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区域活动带来的改变
区域活动是孩子演绎生活的大舞台,孩子们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感兴趣的事情,都在表演区展现出来,今天表演区的孩子们在玩“扮新娘游戏”,赵子沐小朋友扮起了“新娘’,孩子们在她的头上戴上了红花,盖上了红头巾,旁边的孩子又是分糖,又是唱歌、跳舞的,玩的不亦乐乎。忽然,我的衣角被拉了一下,我低头一看是张梓瑶小朋友。张梓瑶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但今天的她显得十分的害羞,我赶紧低头问她出了什么事。她羞羞涩涩的闷了半天,才说出了一句:“老师我也想扮新娘!”我把张梓瑶带到了表演区那里,孩子们不愿意和她玩,我试图说服孩子们,只见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我们不和张梓瑶玩,他很脏!”我恍然大悟,看了看正在扮新娘的赵子沐。确实,赵子沐很干净,从入园起,赵子沐的衣服总是干净的,我还曾佩服过赵子沐的父母呢。看到脸红的张梓瑶眼里挂满了泪珠,我赶紧蹲下去说:“张梓瑶乖,不要哭,张梓瑶想当新娘的话一定要做一个讲卫生的新娘,不然把旁边的人熏跑了,不看新娘了怎么办?”“嘻嘻···”张梓瑶不好意思的笑了,旁边的孩子也笑了,随后,张梓瑶抬起布满泪痕的小脸说:“老师,我以后一定会讲卫生的!”从张梓瑶的眼里,我看到了坚定。果真,张梓瑶变了,变干净了,脸上依旧挂着笑,改变的是旁边的小朋友多了,他的笑声更频繁了。又一次的区角活动,我急忙的寻找着张梓瑶的身影,怕她再是一个人,可是当我往表演区望去时,看到的新娘竟然是张梓瑶。我很高兴!
有时身边的一件小事,便是改变一生的开始!
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幼儿的内心世界是个特殊的世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性格、爱好和闪光点,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但有些孩子因为内向胆小,不敢表达出来。就像畅畅,就是因为今天我蹲在他的身边,他觉得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了才敢和我交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应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平等地与孩子沟通,成为他们的朋友,关注每一个孩子,更应及时发现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闪光点,这样,孩子不但身体健康,心灵也会健康啊。
在我们的生活操作区内投放了新材料“瓜子”,孩子们争相进入,自由选择喜欢的瓜子。此时老师将作为呈斜线式排列,幼儿依照点子的方位,两两相对各居一方,互不干扰静静的学着剥瓜子,有滋有味的吃着瓜子。
约两周后,昊昊来到了操作区剥瓜子吃,吃着吃着,他站起来与对面的妙妙打招呼:“妙妙,你吃的是什么瓜子啊?”“我吃的是香瓜子,你呢?”“我吃的是西瓜子,我们换着吃好吗?”教师发现孩子在游戏中出现了交往倾向,立即把位置改变了。孩子们并排坐着边吃边聊,同伴间亲热了许多。
又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吃瓜子的活动状态有了不同的变化。开朗的曦曦喜欢一边吃,一边做小老师教别人;活泼的彤彤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比赛吃瓜子,内向的猫猫虽然与同伴交流不多,可是他喜欢边吃边看着小朋友,偶尔还会和同伴交换瓜子。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不同的位置。
在不同的游戏阶段,座位排列的呈现规则是不同的,斜线式重在秩序,帮助大家了解材料的特点和操作方法,避免争抢,并列式便于幼儿同伴间相互照应和模仿。夹角式意在引导幼儿互动比较,互动补充。
一、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
年段老师在为幼儿创设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能树立"以儿童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重在支持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操作和充分体验,调动与激励幼儿在与环境的不断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有效的发展。比如:小二班的插花玩具操作性强,先是毛根插入吸管成一枝花,再把吸管插入洞洞,成一束花,发展的孩子精细动作,又培养幼儿的专注性;小五班语言区的玩具店,创设玩具店环境,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小四班语言区的水果超市和蔬菜超市,投放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让孩子们一个买一个卖,激发了幼儿交谈的兴趣等等。
二、充分发挥了区域活动的实效性。
区域活动是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老师们通过观察、倾听和询问,及时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不断融入有价值的内容,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学习。如:小三班美术区利用“三八节”手工制作剩下的废旧材料让孩子们进行撕贴装饰,作品效果好又环保;小六班幼儿非常喜欢表演,老师在表演区投放了各种形象多样的服装让孩子们装扮自己随着音乐表演;小一班的主题是《玩具总动员》,玩具是孩子们的最爱,老师在各个区融入了主题内容,激发孩子们的活动兴趣等等。
