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宝宝村的一户“村民”的家中出现了关于育儿的意见分歧。原因是在与孩子进行比赛类游戏时,父母究竟该不该故意让孩子赢。
妈妈觉得孩子还小,玩游戏只是为了让他开心,所以故意输掉比赛并没有什么大碍。而爸爸则坚持认为那是一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是不可取的。只有明白了胜负的代价,他在日后的成长中才可做到能屈能伸,宠物不惊。
那么,究竟哪一方的观点更有道理呢?一起来听听宝宝村育儿专家的说法吧。
不要为了让孩子获胜而改变游戏规则。因为即使是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子也能够分辨得出自己在哪些本不该赢的活动中赢了。如果故意改变游戏规则让宝宝赢,会让他觉得赢要比公平竞赛更好、更重要,而这恰恰是你所不希望教给他的。
输掉几局游戏,反而会更有助于他学会如何大度地去比赛。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让孩子赢而修改游戏规则。你可以试着跟他玩一些他能公平获胜的游戏。比如扔骰子猜数字,因为在这个游戏中,他和爸爸妈妈赢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不过,在和孩子一起下棋、玩牌时,家长可以放低自己的水平 (和孩子处于同一个等级),让孩子多赢几次。并且在游戏后告诉他赢的原因是什么、那些帮助他获胜的技巧该如何更好地运用等。因为通常来说,家长和孩子一起 下棋、玩牌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学习棋艺、牌艺。而对孩子来说,在下棋、玩牌中赢了会增加他的兴趣和自信心。当然,随着孩子下棋、玩牌技能的不断提高,家 长也应逐步加大孩子获胜的难度,不要总让孩子胜。在孩子输棋时,你可以教给他失败时应有的气度,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一切都 应该建立在不改变游戏规则的基础上。
除此之外,你们还可以玩一些需要一起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协作性游戏。例如你们俩一起各显其能,看看谁能让气球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这不仅会教给孩子团队协作的精神,而且还有助于他认识到自己不用“赢”也能完成一些事情。
在类似婚姻中,我总觉得我是很幸运的,因为我老公爱我,重视我,其实这些都只不过是表面现象。谁也不能看透他的内心世界,但是从一些很小的事情上,可以表现出,它果然只是表面现象。
其实在他心理,他的孩子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为了他的孩子,他宁可跟你吵架,宁可让你伤心欲绝,还美其名曰,他也没有办法。什么叫没办法,这个世界就不缺少办法,只是你不是在选择办法,而是在选择伤害谁??一句没办法,就等于他选择了伤害你。
有个人曾发帖如下:有一件事几乎是肯定的,跟带小孩的离婚男人过,那个冤大头就是你,除了我之外,我见到的发生在我周围的例子太多太多。
刚才说到碰到一个好男人不如碰到一个好小孩,其实这种家庭的孩子多少会有点偏执。
记得有次去一个女同学家吃饭,不知道为什么吃饭的时候就吵起来了,那个同学竟然当着我的面骂她后妈“不要脸,吃白饭”,那个女人掩面而去… 还有次跟一个很有钱的叔叔出去玩,就因为他给后妈买了件衣服,他的女儿就因为吃醋气得直哭,据说回家后那个男人还打了那女人…(情节不完全一样的事情,在我家里也是经常的发生。
可是老公却选择一声不吭,就算那个孩子婊子婊子的骂,老公也仅仅选择说他一句:你不能骂啊,在骂我揍你。结果呢,后来骂了几次,也没揍过他。)
有时候幸福只是一种假象,你想要幸福,在离婚带小孩男人中就要付出很多倍。本来很简单的一个家庭,夫妻互相扶持,和睦相处。可是因为他带了小孩,你对他孩子的态度极大的影响他对你的态度。
在正常家庭有这种事情吗?或者有人会说,没有这样的事情就有别的事情。那离婚带小孩的男人家庭就没有别的事情了吗?别的家庭拥有的正常的事件,在这个家庭同样存在。只是多了更加棘手的孩子问题。男人处理不好,婚姻的瓦解风险是很大的。
我现在就非常的后悔,总觉得这个家不是我的家。老公也不是我的老公。夫妻是什么,不是说都是商量着过吗?可是我家没有我说话的余地,什么大事都是老公说了算。我为什么要把它当我的家?我为什么还要把他当老公?夫妻同心在哪里?
我问**:“**,你中午睡觉了吗?”
“没睡!”丫头回答得倒是很干脆。
“为什么不睡觉呢?”我问。我希望**能在幼儿园睡一觉,哪怕是一小会儿。
“帮老师给小朋友叠衣服了。”
“中午不睡觉,叠什么衣服呀?”
“老师说,小朋友的衣服那么放着太乱了,就让我们帮忙叠好。”
“就你帮老师叠了?”
“还有**。”就是给我打电话的那个孩子。
“老师为什么让你们两个叠呀?”
“老师问谁不困,我们俩个就举手了,然后老师就让我们帮忙给小朋友叠衣服。”
“那你叠几天了?两天?”
