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条件?

12-03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条件?”,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生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条件?看到**妈妈在讨论“是否要生个‘穷三代’”,我的理解就是爷爷奶奶穷,父母穷,还要不要生个孩子一起来“承受”穷?事情的起源可能是有位女士在网上发帖,说不能给月薪2500的老公生孩子。也许月薪2500在北京这种地方真的不算多,但是在北京月薪低于2500元的人的可能也不少吧,可是这能作为我们不要孩子的理由吗?

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吧,放在这儿不一定对,但是却可以清晰地诠释孩子和金钱之间的关系。

我休产假的时候,经常带着孩子到我们小区外面的一个小游乐场散步。那有一个简陋的铁皮房子,里边住着五口人,一对老夫妇和儿子一家三口。当时,我也是惊叹,不知道这五口人是怎么住的。

因为经常到那去玩儿,和老人比较熟悉。一天老人问我:“你老公一个月能不能挣1000块?”估计老人可能以为我没有工作。我笑着答:“差不多吧。”于是,老人特认真地说:“那你还能再生一个。我一个老乡,一个月挣700块,还生了一个老二呢。”

我回家和老公说起来,我说,你看那个老爷爷说了,只要你能挣1000块,咱也能生老二了,哈哈哈。老公说:“现在你们两个都把我整死了,我再要一个,还活不活了?”看来,生不生孩子和钱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父母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呵呵。(我倒是想生,可是不符合政策,呵呵。)

当然,我举这个例子有些不切实际,因为我们都不想让孩子“享受”贫穷的生活,我们都想给孩子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一个富足的环境,一个能给孩子创造更多机会的环境。可是,那多少钱算够呢?我想没有人能给我一个确切的答案。

我想出现这个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人们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在作祟。我们都想过得比别人好,我们都不想让别人看瘪了。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非要和别人比的话,为了我们的生活能够更加有幸福感,我们还是往下比,而不要往上比了吧。往上比,我们永远都会觉得我们的生活太差了,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条件太差了,至少我是这个条件。我同事的一个朋友,为了让孩子插班进入某大学的附小,花了15W,据说今年某附小的赞助费涨到了20W,虽然对外宣传是12W,但是,我肯定不会花十几万的赞助费去让孩子读所谓的重点校,我不舍得也觉得不值得!我觉得孩子好,在哪里都会好。

还有,很多学校现在都推出各种各样的夏令营、游学活动,甚至有的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国内的还好说,国外的动不动就是好几万,大孩子可以自己去参加,小孩子还需要有一位家长陪同,去一次,还勉强能够忍受,但是如果寒暑假都去,估计好多家庭都会财政吃紧吧。

反正,如果想给孩子花钱,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班、机构来让你给孩子挥霍,可是,真的有必要吗?孩子过着“富人”的生活,父母却要节衣缩食,因为我们都不是挣钱无数的人,我们都是靠工资吃饭的人,我们这样做带给孩子的是什么?是攀比、是虚荣、是对家庭、对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还有,富人家的孩子在物质上可能是富有的,但是精神却未必富有。他们的父母为了更大的财富,拼命工作赚钱,经常会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或者是他们想陪孩子也没有时间,所以对现在富二代的孩子经常惹出这样那样的是非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我们虽然财富不够多,但是我们能带给孩子充足的爱,我想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弥足珍贵的。

我经常对朋友说:“其实现在我们都是幸福的人,我们现在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不能总想着和富人比,那样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失败的。我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谁都不要比,因为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现在有很多下岗工人,人家一家人过得也很快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充足丰盈的,这才是一个人幸福、快乐的源泉!”

记得一个出租车司机师傅和我说过,他从来不像好多司机那样,没日没夜地跑车,他每天固定跑几个小时,中午一定会找个地方休息一小会儿,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也是对乘客负责。晚上雷打不动都要回家和孩子老婆一起吃晚饭,他说,每天都能和孩子老婆一起吃顿饭,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儿了。

所以,我觉得,不管收入多少,有爱才是最终要的。在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儿不是你拥有多少财富,而是能够和你爱的人、爱你的人相伴相守。所以,只要你有了足够的爱孩子的心,那么就生吧,拥有充盈的父母之爱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九月育儿知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界限


