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连续了好几天的阴雨天气,太阳公公今天终于露出了笑脸,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得灿烂无比。结束完上午的课堂活动,我领着孩子们来到了户外进行游戏活动。
在孩子们的极力要求下,我们来到大型玩具旁,交代完注意事项,小东西们就开始神龙活现的玩起来。也许是天气晴朗的缘故,也许是孩子们玩耍时的热情感染了我,“我也想去玩玩。”我对与我搭班的陈老师说。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我的这句话被旁边几个小顽皮听见了。“王老师也想和我们一起玩滑梯了,王老师也想和我们一起玩滑梯了……”一边跑着一边想把这“天大的喜讯”传递给其它的小伙伴。孩子们都聚到我的周围:“王老师,你真的想和我们一起玩吗?”“是的,王老师真的想和你们一起玩,感受一下你们的快乐,可以吗?”“当然可以,快来。”“王老师,你从这边上去。”我在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声中,走上了通向滑梯的楼梯。我故意走的摇摇晃晃,大声说到:“我好害怕呀,怎么这么高啊?”我的话音刚落,旁边就有好几只小手同事搀扶住了我,“王老师,你别害怕,我来保护你。”这种感觉真的很好,我好像变成了城堡中的公主,被我的小卫士们保护着。看着他们小大人似的模样,我的心里不禁乐开了花:看来不仅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很在乎这种被呵护被重视的感觉。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里,我和孩子们玩成了一团,和她们嬉戏在一块,和她们做了一回真正的朋友。
从这一次我的童心大发,我感悟到,我们老师真的要做孩子的朋友不是只用嘴巴说的,而是要放下身段,融入到她们的活动中,参与到她们的游戏中。这样我们的心才能走得更近,彼此才会更懂对方。爱孩子,就和她们一起游戏吧,不要掩饰你的童真,不要再高高在上。你就会发现和孩子一样,会拥有更多的快乐。
“小朋友们,去洗洗手吧!我们要吃饭了哦。
”我一说完,小朋友们都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向洗手间,洗手了。
可不一会儿,只听见,洗手间里传来了,“哗哗哗”的水声,我立马就往洗手间里跑,一进洗手间,就看见水龙头的水开的很大,而小朋友们都还在不亦乐乎的玩水,全然不知身上的衣服,都已经被水溅得湿透了。
我一看见这一情景,火就上来了,当中批评了几个玩水的小朋友,总以为,他们会吸取教训,可没有想到,过几天玩水的现象又发生了。
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周围的事物都是新鲜的、好奇的。
其实他们在玩的同时也是在探索、观察,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其实有时候,觉得孩子们做的事情是不对的,但恰恰相反。
只要好好的引导,让孩子在玩中,慢慢地知道、懂得玩水其实是不多的。
而不是满目的批评。
面对这个问题,我已经专门开展了一个关于“玩水”的一堂教学活动。
通过讲解和示范正确的吸收方法。
还讲解了一些“玩水”的坏处和为什么不能玩水。
我想,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和老师的督促,孩子们会慢慢的改掉这个坏毛病。
观察时间:**年**月
观察地点:室内阅读游戏区
观察班级:中三班
区域游戏开始了,今天的“阅读吧”新添了新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小雅对这一绘本很感兴趣,刚坐下来就开始打开这一绘本看了起来,因为是新的绘本,所以很多孩子都愿意看,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都能把故事的大概内容讲出来。我在幼儿看完之后,完整的讲述了故事内容,幼儿也基本能了解故事内容。所以我就请小雅来复述一下故事内容,发现小雅不但能清楚的表达故事的内容,而且能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语,感受故事的幽默,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晓川和同同发现有了新的绘本也来向小雅借来一起认真的看了起来。
回应策略: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个很优美、很有意境的、表达浓浓的爱的故事,我们在引导幼儿理解欣赏故事时,要分析故事的重、难点,引导幼儿去理解。故事中,要让幼儿知道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事情,知道它们都用了哪些方式来表达爱。所以我先制造疑问让幼儿猜想,然后再让幼儿去理解。复述故事并不仅仅是枯燥的语言复述,经过理解、欣赏,幼儿已经对故事有了自己的解读,这种解读除了用语言来表现外,还可以通过声音、动作、表情来丰富。教师要丰富幼儿表现故事的形式,可以采用分角色的方式,孩子们扮演小兔子,老师扮演兔妈妈来表演整个故事,这样孩子们可以参与其中,会觉得更有趣。
小班的时候,孩子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没有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在身边,不安和害怕让他们变得极其烦躁不安,哭闹不听,而我也就在那一刻,慢慢走近了他们的心里,成为了他们最大的依靠和最值得信任的人。因为在他们最脆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是我一次次陪伴着他们,倾听着他们内心的声音,安慰着他们那受伤的心灵,任凭他们将伤心的泪水浸湿我的衣袖……那一刻,我想告诉全世界: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因为我被这么多孩子需要着!装着满满地爱,我们开始了童真有趣的小班生活。小朋友开始慢慢改掉了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朝着越来越好的方面发展。孩子们开始懂得关心老师和同学,细心热情的孩子开始和我聊天了,更多的孩子都积极努力着,想在老师表现展现自己的本领……我的孩子们,可爱的长大着……
