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读懂孩子的“需要”

10-29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育儿观念:读懂孩子的“需要”》,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育儿观念:读懂孩子的“需要”每当临近放学,或者点点家长送孩子到活动室门口的时候,有些家长会正巧碰到我在组织点点们做一些游戏,因为今年我担任艺术课程,所组织的的活动以音乐游戏居多。家长们会有一些好奇心,更不会错过监督或者欣赏的机会,他们会站在门口或者躲在窗口看看自己家的点点在班级里表现怎么样,“学得”怎么样。三岁左右的小班点点们,很多游戏还是需要我在前面表演示范,他们跟在后面模仿的。当然,对于绝大部分点点们来说,伴着生动活泼、欢快情绪的音乐,辅以老师在前面声色并茂地表演,他们也会受感染,会身临其境中有模有样地跟着老师手舞足蹈起来,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点点,有时他们会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有时会坐在小椅子上静静地看着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们表演,而这时,在外面偷偷观察的家长就忍不住批评埋怨了:“宝宝,你怎么不做呀?”“宝宝,你也跟着老师后面做呀!”“宝宝,别的小朋友做得多好,你看你,怎么就不动呢!”……而被批评被要求的小点点们,要么斜着眼睛看一眼家长,勉强动几下,要么就装没听到,继续我行我素。在跟这类宝宝家长的聊天中,我知道他们很为宝宝这样的表现着急,在这里分享一个宝宝妈妈跟我聊天时的焦虑:“我家的宝宝淘气,请老师多严厉教导,不要对他太好了,上课时你要求他动起来,他不是不会做的,他没有学习的概念。”宝宝妈妈言辞中透露着对孩子在班级活动表现的万分忧心和焦急。我给宝宝家长回复:“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质,淘气的孩子往往很聪明。宝宝有脾气,耍性子时光严厉是不行的,还必须给他讲清道理,否则他表面上服了心里不服,会更逆反。我们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都十全十美,所以我们得慢慢来……音乐游戏中我不可以去强制宝宝,有些曲子他可能愿意欣赏(听),有些曲子他愿意动作表达,我观察过在音乐游戏中宝宝并不是一直坐在那里不动的,他也有动作表达的时候,尊重他的意愿和情感表达,只要他在课堂上没有做一些过于出格的事,我觉得没有必要硬逼着孩子按照成人的标准去做……”在与宝宝妈妈更深层次的沟通中,这位宝宝的妈妈最后也认同自己的宝宝在家也喜欢音乐,尤其钟爱听音乐这一事实,我们在彼此的交流中更加理解了孩子,学着读懂身边的孩子并达成初步的共识:孩子的学习并不仅仅表现为遵循老师或家长的模式按部就班地模仿,他也需要拥有自己独特学习方式的空间。动是种学习,听也是种学习,我们老师和家长所能做的就是要保护和呵护好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并尊重他们主动学习的各种方式。倘若为了迎合我们成人的标准,迫使孩子们做一些他们能力不能及或者无法认可的事情,既有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和自尊,过早收获内疚、自责、羞愧的负面情感,又有可能疏远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依恋关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在为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而努力,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又会在现实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做出了一些伤害孩子自信和自尊的事情。比方说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要还是在发展大肌肉的运动能力,而且这种运动正处在开始发展阶段,精细动作控制的能力还处在发展的萌芽阶段,他们眼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灵动有生命力的……,当我们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埋怨孩子画的小雨点怎么是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怎么上了幼儿园小班还不会写数字……。也许我们潜意识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能干一些,能够更早一些掌握成人世界的高级价值、高级情感、高级技能,可是孩子成长的规律又和我们的生物学知识非常一致:人为催熟的任何生物,都是存在严重发育和发展缺陷的!作为家长或教师,我们需要蹲下身来,在尊重他们身心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多问孩子一个为什么,多一些耐心和倾听,我们就能发现他们的世界不仅天真浪漫、生动有趣而且内涵丰富,有着他们这个年龄段独有的且不可复制的精彩。请让我们,这群孩子身边最亲近的教育人——对他们的引领和支持尽量不要超于他们实际成长的需要,学着一起跟随点点们成长的脚步完善、成长、进步吧!

