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像孩子一样玩耍

10-21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当父母像孩子一样玩耍”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过去的孩子处于一种“放养”状态,能自由地玩耍。家长们忙于劳动,年长的孩子和年幼的孩子整天在外面玩,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展了社会性。

但是如今成为父母的一代人,都是在竞争中长大的。许多人在孩提时代都没有享受过在外面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

这一代的父母就像他们的父母当初所做的那样,认为教育孩子就得给孩子铺好道路,一一评价孩子的行为。他们很难使用开放式的教育方式。按别人的规定来走自己人生之路的父母们没有“我的人生我做主”的自由精神。他们的内心总是怀有不安,这种不安还会传递给他们的孩子。

家长的成长模式影响到了对下一代的教育

,现在的亲子关系中确实存在着这种问题。

现在身为父母的人小时候也曾经期望过在外面尽情玩乐,闹个天翻地覆吧,那么就在育儿的过程中来好好弥补一下儿时的遗憾吧。在小新的家中,美芽有时会与小新一起玩游戏。一家人在塑料游泳池里玩水时,美芽和广志都会丢掉家长的架子,和小新玩个痛快。如果父母能经常和孩子这样玩,就不会觉得育儿是件辛苦的差事了。

当父母像孩子一样玩耍,并真正感到快乐的时候,自然就能体会到孩子的心情。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像“小头爸爸”一样爱儿子


认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是七年前的事,因为皮肤过敏,在眼科医院挂盐水。连续几天,输液室的电视机里就是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觉得很搞笑,很好看。“为什么一直放动画片呢?”我问老公。“这是儿童医院!”老公笑着说,我这才想起那几天输液室只有我一个大人,等以后有了宝宝一定让他(她)看,我当时这样想。所以现在,每天,我会和儿子一起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组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大头儿子是如此地快活,因为他有一个称职的爸爸。小头爸爸能陪儿子玩所有的游戏,是儿子忠实的小伙伴。大头儿子想要像小鸟一样飞上天,“那你去试试吧,祝你成功!”小头爸爸说,后来他帮儿子造了滑翔机,让儿子真的飞上了天;大头儿子用泥巴做的玩具被太阳晒散了,很难过,他就带儿子去陶器厂参观;他和儿子一起去野外捉蟋蟀,一起在端午节包粽子、写王字,并帮儿子给森林里的老虎熊和狮子熊写信。小头爸爸对儿子想象力的满足和对他一颗童心的呵护震撼了我!

小头爸爸细致而深刻的父爱感动了我,我能给儿子做什么?……

从儿子6个月起,我就帮他记成长日记,三年半,足足有12万字。“你真是个伟大的母亲!”同事、好友常这样夸我,但我依然很惭愧。因为开放周要开课,连续几个晚上没陪儿子入睡,儿子哭着;一模考试后,我在家访,“妈妈,你不要去哥哥姐姐家!”儿子抱住我的腿,可我硬是走出了家门,门内传来哭声;“妈妈,你给我讲故事!”儿子哭着说,可我躺在床上起不来,在决战中考的最后一个星期,连续的失眠让我苦不堪言,回到家,已没有力气给儿子讲故事了。最近一年,儿子接连生病,两次肺炎,高烧痉挛,这已经成为我心底永远的痛!儿子吃了太多太多的苦,一直觉得是自己太粗心,对儿子总是缺少耐心和细心。“我一定要弥补!”我告诉自己。

影片简介说:爱是孩子最有营养的食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优越的物质关爱是必要的,但不是最主要的。他们最最需要的是一个小头爸爸和一个围裙妈妈。“爱是一生都不能忘怀的东西”,我会像小头爸爸一样爱儿子,让儿子健康而又快乐地成长!

像鲁迅一样教子:让孩子成为能干实事的人


晚年得子的鲁迅对海婴十分疼爱,他在题为《答客诮》的诗中写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集慈父严师于一身的意愿。他认为,要教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他尊重和信任孩子,注意说服教育,从不训斥海婴。他认为:“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即使在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上,他也是十分留心的。

比如,海婴每晚临睡时,必对爸爸妈妈说:“明朝会。”一天,鲁迅正病得沉重,回答声音很小,海婴没有听到,就大声连连地叫喊起来。许广平惊动得跑下楼来训斥海婴,但他为了不使海婴失望,挣扎着把头抬起来,大声地回答:“明朝会,明朝会。”说完又咳了起来。