转眼已经是中班的孩子了,我的这群孩子们开始了他们最活跃的阶段了。调皮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有的还和我斗智斗勇呢!为此,我很操心,经常会给他们开展些健康安全的活动,希望他们通过故事明白一些道理。虽然孩子们调皮了,但是我深深地觉得他们的集体意识感增强了,维护集体荣誉感也增强,这个发现让我高兴地几天都睡不着。我的孩子们呀,你们真的是长大了……
再过3个月,你们就要上大班了,你们一定很期待大班的生活吧?像个小学生一样,能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上幼儿园了。可是,老师不能陪伴你们一起踏进大班的教室了,但是请坚信:爱没有空间与距离,虽然老师不在你们身边,但是老师的心会一直牵挂着你们,老师的爱一定会陪着你们,陪着你们快来成长!我的孩子们,未来多么美好,老师祝福你们的明天是一片万里长空,鲜花和掌声在远方等待你们,油,我可爱的孩子们!
我班区角活动区有一个棋吧,名字叫做:棋乐无穷。孩子们很喜欢下棋,为了让孩子们尽快熟悉棋类的规则,我们请家长在家里先教幼儿学习棋类的规则,再请幼儿在用餐后和区角活动时进区角游戏。这让我们班的幼儿很兴奋,每天吃饭如同比赛,最先用完餐的五名幼儿进入棋吧下棋这件事让他们感到很荣幸。但我发现孩子们都不太喜欢玩象棋,为此我想了一个方法。
在区角活动游戏开始时,我主动邀请了罗**:“我们一起玩象棋,好吗?”罗**起初并不感兴趣,告诉我,他不会玩。我就鼓励他说:“没关系,其实玩下象棋并不难,我可以教你,我们一起学吧。”罗**的脸上少了些焦虑,顿时提起了兴趣:“那你告诉我怎么玩吧,我们先试一试。”接下来,我一边讲解一边玩象棋,刚开始,由于象棋的棋子规则太多,而大班的幼儿还不识字,所以学习象棋的规则有些困难,于是我采用了象形字的方法帮助他认识象棋的棋子,再利用故事的方法教他学习象棋的规则。如:象走“田”字路,因为大象的身体很大,所以他必须要在更大的空间里活动,“田”就是他活动的范围。很快他就学会了象棋的基本玩法。我们的活动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关注,不知不觉中身边已经聚集了不少幼儿,他们都很专注地看着我们游戏,有的幼儿还跃跃欲试地说:“左老师,一会儿我也想玩玩。”待棋局结束,我站起来说:“既然你们都学会了一点儿,我就去看看别的区的,你们继续玩,不会的可以问问罗**。”后来,我又悄悄地观看了他们一下,棋乐无穷棋类区的“战斗”正激烈地进行着,罗**也俨然一个小老师的样子。在以后的几天里,幼儿对下棋一直充满着兴趣,我也不时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幼儿还逐渐学会了其它棋的下棋方法,棋类区不再冷冷清清了。
幼儿年龄的特点让他们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但是没有成人对棋类游戏的引导,他们会失去方向性,无从下手,当然也不会注意棋吧这个乐园,这时教师就应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幼儿。因为对于合作游戏而言,除了教师的言行引导,还要制订一些必要的规则,以保持和延续幼儿的兴趣。我的设想是,让幼儿自由结合,按小组进行比赛,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强化他们的合作行为,对幼儿终身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在一日生活的某些环节,如活动前,起床后。孩子们很容易兴奋,常常会大喊大叫。这样既不利于保护嗓子,又制造出许多噪音。使整个教室变得很噪杂;于是我尝试着教孩子聊天:出一个或几个有趣的话题。让他们三三两两地聊天,这样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又增加了幼儿间的沟通,吵闹的现象明显减轻了。
我班晨间聊天的话题有“昨晚的动画片”,“我家的客人”,“大街上的东西”等。幼儿很高兴地跟同伴讲述一些有趣的见闻。
开饭前,我会请幼儿聊一聊:“今天可能吃什么?你在什么地方吃过这些菜?……你最喜欢吃些什么菜?它的味道如何?是用什么材料弄的……”
每星期一入园也是最好的聊天时间,基本上我都会让他们说说双体日干了些什么?有什么新鲜事讲述给大家听,这样的话题孩子们最喜欢了,他们不会去当成一个任务,而是自由谈话的空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以后的课堂上发言也就放开自己,大胆讲述了。
在一次研讨活动中,听到了钱园长跟我们讲的一些上海幼儿园的例子,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如何才算让幼儿真正的玩起来。上海的幼儿园里是那么的“放的开”,老师是那么的大胆,他们认同孩子们的观点,他们做一个观察者、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就算孩子之间发生了争抢现象,他们只是站在一旁观察他们是怎么处理好的,并不会一位的组织他们。就算孩子卖东西(一个不要钱,两个只要一元钱)最后东西都卖完了,只赚到了4元钱,老师做为支持者没有去说孩子傻,因为他体会到了孩子是很开心的,很有成就感的。