我问:“琪画得真好,能告诉我你画里有什么吗?”琪说:“我的画里有小动物。”我问:“有什么小动物呢?”“有只小鸡,还有白雪公主。”琪回答。我指着酷似小鸡的一块红色问道:“这是小鸡,对吗?”“嗯”“我也看出来了,这是小鸡的嘴巴和眼睛。”我试着用笔帮着添画细节,琪的眼神里透露着欢喜。“那这是什么呢?”我指着更大块的红色问道:“这是白雪公主和怪兽战斗,白雪公主打不过怪兽,孙悟空过来帮她打怪兽。”三岁的琪竟滔滔不绝起来。倘若没有蹲下身来,看似不经意间和点点聊起画面的内容,我也许永远也看不到孩子看似平常的一幅画后面深藏着的如此丰富的内容。琪宝贝一样的小点点们,真的很了不起!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孩子需要的侧面鼓励和尊重


育儿观念:孩子需要的侧面鼓励和尊重

孩子,是最单纯的人了。虽然现在很多孩子都比较早熟,但是他们还是最单纯的。他们说话从来都只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会像成年人那样说话需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孩子们只会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作为孩子,难免会做一些做事,可是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家长,老师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处理孩子们所犯的错误。比如说,上课的时候孩子喜欢说话,这个时候老师不是去批评他你怎么又说话啊,怎么老说话的,这样去批评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喜欢说话,越来越不听老师的话。当这个时候就应该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表扬一个很棒的孩子从而让说话的孩子想到我不能说话,这样我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才能让老师喜欢我。这是侧面去表扬孩子达到批评另一种孩子的有效方法。

在家里一样,孩子也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而不是批评,比如说孩子喜欢看电视,孩子本身自控能力就很差,他看什么比较有趣的东西的时候就会一直看,这个时候呢爸爸妈妈不是一边吼着说你怎么又在看电视一边就关掉了电视机。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得到爸爸妈妈的尊重,从而导致爸爸妈妈越不让我做的事情我偏要做,而且这样做会让孩子心里很不高兴,爸爸妈妈要是让孩子去做其他事情孩子肯定不会乐意去做。当遇到这样的一些事需要爸爸妈妈静心的与孩子商谈,说现在不能看电视了,你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做了其他事情以后明天你才能争取机会再看电视,这样孩子会很开心的自己去关掉电视开开心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

其实不管孩子多大,他都有自己的思想,他希望自己在爸爸妈妈的眼里是最棒的宝贝,他希望自己有同等的权利去和爸爸妈妈商讨一些事情,他也希望得到爸爸妈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孩子们也希望自己是老师眼里最棒的学生,表现是最棒的,成绩是最棒的。因而,不管是老师还是爸爸妈妈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这些单纯可爱的孩子们。

育儿观念:童年,不需要攀比


育儿观念:童年,不需要攀比

小家伙七岁了,一直以来我都喜欢给他讲故事,给他读绘本,于是孩子也深深地爱上了故事,对于故事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一有时间就缠着我给他讲故事,有时候我讲完一本绘本后,他也能回味似地把这本书从头到尾再翻一遍。渐渐地,对于小家伙对书的喜爱,我深感得意与骄傲,孩子,好样的。

可是今天接触到的两个孩子差点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甲孩子,8岁,家在江都,一个小县城,爸爸是一个小老板,有着极其丰实的家底,于是父母也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利用周末时间参加了一个钢琴辅导班,每节课80元钱,一年下来,甲孩子也给父母争气,在大市级的钢琴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过年时回到农村老家,孩子、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脸的得意与自豪。

乙孩子,4岁,家在扬州,一个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老城,妈妈凭着自己的努力在扬州安家立业,今日回到老家时,爸爸妈妈玩着,孩子自己一个人随着爸爸打开的视频自娱自乐,哼着儿歌,舞着节拍,看样子,得逗人。

看着这两个孩子,他们生活的条件要比我的小家伙好多了,一刹那间,我也生出一股冲动,也要让我的孩子学钢琴,如果我的孩子也能像这4岁的小女孩一样能够这样放得开多好啊!我也要教我的孩子这些,让他能哼儿歌,舞节拍。

可是现在静下心来想一想,我的孩子也有他们所欠缺的啊,他们能弹钢琴,能哼儿哥舞节拍,可是我的孩子读过那么多故事,这也得一笔可贵的本领啊!虽然孩子还不能讲很多故事,可是家里有一些书,孩子不是也能讲得圆圆满满吧,能让大班的小朋友围在旁边听个不亦乐乎吗?如果我这样坚持下去,那么我的孩子也将会有自己的专长与兴趣,相比那些,我更应该感到高兴,毕竟,书籍,能给孩子更多的人生底蕴,更能让孩子静下心来。

