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比平时提前半小时到园,因为我值班,我先把各班的教室门打开,然后打扫卫生,一切准备就绪,站到大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
一声声“老师好”,“老师早”的问候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进了教室。这时,我听到芸芸喊了一声“老师好”。脸却转到了别处,我急忙走上前去告诉芸芸,芸芸,以后向别人问好时,眼睛要看着别人,你如果不看着别人的眼睛,会不礼貌的,知道了吗?芸芸理直气壮地说:“可我昨天向你问好时,你的眼睛也没看我呀”。这时我才想起,昨天我打扫完卫生,端着垃圾筐去倒垃圾,刚走到大门口,正赶上莉莉的妈妈来送莉莉,我便和莉莉妈妈打招呼。芸芸在向我问好时,我随口敷衍了一句,也没回头,没想到芸芸却记在了心里。想到这里,我急忙对芸芸说:“原来是这样,昨天老师在跟莉莉的妈妈说话,现在,老师向你道歉,对不起,以后不会了,好了,进教室吧。”芸芸高兴地跑着进了教室。
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呀,我有时由于忙着做事情,却忽视了对孩子们的注意,让孩子们觉得只要让老师听见声音就行,不必在乎表情,殊不知,正是这些容易疏忽的小细节,让孩子产生了错觉。幼儿期正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时机,我庆幸那天自己发现了这件小事。要知道老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永远是榜样。可见,教育的细节是多么的重要啊!于是,在课外活动时,我向小朋友们讲了这件事,并告诉他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个懂礼貌的人。
从那时起,我的目光便追随着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教育就是这么简单,就在老师的举手、投足,和一个小小的目光中。
这个学期里,我发现班级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大体有三种情况:有一些幼儿不但学习习惯好,上课认真听讲,用具整理得井井有条,也很懂礼貌、守规则,各项常规都很好,一般不用老师提醒就能做到。
而有一部分幼儿,吃饭磨蹭、集体活动乱讲话、区角活动打闹、争抢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
还有一部分幼儿表现在某些方面的情况比较明显,如有的幼儿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的吃饭挑食,有的行为拖沓,还有的规则意识不强。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
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和班主任老师也按照这些要求做。
见面有礼貌的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
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它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
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
第二,正面鼓励,耐心引导。
班级中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让人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它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为他们经常犯错,挨批评次数多,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教育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
前一阶段,男孩站队时特别乱,爱吵闹。
但有一次,我让全体幼儿在门口站队,发现明明很自觉地站好,动作迅速。
我马上表扬了他,其它小朋友看到了,也都向他学习。
那天早操明明做操站队都非常棒,我又表扬了他。
及时地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更加要好好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
第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
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现问题。
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还有的是吃饭挑食……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
亮亮个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做事总爱磨蹭、拖拉。
个别交流中,我给她指出,你上课回答问题很好,也很守纪律,如果做事迅速就更好了。
陆路学习习惯不好,我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监督他回家先完成当天的作业以后再玩,并且每天晚上都留一段时间专心的画画,看书或是写数字。
现在,陆路上课集中注意听讲有了明显进步。
以上三点是我在幼儿养成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我感到家庭教育在幼儿养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并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等途径积极向家长宣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要求家长阳正确地教育孩子,只有让幼儿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受益终生。
