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带一岁的言言到公园玩,惊讶地发现很多小哥哥小姐姐都戴上眼镜。这么小就近视了?原来这些三四岁的宝宝并不是近视,而是弱视。弱视是指眼球内、外部均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但矫正视力达不到0.9的情况。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院长吴乃川教授介绍,我国约有4000万名弱视儿童,婴幼儿弱视的发生率高达4%!0-3岁是宝宝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也是治疗弱视的最佳时期。如果宝宝1岁时还不能稳定地注视、追随物体;学步时动作笨拙、经常碰撞;看电视时走得很近或眯着眼睛、歪着头……家长们就要警惕了,早发现早治疗,是弱视治愈的关键。
对宝宝来说,不仅眼疾治疗越早越好,眼睛发育的培养也如此。0-3岁是宝宝眼睛发育的最佳时期,家长们怎样帮助宝宝眼睛健康闪亮呢?专家指出,全面营养、视觉刺激和视力呵护是三个要素,家长们应该主动从这三个方面有意识的帮助宝宝眼睛发育,给宝宝打造一个健康完善的眼睛发育环境。
全面营养,为宝宝眼睛发育打基础
青岛大学医学营养学研究所副所长汪之顼教授认为,全面营养是婴幼儿眼睛发育的基础。家长要重视防止宝宝偏食、挑食,注重食物多样化和荤素搭配。维生素A,DHA/AA,叶黄素等都在婴幼儿眼睛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宝宝的日常饮食中维生素A的最好来源是动物内脏、奶类和蛋类;DHA/AA可从鱼类及少数贝类中摄取;深绿色和红黄色蔬菜如甘蓝,胡萝卜等则富含维生素A和叶黄素。为让父母们更科学合理地给宝宝搭配膳食,汪教授推荐了一个实用的小工具———“营养计算器”,只要进入惠氏金宝宝网站“营养计算器”的页面,就可以看到宝宝目前每天的营养摄入情况与中国营养学会婴幼儿膳食指南推荐量之间的差距,并得到为每个宝宝量身定做的全面营养摄入报告和膳食结构分析。
视觉刺激,促进宝宝眼脑互动
要让宝宝眼睛健康发育,视觉刺激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冯夏婷建议家长们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0-3岁的宝宝进行眼睛发育的培养和诱导。各种视觉互动小游戏就是非常好的培养手段,家长可以利用它提供相应的外部视觉刺激,让宝宝通过观察、思考、动手的游戏过程,在愉快的亲子气氛中学得更好。例如,1岁的宝宝开始会模仿大人的表情,家长可以通过重复微笑、噘嘴等动作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刺激宝宝通过眼睛模仿、学习的能力。到宝宝2岁的时候,已经能够识别红、黄、蓝、绿这几种基本颜色了,还能够认识简单的物体形状、大小和位置,有心的家长可以带宝宝一起画沙画,先从简单的太阳、花朵或水果开始,诱导宝宝也来画一画,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宝宝说出所画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如果家长此时再给予鼓励和赞美,宝宝从此会对画笔爱不释手。既促进了宝宝对颜色形状的认知,又加强了宝宝用眼睛获取信息的能力。
视力呵护,筑起宝宝护眼成果的防线
“内在全面营养+外在视觉刺激”为宝宝打造出健康明亮的眼睛,不能因日常呵护的小失误而功亏一篑。“金宝宝明眸智囊”指引:0-3岁婴幼儿的眼睛清澈、稚嫩,尚未发育完全,家长在其眼睛呵护中的错误做法会很大程度影响宝宝眼睛的健康发育,从而影响其学能发展。我们须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譬如说给宝宝洗澡时要避免浴霸强光直射,损伤宝宝眼睛;陪孩子看书、识字的时候,每隔20分钟就休息片刻,避免用眼过度;从零岁起关注宝宝眼睛发育进程,每半年带宝宝做一次眼睛检查,尽早发现可能存在的眼疾,以得到及时的治疗等。家长们只有了解掌握更多更全面的婴幼儿护眼知识,才能进一步巩固为宝宝打造出好的眼力。
不要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再去责怪他们缺乏独立性。殊不知,孩子的独立性,完全取决于父母对他从小的培养。
第一式:启发他自解困难
临出门时,孩子突然想起老师要他带红色的东西去幼儿园,而红色的东西虽然家中有,却需要花时间寻找,而时间对孩子和父母又都非常紧迫,你是否会立即帮孩子寻找?
对策:如果此时你能启发孩子,譬如“你的红帽子也是红色的,是否可以呢?或者你再想想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红色的?”
