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育儿的几大错误指导”,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育儿的几大错误指导

前言:父母们对孩子的爱我们是无容置疑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但是在此也不得不提醒父母们几个常见的错误,以下就来具体的看下吧,希望父母们平时不要犯类似的错误噢!

错误1:教幼儿背唐诗

你是否热衷于教你的宝宝背唐诗?并以他小小年纪就能熟练背诵为荣?每每有朋友到家里来玩,还一定要小宝贝背两首来炫耀炫耀?

真相分析:

教育专家说,孩子在上学前就能背唐诗,貌似不错,可是,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弊大于利的。

唐诗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遣词造句极其精练、含蓄,有时为了行文的需要,颠倒字词正常顺序的事常有,这与现在人们的语言习惯大不相同。幼儿尚处于学习语言的初始阶段,凝练的唐诗,要让幼儿读熟、读懂,并受到教育,谈何容易?亲子网

科学做法:建议年轻家长让孩子多吟诵一些儿歌。幼儿感知事物是从表象入手的,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儿歌正是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容易切入幼儿的心灵,可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

错误2:让宝宝过早学电脑

小宝贝的兴趣总是说来就来,比如,看见电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爸爸妈妈都觉得这是好事,不仅经常在电脑上给他看早教光碟,还经常一起和宝贝玩电脑游戏。

真相分析:

婴幼儿用电脑并非明智之举,就是大人用电脑久了,也会感觉头昏眼花,浑身酸疼,何况是容易上瘾、没有自控力的宝宝?加上现在的电脑设备都是根据大人的体型设计的,因为角度和高度都不对,很容易伤害宝宝的视力和骨骼发育。

科学做法:小朋友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玩的东西很多,电脑可以等上小学再学也不迟。

错误3:育儿,爸爸是局外人

真相分析:

新爸爸和新妈妈一样,学习育儿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要把丈夫排除在外。他能找到自己带孩子的方法,你也许觉得孩子是你自己的事情,从一开始,你给孩子换尿布的速度就很快、给他洗澡时也很有条不紊。你的丈夫也需要找到这些技巧。因为一个人照顾新生儿,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科学做法: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他帮你的时候,你对他不要推辞、不要责备和不断地命令。有些妈妈希望丈夫帮助他们,又不愿意完全依靠丈夫。只有确定了孩子不会冷、他不会给孩子喂太多,不会在孩子吃过以后和她玩得太激烈、不会呕吐,才能真正信任和依靠丈夫。这完全没有必要,丈夫和你一起学习做父母,你会更轻松,你们也能互相学习,掌握更多的技巧。

错误4:和别人比孩子

真相分析:

你的孩子睡整夜的觉吗?他会笑吗?他能试着坐起来吗?别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已经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上,不要受别的父母这些问话的影响,因为那样你会觉得你的小宝贝好像总有些地方发展得比别人慢。

科学做法: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同的

孩子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这时你要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和放松的心情来对待。一个孩子爬得早并不代表他比别人发展得好,只是更多地说明他想追赶父母的脚步。

错误5:忙得牺牲自己的休息

真相分析:

每个新妈妈都说白天孩子睡觉的时候她也想睡。但是经常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家里非常凌乱、要洗盘子、洗杯子,根本无法睡觉,直到自己精疲力尽。

调查显示,每个新妈妈的第一年都要丢掉400-750小时的睡眠。

科学做法:尽可能的让自己得到足够的休息。

其实每天白天你都应该尽可能地打个盹,或者至少在周末睡个长觉。没有充足的休息,你很难在那些本应快乐的生命时光里体会快乐。当然,休息的时候你可能要少做很多事情,但是充分的休息比洗盘子、洗杯子更重要。

错误6:为孩子花太多的钱

真相分析:

所有人都会告诉你,孩子会改变你的生活。但是没有人告诉你,孩子会让你的钱袋日渐萎缩,你恨不能为孩子倾其所有,而且无怨无悔。

就像你饿的时候会跑到食品店一样,购物对于新爸爸、新妈妈来讲好像可以不用算计。据估计,孩子第一年的尿布、衣服、食品、学步车等物品会花掉1万5千元左右。所以列一个表格会减少你的超额开支。找有经验的父母和你一起买东西,她也会告诉你什么是真正有用的,你也可以少上当。

