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个不着家的野孩子怎么办

10-29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上一个不着家的野孩子怎么办”,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上一个不着家的野孩子怎么办虽说带孩子每天都是礼拜天,可我对周末这两天格外期待。因为xx爸的工作会轻松许多,会有额外多的时间陪我们娘俩,不只是xx喜欢出去玩,就连我们俩也像是关在笼子已久的老鸟想要立刻飞出去的赶脚!每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都会选一个地方尽情地玩,好好放松放松,远离电脑的同时也能静下心来看着xx可爱的小模样。

这个周末刚一出单元门口,就看到楼下好多孩子在一起玩,她们刚看到xx,就大喊:“小妹妹、小妹妹”。xx也闻声跑去,有2个小哥哥、2个小姐姐,还有哥哥姐姐的妈妈们,人多热闹,不知不觉就停止了前进的脚步,融入其中……

谁说带孩子一定要去游乐场?一定要去公园、野外就能玩得开心?我们在楼下,也一样可以玩得很好很嗨嘛~小哥哥吵着要妈妈去买粉笔,在地上写写画画,正巧记得家里有一块小黑板带了几只粉笔,赶紧让xx爸上楼取,xx爸担心小黑板太小了,会不够孩子们玩的。没想到一拿下来的时候,孩子们都高兴坏了,所谓的“大和小”这一概念那是相对自己而言,在自己的眼中小黑板是小的,可是在孩子的眼里,足够用了。看着孩子认真地你一根我一根拿着粉笔开始乱写乱画时,内心里很是陶醉……

小小的事情也能看出许多内在的东西来,孩子在一起,难免会抢来抢去,xx拿着粉笔,小哥哥总要从xx的手里抢走,xx的劲再大也抵不过小哥哥的劲,就这样一次次被抢走,xx一次次开始寻找新的粉笔,以至最后,xx找来新的粉笔,总会要递给哥哥一只,然后自己再找一只,这是不是就意味着:xx在告诉哥哥,我给你一只,你别抢我的了好吗?

孩子的专注力我们从不强求,只要对目前的事情不感兴趣,不喜欢玩了,我们马上收拾好继续下一个。很明显,大家对粉笔小黑板兴趣减弱,阿姨命令姐姐哥哥们把粉笔收好,xx也跟着往盒子里装,给阿姨惊讶坏了,原来她也懂呀~是呀,在家里玩玩具、收拾玩具,都是和xx一起完成的,只要她懂,她能做的事情,我一定让她充分发挥到底哒!

这个季节,草坪里有好多好多毛毛虫,模样很是奇怪,就连我们大人也身临其境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观察毛毛虫的模样,其实这不也正是陪孩子学习的过程吗?没有书本,有了亲眼观察的机会,对孩子来说,更是生动的一课。

由于我坐在离草坪最近的一个马路牙子上,所以很容易遭到不明动物的袭击,突然身上爬了一只好大好大的大蜘蛛,且大蜘蛛还夹着一根小蚯蚓,给哥哥的妈妈吓坏了,赶紧用纸给弹掉,因为是在我背后爬的,所以没看见还好些。后来这个大蜘蛛又爬到水泥路上,哥哥妈妈一下子认出了它,连忙叫我看:就它就它!孩子们也一拥而至过来看个究竟,xx对一切会动的小动物都叫:“呃,姐姐”。

以前我总担心xx认生,不愿意和陌生小盆友一起玩,但现在好像完全不用担心了。稍微一眼没留神,再回头一看,xx竟然紧紧地抱着小哥哥的腰啦~这是肿么个情况?以前别人一碰她,她就会用手一挡,再想发躲开,这今天这是肿么回事?主动去抱人家的吗?一见到我惊讶的表情,紧忙腼腆地一笑把手撒开,乐颠颠地跑一边去了,继续和小哥哥追逐疯闹……