可是我下午回来时,刚要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发橡皮,结果却发现有一袋橡皮不见了,我于是问小朋友们谁见了,结果鹏鹏把凯凯举报了,说看到凯凯拿着橡皮玩了,我觉得凯凯的嫌疑很大,就把他叫到一边,问他有没有拿,开始时他说没见到,后来我说要打110,他就告诉我是他拿的,我很生气,问他为什么拿,凯凯跟我说,以前老师很喜欢他,现在不喜欢了,什么事情也不叫他做了,他很伤心,于是就拿了老师的橡皮,最后她跟我说他是个好孩子,凯凯的回答让我很警醒,他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啊,虽然他的做法很不对,但也是有我的原因,因为我讨厌凯凯的自高自大,所以不再关注他,才导致了他的这次行为,身为老师,这是我的失职,
后来,我跟凯凯说,让他和炳心轮流值日,以后不要再欺负其他朋友了,他很高兴并痛快的答应了我,我也从他兴奋的眼神中体会到了关注一个孩子会给他带来的影响。
教学常规工作与教学质量是高度相关的,教学是否有正常的、稳定的秩序;教师是否有备课、上课、考试、教学研究等制度;学生是否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等严格的管理措施,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
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靠日常的、一节一节的课堂教学来实现。
从现实看,课堂教学从层次上分,大约有四种状态:最高层次是精品状态的高效课堂;次之层次是优秀状态的中效课堂;再者层次是合格状态的有效课堂;最低层次是失序状态的低效课堂。
我们必须努力追求高效课堂,尽力实现中效课堂,确保达成有效课堂,杜绝产生低效课堂。
从目前我们教师实际和教学实际看,我们不敢奢望每节课都是高效课堂,尽管我们努力追求它;我们不敢夸口每节课都是中效课堂,尽管我们尽力实现它;我们所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是力争每堂课都成为有效课堂,必须确保常态下的课堂成为有效课堂。
如果我们放松管理,放任常规教学低迷在失序状态,那么,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是空话和笑谈;如果我们加强管理,使常规教学稳稳地在合格状态的平台上向着优秀状态的境界迈进,那么,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会变成一个一个坚实的脚印!所以说常规教学、常规管理很重要。
一、关于备课,基本的环节和要求是:⒈透析教学内容。
反复研读教材、课标、考纲;收集相关资料。
⒉确定教学目标。
与内容贴近,与学生贴近,与课标贴近。
⒊找准教学重点。
有价值的突破点,有意义的生发点,最重要的知识点。
⒋估测教学难点。
思维障碍,能力障碍,知识障碍,操作障碍。
⒌匡算教学时间。
容量适中,不疾不徐。
⒍做好教学准备。
学生知识准备,教学道具准备,教学情景准备。
⒎预设教学环节。
好切入,好思路,好章法,好活动,好平台,好问题。
⒏设计教学语言。
导入语,激情语,过渡语,讲析语,评价语,总结语。
⒐设计教学板书。
美观,科学。
⒑撰写教学方案。
青年教师必须详案;骨干教师详略适当。
教育随笔:聆听的重要性
在进餐前,我组织幼儿听录音故事。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听的配乐故事孩子们却不喜欢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听故事,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当我走近时,孩子们的笑脸凝固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惶恐、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罚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那组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录音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很小,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录音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发玩起了“切西瓜”的游戏。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释然了。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班的录音机有点问题,很多小朋友听不清故事.我们就改成手指游戏吧。”我关掉录音机,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戏。
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上午的集体活动“钻山洞”中,小朋友分组进行活动,在玩一玩塑料圈的游戏中,探索钻圈的方法,有三位小朋友在我的指导下示范钻圈,孩子的示范过程还没有结束,其他旁观的孩子就忍不住自己开始进行游戏了,原本排好的队伍一下子变得乱糟糟的,这时我停止了游戏,并向幼儿说明了游戏规则,活动开始前大家大家先排好队,等小朋友示范结束后再进行游戏,小朋友的示范刚刚结束,其他小朋友就一拥而上,我只能再次中断游戏,告诉他们要一个一个轮流进行。
4~5岁幼儿的规则意识刚刚开始萌芽,他们还不能控制自己,遵守游戏规则。每当幼儿在运动中发生争抢的时候,都要及时制止,并提出规则。同时还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及时调节活动的内容。我在幼儿进行活动中,根据幼儿的神情动作,进行相应的帮助和指导,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路线,使每个幼儿都挑战了自我。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规则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规则,不成方圆。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与孩子游戏的重要性”!
