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你是孩子的帮助者还是控制者?
亲密育儿是如何使管教
孩子变得容易起来的
你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些亲密育儿的方法可以用来作为对孩子的管教手段,但它们确实就是管教孩子的有效途径。亲密育儿往往会使你的孩子将来对心理疾病具有免疫力。本节讲述了亲密育儿通过许多不同的途径来改善孩子的行为和孩子体验生活的方式。
吉娜是一个爱子情深的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告诉我们:“了解我的孩子们让我在他们当中很有威望。”对孩子的了解就好像是一种第六感觉,让你能够对各种情况作出预测和控制,从而使你的孩子避免遇到麻烦。
我们的养女黛安向我们描述了她采用这种养育方式得到的经验:“我在莉莉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对她有深深的了解,亲密育儿让我能够设身处地为她着想,我总是去猜想她需要我为她做些什么。”
亲密育儿促进相互间的敏感
6岁的时候,马修常常会带着恳求跑到我的身边说:“爸爸,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但是……”由于我们之间有着很高程度的互相敏感和互相信任,他知道什么时候我会作肯定的回答,什么时候会作否定的回答。他是在试探我,实际上他知道我的回答是什么。
关系亲密的父母和孩子能够十分容易地交流彼此的感觉。只要你与孩子亲近,你就能够读懂他的肢体语言,能够正确地引导他的行为,你的孩子也将能够读懂你对他的期待,努力地让你感到高兴。正如一个与孩子亲密的大人所说的:“通常我只要失望地看着他,他就会停止调皮捣蛋。”
西尔斯养育手记妈妈的敏感力练习
由于受到了所谓的“专家”们的误导,有些妈妈必须先“擦除”头脑中“已经写入的程序”,然后才能对宝宝作出自然的回应。这样的妈妈可以来试一试下面的练习:当自己或者别人的宝宝哭起来的时候,你观察一下自己浮上脑海的第一感觉。正常的情况下,你会感到不安。你是否感到不安了呢?这种正常的不安有没有难以抗拒地促使你亲切地抱起孩子、给他以爱抚呢?宝宝的哭声也有可能引起的只是麻木不仁的反应:“我可不想让这小家伙来控制我。”如果你的回应并不是急切地去照料他,那么你与孩子之间将很有可能形成令人失望的养育关系,因而你就有必要更多地了解小宝宝们的需求,重新考虑你该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
一位到我办公室来做产前咨询的母亲担心她自己不会是一个好妈妈。我问她听到婴儿啼哭时会有什么感觉,她回答说:“我决不会让孩子去哭而袖手旁观,我会赶紧过去把他抱起来。看到别的妈妈对宝宝的哭声置之不理,我会感到不安。”我肯定地告诉这位女士,她在很大程度上会是一位好妈妈,因为她有敏感的天性。宝宝的啼哭让敏感的女士感到不安,当然也会令敏感的男士感到不安。其实,婴儿的啼哭本身就应该让我们感到不安。
亲密育儿促使宝宝保持安静的警觉
许多研究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表明,采用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宝宝较少哭闹。那么他们在空闲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他们在安静的警觉状态中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在清醒的时候,宝宝要做出许多类型的行为:啼哭、打瞌睡、警觉不安或者安静地警觉。
在安静的警觉状态,宝宝对周围环境的注意程度最高。由于很少焦躁不安和苦恼,他们保存了自己的精力,把它用在交流上,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大人更喜欢与他们在一起,同时也促使宝宝更长久地保持安静的警觉。
亲密育儿增进了亲子间的信任
照料孩子是对孩子进行管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需要知道他们不仅仅需要依靠父母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还需要依靠父母来帮助他们保持正确的行为轨道。在孩子面前有权威是管教他们所不可或缺的,而权威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要让宝宝相信你能够带给他安全,这一点至关重要。采用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宝宝会学着去信任与他十分亲近的人。当宝宝能够相信妈妈会满足他的需求时,他将期待妈妈对他的行为作出帮助。
亲密育儿增强了孩子的独立性
如果你对亲密育儿是否会使你的孩子缠住你不放和具有依赖性感到疑惑,那么你完全不必担心。亲密育儿实际上有助于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和独立性之间的良好平衡。与父母亲近的孩子相信他的父母能够帮助他更有安全感,因此他更有可能安然地探索周围的环境。实际上,研究已经表明:与妈妈感情安全可靠的学步期孩子和那些与父母的亲密程度较低的孩子相比,在游戏中往往更具有独立性,也更能够适应新的游戏环境。
