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身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我们应该常常对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成长。一篇教育笔记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孩子间的小摩擦》,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里,孩子之间的小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有许多摩擦是由于孩子的表达方式不恰当引起的。

倘若孩子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不会解决问题,就会给进一步交往带来困难。

今天早晨刚入园不久,孩子们就七嘴八舌的告状。

“老师,刘开元哭了!”“老师,是赵令晨打他了。

”“我亲眼看见了。

”……刘开元在哭,赵令晨也委屈的要掉眼泪。

刘开元与赵令晨平日里是很要好的朋友,早上刚入园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于是我让刘开元和赵令晨讲一讲事情的起因。

刘开元边抹眼泪边说:“赵令晨打我。

”赵令晨分辨说:“没,我没打他。

”看两个人的样子,都不象说谎。

到底谁错了呢?“我知道赵令晨不是有心要打人的,赵令晨,你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我想跟他玩儿!”哦,原来是孩子想找朋友,由于表达的方式不恰当,而引起了小朋友之间的不愉快。

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幼儿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或争执,我们应时常引导幼儿对可能发生的冲突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冲突。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孩子间的摩擦


教育随笔:孩子间的摩擦

这段时间,总有家长来和我们老师反映,孩子回家后,总是告诉他们,在幼儿园有小朋友打他们,听到这些,觉得有些奇怪,平时看见他们都是在开开心心的做游戏,也没有小朋友来告诉我们说有人打架啊.

既然知道了,那在平时游戏的过程中,也开始关注起这个问题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真的有人打人,还是孩子杜撰的呢,慢慢的看出了一些端倪,原来,孩子们在课间,都喜欢在一起玩抓坏人的游戏,小朋友们一起选定一个或者是几个坏人,然后,小朋友们就一起去追逐这些选定的坏人并把他们抓回来,到了中班,孩子在力度和速度方面都有所进步,有的孩子可能无法控制好自己的力度,在游戏的过程中用力大了一些,跑的快了一些,不小心撞到了别人或是抓别人的时候过于用力,这样,被撞的孩子就误以为是别人在打他.喜欢回家的时候告诉爸爸妈妈.

在了解了情况以后,就和全班的孩子一起进行讨论,怎么阻止这样的情况再发生呢?孩子们都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最后,大家一致同意了这个方案:就是,在玩的时候,如果别人不是有意的去打你,撞你,而是在游戏的过程中碰到了你,那么,别人和你道歉,你接受别人的道歉,如果别人是故意打你的,请你告诉老师,老师会处理,但是,也请你在游戏的过程中小心一些,尽量不要去伤到别的小朋友.

进行讨论以后,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果然有所好转,不再去不顾后果的相撞,打闹.也没有回家告状的现象了.

这是孩子无意间的信任


来到幼儿园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园长安排我在小五班带班,刚开始我不叫不上孩子的名字,学号也对不上,总是把自己弄的手忙脚乱,也把孩子弄的好无辜,经常听到孩子说:“老师我不是XXX,我是XXX,”天啊,我该怎么班,于是乎我就把孩子的花名册用手机拍下来,回到家里一个一个记,一边念名字一边想他们的样子,终于被我记得八九不离十了。

我们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叫王梓赫,小名叫跳跳,刚开始到班级后,跟他说话他不回应我,我就主动的跟他接触,时不时的找他聊一下天,逗他一下,慢慢的他只是对我笑笑,再后来会回答我的问题,再慢慢的他会主动和我说话,请求我的帮助,我开始觉得很有成就感,觉得我的方法奏效了,跳跳在我的面前变得活跃了,又笑又蹦又跳,我也很开心。

户外自主活动的开展已经有三个星期了,孩子们玩的很疯狂,大声喊,大声笑,非常放松,有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我非常的感动,就是跳跳的信任,有一个爬木梯的环节,跳跳想上去,他看看我,对我说:“老师这个有点危险。”我说:“没事的老师会保护你的,放心吧!”我扶着跳跳的腰,并告诉他“手抓牢,脚踩稳,”他开始大胆的往后退着爬,爬过去之后觉得非常开心,觉得很有成就感,来回几次后我告诉他不要往后退,我们试着往前爬,跳跳尝试了几次,很成功,我告诉跳跳我要去看一下别的小朋友,你先不玩这个项目,玩其他的好吗?他看看别的项目似乎不太敢兴趣,没有动,还在继续爬木梯,我就站在旁边看他怎么爬上去,开始的时候,孩子有点笨手笨脚,不知道该迈哪条腿,有点害怕,当他回头看到我在看他的时候,就开始比较大胆的动了起来,反复了几次都要看看我在没在看他,顿时我的心里很感动,这是孩子无意间的信任,他觉得老师在自己是安全的。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无意间的态度,但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让我觉得自己在短短的四个星期里,能够和孩子建立起信任的关系,真的很不容易,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了价值,有了回应,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我心中需要用心呵护的花朵,感谢你们的信任!