前几天我们举行了家长开放日活动,目的是让家长来参观一下我们幼儿园的环境,看看孩子们在班里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我们设置了亲子游戏环节,特意邀请爸爸或妈妈和孩子来共同玩游戏,体验与孩子一起游戏的快乐。
爸爸妈妈们陆陆续续的来了,只有瑶瑶的妈妈没有来,瑶瑶就跑过来问我,老师:“我妈妈怎么还没来呢?”我安慰她说:“可能妈妈忘记时间了,我们再等等她,好吗?”可是等了很长时间瑶瑶的妈妈还是没来,为了不耽误其他的家长和孩子,我们只好开始了活动,瑶瑶的脸上明显的表示着不愿意。
等到要做游戏的时候,瑶瑶又过来问我:“老师我妈妈还没来吗?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我微笑着对她说:”妈妈永远都是你的妈妈,每一个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宝宝,你妈妈肯定有什么事情耽误了,你不要伤心,等妈妈来接你放学的时候我们一起问问妈妈,老师也是一个妈妈,现在老师先跟你一块把游戏做完,好吗?”瑶瑶懂事的点了点头,等到活动结束后,瑶瑶的妈妈才赶到幼儿园,刚想跟我说话,我说:“你先跟孩子解释一下原因吧,你慢慢说,孩子会理解得。
"瑶瑶的妈妈在一旁耐心的解释,瑶瑶也很认真的听,看到瑶瑶脸上露出笑容时,我知道她们母女两个已经和解好了,我接着对瑶瑶的妈妈说:“瑶瑶妈妈,我知道你很忙,可是再大的事情也比不过自己的孩子吧,你刚才没看到瑶瑶伤心的样子,让人心疼,孩子多希望跟妈妈一起游戏啊,我能代替你和瑶瑶一起游戏,但永远代替不了妈妈的位置,您多考虑一下孩子好吗?”瑶瑶的妈妈一边跟我说谢谢,一边和瑶瑶高高兴兴的走了。
经过这件事后,我进行了反思,孩子都是有自尊心有自己的想法的,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来了,自己的妈妈没来,孩子心理上承受不了。
不论是家长还是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珍惜跟孩子在一起的每一个机会,不要把孩子抛给爷爷奶奶就不管了,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理解孩子的内心,祝愿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
不知道本文“与孩子游戏的重要性”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正如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所说:“儿童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儿童生命中的大事,在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游戏可以推动儿童认知的发展,使儿童自由地探索周围的事物,促进儿童感知觉、运动、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其次,游戏可以推动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些游戏需要与同伴互相合作,儿童在处理所遇到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互让、互爱,尤其是在想象性的游戏中,儿童学会了了解别人,还可以实践一下自己想要担当的角色。最后,在游戏中,儿童受到了新奇的、愉快的刺激,有助于儿童良好情绪的发展,同时,在没有成人的威胁下,儿童的一些情绪问题得到了解决,学会了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
感觉统合训练能让孩子在游戏中纠正其行为上的小偏差,改善孩子适应性障碍的问题,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他们基础的学习能力。我们所说的学习,是指因经验而产生行为的改变或具备了行为改变的潜势,几乎所有非本能的行为都是经由学习获得的,比如语言、动作……要获得这种能力,就必须通过训练和探索。儿童的成长就好比是在建高楼,需要他们自己去添砖加瓦,家长在这一过程中,始终是关注的、支持的、提供指导的,但无论如何,最终还是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如果孩子不具备建高楼的基础能力,那家长能做的,就是在早期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和效果也正是如此。
很多家长在早期就扼杀了儿童爱玩游戏的天性,也就相当于扼杀了儿童日后独立适应社会、发展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儿童自己所建的那栋楼会有多高,会有多稳固,也就可想而知了。
喜欢《老师的言行的重要性》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游戏的重要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