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陪伴孩子学习成长很多时候,我和跟xx爸说,要给xx足够的自由成长空间,别总是拿他跟别的孩子比!说是这样说,但很多时候却没有做到.就拿学习溜冰来说,xx早就吵着要买溜冰鞋,但我一直以他太小,学不会溜冰为由没买,去年还因为这件事情哭了鼻子.说实话,那次就让我心里挺难受的,但我还是坚持等他再大一点再给他买.前段时间,他又提起这件事,刚好看到小猫家妍妍也买了,第二天我就在淘宝上给买了一双!买回来后一直下雨,只能穿着鞋子在客厅过过干瘾.等天气终于好了下楼去溜冰时,我和他爸还闹了个笑话,我们发现这鞋子只有右边有刹车,左边没有.我还埋怨自己收货的时候没有看清楚,立马拍了照,第二天就去旺旺上跟淘宝客服人员交涉,都买回来半个月才发现这个问题,我怕人家不认帐.很焦急地跟那人解释说,买回来后一直下雨,也没出门溜达,所以没发现有只鞋子居然没有刹车.结果人家客服听说后说,亲,这溜冰鞋本来就只有右脚刹车的,这下可出了个洋相。
天气好了,咱立马下楼练习,刚开始的时候xx是完全不会,一站起来就摔倒,练习了三天还是要我和老公牵着一起走,注意,双脚走,而不是溜!想起逗妞妈说的逗妞半个小时就学会了溜冰,我就想,咱xx这进步也太慢了吧!练习三天后,慢慢可以放开手自己走一段路了.可是又开始下雨,停了两天没去练习,再去时人家又不会了,死都不要我和老公放手,弄得我是心烦意燥,还把他给骂了一顿,弄得他眼泪都出来了.回家后我严重检讨了下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太心急,对待孩子太粗暴了.再去练习时,我就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再心急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学习能力有好有坏,但不管怎样,都是自己的好宝贝.练习第六天,也就是昨晚终于可以自己溜了,注意,是双脚自己向前滑哦,不是用两只脚踢踢踏踏地走哦xx说:"妈妈,我会溜冰了哦!"那一刻他的笑容是多么的美丽
夕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夕阳下,你的笑容是这么地灿烂!
让爱化作朵朵莲花,知易行难,但是,知难而入方为独一路径。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熄灭内心的嗔心烦恼之火,让清凉温顺的泉水注入来,给孩子一片安宁祥和的家教净土。
曾经,我也是一个很紧张的妈妈,因为当我知道,某某朋友的孩子在几岁已经能认识很多字,而我的孩子却对认字毫无兴趣,我也曾经内心焦急,我也曾经试图在读故事的时候,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识字上面来,可是这样的效果并不佳。这让我想起xx一岁多的时候,我们经常对着他念一些唐诗,xx沉浸在他的游戏当中,对我们念诗并没有任何的回应,甚至连眼皮都没抬一下。我反复尝试了很多次,一个月以后,xx突然自己放下玩具,完整的念完了那首诗。我很惊讶,原本以为从来没有在意的xx实际上是听到了我们念诗的声音,而且虽然他没有跟着重复,但是他都已经记下来了。想起这个经历,我想也许xx学字的敏感期还没到,索性就再等等吧。这次听了唐老师的课程,更加坚定了我耐心等待孩子成长的平和心态。
很多家长在小朋友上小学之前,都在想,要不要提前学一些小学的拼音啊,数学啊,这样等孩子上了一年级就能很快适应。也有一些幼儿园在大班时期,增加了小学化的一些内容。这种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超越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不仅失去了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应该接受的锻炼,还会让他失去对小学课程的兴趣。同时,由于一部分孩子在入学前一句学了小学知识,一年级的教师有时候就会加快教学进度,甚至跳过某些大多数孩子已经掌握的教学内容,这使得没有先学的孩子,在入学初期,感觉非常吃力,这个状况令家长也非常紧张,从而形成恶性的竞争与循环。
作为家长,我既不想目的性那么强的去让孩子直接学习一年级的课程知识,又不希望孩子在竞争中失去自信心,那我该做些什么呢?
