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负责,而教育笔记是老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一篇教育笔记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巧对“小马屁精””,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写这篇文章的冲动是来源于本人骨干教师教育博客上的一篇文章“浅谈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回应策略”,细细看来,此文是所有文章中点击率最高的1篇(竟有300多次,实在是始料未及),且后面很少有地看到了读者的一句跟贴:“太棒了,还有更多的内容吗?”这使我受到鼓励的同时,也了解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回应策略是大家都想实际提高的重要能力。

结合这段时间,班中发生的一件小事,再来谈谈我对孩子的回应策略,可能还没来得及很好的归纳,希望看的老师见谅,也希望大家多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在园里又是教研组长的我,在平日里看似总要比别的老师忙碌一些。或观摩、或学习、或开会,常会风尘仆仆地赶到班里接班。不知从哪天起,我一走进教室便听到班中一个很乖巧、活络的小姑娘大声说到:“小章老师,你辛苦了。”乍一听,我一笑了知,心想这么小个小孩儿竟然也能体会到老师的辛苦?此后,也没把这当作一回事。

第二天,我组织完园中的教研会议,如往常一样走进教室,看到搭班老师正在帮孩子们整理衣裤,同时还讨论着点什么。一看到我进去,那姑娘竟又一次很认真的叫到:“小章老师,辛苦了!”应着她的叫声,小朋友们顾不上听搭班老师的话语,而齐刷刷地将眼光落到我的身上。这是我不太愿意看到的,很明显我的进入对孩子们正在进行的活动造成了影响。而且我从心底里认为,和我搭班的老师也很辛苦,她一直在默默无闻地付出,如果总是听到孩子这样说,如果我是她心里肯定会有一些失落。但是,孩子没有错,她只是想对你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关心别人不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吗?想到这里,我立马回应到:“小章老师,不辛苦。大张老师才真的很辛苦哦,你们要听话,这样才能让老师不觉得辛苦,知道吗?”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认为这事就这样结束了。

又过了几天的一个早上,刚带完溜冰特色班的我口干舌燥地赶回班中,一进门姑娘又来了:“小章老师,辛苦了”。这一次不得了,事态开始蔓延,几乎一半的小朋友开始效仿“拍起了马屁”,“辛苦啦、辛苦啦……”的叫声,有如回声一般此起彼伏。搞得我一下子头都大了两圈。这可怎么办,看来我以前的简单回应是不起效果啰。如果一味的压制孩子,不让他们说,就更不是个事儿啊。平时,我们不是总教育孩子要关心他人吗?那么到底怎样的关心才是别人喜欢并能接受的呢?可能,孩子是缺少这方面的方法吧。于是,我决定就此开展一个交流讨论活动。

首先,我把我自己的感受告诉了他们。“小章老师,今天真的满辛苦的诶,穿着滑轮和哥哥姐姐们一起溜冰,说了很多的话,嘴也很干,刚才我想到教室里来先喝上一口水,然后再和你们一起去做篮球游戏。可是,你们这样像小麻雀一样对着我大叫,我觉得头好痛,连喝水都忘了。我知道你们在关心我,其实我心里很开心,但是要怎么样关心,才能让老师觉得开心又舒服呢?”听我这么真诚地一说,孩子们举起了小手。“小章老师,你喝点水吧。”“小章老师,我们的声音太响了。”看到他们这么懂事,我也觉得很欣慰。那么,我们的大张老师、任老师(生活老师)平时在班里,也很辛苦,谁能想出好办法来关心她们?姚小朋友是班中的小调皮,他第一个举手说:“不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对亚,如果你在教室里奔跑,老师肯定会担心你的安全,这样总要看着你,老师当然辛苦罗。那姚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能带头做到这点吗?”“嗯”姚小朋友干脆地回答道。贝贝举手说道:“我让任老师多吃点饭!”哈哈,听了孩子的童言稚语把我们的任老师也给逗笑了。想到贝贝每天都是吃饭最慢的小朋友,常常都是由老师喂完的。任老师及时地对她说到:“只要我们的贝贝自己学会吃饭,任老师就不觉得辛苦了。”就这样,孩子们说了许多许多……整个过程充满着温馨和快乐的气氛

