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完了树叶,孩子们相互交流着自己的发现。老师说:“我们的树叶脉不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下来呢?”佳琪歪着脑袋想了好久,说:“我们可以向小班时一样画下来。”老师说:“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叶子的叶脉呢?”涵涵跳着说:“我们可以把树叶贴在前面,后面画上叶脉吧。”孩子们仔细观察了叶脉后,画起来。画好了,老师请他们起来介绍。佳琪说:“我画的是银杏叶,都是从叶子柄开始的。”涵涵说:“我的老师说是玉兰叶,是…中间一条长长的,两边的叶脉弯弯的像围成的样子是半圆形,排的整齐地。”等涵涵说完,浩浩举手说:“我跟他们的不一样,我的是有点尖的,但是,我画不下来。”老师说:“第一种叶脉的样子像什么?”涵涵说:“像小扇。我的像小船。”“我们来和不会画的小朋友一起来把他们的叶脉也画下来,好吗?”小朋友们有的贴有的画。开始忙了起来,一会教室里就画好了孩子们的作品。
结合在散步中的观察活动,在观察中,怎样来表达叶脉和树叶的关系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在观察探索过程中出现与老师的互动,和同伴的互动;在观察后能随着老师的问题进行互动回答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整个过程中,涵涵积极主动,围绕叶脉的比较、观察、表示方法,通过观察、制作感知了树叶的多个特征和制作标记的简单方法,对树叶的叶脉有了初步的认知。
细心观察帮助涵涵发现更多叶脉的特征。会借助工具,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的特征。在观察树叶的时候,他发现树叶的叶脉是不同的方式排列的,观察叶脉的时候最好对着光线较强的地方,那么叶脉会比较清晰,而有的树叶比较厚,表面油油的树叶,正面的叶脉会比较清楚而且凸出来,而正面的叶脉比较浅。做事活络的涵涵能帮助佳琪和浩浩发现叶脉特点。
开学到现在,我们小托班小朋友的注意力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从刚开始在小凳子上坐不住,到现在能安安静静坐在小凳子上听老师讲课,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还是有个别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这碰碰,那摸摸,总想离开自己的小凳子。
我们班的世轩小朋友又坐不住了。他离开自己的小凳子,一会跑这跑那,一会又去摸这摸那,小嘴巴还不停的说话,见此情景,我拿出一张小贴画说:“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小朋友们的小眼睛马上都转移到我的手上来了,世轩小朋友也停住了他的脚步,扬起他的小脸说:“老师,老师,我知道,这是小贴画,是个小乌龟的”,“世轩真棒,知道这是一个小乌龟图案的,谁要是认真听老师讲课,老师就把它送给谁”。小朋友们马上把小手都放在了膝盖上,世轩小朋友也坐在了自己的小凳子上,瞪着圆溜溜的小眼睛认真的听起来。
在我们看来,不起眼的一张贴画在小朋友的眼里就变成了有魔力的东西,它可以勾起孩子的好奇心,让躁动的心安静下来,魔力还真是不小呢。
其实,在孩子的心里,是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的,一张小贴画就是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认可。我觉得对孩子要多一份微笑,多一份赞扬,让孩子在自信的环境下快快乐乐的成长最重要!