1、陪伴渡过心理焦虑期
小朋友进入到小学阶段,也需要一个适应期,就好像他们初入幼儿园时的那样,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环境,这是一个挑战。也许对于有的孩子来说,这不是什么难事,会很快适应,但有的孩子可能会相对比较慢,我想,也许可以提前带他去看看校园,告诉他,以后你会来这里上学,会遇到新的老师,会交新的朋友。另外,也如同宝宝进入幼儿园或者新的团体的时候一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保持适当的交流、辅导和协作,让他能逐步适应,从而发展到独立应对所处的环境和人事。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到了小学,学校师资的配备会比幼儿园少一些,尤其是生活上的照料会比较少,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幼儿园阶段,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在此之前,让孩子的自我管理达到一定的水平,能够独立应对生活中的自理环节,能够有合理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无论学习、游戏或者是交友甚至是遇到困难,都有自己的方法,能够找到应对之策,掌握行动纲领。固定的生活习惯之外,也要给孩子一定弹性空间,生活要允许有一些小小“意外”,适当的变化一来可以给孩子适应变化的机会,也可以让孩子保持更持久的思维爆发力,能够拥有破坏和颠覆的思维能力。
3、培养多样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当孩子对一件事情充满兴趣,他会愿意花时间去钻研它,这样也能学到很多知识,你所要做的就是不要去打击他的兴趣,另外,尽量能为他的兴趣创造好的条件,并且鼓励他坚持下去。一个对事物充满兴趣的孩子,一定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
4、关注孩子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
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盎然,愿意接受各种新事物,敢尝试不畏惧,好胜心也是相当的强。可以在平时的亲子互动中充分考虑,可以设定各种场景,来加强孩子的好的行为和个性、转变不良行为和心态、弱化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让孩子在除知识之外的方方面面平衡发展,以使孩子在进入小学这个以知识教育为主轴的系统之前能够建立一些良好基础。
5、仍然需要为小学的生活做好衔接
在生活的习惯上可以逐步向小学靠拢,一是适当增加一些知识学习和辅导,二是训练孩子上学场景的一些模拟,包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长度、一些互动方式等等,这些都可以尝试让孩子有所感受。xx在注意力上面就很难集中到所有的点,他往往只能关心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能发挥想象,对于他不感兴趣的部分,一晃而过。
从内心感受上来讲,孩子越大,家长也需要付出更多。很多时候,我们也一直思考如何系统的去考虑孩子成长环节的各种事情,在幼小衔接上也有很多压力。只能说,孩子一路成长,我们一直陪伴。
育儿观念: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
听高老师《耕耘着,幸福着。。。》的讲座是个享受,虽然高老师年事已高,
但岁月对她是温柔的,没有在她的脸上刻画太多岁月的痕迹,这大概也是她对他人,
对幼儿是温柔的用心的福报吧。听过高老师的讲座我也有我自己的一些零散的感想。
或是受家人的影响,我对佛家里的福报这一说法特别的相信。种的什么因,结的
什么果,得到的是相应的回报。在幼儿教育这个行业,虽然得到的物质回报不尽人意
,但是在精神方面的满足可以说是其他行业都感受不到的,或许在其他行业可以用大
把的金钱来证明我的成功,但是在教育这个行业得到家长的认可,孩子的喜爱是老师
最大的满足吧!
对于师德师风的理解我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解,工作在一线,我每天相处的都是孩
子和同事,面对孩子我的师德理解是爱与奉献,我觉得更多的是爱,面对每个孩子,
活泼内向,性格迥异,我更多的是欢喜和幸福;早上入园时孩子天真的笑容,与老师
相处时信任的眼神,这不仅是孩子给你工作付出的回报,更是一种责任,既然选择成
为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两者之间就是相互的信任和爱,,我还没有结婚生孩子,有
人说年轻老师不会有生过孩子的老师那么有经验,我同意他们的说法中护理孩子这一
块我可能会不是很熟悉,但是在付出爱和对他们的呵护我们之间就都是一样的,因为
我就是用我所有的爱对待班级的孩子,不管他是活泼的、内向的、能力强的、能力弱
的、捣蛋的、我都喜欢,在他们与我相处的时间里我就是当他们是我的孩子,同时我
也有喜怒哀乐,会跟他们一样不掩饰我的脆弱,分享我的快乐难过,这样我们才有感
同身受你对孩子敞开心扉同样他才会对你敞开心扉。
高老师的讲座更多的用的是她身边的例子,她自己的例子,如何对待幼儿,如何
对待同事,这都是工作一部分,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教师来说,没有惊天动地轰
轰烈烈的事迹让人歌颂,在生活中做个有品德的人,在工作中做个尽职的有爱的人便
是对师德最好的诠释。生活中有品德就是对你的学生树立的榜样,他们会受到你潜移
默化的影响也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对孩子充满爱心,他们也会回报你同样多的爱。
1.正确对待成绩:说到学习,估计是每一位家长最关注的一个方面,父母往往想把各种各样的知识一古脑儿地填进孩子的大脑,总是希望每次考试都能出好成绩,我也不例外。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的话,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孩子本身就因为这个不理想的成绩而处于情绪低落或者懊恼阶段,哪个孩子不想自己成为优秀的一员呢?所以,我们不应该狠心地触痛她的“伤疤”。遇到此类情况我一般会对孩子进行疏导,让她清楚事实已经不能改变,要学会调整心态,最关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所以会和孩子分析失分的原因:粗心了?还是知识掌握不够?从而再慢慢地引申怎样避免粗心,如何专心认真地上好每一堂知识课等。
2.努力营造氛围
首先,随着孩子学业的不断提升,需要静心思考的时候越来越多,所以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安静的学习场所必要;其次,孩子应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拥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籍,给家庭增添一抹书香,耳濡目染很重要;再者,适时地放手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很多时候,女儿在书房专心做作业或者看书的时候,我也会捧着一本书静静地坐在一旁,偶尔会应孩子要求帮着参考一下她有疑问的作业,虽然我会了解她大致的作业内容,但不会帮着她进行细致的检查,除非今天的作业具有一定的难度,确实需要家长的检查与辅导,因为我认为此时是她学习自我管理的好时机。而我也惊喜地发现,现在,她回家作业的错误率在减少,看来我的策略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3.坚持习惯培养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但如果作为家长的我们督促着或者陪伴着孩子坚持,一定能养成有益于孩子学习的好习惯。比如我在家有把鞋子、物品规范放置的习惯,慢慢地心语也学会了每天晚上睡觉前整理好自己书包和做好作业整理好书房的习惯;在学习上我经常给孩子灌输一种先紧后松的学习理念,所以她放学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稍作休息就完成学校布置的回家作业,虽然有时只有一个人在家,但也不会偷偷地看会电视什么的;双休日也通常是全部完成了作业后才会外出游玩;每天都会有看书的习惯,不管是半小时还是十分钟。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