玩着玩着,看到一个刚刚跳舞回来的大姐姐,穿着漂亮的舞蹈裙,xx都要瞅傻了,一直盯着瞅,大姐姐好像也非常喜欢xx,轻轻地摸着xx大脸蛋直叫xx:胖妹妹~待大姐姐上楼换好裙子下来后,xx竟然主动拽起大姐姐的手,让大姐姐陪她玩,想让大姐姐陪她去她想去的地方,比如上台阶啦?比如上小土坡啦?反正完全忽略了我的存在。要说熟悉了之后能一起玩还有情可原,可这两孩子第一次见面,短短几分钟,莫非介就是缘分?HOHO~

在哥哥姐姐的陪伴下,xx玩得太嗨了,午觉竟然都没有睡,都在嘻嘻哈哈疯闹中度过……直到天黑了也依然不回家,把哥哥姐姐邀请到自己家里来,xx也美滋滋地跟着一起上楼,你看,孩子不是不喜欢回家,孩子只是希望找个伴,如果家里有小伙伴,哪里都是孩子最喜欢的地方!

第一次,邀请这么多孩子到家里玩,哥哥姐姐的妈妈们担心孩子淘我会烦,其实我一点都不烦,我更享受这样的周末,陪着xx一起玩是多么高兴的事呀,而且孩子们在我家,一点也没有淘,不听话,相反三三两两的,研究起玩具的样子很认真很专注哦~只可惜时间短暂,希望下次依旧可以邀请她们来家里玩,只要没有危险的前提下,随便玩吧……

别看xx小,其实她什么事都懂。以前每次在广场玩得高兴但天已黑,不得不回家时,我都会好好和她说:xx,天黑了,我们要回家觉觉了,明天天好,妈妈继续带你出来玩,看小狗狗,和某某小盆友一起玩好吗?宝贝妮儿,真听话~来妈妈抱抱,咱坐车车回家吧!我顺带拍了拍xx的推车,xx如果也随手跟着拍,那么就表明她认同了。如果她一跑走开,那么就是不愿意。那就再陪她疯玩几分钟后,再继续蹲下来和她重复说一遍,与此同时,爸爸也会和xx说:我们得回家了姑娘,其他小盆友都回家睡觉了,我们也得睡觉了,明天爸爸再带你来玩,来坐车车,滴滴!飞喽~一般这个时候,xx就会乖乖地坐上车,我们一家三口就回家啦~

我不建议爸爸妈妈用严厉的语言命令或喝斥孩子,让孩子回家,这样的话孩子本身她是不情愿的,好心情也木了,也会影响到回家后的睡眠,轻声细语的和孩子说明,孩子也会听懂的。这样岂不是更好吗?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宝宝不爱上幼儿园怎么办?


宝宝不爱上幼儿园怎么办?

在1-5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安全依恋没有形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喜欢“粘着”妈妈。从七八个月开始,很多孩子喜欢用哭声“拴住”妈妈,这是孩子在寻求安全感。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分离焦虑”,它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孩子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因为,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妈妈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保护自己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是,由于焦虑中的孩子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寻找亲人上。有时,他们甚至表现出不吃、不喝、不玩,这些平时最能引起亲近的人关注的行为,现在成了他用来呼唤亲人的一种方法。当然,其他的活动可能就进入不了他们的视线了。焦虑还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并且,具有严重分离焦虑的孩子,社会性发展会受阻,这不利于孩子的进一步成长。

哪些孩子容易分离焦虑?