通过这次讨论活动,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不再简单得对着我说那句话了,而且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的有了不少改变。有的宝宝不再做“危险动作”了,有的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有的会在你空的时候走到你跟前说一句“老师,你喝点水吧。”

看来,要真正给予孩子回应还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哦!这需要老师冷静地分析、细心地开导、真诚地交流与互动……总之,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总结。我想或许我还会写“三谈我的回应策略”甚至更多。让我们在过程中积累自己的教育智慧吧!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利用游戏规则巧对幼儿的任性行为


桌上两个小朋友正在玩跳棋,周围一圈小朋友在观看,不时发出一两声议论。其中一个小朋友跳的明显要快很多,胜券在握。另一个小朋友有些着急了,在违反规则的情况下,连续跳了好几个格,在场的小朋友把这个问题指了出来,这个小朋友理直气壮的回答:“在家妈妈就让这么做”,其他小朋友也毫不示弱,立即指出妈妈这么做也是不对的。该小朋友生气地把棋盘掀翻在地,并且说再也不玩跳棋了,引起小朋友们的一片混乱。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该幼儿能这么做除了本身缺乏规则意识之外,还与家长长期的娇生惯养给孩子带来的任性行为是分不开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最初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家长在与幼儿的接触过程中过分宠爱,百般迁就,会导致幼儿的骄横无礼,遇事任性而为。同样若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缺乏统一性,全凭自己一时的意念,而不考虑后果,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幼儿缺乏一种做事的标准,从而缺乏规则意识。

通过对幼儿任性行为的分析,结合学前期幼儿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规则来巧对幼儿的任性行为。实践证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更易于接受自己制定的规则。因此在游戏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来讨论什么样的规则是合理的,我们该怎样遵守?以前面的案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小朋友这么做,对吗?我们玩跳棋时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玩跳棋的规则都有哪些?这样,幼儿要想和别人玩游戏,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遵守大家共同制定的规则,这对幼儿的任性行为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在引导孩子们制定了自己能接受的规则之后,还应对这些规则进行积极强化。幼儿的任性行为,会促使他们对外界的规则特别是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规则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往往老师越是强调,违反的次数越多。因此在游戏过程中,表扬能够积极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不仅能对其他幼儿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还有利于所有幼儿对规则的认同和遵守。

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游戏规则对幼儿的任性行为起到约束作用,从而促使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

小故事,巧运用


午睡起床后,欣怡光着脚走过来。

“老师,我的一只鞋找不到了!”“看看你邻边的小朋友有没有穿错啊?”“我看了,没有。

”“那我们再一起找找。

”最后,在床底的一个角上找到了他的另一只鞋。

每次午睡时,孩子们总是把鞋随便一丢,说了很多次也没管用。

这么小的孩子,给他们讲大道理也没多大用处。

怎么办呢?

第二天,孩子们又是把鞋随便一丢爬上了自己的小床。

我灵活机一动:“呀,一双双的小鞋子真漂亮啊!”孩子们都好奇的看着我,“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一个漂亮的小孙女,今天啊,老奶奶要给她的小孙女做一双小鞋子,可是她找不到鞋样了,准备啊从小朋友的鞋子中找一双照着做。

可是,小朋友鞋子都这么漂亮,要选谁的呢?老奶奶说了,她要选摆得最整齐最漂亮的那双。

”小朋友都瞪着眼睛认真听着,马上把自己的小鞋子摆得整整齐齐,都希望自己的鞋子能选上。

这样鞋子摆整齐了,通道也通畅了,孩子们走路的时候也不会把鞋子踢的到处都是了。

问题也解决了。

巧治幼儿浪费


因活动的需要,我布置幼儿每人带一面小镜子,可是有的孩子总是忘记带。一天下午离园前,我便用圆珠笔在忘记带的孩子的手心画一面小圆镜,以提醒孩子不要忘记了。没想到被画的孩子都特别开心笑嘻嘻地对我说:“痒痒的,真舒服。”没被画到的孩子着急地说:“徐老师,你快帮我画吧!”我边帮孩子画边想:最近班上孩子浪费纸的想象很严重,虽然讲了好多的道理,但是效果不明显,我何不趁这个机会,利用孩子具有“泛灵”的心理特点,再一次触类旁通地教育孩子呢?