九月育儿知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界限

建立界限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童年早期主要是建立生理界限——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安全的界限,但仅有安全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过分关注安全,反而剥夺了他们通过经验成长的机会。界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适龄,也就是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界限要逐步拓宽和变化,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允许孩子们犯错误,并在其中学习成长。在子宫里,孩子与妈妈完全连接在一起。出生是分离的开始,今后将迎来更多的分离:孩子学会走路,可以不时从妈妈身边走开;孩子去托管中心或幼儿园,过几年去上学,自己交朋友,管理自己的功课……对孩子来说,成长就是一个不间断的分离和建立自我的过程:童年时期的孩子会尽其所能地像自己的父母,一旦到了青春期,他们则尽力使自己和父母不一样。此后便会寻求和父母建立一种新的、更有意识的连接。

作为父母,我们建立界限是为了他们健康长大并最终冲破这一切。而我们必须告诫自己不要阻止孩子的成长,不要害怕让他们长大。当他们和我们产生冲突的时候不要害怕或生气。孩子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检验他们新增长的能力,同时也是测试父母:“这个界限是必须要遵守的吗?”他们需要强有力的、始终如一的、稳固的界限,这样才能有利于情绪的稳定。

需要为孩子建立什么样的界限呢?从生理界限开始。下面的清单基本上适用于所有孩子,不同条目的重要性是由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生理界限

身体是最私人的界限。唤醒小宝宝对自己身体的意识,允许他去探索;之后再变得灵巧并管理自己(穿衣服、洗漱、刷牙、进餐)。给孩子所有权,不要干涉或期待孩子会做得完美,否则你会夺走孩子的自主意识。

睡眠空间应该是一个特定的平静而安宁的空间,不杂乱无章,并一直固定用来睡觉。设置固定且规律的睡眠作息,这样孩子会在预定的时间就想上床睡觉。这个作息时间

已经印在他的脑海里。关于睡眠时间不该有讨论的空间,父母说了算。

进餐时间就是进餐时间而不是玩耍时间,它有开始也有结束。我们要设立清晰的日常规律和准则并坚持。从上桌吃饭开始,离开餐桌即意味着用餐结束。始终如一——没有例外。家长要做个好榜样——当坐在餐桌前,就全心在那里。父母放下手机,孩子不拿玩具!一起享用餐食,带着身体的界限,以及对食物和厨师的尊重。

玩耍区——孩子可以在任何地方玩任何东西。每一件物品都会成为孩子感兴趣或探索的对象:自己的身体,我们放在他身边用来抓的玩具。随着孩子长大,生理界限就变得更宽广,我们要为孩子创立一个可以安全移动、发展运动能力和安全探索(室内和户外)的空间。这个环境必须安全而又没有限制,作为父母我们既不能过度保护也不能野心太大。我们的任务是创造整洁有序的环境,所有物品各就各位。这样孩子在玩耍或者穿衣服的时候,就知道去哪里找,结束的时候该放回哪里,孩子就会有安全感。

情绪界限

给孩子们需要在游戏和运动中去探索、尝试、犯错误、输掉游戏的机会,他们才能学会管理自己的需求、希望和失望等情绪,长大后才能够处理好爱的关系和工作关系。我们要怎么帮助他们呢?通过计划管理好我们的时间,通过我们在界限上的自律,做到清晰、始终如一、尊重自然结果,给予孩子可预见、易管理并有意义的生活,来帮助孩子

保持情绪的稳定,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孩子慢慢会理解你为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他们也许会问,而你则必须能够给出一个好理由。这样他们会变得积极主动、守时,并为自己逐渐能够承担责任而感到自豪。反之,如果我们不断地变更日程

和规则,对孩子来讲就没有什么他们可以抓住的东西,他们就会变

得焦虑、黏人、不自信。

心理界限

孩子要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我们不需把自己喜好或期望强加给他们。大部分孩子在两三岁开始会说“不”,这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家长要抽出时间和孩子沟通,一起讲故事、诵读诗词、聊天,来分享亲密时光的喜与忧,以及学习与发现,来促进语言的发展,并在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界限。

最开始必须由我们来为孩子建立界限,使他们可以有所体会,最终学会自我管理。与我们最开始可能预期的相反,界限不是命令或训练孩子,让他们成为乖孩子,而是我们自己的自律。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与孩子年龄相符的环境,使孩子能够安全成长,发现自我,感受到成为自己的力量,从而为将来生命的丰盛奠定下基石。