还有一次,鲁迅请朋友吃饭,从菜馆叫来的菜中,有一碗鱼做的丸子,其中有的新鲜,有的变了味。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广平不信,别的人也不信,因为他们吃的恰好都是新鲜的,以为是小孩子乱讲罢了。许广平又给海婴拣了一个,海婴一吃又嚷开了。当时,大家都不在意,他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感慨地说:“得尊重孩子说的话。”

鲁迅善于观察和引导孩子,使海婴的兴趣爱好得到良好的发展。他带海婴到郊外去玩,让大自然陶冶孩子的心灵;到玩具店留心选玩具,让孩子在玩乐中培养兴趣。当发现海婴从小对理工知识有兴趣,他就给海婴买了木工工具的玩具。小海婴敲敲打打,很认真,像小工程师在盖房子。

鲁迅认为,好的父母,不但要顾及孩子的现在,还要想到孩子的将来。他真心实意希望海婴能够成为一个能干实事、对社会切实有用的人。他在《死》一文中,立下遗嘱,特地关照:“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鲁迅的这一遗训,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

育儿心得:当一个好孩子也一样不容易


朋友把孩子带来我家玩,也是个男孩子,跟森森上一个年级。在我的记忆里,她的孩子一直比森森个子高,大约高出半个头的样子。可是站在一起一比,小哥儿俩居然一般高了,老公让他们两个脱去鞋子一量,都是1米21点5。我很诧异,我的森森居然在不知不觉间长高了这么多。这也让我对他的教育进行了反思:不要总觉得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好,其实教育和长个子一样,都是潜移默化的,不为人一眼就明了的,所以不要鼠目寸光地盯着孩子的眼前,反复地纠缠孩子目前的不足,只要你是真心爱孩子的,并且是个有心的妈妈、细致地妈妈,孩子会在不远的未来给你满意地答案。

朋友儿子走后,我对森森说:“你看,你有你的长处,他有他的长处,你们之间要相互学习!”

1、玩指数字游戏,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居然得到5朵花,真棒!

2、半小时穿针游戏,居然穿进去10根针。要知道第一天是什么也没穿进去,而且还在不断地抱怨。就是以后做一件事时还要再专心一点,不要随便讲话。

3、把早上的碗都洗了,教他怎么整理碗和抹灶台。

4、晚上吃过晚饭,和瑶瑶在楼下玩泼水的游戏。

5、由于中午没睡觉,8点钟就上床,看看书,8点半睡觉。

感想:家庭教育是一件很费心、很用心的事,不责骂、不埋怨、不批评,要知道,当一个好妈妈不容易,当一个好孩子也一样不容易啊!

育儿心得:家训唯感,愿幸福像花儿一样


育儿心得:家训唯感,愿幸福像花儿一样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作为先祖朱熹第八十代子孙,时常温故家训,家训虽寥寥数百字,却字字珠玑,全面阐述了先祖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更是倡导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每次阅读后更能理解家训对于每个家庭的重要性,是家庭中优良品质的积淀和传承,更是先人留给后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家训铭记在心,万事却必须从小事做起,家中老人时常告诫我们,在外识人交友,观其友而知其人,个人品德是关键,品德中又以“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孝顺都做不到,如何为人立足?

家中表舅刚从京城游玩回来,8天行程,2500多公里,途经山东、河北、北京、天津等地,不为其他,只为圆老母亲一个梦想。表舅自小家中贫赛,兄妹众多,却也是唯一考入大学的孩子。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后,一直用自己的肩膀负担着家庭的责任,好在,家中老小虽不能大富大贵,倒也衣食无忧。现年老母亲已80多高龄,心中一直惦念着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表舅于是抛下所有工作,开着车,带着老母亲一路奔北。表舅回来说,老母亲一路上状态良好,一直说着,没想到这辈子我还能去北京看到毛主席,看到天安门。表舅常说,百善孝为先,孝: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感恩的心理,婴孩自呱呱落地,从此便与父母朝夕生活在一起。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结果。我们常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去感恩可以理解,也不教导孩子明白感恩之心的重要性。然而却忘了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孩子便会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我是否也要疼爱父母,因无人教导与提醒,并没有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乃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知矣。孩子成长之路中,虽然没有太多的惊喜。却也时常给我们带来一些小的“意外”,例如某天晚上睡觉之前,孩子出来去卫生间,看到爷爷还在客厅看电视,突然一本正经的对着爷爷说:“爷爷早点睡觉,不能再看电视了,不然会生病,生病了要抽血打针要吃药。快点上床睡觉”。孩子可能无法意识到这句话给父母带来的震撼有多大,但当这一本来很平常的话从孩子的口中说出的时候,我承认它打动了我。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你一直护在怀里的小豆苗在你不经意间,它就那么摇摇晃晃的在长大了,迎着太阳,微笑向你。