专家通过研究发现: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是幼儿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所以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占到了重要地位,是幼儿学习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
在传统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往往作为控制者,幼儿的游戏活动常常是在教师的高控制,高指导下进行的。今天幼儿被安排在哪个时段,进行什么游戏,都要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均由教师来决定,这样的游戏变不是幼儿主观愿望中想要的游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人才的概念的转变,要求我们教师也要随之转变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位置,同时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当然这种放手并不意味着幼儿可以在幼儿园里任由自己玩耍,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当做好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是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水平提出的要求:
一、作为支持者
教师在游戏中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就要发挥他的主动性,教师的支持水平越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教师未经深思熟虑,没有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儿游戏的活动区域,难以满足幼儿参与游戏的需要,幼儿就可能对教师提供的材料失去兴趣。
由于场地的限制,超市旁边的“电梯”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幼儿乘坐,几名幼儿都想坐电梯,大家一起往里挤,眼看就要发生“坍塌”事故,大家还是互不相让,教师及时上前调解,经过讨论,一名幼儿成为电梯乘坐员,并用简单工具制作标志,让其他乘客有序乘坐,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矛盾。
二、作为鼓励者
幼儿参与游戏,有自己对游戏材料的理解,教师作为成人要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在观察中判断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没有价值与意义,不要单单以自己的原始初衷作为判断的标准,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的游戏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励,才是教师最应该有的行为。
多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不能将游戏进行到底,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玩其他游戏的话,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去,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鼓励幼儿把事情做完、做好、对成功的幼儿,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
三、作为合作者
为孩子创设的游戏不单单只有孩子可以参与到其中,教师应该学会与幼儿一起投放到游戏中,此时教师是一个玩伴而不是指导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游戏中存在的亮点与不足,看到在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教育目标的交叉点。教师与幼儿的合作,并不是一味地左右幼儿的探索行为,而是当孩子在探索中真正遇到困难、挫折时,教师在精神上、材料上以及游戏的策略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及时出现在他的身边,帮助他理清思路,让孩子自己持续深入地进行探索,当他有新发现时,老师会毫不犹豫地入下手中的事,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他的游戏中去,让孩子能深深地感受到他的每一次探索与发现,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支持与鼓励,孩子的每个观点与想法都能得到老师的接纳与重视,这对孩子来说对他以后更深层次的探究树立了信心。
同样对教师来说,只有学会了与幼儿的合作游戏、活动,才会在这其中找到游戏的发展点,对游戏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四、作为引导者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游戏中有时会存在困难、偏差,作为教师要看到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及时的介入进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幼儿能接受和能够理解的指导,促使幼儿的活动朝着大胆探索的方向发展,从而真正发挥游戏的作用。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