“不是,一个礼拜了。”
至此,我才搞清楚,闺女在幼儿园中午不睡觉,帮老师干活的事儿是真的。以前,**曾经和我说过,她中午没睡觉,帮小朋友剥柚子了,还说抠得手疼。当时我没当回事儿,以为老师不会让这么小的孩子帮忙剥柚子,因为柚子就是大人剥起来都费劲,何况这么小的孩子。可是那次看到**在家帮我们剥柚子,我相信了她的话,现在我更加相信了。
现在看来,**可能很长时间都不午睡了,主要是帮老师干活。
其实,我支持孩子帮老师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这不仅能够体会到老师的辛苦,也能锻炼一下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不过,利用午睡时间帮老师干活,我觉得好像有点儿不妥,偶尔一次还可以,如果连续不睡就不好了。这个时候的小孩子还是需要多点儿睡眠时间的。
**晚上睡觉很晚,基本在晚上10:30以后,如果中午再不睡觉,感觉是不是会缺觉进而影响她的发育呀?
近期,《史上最牛小孩打架》爆红网络,引发网友大讨论。经过记者调查,视频中女孩的父亲为河北省任丘市一家饭馆的老板,名叫兰建国。他的教育观明显受到地域文化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兰先生来自内蒙古,承袭了游牧民族的传统,认为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面对欺凌要敢于出手,敢于还击。兰先生十岁左右时也曾因为打架打不过别人而受欺负,后来在创业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番艰辛,因此他更认识到必须让孩子拥有自卫的能力,才能在社会立足。
而视频中男孩的母亲也赞同兰先生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从小性格懦弱,但是在和表姐一起长大的这些年中,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在班上已经没有人敢惹,有时候几个人都打不过他一个。
育儿专家王晶老师认为,家长的教育行为直接折射出家长的信念、经验和价值判断,“这是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孩子性格懦弱”不好、“在班里没人敢惹”是好的,对于还没有是非判断能力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这些“教诲”将影响他们看待世界、他人和自己的方式。
王晶老师还指出,父母的教育是否成功取决于孩子长大后是否能够成功的融入社会。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如果将来孩子生长的环境是恃强凌弱、拼拳头、斗狠的,那么兰先生的教育方式和观念无疑是有市场的。但在尊重人权、强调团队合作、遵循法制、与世界接轨的社会发展浪潮中,我们所需要的尊重感、认同感、价值感不能靠拳头获得,把孩子培养成擅用沟通、协商解决争端和冲突的国际人、世界人无疑会让孩子走得更稳、更远。
研究表明,真正的超常无法通过培训获得。
近日,15岁少年被清华大学录取,重庆9岁神童加入作家协会后,河南一写出25万字玄幻小说的13岁少年也被破格吸收为作协会员,越来越多的神童现象备受社会关注,一些教育机构也争相推出神童培训计划。
教育专家认为,“神童”现象会促使家长对部分有超常能力的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但这种揠苗助长式的培养目标,很多时候成为家长炫耀的资本,而忘了教育是要以孩子的需要和感受为前提这一根本。
6个月宝宝会加减引热议
李女士的宝宝已经六个月了,最近她发现孩子对数学有着超常能力。平时家长有意无意地向宝宝用手比划一些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后,宝宝看一遍就能准确无误地模仿。李女士觉得孩子可能是神童,但又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于是她把宝宝的算术技能拍摄下来放到母婴论坛上。
帖子发出去后,家长们纷纷献计,有的建议她先去给宝宝做智商测试;有的建议她赶紧找个培训超常孩子的机构;有的搬出了最近风靡北京的“神童”培养的路线图:3岁去考幸福时光陶然幼儿园,“幼升小”考北京育民小学或育才学校,小学四年级去考北京八中少年班和北京八中素质班,五年级时去考人大附中早培班,同时,还可以去考清华附中的“优才班”……
真正的超常无法通过培训获得
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指出,我国大陆心理学家提出了“超常”或“超常儿童”的概念,从中外心理学家对儿童智力普查的结果来看,智力超常儿童占同龄儿童的比例一般为1%至3%,但真正的超常是无法通过培训获得的。
0-15岁儿童教育专家卢琼也表示,真正的神童所具备的超常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是其在生长过程中有细胞分裂异常的结果,导致他们的某些方面具有特异性。
但她同时认为,现在社会上所说的神童也有先天的(保育学范畴)和后天的(教育学范畴)两种。后天的神童,其出生时智力水平和健康程度与正常孩子差不多,在不同的成长环境、培养方式下,有些也具有了超过常人的某种能力。现在社会上所说的神童,更多的是指后天培养的神童,这使很多家长开始急功近利式的超前教育。
“超常儿童自己感到幸福吗?家长培养超常儿童的目标是什么?”卢琼表示,神童们以小学生的年龄进入了大学,不一定能适应周围成年人的世界。整个青春期在他的成长中都缺失了,会影响他的社交、人际等各种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甚至应该比单纯的知识获取更重要。家长要意识到,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未来获得更多幸福和快乐的能力。当家长发现孩子在某领域确实有优越性,可以提供给他多一些学习的机会,不要强迫孩子往超常儿童的路上去发展。
专访
家长勿以培养神童为目标
新京报:现在很多培训机构打出培养神童的宣传口号,神童是否能培养出来?