1.敏感的孩子。有些孩子比较在意环境的变化,有时很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应。像陌生环境和陌生人这样的生活变化,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强的刺激,他们往往会难以接受,表现出强烈的分离焦虑。

2.受到过度关注的孩子。孩子的生活中,如果从来都是有亲近的人伴随左右,而且,帮他的人又非常细心,能够理解孩子每时每刻的需要,及时帮他解决一切问题,那么,他就不会知道,亲近的人不在身边时该怎么办,当自己解决不了问题该怎么办。

3.身体状态不好的孩子。受到疾病困扰的孩子,会表现得比他健康的时候更缠人。因为他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病痛,只有细心的妈妈才能体会得到。此时此刻,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回到母亲的怀抱中,重新找回那种舒适的感觉。

此时,孩子的哭声在诉说些什么?孩子在说:妈妈,我还没有准备好,在这里,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很害怕。很少有孩子2-3岁就准备好要进入一个集体环境中去生活的。一直生活在家庭的温柔乡中的孩子,与养育者之间的亲情是他们的最大滋养,也给了他们最大的安全感。突然的分离给孩子的压力是巨大的。

但是孩子要融入社会和其他同伴,又是必须面临分离的。掌握一些分离准备的原则,可以把这个和孩子分离的过程做得更缓和平稳些。也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能减缓分离焦虑的6个原则是:

1.分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爸爸妈妈可以短时间地离开孩子的视线,但要让孩子听到你的声音。以后,这个时间可以加长,让孩子形成信任:现在爸爸妈妈不在,但不久会回来。直到较长时间的离开,但是这个时候要跟孩子约定好,“爸爸妈妈会在……以后回来,你就在这里……我们会到时候准时过来的”。说完之后离开,要准时回来,巩固孩子的安全感;

2.“少”一些理解,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理解太多,比如孩子一声“哼”或一个眼神,家长都知道孩子想要什么、想要干什么,这除了表明你理解孩子以外,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孩子会越来越依赖别人替他完成某事,同时丧失了表达需求的能力;

3.改变关注方式,把关注的重点从孩子每时每刻的生活需要转向孩子心理成长的需要。有时候,也许要刻意放慢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快速反应习惯,留一点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应付困境,让他们自己面临问题的解决;

4.要多为孩子创设一些多同伴情境,让孩子在实际情境的互动与交往中学会与同伴相处,同时观察学习其他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技能;

5.多一些照顾孩子和孩子互动的人,让孩子与更多的成人建立信任关系;

6.适当训练,让孩子学会必要的生活技能:自己用杯子喝水、自己上厕所、自己洗手吃饭、自己穿衣服等等;

7.多给孩子安排一些机会熟悉不同的环境和人,减少陌生感因素。

分离焦虑相关的家长因素:

如果孩子也从父母那里读到了同样的焦虑,那么,他自己的焦虑也会被进一步放大。要帮孩子走出焦虑状态,爸爸妈妈首先自己要放松些。

如何让孩子早些走出焦虑状态?

1.承认。当孩子哭的时候,你说“这有什么好哭的,幼儿园多好呀”一点儿也没用,只能让孩子觉得,你一点儿不理解他的难处。还不如告诉他,你知道他很难过,好多事情还不知道怎么办,但你相信,孩子是会找到办法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设计告别仪式。无论如何,悄悄溜走的方法都不可取。孩子从实际中学习因果关系的能力是很强的。第二次,他就会放弃他喜欢的玩具,牢牢地看住你。这更加阻碍了他的发展,同时加剧了他的不安全感。设计一个和孩子独特的告别方式,比如,到窗口和妈妈再见,和妈妈拥抱一会儿再再见等等,都会产生特殊的效果;

3.依恋物。和幼儿园老师协商,让孩子带上一件平时在家最喜欢的玩具上幼儿园,一件孩子所依恋的玩具,能减缓孩子的焦虑;

4.和伙伴建立更密切的关系。邀请一两个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或一起在户外玩。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孩子之间容易建立比较好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会帮助孩子去有意识地适应一个新环境。

5.聊聊幼儿园的开心事。这不是讲道理式地说幼儿园好,而是和孩子聊聊在幼儿园的生活,强化其中快乐的体验,这时可以多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孩子表达,并进行适时引导;