都画完了以后,我对孩子们说:“刚才老师在你手心里画画时,你觉得怎么样?”孩子们齐声说:“有点痒痒、很舒服、就想笑。”我接着问:“你们每天都喜欢在哪里画画?”孩子们回答说:“在纸上,在本子上。”我又问:“你在纸上画画的时候,纸也会觉得怎么样?”孩子们说:“纸也会痒痒、也会笑、也会很舒服。”我马上说:“对了,当你在纸上画画的时候,纸也会觉得很舒服,你的画画得越漂亮纸就会越开心,对你咯咯笑。如果有的小朋友往纸上胡乱画一下,甚至一张雪白的纸还没来得及画画就撕了或者扔纸篓里了,纸就会很伤心、很生气,不再对你咯咯笑了。画完画的纸也不能胡乱撕,我们可以再用来折纸、撕贴、剪贴,让它一直对着我们开心地笑,多好呀!”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孩子乱撕乱扔纸了。灵活地运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法教育孩子,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师对双减政策教育的感悟和反思 【精】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突然产生一些感悟,我们能将自己产生的一些收获写下来。通过心得体会可以看出自己的思想方面的成长,心得体会可以写哪些内容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幼师对双减政策教育的感悟和反思”,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幼师对双减政策教育的感悟和反思(篇一)

 2021年8月,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落实减负保质,致力于提升课堂质量,向40分钟要高效。在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作业管理和设计路径,激发学生创造性和积极性,也成为了每一个老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考虑作业设计的目的。作业的设计究竟是出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还是出于“应试”的目的,为了考试而大量做题,或者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此外,如果一份作业单的设计,所有学生都会做,那么可以说这份学习单就是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好的作业应该是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是孩子借助支架,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的。因此,作业的设计要让孩子们潜心会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可以让他们去挑战的。

在作业设计中我们要明白,不是做得越多、花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学好,在合适的时间内学习“少且重要”的数学才是数学课的理想状态。有时过多机械重复同水平的练习,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迷失好奇心,反而“熟能生厌”。华罗庚曾说:“学数学不做题,等于入宝山而空返。”在信息化的今天,要帮助学生找到“题海”已不是难事,难的是为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成长的“题组”。“双减”文件明确要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双减”文件对作业批改也有细致具体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文件还特别提到:不能要求家长批改和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毫无疑问,批改作业属于教师的工作,“精选、先做、全批”是教师作业布置的基本准则,教师也不会要求家长和学生批改作业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但学生因此就放弃作业的“自我检查”,家长就对孩子的学业“放任不管”,这就是对文件的误读。任何关于学生成长的工作,都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自主和家校合作形成的合力才能取得更好效果。作业的批改看结果也要看过程。老师批改的一个简单的分或者“×”,反映不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经历和收获,还会掩盖学生作业过程火热的思考、丰富的情感和真切的体验。在批改时,尽量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尊重。有时一句话,足以鼓励学生的斗志;一个符号,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一个图示,能激活学生的思路。

总之,在“双减”政策之下,我们要正确解读文件精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自己的作业设计能力。在减负的同时,不减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幼师对双减政策教育的感悟和反思(篇二)

“减负提质”,其实是相互矛盾的。正如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不吃草。这是行不通的。要想马儿跑得快,要吃好草,而好草来源于教师。