如何面对幼儿之间的摩擦


中班的幼儿年龄在4到5岁之间,这是幼儿园教育的转折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好奇心强,很想与他人交往,动作能力较小班好了很多,好动好玩也成为了他们的天性。因为种种天性,他们之间的摩擦也就变得多了起来。

面对中班幼儿的摩擦,该如何去做呢,这需要我们先找到摩擦的原因,对症下药。有些摩擦很小,根本就是很小的问题,也对孩子没有什么很直接或间接地伤害。教师或家长在这个时候就不要忙着去解决,给幼儿自己空间时间,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时候的家长或老师只能是一个引导这的角色,不要过早参与进去。有些问题就是因为参与过早才会让幼儿没有机会自己动手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剥夺了幼儿的锻炼机会。就像如果一个小孩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一般情况下,先叫的一定不是孩子自己,一定是旁边的家长,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真的好痛好委屈,不哭一下是不行的。当然,如果是遇到摩擦有些大,会有伤害的,像打架之类的,家长和老师就不能当旁观者了,这就需要及时进行制止,但并不是劈头盖脸的进行责怪,而是把孩子分开,等他们冷静下来后在进行原因的讨论,如果是某一方做的不对,要及时要求其道歉。但道歉并不是只是说一句“对不起”,得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了,以后不能在这样做了。绝对不能让“对不起”三字变成万能的。在调节完了以后,老师或家长就该想一想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为什么这个孩子会用武力来解决事情。这是值得深思的。

有些小朋友很想跟别人一起玩,可他又不知道该怎么打交道,这时候,他可能就会拍别人一下,因为不得当的动作,会引发一场摩擦。这样的话家长和老师就应该告诉小朋友一些与他人交往的正确方法。还有一些小朋友很喜欢武力解决问题,我在他们家长身上找到了原因,因为家长也喜欢武力解决。还有的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受了点委屈,就在宋他到班上的时候,当着所有孩子的面训斥那位犯了错误的孩子,还告诉自己家的小孩“不要那么老实,别人打你的时候你也给我打回去......”对于这样的言论我还是不能认同的。当然,为自己的孩子觉得委屈,无可厚非,但他不能教孩子以牙还牙吧。宽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美德,何况你要给你的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啊,你总不希望你的孩子将来小肚鸡肠吧,何人不会犯错呢,何况是这么小的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这是一定的。

总之,面对幼儿之间的摩擦。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宽容心对待每一位孩子。如果能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完美了。

教育随笔:摩擦起电


《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今天大班幼儿来玩科学小实验《摩擦起电》,发给孩子们剪刀、纸、纸盘,然后他们快速将纸变成纸屑,孩子们有的剪纸条有的剪纸屑分工完成,接下来,我拿出一根吸管,把它放在纸屑上,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接下来我把吸管在头发上摩擦几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说着,吸管靠近纸屑,纸屑快速被吸了起来,粘在吸管上,“哇!太神奇了”,孩子们一个个嘴巴长得老大,眼睛瞪得溜溜圆。“你们也来试一试”,我说着,孩子们拿着吸管模仿我的动作在头上擦了几小下,结果当然可想而知。“老师,为什么我的吸不起来?”“我没成功。”顷刻间各种声音接踵而至,“我再做一次,你们可要看仔细”,拿起吸管,我在头发上上下摩擦几下,又把吸管伸到头发里晃晃,当我的吸管快要接近纸屑时,纸屑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站”了起来,把吸管左右晃一晃,纸屑随着吸管动的方向也摇摇摆摆动起来。“铭铭说:“纸屑跳舞了”,我说:“因为吸管和头发不断摩擦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孩子们高兴的鼓起掌来。“你们再试试,这次看谁能成功!”