一些提醒

建立界限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所以当孩子挑战界限时,多笑笑,不要担心或害怕,而要体会随着孩子能力增长所带来挑战的乐趣。当你们再次建立了清晰的界限之后,你和孩子将体验到舒适感和自由。

一些简单的原则

设立界限

——设立可以帮助他们管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的界限。界限不是父母的方便之门。

尽早开始

——如果你设置健康的模式和健康的界限,你的孩子会习惯一天的秩序。确保你和孩子一起成长,不要抓着老习惯不放,也别再执行过时的界限。

清清楚楚

——使用清晰不含糊的语言,确保你的言辞和肢体语言保持一致,你的声音和用词可以温柔,但必须坚定——不是带着怒气或不满。

始终如一

——体验到一致性的孩子成长得更茁壮。这会使他们感受到被爱、被关心和被尊重。

自然结果

——不惩罚,如果孩子留在界限之内仅仅是因为你使他们害怕,他们会变得虚弱并缺乏自立。

事先计划

——使他们的生活井然有序易于管理。

预计阻力

——所有的孩子都会拒绝,这很健康——你必须足够强大。

善用幽默

——这是我们心灵的良药,可以疗愈在设立界限过程中那些冲突带来的“伤害”。

一些提醒

最开始必须由我们来为孩子建立界限,使他们可以有所体会,最终学会自我管理。与我们最开始可能预期的相反,界限不是命令或训练孩子,让他们成为乖孩子,而是我们自己的自律。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与孩子年龄相符的环境,使孩子能够安全成长,发现自我,感受到成为自己的力量,从而为将来生命的丰盛奠定下基石。

建立界限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所以当孩子挑战界限时,多笑笑,不要担心或害怕,而要体会。随着孩子能力增长所带来挑战的乐趣。当你们再次建立了清晰的界限之后,你和孩子将体验到舒适感和自由。

全职妈需要什么样的娃儿爸?


试想这么一幅画面:几位职场妈妈,常常加班,辛苦异常,又要顾工作,又要陪孩子。几个人坐在一起,聊起来:要不要干脆辞职,回家做全职妈妈?讨论的焦点最后集中了家里那位孩儿TA爸的反应。原来大家竟不约而同都和先生讨论过这个话题。那么先生怎么答呢?答案当然五花八门:有的直接就说,你疯了,这怎么行?有的讲,要是觉得累,请个假,咱们出去玩玩,放松放松?还有委婉劝诫的,老婆,要不咱们现在就去买彩票,中了咱立马辞!

于是,大家心灰意懒,一切就仅止于谈资了。哈,这不是开玩笑,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一幕。这个问题,这很像一个PH试纸。是酸是碱,立见分明。比老婆和妈妈掉进水里先救哪个还要实际,也更难回答。说它实际,是因为先救谁的问题恋爱时矫情下就够了,真有了娃,这些都没得空计较。难回答是因为只用只言片语、花言巧语,恐怕也难以应付,这可是真金白银、吃喝拉撒的生活啊!

对很多孩儿TA爸而言,一个人养一大家,担子很重,压力太大!我身边接触的爸爸们,真正乐意独自养家,让妻子回归家庭,做全职妈妈的,少之又少,很少的几例,除了情势所迫外,要么是经济条件优越,要么是夫妻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发自内心地回归家庭。

我是赶鸭子上架才做了全职妈妈。搁以前的我看来,国内如果有家政大学,我是永远也毕不了业的那种学生,从没想过全职在家相夫教子的。现在呢,我正在阳台上晾衣服。这里比客厅温度低得多,脑子也清醒起来。天气很好,冬天的阳光透过玻璃都有点刺眼。我一面干活,一面想,全职妈妈的背后,需要站着一个什么样的娃TA爸?