科学做法:合理计划适度开支

别在孩子的衣服上太费心,因为孩子一晃就长大了。玩具也是一样,大多数婴儿更喜欢对同一件东西玩来玩去,甚至就是一个盒子就够她玩一阵子了。你不如把剩下来的钱用来让她上钢琴可或者上大学。

错误7:认为自己会记得孩子成长的所有过程

真相分析:

你觉得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你都不会忘记。但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会渐渐淡去。很快,孩子的童年就会过去,一个18个月大孩子的母亲看到一个新生儿的时候也会说,她已经忘记了她孩子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你关注的是她的现在。

小编总结:做为父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一些连自己都不知道的错误,此刻也许你的宝宝正在受一些伤害,请家长们更多的反思下自己的教育方法,看看你是否也犯了其中的一条错误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分享教育的四大错误方式


一提到分享,我们的解释通常就是:“宝宝,你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吃的要分给小朋友一起吃。”听到妈妈这么说,宝宝就在心里说:“哼,妈妈一点都不喜欢我!我就不给他,我还要打他咬他呢。”这哪里是分享,分明是剥夺嘛!分享教育究竟怎样走入了误区?又该如何让分享教育富有成效呢?

豆豆在花园里玩她的大铲车,丁丁开心地跑过来:“豆豆,让我玩玩你的铲车好吗?”豆豆警惕地看着丁丁,觉得丁丁简直就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丁丁的小手还没有伸到铲车前,豆豆就迅速将铲车挪了地儿。于是,丁丁从另一个方向凑了过来,试图进入豆豆的游戏。豆豆看了一眼“别有用心”的丁丁,猛地将小手伸出去一挡,丁丁立刻摔倒在铲车旁。

宝宝心理解析

2~3岁的宝宝常常显得比较“自私”,他们不喜欢跟别人分享。其实,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很正常的。到了2岁左右,宝宝开始懂得拥有的概念,并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在他心目中,只要他喜欢的东西,就都是他自己的,更何况那些本来就属于他的东西呢。因此,他容不得别人侵犯,只要他的利益受到一丁点威胁,他就会迅速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我的”“不”成了这个阶段的宝宝经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当然,每个宝宝都不太一样,有的宝宝在这方面可能就显得比较大度,但大多数宝宝都是占有欲极强的小霸王。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分享,只能在父母的监督下与别的小朋友玩一些平行的或者平等交换的游戏。

分享教育4大错误方式:

1.强迫宝宝分享

假定你在办公室上班,老板突然过来抢过你的笔记本电脑,并将它交给另外一个同事,你会对老板感激涕零,并且心甘情愿与你的同事分享吗?同样的道理,强迫小宝宝与小伙伴分享,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2.强求大的让着小的

大多数妈妈都会告诫哥哥姐姐将手里的物品让给弟弟妹妹,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没法让宝宝从这样的分享方式里获得分享的快乐,更学不到分享的技巧。

3.强迫宝宝轮流玩

强迫宝宝轮流玩是最常见的分享教育策略之一,但是,在别的宝宝刚刚把玩具拿到手的时候,宝宝就急于将玩具夺回来。3岁以下的宝宝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时间的概念,因此轮流玩仍然不是有效解决宝宝之间争端的好方法。

4.抢走宝宝手里的玩具

当小宝宝之间因为玩具而起争端的时候,千万不要抢走一个宝宝的玩具交给另一个大声哭闹的宝宝。这无异于在向宝宝传达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只要哭闹就可以达到目的、只要动手去抢就可以解决问题。

年轻父母三大错误的早教观


过早进行知识启蒙、呵护孩子过头、迷信育儿书籍……记者日前走访一些早教机构后发现,许多“80后”年轻父母的育儿观有些“偏”。育儿专家指出,对婴幼儿的教育养护要得当,走“偏”了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

知识启蒙并非越早越好

记者在一家早教机构发现,有家长给刚满三个月的宝宝报了“育儿班”。记者旁听一堂育儿课后发现,由于孩子还太小,开出的“读诗”、“念儿歌”等课程无疑是“对牛弹琴”,很多小宝宝上课起一直呼呼大睡,一两个小时的育儿课反倒成了家长们的聚会。

幼儿专家指出,三岁之前,与知识启蒙相比,家长更应关注其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送小宝宝参加各类育儿班,不如每天花一小时与孩子交流,在游戏和互动中开发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育儿书籍不可机械对照