卿卿的纸屑还是一动不动,他急了,“我知道为什么我的吸不起来了,因为我的头发短,老师的头发长。”这时,冉冉叫起来:“老师你快看,我成功了!”“冉冉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是怎么做才成功的。”“我把吸管在头发上使劲摩呀摩,然后快速放在纸屑上。”他高兴的说着。“那小朋友们试一试冉冉的方法”话还没说完,动作快的几个小朋友已经高兴的叫起来“真的呢,我成功了”“我的也粘在吸管上了”……

“那你们晚上回家可以自己做一做这个小实验。”“老师,我家没有吸管怎么办?”“你可以用塑料梳子,也可以用塑料尺子,还可以用水彩笔。”随手拿起一只水彩笔,我在衣服上摩了几下,“你们看!”水彩笔上粘了几个纸屑,“你们想让纸屑粘的多一些吗?”我把水彩笔用衣服包起来使劲摩了几下,果然水彩笔浑身沾满了纸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幼儿科学探索活动充分调动好奇心和探索兴趣,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科学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科学探索活动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开发其潜能。

如何处理孩子间的矛盾纠纷


“老师,他打我。”在幼儿园里,类似的告状声常常不绝于耳,幼儿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与纠纷(摩擦)接连不断,经常有孩子泪眼汪汪的跑到老师面前寻求帮助,可是经过了解,无非是幼儿之间玩耍时一些轻轻的碰撞和一些随意的比划而已,很多泪眼汪汪的孩子只不过是看到旁边的幼儿对自己用手比划或者被轻轻地碰了一下就委屈有加,真正意义上的殴打其实很少。特别是小班幼儿,这种情况就更多。

那么,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纠纷呢?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一、注意观察了解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小的孩子,因为他们年龄小,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还不能明辨是非,经常人云亦云,甚至会把想象与真实相混淆。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例1:户外活动准备排队时,李海昊和聂子涵互相抱在一起玩,越抱越紧,摔倒在地,子涵大哭起来向老师告状说李海昊打他,海昊一脸惊慌赶紧向我

听着孩子间的对话,我觉得“无地自容”


早上来到教室,开窗通风后,孩子们陆陆续续的来园了。孩子们跟老师打完招呼后,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桌面玩具玩了起来!

这时我发现轩轩坐在桌旁,头低着,很不开心的样子。“怎么啦?”我轻轻的走到孩子身边,“你怎么不和小朋友们玩呢?”旁边的欣怡急忙帮忙回答:“他想玩妍妍手上的切水果!”“谁叫你不早点来的?”一旁的妍妍理直气壮的对轩轩说。轩轩低着头,带着哭声说:“我奶奶要叫我吃早饭,不让我来的早。”听着孩子间的对话,我真是觉得“无地自容”。

还记得有段时间我们晨间户外活动时,让孩子们练习拍皮球,有个别孩子经常晚到,练习的时间相对减少,所以拍球的水平也相对弱了些。在晨间谈话时,老师都会表扬了每天认真拍球的孩子,并奖励了小贴纸。有了这个奖励制度,孩子们来园的时间相比较先前确实早了些,孩子们参加晨间户外锻炼的时间也相对多了些。有时我还会对一些晚到的孩子说:“谁叫你不早点来的?其他小朋友都玩了好玩的玩具,还学了很多的本领。”

轩轩委屈的样子和妍妍理直气壮的架势让我陷入了反思:轩轩迟到的原因是什么?轩轩不想来早吗?老师用这种方式“激励”孩子对吗?有没有从内心在尊重孩子?难道来园迟了就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的权利了吗?

“谁叫你不早点来的?”只是老师随口说的一句话,但却向幼儿传达了“自作自受”的信息。这样是不是异化了早来园参加锻炼与游戏的动机,也变相的把游戏当成了工具,使之丧失了幼儿愉悦的游戏功能。

更重要的是我们成人就是镜子,自己也许是无心的一句话,但在孩子眼里绝不是无心的了。就像妍妍在说这话时为什么理直气壮,还不是受了老师的影响,你来的晚,就没有了选择的权利。这时孩子完全想不到“大家一起玩”或者“轮流玩”了。

这小小的事情值得我反思,自己以后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考虑到孩子,都要知道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孩子间的矛盾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孩子间的矛盾

孩子们最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玩着玩着就会发生一些冲突,小则拌嘴吵架,大则动手动脚。“自我为中心”是学龄前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在这一心理特点的影响下,幼儿在相处时经常会发生争吵和矛盾。由于孩子们的交往经验少,彼此又不愿意谦让,在和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时候,难免会发生小摩擦。以下是两位小朋友吃午饭时的场景观察记录:

今天早晨吃面条,小蕊桌上洒出了几根,“老师,是李佳仪搞的!”小蕊和佳仪坐在一组,中间隔了一位小朋友。“怎么回事啊?”我忙上前询问,只见两人噘着嘴,满脸的不高兴,互不相让,决没有道谦的想法。了解后得知:小蕊说让吴欣雅不要与佳仪做好朋友,佳仪一气之下去动了小蕊的勺子,几根面就这样掉了出来。

吃完早饭后,大家都把小椅子搬到教室两边坐着看书,他们喜欢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起,各自都有小群体。小蕊先吃完,搬小椅子坐在钢琴边上看书。佳仪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小蕊的附近,然后对她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我是来跟你说对不起的!”小蕊看着佳仪,不说话,但接受了她的道歉,把自己的椅子挪了一下,接着佳仪就把椅子放在了附近,两人一起看书了。

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的一小段生活片段。从这一生活片段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的真实想法。其实这个矛盾的起源就是孩子间的一句话,仅仅是一句话怎能让一个孩子如此气愤?这要说到孩子之间的关系。成人有成人的群体,孩子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于是坐在一组的孩子就成为一个小小的群体。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空余时开始聊天。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的好朋友还是有一定界线的。佳仪想嬴得朋友的爱,欣雅就坐在佳仪的旁边,要是真不和自己好了,那多没趣。为此她为小蕊的话而生气,停不了小蕊的嘴,只能另想办法对付,于是就出现了一开始洒面条的场景。

孩子们的这一小段生活片段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孩子们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我们通常都是了解事情,帮助幼儿分清是非,然后就让他们相互道谦。孩子们是口服心不服啊,通常老师们也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其实不然,佳仪的道歉是自发的,她想与小蕊在一起,也知道刚才的做法不太好会影响她们的关系,于是很自然的道谦,之后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同伴间的作用


这学期以来,他就从来没带过绳子,我知道他是在逃避,因为他还没学会跳绳。记得去年刚进入中班时,有很多孩子不会跳绳,于是,我就利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教他们跳绳。渐渐地,除了洪亮之外。其他孩子都学会了。于是,我把情况反馈给了家长,希望家长在家也要花点时间教孩子学会跳绳,可家长根本没有当回事,直到现在还是一个都不会跳。这样下去可怎么行呢?

想到这里,我就跟其他小朋友借了跟绳子准备再好好教他一下。我把绳子递给他,可是他居然连绳子都不肯拿在手里。不管我怎么鼓励他,他就是无动于衷。该怎么做才让他有勇气跨出这一步呢?

看到一直站在旁边看着的黄稷宇,我灵机一动说:黄稷宇“,杨思锐是你的好朋友,你们一直在一起玩,你已经学会跳绳了,你也应该让也学会跳绳呀,今天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每天早晨的大课间活动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尤其是这段时间,天气逐渐变冷,孩子们在操场上活动一下感觉正合适。

今天早晨,我带着孩子们到了操场上后照例先做一下准备工作热一下身,然后带着他们慢跑了一会儿后就开始分组练习跳绳了。

忽然,我发现黄稷宇不在他们的组里活动,于是,我就四处张望着,原来他是和黄稷宇跑步去了。问其原因是没带绳子。其实这你。能完成吗?”黄稷宇爽快地答应了。我转身打算去看一下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情况,刚走出几步。后面就传来了杰的声音:“黄稷宇,你拿起绳子呀,你就当它是你的好朋友好了。”紧接着又一声传来:“王老师,杨思锐拿起绳子了。”听得出黄稷宇是在高兴地喊着。

我循声望去,辉真的拿起来绳子,只见黄稷宇退到了几米以外对着杨思锐说:“来,你跳到我这儿来吧,别害怕。”我看到洪亮拿着绳子不知如何是好的的样子,知道他为难了,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跳。我看见时机已成熟,于是就走过去鼓励他跳:先把绳子用力往前甩,然后再跳过去,慢慢来,跳过一个就是胜利了。洪亮真的照我的样子跳了起来,一步一步跳到了杨思锐指定的地方,杨思锐也高兴得跳了起来。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里有许多感触:我知道洪亮和毓龙两人的性格非常相似,都特别喜欢玩,一直是班中最令我操心的两个孩子。也许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吧,他俩整天在一起玩,也算是行影不离的好朋友吧。但是,他们还是有各自的优缺点,如果他们两人在一起能扬长避短,互帮互助,或许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何不尝试一下呢!要知道,集体的教育力量是无穷的,同伴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信《孩子间的小摩擦》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