提示:当孩子掌握了这种方法,平时你还可以加大难度,让他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如在1分钟内列举出所有整理玩具的方法等等,这些有趣的练习可以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不会惊恐不安、不知所措,而是迅速集中精力、寻找办法。
第二式:解围不如学自救
孩子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他向你求助,为了不让孩子受到老师责怪,你是否会帮他编个理由来应付呢?
对策:你不妨对孩子说:我们应立个规矩,不许找借口,你要对自己行为负责。接下来,你不妨找找孩子无法完成作业的根源所在,是缺乏组织、安排能力,还是其他。从根本上停止为他“擦屁股”。
提示:如果有求必应,势必会造成孩子有问题就等着你来为他解决。平时你可以给他一本日历,让他记下活动时间,或者用即时贴记下时间安排,以便随时提醒。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用图画作为提醒。
第三式:教孩子权衡利弊
为了周日的家庭出游计划,你们已有较长时间的安排,却不料孩子又接到同学盛情的邀请,让他前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对此,孩子不免有些为难,希望父母为他拿个主意,你是否会当机立断呢?
对策:你应该帮助他思考:“如果你去参加同学的生日会是怎么样?而你不去参加别人的生日聚会,同学又会怎么想?告诉他,每个决定都会有有利和不利的两面。
提示:千万不要替他拿主意。你应该做的是,帮助他去想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将带来的后果,学会自己权衡利弊。如果孩子能经常练习做决定,那么,长大后在面临进退两难的处境时就能应付自如。
第四式:从失败中站起来
如果孩子很有信心地参加非常感兴趣的球队选拔赛,却被淘汰而没有录取,当他伤心地对你说:我以后发誓再也不会参加这项活动时,你会如何帮助他呢?
对策:不妨告诉他,你非常理解他现在的感受,但是没有必要落选就放弃这项运动,没有人是完美的,有时总会出错,可以找找哪些地方没有做得更好,才导致这次失败,只要想办法做好,还是有机会的。
提示: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是帮助他们自立的重要环节。平时可以给他讲讲你以前犯的小错误以及如何改正的。最后应鼓励孩子在同伴面前,敢于将自己的不足说出来,学会自己为自己打气。
第五式:与同伴协商问题
当孩子为看电视的某个频道,与同伴争论起来时,你是否会急于参与其中,为不愉快的他们裁决问题呢?
对策:你可以提醒他们,生气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让自己安静下来,各自去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是提示他们可以采用扔硬币等老套但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决定结果。
提示:没有什么办法比让孩子自己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更好。而父母的责任,只是在于提示他们协商时注意各自的行为。在他们互不相让时引导他们拿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一、 家教适合于什么样的孩子
如今,给孩子请家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有没有必要给孩子请家教,请家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很多家长把握不准。不少家长对于请家教有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许多家长说:“人家都请,自己不请怕耽误了孩子,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适于请家教呢?
1、误课较多,跟不上进度,或有偏科现象,某一学科特差,等等,这时,应当考虑为孩子请个家庭教师。
2、学习成绩很一般的孩子。因为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是羞于向老师提问,即使鼓足勇气提问,有些老师不注意方式方法,当面指责学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为其请一个好的家教,不仅可以讲解其没有学会的知识,还能够帮助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有的学生在某一学科成绩较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一位叫张扬的同学,平时喜欢英语,学习成绩也相当不错。她的妈妈为其请了一位女研究生,每周一次与她进行口语对话。她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英语成绩又有了新的提高。
二、请用家教注意问题(一)
请家教切忌盲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请家教前多征求孩子在校老师的意见,请家教以后也应让家教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使老师和家教都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具体状况,从而达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统一。
三、请用家教注意问题(二)
所请家教不仅要了解其知识是否丰富,更要了解其是否拥有爱心和良好的品质。
家教在教孩子时,不但是在教知识,同时也是在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思想性格的形成。
四、请用家教注意问题(三)
评价家教的教学质量不能单纯看孩子的成绩,更要看孩子有没有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五、请用家教注意问题(四)
