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与孩子生活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识字教学。
有些汉字,代表了幼儿经常接触、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因此,也是幼儿容易认读和能够理解的字。例如:中秋节到了,园里给幼儿吃月饼,在全班幼儿津津有味吃月饼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了“月饼”两个字。幼儿很有兴趣,不仅能很快记牢这两个字,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用“月”字组成了“月亮”,用“饼”字组成了“饼干”等词。幼儿思维十分活跃,借此机会老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说短句,用“月亮”、“饼干”两词又讲出了“月亮出来丁”,“饼干真好吃”等句子。幼儿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从而,培养了幼儿识字的兴趣。
2.寓识字于游戏之中
幼儿喜欢游戏,因此,应采取在游戏中识字的方法,开始可以将写着大字的卡片拿出来让幼儿看,然后教幼儿念两遍。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还可以把字藏起来,突然出现,或让幼儿找一找哪个字不见了的方法,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能把认识的字准确地认读出来,如玩“开火车”的游戏中,当司机的小朋友问“火车开到哪里去?”一个小朋友说“火车开到上海去”,随着火车跑着,教师出示“上海”两个字,上海站到了小朋友一起念“上海”……。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认读“上海”、“北京”等许多字。
3.制作各种专门的识字卡片
根据幼儿观察力较差的特点,可以制作大小不同的卡片,用毛笔写上汉字。制成的大卡片挂在走廊的墙上由幼儿和家长看。用彩色纸剪成梅花状,上面写上毛笔宇贴在教室布置的“早期识字”专栏内。制作的小卡片随时让幼儿辩认,形成印象。
幼儿注意力很不集中,而且十分容易被图画所吸引,所以认字卡片不能把汉字和图画放在同一个画面上,否则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根据这一特点,对幼儿生活中没有看到的实物汉字,又没有实践知识的先看图片,然后把图片拿掉,马上认汉字。如:“羊”、“象”、“坦克”等用毛笔写成字迹清楚的卡片,幼儿的注意力容易集中,有利于幼儿观察字形,识字效果较好。
4.在观察中识字
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景象,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使幼儿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如:春天到了,我们带领幼儿到风景秀丽的花园去观察春天的景色。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春天”二字的卡片给小朋友看。幼儿看到迎春花开了,高兴得手舞足蹈,教师抓住这个时机拿出了“迎”字卡片,让幼儿认字,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地学会了。我带领幼儿观察汽车便拿出“汽车”二字的卡片,这里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识字的积极性非常高。秋天到了,常识课认识菊花,教师便拿出“菊”字卡片,幼儿很快记住了。“菊”字笔划多,成年人认为幼儿难学,结果恰恰相反,幼儿记得最快,最牢。不少生动的事例说明幼儿早期识字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力和记忆力。
5.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识字”
在实验中我们结合语言课,教幼儿识字。在讲“狼和小羊”的故事时,我们把狼字写在黑板上,让幼儿认。教儿歌“小图书”时我把图书二字写出来教幼儿认。这样边学儿歌边学字,字认识了,儿歌也记下了。教幼儿“分苹果”儿歌时让幼儿表演,幼儿在情境中认识了“分”“奶”等字,而且对幼儿进行了品德教育,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汉字,幼儿没有负担,不感到单调、枯燥乏味,而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音乐学习歌舞表演,学习解放军,教师便教幼儿认识“解放军”三个字。幼儿拉圆圈时,教师便教幼儿“圈”字,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边玩边学到了字。
6.幼儿认字容易,巩固难,必须反复认读一反复再认一反复记忆三个阶段
幼儿认字容易,但忘得也快。首先反复认读,然后转入再认,教师带幼儿玩“看谁得的红花多”游戏时,可把学过的汉字放在一起,教师说一个字幼儿找一个字,幼儿找对了就得一朵小红花。如果错了就因材施教,再教幼儿读几遍。最后转入记忆阶段,老师指点所学过的字,让幼儿读出字音。
识字与读词、读句结合,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增加视觉接触文字的机会。我们把幼儿学过的汉字,组成词,编成短句,写出小儿歌,让幼儿认读,幼儿很高兴,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记忆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要给幼儿创设丰富的文字情境和文化背景,这是实验的主要方法。
一、什么是“说课”关于“说课”,网上有不少的资料,但对其内涵没有统一的界定。提供以下几种说法,帮助大家对说课建立初步的印象。
1、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2、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要求教师以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针对某一课题的自身特点,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口头表述该课题教学的具体设想、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3、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授课之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具体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评估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说课”与授课的异同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同一活动的教材。