如今,许多年轻父母“看书育儿”,以育儿书籍为标准喂养孩子,认为这样可以做到更科学合理。“书上说刚出生的小宝宝每天要睡18至20小时以上,但我家宝宝只能睡14小时,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不少家长对照书本,一发现书上说的和自己孩子的行为不相符,便认为是身体智力发育有问题,有的甚至经常带孩子往医院跑。

教育专家指出,家长育儿不可太机械化,每个孩子的成长路线都不一样,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有的说话早些,有的走路早些,只要身高体重增长正常,家长不必太担心。

精心呵护反而伤了孩子

有的家长总怕孩子走路会摔倒,会累着,不让孩子自己走,要么放在推车里,要么抱在手上;孩子一岁了,家长仍然替他拿奶瓶,要咀嚼的食物弄成碎末喂食。

儿保专家指出,0―3岁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早期体验是否丰富将影响到婴儿大脑的发育。家长不要让孩子经常躺着、睡着,可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活动,摸摸不同色彩的物体增强感知力,听听音乐、儿歌,开发听觉功能等。家长呵护过头,“捂”着孩子,反而会减少其活动量,协调能力、肌肉锻炼都不够,任何事情包办代替也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

华人家长易犯的十大错误


◆(一)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就好 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终生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二)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况且常常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说难听点,孩子考试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人受到基因影响太多,包括智力,个性种种。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好,实在是你的基因问题太多。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能带来不满和痛苦,对于事情没什么帮助。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理,也导致中国人团体比较无法和谐做事,喜欢互斗。对于能力强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来。学校的老师更是火上加油。整个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需要加速修正,否则中国人的团队合作永远不如人。◆(三)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很多父母抱着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会导致个人和社会很多不良的后果。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一下,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在我们看来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是一种危险的信号,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四)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去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理想。当子女长大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忆,的确是些愚蠢父母的作为。◆(五)把学校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 认为越用功越好,一切面向高考,面向出国。很多父母愚蠢地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人生的目标两个,一是高考,二是留学。目标订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诱苦苦哀求,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至今仍旧深存人心。其实事实摆在面前,很多人出国回来现在找不到工作,很多北大清华的现在也只能混口饭吃。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六)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 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目前全国教育界正在集体犯罪,剥夺孩子们的睡眠时间,毁灭中华民族的健康下一代。很多孩子6点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时。全国还在推广早起才健康的错误观念。睡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对全国违法让孩子在周末学习或晚睡觉的教育人士,应该用严厉的法律措施来禁止。剥夺中国孩子的玩耍、放松、睡觉的时间,是全国性的集体犯罪。应该逮捕这些犯罪的教育人士。◆(七)认为孩子不应该做家事,应该把时间拿来学习 社会学家调查的结果,在家常做家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可能是因为处理事情的能力比较强,所以长大以后比较不容易有挫折,或者比较能面对挫折。中国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剥夺了一切孩子做家事的机会,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学习分担责任,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教养出一个个只会解几题数学(又解不好)的傻孩子。中国父母应该让子女充分分担家事。学校应该全面减低作业分量。◆(八)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 或许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什么是家庭生活?什么是亲子活动?完全不知道。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一切都是逼,都是赶,都是高考。实在不知道人活着是为什么。亲子或夫妻在这种缺乏轻松和幽默感的气氛下,一个小挫折就会引爆冲突。◆(九)认为父母的爱可以是对子女任何不合理要求的借口 男女之间,爱并不是一切为所欲为的借口。或许因为电视剧演太多了,很多人以为爱就可以当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想用这句话堵住子女的反驳。这简直荒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别把爱扯进来当挡箭牌。父母的要求应该要合理。让孩子心服口服。◆(十)认为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不是享受 中国父母,经过传统的教育,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也因为这个苦,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上天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成长的乐趣。

育儿知识:孩子作业拖拉的几大原因!


孩子写作业的速度像个蜗牛爬,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我旁边干着急!奖也奖了,罚也罚了,打也打了,就是没一丁点效果!愁死了,谁有好法子?