1~2岁之间的婴儿会完善他的一种被称为“人物保持力”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在脑海里再造了一个人物的形象,即使这个人不在眼前。与照料者之间有着稳固感情的宝宝会把照料者在他脑海里的形象带到他不熟悉的场合。即使妈妈并没有在那儿,在宝宝的心里妈妈就在那儿,这就给了孩子更多的信心去探索周围的环境。亲密育儿帮助孩子在脑海里建立起了亲切的、可依靠的形象,从而能让孩子感到自信和能干。如果在孩子能够保持脑海形象之前就强迫他独立,那么他会焦虑不安,并且会十分缠人,或者表现得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许多本该用于探索新环境的精力都被用在了对付这些不良的感觉上。
西尔斯养育手记 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
假定父母由于担心宠坏孩子或被孩子所左右而不对孩子的啼哭作出回应,因而形成了疏远的、缺乏交流的亲子关系,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宝宝要么哭得更响、更尖利,好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要么停止啼哭,放弃自己的需求。不管发生的是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宝宝都会从中发现他周围的照料环境是不敏感的。由于他发出的信号都得不到回应,最终他就学会了不再发出信号。他会意识到,他的生活中缺乏某些东西,因而内心充满愤怒,产生出对别人的敌意,性情变得孤僻难处。如果发生的是第一种情况,宝宝会让你觉得很烦人,父母会想方设法地躲避他。而如果发生的是第二种情况,宝宝就难以亲近,因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就会相当淡漠。发生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孩子变得很难管教。他会逐渐建立起这样的观念:能给他带来安全和保护的只有他自己。如果一个孩子在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可信赖的观念中成长,那么他与父母间的关系就会产生许多问题。由于缺乏亲情的父母强迫自己不对宝宝发出的信号作出本能的反应,因此他们就会变得对孩子不敏感,并且会逐渐对自己的养育技巧失去信心,这是产生养育问题的另一个根本原因。
对于这种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你通过他的表情就能辨别出来,或者你通过他脸上的冷漠就能辨别出他。这样的孩子不会主动与别人进行目光交流,不像与父母感情融洽的孩子那样给别人以亲切的感觉。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通常听到的描述是:“他看起来很失落。”你也可以通过一个宝宝呆板、执拗的行为表现来判断他是否是一个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尽管他的肩膀还很稚嫩,但他看起来却像他坐的婴儿椅那样硬邦邦的。
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不当的行为上,而且常常是人们指责的对象;或者他会表现得生活在自己的孤独世界中。这样的孩子会变得阴沉、忧郁,大家会觉得他是满腹怨气的捣蛋鬼、坏小子。他那些令人失望的行为实际上是他寻求亲情的一种应对策略。由于缺乏对感情作出判断的尺度,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去重新获得幸福感。他在寻求感情方面存在困难,因为他对曾经失去的东西丧失了信心。这样的情形会导致父母的养育变得漏洞百出,父母可能要花费许多时间去咨询专家的意见。
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较少主动去寻求欢乐,周遭很少有让他高兴的事。因此,与孩子感情疏远的父母在家庭环境中就体会不到成就感,这使得他们只有在职业或者不涉及孩子的关系当中去寻求满足。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就这样慢慢地越来越远了。与父母感情亲近的孩子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具有亲和力。而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正好相反,小伙伴们都唯恐避之不及,他甚至还会排斥那些能够帮助他产生亲情的人。因此,在感情方面,往往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通过向专家咨询,这样的孩子还是能够和父母亲密起来的,他们之间能够出现给彼此都带来最大益处的养育关系。当然,这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才能做到,因为自然地形成最佳亲子关系的时机已经被错过了。新生儿比6岁或9岁的孩子更容易被父母所接纳。越早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感情,以后就越能保持这种亲密。