不同处在于:
第一,目的不同。授课的目的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幼儿的理解,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品教育,即“使幼儿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次活动的活动设想,“使听者听懂”。
第二,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让幼儿理解哪些内容,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幼儿。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第四,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幼儿的双边活动,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三、“说课”的意义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组织几次活动,再请几个人评议,组织活动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组织活动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活动效率。
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很多教师的备课笔记从总体上讲都是很认真的,但是老师都只是简单地备活动的目的、准备、过程等,至于此活动的目的、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去探索的很少,导致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只流于形式,使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让教师在活动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3、说课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活动的重点、难点,理清活动的思路,这样可以克服活动中重点不突出、引导不到位等问题,提高活动的效率。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活动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四、“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l)说教材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其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2)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3)说目标。先说主题目标,再说本次活动目标,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地表达出来,并能体现主题的教育要求,最后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4)说活动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二)说教法说教法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或手段的依据。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
(三)说学法说学法就是说出要教给幼儿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哪些能力,并结合活动目标、教材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具体地说出理论依据,主要说明幼儿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师是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探索的;还要讲出教师是怎样根据班级特点和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教育教学规律指导幼儿进行学习的。(根据活动内容和采取的方法及手段,教给幼儿一些学习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四)说活动过程说活动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活动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活动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活动过程就是说明整个活动的流程,即各个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一环节所用的大体时间,重点说明主要环节的双边活动,要致力于活动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者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组织幼儿活动那样讲。注意,在介绍活动过程时不仅要讲活动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纲要》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依据等)。
