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
我班有位叫李欣锐的小朋友,这段时间不愿来上学,我纳闷,平时欣锐小朋友是个很听话的小孩子,我从没批评过她。在小班的时候,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可自从升入中班以来,欣锐小朋友的性格变化很大,变得孤僻,内向了,也不愿和小朋友多接触。
今天,她又不愿来上学了,并且哭得很伤心,她奶奶送她来,并且把她推到我的面前,我把她搂在怀里问她:“怎么了,欣锐,为什么不愿来上学?”她的回答是:“家里有事情。”别的就再也问不出什么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问她家长,家长也说问不出什么事情,我通过其他家长了解到,欣锐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她判给了爸爸,欣锐不能像以前一样天天见到妈妈了,她在家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有时也哭,说想她妈妈,我听了以后非常难过,这么小的孩子就失去了母爱,她虽不能用太多的语言表达,但她却用行动告诉我们,她的心里多么难过,我心疼的抱起她,告诉她很多有趣的事情。从此,我多给了她一份母亲般的温暖和照顾,渐渐地,欣锐小朋友变得比以前快乐了,性格也活泼多了,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创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教育随笔:隔代抚养的误区
隔代教育几乎成了农村幼儿园的主力军。但是天长日久,隔代教育的弊端已日渐明显:
一、祖辈对孩子包办代替,过度溺爱。
曾有专家做过一个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好,社交圈子宽,胆子大,能吃苦,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则不然,有的已经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动手,像提书包这样的事都要别人代做。稍不如意撒娇哭闹,甚至和同龄孩子都难以相处。
二、祖辈为孩子“护短”,不讲原则。
一些老人带孩子往往溺爱无度,任何规矩都不放在眼里,孩子自然变得任性顽劣。当父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祖辈老人却反过来袒护孩子,当着孩子的面责怪他们的父母:“对孩子那么凶干吗?你忘了你小时候啦?尿床、打架、逃学,还不如你儿子听话呢!”
三、老一辈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落后,教育理念方法跟不上时代要求。
四、容易导致亲子隔阂。
时间久了,与爷爷奶奶比爸爸妈妈亲,再者,父辈的严格管教与祖辈的过分宠爱已发展为隔代教育矛盾的焦点。作为幼教工作者,很是替他们担心,更是为孩子的未来担忧,希望所有的爷爷奶奶该放手时就放手。
乖乖虎三班最近又来了一名新小朋友他的名字叫荆梦翔,他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好动、好玩。但是他的问题特别多,所以其他小朋友常叫他“小问号”。
问题多,正是渴求知识、好奇心强的表现。但是“小问号”的问题总是比别人多,更是五花八门。比如“世界上第一个西红柿是从哪里长出来的?”“第一只鸡是怎么孵出来的?”从孩子的问题中,可以了解到他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在哪一类知识领域懂得多一些和贫乏些,他更关心什么,对什么更感兴趣。
有一回,他问我什么是时光一去不复返。我告诉他,就是时间过去了就不再回来,比如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大家一起做游戏、学知识,成了好朋友。将来,小朋友会长大、上学,小时候的时光就成了回忆,谁也再回不了小时候。也许是我说得有些伤感,孩子听着听着眼里竟有了泪花。他接着问:“那我可不可以不长大,永远和小朋友在一起?”我告诉他:“人总是在长的,所以我们都要珍惜时间,珍惜现在和小朋友在一起。”他听了以后使劲点头。
