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自己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就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自理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教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在幼儿学习生活中,可开展教育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这样才是合格的幼儿园宝宝。可创设条件教会幼儿自理能力,幼儿只有掌握了技能才能更好地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所以在区域活动娃娃家中我投放了许多孩子们不穿的小衣服,孩子们可以练习给布娃娃穿脱衣服,掌握系扣子叠衣服等技能。在操作区我投放了用废旧纸箱制作的小动物。孩子们可以用筷子小勺去喂小动物,练习使用用餐工具。
案例:诺诺小朋友。今天,放学的时候,诺诺外婆来接了,诺诺跑到午睡室把外套拿了出来,准备将衣服穿起来,这时外婆看到了马上抢过诺诺手上的外套说:“你不会穿的,来外婆给你穿快点。”诺诺很不情愿的撅起小嘴,告诉外婆,老师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要自己穿衣服。诺诺抢过外婆手中的衣服很快穿上了。看到这一幕,我特别为孩子高兴,孩子已经有了生活自理的意识。
二、以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更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寓教于玩、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时常还会把家长请到班里,家长和孩子一起亲子游戏。比如,孩子比赛帮爸爸妈妈穿鞋,看谁在最短的时间穿完,谁就获胜。物品归类,把物品散放一边,家长和孩子一起归类摆放最先完成的组获胜。活动中孩子和家长玩的不亦乐乎。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更好地家园共育。
案例:在墙面上,我设计了《看谁跑得快》专栏。设计出跑道,投放了小动物卡片,每天小朋友独立完成一件事,就可以让小动物往前跑一个格。这下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寻求老师帮助的小朋友也少了。每次离园时老师都要嘱咐小朋友别忘记摆小凳子,现在不用了,为了让自己的小动物跑得快,孩子们会主动的去完成。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给他们创造条件,教他们正确的自理方法,多指导、多鼓励、少指责,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指导。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我们的孩子终身得益。
也许,我的一些消费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子,当儿子从一年级开始,在大人的指引下,给他钱去商店买些生活日用品,去菜铺买点菜,去文具店买点文具,大多数时候,他都会有所选择,买到的东西也几乎满足“物美价廉”的标准。到了自己带钱外出(比如今年暑假和老师去烟台踢足球)或者有一定零花钱支配的时候,他也大致没离大格。慢慢地,竟也知道了储蓄的好处。往往,总会拿出一点自己零星的储蓄,想买个玩具,或者慷慨给我用。或者借给爸爸,等待爸爸的“高利贷”。总之,目前儿子的消费习惯还算好。孩子总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环境的变化,总会有些变化,对待理财也会有变化。到时再耐心教育。“钱从哪里来”和“如何挣到钱”对于这两方面,自觉引导地不够。
举个例子:儿子目前对于压岁钱等而额外收入,总认为是自己得到的。儿子的压岁钱不多,从二年级我带儿子一起去银行开了个账户。进行儿子的“大额”钱财管理。数量其实也并不多。我思量来思量去,对于这部分钱,目前还是引导者他去消费,比如今年暑假去烟台,在我的建议下,他取出两千作为活动经费。等到一定时期后,计划再做理财投资的教育。一来,现在积累额度大点,会成为他和同学吹牛的“资本”(儿子的班里同学就有说压岁钱压岁钱有多少多少的);二来,积累的额度太小,他又会想着花完,会有“反正也不多”的心里。三来,可以让他更重视自己的选择和活动的意义。总之,对于压岁钱如何管理的把握,我还是有点掌握不太准确的。
原因何在,我认为根源是儿子不懂压岁钱和亲戚朋友给的钱的来历。目前,长辈或者一些亲戚朋友再给钱的时候,会说:因为你的努力(比如学习,比如参加一些活动)奖励给你的。而大多时候,总不会说明具体理由。更多的靠我和多爸来传达。有时儿子对我俩的反方面意见总会持有怀疑态度,并且,有时家长忙了也会疏于引导。所以儿子对于这个钱的来历总觉是自己挣得。中国的家庭,都会有一些习俗,也给孩子一些美好的向往。所以,对于这部分钱,我目前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尽量给孩子当场解释。或者,对于可以沟通的长辈,让他们变换一些方式奖励孩子。更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是:通过多爸和我的行动,对长辈及亲戚朋友付出,尽量让孩子看到爱是等价的,想要得到是需要付出的。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他也会明白的。
关于这方面,听了老师的建议和各位妈妈的分享后,我觉得也很受益。结合儿子,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积极搜索一些信息,积极参加一些活动,比如一些组织孩子去学着赚钱做公益的活动。实在没有此类活动,就自己或联合一些家长创造孩子体验赚钱的机会。比如卖报纸、卖矿泉水、卖自己或家庭废旧的物品等。
二、关注周围信息,及时给孩子做观念教育,比如“啃老可耻“教育,靠技术和靠劳力赚钱的差别,”攀比可耻“教育,同龄孩子正面形象的教育。“爱”和“理财”的教育上午看了xx妈的一篇博文,也很有感触,说xx因把妈妈同事的玩笑当真,不和别人分享好吃的,心理上不会感谢别人的帮助。我觉得xx妈写得太真实了。这一点在儿子身上表现明显。玩笑话很难分清,偏偏周围就有那种爱和孩子开玩笑的朋友,甚至是爸爸有时也会。儿子总是很难分辨。我曾经”教育“过爸爸几次,爸爸倒是认可我的观点,但是也会不自然而然地去开个玩笑。这需要我进一步地去识别和”教育“身边的朋友。