6.及时发现生活难题。有时候,不会上厕所、不会系扣子、不知道如何给小朋友说话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不爱上幼儿园的原因,因为这让他们体会到压力。及时发现,及时训练,提高生活技能,也是缓解孩子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孩子刚刚入幼儿园,全家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会不会没吃饱,会不会想念家人,会不会受小朋友的欺负……于是接孩子回家后,就会出现许多新的话题。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们提出以下“五忌”,供广大家长参考。

一忌:甜水等待

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我们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忌:刨根问底

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使孩子厌烦,还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因为孩子的情绪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成人的紧张和反常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

三忌:迁就放纵

孩子心里不愉快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刚入园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撒娇”或“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迁就放纵”孩子。

四忌:零食补偿

一些家长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回到家中,各种零食摆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选。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会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饭,因为每天都有零食做补充,孩子会在幼儿园吃晚饭的时候“留有余地”,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五忌: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上幼儿园可提高幼儿社交能力

英国北伦敦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小学中人缘最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上过正规幼儿园的孩子。他们不仅朋友多,而且社交能力也更强。

从事这项研究的菲利普·欧文和约翰·莱奇福特博士对沃里克郡一所小学的187名孩子进行了调查。他们先将孩子所受的学前教育分为4种类型。第一是幼儿园,老师既授课又安排大量游戏;第二是游戏小组,通过特意安排的游戏,鼓励孩子们相互交流与合作;第三是托儿所;第四是呆在家中由家人照顾。

研究证明,学前教育可为孩子将来的社交能力奠定基础。有较为系统的课程安排和活动指导的幼儿园和游戏小组,可为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托儿所和呆在家中的幼儿则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

面对陌生环境的忧虑

每次到了幼儿园开学时间,许多新的宝宝就会被家长送到这个集体中来,几乎每个幼儿园开学的前几天,很远的距离之外就能听到幼儿园内满天的哭闹声。宝宝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宝宝一哭,看在家长的眼里,就好像揪他们的心一样,手足无措。

宝宝会什么一到了幼儿园就哭?这种行为的出现,追根究底当然是宝宝在心理上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心里产生担心、焦虑、害怕,转化为行为,就成了哭。小宝宝面对新环境,碰到陌生的人、事、物时,本来就会因为害怕而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出现哭泣、撒娇、害羞等行为,这些都是因为内在情绪反应所表现的行为。许多宝宝上幼儿园都会经历一开始的哇哇大哭到活泼好动,这是一个心理和生理适应的过程。

宝宝哭了,要回家吗?

有些家长看见宝宝出现抗拒或哭泣的行为,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会先哄宝宝停止哭泣的行为,如果宝宝在这个时候有什么要求,家长更是不忍心不答应,想着先让宝宝不哭了再说,但一次这样,两次这样,慢慢地,宝宝就会知道,只要“哭”,家长就会满足他的某种要求,久而久之,宝宝就容易养成坏习惯。

“哭泣”好像是宝宝出生后不用学习就会的一种能力,只要身体上不舒服,如腹痛、肚子饿;或者心理上有不适,如心情不好、想撒娇、要求没有被满足等,宝宝就会用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向周围的照顾者提出一些要求。

在幼儿园期间,有些家长因为担心宝宝不适应,甚至一直陪伴着宝宝。家长担心宝宝初入园会有不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宝宝使用这个新环境时,家长只是辅助角色,如何从心态及情绪上去克服,最主要的还是宝宝自身,他需要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因此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支持和安抚,但是千万不要过度介入,这样反而会让宝宝过分依赖家长。

妈妈,我是这样才哭的

在宝宝还没有适应幼儿园生活时,家长会发现宝宝早晨去上学时要哭,放学接他时他的眼睛也红红的,让家长心疼万分。这个时候,家长最应该做的,是主动了解宝宝为什么哭泣,是哪些问题导致了宝宝一直哭?