三、需整改之处:
1.建构区很多班主题创设没有更换,材料没有更新。
2.表演区幼儿表演的剧目体现不明显,幼儿的活动表现体现老师的指导不到位。
3.在区域指导上,各班要重点关注自己班级的薄弱项及孩子能力的差异,同时鼓励孩子在各个区域中多说,帮助幼儿产生说话的对象。
4.各班要重视区域游戏结束后的谈话及新玩具的介绍,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
5.小一班美术区的《吹泡泡》幼儿并不能将泡泡吹出来,建议重新调整颜料,同时活动前老师要进行测试,保证幼儿顺利游戏;小二班幼儿拿剪刀的不够熟练、正确,建议平时教学活动中多加渗透练习剪刀;小三班益智区的六面立体拼图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太难建议换成单面拼图;益智区的《夹夹子》,夹子上的数字太小,幼儿不容易看,建议换成按数字夹;小四班美术区的《糖葫芦》棍子太粗建议换成烧烤的棍子;益智区的毛毛虫、花瓶太单一,可投放多种形状的玩具,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小五班动手操作区《装饰衣服》建议增加汤匙、珠子,增加游戏的玩法;小六班语言区的《摸箱》,家的图片不够清晰、大气。益智区的《串珠子》建议提供任务卡,增强幼儿活动的目的性。
也许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宝贝吧,从事了多年的幼教工作,总的感觉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带了。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家长们的教育观也在发生着改变,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培养孩子个性化的同时,有时教育者也容易把握不好分寸,造成了对孩子的过度溺爱。从而,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过于自私,过度任性等等。
我班里有一个小男孩叫陈天泽,长着大大的眼睛,虎头虎脑的。这孩子挺聪明,对各种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想象力也很好,可以看出其家长应该很注重对他的智力培养。可是,通过他在幼儿园的表现使我发现,这小家伙脾气太大,很任性。不管犯了什么错,他从来都不会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对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就算一个人的智商再高,如果他不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相信他也不会永远健康的发展。近几年我们经常会听说,某某大学的高才生因不顺心而自杀或误入歧途之类的事情,而且此类事件的发生机率还在不断提高。所以,如果家长和老师意识不到这些心理健康隐患,那么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很危险的事情。
对于陈天泽的“任性”这一问题,在与其家长做好沟通之后,我决心要帮他改掉这种不良习惯。终于,在我的等待中,机会来了。
有一次准备吃午饭了,在组织孩子们洗手时,陈天泽把桂鸿章推倒了,于是桂鸿章就“哇哇”哭了起来。我接着走过去问怎么回事,小朋友都说是陈天泽把他推倒的,经过仔细查看桂鸿章,发现他并无大碍,这时我悬着的一颗心稍稍安稳了些。接着,我拉着陈天泽的手走到一边,然后蹲下,问他“陈天泽,是你把桂鸿章推倒的吗?你能告诉老师怎么回事吗?”这时,他的反应是:皱着眉头,瞪大两只眼睛,还噘着小嘴,然后气横横的斜视着旁边的墙,连看都不看我。嘴里还叽里咕噜着:“真讨厌,哼,气死我了!”然后就一言不发了。不论我怎么说什么,他还是那样生气地噘着嘴、皱着眉,就是不理我。看到他这个样子,我想再继续也是徒劳的,就停止了与他的交流,接着去把桂鸿章安慰好就组织大家吃午饭了。
在组织孩子们吃完饭后,我想这件小事有可能就是改变他的一次契机,所以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等把别的孩子们安顿好后,我又一次把陈天泽喊道我身边。我用手揽着他,轻轻地说:”宝贝,你能看着老师的眼睛吗?”他听到后,慢慢地抬起头,眼神瞄了我一下,接着又闪开了,这时能看出他不像刚才那么生气了。我又说:”老师不是因为你倒了桂鸿章而生气,而是因为你不够勇敢而着急。老师说过,你聪明好学,画画也很好,这都是你的优点。可是我们有犯错的时候,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犯错怕什么,改掉还是好孩子。怕就怕犯了错不改,那不就永远错下去了吗?你想成为不会改错的孩子吗?”这时,他盯着我,摇了摇头小声说:“不想。”“真棒!你确实很聪明,老师希望你以后能变得更加勇敢些,成为知错能改的孩子,当个真正的男子汉!”接着,他又小声嘟囔着说:“老师,我真不是故意推倒桂鸿章的,我会跟他道歉的。”我高兴地说:“好吧,老师相信你,从今以后老师就要看你的表现了……”
说也怪了,从此以后他真的变了。有时不小心碰坏别人东西时或偶尔挤到别人时,他总能接着脱口而出:对不起!他的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比以前显得更开心了。还有,他前几天说了令我非常感动的一句话。那是课余时间,我与孩子们闲聊:“孩子们,你们下学期就要升大班了,到时我就见不到你们了。”这时,陈天泽不太大声说:“张老师,到时我会想你的!”啊!?真的好意外!我说:“宝贝,张老师经常批评你,你不生我气吗?”他说:“我不生气,我犯错时你才会批评我的,我知道我表现好你就喜欢我的……”
多可爱的孩子,看到他的这样的改变我怎能不感动呢?