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自古以来,“穷养男孩富养女”是就是中国人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现代社会中,仍然多数也在说,女孩要富养,男孩要富养,认为女孩子富养,才能使她以后会对抗诱惑,明辨真伪。而男孩多吃苦受罪,日后方能有所作为有担当。孩子爷爷一直灌输的思想,则是无论男孩女孩都需“教养”。教有教正、教授、教学的含义,养则是抚养和养育。孩子虽小,却应从小就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教养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人若没有教养,便是家长老师的失职。

因家中担任教师岗位的亲属较多,孩子自小耳目熏染,理应比其他孩子更具有教育优势,但值得庆幸的人,家中大人一致认为,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远比拔苗助长更为重要。现在家长常挂在嘴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过一篇文章犹为深刻,文章提出家长们到底能否真正懂得什么是“赢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现在在做的,是让孩子小时候学会各种技能,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却逐渐忘了这些技能。等到长大了父母不管,自己没有目标的时候,一切变得无能。他们就像被给了许多鱼的饿汉,但是不告诉他们如何去钓鱼,等到鱼吃完了他们就只能饿死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章其实想表明的意思就是真正所谓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让孩子在童年时候就能形成独立思考的人格,而不是要求孩子在上小时就拼命学习阿拉伯数字的单调、ABC单词的枯噪以及古诗词中的无奈。家庭中的我们推崇着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教育理念,孩子到了入学年龄,自然会有专业的教师团队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去给予他们适时的教育和知识,而我们父母则更多的是参与孩子的成长历程,让他们共同分享孩子成长中的快乐。

虽寥寥数语但备感前路漫漫,只希望无论身为父母还是少年儿童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身边事开始,从自己做起,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继续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请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18个你想不到的教育观点


没有游戏的童年是暗淡的,没有嬉闹的童年是灰色的。你是否也曾为孩子的调皮、捣乱、不听话、搞破坏……而烦劳不已、对此板着一张脸抱怨过呢?你是否也曾强求你的孩子做“超人”,钢琴、美术、英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还在指望他做“成人”,承担维持家庭团结的使命,更期望把他养成一个十足听话的乖乖小孩呢。请收起您的抱怨声,放弃这些美好的愿望,让我们的孩子做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像孩子一样快乐成长吧。

观点1、孩子有坏习惯时,如果妈妈的接纳方式得当,坏习惯会自然的消失。

观点2、言语有一种能量,你说孩子是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更重要的,你觉得孩子是什么样子的,正好是你内心中认同的那部分,最后,孩子他就会真的成为你说的那样。

观点3、我们对他人的感受,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反射。一样的,在对待孩子时,我们实际上是在面对一面镜子。

观点4、不是问题抓住了家庭,而是家庭抓住了问题。

观点5、父母同样受到文化、家族力量的影响。在孩子面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重新审视自己。

观点6、孩子的问题,不一定是父母本身的责任,而是父母说话的方式造成的。

观点7、一个疯狂的孩子后面,必定是一个疯狂的母亲。母亲的很多信息不是通过言语来传输的,母亲通过与孩子共处的生物场去影响孩子。母亲内心的宁静、稳定对孩子十分重要。

观点8、孩子5岁时突然对外部世界发生很大的兴趣。家长要好奇的、欣赏的看着孩子他在干什么,不要忙着纠正他,阻止他、教育他。用文字去干扰他,而不是去评判他的对错。

观点9、孩子在5岁前,对语言的理解是比较难的,对孩子太多的价值观、对错的判断会让孩子感觉爸妈不喜欢他。

观点10、左脑的东西都是需要用语言描述的,右脑的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当我们过早的开发孩子的左脑时,孩子就习惯于用语言去描述他的所见所闻,但是他所能够描述的仅仅是他感受到了的极小的一部分,所以当他在用语言描述时,他就已经丧失了很多东西。

观点11、当孩子在涂鸦时,千万不要让他去学画画,因为当他要画出被别人认同的画时,他就会对绘画失去兴趣。我们的教育是让他保留他的那份天份,而不是去发展他的什么潜能。你教他什么,他就会失去什么,因为他丧失了他原初的东西。

观点12、在孩子没有学会分类之前,不要让他认字。过早的认字会让孩子丧失掉他的图形思维。文字思维是趋向于简单化,而图形思维则是需要大量神经参与工作的。一旦孩子过早的认识字,他就会仅仅发展文字思维而丧失图形思维。他就会习惯于用简化的、概括性的文字去描述世界,而这种描述是极不完整的,因为他只能用文字描述,而不能很好的画出来。

