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从母亲那里得到什么

10-27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孩子需要从母亲那里得到什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母亲被认为是担任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角色的一方,母亲与父亲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扮演着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主要角色,这令许多女士感到无所适从。“我所读过的书告诉我:孩子们需要的是这样、那样。”一位母亲告诉我:“这使我感到我永远都做得不够,有时我感到自己像一块洗碗布被挤干了,但我仍然想为我的孩子做一切事。”

然而孩子们所需要的并不是等同的,作母亲的必须考虑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我曾与成百上千位母亲及成千上万个孩子作过交谈并参阅了有关育儿方面的研究资料,从中提取了有关什么是孩子们最需要从为他们操劳的母亲那儿得到的一些观点的精华。

培养他们的爱心

母亲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及体育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养的孩子会产生心理学家丹尼尔所说的情感智商,即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遥遥领先。贝尔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那些成果丰富的工程师并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能与同事进行良好沟通的工程师。

母亲通常培养孩子们的交友技巧。一位同事告诉我在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难。当时一位队友受伤了,这位朋友的母亲坚持要他打个电话,问问那个男孩感觉怎样。“妈妈,”我的朋友反对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他会知道的。”他的母亲回答道。这个电话标志着亲密友谊的开始。“我的母亲让我明白:友谊起源于你对他人所表示的关切而不是要他人对你表示关切”。我的同事回想起这件事时说。

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使他们贯于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

表扬也有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大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以细数总总,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评价会使片刻的光彩顿然消逝。因此表杨应具体些,与其说“你很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

每个人都有一个“要害区”,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母亲,你可能比谁都了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乐、体育或某一课程,如果你不了解,问一问没什么不对。

其次,由于孩子们一时间内只能吸收那么多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谈论“禁忌”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放眼接触到的尽是毒品、酒精与性。一些母亲担心谈论诸如此类的禁忌行为是在鼓励他们这么做。但事实正好相反,调查发现:那些与父母作过坦诚交谈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与酗酒。

母亲们尤其可以有技巧地与孩子们谈论这些敏感的话题。首先,让你自己对这些现象有所了解,而后询问你的孩子他们所知道的。六、七岁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场上听到这类事或在电视上看到这类事。指出你与他们谈论这类事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其危险性,而不是不信任他们,让他们明白你愿意回答任何问题或与他们谈论他们的烦恼。

将界限适当放宽

孩子们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这样自尊自爱的种子才会得以生长。这种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你不设定任何界限,设定界限是向孩子们显示他对你来说很重要。当一个孩子越界时,向他们说明你对这种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感到失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教育心得: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整理分享一些教育学者的孩子教育心得,希望可以对爸爸妈妈们正确教育孩子方面有所指引,下面分享教育心得: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你最希望得到什么?

我曾在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了“心灵解秘调查”。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爸爸妈妈给你一个最有意义的承诺,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有3671个孩子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56.82%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别老说别的孩子比我强”。(因为不少孩子填写了两种以上的希望,故合计总数大于100%)

孩子们有“被认可、被肯定”的渴望,根源在于父母不能正确地认识孩子,从而不能正确地评价孩子。

据调查,被父母“经常打骂”的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比例高于没有受此伤害的孩子,“不诚实”的为7.6%,“欺负别人”的达8.3%,而“偷拿他人物品”的更高出18.5%。还有一些其它更严重的问题,在此就不好再详列了。

成长的环境

作为一名优秀的家长,我们要将塑造孩子的成长环境做为第一要务。过去我们常为孩子做一些心智方面的训练,经过一断时间的调整后,孩子的变化非常大,可是孩子所处的那片“土壤”早就失去营养了,孩子回去后受到原有环境的刺激,又蔫了吧。所以,家长的蜕变才是孩子蜕变的起点。

早恋的“小超”

现实中,我曾碰到过一名这样的女孩:

小超是一名重点高中成绩不错的女生,马上就要上高二了,但因为一些个人原因,在上学期与同班的一名同样成绩很好的男生偶尔有了一次沟通之后,他们“走在了一起”,就像大人们说的一样,“早恋”了。起初,两个人并没有太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只是两个人在一起谈得来,前所未有,很开心;再加上女孩和父母一直沟通不好,很叛逆;男孩子又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很叛逆,所以他们很容易走在一起,一起谈论功课和学校有关的事情,在多方面都能达成共识,心里很满足,也很得意。但不久就遭到各自家庭和校方的阻挠,因为学校严禁学生“谈恋爱”。两个人不仅被学校做了处分,也同样被学校监管起来:不让同学们和他们交往,说话,将他们孤立起来。