宝宝在幼儿园哭闹,究其生理、心理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生理上的问题

和一般所认为的单纯的情绪上的问题不同,生理上产生的病痛也会让宝宝出现哭泣的行为,如感冒、发烧、肠胃不舒服时,宝宝会因为疼痛、难过而哭泣。

2生活习惯被打乱

2~3岁的宝宝很敏感,这个时候宝宝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固定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程序,而去幼儿园突然打乱了他原来熟悉的生活程序,新的生活程序和原来的又天差地别,这让宝宝感到恐惧和不安,所以会哭闹。

3不适应陌生环境

从熟悉的环境突然到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宝宝无法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安全感,而且他不知道如何和周围的人相处,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怎么做,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并通过哭泣来发泄自己害怕的情绪。

4产生挫折感

宝宝在家是众星捧月般被呵护和照顾着的,家里的大人都围着他转,但是到了幼儿园,不再是惟我独尊,要和其他的小朋友共同使用玩具等,老师要同时照顾好多小朋友,不会对他特别关注,宝宝能敏感地察觉到各种“待遇”上的差异,从而产生挫折感,并通过情绪反应出来。

5精神不好,想睡觉了

宝宝想睡觉了也是会哭泣的原因之一,宝宝在家的活动时间是非常自由的,基本上累了、困了想睡觉时是不会有什么阻碍的,但是在幼儿园不一样,也许正在上课时宝宝想睡觉了,但潜意识里他知道不可以,所以就会开始哭。在宝宝上幼儿园后,家长要保证宝宝晚上的休息时间和休息环境。

6个性原因

除了这些原因,有时候也是宝宝的个性使然,如有的宝宝本身就比较胆小、内向,或是不喜欢与他人相处,这样的宝宝在幼儿园哭泣的几率会更高。

7逃避处罚

宝宝做错了事,不知道如何面对来自老师的“处罚”,只好先用哭来对付。有时候,当宝宝想要向家长或老师提一些要求时,也会用哭闹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2020家园育儿探讨:孩子任性怎么办?


孩子任性怎么办?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给孩子最直接的影响,家长的言行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孩子出现的问题,根子多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家长要先吃药。

有的教师认为,孩子任性,果在孩子,因在家长。解决之道:一是爱之有度,也就是要讲原则,不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让步,这是首要的,二是要观察孩子,了解和掌握他的需要,先于孩子主动满足,而不是被动地让孩子牵着家长走。三是要讲道理,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孩子打“持久战”。

任性可以说是独生子女的通病。孩子任性、不听话主要表现为固执、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所以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就会对孩子不满,就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表现:有的父母会性急,采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严加管教;有的父母感到无奈,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父母则对孩子的要求妥协,天长日久更助长了孩子的这种行为。

那么,当孩子出现任性、不听话的行为时,家长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才算是明智、有效的呢?

一、关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反抗期"。

在对待孩子任性的问题时,家长充分理解幼儿独立性的发展规律是至关重要的。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3-4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此时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象故意与父母作对,往往到4-5岁时这种情形依然延续,孩子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倾向常常被大人们认为是不听话,实际上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独立性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此时,若是一味地对孩子横加干涉或者责骂惩罚,孩子可能会变得听话但同时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则受到伤害,独立性的发展更会停滞不前。正确的做法是:关注幼儿的反抗心理,因势利导,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充分鼓励和满足;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也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强硬手段。

二、沉着冷静地对待孩子的任性行为。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是对的。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办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三、转移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四、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事后,家长可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五、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孩子上街总是哭着闹着让大人抱。可在出门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

六、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果孩子在街上吵着要买雪糕

朋友孩子来家做客,欲拿走东西怎么办?


