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蚯蚓》及教学反思

11-13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幼儿园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蚯蚓》及教学反思”,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活动目标

1.积极寻找蚯蚓,对蚯蚓充满好奇。

2.能细致地观察蚯蚓,清楚地表达观察的内容。

3.了解蚯蚓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用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重点难点

能细致地观察蚯蚓,清楚地表达观察的内容。

了解蚯蚓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用途。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小铲子,小锄头等工具。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找找蚯蚓宝宝在哪里。

(1)提问:在哪里能找到蚯蚓?

(2)幼儿分散寻找蚯蚓,并用小铲子,小锄头等工具挖一挖泥土,看看蚯蚓在哪里。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蚯蚓宝宝的样子。

(1)引导幼儿看一看:蚯蚓的身体像什么?身体的前后有什么?蚯蚓是怎样行走的?鼓励幼儿摸一摸:蚯蚓的身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说说蚯蚓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蚯蚓宝宝的本领。

(1)提问:你知道蚯蚓宝宝有什么本领吗?

(2)引导幼儿探究蚯蚓的本领.如:请幼儿介绍寻找蚯蚓的办法,说说哪里比较容易找到蚯蚓;观察有蚯蚓的土壤和没有蚯蚓的土壤,发现分们的区别;做小实验,观察蚯蚓再生的本领。

(3)简单介绍蚯蚓的其它本领(蚯蚓能预报天气,粪便可做肥料等。

活动提示

1.此活动宜在户外有较湿润土壤的地主进行.活动的难点在第三个步骤,教师可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蚯蚓的再生现象,并通过让幼儿比较有蚯蚓的土壤和没有蚯蚓的土壤来加深感性认识。

2.将蚯蚓放在自然角饲养,引导幼儿自由观察,看看蚯蚓爱吃什么。

教学反思

看得出,孩子们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特别喜欢上有关于科学常识的课,教室里时而出奇的安静,时而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这是我喜欢的教学氛围!

由于幼儿园没有适宜的土壤可以挖到蚯蚓,事先我就从家附近挖了一些蚯蚓带到班上,在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一条,孩子们兴致极高的观看着这个有趣的小生命,他们也边看边说着自己观察到的发现,特别是我示范解剖蚯蚓的时候,幼儿都屏住呼吸认真的看着,虽然我也有些不忍把一条活蹦乱跳的蚯蚓弄得鲜血直流,但为了幼儿们能更好的理解蚯蚓的再生功能,也只有这样了。幼儿有一定的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今后要多引导他们去探究!

幼儿百科:蚯蚓俗称地龙,又名曲鳝,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生活环境内充满了大量的微生物却极少得病,这数蚯蚓体内独特的抗菌数免疫系统有关。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蚯蚓》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蚯蚓》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来源:

体育活动时,我带领幼儿到软质地面上玩“爬爬乐”的游戏。游戏休息时,有几位幼儿发现了旁边花圃里有蚯蚓。平时‘幼儿很喜欢小动物,但对蚯蚓却不太了解。孩子们有的能用土语说出蚯蚓的名称,但观察不细致,不能准确地用口语表达其外形特征,更不了解蚯蚓的“再生能力”,但有的不认识误认为是怪物、大坏蛋。大班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充满好奇,,小小的蚯蚓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他们在议论着,有几个胆大的孩子还用小棒子将蚯蚓挑起来观察。

《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为此,我设计生成了科学活动《有趣的蚯蚓》,引导幼儿展开了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将结果记录与交流。

3.产生对蚯蚓的进一步探索欲望,知道要保护蚯蚓,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聊天的两盆花》,蚯蚓若干条,实验用品(尺、放大镜、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活动过程:

一、由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昨天晚上,我听到窗台上两盆花在聊天。”(播放多媒体课件)一盆说:“我盆里的泥土太硬了;紧紧的裹着我的根部,我吸收营养都困难。你看,我都快枯萎了。”

另一盆说:“我盆里的泥土松松,软软的,我可以尽情的吸收养分。你看,我长得多茂盛。”

教师:“为什么两盆泥土会不一样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倒出来看看)原来是小蚯蚓在帮花儿松土,花儿才长得茂盛,碧绿。那我们帮花儿谢谢小蚯蚓。

(孩子们在情境中发现活动的主角“蚯蚓”,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究,实验并记录。