(五)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课件。所制作的课件要起到突出本次活动重点,降低难度,以突破难点的作用。展示课件时还要简述自己设计、制作的思路和过程。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幼儿、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五、“说课”的实施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教育活动,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活动的浓缩,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活动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使用普通话。目前,全社会都在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作为教师要首当其冲。在说课过程中,使用普通话,有利于成功。2、充满激情,慨慷自然。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听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到说课者对说课的决心与自信,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共鸣。3、紧凑连贯,简练准确。说课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语言表达要简练干脆,要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4、自然而有效地使用媒体。在说课时,要注意将现代化的电教器材组合在说课的主体里,来刺激听者,使说课更加生动,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六)“说课”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科学性原则是组织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说课中,教师不仅要从微观上弄清弄懂活动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准确无误,更重要的是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本活动、本年段、本主题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活动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刻理解之间的关系。(2)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说课中教师要从幼儿理解本内容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分层次的、客观、准确的分析情况,为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3)活动目的明确,符合《纲要》要求、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4)教法设计紧扣活动目的、有利于发展幼儿智能,可行性强。说课中,教师既要说清本次活动的总体构想以及依据,又要说清具体的活动设计,尤其是关于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的构想及其依据,使教法设计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说课是说者向听者表达其对某次活动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活动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学前教育理论与活动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在说课中对教材的分析应以专业基础理论为指导,对活动情况的分析和教法的设计一概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力求所说内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据。(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在实践中,往往注意到对教法本身的探索、积累与运用,而忽略了将其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系统化、规律化,因而淡化、浅化了实践的功能。说课中,教师应尽量把自己的每一个教法设计上升到学前教育教学理论高度并接受其检验。(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在说课中,既要避免空谈理论,脱离实际,“放之四海而皆准”;又要避免只谈做法不谈依据;还要避免为增加理论色彩而张冠李戴,理论与实际不一致、不吻合。要做到理论切合实际,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
3、实效性原则任何活动的开展,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率。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1)目的明确。大体上,说课可用于检查、研究、评价、示范等多种目的。一般来说,检查性说课主要用于领导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研究性说课主要用于同行之间切磋教法;评价性说课主要用于教学评比、竞赛活动;示范性说课则是为了给教师树立说课的样板,供其学习、参考。在开展说课活动前,首先要明确目的,也就是将要开展的是哪一类型的说课活动,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2)针对性强。这主要是针对检查性、研究性两种说课活动而言。检查性说课一般来说主要针对以下问题:教师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研究性说课应主要针对承上启下的活动、难度较大的活动、结构复杂的活动以及教师之间意见分歧较大的活动等。只有加强了说课的针对性,才便于说课人和评说的准备和对问题的集中研究与解决。(3)准备充分。说课前说课人、评说人都围绕本次说课活动的目的进行系统的准备,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分析情况,做到有的放矢。说课人还要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说课稿。(4)评说准确。评说要科学准确,指导性强。说课人说完之后,参加评说的人员要积极发言,抓住理论上的重大问题和活动中带有倾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评说。主持人还应该将已达成的共识和仍存在分歧的问题分别予以归纳总结,以便在活动中贯彻执行或今后继续进行研究。