观点13、不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不舒服,要让他有快感,不要在孩子学习时批评他的坐姿,写字潦草,等他学完之后再说。

观点14、投射性认同:妈妈关注孩子的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你关注他撒谎,而且只关注他撒谎的行为,而且每次你都能找到他撒谎的坚实的证据,那孩子就会认为他自己就是一个说谎者。

观点15、陪孩子学习、读书,孩子用的不是自己的智商,而是用了你的智商。你唯一不能帮孩子的是帮他读书。

观点16、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少的可怜,而且大多数将来都用不着,鼓励孩子多看书,看各种各样的书。

观点17、一个不服从规则的孩子就是一个创造规则的孩子。外在的规则越少,他自身自在生成的规则就越多。只给孩子一条规则:尊重爸爸妈妈就足够了。

观点18、“早恋”本身并不会给孩子产生压力,真正的压力来自家长和老师对他们“早恋”的态度。做家长和老师的面对孩子的“早恋”大惊小怪、如临大敌,强行压制,这才是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哭”和“笑”一样重要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了,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

“自己爬起来很好,可是,跌倒了,会痛!可以哭吧?”我这样回他。

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体会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有些“违反人性”。他改口说:“好吧!我会跟我女儿说可以哭;我儿子是男生,还是要跟他说不要哭!”

我这次可大声了,板起脸来回他:“谁说男生不可以哭呀?男生跌倒了也会痛呀!可以哭!”

我的朋友笑笑,没再说话。

我也知道他自己就是个小时候不哭、长大后连苦都不会说的大人。他很优秀、很有责任感、样样都好,很会逗人笑,我见他时总是欢乐的。如果你心情不好,他就变得很别扭了,不知如何跟你说话,因为他不擅长面对别人的坏情绪。

一个这样什么都好的人,你觉得他缺少的是什么呢?

我想他自己心里知道吧。

要改变却很难了,因为他已经是个大人了,从小他就习惯这样。

坚强、勇敢、快乐、乐观……这些都是很美好的特质,我很喜欢,也认同应该学习培养这些正面的思考,但是,学习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哀伤、愤怒、沮丧、悲观……接受这些负面情绪也是人性的一部分,让这些情绪有个出口,也是一样重要的。

一个不允许自己有情绪的大人,往往也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表现出正面的情感,孩子一旦有负面的情绪表现,像是“哭”,唯一对应的方式就是斥责──不要哭!不能哭!

童年的负面情绪经验对一个人的心智成长有什么作用呢?以研究童年早期心理创伤成因,及其对一个人后期生活影响而著称的精神分析家艾丽斯·米勒(AliceMiller)在她的著作中,曾经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无论什么事让我感到难过或高兴,我都能自由地表达,不必为了取悦谁而面带笑容,也不必为了别人的需要而压抑我的烦恼和忧虑。我可以生气,没有人会因此死去或头痛;当你伤害了我的情感时,我可以大发雷霆,却不会因此失去你……”

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红皂白就是喝斥他:“不要哭!再哭、处罚就来了!”

孩子表面会变乖,内心其实是掩藏了更多的恐惧──他怕他哭了,会失去父母的爱、会被处罚。成长的经验一再以压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现时,你可能可以教出一个乖孩子,却很遗憾的,也是一个缺乏自信、无法体谅别人情绪的孩子。

我一直觉得人生要正向思考,却不必一面倒的过得“太励志”,甚至励志到有点不像人!

故事是这样说的──

有一个死神要来带走生病的老祖母,老祖母的孙子孙女舍不得,就想了很多方法拖延死神……

这个死神很亲切,他跟小孙子小孙女们说了一个故事……

死神说呀:“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哥哥名叫悲伤,弟弟名叫哭泣。有一对姐妹,姐姐叫作快乐,妹妹叫作欢笑。有一天,那对姐妹和那对兄弟相遇了。他们爱上彼此,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悲伤跟快乐结婚、哭泣跟欢笑结婚,一直到老。当悲伤死的那天,快乐也跟着死了。当哭泣死的那天,欢笑也跟着死了……”

小孩子们听完死神说的故事后,心情好像都有点不一样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自然界定律,有生便有死、有悲伤才显出快乐的珍贵。如果没有死亡,又怎能突显出生命的价值呢?如果不曾下雨,谁会好好享受阳光呢?

所以,接受人世间的一切吧──正面的、负面的;生、死;哭或笑。因为,这些体会对我们的生命都一样是有意义的。

家园共育《当父母像孩子一样玩耍》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