对于在家庭里,分配家务活方面,如何和孩子谈家长的钱的规划。这一点真得把握度。过于强调哪一个方面都不好。
记得上个星期,我去接儿子,我们做公交车回家,对于儿子重重的书包,我还是有点舍不得他背,我背着,都累得有些出汗。下了车,到了小区,他又想吃根雪糕,我也同意了。起初儿子还有些“感激”我的样子,后来,自己大口吃着雪糕,踱着小方步,我是背着重重的书包,还得注意着路况。我的火气噌地就上来了,但我还是忍了忍,大声对儿子说:我在憧憬呢。憧憬着有一天,我老了的时候,我吃着爱吃的东西,你背着沉重的背包。儿子这一次非常认真地看了看我说:妈妈,是的,那时我也会像你一样工作。虽然表达的不是很完整,很准确。“爱”字也没说出来,但我知道儿子的心情和心里。此刻我和儿子都被爱包围着。
总之理财教育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掌握;既要有大局观念,又要思路清晰,做好细小事情的引导。重在当下。
“我的小孩胆量太小了”,这是目前不少父母都为之头疼的问题,许多人都在积极寻找对策。心理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因素、环境因素、父母教育不当、孩子的不良体验等,所以父母要弄清楚原因,再对症下药。
当前一些父母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经常给小孩讲些古里古怪的“鬼”、“妖怪”等故事,甚至有些父母还以此来吓唬孩子,这极容易使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胆量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只有拥有胆量和勇气的人,才能披荆斩棘,走向成功。但也希望父母在培养孩子胆量的时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不要过分严苛。
心理学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先天因素。父母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遗传了他们的特点。父母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尽量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爱,鼓励孩子与别人交往。爸爸妈妈要做孩子的榜样,不要一遇事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胆小怕事的情绪。
2.环境因素。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商品房,一家一户的封闭环境使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孩子孤独、胆怯的性格。
3.教育不当。当孩子哭闹时,父母经常用“鬼”、“妖怪”等来吓唬孩子;也有些父母当孩子想出去玩时,便用“外面有骗子,会把你骗走”等话语来打消孩子的念头,使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还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做错了事,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使孩子因怕失败而退缩。有些孩子胆小怕事,缺少勇敢精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对子女过于关注,甚至溺爱,事无巨细都越俎代庖而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
4.切身的体验。当孩子满怀信心地在父母面前表现自己时,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嘲笑、挖苦,使得孩子灰心丧气;或者当孩子打过一次针后,切肤之痛使他下一次再到医院就会害怕……
找到了原因之后,我们就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对于父母,平时教育孩子除了要细心,更要耐心。当孩子哭闹时,要多进行正面教育,不能吓孩子。不能把孩子们当作“大人”,不能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父母应尽可能多陪陪孩子,和他一起玩,启发他玩出新花样。如果父母因事不能陪孩子玩,可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规定他在什么地方玩,玩多长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当父母要阻止孩子外出玩耍时,切不可用可怕的故事来吓唬孩子。当孩子回家后,可以让他讲述玩的过程,然后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价,多表扬少批评,这样既锻炼孩子的胆量,又可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条件允许,也可适当地让孩子帮助买一些零碎的东西,或到邻居家借东西,也是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的好方法。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要适时地给他讲人类如何不怕困难的通俗易懂的故事。
在培养孩子社会化技能时,建议父母多为幼儿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当父母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时,更应该让孩子经受各种锻炼。对学龄前的幼儿来说,培养他们的勇敢品质主要指:在摔了跤或有了轻微伤病的时候学会忍耐和面对;同伴间发生纠纷,自己去解决;培养和鼓励他在人多的时候说话、表演;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等。
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只有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事,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锻炼,才会使孩子变得勇敢,变得坚强,逐渐成长为一个富有勇敢精神的人。
在当今社会,某种程度上说情商的培养比智商更重要,情商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
什么是情商?