朋友孩子来家做客欲拿走东西怎么办?随着**一天天长大,由刚开始见人就怕的心理渐渐转变成非常期待与小朋友在一起,整天喊着找哥哥,找哥哥!一个小姑娘家家的,这让麻麻情何以堪呀~平时带她到小区广场、公园里,见到小朋友就喜欢跟着屁股后,即便是一声不吱,但心情指数也会达到顶峰,但凡看到小朋友回家,便会赖赖叽叽,继续磨我找哥哥……找哥哥……

上次朋友带孩子来家取东西,顺便和**玩了会,**的玩具你们也是知道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多的很,朋友家孩子没玩够就匆忙回家了。这个周末,和朋友在网上闲聊,朋友说上次姑娘来我家都没玩够,吵着要来玩。我喜出望外:赶紧来呀!今天正好阴天,我还发愁带**去哪玩呢?

朋友家和我们家是邻近小区,简单收拾收拾就来了!**听到楼道里的脚步声,高兴大喊:姐姐来呀!姐姐也在楼道里兴奋地喊着:妮妮!妮妮!姐妹俩一见面,风风火火的直奔玩具堆开始玩上了,我们俩坐在沙发上聊我们俩的,俩孩子也不用管了,而且这姐妹俩在一起玩,一点声都没有,玩得特和谐,特友好!有个大姐姐在,这感觉就是不一样哈~

虽说俩娃造的满地都是玩具,但只要孩子玩得开心,玩得高兴,这又算得了什么~况且朋友的孩子现在上幼儿园,老师教她们自己玩好玩具后,要自己收拾起来,**也跟着姐姐屁股后,见样学样。

玩了大约2个小时左右,朋友有事要走,告诉女儿抓紧收拾好,准备回家。只见女儿背对着朋友开始收拾包,我丝毫没有发现什么,和**忙前忙后开始收拾玩具。朋友感觉有些不对劲,把包里的东西全部倒出来,发现**的一本小小的图画册,朋友和女儿说:这个不可以。朋友孩子低着头,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还是当妈的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她看到女儿背对着她收拾包,也许就发现了异样。

我拿着这本小小的图画册,和朋友的女儿说:你喜欢妹妹的图画册是吗?朋友女儿:点点头。我说:阿姨送给你了,妹妹还有好多,你装包里吧!朋友坚决的摇头和女儿说:不可以。朋友女儿想拿但又不敢拿,但我深深地知道孩子是喜欢这本小图画册的,换种方式继续和她说:要不这样吧,阿姨先借给你回家看,等下次再来阿姨家,再带过来?好吗?朋友女儿显然很接受这种方式,略有高兴的模样点点头,拿在手里。可是就在她们临出门要关门的时候,朋友不知何时把图画册放在鞋凳上……最终也没有让女儿带走。

朋友带女儿走后,**爸称赞朋友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好。因为是孩子嘛,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时,肯定不会假装着,但又怕某种原因不能拥有时,难免会有这样的举止,试想我们小时候不也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嘛~

但如果**长大后也有这样的举止被发现后,也许我也会及时阻止她,不良的习惯一定要纠正,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才是错误的,不能因某种原因而去纵容她,将来后悔莫及哦!

孩子挑食怎么办?


当不喜欢食物的口味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而拒绝进食或极少进食某一类食物就称为挑食。挑食对儿童的影响人体健康成长需要六种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这些营养素存在于某一类或几类食物中,只有保持均衡的膳食,才能保证营养摄入的全面与平衡。挑食容易导致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患病,甚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孩子挑食的主要因素1.受大人饮食习惯的影响:经常见到的现象是小孩随着父母不吃这个而爱吃那个父母有挑食毛病,子女就跟着学,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2.不良的饮食习惯:孩子不能按时定量进餐,吃零食太多

,就会影响食欲,俗话说"饿吃甜如蜜,饱时蜜不甜"。孩子的胃本来就不大,胃内食物排空需要3----4小时,到了吃饭时间有饥饿感觉,吃饭就香。如果不是定时吃饭,而是点心,锅巴,饼干,各种饮料,乱吃乱喝,胃内总有食物,胃就得不到休息,这样到吃饭时间孩子就没了食欲,再好的东西他也没胃口,自然就挑三拣四。3.孩子的口味与成人不同:孩子需要清淡,甜味的食物,而大人的食物大都味浓,调料翻杂。这些饮食问题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4.疾病及药物的影响: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寄生虫病,消化道疾病,某些元素缺乏特别是微量元素如锌和铁缺乏是常见的引起食欲不振的主要原因。另外患病期间服用各种药物其副作用的影响也是一个因素。对策针对以上因素采取如下办法:1.避免大人的挑食习惯影响孩子。父母一定要起到榜样的作用,自己不再挑食,从而带动小孩合理进食