减负提质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解决前些年教育界普遍存在的学生负担过重和“高分低能”等问题而提出的一条具体途径。其具体含义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对学生的“减负”不能作平面化的理解,似乎“减负”仅仅是减轻书包、减少作业,减少学生在校时间,甚至取消考试。诚然,这些都是“减负”手段,并不是“减负”的真正目的。

“减负”既不能平面化的理解,也不能“一刀切”。我们客观的发现,学生的负担并不是都重,而是“负担”不合理:机械学习负担重,实践活动负担轻;考试分数重,习惯培养轻;用脑负担重,动手负担轻;心理负担重,思想疏导轻。更何况,由于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他们学习负担的轻重又不能一概而论。

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中的文字重复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

我们站在教育发展、人才培育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认为“减负”不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而且是培养个性化人才的需要。为此,当务之急如何以科学的发展观和现代教育观为指引,全面深刻地理解“减负”的含义,落实“减负”举措。

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应试教育留下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健康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成长空间

我认为,创造学生更多的自主成长空间,个性化地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做好 “减负”工作的关键一点。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两个层次”、“两个针对”、“六个让给”的灵活学法指导体系。“两个层次”是目标原则。浅层目标:让每个学生懂得一些通用型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高层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即能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风格和能力,对通用型的学习方法进行灵活选择或再创造,提倡适者为上。

“四个针对”是指导原则,指的是:针对与“减负”关系特别密切的几种学习方法指导;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学习策略和学力指导;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针对学习动机的主次作用不同,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六个让给”是自主学习原则;学法让学生自己感悟;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开掘;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拓宽;学生能力让学生自己发展。事实上,学生从同学和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上学到的多。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必要求整齐划一,要灵活多样。教师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学习,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生动活泼地学习,自主地学习,这样学习就不再成为负担。学生有了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校就要创设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舞台,挖掘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做才达到“减负”的目的。

二、提高教师素质。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能力强,教学效率就高;教学效率高,学生的学习容量就大,学习效率也高。这种意义上分析,“减负”对老师而言,不是“减轻教学负担”,而是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幼师对双减政策教育的感悟和反思(篇三)

“双减政策”有利于国家教育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下国家因教育内卷而产生的教育焦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秉承以学生全体全面发展为中心,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教育家”型教师。熟悉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让学生学的更好的学习方法。做到“两基两全”,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基本能力,面对全体学生使他们全面发展。

二、教学过程

新课改强调教学要从“注重结论”转为“重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是这样;作为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如何巧妙构思自己的课堂,使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和参与感更强。

三、课后服务

充分利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的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布置作业上要注意分层,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是国家针对教育提出的利好政策,作为教师应该深入贯彻其思想意识,践行到位;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幼师对双减政策教育的感悟和反思(篇四)

今年,国家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明确并强化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各方责任,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前两天学习了中小学义务教育“双减”意见以后对减负提质的提法感触颇多,从我本人的内心深处,真正地感受到减负提质的重要性及紧迫性。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是每个人珍藏在记忆深处的美好时光。但是,现在的孩子却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因为他们的童年时光被大量的作业和各种课外补习班所淹没。

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欣赏那些上课认真听讲,能够有效的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的学习,回家认真预习、复习、独立完成好作业的孩子。这些孩子,能有效地把基础知识学好,他们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每当看到一些学生在学习上累得小脸煞白,经常十一、二点睡觉就很心疼。作为一名老师,我充分地认识到教学活动中讲求技巧,让孩子们从繁重的课业学习中解脱出来的价值与意义。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

一、要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切实地给学生进行减负。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这就决定教师的讲只能是精讲。要达到精讲,我认为就必须做到一课一得或两得,不可贪多求全。每篇课文值得探讨的知识点很多,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就要抓住教学重点,大胆地裁剪取舍。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我个人觉得要做到五条:

(一)是精心备课。在深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备课,做到备过程、备语言、备板书、备习题、备教具。

(二)是减少时间损耗。要求学生课前作好上课准备,合理提高课堂密度,增加教学信息量,浓缩教学语言,精简板书,提高教学效率。

(三)是改变课堂结构,达到讲、练、查结合,知识点落实,体现精讲精练。

(四)是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通过投影等多媒体作用于学生各种感官,以增加直观性和形象性,增加信息传输量,提高学生储存记忆的速度、效率。