后来,两个人由于受到外界的冲击,成绩下滑很大,他们也控制不了自己,很情绪化。

首先,我们从教育(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角度了解到:一个人来自沟通不畅的家庭,有着逆反的情绪;一个是来自破碎的离异家庭,怀着叛逆的心理;一个“偶然”使他们成了特殊一些的“好朋友”,由于我们成年人不了解这期间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采取了不当的处理方法和措施,使得这场“青春期风波”,升级演化成他们与家庭、学校在人权、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力上的抗争!成年人的行径反而挫伤了他们的心智,“人为障碍”反而挫伤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另外,从青春期性教育的角度,我们知道:在我国,处于青春期发育期,进入性成熟期的群体已达2千万人,成为不容忽视的群体。尽管他们兼具儿童和成年人的某些特点,正经历着人生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性走向成熟重要阶段,但还未达到全面的成熟,处于自我同一角色混乱情绪、情感的动荡阶段,而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由于受历史传统、观念习俗的长期影响,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许多学校忽视青春期教育,学校所设课程都是帮助学生认识外部的世界,几乎没有一门专门的课程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内心的变化。可以说:他们无奈地摸索、尝试错误,从非正常的渠道获得歪曲的性知识……使得他们被迫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不良青少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后来我与小超以及她父母经过数十次长期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小超的父母也积极的响应并认识到之前没有做好的地方。从生活的小事情做起,慢慢的改变原有并固化了的习惯。她的父母首先认识到了本质上的原因,做出了改变,小超才渐渐地从阴霾中走出来。

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人才!

古有孟母三迁,孟母为了能给孟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惜数次搬迁。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此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我想与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吃、穿、用、玩方面的吗?不是。

是知识吗?也不是。今天的孩子已经学到了许多以前需要到小学才能学的东西。那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呢?对于中国的儿童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尊重,来自父母的真爱。

要知道娇惯、溺爱或“恨铁不成钢”地指责孩子都不是爱孩子的表现,只有从心底里尊重孩子才是对孩子的真爱。孩子的自尊心就像稚嫩的小苗,一旦受到伤害,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爸爸妈妈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保护他的眼睛一样。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孩子呢?在此,笔者介绍几个便于你灵活运用的小招数。

第一招:倾听孩子的诉说

3岁前的宝宝特别依恋父母,因此,年轻父母应该每天花一点时间听听宝宝的诉说、提问,并为宝宝念儿歌,讲故事。也许只要花30分钟,父母自己也可以轻松一下,就能给宝宝带来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1至2岁的宝宝也许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能够真正学会倾听,多鼓励宝宝大胆地说话,既能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亲子关系,使宝宝感觉受尊重,以促进宝宝心理健康。

另外,父母要耐心地对待宝宝的每一个问题或要求。认真听取孩子想要告诉自己的事情。在他表达不清时,你可以与他进行充分的目光接触,但不要打断他。

宝宝与你讲话时,你不但要认真倾听,还要注意倾听的方式。不要总是站着,居高临下地说话,这不仅使宝宝感到他有一种压迫感,所以你要尽量弯下腰或蹲下与宝宝说话,与他的眼神交流,这既是一种亲密接触,也是对孩子尊重的具体表现。倾听宝宝的心里话

禁忌用语:

“问这问那,有什么好奇怪的?”

“我正忙着呢,问你们老师去!”

“真讨厌,你没看见我正在忙吗?”……

分析:

这一类的语言会使孩子觉得您在“打发”他而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以后可能不愿告诉你他内心的想法。

第二招:冷静对待宝宝的过失

年轻父母可以从宝宝1岁左右起,为宝宝建立一套简单、明了、容易操作的行为规则,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给他一个宽松而具有规则的环境,使他逐渐学会自律。

宝宝如果犯的是同一种错误,这也很正常。正确的做法是:你可以对宝宝说明自己的感受,并以一种关心孩子的口吻表达出来:“当你做某某事时,我感到……”,如“当你把玩具扔到小妹妹床上时我感到很生气,那样做会碰伤她的。”请注意说话的语气和内容,既要让宝宝明白自己错在那里,又要保护他的自尊心。惩罚孩子,也是一门艺术!

禁忌用语:

“你这个坏孩子!”

“我没想到你会干出这样的蠢事,你令我很失望!”