小话题点:《变形计》中的很多少年都与父母感情疏远,西尔斯博士说: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确实容易出问题呀!所以,要想改变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就要先改变自己,与孩子培养出亲密的情感。
亲密育儿有助于形成密切的亲子关系
采用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孩子有一种特别的神情,让你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他们。他们看着别人时神情专注,他们由衷地对别人感兴趣。我很喜欢与这样的孩子进行目光交流,因为他们是那么全神贯注。这些孩子会直截了当地看着你的眼睛,原因就在于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成长在与别人的泰然相处之中,他们与别人关系融洽。他们注视人的眼光既不是紧张、锐利得让人反感,也不是茫茫然缺乏生气,而是真正能吸引人、引起别人关注的目光凝视。
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对配偶和工作的满意程度)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人亲密相处的能力。我们访问过的心理治疗师都曾主动告诉我们,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治疗对与人亲密相处感到困难的病人身上,而且他们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努力让他们的病人重新感受到父母之爱。
受到父母亲密育儿法养育的孩子是在学习与“人”密切联系而不是与“物”密切联系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而他们就把这种与人亲密相处的能力带到了成年。在许多夜晚我看到2岁的劳伦在床上一点一点地靠向玛莎,紧紧地依偎在她的身边。即使是在这么小的年纪,劳伦都在学习着他终身受用的本领——让人感到亲近的能力。
西尔斯养育手记重新建立亲情联结
如果由于健康问题、家庭的原因或者由于接受了错误的养育建议等原因,使得你在最初的两年中未能与宝宝建立起亲密关系,孩子的养育出现了问题,那你该怎么办呢?
所幸人类天性中的一个优点就是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能够从一个糟糕的局面回到正确的轨道,最终得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然而,重新建立亲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会由于时机不当而困难重重。当然,要建立亲密关系,任何时候都不算太晚。无论你的孩子处于什么年龄,挽回亲子关系的第一步就是仔细地考察你们之间的感情深度。如果感情比较弱,那就应该想办法来加强。你要记住,孩子的态度不是在一天两天里形成的,他的行为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就有所改变。重新建立感情的过程可能会花费你6~12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要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积极地参与孩子的各种计划,还要频繁地给孩子以关注。在很多时候,你只要与孩子在一起娱乐就够了。我们认识的一位母亲在家里教他6岁的孩子读了一年书;另一位父亲在他频繁的商务旅行中总带着他7岁的孩子。一位父亲这样描述与他执拗的孩子重新建立感情的过程:“就好像是与我5岁的孩子进行了一年的野营。”你所要做的就是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尽力去做吧!由此,你自然而然地就能够顺利地管教他。
时机的把握当然是很重要的。正在成长的孩子在需要表现独立性和感受独立性的时候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孩子一般具有拒绝性的表现,会说:“我自己做这件事。”这个阶段很有可能发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然后,孩子们又会往后退一步,进入第二阶段——一个接受父母的阶段, 这时他们为了必需的情感充实又回到家庭的大本营。在这个阶段,孩子最容易接受父母与他的感情交流。你要等待孩子进入这个亲近阶段:当你在躺椅上阅读杂志的时候孩子坐在了你的身边,这时别再继续读杂志,应该停下来阅读你的孩子。已经长大的孩子重新露出了小时候睡觉前要你给他讲故事的神情,重新表露了要在你的房间里“睡一个晚上”的心迹,你应该尊重孩子与你亲近的要求。当孩子缠在你身边的时候,你要把握这样的良机重新与他亲近。如果你选错了时机,在孩子要疏远你的时候去亲近他,那么结果往往是遭到拒绝。
忙碌的上班族妈妈回到家不要忙着洗洗涮涮,多关注下孩子的需求吧。如果他正在玩着自己的游戏,你可以不必凑过去,但如果他有与你亲近的表示,请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儿,给孩子以关注吧!