育儿观念:孩子的竟争意识需要从小培养


育儿观念:孩子的竟争意识需要从小培养

奇奇现在幼儿园上的是大班,班级里共有37个小朋友。分别有三名老师负责照顾。要说,对付这些小不点可真是费心费力的活呀,打骂不得,还得维持个好的秩序。

所以,老师的所有方法中有一个是最突出的:谁表现好,谁就有机会做火车头当值日生。火车头就是在排队时站在第一名并且可以被老师牵着小手,做值日生就是帮老师维持秩序或吃饭时分碗给小同学们,为老师当小助手。

要说人的天性中是有竟争意识的。小孩子之间总喜欢争个什么的,这不是老师教育的也不是家长教育的。而是,他们原本就有很强的上进心。奇奇因为调皮爱动,被罚站也是常有的事,但是,他是多么羡慕别的小朋友能当上值日生呀!终于有一天,他放学回来,兴奋的大声地告诉我:“妈妈,我今天当了一天的值日生呢!老师说我最近几天吃饭睡觉表现好,所以选上了我。”我太能理解奇奇的激动心情了,因为,他也算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老师对他的肯定,将会更有利于他遵守幼儿园的规定,懂得配合老师,增强组织纪律性。我们都要在社会中生存,什么才是利已利人的呢,就是都能受到法制规章的约束。让孩子从小就能接受这个,长大更有利于他成人后的社会性。

让孩子参与竟争是必须滴。我们知道,这个社会需要强者来继续它的进步,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对于我们小小老百姓来说,培养一个有竟争能力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即使这个社会不是真正的公平,但是,我们却只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想要得到什么,不能靠别人给,而只能靠自己去努力去争取。否则,你就不会有机会得到你想要的。

朋友的孩子在另一个幼儿园上学,学校本着的是公平的原则。即做什么事情都是轮流来,和孩子的表现无关。个人觉得这样的制度并不适合现在的社会,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竟争意识。虽然是对家长负责了,但是对孩子却不是真正的负责。

让我选择,我还是喜欢奇奇现在的幼儿园,孩子多,不用享受什么特权照顾,一起生活在这个小团体中,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育儿观念:善良需要从小培养


育儿观念:善良需要从小培养

学习内容:善良需要从小培养,您做的如何呢?(参考P169)

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在岁月的摸爬滚打中,如果不加以培养孩子的善良品格,那么孩子们的善良就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消耗殆尽。爸妈们想要培养孩子的善良品格,可不是一件易事。到底爸妈该怎么做呢?

我不是上海人,所以对于上海人总说“外地人----”我觉得很不公平,家里爷爷奶奶也会总说外地人怎么怎么不好,为此我很生气,但又无法改变老人的想法,我只能教育女儿,希望女儿能够正确认识“外地人”,能够善待外地人。于是我会和她聊来沪人员都为上海做了些什么事情,我们会一起设想“如果没有外地人会怎样”女儿会说:“没有他们我们的房子没有人盖,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买早饭的地方,没有他们我们家的房子就没有人租,没有他们就没有更多的人为我们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女儿还会去告诉她奶奶,让她奶奶给租我们家房子的人便宜点。而且平时我带女儿出去旅游,都会告诉她每个人到了不是自己家乡的地方都算是“外地人“,所以女儿还是有正确的观念。

有的时候,在外面看见有乞讨的,我也会给女儿几块钱,让她献上自己的爱心。有很多家长说他们都是骗子,但是谁又能保证他们一定是骗子呢?也许几块钱却能帮助别人,所以女儿每每看到残疾的人都会说:“妈妈,我眼泪都要出来了。”我看到了女儿的善良。

孩子们都喜欢模仿父母的行为,想要孩子善良,那么父母必须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只有父母们自己做善举,才可能让孩子们也有善良之心。爸妈们为了让孩子善良,那么爸妈自己也要做善良的人哦。

育儿观念: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需要父母的爱!