1.小蚯蚓长是得什么样子的?请你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每人用盒子拿一条蚯蚓去研究研究。(为幼儿提供放大镜和透明的小盒)交流结果:

蚯蚓是环节动物,细细长长的,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上有许多水分,摸上去湿湿的。头部有环带。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了解了蚯蚓的外部特征。)

2.小蚯蚓是怎么运动的呢?用动作学学。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缩蠕动腹部有刚毛。蚯蚓借助刚毛爬行。

3.小蚯蚓还有什么秘密呢?它到底有多长?蚯蚓在地上会爬,它在玻璃、纸上上会爬吗?哪里爬得快?它喜欢什么环境是干干的还是潮湿的?它为什么总是躲在泥土里?他喜欢光吗?我们来做几个实验研究研究。(出示表格)讲解操作方法与要求。

实验一:提供尺量。

实验二:提供玻璃和马粪纸。

实验三:提供手电和纸盒实验四:提供软硬不同的泥土另外:提供笔记录交流探索的结果:

蚯蚓有不同的长度;蚯蚓在玻璃上、纸上也会爬,蚯蚓没有眼睛和耳朵,看不见,也听不见,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有光,也能感觉到震动。他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

(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对蚯蚓进行实验研究和记录分析,感知了蚯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三、以趣引路,拓展研究。

我们发现了蚯蚓的这么多秘密,你还知道蚯蚓的什么秘密?

1.蚯蚓的粪是宝贝,可以养鸡、鸭、鱼等。

2.蚯蚓是中药,叫地龙。

3.蚯蚓还是一种菜,营养很好。

4.蚯蚓会处理垃圾。

小小蚯蚓真能干,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这一环节,幼儿知道了蚯蚓更多的相关知识,知道了我们要保护蚯蚓,爱护大自然。)

四、延伸活动:

1.有一条蚯蚓受伤了,我们把它养在教室里,看看它会好吗?会有什么变化。

2.把蚯蚓送回家。

(在延伸活动中,幼儿了解到蚯蚓受伤分成两段后,它有个小本领,有脑袋的那部分会长出尾巴来,有尾巴的那部分也会长出脑袋来,它就能变成两条蚯蚓啦!)

活动反思:

1.选材生活化《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索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本活动的内容主体来源于生活,结合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关爱人类的朋友——蚯蚓。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参与活动,发现了蚯蚓的有趣和奇妙。

2.环境宽松化整个活动注重每个孩子的参与、探索、研究。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寻找、发现。幼儿在活动中能很好合作。教师在活动中是材料的提供者,问题的观察者和探索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为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探索氛围。幼儿充分体验了自主活动的乐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意识。

3.材料丰富化本次活动的材料,看似简单,其实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我们提供了若干条蚯蚓和相关的探索辅助材料避免了幼儿操作时的争抢,有提供了自主选择、探索的机会。

幼儿百科:蚯蚓又名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earthworm)是环节动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余种,我国亦有200多种。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蚯蚓》及教学反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蚯蚓》


活动来源:

体育活动时,我带领幼儿到软质地面上玩“爬爬乐”的游戏。游戏休息时,有几位幼儿发现了旁边花圃里有蚯蚓。平时‘幼儿很喜欢小动物,但对蚯蚓却不太了解。孩子们有的能用土语说出蚯蚓的名称,但观察不细致,不能准确地用口语表达其外形特征,更不了解蚯蚓的“再生能力”,但有的不认识误认为是怪物、大坏蛋。大班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充满好奇,,小小的蚯蚓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他们在议论着,有几个胆大的孩子还用小棒子将蚯蚓挑起来观察。

《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为此,我设计生成了科学活动《有趣的蚯蚓》,引导幼儿展开了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将结果记录与交流。

3.产生对蚯蚓的进一步探索欲望,知道要保护蚯蚓,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聊天的两盆花》,蚯蚓若干条,实验用品(尺、放大镜、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活动过程:

一、由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昨天晚上,我听到窗台上两盆花在聊天。”(播放多媒体课件)一盆说:“我盆里的泥土太硬了;紧紧的裹着我的根部,我吸收营养都困难。你看,我都快枯萎了。”

另一盆说:“我盆里的泥土松松,软软的,我可以尽情的吸收养分。你看,我长得多茂盛。”