有句名言“性格决定成败”影响一个人发展有两大因素,一个是智力因素,一个是非智力因素,前者说的是我们众人皆知的智商,后者就是说的我们不太熟悉但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的情商。情商包括的内容其实很多,它是由人的多种情绪构成的,像是人失望、兴奋、性格、兴趣等方面组成的。人们对一些事物的反映,也会间接的反映一个人的情商有多高。
情商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的社会,很多时候情商要比智商更重要,情商高的人也更加受欢迎。现在的社会团队合作精神要比一个独干的精神重要的多,很多事情并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做的来的,需要大家的配合,这种时候如果一个人的情商高,那么他的团队合作精神也会很高,也会更加受到周围同事的欢迎。如果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压力都比较大,如果一个人性格过于脆弱,没有抗压能力的话,那成功也很难向他伸出橄榄枝。所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怎样培养提高宝宝的情商?
智商更侧重于先天因素,情商则侧重于后期的培养,所以情商比智商的可培养性更强一些。为宝宝从小培养一个好的性格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宝宝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这样有利于提升宝宝自信,培养其乐观的性格。
其次,多跟宝宝沟通交流。尤其多进行一些亲子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宝宝多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怀。
情商主要侧重后期的培养,可塑性比智商更强一些,所以家长应该从孩子小时候抓起。
孩子由于认知程度的限制,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主要依据成人的标准(心理学上称为“他律”)。因此,成人必须首先明断是非,以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教育孩子。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还应该用自己的道德情感来熏陶孩子、感染孩子,使他们从“通情”到“达理”。对于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要给予鼓励、表扬和欣赏,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孩子违背道德的行为要给予批评、惩罚,使他们体验到羞愧、悔恨,这对于发展道德行为是有利的。父母对于孩子的道德行为标准要一致对待,既不能父母不一致,也不能前后不一致。
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要从小做起,如果早期不做,等到孩子长大了重新纠正是很困难的。
情商关系着孩子今后的为人处世,所以情商的培养是很重要的,那么家长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的情商呢?孩子情商低,家长又该怎么办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孩子的智商开发固然重要,情商也不可忽视,情商低的孩子在与人相处方面往往会比情商高的孩子要吃亏一些,所以家长为了孩子今后的发展,在培养孩子的情商方面,也应该下一些功夫。
孩子情商低怎么办
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情商高手的基本功,就是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能很快了解自己的当下情绪。因此父母应先帮助孩子辨识出现有的情绪状态:“所以你不开心了?”,“所以你感到委屈了?”。帮助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状态,会带来两个天大的好处。首先,孩子可以明白,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那个“对方”。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其次,孩子可以从中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这次挨打,心理难受,以后就知道了,若去打别人,别人也就会有这样的感受。从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这会是个一举两得的做法。
帮助孩子发展负面情绪的管理技巧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养运动20分钟以上,会促进大脑中脑内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
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这孩子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
培养孩子的人际互动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应该多安排机会,欢迎孩子的玩伴来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以及共同度过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如生日等)。重视情商的父母亲在孩子参加这些团体活动时,该观察的是,孩子在和别人的互动当中,他是主动和他人说话?还是害羞不开口?当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是什么反应?而万一与他人发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应的?