如果训练孩子好习惯的过程,没有爱的流动,没有轻松愉快,必然带来反弹。我自己深有体会,我和妈妈因为收拾房间的问题吵了10年,妈妈每天充满怨气的要求我收拾东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乱放东西。后来因为太痛苦开始学习心理学,学习包容自己,允许自己的所有行为习惯。有自己的房子,乱了半年后,开始喜欢收拾东西,最后井井有条,布置得温馨又方便,比妈妈整洁得多,就算去很乱的朋友家住,也不觉得有问题。为什么没有人要求我训练我的时候,我却开始喜欢秩序了?因为秩序,和所有美德,都是人类的本心,只要内心不被外在的要求割裂,美好的品质自然要呈现,而且不会变成教条。

若有充足的爱和流动,那孩子的好习惯会自然呈现,也无须训练。真正美好的品格,是得到充足的爱和允许之后,灵魂最自然的选择。比如独立,每个生命带着自己的使命而来,妈妈对婴儿经常积极回应,尽力满足,婴儿可以全然的依恋妈妈,长大后自然信心慢慢,昂首挺胸地去探索世界,完成他灵魂的使命。你若硬要帮忙,孩子还嫌你障碍自己呢。相反,从小训练孩子独立,不可以依赖父母,孩子可能一辈子卡在无助和不安当中,总在寻找依恋满足,没有能量去自我实现。再说宽容,婴儿都有攻击性,在大人的观念看来是无理取闹,如果妈妈能抱持婴儿的攻击,孩子就感受到,攻击是可以的,展现攻击性的我也值得爱,那孩子长大后自然对别人宽容友善,同时会充满力量捍卫自己。再说说合理要求,若孩子常常被及时满足,心中对“得到”很有确定感,不会因为得不到的恐惧,歇斯底里的要求立刻兑现。越长大,越能安然的等待合适的时机,提出合理要求。

父母经常担心自己的坏习惯会让孩子学去。比如父亲酗酒,夫妻感情又很差,妈妈忍不住教育儿子,你爸爸是个混蛋,你千万不能学他。儿子小时候会很乖,烟酒不沾,结婚后,却突然开始酗酒,甚至打老婆,这样的例子很多,因为每个孩子都天然地渴望在情感上接受父母,若意识上不被允许,潜意识就会补偿,而潜意识是支配行为的,所以变成了行为上认同父亲。

父母无须完美,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坏习惯”,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有自己的原因,并愿意为此负责,这不影响彼此尊重和相爱。如果酗酒的爸爸对孩子比较爱,妈妈也鼓励孩子接纳这样的爸爸,孩子会获得这种感觉:缺点再大的人也会爱我,也值得我的尊重。孩子获得广阔而灵活的人际关系。行为有缺陷,看法有不同,没关系,关键是,给孩子这种底气,无论如何,爱都存在。

所有顽固的坏习惯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那些真正长期沉溺游戏,影响到正常工作生活的人,一定在现实中匮乏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自在和快乐的能力。而游戏,却能带来掌控感和虚拟的社交。真实的世界其实远比虚拟世界有趣,但为什么我们不敢进入真实世界呢?作为婴儿,妈妈就是整个世界,如果妈妈能“看到”婴儿,婴儿就能拥抱整个世界,长大后敢于体验真实的生活。若孩子严重匮乏爱和关注,在现实世界中也会不断重复体验到挫折,越来越退缩,最后缩进安全的网络世界。所以网瘾背后最深处的声音是,“我渴望被妈妈看到,但是我太绝望了。”

道理本是为维护感受而生,因为我们的真实感受被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包裹着,干枯地活在头脑中,所以我们需要学心理学,认识这些防御,最终的目的是让感受自由流动。心理学道理是用来进行自我认识的,若拿来要求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则本末倒置,又成了防御。比如夫妻吵架,妻子说:“我今天很难受,所以脾气大了点”。丈夫学了心理学,说;“自己的情绪自己负责,你不能跟我发脾气。”这个说法,和“没看我养家赚钱忙着吗,别烦我”本质一样,只是套上了心理学的外衣,显得更正确。无论说法多正确,问题是,爱的流动被切断,这个说法本身又变成了一种防御,防御我们体验当下的真实情感,又一次从感受中逃跑了。

所有学科、道理,都只是个说法,我们要学习正确的方法,也要学会放下,真实勇敢的投入生活,让爱流动,真正的培养孩子好习惯。

育儿观念


育儿观念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而孩子的健康、聪明需要父母的辛勤培养和教育。人们不是说: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所圈、所点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教育,这就说明教育的重要。而家长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行为的发展。良好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头脑聪明、积极乐观的人。

但在现实中,家长们往往都缺乏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只能是摸着石子过河――凭感觉了。自今年9月我们的女儿阳阳开始幼儿园学习后,我们有幸参加了新生家长培训系列讲座,这些讲座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非常及时也非常有针对性,帮我们解答了许多存在的疑问,也纠正了我们一些认识上的偏误,让我们逐步掌握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又深刻的体会到做一个称职的、让孩子喜欢的父母是何等的不容易。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不但要更新观念,走出各种误区,更要做好表率,树立榜样,要以爱的教育来培养小孩。对小孩的各种要求应顺其发展、启发引导、减少压力,多给小孩创造其自由探索、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有一个美好幸福的童年。

s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对幼儿实施教育,不仅在于幼儿园的教育,还应当贯穿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强有力的支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更应与老师密切合作。