首先是要有责任感,肯担当。

我家从我怀孕后期就商定,以后由我来全职照顾宝宝。我还在犹豫是不是要找保姆时,妞妞爸爸的态度非常坚定:不要!他觉得一方面是家里没有老人,把孩子交给保姆不放心。另一方面,保姆再好也没办法与家人相比,陪伴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我记得很清楚,他望着我的眼睛说,老婆,放心,以后我来养家!这话,我们恋爱时他也讲过。当时我偶尔抱怨工作辛苦,先生就说,那我养着你!当时听了只觉得感动与放松,知道自己有了一条后退的路。而如今真的要走上这条路了,我想如果没有先生支持与担当的勇气,自己是没办法扫除心内的犹疑,坚定地做出这个选择的。至少我不会学着享受现在的全职妈妈生活。

当然,这些话空口说说是不行的,家庭每天都有开销,所以,接下来讲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至少爸爸的收入让我们觉得还过得去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平底线,说白了,就是一个月到底多少钱,我们不至于缺乏安全感。身边有连房子也没买、但做全职妈妈做得很安心的家庭;也有年入四五十万仍觉得焦虑惶恐的夫妻。所以,这个问题,不用看别人,问问自己就可以,到底先生一个人挣的钱会不会让我们安心快乐?如果可以,怎么用这些有限的钱财享受快乐的生活,就考验我们女人的智慧了。当然怎么去掌管家庭的收入,把这些钱花得有尊严,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有舍有得,谁也不能享受着陪伴孩子的自由,抱怨着自己失去了宝贵的事业。家庭是我们的事业。我们当时真的为这个仔细算过,除去房贷、生活开销,我们得出了一个勉强可以接受的数字。妞妞四个月时,先生选择了跳槽。很庆幸,在我全职的三年多里,他升了两次职,我们的家庭逐渐回到了两人工作的生活状态。

我回归家庭,好几次朋友过来,都觉得我们家有了温馨的家的感觉。我很开心,先生的事业心比之前更强,家庭的担子让他觉得有压力,也让他无后顾之忧地努力工作。妞妞一岁之后,我自己应付得来了,他专心与工作和事业上,终于慢慢得到认可,并有所斩获。

爸爸们请发自内心地认可妈妈的辛苦

要知道家里的地不拖会脏、碗不洗会臭,马桶更不附带自动清洁功能,更不用说臭袜子和脏衣服。孩子呢,也不会像小葱一样,浇点儿水就会长大。除了陪伴和照顾孩子,做饭洗衣打扫,这些非常琐碎又见不到成效的工作,是我们日复一日必须要完成的。家庭里的另一半的认可,会让我们更开心。

最近和几个独自带大孩子的全职妈妈聊天,突然说起二胎的话题,大家都还对带第一个娃的劳累辛苦记忆犹新,不敢再轻言言“生”。全职妈妈的生活是很辛苦的。妞妞一岁之前,我自己忙不过来,孩子一生病,我就胖一圈,强迫自己猛吃,生怕熬不住累垮了。先生有时下班回家还要洗尿布,他总是很勇敢地撸起袖子,说:媳妇,带粑粑的留着,我来洗!买菜、做饭、做家务…….他从一个把菜刀看作凶器,切肉切到手的人,演化成一个红烧猪蹄做得很赞的大厨。有次妞妞突然发起了高烧,他怕我应付不来,立刻坐动车赶回来,大半夜赶到急诊室。

我们相拥在床头,想起那些辛苦的日子,觉得又欣慰又心酸。也许生活从来都是笑中带泪,泪中有笑。有的妈妈认为带孩子是天经地义,而有的认为自己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无论如何,先生的支持,都会让我们更有力量和成就感的。

处理好与老人的关系

嫁给一个人,是嫁给一个家庭。娶一个人,同样是娶一个家庭。而孩子是连接这些的枢纽。如果一直和老人居住,这方面尤其重要。我们没有这种福气,母亲帮我们照顾妞妞时间最长,但也断断续续。

我自小与奶奶亲密,事事不顺从母亲心意。我们两个都是硬脾气,住在一起不超过两天就要争吵。明明心里想着改善关系,可是我对别人能宽容轻松的事情,对待母亲反而不自觉地苛刻起来。

还好,先生很尊重老人,他涵养很好,总是指出我的问题,要我体谅母亲的难处。这次,母亲在我这里住了六七个月,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在结婚后一直因为他逃避婆媳关系的问题头疼,也确实有一段时间,他处理地很糟糕,还好后来差强人意。现在我们正在共同学习,让我们小家庭和大家庭的磨合顺畅。