大学生、研究生,因为与孩子年龄接近,比较容易和孩子沟通。但大学生家教的教学大多不够系统,不了解教学规律。所以,在请大学生家教时,一定要认真考察,不然会适得其反。
六、请用家教注意问题(五)
家教最好请正规院校毕业、学科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年轻在职教师。建议:到口碑较好专业的机构请老师。
家长怎样打造孩子高情商
一直以来我们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希望孩子可以一直开开心心。但一个真正开心的孩子(或者说一个心智健康的孩子)的秘诀并不是需要一直开心,而应该是在经历各种不同情绪后,可以有自我恢复能力,有应对不同情绪的能力。而且很多时候,那些艰难的经历、那些难过伤心的情绪,恰恰是培养孩子意志力和抗挫能力的必经之路。
有研究表明,孩子有效应对各种情绪的能力,也叫自我调节能力,是今后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很关键的因素,也是高情商的基础。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习得的,而父母毫无疑问就是孩子学习这个能力的第一任老师。
1.父母首先要端正认识
为什么孩子在笑的时候我们不会阻止,但一旦孩子哭了,我们就马上会说,“不许哭,不要难过”这类的话呢?作为父母,我们首先需要明白,情绪本身是没有对错的,爱和恨、伤心和愉快、愤怒和平和,都有它们存在的合理性。我们自己就不该先入为主地把这些情绪分出高下,并且想刻意让孩子回避某些情绪。
当我们自己对于情绪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我们才能教会孩子如何应对情绪,不要害怕自己的各种情绪,而是欢迎它们。在孩子早期,我们如果可以帮助孩子认识所有的情绪,那她就更有能力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2.给情绪贴上标签
我们自己可以回想一下,曾经你特别生气时的感受,“气得人发抖”。对于成人尚且如此,我们不要低估了那些强烈的情绪对于小孩子的冲击。愤怒、伤心、沮丧、失望等这些情绪都会让孩子感到仿佛被吞噬了一样。
而且孩子并不像我们成人那样知道这些都是自己的情绪在作祟,他们只是觉得心里堵得慌,非常难受要靠哭来发泄。这种“不知道到底怎么了”的感觉也会让孩子觉得很可怕。如果这时,我们父母还在一旁说,“有啥好哭的,不许哭了”甚至更严重的“再哭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这类的话,那就更会让孩子疑惑,她会把父母的评价归咎于自己正在经历的情绪,于是就会对某些情绪产生自卑或者羞愧感。
因此,帮助孩子认识这些情绪的第一步就是父母对孩子正在经历的各种情绪命名。之所以叫“命名”,就是不带有感情色彩,不是评论,而是使用描述性语句。这一点很关键,这是传递给孩子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3.不要堵住孩子情绪宣泄的出口
我们希望那些不好的情绪都远离孩子,但要知道,情绪如果在当下的环境没有释放,在身体里积累一定程度总是需要找途径释放的。这也是为什么如果长期被家长要求“不许哭,不要叫”这样的孩子,通常都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外放式”的,比如通过肢体暴力来发泄,比如打人咬人等;一种是“内收式”的,孩子的情绪没得到认可,她会觉得是自己的不对,因此变得异常焦虑敏感自卑,。
以前当小D爸爸要离开去上班,小D哭的时候,我会说,“不要难过,周末爸爸就会回来了,Happy!”小D老师指出,我这么说了,即使小D配合地学会了微笑,但当下她的情绪还在那,并没有得到释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带着小D到门口,和爸爸挥手说再见,并告诉小D,“爸爸要去上班了,你很伤心。我们和爸爸说拜拜,然后等爸爸周末再回来。”关上门的那个瞬间,小D还是会哭,但她的情绪得到了认可也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4.教会孩子一些正确发泄情绪的方式
当孩子学会了认识自己的情绪后,随着他们的语言表达日益成熟,就会更加容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我最近在游乐场就见到一个3岁的女孩,她对妈妈说,I'msad;Ineedahug(我好伤心,我要一个拥抱!)当时,我就特别惊讶,这么小的孩子不仅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情绪,还给出了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说的“高情商”的表现。
但如果孩子还无法很好表达或者她的情绪太过激烈,那我们还是需要教会一些正确的发泄方式,避免出现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破坏物体的情况。
画画
这个是小D经常用的方式,当她特别生气时,我会给她一支红色蜡笔和一张白纸,引导她自己有多生气画出来。她每次握着笔边画边乱涂时,我就在旁边平静地说,“真的很生气!太生气了!”然后等她画完,我就会对她说,我们一起把这些“生气”撕掉吧。对于小D这个年纪来说,也许她还不完全懂这个意思,很多时候也许只是“转移注意力”。但当她一旦建立了这样的联系后,这样的方法就会自然成为她今后发泄的途径之一。
带着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向上面提到的,小D反反复复就是无法自己拿起手指食物而非常沮丧。对于这类的情绪问题,最有效方法就是给孩子一些提示,启发她用其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代替孩子做,孩子之所以会觉得沮丧,就是因为她感到了自己的“无能”,这时如果你代替她做,并不能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对于消除她沮丧的情绪没有帮助。
“武力发泄”