孩子写作业慢,问题在哪儿?小编整理了7个原因,对症下药更有效!希望能帮到这位妈妈。

1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

案例:洋洋今年小学二年级,做作业之前不会事先准备文具,比如写错字了,到处找橡皮;铅笔折断了,临时削笔刀,拿这拿那,中间浪费了不少时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他的作业乱无章法,有些题经常会做错或漏做。

对策:要舍得用孩子,教会他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100%理论。如果我们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们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千万不要心疼孩子就剥夺他成长的机会,一定要让他自己动手安排自己的事物,尽可能地给他安排一些家务,让他慢慢学会规划和条理。

2追求完美——橡皮综合征

案例:蒙蒙是天生的“完美主义者”,作业工整,成绩优秀。缺点是写作业慢,写的字稍微有一点不整齐,就马上擦掉重写。

对策:这类孩子写作业慢或许是我们训练出来的,我们都希望孩子完美的,样样都要求他做到最好,如作业有一丁点儿不好,我们都严格要求孩子改好写工整,这样要求的最终结果,不是孩子写作业慢就是对学习害怕。

对于这种喜欢用橡皮擦来擦去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橡皮综合症”。原因是孩子学习压力大,心情焦虑,怕出错。我们不要过多指责,也不要用打骂来纠正其不良行为,而要用奖励手段进行强化训练来达到目的。比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很少用橡皮,且页面保持清洁,就有一定的奖励。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将孩子的橡皮没收了。

3学习基础差——学习有困难

案例:妞妞今年五年级,学习基础差,遇到不会做的作业,就拿去问爸妈,问完了又接着做,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的,时间就耽误了。写作业的时间自然就会很长。还有的孩子,对学习没有乐趣,即使会做也不想去做。

对策: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去弥补孩子的缺陷,怎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我们最好能教他如何调换顺序做题。比如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题目,最后再做不会的题目,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打断孩子的思路。另外,对于孩子不懂的题目,我们给孩子补习时,要了解他的问题所在,用启发的手段帮助他领悟。

4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案例:磊磊妈妈喜欢在孩子做完作业后,给孩子出一些小练习,而磊磊特别不喜欢做妈妈布置的作业,因为每次做完后都没有自己玩耍的时间了,慢慢地就习惯了故意拖延时间。

对策: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孩子在一个半小时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5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

案例:晶晶从小生活在爸妈的安排下,什么事情都不需要自己操心,比如“该写作业了”“到练琴时间了,别看电视了!”“该洗澡了!”妈妈总是替他安排好了时间,他自然就就没有什么时间观念了。

对策:

善用小闹钟。设定好考试的时间,让孩子做作业有一种紧迫感,不仅能帮孩子快速有效地完成作业,而且还能帮孩子明白做作业是自己的事情,让他学习更加自觉。久而久之,孩子做作业的速度也就快了,准确率也会慢慢提高。

巧用生活细节。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仅做作业慢,在任何事情上都会磨磨蹭蹭。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需要要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凡是要多提醒,让孩子知道时间的紧迫性,循循善诱。

一分钟专项训练。一分钟口算、一分钟写汉字训练,一分钟写数字训练,巧用这些一分钟,通过以上的训练能够让孩子了解到时间的宝贵,一分钟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二到三组,还要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

6注意力不集中——无关动作多

案例:刚上一年级的小健写作业老是东看西看,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吃铅笔,一会儿咬手指。而且老师也反应小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调皮捣乱,一会儿拽别人的头发,一会儿拉别人的衣服。

对策:孩子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超过20分钟,他就会走神。

作业分段。了解孩子当天的作业量,然后规定他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如完成得好可给予奖励。如果作业太多,可以把作业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阶段。如第一次规定做15分钟,完后休息一会,然后再规定一个15分钟,再休息。当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后,往后所定时间就可慢慢延长,等养成高度集中学习的好习惯时就不用再分割时间了。

减少干扰。孩子的书桌不要堆放玩具等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更也不要在孩子学习时,中途为他送水果,倒水,这其实也是在干扰孩子。

训练注意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但是我们可以在平时生活锻炼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玩拼图、走迷宫、找不同等等。

7协调性差——感统失调

案例:阳阳上小学一年级,十分聪明,就是有一些内向,不爱说话。妈妈反映阳阳做作业时太慢了,每次写完作业时,由于他思维比较快但是表达和书写太慢,所以就会经常写错、漏写、跳字甚至串行。

三年级的君君,写作业慢慢腾腾、歪歪扭扭,而且经常写在横格线下面,还爱横跨两格。经常就是看着“惯”却写成“贯”,看着“朋友”写成“明友”。在学校问题更加严重了,写字速度慢,经常在考试时答不完题,而且做题时还经常出错,成绩特别差。

对策:这两个案例中孩子的磨蹭都是缺乏感觉统合造成的,即孩子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阳阳的情况,表明了思维和手不能同步进行,尽管思维比较快,但是表达和书写都比较慢。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的孩子普遍不太善于交流,有时还会出现说话吞吞吐吐,甚至轻度口吃的现象。我们平时多跟孩子交流,多鼓励他跟别人交流,要有意识地锻炼他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