最根本的一点,他爱你,能陪你度过糟糕也美好的日子

爱是联接家庭的纽带。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真正能牵手走一生的真正秘诀。我们曾经爆发过无数次争吵,也无数次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更有时怀疑我们的婚姻,但是这些争吵过后,我们还能给彼此一个拥抱,当天吵完当天讲和,还能找出彼此的问题,期待共同改进。这些都是源于一个深层次的动力,那就是爱。而拥有爱,才是我们面对一切问题与困难的最强大的武器。让糟糕的日子里,仍有温暖的小确幸照耀着,在劳累的时光,仍有一双大手帮你捏捏后背捶捶肩;在你怀疑自己选择的时刻,仍有人听你倾诉与发泄。这些,都是爱的衍生与赠予。

妞妞爸爸自从我们有了宝宝后,一下子变得成熟了很多。男人的成熟是成为爸爸,成为丈夫,并且把这些都担当起来之后。我真的觉得,他与以前不同了,心智变得更沉稳,心胸更宽广。虽然他现在偶尔还会觉得我关注他不如女儿多而耍耍小性子,仍无比怀念我们亲密无间的恋爱时光,但是,我们知道那个日子一去不复返,因为我们多了一个宝宝——这个爱的见证与延续者。也许,有时候,生命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不能重新来过,所以只好珍惜每一刻。

扯了这么远,是为自家先生感到傲娇吗?哈哈,是的,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越写越觉得夸赞起来真是顺手,人家炫富,我炫夫,正是,有子万事足,相夫方能富。现在我家先生非常忙碌,妞妞已经上了幼儿园,我呢,还好,经过这两三年的培训,家政大学应该达到肄业的水准了吧!感谢这几年的时光,辛苦而快乐,幸福而满足!

前些日子,我们结婚六周年了。先生问我,你想要什么礼物?我说,什么也不需要。于是,他带我买了一条项链,纪念日当天送了我一朵玫瑰花。只有一朵。我把它插到花瓶里,注满水,花开了好几天。妞妞时不时拿起来玩,还和串门的小姐姐炫耀:这是我爸爸给我妈妈买的花!哈哈,听这个小家伙这么说,我的心里暖暖的。原来,有爱我的先生和女儿,一枝花,也能这么浪漫呀!

今天,学生们需要什么样的课本?


我儿子念小学五年级,昨天放学回家激动地对我说:“老爸,我有一个重大发现。我有充足的证据证明,麦当劳赞助了我们的英语课本。”“有这样的事?”这倒确实可能是一个重大发现,“你有什么充足证据?” 我儿子拿出他的英语课本说,“我们今天英语课学的单词,你听听都是些什么单词啊:McDonald‘s, BigMac, French fries, apple pie, McChicken, hamburger, Spicy McWing,Coke。你的结论是什么?”还没等我回答,他又立即补充道:“实际上,我从三年级就开始怀疑麦当劳赞助了我们小学的英语课本。”“为什么?”“因为当时我们学了hamburger这个单词,四年级又有相关的单词,当然没有今天这样集中。”

我第一次关注课本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是潜意识的影响是在法国,当时我的一个法国朋友,他的儿子一岁多,一次我们聊起了他儿子的识字卡片。他向我介绍说,为了帮助法国儿童从小就接受法国是一个多种族社会的概念,儿童识字卡片上出现的小朋友图片特别在不同种族上取得平衡,以便法国孩子在潜意识中就能获得种族平等的概念。

那次事件促使我开始思考课本对学生的影响,课本该如何选择文字、图片的问题,因为我自己有一个正在读小学的孩子。从法国一回来,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我儿子的课本,让我颇感意外的是,我能在我儿子的语文教材上找到许多我熟悉的内容——我儿时有些课文他们仍然在学。

也许是我们的课本更注重“经典”的缘故,我感觉我儿子的语文课本在时代感上有所不足。首先,反映城市生活的文章极少,就更不要说反映当下的中国城市生活与面貌了。有关农村的文章比例倒是不低,但是课本里的农村更像是我小时候的农村。今年高考上海一位考生因为关注了农民工的下一代的问题,他的作文得了满分,那么,我们的课本里为什么不能也增加农民工、农民工子弟的内容呢?

