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出生以后,作为家长不可忽视的是婴儿的情感智力,要时时对婴儿给与关爱,只要孩子醒着,就要尽量与孩子说话,不要认为他听不懂就不与他说,这是与孩子交流的最重要的方法,如果你有其他事情不在孩子身边时,就放收音机或录音机给他听,这样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说话的时间都要优于其他孩子,我妈妈就是这样带我的,我六个月就开始说话,到一岁时已能与妈妈进行交流了,而不像别的孩子还在说简单的单词;
婴儿早期教育专家有妙招
给孩子身边放一些可以动的玩具(上发条的绒毛玩具),让孩子触摸、感受;
当孩子的小手可以动作时,就要让他做撕纸的动作,每天都要做,孩子会很高兴做这个动作的,撕得越小越好,撕纸的动作是让孩子的指尖得到摩擦,而指尖的摩擦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是很有帮助的,孩子在大一点,可以让他玩沙,买一些沙滩玩具,用一个纸盒或盆子装一些沙放在家里,这对指尖的摩擦效果也很好;
要经常活动孩子的四肢,就像做广播体操一样,每天最好二三次,这对孩子的正常发育很有好处;
一定要让孩子尽量多睡觉,这很利于孩子的身高的发育;
还有一种玩具是一个盒子,盒子上有各种形状的孔,配有各种形状的小块(月牙形、圆形、菱形、长方形等),让孩子把小块放进相应的孔中,这对孩子形象思维的培养很有好处。
宝宝的出生,除了觉得无比幸福之外,也在想着怎么给他提供良好的教育,那本文当中,小编将和粑粑麻麻们一起探讨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十大方法,赶紧收藏吧。
01
让儿童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来认识周围事物,适应生活环境和发展智力。因此要给孩子买或借用有利于开发智力的玩具,要多让其和小朋友一起玩。
02
引导儿童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学习
大自然和社会环境最能吸引孩子们,最容易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愿望。因此,节假日应多带孩子到外边去玩。
03
训练孩子的感觉器官
在学前期,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他们是依靠发育得比较完好的感觉器官捕捉事物的形象和特征。感觉器官功能的好坏,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要注意多多训练孩子的感觉器官。
04
从小培养儿童发展语言
学前期是语言发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而语言具有发展智力活动的工具职能,它在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中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因此,从小发展语言,对一生的语言和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编讲形象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不仅能扩大儿童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05
培养绘画能力
绘画不仅可以锻炼儿童的感官,还能发展儿童的智力,同时可以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克服困难等良好品性。
06
提供音乐环境
音乐不仅能使儿童情绪愉快,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与美感等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而增进健康,增加知识,发展能力。例如:放一些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歌曲,学习各种琴类等。
07
爱而不矫惯,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做父母的对孩子,可以爱得很深,但不可以溺爱、娇惯,应当关心子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做父母的不光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08
端正教养态度,培养孩子良好性格
父母是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开拓者,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在孩子性格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既严格要求又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大都表现为亲切、直率、活泼、端庄,有独立精神、有活动能力,善于同大家协作共事;
父母若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满足要求,容易使孩子养成任性、撒娇、利己、放肆等性格,并且自以为是,做事缺乏责任心,没有耐力;
父母对孩子冷淡,置之不理,孩子多愿意寻找他人的爱护,力图招惹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有的甚至喜欢惹是生非,攻击和挖苦别人;
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孩子就会盲从、胆怯、冷酷;如果是忽冷忽热、反复无常、令人捉摸不定,孩子则容易变得情绪不稳定、遇事多猜疑、忧虑重重、缺乏判断力。
09
父母教育观点一致,并做到要求一致
不应有的批评,有的袒护;有的答应,有的拒绝;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教育上如果不一致,会弄得孩子无所适从,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标准,甚至更加娇纵。
10
父母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
孩子的模仿力很强,父母同孩子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孩子对父母模仿得最多。由于儿童的世界观尚未形成,儿童模仿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故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符合道德规范,做好孩子的表率。
婴儿期孩子和母亲接触最多,这一重任自然落在母亲身上。日本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正规的早期教育应始于母婴间的多种交流,这包括触觉、视觉、嗅觉和听觉的交流。母亲千万不要因为生活节奏快等种种原因,忽视了身边的小宝贝。别忘记,婴儿需要母亲带他认识这个充满爱的新鲜世界。
2、儿童智力发展有关键期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名婴幼儿进行跟踪观察,一直到他们成年,并把观察研究的结果写成《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他的基本结论是: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迅速的时期。他说,虽然每个人智力发展的方向各不相同,但用概念来说明,如果将17岁时人所达到的智力水平定为100%,那么出生后的前4年他已获得50%的智力,到8岁时已获得80%,从8~17岁获得20%。布卢姆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20所年来最有意义的教育研究。他的“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和“学龄前即7岁前获得的智力占80%”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论断。可见,要提高幼儿智力,早期教育是必由之路。得当的早期教育能使孩子的智商提高30,即上升两个级别,使常才成英才,英才成天才,而弱材也能成常材。
3、早期教育会是拔苗助长吗?