亲密育儿帮助你管教执拗的孩子
亲密育儿能帮助你了解孩子的行为,增强你对孩子特殊需求的敏感,增加你对孩子的管教取得良好效果的机会。
适应能力强的孩子更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变化来调整自己,他们学习接受别人对他们错误行为的纠正,最终能够自己纠正错误。有些孩子生来就是刺头,亲密育儿能帮助你找到管教他们的办法。
亲密育儿有助于孩子对你顺从
亲密育儿的真正回报是孩子对你的顺从。这种养育方式除了让父母为宝宝的需求敞开大门之外,还让宝宝为父母的期望打开了大门。
父母们常有的抱怨是:“我的孩子根本不听话。”我们来考察一下“听话”这个词,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通常从依赖父母逐渐地变得独立起来,寻求着自我,孩子听从的是他自己的意志。因此,你的孩子实际上是听话的,但他听的是他自己的话,而不是你的。
你的孩子会有多顺从,这取决于他的禀性以及你与孩子的亲密程度,他的禀性你无法加以控制,而你们之间的亲密是你能够加以影响的。由于你和感情亲密的孩子心灵相通,孩子会敞开心扉接受你的观点,用你的想法代替他原有的想法,听从你的话,不再对你封闭他的心。与父母感情亲密的孩子相信父母对世事是最在行的,这样的孩子总想让父母感到高兴。
即使是最执拗的孩子也会服从于父亲或者母亲的意愿,只要父母采取“我的孩子越执拗,我就越要与他亲近”的养育原则。盼望着取悦父母、努力地顺从父母,这正是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的行为标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导者,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奠基期,无论是幼儿的性格、品格、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都与其家长的亲密程度密切相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由此可见,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人物,家庭教育又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
一、父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教育者。
著名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途径。”父母的人格修养及其形象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的心理品质,言行举止,在孩子的心理上深刻地,潜移默化地构成影响。
1.注意形象,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三字经》中有这么一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地巨大。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因为你的行为随时会被孩子看到、模仿,所以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我认识一对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四方城”,还天天出口成"脏",满口脏话。对女儿的教育是放任自流,生活上不关心,品德上不教育,学习上不过问,一味的让其自由发展,久而久之他们的女儿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很恶习,成了令人厌恶的坏孩子。正如鲁迅所说:小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由此可见,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重要。所以,平时一定要留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自己的优点在孩子身上得以体现和发扬。
2.尊重孩子,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精神。孩子是一个有思想、有看法、有情感的独立体,我们要正视他们的存在,理解他们的愿望,肯定他们的努力,赞美他们的成就,并给予他们去一定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即使他们的想法与你的想法不一致,也不要采取专制式决定;即使他们做的结果错误的,也不要去谴责他们,因为他们已经去尝试过,就要接受后果,在逆境中成长。我们就应该这样尊重孩子,使他们在成长中完善健全的独立人格。
3.理智地对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要想办法妥善的处理并解决这些问题。当我们心情不好,有事在忙或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答不上来时,我们往往会说:走走走,到一边玩去、没看见我在忙吗?小孩子家的问那么多干嘛!等等。诸如此类的回答只会挫伤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而不会解决任何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静下心,保持清净的头脑去帮助孩子,当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也不明白的时候,可以直接说出妈妈不会,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去查查书本或者电脑,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还可以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4.教孩子学会感恩。在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一生下来就被许多长辈宠着、爱着,可是他们却不懂得用爱来回报他人,认为爱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是你们应该做的,这种现象在大多数家庭中都存在,是一种十分可悲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父母应该用故事,儿歌等一些孩子喜欢的形式或言传身教的方法让孩子学会感恩,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让孩子从小形成爱的概念。
二、家庭和睦,互敬互爱,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的确,不同的环境,就会造就不同的成长历程和不同的人物性格。在现实生活和影视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父母的年轻气盛,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闹别扭而吵架,孩子不是眨巴小眼睛恐惧地看着,就是吓得嚎啕大哭,原本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慢慢变得沉默忧郁了……。这可如何是好?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总不能让这朵稚嫩的花朵枯萎在父母无谓的争吵中吧?