4、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活动构想转化为具体活动之前的一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不同,在倾听、表达的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教师遇到具体问题时,应如何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呢?我们通过研究与实践,归纳了六种引导策略。
1.当幼儿发音不清楚时不急于纠正。
幼儿语言器官及其机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个别字、句说不清楚很自然。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如果以传授知识为主,一味地纠正幼儿说话时的发音,幼儿非但一时难以发清楚字音,还会因此丧失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影响语言的发展。因此,当幼儿发不清楚字音、说不清楚语句时,我们不急于纠正,也不一味放任,而是在鼓励为主的前提下,变换场合与方式,让幼儿在不经意间学习、模仿老师和同伴的发育,改正自己表达时欠妥的地方。
2.当幼儿答错问题时不马上予以否定。
我们观察发现,幼儿答错问题有多种原因:有的没有理解问题,有的没听清楚教师问什么,有的站起来一时紧张,有的根本没有听教师讲话。因此,教师遇到这些情况时要敏锐地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可以用引导的方法──“你再想一想”,可以用重复的方法──“老师再说一遍问题”,可以用安慰的方法──“别着急,想一想再说”,可以用规劝的方法──“你可要注意听,不然就会说错了”。不急于否定、批评幼儿,就是让幼儿敢说,给幼儿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尝试错误的同时,获得语言发展。
3.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过于着急。
幼儿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引导的方法。如,有的幼儿站起来不敢说,教师可采取鼓励的方法,但有时幼儿还是不说,教师则可采用转移问题的方法──“等一会单独和老师说好不好?”“回家把答案告诉爸爸、妈妈,好吗?”……有的幼儿虽然站了起来,但回答吃力,此时教师可降低问题的难度。有的幼儿忘了教师提问的问题,或根本没听教师讲话,教师也同样要采取稳妥的方法加以引导,如可以把问题重复两遍。那种“快点说”“没想好就别说’等消极的语言,会大大挫伤幼儿说的积极性。
4.当幼儿倾听不专注时不强求统一。
幼儿倾听不专注,除了与年龄特点有关外,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如身体不舒服、情绪不好、对活动本身不感兴趣。教师如果忽视了这些情况,对所有幼儿统一要求,就会使这部分幼儿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愿参加语言活动。因此,我们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允许个别幼儿有些“自由化”的行为,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5.对表达能力强的幼儿不过多地、空洞地表扬。
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易受到老师的喜爱,在教育活动中,老师给予的注意、表扬较多。通过研究、实践,表们认为幼儿表达能力强,是由于其语言发展水平略高些。我们不应把这类幼儿与其他幼儿的差距作为表扬的依据,而应该看这类幼儿是否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有提高。因此,教师表扬的依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实际提高。此外,教师表扬的次数要适宜,内容要具体,要让幼儿知道好在哪里,便于激励幼儿向更高的语言水平发展。“你说得真好!”“真不错,我们给他拍拍手!”此类空洞式的表扬,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没有更多价值。
6.对不肯说、不爱说的幼儿不忽视。
不肯说话、不爱说话的幼儿,往往对所要回答的问题心里非常明白,但因多种原因,如性格内向、胆小、紧张或口吃等,不爱表达。对这类幼儿,我们更多是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心、理解、引导与帮助,而不是简单地教幼儿说,让幼儿说,甚至忽视他们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近幼儿,逐渐进行语言沟通,使幼儿逐步产生想说的愿望,并慢慢地敢说、爱说。如,我园有一个小朋友刚来园时不说话,遇事“以哭代语”,老师只能根据她的表情、动作揣摩她想干什么。一旦老师猜对了,她就会停止哭。于是,老师决定从猜入手,当她不哭时,再用语言强化。如,“你是不是想玩这个玩具?”当她点头认可后,教师问:“你知道这个玩具叫什么吗?”她回答:“知道。”“下次你告诉老师想玩这个小汽车,好不好?”逐渐地,这个小朋友情绪放松了,哭声减少了,开始用语言和教师交谈了。
语文教学究竟应从直接认读汉字开始,还是应从学拉丁化的汉语拼音字母开始,在小学语文界长期存在着不同看法,多年从事课程改革的老教育工作者邵宗塄曾任浙江省教委主任)和游铭钧(曾任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副司长)认为:先学拼音再识字是个错误!
在识字教学中,老师的教就是学生识字的“拐棍”。现在绕上一个大弯:先教拼音,让拼音字母成为“拐棍”,以此为“中介”帮儿童识字。对儿童识字来说,这个弯绕得值吗?近二十年来,多个直接教儿童识字的实验,都表明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没有像教学拉丁化的拼音字母那么吃力,而且识字速度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方块汉字,远比无意义的、相似处很多的拉丁字母容易辨认和识记。作为表音的拉丁字母,它的形不仅与义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且与所表的音之间的联系,也是一种人为的、随意的、外加的和偶然的联系,而汉字的形不仅标音,而且与义之间有直接的、更深刻的联系。所以,儿童在识记它们时,其难易自然极为不同。
直接教学汉字的优势,还因为单个的汉字可编成为琅琅上口、又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和强记死背那些本身并无意义、相互间全无内在联系的拉丁符号,完全是两种情趣、两种氛围,自然也就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不仅是学习的效率不同,而且在儿童情趣培育上也不一样。