分析:

这样宝宝就会产生强烈的自责情绪,他会觉得很难受。有的宝宝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招:珍惜宝宝拥有的玩具与物品

珍惜宝宝的东西,是个极易被人忽视而又对宝宝健康成长有着积极意义的事情。宝宝年龄虽小,但也拥有许多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如玩具、图书、学习用品、衣帽鞋袜、小碗筷、小桌椅、小被子、毛巾、枕头,有的孩子还有自己的小房间,有钢琴、电子琴、小运动器械等。这些物品无疑都是成人给孩子提供的,但“产权”已属于孩子。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有关物品取放的规则,但不能随意摆布和挪动孩子的物品。有小客人来时,也要经小主人的允许,使用他的玩具或物件。最好的办法是鼓励他自己将玩具给小朋友玩。

有的父母不经孩子允许丢掉宝宝喜欢的小东西,比如小树叶等,这也会使孩子很难过。父母认为不重要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往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招:鼓励宝宝发展独立性

你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创造环境让宝宝自己作主。

有时候,不适当的帮助也是一种犯,会伤害他的自尊。小宝宝也需要刺激和挑战,你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他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当他需要帮助时,你要指导和协助他想办法寻求答案,而不是取而代之。比如在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时,你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碗筷的摆放、日用品的收拾的方式。当宝宝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出现了争执和冲突,你要给宝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禁忌用语:

“这件事你干不了。”

分析:

当孩子试图去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项任务如洗衣服、打扫卫生时,千万不要干涉他,如说“这件事你干不了”等。这类用语会导致孩子低估自己的能力,从而变得胆小、自卑。让宝宝独立自主也要从小事开始做起。

小贴士

1.不要一味地表扬、奖励、赞许宝宝,这会使宝宝产生虚荣心。必要的批评以及慎重的处罚也是一种对孩子尊重方式。这是一种冷却剂,可以使孩子冷静地检点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错误。

2.防止对宝宝不适当的满足。1至2岁的宝宝已经会用一些手段来要挟家长以满足自己的要求,如果父母经常采取妥协的方式满足宝宝的话,这绝不是尊重而是纵容。对于宝宝的无理要求父母要坚决拒绝。

孩子需要母亲眼中闪耀的光彩


孩子需要母亲眼中闪耀的光彩在公园里,一个母亲正在斥责拿着半截雪糕的小孩,四五岁的小孩低着头,看着地上的雪糕,泪水不断地往下掉。

母亲:你说要自己去买雪糕,结果连雪糕都拿不稳,不要吃啦。

孩子:我想拿回来和妈妈一起吃的。

母亲:我说我去买就好了,你就爱捣乱,现在我们都吃不了,真是越帮越忙。

我不知道这位母亲有没有听懂孩子的话,他只是想跟母亲一起来分享雪糕,而且还是他自己去买的雪糕,他希望可以在这炎炎的夏日给母亲带来一丝的凉快,他想证明他也是可以帮妈妈做事情的。他需要妈妈认可他的这份孝心和可以独立做事的信心,但妈妈的这份斥责却让他想长大的信心打得七零八落,也许这个孩子就会认为他就是个爱捣乱的孩子,做不好事情的孩子,可能自卑的阴影也就慢慢滋生在他的心里。

对于一些做错事的孩子,父母们首先看到的可能是这件事,想到这件事会带给他们多大的麻烦,但他们从来不会先去思考孩子为什么做这些事,在这些错事的背后,我们又能发现一些什么更有意义的东西呢。孩子做错事了,本身就会觉得很内疚,很伤心,他需要的不是有更伤心的责骂,而是父母的安慰,给予他们更大的信心和支持。他们需要父母对于孩子想为他们做点事的认可,虽然事情没做好,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毕竟结果还是会不断变化和成熟的。

心理学家道纳斯认为,许多心理疾病正是由于希望得到认可的心理未能得到满足而导致的。认可不同于随意奉迎,而是一种抱着认同的态度的合作。它是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按照心理学家科胡特的说法,就是“孩子需要母亲眼中闪耀的光彩”,当然这种闪耀的光彩也完全可能是父亲眼中的。

孩子不仅要感到母亲乐意跟他做游戏,而且还要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很讨母亲喜欢。当然这一点作母亲的是没法用语言表达的,而是通过自己参与游戏的方式传递给孩子。

比如孩子笑了,他是开心的,他希望这种开心能够让母亲展开笑容,接受他对母亲的爱。母亲唯一要做的就是对孩子笑,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抱着他,看着他。如果母亲什么也没有做,孩子会认为自己的开心并不能讨好母亲,没有得到母亲的认可,也许以后孩子的性格里就缺少了笑,因为他感受不到对别人笑能给他带来更多的认可。