除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习氛围,还要积极的和孩子交朋友,秉持民主平等态度,给孩子说话的权利,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重要的一份子。这样不但及时了解了孩子的思想动态,还培养了孩子乐观自信的性格,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健康的心智发展,所以家庭教育一定要使用正确得当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的教育环境,使其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健康生活。
要给孩子一个幸福成功的人生,家庭教育的目标不容忽视。当今的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很多家长步入的是教育孩子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有一项调查显示,16%的家长持完全同意的态度,大部分家长对此观点总体上倾向于认同,只有27%的家长完全不同意此说。平时和学生家长打交道,经常听到家长表示,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家里的一切事务都不牵扯孩子,并且要最充分的、竭尽全力的后勤保障和供应。学习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之一,非常重要,但不是全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要学会处事、学会合作、学会健体。
第二个误区;极端期待心理引发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
面对来自社会的升学及就业压力
,不少家长急于求成。忽视早期教育,孩子出了问题非打即骂;一味责怪孩子过错,从来不知反思自己;家长成为老师的“助教”,课外又给孩子布置大量作业与习题;重视学校教育,忽视社会对孩子的影响等。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心理一旦极端化,必然在认识上诱发非理性思维,忽视孩子发展的实际,产生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为了满足心理期待(甚至是虚荣心),混淆孩子心理上的“可学”(潜能)与教育学上的“应学”(能力)之间的本质差异,盲目的“选择”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快速学习方案”、“神童培养计划”,结果是事与愿违。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么个家长也是不同的,所以很多的学习方案和培养计划并不符合自己孩子和家长的实际,是没有效果的。
第三个误区:盲目攀比心理引发“无个性化”的教育。
家长用熟悉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如果使用得当,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当多的家长攀比心理膨胀,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随意选择评价标准,盲目攀比,错位比较。其结果是孩子的个性消失,成长为顺从的“乖兔子”,抑或是孩子的个性扭曲,成长为叛逆的“坏豺狼”。曾经有一位家长,用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的表哥、表姐为榜样,和自己的孩子比较教育孩子,结果孩子的一句话把家长气得半死:“他们很优秀,但是不跟你叫爸爸。”此后,很长时间父子相互不说话、不见面。
还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当着别人的面指责孩子、随意干涉孩子的隐私权利。于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了。因此,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等等。
第四个误区: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
很多家长都曾表示,要让孩子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尤其是在农村,有的孩子是背负着家庭中三代甚至更多代人的大学梦想,使孩子不堪重负,并且会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孩子感觉他学习是为了父母,而不是自身愿望考虑主动学习。有一个孩子,从小喜欢无线电单片机,但学生的父母因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希望孩子能考上高中进而考上大学。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而是坚持让孩子在初中复读,但最终孩子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只好选择孩子喜欢的职业高中。孩子到了职高后变得积极开朗,学习如鱼得水,各方面表现非常突出,而且孩子表示将来要做“高级蓝领”。
第五个误区: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了解是通过考多少分、排名多少来确认的。考分高、名次好家长就高兴,甚至给予过分的物质奖励,烤得不好就进行指责、挖苦,对孩子学习的一些细节问题、学习习惯问题却一无所知。家长只要对孩子平时表现多留意一些
小学生都懂,蜜蜂是人类的朋友。因为蜜蜂的工作是传授花粉,而90%的果树是靠蜜蜂授粉的,若没有了蜜蜂,果树授不了粉,也就结不了果实;而如果花柱授粉不均,果实长大后,更是大多会长成歪瓜裂枣。
这就好像孩子的成长一样。一个孩子,从出生时的一张白纸,到成长为一个完美的人,和一颗完美的果实的生长路径很一致。