对高高兴兴上学来的儿童来说,六十课时的拼音字母,如果算不上如同当头棒喝的“五百杀威棍”,也是浇向小脑袋的一盆凉水,使其刚入学便萌生读书枯燥、读书太苦之感受。绕着大弯的识字教学模式,大有舍易就难、错把“误区”当“捷径”之嫌。
现在,儿童一入学,最先遇到的是汉语拼音,每天接触的是拼音字母,抄写的是拉丁符号,这不仅会严重地干扰儿童掌握汉字各种笔画、结构的正确书写方法,而且还严重影响“执笔方法、写字姿势”等良好习惯的养成。汉字的书写,要求横平竖直转折有楞角,运笔有轻重快慢之别,构字讲间架,要求重心平稳和中心对称,既舒展大方又有向心的凝聚力,还讲究布局谋篇,等等;抄写拉丁字母,用的全是画斜的弧线,运笔无轻重快慢的区别。书写汉字和抄写拉丁字母,截然不同。
长期以来存在一个有影响的观念:汉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重点,因为学好汉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是难点,因为汉字不是字母文字。说是重点,这符合实际,原因分析得也正确;说难点,是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这个断言不能令人信服。我们认为,教儿童识汉字难不难,并不决定于是不是拼音的字母文字,关键在识字教学是否符合汉字本身的特点,以及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提高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早期阅读。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充分挖掘幼儿潜能,拓展知识面。提高语言、思维、想象、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因为幼儿识字少,不具有完全靠文字阅读的能力,对书中图画也不可能完全看懂,因此需要教师有目的的加以指导,才能使早期阅读活动真正发挥作用。
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不同的阅读材料。如:大小不同、内容不同的图书,自制的布图书,自编的画报,师幼共同搜集整理的剪报本等。另外,还可以放置一些小纸偶、头饰、各种不同的道具。在阅读区的周围墙壁上张贴一些图片、提示安静的标志来创设一个丰富、适宜的阅读环境。在幼儿阅读新书前,教师应向幼儿介绍新书的内容,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去了解书中的人物、地点、事情的发展经过等情节,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
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向幼儿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启发幼儿去仔细观察理解,改变幼儿自己阅读的无明确目的性。使幼儿通过自主地思考去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束,以此来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
三、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图书进行阅读
不同的幼儿对图书的喜好是不同的。从内容上说,有的喜欢传说故事;有的喜欢外国童话;有的喜欢动物世界;还有的喜欢科普知识。从形式上说,有的喜欢大图书;有的喜欢小图书;还有的喜欢布图书,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图书,鼓励他们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阅读。
四、启发幼儿边看边讲述图书内容
在边看边讲中,孩子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图书的内容,主动运用一些优美的词汇,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五、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进行早期阅读的有效保证。教师应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如:坐姿端正,一页一页地翻书;不折书、不撕书、不用脏手触摸书;看完书主动放回原处;专心读书,保持安静,善于倾听。教师还要带领幼儿经常检查图书,发现破损的应及时指导幼儿修补图书,逐步培养起幼儿爱书、珍惜书的情感。
这条关键经验主要涉及的是谈话的内容,在创造了一个使幼儿感到能自由地和其他幼儿及成人交流的环境后,教师应该把注意转向幼儿正地谈些什么,这样做既能支持和扩展幼儿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又能丰富教师对幼儿观察的内容。
许多教师都很热心地和幼儿说话,但大多是这样的评价,“嗯,你画得真好。”
表扬幼儿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提供言语刺激来支持他们正出现的把语言与活动经验联系起来的能力。3-4岁幼儿描述物体、事件和关系的能力正地增长,认识到这点后。教师应不断地给他们以鼓励以支持,这样他们可以学会尽可能清楚地表达思想内容。缺乏这种鼓励与支持,这样他们可以学会尽可能含糊不清,或产生不明确的语句,如说,“把那个放那里”,而不是说“把这把椅子放到桌子旁边”。下面是教师可用来鼓励幼儿描述物体、事件和关系的一些方法。
给教师的建议
1.让幼儿注意值得描述的物体、事件和关系
两个幼儿正地安静区探究一个木制的日历板,“看这个人有圆眼睛,头上有长长的点。”“这里有一只鸟,另一只鸟有长长的嘴和长长的腿。”“这里有一个由许多方块和线条组成的怪物。”
给幼儿提供有趣的东西来探索是发展描述性语言的基础。如果他们想要探索、操作、使用、实验,进而谈论那些使他们着迷的,具有挑战性的,以前从未见过的,能以某种方式控制的,可以以多种方法来使用和体验的,能够使他们与伙伴密切联系的事件,场所和物体。
2.通过让幼儿试着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来鼓励他们描述事物
幼儿:你的那个是什么?
教师:你认为呢?
幼儿:我不知道,看来是个有把手、有软管的东西。
如果得到教师鼓励的话,幼儿提出的问题中不少他们可以自己解答。回答这些问题意味着要他们更仔细地进行观察、思考,及组织相应的语句。如果教师经常把儿童的问题从“你是怎样想的?”“我不知道怎么来找到答案”的方式把问题还给儿童,他们就给予幼儿更多的机会来进行思考和描述。
3.给幼儿提供描述他们正在做什么,已经做过什么及将要做什么的机会。
一旦教师习惯于“计划──做──回忆”这一工作模式,他们就可以把它推广到一日生活中去了,下面是一些实例:
户外活动时间──“你和埃迪准备用球来干什么?”“看我们能不能把它扔到那个大桶中。”
小组活动时间──“琼斯,告诉我们你的积木刚才怎么了?我们在桌子这头看不见。”
“它们倒下来,倒在我椅子上了。”
集体活动时间──“如果我们都闭上眼睛走圆圈时发生什么?”