他的各种问题常常也会把我问倒,我深深感受到,要做称职的教师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学习和充实。为了能回答他层出不穷的问题,我选择性的进行了学习。
孩子真像口渴的青苔总是在吸取水分一样,时刻渴望吸收知识作“营养”。他幻想,要是有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就好了,他能告诉我一切。我感到,我既是他的老师,又是他的朋友,孩子好问活泼是天性没有被压制,这是最令我感到欣慰的。
入冬以来,大家一直在期望下雪,想过一把玩雪瘾,今天“雪花”终于露脸了(前几天晚上下过雪,大多人没见到),今上午八点半左右,天空中开始飘起雪花了,一片、二片------正当我给孩子们上课进入主题时,外面的雪花越飘越猛,终于被孩子们发现了,只听一孩子轻声说“下雪了”,尽管声音很轻,仍有好多孩子同时将头转向窗外,随之我也向外看了一下,漫天飞舞的雪花好美!这时孩子们更是“下雪了!下雪了!”看到孩子们如此的兴奋,邻班的孩子也在出来了,我随即改变活动计划。“孩子们,想不想和雪花一起跳舞!”“想!”到了操场上,孩子们象一群小鸟跳啊、笑呀,有的接雪花、有的和雪花一起翩翩起舞、追逐跑,------操场上撒满了欢歌笑语声。
十点多一点,雪下得更猛了,一会儿,树上白了、屋顶白了、塑胶地上也白了,孩子们更是兴奋之极,顾不了雪化在身上衣服的潮湿,再一次冲向操场找雪玩雪仗,二楼、三楼的孩子也都走出教室来到走廊、活动平台,感受雪景。电台的二位记者大概也知孩子们对雪的喜爱,及时来到幼儿园,看到孩子们如此的激动与兴奋,不停地架着摄像机捕捉着孩子们各种玩雪的快乐情景。我们的朱园长也被孩子们的阵阵欢笑声感动了,多次拿起相机给大孩子、小孩子们留下一个个快乐的瞬间。
今天,虽然没有堆雪人,但大家还是很激动、还兴奋,不断地发出快乐的嬉戏笑声,整个幼儿园真是沸腾了!
记得刚入园午休时,第一次离开亲人来到陌生环境的孩子都哭着找妈妈找亲人,那可是各有各的招式
铭杉:“打电话找妈妈吧!打电话找妈妈吧!”
程旭:“你找你的妈······”【第一次听孩子这么说】
子涵:“找妈妈找妈妈,你抱着我睡!”
艺玮:“我睡起来姥姥就来接我了吗?!”
伊凡:“你别抱我
,你去别的地方坐着吧!”
······
整个午休时间,真得很少可以坐下来歇一会,总是有孩子出状况。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几天后的现在当孩子们喜欢上老师喜欢上幼儿园,陌生感就悄悄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习惯和安心。到了午睡时,不用老师说宝贝们自己就找到自己的小床,安静的入睡。看着乖乖入睡的孩子嘴角不自觉地上翘······
你们的进步,我的欣慰!
最近一段时间心情真的很差,主要还是工作的原因。开学初,本班分进25个孩子,其中有一个报名单上注明是4月5日入园的。我们对他也进行了家访、让他参加了我们召开的家长会,也请他定了园服。
开学两周后,我们班又应一个新生家长的要求,新进一个孩子,如此,我们就有26个孩子了,家长得知我们班人数是最多的后,全都要求不要再加孩子,于是,自己向教研组长反应了这件事。而且由于教室不大,床又多,吃完饭后,孩子们基本上没有了活动空间,我们每天都是草草扒几口饭就要一个管孩子,一个抬床。有时为了喂孩子吃饭,我们都在做完事情后才吃饭,那时,饭菜已经冰冷,哪里还吃得下,于是就是热水泡饭,有一口、没一口地吃一点,到下午2、3点就饿了,又没时间吃东西,到下班时,饿得胃都疼了。
没想到,在全园大会上,领导却说我在谎报人数,虽然没有点名,但是让人一听就明白,因为给我们班定的人数是25个而不是26个。
觉得自己每天那么累,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真是感觉不值。上学期已经抬了一学期的床了,这学期又要抬一学期,这可是要用自己吃饭的时间完成的,自己却毫无怨言。这学期一下子加了那么多新生,自己也没有什么不满。
累一点、苦一点没有什么,但是得到的不是领导的安慰,而是不相信,真的感觉这样工作着没有意义。
由于心情极差,回家因为一点点事情就和老公大吵了一架。当老公知道我是由于工作不顺利才这样时,给了我这样一句话:“老实被人欺!”
真的是这样吗?
我想应该不会吧!是不是领导一时没有搞清楚状况!我相信领导是公正的,会看到我的努力的。
我在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希望不要因为这点小事而丧失自己对工作的热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