教师:“为什么两盆泥土会不一样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倒出来看看)原来是小蚯蚓在帮花儿松土,花儿才长得茂盛,碧绿。那我们帮花儿谢谢小蚯蚓。

(孩子们在情境中发现活动的主角“蚯蚓”,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究,实验并记录。

1.小蚯蚓长是得什么样子的?请你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每人用盒子拿一条蚯蚓去研究研究。(为幼儿提供放大镜和透明的小盒)交流结果:

蚯蚓是环节动物,细细长长的,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上有许多水分,摸上去湿湿的。头部有环带。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了解了蚯蚓的外部特征。)

2.小蚯蚓是怎么运动的呢?用动作学学。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缩蠕动腹部有刚毛。蚯蚓借助刚毛爬行。

3.小蚯蚓还有什么秘密呢?它到底有多长?蚯蚓在地上会爬,它在玻璃、纸上上会爬吗?哪里爬得快?它喜欢什么环境是干干的还是潮湿的?它为什么总是躲在泥土里?他喜欢光吗?我们来做几个实验研究研究。(出示表格)讲解操作方法与要求。

实验一:提供尺量。

实验二:提供玻璃和马粪纸。

实验三:提供手电和纸盒实验四:提供软硬不同的泥土另外:提供笔记录交流探索的结果:

蚯蚓有不同的长度;蚯蚓在玻璃上、纸上也会爬,蚯蚓没有眼睛和耳朵,看不见,也听不见,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有光,也能感觉到震动。他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

(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对蚯蚓进行实验研究和记录分析,感知了蚯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三、以趣引路,拓展研究。

我们发现了蚯蚓的这么多秘密,你还知道蚯蚓的什么秘密?

1.蚯蚓的粪是宝贝,可以养鸡、鸭、鱼等。

2.蚯蚓是中药,叫地龙。

3.蚯蚓还是一种菜,营养很好。

4.蚯蚓会处理垃圾。

小小蚯蚓真能干,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这一环节,幼儿知道了蚯蚓更多的相关知识,知道了我们要保护蚯蚓,爱护大自然。)

四、延伸活动:

1.有一条蚯蚓受伤了,我们把它养在教室里,看看它会好吗?会有什么变化。

2.把蚯蚓送回家。

(在延伸活动中,幼儿了解到蚯蚓受伤分成两段后,它有个小本领,有脑袋的那部分会长出尾巴来,有尾巴的那部分也会长出脑袋来,它就能变成两条蚯蚓啦!)

活动反思:

1.选材生活化《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索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本活动的内容主体来源于生活,结合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关爱人类的朋友——蚯蚓。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参与活动,发现了蚯蚓的有趣和奇妙。

2.环境宽松化整个活动注重每个孩子的参与、探索、研究。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寻找、发现。幼儿在活动中能很好合作。教师在活动中是材料的提供者,问题的观察者和探索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为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探索氛围。幼儿充分体验了自主活动的乐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意识。

3.材料丰富化本次活动的材料,看似简单,其实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我们提供了若干条蚯蚓和相关的探索辅助材料避免了幼儿操作时的争抢,有提供了自主选择、探索的机会。

幼儿园大班教案《蚯蚓的日记》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蚯蚓的日记》”。让幼儿会选择一篇日记重点阅读,用记录、交流等方式表达对画面的理解,阅读理解故事,感知蚯蚓视角里的世界,初步分辨是非好坏,体会幽默诙谐的画面带来的乐趣与感动。

活动目标

阅读理解故事,感知蚯蚓视角里的世界。

会选择一篇日记重点阅读,用记录、交流等方式表达对画面的理解。

初步分辨是非好坏,体会幽默诙谐的画面带来的乐趣与感动。

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课前了解有关蚯蚓的知识;

《蚯蚓的日记》电子版大图书(ppt,网上直接下载);

《蚯蚓的日记》大图书分页布置在教室四周(网上下载,打印涂色);

幼儿人手一份纸笔(纸片剪成小鸡心形状);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分享对蚯蚓的已有经验

师:你知道蚯蚓吗?把你了解的关于蚯蚓的知识来和大家说一说!

二、播放电子大图书,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观看电子大图书,记下一篇最有趣的日记。

师:有一条小蚯蚓,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自己看到的、经历的或者想到的一些事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他会记录哪些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蚯蚓的日记》吧!注意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记下一篇你觉得最有趣的日记!