卢琼: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把孩子培育为所谓神童。你若希望孩子在数学方面有超常能力,从她出生开始,听到的看到的,都布置为数学为主的环境,比如数字、方程,只要把这些写出来让孩子天天看到,当孩子对此感兴趣时,家长用语言把数字、方程这些概念描述出来。慢慢地他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就能培养出来。正常孩子的发展就像大树一样是多枝丫发展的,当你把枝丫都砍了,精力集中在一个通道里,那他这个方面的能力肯定会高于其他孩子。有些多动症、自闭症的孩子在某方面超常,同样也是此道理。
新京报:若孩子确实在某些方面有超常的能力,是否要对他进行特别的培养?
卢琼:家长若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多提供相关机会,而不要以培养神童为目标。例如,孩子识字能力特别强,可以多带他到图书馆,引导他把看到的东西表达、表演出来,以此调动他通过识字能力为出发点带到其他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他进行特别的培训也是可以的,但要以不失去学习兴趣为目标,家长要有考量机构的能力,要筛选老师,是否符合这个孩子,课程是否符合你的培养目标。
新京报:很多机构还打出右脑潜能开发的课程,这种课对孩子潜能开发有利吗?
卢琼:孩子6岁之前对事物的思考主要以右脑为中心,正是右脑最活跃的阶段,适当的良好的刺激可以使右脑发展得到最佳效果。你只要提供给他相应的培训,他就能把他看到、听到的完全复制出来。培训机构的这些课程无非就是利用了孩子最初生长阶段的生理特质而已。但是不持续进行的话,随着年龄的增加,六岁之后左脑功能的增加会侵蚀掉右脑的能力,右脑的能力就会慢慢丧失,除非这个机构开发出能持续不断进行右脑培训的课程。其实,右脑的开发,由母亲去刺激培训的效率更高。右脑的培训首先要求心灵感应,在做的时候要表达爱意,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而培训机构的老师是陌生人,效果会大大降低。这里技术参数比较多。
观点碰撞
不建议给孩子测试智商
曹萍,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
孩子在成长发育期,在某一阶段在某些领域有天赋是非常正常的,不建议家长去给孩子做测试。做测试若表明孩子有一定的超常能力,家长和社会都会给孩子贴上神童的标签,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都不利。家长可能会专注孩子这方面天赋的培养,但是,孩子的发展是多方面的系统性的,只关注一方面的培养在到了一定时期后,孩子的综合能力势必受到影响,反过来会使他突出的能力弱化。
评估可以反思教育方式
单晋平,0-3岁早教专家,北京玛丽妇婴医院儿科主任
我并不反对家长带着孩子去评估智力发展水平,评估了之后才知道,孩子在现在环境中,与同龄孩子相比发展的水平。家长定期的评估可以发现一定的问题,若孩子超常的能力退化了,家长就可以反思,是否这段时间我们的教育出现了偏差,根据评估结果家长可以调整教育方式方法。
概念
中国超常儿童协作研究组根据调查和追踪研究,从认知的各方面概括出超常儿童有以下特点:
1、感知敏锐,观察力强。
2、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
3、语言发展好,表达力强。
4、思维敏捷,逻辑性强。
儿子上网学习不好,成绩落下。女儿什么都要品牌。给哪个家长都会生气。孩子的心里虽说我们当父母的最知道,但我们做父母的往往以严教欺压孩子的心里。跟本不等孩子说完火早发出来了。当我看到(让孩子把话说完)这书中另一个情景,那个小朋友手里只有两个苹果,妈妈很渴,妈妈问孩子给不给妈妈吃,孩子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那位妈妈耐心的问孩子为什么那样做,孩子说他先看看哪个甜给妈妈吃。我看完很感动,那么小的孩子,他的心里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有时候孩子想的很好,被我们误会是错误的行为。以此伤害了孩子。有一次,晚上我让儿子去把电褥子开高档位置好把被窝暖和,儿子高高兴兴的去做了。开完后,他就在客厅玩自己的玩具,我在收拾家。过了一会,我看钟八点半了,我说儿子该上床睡觉了,他兴高采烈的去上了床,我刚进被窝觉的很热很热,我噌的一出口大叫,你为什么把电褥子开高档位置,当儿子说不是你让他弄的吗?我突然想起,哦,是我让他开的。于是我很内疚的对儿子说:“对不起,妈妈错了。”儿子说:“没关系.”看完这篇文章我深切的知道孩子的心里是需要我们做父母的耐心的听他们的心声才不能让孩子受到伤害。父母不该意味的去欺压孩子,把孩子想说的话给掠夺了。希望我的儿子能理解妈妈偶尔的严厉。
喜欢《该让孩子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吗?》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看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