育儿观念:走进孩子


育儿观念:走进孩子

“走进孩子”,在前几年我根本不把它放在心上,认为孩子,肯定会听大人话。现在我才明白,现在的

孩子,和我们小时候是不一样。

我的女儿今年11岁,她经常对我说的话不理不睬,有时候还会反抗,我总认为,女儿是处于“逆反期”

,过一段时间会好的。直到有一天,我和她二婶在一起,我才醒悟过来。我的女儿对别人说,家里有个

啰嗦的老妈,处于更年期的老妈,她一刻也不想呆在家里。听到女儿对我这样的评价,我真是伤心,开

始反思自己的教育。难怪女儿最近经常不在家,我必须重视这件事情。

我开始查阅资料,寻找教育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自己的言行。日常生活中,我对女儿要求过

于严厉,特别是卫生习惯上。我不能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要走进孩子,用孩子的眼睛看事情。

首先,我找准时机,同女儿谈心。我真心的向女儿道歉,以后,妈妈不会再用那么霸道的语气同女儿说

话了。女儿也主动向我道歉,说她也会改正的,不应该和妈妈顶嘴。有事情我们好好商量。妈妈都是为

女儿好的,只是妈妈的方式不对。从那以后,我每天都抽出时间,听女儿讲她学校发生的事情,或者其

它她愿意讲的事情。

专家说:“我们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能够换位思维,就能够理解孩子,不误解孩子”。与孩子沟通,

要学会谈心。孩子说,父母听,叫做“谈心”;只是父母说,孩子听,叫做“唠叨”。每天与孩子谈心5

分钟,安静5分钟,让他跟你聊聊天,不带任何个人主张,我听你说。无论孩子说什么话,都不要训斥孩

子。

其次,关爱孩子,不要讲条件。女儿进步了,我表扬。女儿退步了,帮助女儿找不足,鼓励孩子。

不管什么时候,都能让女儿体会到,妈妈是永远爱她的。当孩子被他人看重时,孩子感到安全,被爱,

被尊重,有价值感;为了再次被人看重,孩子会重复他们的行为,甚至会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人,都渴

望被他人看重,因为被他人看重,孩子便会努力。如果你满意孩子的行为,就看重孩子,不满孩子的行

为,就不看重他。孩子为了让你满意,会投其所好,报喜不报忧,口是心非,久而久之,会对你敬而远

之,沉默不语,导致交流障碍。因此,家长必须无条件的看重孩子,孩子就会畅所欲言,渴望与你交流

、讨论、商量,使你和孩子亲密无间、水乳交融、无话不谈。

第三,多给孩子鼓励。时常给孩子说这样的话,“妈妈行,孩子你也行”“妈妈不行,孩子你也行”“

妈妈只能为你做饭,不能替你出主意,孩子你行,你自己为自己拿主意吧”“妈妈的主意值得参考,孩

子你行,你的观点应该考虑”“妈妈能做你不能做的事,孩子你行,你能做妈妈做不了的事”。你只要

尊重孩子,孩子自然会尊重你,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听你的意见。

第四,对孩子说话要客观。因为客观,孩子没有不必要的压力;会感到被理解;愿意和你交流。如果

你主观地对孩子说:“孩子,你必须做第一名”“孩子,你得争分夺秒地学习,不要休息,不要娱乐”

“孩子,别人能做到的,你也应该能做到”……这些话,孩子不愿听,听了也办不到。听到这些话,孩

子“想说爱你不容易”。如果你客观地对孩子说:“孩子,你应该努力,但不一定能做第一名”“孩子

,要抓紧时间学习,也要抓紧时间休息和娱乐”“孩子,别人能做到的,你不一定能做到,你能做到的

,别人也不一定能做到”等等。

儿童教育专家钟祖荣教授指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孩子接受新事物快,往往有自己的

世界、“语言”系统和价值观,父母如果固守自己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做事方式等就容易和孩子产生

代沟与隔膜。当然,有代沟只要能沟通就行。要走进孩子,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的生活,创造对他

们没有压力和你一起活动的机会。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观念:读懂孩子的“需要”》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