遇到极端情况,孩子的情绪实在太激烈而无法平复时,也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地带,让孩子用“武力发泄”。小D目前还没使用过,我家邻居4岁男孩有时会用,他妈妈在他屋子里的一角会放几个软垫子供他跺脚乱踩,同时还给他准备了几个“压力球”,可以让他随意踩和捏。中心思想就是,与其让孩子用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者破坏物品的方式来宣泄,不如主动提供一些安全的地方让他发泄。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更容易溶入他周围的环境,为他周围人群所接受。同时,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也比较容易从各种消极情绪中摆脱出来,不会长久地沉溺于各种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将来也就能拥有更加快乐积极的人生。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三成与生俱来,其余七成则须靠后天培养。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游戏一:做鬼脸
适合0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研究表明,刚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成人简单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养宝宝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戏方法:
1、对着孩子吐舌头,观看宝宝的反应。注意吐舌头时,速度要比较慢,以便孩子能够完整地观察到父母吐舌头的全过程,并学习模仿。
2、瞪着眼睛,使劲鼓起腮帮子,将宝宝的两只小手放在腮帮子两侧,轻轻地挤压腮帮子,然后往外吐气。
3、让孩子抓父母的耳朵,当他抓到耳朵时,对着他吐出舌头。
4、让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当他摸到鼻子时,使劲皱眉,缩紧鼻子上部的肌肉。
贴心提示:
1、和比较小的孩子做这个游戏时,父母处于主导地位,重心在于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从这种游戏中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并尝试学习父母的动作。
2、和大一点的孩子游戏时,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重点在于鼓励他创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样。
游戏二:呵痒痒
适合1岁半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让孩子开心地笑是培养幽默感的第一步。孩子天性好动,一些花样翻新的动作会带给他更多新鲜感,提高他参与的积极性,让他在活动中笑声不断。
游戏方法:
1、将孩子抱在怀里,呵他痒痒,让他在父母的怀里嬉笑着挣扎躲闪。然后停一会儿,当他期待父母再次呵痒痒时,继续游戏。
2、和孩子面对面坐在床上,以伸直胳膊恰好触碰到手指尖的距离为宜。父母身体前倾呵孩子痒痒,直到宝宝仰身倒在床上。然后父母坐直,等待孩子来呵痒痒。如此反复。也可以不设规则,大家瞅准机会出击,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
3、和孩子面对面站着,伸出胳膊呵他痒痒,追着他跑。反过来,当孩子追着父母跑时,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父母可以假装跑不过,让他呵痒痒,然后缩成一团,不停地挣扎,用显得一败涂地的样子来逗他开心。
4、父母装出一副吓人的模样,张牙舞爪地假装要呵他痒痒,但并不真的呵他痒痒。让他体验到不同的幽默方式。
贴心提示:
1、和孩子玩这个游戏时,除了实实在在呵他痒痒之外,更多地要通过各种夸张的表情与动作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让他在父母这样的反应中学会表达自己的幽默感。
2、和孩子嬉闹时要有张有弛,免得孩子过于兴奋而被呛到或者磕碰到。
游戏三:装傻
适合2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一些超乎寻常的行为与语言里面常常包含了更多幽默的元素。故意出错,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但是与平时表现截然不同的行为都是训练宝宝幽默感的好素材。
游戏方式:
1、和孩子一起发出一些傻乎乎的声音,比如“哇啦啦啦”、“嗯……”、“蒙……”,然后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2、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动作,比如假装搞错了,把袜子当帽子戴在头上在宝宝面前走来走去,然后恍然大悟似地发现自己的错误,装出一脸羞愧难当的模样。
3、故意说错话,比如把“妈妈”说成“爸爸”,“爸爸”说成“宝宝”,“电冰箱”说成“电视机”等等,说的人一本正经,旁边别的大人则哈哈大笑。
听到别人笑,说的人则故意装出一副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哈哈大笑的样子,傻傻地追问:“你们笑什么?快告诉我,你们笑什么?”。
4、故意做错事或者说错话,然后自己恍然大悟地说:“哦,我说错了”。“呀,我又做错了。”假装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并且一副十分懊悔犯了错误的样子,但是就是不改正,偏偏总在犯同样的错误。
贴心提示:
1、在和孩子游戏时,父母要全副身心地投入,不能以敷衍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2、设计这种游戏时,最好能有些喜剧性的冲突效果,以增强游戏的幽默成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为孩子打造“五星级的家”》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五星级幼儿园工作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