。2.想方设法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不吃零食,少喝饮料,要定时进食,按顿吃饱。3.为了增进孩子的食欲,要尽量把饭做得好吃一些,变换花样,烹调时使色香俱全,一种菜可以多种做法,再取上个好听的菜名,引起孩子的好奇与兴趣,从而想吃,爱吃,多吃。4.在孩子患病期间,饭食一定要做得清淡,多做流食,适宜于小孩的口味。药物要注意合理使用,尽量选用胃肠道副作用小的药物。按时给小孩查体,听取保健医生的建议。

。2.想方设法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不吃零食,少喝饮料,要定时进食,按顿吃饱。3.为了增进孩子的食欲,要尽量把饭做得好吃一些,变换花样,烹调时使色香俱全,一种菜可以多种做法,再取上个好听的菜名,引起孩子的好奇与兴趣,从而想吃,爱吃,多吃。4.在孩子患病期间,饭食一定要做得清淡,多做流食,适宜于小孩的口味。药物要注意合理使用,尽量选用胃肠道副作用小的药物。按时给小孩查体,听取保健医生的建议。

孩子爱哭怎么办


孩子爱哭怎么办

3-6岁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最佳时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幼儿艺术特长的敏感时期,还是增进幼儿品德的奠基时期。当孩子哭泣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交流,弄清楚哭泣原因,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3-6岁的宝宝一般具有认知能力,能够听懂爸爸妈妈讲的道理。那么,幼儿爱哭泣怎么办呢?

一、问清楚幼儿哭泣原因

家长可以与幼儿交流一下,问清楚她为啥要哭。应该可以讲清楚的,只有问清原因,分析对策,对症下药,才能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讲清幼儿哭泣的弊端

家长可以讲清幼儿哭泣的弊端,爱哭的孩子会被人认为没本事,胆小,不讨人喜欢。当幼儿哭泣时,可以跟幼儿说:“哭泣会被人当作没有用,会哭的孩子很傻,会被人瞧不起。我的宝宝最聪明能干了,肯定不会哭。赶快擦干眼泪吧,还是妈妈的乖宝宝。”

三、说明哭泣不解决问题

家长告诉幼儿哭泣不能解决问题,哭泣很痛苦,不能赢得别人的同情。当宝宝哭泣时,可以问宝宝:“宝宝你为啥哭起来了呢?哭泣难受吗?哭泣后问题解决了吗?”通过提问,帮助宝宝分析问题,知道哭泣很难受,而且不能够解决问题,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不起任何作用。

四、观看动画片比较评价

家长可以陪同幼儿观看动画片,让幼儿比较评价,是勇敢的宝宝可爱还是爱哭泣的宝宝可爱,明确应该向谁学习。

五、同伴交往中学习技巧

家长应让幼儿与同龄的小伙伴玩耍,学习待人接物与处理问题纠纷的技巧。

六、鼓励幼儿要勇敢不哭

当幼儿哭泣时,家长要鼓励幼儿勇敢不哭泣。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幼儿:“宝宝最勇敢了!身体碰到物体了,没有感觉到疼痛,不怕痛,自己揉揉就好了。不哭泣的宝宝最勇敢,真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通常幼儿哭泣都是有原因的,家长应弄清楚原因,讲清哭泣的弊端,说明正确的处理办法,幼儿就一定会纠正爱哭的坏习惯。

喜欢《爱上一个不着家的野孩子怎么办》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