君君属于手眼不协调,所以写作业就会费劲、很慢,这样总会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慢慢的就会很讨厌甚至恐惧写作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与老师相互配合,采取正确的方法指导孩子,而不要一味埋怨批评,导致他产生厌学情绪。

中式错误育儿做法


孩子成炫耀比较对象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况且常常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说难听点,孩子考试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漠视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的。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一下。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按自己的标准塑造孩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

按自己的标准塑造孩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让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的理想。当子女长大后回想起童年时,尽是不快乐的回忆,的确是些失败父母的作为。

认为越用功越好

很多父母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目标订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诱苦苦哀求,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其实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等),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认为早起很好,睡觉懒惰

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目前全国教育界正在集体犯罪,剥夺孩子们的睡眠时间,毁灭中华民族的健康下一代。很多孩子6点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时。全国还在推广早起才健康的错误观念。睡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父母的爱成最大理由

男女之间,爱并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或许因为电视剧演得太多了。很多人以为爱就可以当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想用这句话堵住子女的反驳,这简直荒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

在中国,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智力和才艺方面的,这些对于他们日后的成长非常有好处。在中国,强调家园合作,父母要在家里辅导孩子学习,这是在中国才遇到的,我们不太适应,也不如中国的父母做得好——在我们国家,这些是不需要父母做的。

ChirsAvery(新西兰):幼儿园每天只开两小时

我来中国五六年了,两个孩子都是在开放的环境里接受教育,他们所在的幼儿园有不同国家的孩子,在这样的集体中可以得到多元化的文化熏陶,学到不同的语言。这是很宝贵的财产,也是我最欣赏的。当然也有些负面影响,比如孩子学会了攀比和一些骂人的粗话,但微不足道,不是大问题。

在新西兰的幼儿园,并不特别看重智商培养。每天只开放两小时,而且基本上是玩耍,父母也可以全程陪伴。生活中我从来不打骂孩子,我认为孩子在10岁之前都没有错。错的只能是父母,是父母没有教会他正确的东西。

M.A.Hannan(孟加拉国):欣赏和赞成中国幼教

在孟加拉国,幼儿园的老师会对孩子作出一些鉴定,比如会告诉我们孩子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但是比较抽象和简单。而在中国,幼儿园老师更加负责,每天会列出许多详细的表格,比如孩子每天上了几次洗手间,喝了几次水等等,非常具体,让父母一目了然,我们觉得非常好。

在我们国家,孩子小时候学到的东西很少,基本上就是玩耍。我很欣赏中国家庭教育的严厉,孩子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过我不会强迫孩子学习钢琴、书画之类,除非他自己真的感兴趣。

咸明根(韩国):这里比韩国更宽松

我们全家都热爱中国文化,现在孩子在广州这里可以学到很多中国的东西。他目前可以讲韩国话,也可以讲普通话、英语和广东话。他喜欢中国,这里相对于韩国宽松些,他每天在幼儿园很开心,可以跟不同国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戏交流。反而在韩国,孩子受到的束缚相对要多一些,孩子们从小也要接受各种培训,比如平时的礼节训练很严格竞争压力也很大。

认识国外家教有误区

认识误区。理论在实践时难免产生偏差,西方幼教理念也不例外。比如在国内有些敏于吸收国外经验的父母眼中,体罚一定是要被批判的。而据外籍父母介绍,当他们的孩子犯了错,比如在集体中闹事影响到其他小朋友时,他们是会“出手”的——把把孩子拎出来,放在一边罚站,不到时间不到认识错误是不给归位的。

反应体现观念。中外父母在对待同一事件时,的确有不同反应。比如初冬幼儿园拟举行幼儿足球赛。当天有所降温,外籍父母照常送孩子前来,而中国父母却纷纷来电劝说幼儿园取消比赛——怕的是孩子感冒受凉。类似的还有:夏天上游泳课,突然天降大雨,外国孩子欢呼雀跃,中国孩子却犹豫不前。国内父母同样纷纷要求取消游泳课,理由一样:孩子会感冒受凉。外籍父母则坚持要老师如常上课,理由是:下雨游泳,不但可以可以让孩子们经受温差锻炼,还能体会在雨中游泳的感觉。

