饭”现象。

4.重智轻德式

重智轻德是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教育观念,由于许多家长把精力过多用于孩子的早期智力教育上,却忽视了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及品德教育,结果尽管这些幼儿的智力水平较高,但因家庭教育失误而导致个性和品德教育方面的畸型发展的事例也非常多。一些不良个性品质在许多幼儿身上表现得都很强烈,给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育儿观念:善良需要从小培养


育儿观念:善良需要从小培养

学习内容:善良需要从小培养,您做的如何呢?(参考P169)

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在岁月的摸爬滚打中,如果不加以培养孩子的善良品格,那么孩子们的善良就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消耗殆尽。爸妈们想要培养孩子的善良品格,可不是一件易事。到底爸妈该怎么做呢?

我不是上海人,所以对于上海人总说“外地人----”我觉得很不公平,家里爷爷奶奶也会总说外地人怎么怎么不好,为此我很生气,但又无法改变老人的想法,我只能教育女儿,希望女儿能够正确认识“外地人”,能够善待外地人。于是我会和她聊来沪人员都为上海做了些什么事情,我们会一起设想“如果没有外地人会怎样”女儿会说:“没有他们我们的房子没有人盖,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买早饭的地方,没有他们我们家的房子就没有人租,没有他们就没有更多的人为我们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女儿还会去告诉她奶奶,让她奶奶给租我们家房子的人便宜点。而且平时我带女儿出去旅游,都会告诉她每个人到了不是自己家乡的地方都算是“外地人“,所以女儿还是有正确的观念。

有的时候,在外面看见有乞讨的,我也会给女儿几块钱,让她献上自己的爱心。有很多家长说他们都是骗子,但是谁又能保证他们一定是骗子呢?也许几块钱却能帮助别人,所以女儿每每看到残疾的人都会说:“妈妈,我眼泪都要出来了。”我看到了女儿的善良。

孩子们都喜欢模仿父母的行为,想要孩子善良,那么父母必须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只有父母们自己做善举,才可能让孩子们也有善良之心。爸妈们为了让孩子善良,那么爸妈自己也要做善良的人哦。

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家庭教育观


一、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家庭教育观

家长要学会尊重幼儿。家长不能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和理想,去补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幼儿是独立的、有意识的、有思想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尊重幼儿才是父母最深刻的爱。

家长要注重幼儿的今天。幼儿的发展是自然、有阶段、有规律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遵循这一规律,在从尊重幼儿的兴趣、个性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幼儿智力开发。然而许多家长考虑最多的是幼儿的明天将会怎样。许多过于担忧和心急的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财力,用兴趣班把幼儿的时间填得满满的,以牺牲幼儿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美好的明天”。

其实,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幼儿的成长首先在今天,如果我们以牺牲幼儿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明天,那后果只能像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的那样,“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关爱幼儿,并不是给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满意”,也不是用各种所谓的知识、能力训练来压迫幼儿,而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予以科学的引导,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自由,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意志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差,有的甚至大字不识几个,就放弃了家庭教育的责任,把自己家长的职责等同于保姆,只是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就足够了。其实,家长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学习幼儿教育的专门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强大的教育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相关研究证明,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与父母素质及文化水平的高低相关。

三、改进教育方法,妥善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家长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幼儿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家长不能不懂装懂,乱说一气,更不可用“去去去、就你事多、烦死了”之类的话压制幼儿提问的积极性。对那些爱发问、好活动、喜探索的幼儿,若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恰恰是创造性人才的雏苗。家长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了别人后再告诉他,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要给幼儿讲清道理,分析错误所在,并以正确的行为和思想加以引导。

四、优化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父母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环境的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气质、行为、道德、个性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要教育好幼儿,父母要严于律己,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思想、生活、学习、工作、劳动和社会等方面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感染幼儿,以道德榜样引导幼儿,让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在一个充满民主、宽松、体贴、关心的家庭中,永远不会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争执,伤及感情。父母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爱幼儿但不骄惯,使幼儿感到轻松自如,没有任何精神压力,这种环境会使幼儿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这对幼儿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父母们应学会诱导幼儿,这比恐吓、哄骗、打骂都管用。

五、教育幼儿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自古以来我们的幼儿教育都是这样一个原则,但是我们现在有的人就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只许表扬不许批评,一提批评就是打击幼儿,伤害幼儿,这就是违背了辩证法。幼儿当然需要表扬,需要鼓励。但是不能光表扬,也还要有批评,由于幼儿做的一些事情不都是对的,所以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批评也是促使幼儿进步的一种手段。

育儿观念:正确对待幼儿说谎


育儿观念:正确对待幼儿说谎

父母对幼儿的说谎是非常敏感的,一般会把说谎看作是一种最坏的、令人不能容忍的品行。经常听到一些父母在议论,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说谎,瞎编假话骗人,真令人担心。确实,孩子说谎是一种应该引起家长和老师高度重视的问题行为,因为经常性的说谎行为对孩子的品德心理的发展是有严重损害的。

要矫治孩子的说谎,首先要了解孩子说谎的具体原因。一般来说,孩子常常在下列情况下说谎。

(1)引人关注。有的孩子为了得到朋友和大人的关心而说谎,在他们的谎话中掺杂着一些逗人的话或创造出一些古怪的词句,以期引人注意;也有的活灵活现地说些自己好像真的亲身体验过的事情,这类情况多见于没有朋友,或父母不够关心,在集体中又不被注意,缺乏现实感的孩子。

(2)怕受惩罚。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管束十分严厉,只要发现做错事就会狠狠打他,即使孩子承认错误,依然不能原谅错误本身。因而,当孩子下次做错事时,就会非常害怕,只得胡编乱造或加以隐瞒,企图蒙骗过关。当然,犯了错误的孩子往往也知道,如果谎言被戳穿,因说谎本身而遭受的惩罚就会大于说实话的情形,但是许多人依然禁不住要说谎,因为说实话将招致必然的、立即发生的惩罚,而说谎则有可能逃避惩罚。由于小孩子总是希望逃避即发的惩罚,而且他们往往低估了说谎失败的可能性,所以说谎的诱惑力有时是很强的。

(3)出于虚荣。孩子也很爱面子,因而时常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编造谎言欺骗他人。例如,有位男孩,一次在幼儿园运动会上参加跑步比赛,回家后妈妈问跑得怎么样,他说“得第一”,实际上他名落孙山。尽管谎报成绩与存心欺骗还是有所不同的,但是用谎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并不是真正的自尊心,而是虚荣心,是要不得的.

(4)出于报复。孩子有时说谎并不是存心欺骗,而是出于一种报复心理。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两个小孩吵嘴打架,往往是吃了亏的孩子跑到家长或老师那里去告状,本来是他先动手打了人,他却谎说别的小朋友先打了他。这种不诚实,是孩子吃了亏后的报复心理所造成的。他指望能得到家长或老师的同情与支持,去惩治他的对手,精神上得到补偿。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偏听偏信,更不要急于去斥责那个被告的孩子,而要弄清楚情况以后,再去教育孩子。

(5)出于“自卫”。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孩子做了错事,害怕挨打而不敢承认,家长要明白,体罚不能教育孩子诚实,更不是纠正孩子说谎的办法。相反,越是怕受皮肉之苦,孩子就越要说谎,越要编瞎话欺骗你。因为,在恐吓、责骂、棍棒的威胁下,孩子感到说了实话也要遭到处罚,他就只好用谎言这个武器来“自卫”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说谎是大人“逼”出来的。

相信《育儿观念:从小建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