最近遇到了不少和孩子有关的事。上周三,我参加了一个在莞城举办的留守儿童的夏令营开营仪式,开营前,有工作人员在舞台上指导台下的小朋友们彩排,彩排的主要内容是鼓掌和起立。
你可能奇怪了,鼓掌和起立谁不会啊,为什么还要彩排?可是再结合实际想一下,您就会发现这并不难“理解”。当下在社会上,凡是举办活动,最不能缺的便是领导。
而领导来了,最不能缺的是什么?是鲜花和掌声。自从“八项规定”颁布后,“鲜花”这个东西已因带了“奢侈品”的性质而很少出现在会场上了,但“掌声”则作为朴素且安全的会场必需品被保留下来。且正因其又朴素又安全,所以还被大张旗鼓地发扬光大起来。于是,“领导”出场时,掌声整不整齐、热不热烈,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工作人员为什么要把鼓掌这事都要事先彩排的原因。
搞明白了之后,你会想到:这不就是形式主义嘛!对,这就是形式主义,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某些成人灌输了形式主义的观念。
还有一个事,发生在上周五。我们有一个“圆梦计划”,就是帮助困难家庭的留守儿童完成心愿。那天去采访了一个11岁的小朋友,母亲说孩子属于留守儿童,而小朋友却当场反驳:“我一直跟你住在一起,怎么成了‘候鸟’了呢?”她母亲急了:“你怎么不是‘候鸟’啊,你1岁以前在老家住过一段时间的。”天真无邪的小朋友只能很无奈地说:“你说是就是吧。”
家长为了得到资助,在孩子面前公然撒谎,我不知能否说这是善意的谎言,但这事看起来着实让人痛心,11岁,心智尚未成熟,要知道,这时候耳濡目染的效果是巨大的。
不由想起了教育,如果说孩子是果实,那教育便是那勤劳的小蜜蜂,是孩子结出完美果实的最基本的保证。
狭义上的教育指的是在课堂上受到的教育,广义上来讲,则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孩子刚生出来,是一张白纸,周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论是言传还是身教,都属于教育的范畴,这所有的一切都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性格、习惯、行动。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从词源上说,西方的“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地引发出来。
假若上述的排练为领导鼓掌、母亲在孩子面前撒谎等都在孩子面前不断地影响着他们,那么长此以往,孩子所固有或潜在的素质也会被引发出来,那时候,鼓掌则成了麻痹孩子的一个动作,不诚实恐怕也会成为他们未来的习惯之一。
上周,同样因为“圆梦计划”,同事曾经采访过一个女子,她被丈夫抛弃,5岁的女儿由她一个人拉扯长大。母女俩经常被人欺负,绝望之际,女子上楼准备跳楼自杀。当她抱着女儿站在天台上准备往下跳的时候,女儿问她:“妈妈,我做错什么了吗?”
我没有见过那个小孩,但此时此刻,我只想说:孩子,你没做错什么,错的,是我们……
经营好你的家庭,一定要做好这几点。我们通过几个小故事来跟大家聊聊,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们需要做到哪些?
沟通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到了最后,两败俱伤。狮子快要断气的时候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所以,我的观点是,相互沟通是维系家庭幸福的一个关键要素。有什么话不要憋在肚子里,多同家里人交流,也让家里人多了解自己,这样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误会和矛盾。
信任
两只鸟在一起生活,雄鸟采集了满满一巢果仁让雌鸟保存,由于天气干燥,果仁脱水变小,一巢果仁看上去只剩下原来的一半。雄鸟以为是雌鸟偷吃了,就把它啄死了,过了几天,下了几场雨后,空气湿润了,果仁又涨成满满的一巢。这时雄鸟十分后悔地说:“是我错怪了雌鸟!”
我认为,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很多幸福的家庭就毁于怀疑和猜忌。所以,对家人要保持信任,不要让猜疑毁了家庭的幸福。
慎重
两只乌鸦在树上对骂起来,它们越骂越凶,越吵越激动,最后一只乌鸦随手捡起一样东西向另一只乌鸦打去。那东西击中另一只乌鸦后碎裂开来,这时丢东西的乌鸦才发现,自己打出去的东西原来是自己一只尚未孵化好的蛋。
我们在家里,遇到事情要冷静对待,尤其是遇到问题和矛盾时,要保持理智,不可冲动,冲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糟,最后受损失的还是整个家庭。
换位思考
小羊请小狗吃饭,它准备了一桌鲜嫩的青草,结果小狗勉强吃了两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过了几天,小狗请小羊吃饭,小狗想:我不能像小羊那样小气,我一定要用最丰盛的宴席来招待它。于是小狗准备了一桌上好的排骨,结果小羊一口也吃不下去。
有时候,已之所欲,也勿施于人。凡事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家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多进行一下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想,这样,你会更好地理解家人。
快乐
小猪开始学做蛋糕,但它做出的蛋糕总是不好吃。它问公鸡师傅,公鸡想想,问它做蛋糕的原料是什么。小猪说,为了怕浪费,它做蛋糕用的全是一些快要坏了的鸡蛋,公鸡对小猪说:“记住,只有用好的原料才能做出好的蛋糕。”
是的,只有用好的原料才能做出好的蛋糕,同样地,只有用快乐的心情才能构建起幸福的家庭。所以,进家门之前,请把在外面的烦恼通通抛掉,带一张笑脸回家。如果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这样做,那麽这个家一定会成为一个最幸福的家庭。
喜欢《我们是幸福的教育者》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