“我们会撞在一起”,
“走得慢”,
“有人会踩到我”,
“我们可以手拉手”,
“会很暗”,
“我们可睁开眼睛来看”。
4.与幼儿玩描述性游戏
教师可以改编或者自编一些包括描述事物的游戏,如:
“西蒙说”──领头者告诉小狐狸们“跑向石头台阶”,或“跳向最大的圆木”,当那些狐狸们到一个地点后,领头者再向他们描述另一个地点。
“让我们是”──让幼儿说一个假装扮演的角色,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让我们是油漆工人。”“让我们是一只舔着脚的小狗。”
5.鼓励幼儿准确地描述
无论何时当教师和幼儿说话时,自己的语言要准确,以便他们说的内容幼儿能够听到并加以模仿,如不说“挂到那儿”,而应说“把这个铃鼓挂到墙上的钉板上,让它和其它摇的乐器挂在一起。”
6.给幼儿读故事
给儿童读故事的一个理由即是故事中包含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丰富的描述性的语言,给幼儿听这些语言的机会。
《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这是来自《东方娃娃绘本》的图书。这图书传递的是一种善良、美好和聪慧。而传递这一切的是图画中逼真的兔子和狐狸的面部的特写、不断累加、发展的故事情节和狐狸心里对一种生活规律的认同——从而认同兔子为他设下的一个个聪明的陷阱。但当兔子的计谋得逞了,他却发出善良的“这是我和狐狸互道晚安的地方!狐狸,晚上好!”
这是一个扣人心弦却又充满着情趣的故事,孩子们一般都会在紧张、害怕中感受狐狸的贪婪凶恶,又会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感受兔子的睿智和镇定。满足了孩子们既害怕听,又非常想听下去这样的心情。“晚安”柔软了每个角色的心灵,因为“晚安”,饥肠辘辘的狐狸给兔子道晚安、讲故事、带小兔子回家、唱晚安的歌,因为“晚安”,兔子爸爸放下了向狐狸抡起的木棍……绘本每一幅画面上基本上都是狐狸和小兔子,但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感情色彩,有的凶残狰狞,有的却是温情缕缕,这就是故事的情趣。
整个活动的思路比较清晰,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孩子们充分体验了兔子大胆的机智、勇敢和狐狸的凶恶、愚蠢,感受绘本画面的幽默与风趣。在活动中,我基本能关注到每个幼儿,倾听他们的回答并给以肯定。因为在本班师幼互动也比较好。绘本教学激发了幼儿喜欢阅读图画书的兴趣,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但作为绘本教学而且是第一课时,可以就选取图画书中的部分情节,或看图画书中的一个要领,不用完整讲述整个故事。不然会有同于语言活动的教学方式。
在活动第一个环节激发幼儿的兴趣中,我请小朋友猜猜这个书宝宝的名字,可以把这个环节放到第三个环节之后可能比较好,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可能会更明确些。
在第二个环节让幼儿欣赏课件,初步了解图画书的内容中请幼儿观察兔子的表情时,小朋友们都看不出兔子的“不害怕”,这时我的引导也不是确切。因为按常理来推算,兔子肯定会感到害怕,而这里的故事情节却是兔子并不感到害怕,这样的故事情节很难让人猜想到,小朋友们也是如此。但这时我应采取正面或者直接的引导方式可能比较好,直接将孩子引入正题,不然会越扯越远。
然后,在第三个环节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中。对于小朋友的回答我应及时表扬给予肯定,而且在他们的回答上还可以更深入的探讨。一个环节好了之后,应做好小结工作,我虽然有做好小结,但小结的不够完整。
在以后教学活动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争取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向前迈步!加油!
喜欢《2020幼儿园说课评课:引导幼儿学习识字》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说课稿,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