前不久,有记者请我对一项即将出台的教学实验进行评价。这个教改方案的核心是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老师从而可以取消板书。我回答说,如果如此巨大的投资只是为了节省一个板书似乎太过浪费。我当即举了课文《草地夜行》的例子,该文讲述红军过草地时一个老红军为帮一个小红军而牺牲的故事。文章中有许多东西对今天的城市孩子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比如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饿着肚子行军的感受、沼泽泥潭的可怕等等,这些背景的东西如果能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笔记本电脑的功效。

相比而言,英语课本倒是变化最大的。我至今还记得我学的第一个英语单词是a red flag,参考书里多是这样的例子:Completely Overthrow all exploiting classes(彻底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再回到麦当劳能不能、该不该进小学课本,这样做是否客观上有促销洋快餐的效果的问题,我请广大的读者朋友一起来思考。

不过这之前我想先听听小学生自己的看法,于是我问我儿子:“如果你觉得不应该学McDonald’s,那你认为该学些什么呢?”

“油条啊、豆浆啊什么的,至少也可以让我们多了解中国文化。”我儿子补充道,“你知道吗,三年级我们做眼保健操的音乐是钢琴演奏的,现在我们做保健操的音乐改成二胡演奏的了。”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想要生孩子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对于比较贫困的家庭来说,并不能给孩子好的教育,而且也不能很好的人他们成长,既然不能给孩子好的教育,为什么要还要生孩子,现在寒门出将子越来越难。

生孩子不容易啊!古人形容生产为九死一生!即使现代医学也不保证每个妈妈都能平安无事的从产房推出来!那即便如此为啥还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的想去生孩子呢!我自己就是一个二岁孩子的妈妈!这个问题还真想回答一下。在和老公结婚之初我们一直怀着顺其自然的心态,如果有了我们就生出来!当生出来之后无数次夜奶、痱子、湿疹、红屁股、感冒、发烧、出牙、咬人,也曾将埋怨侵吞我的大脑,可是一切都一切只要看到他熟睡的小脸,灿烂的笑容就没了怨言!我和孩子他爸说想想我们在人生的一个阶段(),伴随一个生命逐渐成长!我们伴其左右,尽量可以给他一个无虑的童年,尽量不打扰他自然成长的轨迹!这不仅仅是因为血缘,更是人生的一种历程!当你参与了这种历程再回看父母曾经的种种,就觉得很多无法释怀的事情都好理解,很多不能张口的爱都能脱出而出,很多张口就来的恨也再也说不出来!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吧!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家庭经济优势可以转变为成长优势,富裕家庭可能占据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让孩子受益。“住在贫困社区的儿童是否与那些生活富足的儿童一样达到发展里程碑?”也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话题。

但值得关注的是,即使同样家庭的不同孩子,会面临个人发展和成就的差异,所以经济条件并不能独自决定一个孩子在后来的成就。

其次,经济上的贫困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了变化和波动。即眼前的民困家庭可能后来变富裕,目前的富裕家庭也可能会遭遇变故。

再次,生育是基本权利,生命是平等的。无论贫富贵贱,都有生育的权利。而每个生命在后天获得的成就,是很多因素的综合结果,并不由出生时的家庭经济状况一项因素决定。劣势和优势之间的关系,符合哲学上的矛盾原理。

最后,如果按照经济或其他优势来决定生育权利,会陷入希特勒式的优等民族论调,从而发生人为的灾难。

题主这样的问题,有点问的奇葩,其实这是一个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现的社会问题,孩子的教育孩子的照顾,都需要我们投入太多的经历,而且想题主所说的贫困的家庭为什么还要生孩子?难道就不负责吗?

其实对于这点,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哈佛的两位教授,他们很奇怪,为什么越是穷的人,生的孩子就越多,最终他们走访了很多贫困的国家,最终得出一个惊人的结果,那就是穷人都希望多生孩子来脱贫致富!

但是孩子生的多了,给孩子教育方面的经费也没那么多了,孩子就得不到好的教育,而且很多时候孩子因为没钱,也会打很多份工,结果造成他们无法在一个领域内取得到顶尖的成果,也就赚不到那么多的钱!