(五)是对后进生实行及时的辅导。

二、多一些开放作业。以开放性的作业提高和改善学生的思维,通过解放和开发学生思维以达把学生从枯燥烦闷的作业中解脱出来的目的。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反复抄写只能加重学生负担,在学习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们理解的更透彻,应立足于教材又超越教材,让他们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及时代背景,拓展阅读相关的文章,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感到繁重枯燥。在教学过程中要受用的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学习任务完成。

三、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对于学生的减负,我们还是一味的减,更不可能一味地空减,而是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有意的,有目的的转变学生思想,从而转变学生观念,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而变为主动地学习,才有可能达到我们减负所期望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不断的教学活动中,不时地、不断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自学习惯,具体说来就是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外阅读和勤于练笔的习惯。

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身心不健康,则会对事物产生错误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对于学生个人的心理教育在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亦相当的重要。

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真实感受 【精】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突然产生一些感悟,我们会将自己的思想改变进行一个记录。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帮助自己认识一个新事物,对于心得体会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急您所急,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真实感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真实感受【篇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响应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2021年10月26日我们xx小学英语组全体教师进行了有关教研,老师一致认为“双减”政策应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家长负担,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回应社会关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个好政策。

在本次研讨中我们探讨了“双减”与英语教育的关系。双减,英语是重点对象。必须减轻家庭对英语教育的焦虑,必须减少社会培训中英语教育的比重。这对应高质量、低能耗的英语教育是好事,优化作业就是一种选择。

针对作业我们重点进行了讨论。作业应当是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而对课堂已学未会内容的深化开展的学习活动,其特征是通过继续学习而深化教师讲授、学生观察与体验中所初步建构的知识、能力、态度。

有质量的作业必须有意义作业。以知识、能力、态度为基础,强调教学之后的知识记忆和技能巩固,知识的迁移,思维的激活(钥匙),好奇的追问,理解的加深,但都应以价值意义为指向。

有质量的作业应该遵循深化学习的机制我国小学生的英语作业,应该遵循我国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已学未会的训练的机制,其核心为:巩固已学,强化实践,达到能会。

有质量的作业需要有温度的话语。作业的对话和情感交流,不仅可通过语言,还可通过图像、声音、动漫,需要设计情景。作业的提示、指导、评语,都应从情感出发。语言,除了准确、鲜明、生动、得体等语言基本规范外,作业语言更多的要诙谐有趣、亲切友好,对思维引导、意义追寻的作业,语言表述要有“能引而不发、激励唤起”等效果。

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真实感受【篇二】

让学生作业减负落到实处,如今,我国“双减”工作已全面开展,落实“双减”政策,需要老师转变观念、改变策略,让学生作业减负落到实处。近期,根据学校的任务安排,我观看了xx省教研室组织的关于“作业减负”的系列报告。特别是周老师《区域作业管理的检验视角反思》讲座,他的讲座分为三个话题:xx市双减工作概述,学校作业管理经验分享,教研视角反思作业设计。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双减”工作,最核心的是关注“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管理,对于学生的作业管理,要通过“四个强化”来落实作业管理:强化作业总量控制,强调一校一案,建立作业公示;强化作业提升,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强化学生习惯培养,小学晚九点不做作业;强化教师责任落实,提高作业管理效率。作业管理,老师不能简单地停留于时间管理,应该聚焦于每一天所面临的极为真实的作业问题,以课题认领的方式研究作业问题,以作业为媒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是做好作业管理的重要路径。

作业设计,要突出“减量、提质、增趣”。要想提质,老师可以通过精编题目提升习题的质量,通过错题库提升学习的质量。错题库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学生的个人错题库,另一类是学生的班级错题库。要想增趣,学生的作业形式可以是“浸作业”,浸作业是指学生亲临问题现场,使用现有的材料或者工具,综合运用知识、经验和技能,经过操作、计算和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作业,这种作业能丰富作业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小鬼约题”的作业形式,小鬼约题是指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从作业中选取题目,模仿教师进行出题、改编并讲解,达到作业分层的目的。