孩子们在以前的生活中从来没有仔细观察过叶脉,今天得知要把叶脉的花纹用橡皮泥印下来时,孩子们觉得特别神奇,梓瑜她拿出了一小块橡皮泥,放在手心里面搓了搓,又放在泥工板上用力压了一下,然后拿起一片大树叶,按在了橡皮泥上,她看了一下只有一半的树叶痕迹,嚷嚷道:“我的树叶怎么看不出来呀。”很快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被橡皮泥的其他玩法给吸引了,对印叶脉失去了兴趣。
在该游戏中,由于叶脉印压的不明显,导致了孩子失去了先前的兴奋度和新奇感,游戏中的专注力也是稍欠缺一些。
调整:
⒈单纯的压印叶脉无法吸引到孩子的兴趣,原因是用橡皮泥来压印,本身就显得不太清楚,不利于幼儿观察。
⒉建议可以投放放大镜等材料
,让幼儿观察压印出来的叶脉,增进幼儿探索的兴趣。
树叶项链
心心一手拿着毛线,一手拿着树叶,穿起了项链,一片红色的枫叶,一片黄色的银杏叶,再来一片红色的枫叶,一片黄色的银杏叶……心心耐心地穿着项链,小树叶密密麻麻地串在了毛线上,可是收拾玩具的琴声响了,心心还没完成,她只好闷闷不乐把手里的树叶项链放进了篮子里。
心心能够用枫叶和银杏叶按照ABAB的规律来穿项链,可是一直到收玩具了她还没有完成,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
调整:
⒈由于树叶比较薄,所以串满一根项链耗时比较久,可以再提供一些短的小管子、或者纽扣,可以让幼儿把小管子穿在树叶中间,这样既能增加项链的美观,又可以加快速度。
⒉串项链的线长度也可以适当变短一些,可引导幼儿变成串手链,提高成品完成的效率,体会成功感。
这天中午我们散步来到小树林这里,看到孩子们很喜欢这块空地方,就请孩子们自由活动。于是有的小朋友在树林里跑步;有的小朋友在捡起地上的树枝;还有的小朋友在摸摸树上的树叶。这时宇哲小朋友轻轻对我说:“老师,你听!”说完他脚用力地踩在树叶上,发出了“咔擦咔擦”的声音。旁边的熙熙小朋友听到了,得意地说:“这有什么!”说完捡起地上的一片枯叶在手里用力一捏。一眨眼的功夫枯树叶全碎了,并发出了“咔擦咔擦”的声音。宇哲看到后,一脸崇拜地看着熙熙,立马也捡起地上的枯树叶学着熙熙的样子,也是一捏,一下子树叶也是都碎了。旁边其他的孩子看到他们这样,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找枯树叶。转眼班级中许多孩子都加入了这个行列。玩了会儿,熙熙还把手里的碎树叶往天上一洒,这下孩子们更加开心了,也学着熙熙的样子把树叶往天上洒。顿时天上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枯树叶。
《指南》中科学领域的教育建议中说道: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在上述的事件中,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小树林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接触自然的有利条件,让幼儿在玩玩、看看、摸摸中感受到树叶的变化和乐趣。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与小树林充分互动,摸树叶、踩树叶、捡树叶等这些活动都充分表现了幼儿对于树林的喜爱。特别是最后孩子们把枯树叶捏碎,向空中洒出的动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树叶飘落下来的的另一种情景。在这个过程中熙熙想到用小手捏树叶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他预料到捏树叶会发出的声音产生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该幼儿对自然界的认识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带领着其他幼儿开展着他们喜欢的游戏,也达到了较好地效果。
秋风一吹,片片树叶飘落下来,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后,我们就对落叶进行清理,尽管扫的干净,可是一阵风吹过来,地上又是一层落叶。
为了保持园内的环境卫生,下课后我让孩子们捡树叶,孩子们的兴致特别高,有的孩子捡起落叶后,对着树叶认真的观察起来,这时他们会高兴地叫起来:我的树叶像蝴蝶,我的树叶像小猫,我的树叶像金鱼,我的树叶像小鸟……看到这些后,我想:何不让孩子们利用树叶来进行创作。于是,我问孩子们喜欢这些树叶吗?孩子们表示对每片树叶感兴趣,我把想法告诉了孩子们,让他们可以利用树叶来粘贴,也可以制作成面具,可以摆出各种各样的美丽的图案……在我的提议下,孩子们高兴地创作起来,有的粘贴出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有的摆出了各种各样的花朵,有的做出了各种面具……,我们教室的作业墙上,都挂满了孩子们的作品。现在只要看到地面上有树叶,孩子们就会自觉的拾起来,有的放到垃圾桶内,有的拾起来洗净晾干,放到区角内,在区域活动时利用他们进行创作。
可见,小小的树叶为孩子们带来了乐趣,通过树叶创作活动,不仅开发了孩子们的智力,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并且通过拾落叶净化了园内的卫生。这一活动,是值的开展的。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