墙内花受追捧。绝大多数外籍父母在采访中都表示,欣赏中国的幼儿教育,他们并不都是像我们所想当然是那样,让孩子一味地自由玩耍,他们其实也看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也会为孩子的将来打算。

亲子游戏中父母常见的六大错误做法


亲子游戏中父母常见的六大错误做法

错误1:急吼吼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

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纠正法

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

错误2: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

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纠正法

让宝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当宝贝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对宝贝加以引导。

错误3: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4: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纠正法

玩具玩完了就让宝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错误5:总是剥夺宝贝独自游戏的权利

宝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的宝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

纠正法

父母要尽可能利用机会鼓励宝贝独立游戏。当宝贝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不要打扰宝贝。

错误6: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应尽量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纠正法

为宝贝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游戏。当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宝贝确实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

7个错误的育儿经


7个错误的育儿经

过分担心

认识一个国外的朋友,她在自己家的花园里搭了个一米多高的小梯子,梯子下面是一个大沙池。每天她在花园里浇花,她4岁的女儿就在梯子上玩,常常爬得很高,然后又装作摔下来的样子。有一次我看见了,很担心她会掉下来,可她妈妈却说,“别担心,孩子知道怎样不让自己掉下来,如果你连这样的主动权都不交给她,那么以后她做什么都是战战兢兢。”中国式的教育是家长处处呵护着,结果孩子弱不禁风,遇到困难时总是一脸的沮丧,这样势必对孩子不好。

给孩子做说谎的榜样

大人经常会无意中说谎,比如和同事通电话的时候,明明我们正在家看电视,却告诉对方我正和孩子玩,为的是不让对方打搅。又如,我们只是偶尔偷懒在家休息,却对同事说我生病了……大人的谎言有时是善意的,但却没有想到在孩子心里打下了烙印。

过分强调输赢的观念

在每次的宝宝比赛中,我们都会发现最激动的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会参与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赛中,例如帮他们钻空子,帮他们出主意,提醒他们正确答案……事实上,父母对输赢观念的强调,更容易让孩子处在输不得之中。

记得女儿3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和小表姐比赛跑步,小表姐比她大,当然跑得快了,女儿跑到中途忽然就大哭起来:“为什么我总是跑不赢?”回想一下,那是因为之前每次和她玩游戏的时候,我们总让着她,生怕她输了不高兴,可是没想到,她和别人竞赛的时候,没有人会让着她。输不起,让她的心灵脆弱起来。从那天开始,每次游戏我们刻意总让她输一次,第一次,她哭得很厉害,到后来,女儿不哭了,而且每次输后再赢都会很自豪地告诉我:妈妈,我知道这样就能赢了。她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害怕孩子向你提要求

4岁的孩子开始主动跟父母提要求,甚至用各种方法来获得批准。因此,一些父母很怕孩子提要求,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拒绝,或者怎样做才能两全其美。有一次,朋友带着6岁的儿子去逛超市,孩子看中了一个玩具,于是朋友和孩子商量:如果在家表现好,就能获得一个小贴纸,如果凑满了10个,就能得到这个玩具。朋友的经验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了,当他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制定一个计划。这样,孩子满足时会格外珍惜。

孩子做家务付酬劳

如果一个6岁的孩子主动帮你干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子、浇花等,你应对他的这种表现给予口头表扬,但切勿说:“你天天这样做,妈妈每星期多给你10元零用钱。”或者用物质引诱的方法:“乖乖,将自己的碗筷端到厨房,我就给你吃冰淇淋,因为说到底,物质奖励不能从小帮助他树立毫不利己、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的品德。

立即满足孩子的愿望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更有很多父母通过对孩子察颜观色来了解其愿望,并立即予以百分之百的满足。殊不知,这会使孩子从童年时代起就失去渴望和追求,更不会明白真正的幸福只有通过努力才能争取到。

别和人家抢

有的父母带着孩子出去玩,常常叮嘱:别和人家抢。

每个父母都想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希望孩子不去抢;另外,万一对方是个头大的,可能自己的孩子会吃亏,退一步海阔天空,家长们早已深知此道。实际上,孩子之间争抢是否真的这么可怕呢?也未必。争抢是人性的一种本能,关键在怎样去引导。可以尝试告诉孩子,属于自己的不妨争回来,自己喜欢的不妨去争取,但不能不择手段。如果孩子连争抢的本能都不具备,连争抢的勇气都没有,长大以后,面对竞争,谁又会去帮他争取呢?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的几大错误指导》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的几要素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