教研视角反思作业设计,分为三个角度:巩固知识的视角,诊断教学的视角,作业编写的视角。从巩固知识的视角来说,对作业设计应该追求的是主干性、基础性和针对性。鼓励教师参与“校本作业”的编写,一个学校的校本作业一定要由自己学校的老师来编写,因为本校的老师最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作业的针对性,符合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建立共同体学校,组织各校名师参与作业设计的审稿工作。这样,学校的校本作业才能够在情境创设、问题设置、答案组织等方面做到科学规范。

从诊断教学的视角来说,诊断教学分为两个内容,一个叫结果诊断,另一个叫过程诊断。现在大多是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诊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利用学生作业的结果来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在教学中,老师及时把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反馈,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依据学生错在哪里,分析错在哪里,得出它的问题在哪里,这是作业结果诊断,是作业最重要的功能。过程记录,是做作业的时候,随时把自己的思维记录在试卷的顶端或者作业本的顶端。学生做选择题的时候,第一下选的是A,过一会选的是B,最后选B对了,老师就认为学生懂了,其实我们发现学生的纠结过程,我们并不知道。实际上,也许学生在A和B之间犹豫了很久,学生犹豫的过程就特别有价值,就应该及时记录自己犹豫及思考的过程。

从编写作业的视角来说,不仅要提倡教师设计和编写作业,也要尝试让学生设计和编写作业。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过程,就会不断丰富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正因为学生自己设计和编写作业,我们才能充分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以达到作业最优化的效果。

总之,对于“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管理,我们要经常反思,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否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习得了方法,激发了兴趣,促进了发展。作业设计,依然是我们今后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努力设计出真正使学生减负、增效的作业,体现作业的功能和价值。

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真实感受【篇三】

“双减政策”有利于国家教育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下国家因教育内卷而产生的教育焦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秉承以学生全体全面发展为中心,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教育家”型教师。熟悉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让学生学的更好的学习方法。做到“两基两全”,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基本能力,面对全体学生使他们全面发展。

二、教学过程

新课改强调教学要从“注重结论”转为“重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是这样;作为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如何巧妙构思自己的课堂,使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和参与感更强。

三、课后服务

充分利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的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布置作业上要注意分层,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是国家针对教育提出的利好政策,作为教师应该深入贯彻其思想意识,践行到位;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真实感受【篇四】

说到双减,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双减的定义: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

  伴随着双减政策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文件:有关学生作业的管理,有关学生学习时间尤其是睡眠时间的管理,有关网络游戏的管理,还有学校考试的管理等。我们不可以把这些管理文件彼此割接开来,它们和双减政策是一个不可分割甚至是互为表里的有机整体。

  双减政策是“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落实,是教育回归本真的一种诉求。为什么这么说呢?

  课业负担可以简单理解为学生的家庭作业。首先,家庭作业大都是机械的反复操练,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扼杀;其次,家庭作业往往只是对书本知识的重复从而脱离生活脱离实践,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束缚;最后,各个学科教师之间往往缺乏合理的沟通,就会出现你留你的英语作业,我留我的语文作业,最后的作业是五花八门。面对这目不暇接的家庭作业,学生只能是疲于应付。学生哪里还有时间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哪里还是精力去体验去思考?