家长怎样培养情商低的孩子
家长要作孩子的表率
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强,父母在孩子心中就是崇拜的对象,孩子每天用最细致的目光观察着父母的一举一动,默默地模仿和学习着。在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学会了您那一套。所以,父母必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
坚持一贯的家教作风
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爱不能是溺爱、偏爱,而应该是理智的爱,有原则的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允许做;什么不许做。对孩子的要求要始终坚持如一。如果只对孩子提出要求,而不督促孩子,时紧时松,朝令夕改,这样就难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也会对家长的要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家长从而失去威信。只有坚持始终如一的严格习惯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
以积极肯定为主的正面教育
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应多作积极的肯定,从正面引导孩子向目标发展。孩子受到激励和赞扬后,上进心就会得到强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实际,对孩子越信任,与孩子的感情越融洽,便更能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对孩子的优点要及时表扬,用适当的奖励,肢体举动来表达赞扬和愿望。没玩没了的数落只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帮助宝宝控制自己的情绪
爸妈首先要让孩子懂得,哪些情绪是好的,哪些情绪是不好的。好的积极的情绪,如热情、欢乐、乐观、和善等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应让它自由地表现出来。不好的消极的情绪,如冷淡、抑郁、悲观、愤怒等不易被社会接受的 情绪,要对它加以抑制和消除。
注意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
爸妈要与孩子心灵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而且能给予满足的,家长应该尽量予以满足。不合理而且不能给予满足的,则要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给予满足的道理。千万不能不关心孩子的痛痒,也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动辄训诉、打骂,压抑孩子的情感流露。
为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条件
家里来了客人,爸妈要让孩子相识相伴。孩子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爸妈也要适当地带孩子去参加一些聚会、晚会,让孩子见见各种场面,学习与各种人打交道的方法。使孩子增长见识,从而,使孩子在人际交往时变得落落大方。
让孩子抓住各种人际交往的机会
爸妈带孩子上街,要鼓励孩子问路。带孩子上车,要让孩子去买车票。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时,要让孩子当小主人,家长千万不要事事包办处处代替。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家长要积极予以支持,并且及时鼓励。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让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他们会互相教会怎样玩耍、怎样相处、怎样生活。家长要欢迎孩子的小朋友上自己家里来玩,也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互相信。
要经常表达爱意
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在玩耍、吃饭和交谈当中经常表达出爱意,可以培养孩子的健康情绪。
帮助孩子表达情感
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不懂得如何控制情感才表现为愤怒。
教会孩子自主决定
独立是情商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让他们从小学会自己拿主意,才能培养出独立的性格。
肯定孩子的情绪
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愤怒,而不是告诫他们“不要生气”。此外,询问他们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也很重要。切记不要在孩子愤怒时试图压抑他们的情绪。
承认他们取得的成绩
对孩子的智力永远要予以肯定,避免贬低他们的作为,否则会让孩子对失败失去接受能力。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
不过分溺爱
避免说“这事你干不了,我来替你吧”这样的话,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失去对自身的安全感。
培养孩子情商注意事项
自知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可以每天抽点时间跟孩子交谈,引导孩子坦白地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同感受。
自信
父母多多赏识孩子。当孩子表现良好或者有点滴进步时,父母应及时给予适度的赞美,鼓励孩子。
自尊
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满的行为或表现,父母也不宜对他做出无情的指责,而应该耐心地引导,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许多父母无意间在亲戚朋友面前责骂甚至体罚孩子,会令孩子尽失自尊,也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自控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总是处于一种狂躁不安的状态,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长。父母可以通过规律性的亲子阅读、书法练习、游戏等活动,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引导孩子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自理
爱劳动是孩子应该养成的一种好的品质。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孩子能够经常获得成就感,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并从成功的独立行动中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因此,父母应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际交往
孩子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亲子关系、幼儿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无论哪一种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影响。所以,父母要注意与孩子间的亲子感情,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现,教给孩子基本的礼貌等人际规则,让孩子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