然后因为没钱又继续生孩子,造成了继续穷下去,当然了这个故事不能完全的回答题主的问题,在中国很多人并不是为了钱而生的孩子,我觉得要孩子,很多人的心态就是养儿防老,还有就是寄托!

养儿防老很好理解,现在很多老人还是这样的心跳,没有孩子谁给你养老送终,晚年生活没有人照顾,自己生病了都没人给你买药,这是很大的原因,还有就是精神寄托,家里有孩子的一定能理解!

生下孩子后,好像就有了动力,一切都会为了孩子去考虑,老人也是一样,一下就变了高兴起来,一个小生命好像让整个家庭都有了寄托,不知道这样说题主明白吗?不明白可以继续找我!

你问过孩子他想要什么吗?


作为一个人,首先要明白人生的目的,才能知道该怎么活。只有家长先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这一生该如何活的精彩。我们才能够让我们的孩子触摸到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对于如何引领这个新的生命,很多家长却“稀里糊涂”。我们曾经在家长课堂就“为什么要生孩子”这个问题做了调查,家长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主要有几种观点:

看到这些答案您是什么感受?这些答案中有没有与您的想法不一致的?或许不会有,因为这些答案大多数家长都觉得很正常。可是,细品一下,我们会发现所有的答案都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在看问题,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听这些答案会是什么感受?

很多孩子到九岁、十岁就会问父母为什么生自己。即使没问,他也一定会想这个问题,因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寻找自己的价值。如果他们问我们“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生下我?”你想好怎么回答孩子了吗?还是避而不答,敷衍了事?

如果孩子不明白自己活着的方向,找不到活着的目标,就如同一只漂泊在大海中的孤帆,眼前辽阔而苍茫却不知道自己的航向。如果遇到挫折、打击或困难,孩子的内心会不会痛苦?会不会纠结?这种痛苦和纠结如果得不到解决,孩子又会怎样?很多人之所以那么轻易地就结束自己的生命,表面上看是不堪生活的打击,背后的根本是不明白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有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自杀前让父亲在楼下等着自己,而父亲等到的却是从楼上跳下来的尸体。孩子自杀后父母痛不欲生,说自己一辈子都想不通他为什么会毫无征兆地用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很多时候,家长们觉得自己给到孩子的爱很多很够,可又有多少爱给到点子上了呢?在物质上孩子什么都不缺,可是孩子的内心你有看过吗?孩子的精神世界你有看过吗?说孩子什么都不缺,是因为孩子缺失的地方很多家长根本就不看。作为家长不是把孩子生下来就完成了任务,养好这个孩子,给予孩子活下去的力量,让孩子清晰自身的价值,知道自己该怎样活下去才是更重要的!

想想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根本就没有问过孩子他想要什么?

当他写作业累了,上补习班累了,当个听话的孩子累了的时候,他有没有告诉你?你有没有发现他已经很累?有没有告诉孩子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等着他去探索,如果他累了就可以歇一歇?你有没有在孩子写作业累了的时候允许他停下来,帮着他放松一下精神?家长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群养训练营”有一个 10 岁的小营员曾经对教练说:“我的妈妈很优秀,她上了中国最好的大学,妈妈经常告诉我,我现在的你条件比她好,所以我必须上一个比她还好的大学。但是上个好大学真的好难啊!”

听孩子说的话,我们就知道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曾经看过一个比喻,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能开出什么花结出什么果有无限可能。可是做家长的却非要在孩子的内心种下一颗成人想要的种子。就像这个孩子,妈妈在他心里种下的这颗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如果有一天考不上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没有成为有钱人,他的追求和价值应在何方?他是否就不能获得快乐和幸福?即便是考上了世界一流的大学,赚到了很多钱,那是否他就一定能够幸福与快乐?

“100 分”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孩子与课本上那些知识的连接能力非常好。挣很多钱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你有挣钱的能力。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远不止这些。就像《人生第一课》所说的,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快乐幸福。

很多人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关于父母怎么教育孩子的学问,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真正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先接受教育,实现自我教育,然后去引导孩子,让孩子也学会自我教育。

如果作为家长在很多时候忽视了孩子的需求,那么就请从此刻开始走进孩子的内心,看看孩子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孩子的人生究竟能有多么精彩,就要看我们家长能否给到孩子通往快乐幸福的智慧与能力。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生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条件?》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