  (其实,每一次周末放学后,尤其是放小长假,我看到学生们埋头拿着笔记下各科作业时,其实我的内心是满怀同情的。真的,他们挺不容易的。写作业是他们的天职,这是我们已经毋庸置疑的事实。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而我又说不上来。最后到我留作业的时候,(班主任一般都是最后留作业)我总比我计划中的作业少一项到两项)。我想,还是给他们一些自由的时间吧,哪怕是什么也不做发发呆也是好的。

  可见,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悖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悖于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有悖于教育规律。所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必要之举。

  再说校外培训机构负担。对于学生来说,校内校外都是学习都是培训,就没有生活。而没有生活,怎么能说是教育呢?(陶行知语)更重要是,学生没有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往往会成为学习知识应付考试获得分数的机器,从而缺乏健全的人格和思考的能力。对于家长来说,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一是减轻了家庭教育支出,这是显性的;二是减轻了家长过度焦虑过度急切的精神状态,这个是隐性的。所以,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也是符合民意顺应民心的大好政策。

  无论是课业负担还是校外培训,都是奔着一个目的去的:分数。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当部分学生去参加校外培训时,会提高他们的分数;当所有学生都去参加校外培训时,只会提高分数线,这就是剧场效应。这也体现出了我们教育环境下内卷现象的客观事实。

  教育家于涟曾批评说:我们的教育不是育人而是育分,我们只看到学生的考分,却看不到学生个体。不可否认,分数作为中高考终结性评价的指挥棒在其中是决定性因素。所以,只有我们的评价方式转变了,而且是变得多元了我们的双减政策才能有效落地生根。

巧嘴的王雅婷


小小班那个头上扎八个小辫的小姑娘就是王雅婷。早上,雅婷小鸟一般的飞进教室,看见我和兰兰,总会甜甜的问声老师好。还忘不了和送他来幼儿园的奶奶说声再见,最可爱的是雅婷每次都会送奶奶一个飞吻,那动作,逗得我和兰兰笑个不停。

说雅婷巧嘴,并不是我和兰兰老师夸张,你听,刚到幼儿园的雅婷就开始了演讲,先说妈妈是怎样不小心给她割破了手指,她举着被纱布包着的手指,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好像手指伤的很重,那表情看起来真的很痛,围观的孩子都露出了同情的目光,我问她流血了没,她竟然反问我:“老师,你是不是觉得妈妈给我割出血才算受伤啊?”嘿,崛起的小嘴就说明对我的问题生气了,兰兰老师抱过她,逗她说:“就是,看我们雅婷多疼啊,老师怎么没同情心啊。来,老师看看雅婷的手伤”几句安慰,才让她重新活跃起来,演讲继续 ,从她昨晚在家看的什么电视节目,以及动画片的谁谁谁有多坏,谁谁谁有多可怜,当然,小小演讲家表情也是一流的丰富,到在家妈妈给她做的什么好吃的,别看雅婷小,还是小小的营养家,多喝水、多吃水果能预防感冒,多吃蔬菜有益身体健康,她都说得头头是道,小小班的孩子们都用敬佩的眼光看着他,跟着她一会笑,一会惊讶,一会手舞足蹈,一会安安静静。

巧嘴的雅婷在活动课上也是发言最多的孩子,她的问题有时让我和兰兰老师都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记得在学习儿歌《大鱼来》时,当我引导孩子想象鱼儿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的游,并让孩子想象大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等孩子们对大鱼,小鱼,虾蟹产生了兴趣,我便领着孩子们读儿歌"大鱼不来小鱼来,小鱼不来虾蟹来,虾蟹来了小鱼来,小鱼不来大鱼来。”刚读了一遍,小雅婷的问题就来了;“老师,小鱼,大鱼,虾蟹,他们会说话吗?”“不会啊”“那他们怎样知道谁来谁不来?不会说话怎样打电话啊?大海那么大,他们住的地方一定互相离得很远。”我只能用孩子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告诉她:"我们是人,人有人的语言,动物有动物的语言,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也不会打电话,它们会用他们自己方式联络的。”显然雅婷对我的回答不算满意,你看她那半信半疑的样子就知道,像这种问题小小班只有雅婷能问,有次全园老师来小小班听课,看了雅婷的表现,都开玩笑说小小班出了个“十万个为什么”。

巧嘴的王雅婷,你是小小班的骄傲!继续努力吧!小小班的孩子们最喜欢听你的演讲,小小班的我和兰兰老师也最喜欢你提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我和兰兰老师一定不忘学习,扩大知识面,以便回答你的问题。