人对认可的需求表明,我们需要他人来进行对自我的验证,这种验证的结果会引领我们走向对自己的认可、对他人的认可、对自己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而这恰恰又是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生成的基础。

既然选择了做一个母亲,就得背负起对孩子的责任,多一点对孩子的认可,让孩子可以获得对自己的认可,对自己的尊重,千万别等孩子长大了,用摧残自己的方式来“回报”对母亲的“爱”。

育儿观念:善良需要从小培养


育儿观念:善良需要从小培养

学习内容:善良需要从小培养,您做的如何呢?(参考P169)

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在岁月的摸爬滚打中,如果不加以培养孩子的善良品格,那么孩子们的善良就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消耗殆尽。爸妈们想要培养孩子的善良品格,可不是一件易事。到底爸妈该怎么做呢?

我不是上海人,所以对于上海人总说“外地人----”我觉得很不公平,家里爷爷奶奶也会总说外地人怎么怎么不好,为此我很生气,但又无法改变老人的想法,我只能教育女儿,希望女儿能够正确认识“外地人”,能够善待外地人。于是我会和她聊来沪人员都为上海做了些什么事情,我们会一起设想“如果没有外地人会怎样”女儿会说:“没有他们我们的房子没有人盖,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买早饭的地方,没有他们我们家的房子就没有人租,没有他们就没有更多的人为我们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女儿还会去告诉她奶奶,让她奶奶给租我们家房子的人便宜点。而且平时我带女儿出去旅游,都会告诉她每个人到了不是自己家乡的地方都算是“外地人“,所以女儿还是有正确的观念。

有的时候,在外面看见有乞讨的,我也会给女儿几块钱,让她献上自己的爱心。有很多家长说他们都是骗子,但是谁又能保证他们一定是骗子呢?也许几块钱却能帮助别人,所以女儿每每看到残疾的人都会说:“妈妈,我眼泪都要出来了。”我看到了女儿的善良。

孩子们都喜欢模仿父母的行为,想要孩子善良,那么父母必须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只有父母们自己做善举,才可能让孩子们也有善良之心。爸妈们为了让孩子善良,那么爸妈自己也要做善良的人哦。

育儿观念:孩子的竟争意识需要从小培养


育儿观念:孩子的竟争意识需要从小培养

奇奇现在幼儿园上的是大班,班级里共有37个小朋友。分别有三名老师负责照顾。要说,对付这些小不点可真是费心费力的活呀,打骂不得,还得维持个好的秩序。

所以,老师的所有方法中有一个是最突出的:谁表现好,谁就有机会做火车头当值日生。火车头就是在排队时站在第一名并且可以被老师牵着小手,做值日生就是帮老师维持秩序或吃饭时分碗给小同学们,为老师当小助手。

要说人的天性中是有竟争意识的。小孩子之间总喜欢争个什么的,这不是老师教育的也不是家长教育的。而是,他们原本就有很强的上进心。奇奇因为调皮爱动,被罚站也是常有的事,但是,他是多么羡慕别的小朋友能当上值日生呀!终于有一天,他放学回来,兴奋的大声地告诉我:“妈妈,我今天当了一天的值日生呢!老师说我最近几天吃饭睡觉表现好,所以选上了我。”我太能理解奇奇的激动心情了,因为,他也算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老师对他的肯定,将会更有利于他遵守幼儿园的规定,懂得配合老师,增强组织纪律性。我们都要在社会中生存,什么才是利已利人的呢,就是都能受到法制规章的约束。让孩子从小就能接受这个,长大更有利于他成人后的社会性。

让孩子参与竟争是必须滴。我们知道,这个社会需要强者来继续它的进步,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对于我们小小老百姓来说,培养一个有竟争能力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即使这个社会不是真正的公平,但是,我们却只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想要得到什么,不能靠别人给,而只能靠自己去努力去争取。否则,你就不会有机会得到你想要的。

朋友的孩子在另一个幼儿园上学,学校本着的是公平的原则。即做什么事情都是轮流来,和孩子的表现无关。个人觉得这样的制度并不适合现在的社会,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竟争意识。虽然是对家长负责了,但是对孩子却不是真正的负责。

让我选择,我还是喜欢奇奇现在的幼儿园,孩子多,不用享受什么特权照顾,一起生活在这个小团体中,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相信《孩子需要从母亲那里得到什么》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新生开学需要做哪些调整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