2.通过提问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你觉得哪一篇日记最有趣?记录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散阅读

用记录、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幼儿归纳并理解

1.猜测蚯蚓记录日记时的心情。

师:蚯蚓的日记有趣又精彩,那你觉得蚯蚓在记录每一篇日记的时候心情都一样吗?有些什么样的心情?(高兴、得意、难过、伤心、害怕、沮丧、担心……)

2.幼儿分散阅读,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日记重点阅读并做好记录。

师:日记里到底记录了哪些高兴、得意的事,哪些难过、伤心的事呢?请大家仔细去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一篇你最喜欢的日记。

3.讨论记录的方法。

师:怎样记录才能让自己或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你记的,记录的是哪一篇日记呢?(引导幼儿讨论在记录时用最简便的方法:即记录日记的日期,记下自己的姓名或学号、标记等)

4.出示记录统计表,汇总阅读后记录的情况。

师:我们用表情符号(微笑、难过)分别表示蚯蚓不同的心情,看看你阅读记录的那篇日记是蚯蚓开心的事还是难过的事,就贴到相应的表情符号后面。

5.分享交流各自的记录,师幼共同分类归纳蚯蚓在不同心情时记录的不同的事。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记录的喜欢的日记是哪一篇?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是蚯蚓高兴的事还是难过的事?

四、深化理解,初步分辨是非好坏

1.寻找蚯蚓日记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和需要我们提醒他改进的地方。

师:在蚯蚓的那么多高兴和难过的日记中,你觉得哪些地方他做得很棒,让我们感动并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还有些小问题或小缺点,需要我们提醒他改进?

2.记录统计表上增添符号“大拇指、问号”,分别表示“值得我们学习、有问题需要改进”,请幼儿分辨是非,将先前汇总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匹配。

3.出示最后一篇日记,组织幼儿讨论。

师:“作为一条蚯蚓,也有不好过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很小,有时大家甚至忘了我们在这里……”小蚯蚓有担心的事吗?担心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

五、延伸活动

1.区角活动:将图画书放到图书区,引导幼儿进一步阅读书的前后环衬中一张张有意义的相片,观察小蚯蚓使用的桌椅、如何握笔等可爱的形象,加深幼儿阅读的兴趣,深入理解体会《蚯蚓的日记》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思考。

2.游戏活动:会用手偶在表演区中表演《蚯蚓的日记》故事情节。

3.家园共育:继续阅读《蚯蚓的日记》,在家长的指导下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大自然中对人类有益的小动物;在家长的指导下尝试将自己每天或每周有意义的事用图文的方式记录成日记。

活动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先指导孩子细细品读了其中的三篇日记:蚯蚓教蜘蛛钻地,蜘蛛教蚯蚓倒立行走,蚯蚓和蚂蚁打招呼,从而引发孩子对阅读绘本的强烈兴趣,也渗透了一定的写日记的方法。接着让孩子们自己阅读绘本,说一说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从中可以知道如果哦我们学写日记可以仿照蚯蚓写哪些事情。从中提炼出可以写“家里的事”,“学校的事”,“朋友间的事”,甚至是“做梦梦到的事”等等,可以写伤心的、高兴的、难过的、失望的、丢脸的等等。在此过程中,由于我选取了很多孩子们的生活照进行引导,因此孩子们思维很活跃,想到了很多很多我甚至之前没有设想到的写作题材。本周二我进行了初次的日记写作练习。孩子们写的内容也很丰富多彩,而且也能做到格式正确、语句通顺、内容真实,这让我非常欣喜。

孩子们喜欢这本绘本,并能通过这本绘本学习到技能,我觉得我这堂课的目的就圆满完成了。我以后也会更多地选取一些特定绘本进行教学,希望也能像《蚯蚓的日记》一样,在孩子的心中开出美丽的花。

幼儿百科:蚯蚓俗称地龙,又名曲鳝,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生活环境内充满了大量的微生物却极少得病,这数蚯蚓体内独特的抗菌数免疫系统有关。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有趣的蚯蚓》课件


活动来源:

体育活动时,我带领幼儿到软质地面上玩“爬爬乐”的游戏。游戏休息时,有几位幼儿发现了旁边花圃里有蚯蚓。平时‘幼儿很喜欢小动物,但对蚯蚓却不太了解。孩子们有的能用土语说出蚯蚓的名称,但观察不细致,不能准确地用口语表达其外形特征,更不了解蚯蚓的“再生能力”,但有的不认识误认为是怪物、大坏蛋。大班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充满好奇,,小小的蚯蚓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他们在议论着,有几个胆大的孩子还用小棒子将蚯蚓挑起来观察。

《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为此,我设计生成了科学活动《有趣的蚯蚓》,引导幼儿展开了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将结果记录与交流。

3.产生对蚯蚓的进一步探索欲望,知道要保护蚯蚓,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聊天的两盆花》,蚯蚓若干条,实验用品(尺、放大镜、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活动过程:

一、由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昨天晚上,我听到窗台上两盆花在聊天。”(播放多媒体课件)一盆说:“我盆里的泥土太硬了;紧紧的裹着我的根部,我吸收营养都困难。你看,我都快枯萎了。”

另一盆说:“我盆里的泥土松松,软软的,我可以尽情的吸收养分。你看,我长得多茂盛。”

教师:“为什么两盆泥土会不一样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倒出来看看)原来是小蚯蚓在帮花儿松土,花儿才长得茂盛,碧绿。那我们帮花儿谢谢小蚯蚓。

(孩子们在情境中发现活动的主角“蚯蚓”,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究,实验并记录。

1.小蚯蚓长是得什么样子的?请你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每人用盒子拿一条蚯蚓去研究研究。(为幼儿提供放大镜和透明的小盒)交流结果:

蚯蚓是环节动物,细细长长的,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上有许多水分,摸上去湿湿的。头部有环带。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了解了蚯蚓的外部特征。)

2.小蚯蚓是怎么运动的呢?用动作学学。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缩蠕动腹部有刚毛。蚯蚓借助刚毛爬行。

3.小蚯蚓还有什么秘密呢?它到底有多长?蚯蚓在地上会爬,它在玻璃、纸上上会爬吗?哪里爬得快?它喜欢什么环境是干干的还是潮湿的?它为什么总是躲在泥土里?他喜欢光吗?我们来做几个实验研究研究。(出示表格)讲解操作方法与要求。

实验一:提供尺量。

实验二:提供玻璃和马粪纸。

实验三:提供手电和纸盒实验四:提供软硬不同的泥土另外:提供笔记录交流探索的结果:

蚯蚓有不同的长度;蚯蚓在玻璃上、纸上也会爬,蚯蚓没有眼睛和耳朵,看不见,也听不见,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有光,也能感觉到震动。他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

(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对蚯蚓进行实验研究和记录分析,感知了蚯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三、以趣引路,拓展研究。

我们发现了蚯蚓的这么多秘密,你还知道蚯蚓的什么秘密?

1.蚯蚓的粪是宝贝,可以养鸡、鸭、鱼等。

2.蚯蚓是中药,叫地龙。

3.蚯蚓还是一种菜,营养很好。

4.蚯蚓会处理垃圾。

小小蚯蚓真能干,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这一环节,幼儿知道了蚯蚓更多的相关知识,知道了我们要保护蚯蚓,爱护大自然。)

四、延伸活动:

1.有一条蚯蚓受伤了,我们把它养在教室里,看看它会好吗?会有什么变化。

2.把蚯蚓送回家。

(在延伸活动中,幼儿了解到蚯蚓受伤分成两段后,它有个小本领,有脑袋的那部分会长出尾巴来,有尾巴的那部分也会长出脑袋来,它就能变成两条蚯蚓啦!)

活动反思:

1.选材生活化《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索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本活动的内容主体来源于生活,结合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关爱人类的朋友——蚯蚓。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参与活动,发现了蚯蚓的有趣和奇妙。

2.环境宽松化整个活动注重每个孩子的参与、探索、研究。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寻找、发现。幼儿在活动中能很好合作。教师在活动中是材料的提供者,问题的观察者和探索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为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探索氛围。幼儿充分体验了自主活动的乐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意识。

3.材料丰富化本次活动的材料,看似简单,其实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我们提供了若干条蚯蚓和相关的探索辅助材料避免了幼儿操作时的争抢,有提供了自主选择、探索的机会。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蚯蚓》及教学反思》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中班教案及反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