巧挖闪光点


昊昊是这学期刚刚插进我们班的小朋友。刚开始几天有些认生,但没几天,他就开始欺负别人了。不管别人有没有惹他,他都要去推推、摸摸。因此,每天都有很多孩子来告他的状.一次完成涂色的作业时,小朋友们都静悄悄地完成作业,过了一会儿,涵涵哭起来,原来是昊昊拿油画棒在涵涵的作业本上乱画,本子上乱七八糟。我刚想批评他,只见他正蹲在地上帮别人捡手帕。我连忙用赞扬的口气说:“这才像个乖孩子,好孩子要多做好事,团结小朋友,不能欺负小朋友。赶紧跟涵涵说对不起。”这次昊昊还真听话,跟涵涵说以后再也不这样了。接着,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说:“今天,老师要表扬昊昊,他主动帮伙伴捡手帕。”我的语音未落,一个孩子就说:“他今天打我了。”昊昊不好意思低下了头。我亲切的对昊昊说:“昊昊,以前你用这双小手欺负过很多小朋友,但是今天你也用这双小手做了一件好事。帮小朋友捡起了手帕。从今往后,如果你做了错事,老师要批评你,但是如果你做了好事,老师就会表扬你。老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用这双小手做很多很好得好事的。对不对?”好好使劲的点点头。接着,我转过头对全班小朋友说:“来,小朋友们一起帮助昊昊改正缺点,为大家做好事,好不好?”我话未说完,教室里“好”声一片。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昊昊有了明显的变化:他时常为小朋友搬椅子、捡玩具,和小朋友的关系亲近多了,告他状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看到他的进步,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已的闪光点,只是有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很多、很明显,而有的孩子身上的闪点少,较难发现。对于那些闪光点少,甚至没有什么闪光点的孩子,我们更要加倍观察,不断寻求、挖掘并培植这样的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不断增多,而不断扩大。因为太少的闪光点不足以使孩子形成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概念,只要我们善用发现的眼睛,多多观察,并适宜的给予孩子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已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健康地成长。

给孩子巧发指令


最近发现班上的孩子在练习踏步走时动作总是懒洋洋的,早上晨锻炼,听着有节奏的音乐声踏步走,孩子们好象还是提不起精神,任凭我再三强调“用力些”、“看谁走得最象解放军”,效果还是不太理想。又如,小朋友在盥洗时,很多孩子在洗手时,往往打开水龙头后小手在水龙头下冲一冲就好了,“洗洗干净”“多搓搓”的话语,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我发现如果对孩子的指令再明确、细化些,孩子的注意力就会明显变集中。如果每次的指示能在本质不变的前提下,言辞稍有些变化,孩子会更感兴趣。

于是我就在一些活动中做了尝试。比如,我把踏步走的指令改为“小脚抬高,一二一;手臂摆起,一二一,小胸挺起,一二一。”指令发出后,孩子们的动作果然精神、有力多了。洗手时,我把“小手洗干净”改成了“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窝窝里也搓搓”;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把蜡笔收拾摆放整齐,我的指令是“蜡笔宝宝要回家了,请你把蜡笔宝宝一个一个送回家。”“看看还有哪个蜡笔宝宝没回家的。”在游戏活动时,我把“不要大声说话”“不要在教室里奔跑”的指令改成了“凑着耳朵轻轻说”“一步一步慢慢走”。在这样的指令声中,效果明显,孩子们兴趣浓厚,一点也不觉得是命令,好像还是在做游戏。

孩子这些个体是特殊的,我们在组织孩子进行各种活动时,发出的指令一定要明确到位具体细化,要让幼儿能真正的理解,这样孩子才能按照规则去执行,虽然这样老师讲的话可能就会比较多,但是能让孩子对活动积极投入参与,开心的活动,这才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主旨。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巧对“小马屁精”》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马过河说课稿幼儿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