科学研究表明:早期的学习不仅不会损害大脑,相反,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那种担心早期教育会引起大脑“超负荷”而损伤大脑,影响健康的论调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有个别的神童早夭,是一种偶然的事情,从中根本寻找不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与此相反,倒是有大量的事例表明早慧的“神童”平均寿命高于一般人。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给婴儿播放什么音乐?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很多妈妈在怀孕期间就开始刻意地去听音乐,给胎儿实施胎教,这样的氛围会让胎儿出生后性情比较温和,而且智力开发的也会比较早。那么孩子出生后是否还需要听音乐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因为音乐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而且会促进其智力开发,那么该播放什么样的音乐呢?
一、为孩子播放胎教音乐,刺激孩子的记忆力
胎儿是有记忆的,当出生后听到曾经听过的音乐会感觉很熟悉,并且会随着音乐打节拍。父母可以在孩子洗澡、穿衣、睡觉前播放一些熟悉的曲子,让孩子恢复记忆,然后逐渐增加新的曲目,反复播放或哼唱,这样让孩子在不断熟悉中获得记忆,刺激大脑发育。
二、逐渐从简单曲目到复杂音乐
当孩子对熟悉的曲目慢慢了解了,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听各种曲风的音乐,为孩子播放风格迥异的音乐是父母能给他的一份珍贵礼物,在各种音乐中,孩子必然会对某一类的曲风比较好感,这是可以根据他们的反应选择他们较为喜欢的音乐。例如,莫扎特可能比莫特利·克鲁的音乐更能为孩子接受,这是由于音乐的谱写往往与脑结构形式相联系,经典音乐就与脑电波十分吻合。不过,其他诸如巴赫和秘鲁民间音乐,也被认为具有相同的效果。
三、开始让孩子接触一些乐器的纯音乐
婴幼儿还不会弹钢琴、拉小提琴和吹单簧管,但还是应该在适当时候尽可能早时间,最有可能是6岁左右时将乐器交给他们。事实证明:早期聆听音乐与接受音乐训练将为他们以后学习音乐打下坚实基础。一个置身魅力无穷的音乐中的孩子,就获得日后学习乐器的基础。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埃德温·E·戈登发现,婴儿接受的音乐熏陶,如果时间和顺序安排得当的话,将会培养起孩子的音乐才能。适当时候为孩子播放音乐,在以后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
在给婴儿播放音乐时,父母适当引导孩子轻哼、舞动、跳跃、打拍子,将表现音乐的活动引入孩子的生活中,并且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进来,通过玩耍嬉戏,孩子们会自然接受音乐,把音乐编进自己的玩耍以及与大人的游戏中。尽管他们的年龄还不适合进行正规的器乐训练,但已经到了音乐游戏的年龄,所以请广泛地给孩子们听音乐,唱歌,跳舞,吹口哨和哼小曲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