上学时,我的成绩一向是最好的,所以志向挺远大的,没想到,毕业后自己成了一名幼儿教师。我喜欢静,但与孩子们在一起,每天都是吵吵闹闹的。因而对工作没有兴趣,对孩子从没有爱意、没有好感,总觉得五、六岁的孩子知道什么呀?可是自从那一件事后,使我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提高了对工作的积极性。
那是在一节活动课上,让幼儿玩绳。我先给他们示范跳绳,可是我刚跳了几下,绳子就勾住了我的鞋跟,我毫无准备的就被放到了地上。当时,摔的我半晌才起来。我眼里含着泪,守着孩子没好意思让它掉下来。此时孩子们都围上来了。“老师,摔着胳膊了吗?”“老师,疼吗?”“老师,我扶起你来吧!”还有几个细心的孩子,过来给我擦眼泪。那时我的我的心痛的比摔的还疼,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孩子们,老师对不起你们!”我的心好内疚啊!
从那以后,我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到了工作中,因为孩子们的关心给了我工作的动力,也坚定了我一定要把工作干好的信心。
我知道当幼儿教师比较平凡,也比较清贫,但是这项工作不仅是我自己的,它还属于一个个孩子的。我时常被孩子们的爱感动着,也用同样的爱回报他们。
孩子们,我爱你们。
伴随着新学期各项活动的开展,4月9日我们如期举行了年段区域活动观摩,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开放,年段其它老师进班级观摩学习。本次的区域观摩活动旨分享优秀区域材料,优化游戏玩法,促进各班老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区域观摩为老师们构建了一个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平台,既让每位教师看到了别人的亮点,同时也反思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提升材料使用的多样性与层次性,观摩结束后,老师们针对观摩的情况进行了探讨,对各班区域活动的亮点及特色操作材料进行了分享,现将本次观摩研讨情况反馈如下:
1.有效投放,促进发展
各班老师在为幼儿创设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能以幼儿发展为本,能根据幼儿的经验、能力、水平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操作材料,让孩子们在各个区域中自主选择,互相合作,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比如:大三班的表演区,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装扮材料,幼儿在区域中装扮能自主选择是材料装扮故事中的各个角色,并根据故事分组创编剧本,设计角色的对话和动作,大胆表现老鼠美叮当、老鼠阿郎、鼠爸爸、鼠妈妈等角色的不同特征。大二班的建构区投放了新材料——吸管拼接积木,新材料的衔接和建构功能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眼球,孩子们在区域中很快地发现了它的建构特点,他们互相配合、分工合作,一座高楼很快地拔地而起。
2.特色区域、资源分享。
在观摩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比如大一班的语言区的《我做你猜》,教师投放的材料可以两两游戏,图文结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有了同伴后孩子们可以边说边玩,较好地提升了孩子们说的欲望,缓解了语言区光摆弄材料不说、不表达的情况。又比如大四班的科学区《愤怒的小鸟》,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有根据半成品材料和操作示意图提示让幼儿拼装投石器,有的直接投放低结构的材料让幼儿按组合步骤图自己制作投石器。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操作材料进行游戏,制作好投石器的孩子再自己寻找一个“愤怒的小鸟”目标进行尝试,验证自己制作的投石器的射程远近。有了“愤怒的小鸟”射程尝试的吸引,孩子们都十分投入专注地制作自己的投石器,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研讨中老师们还把一些区域材料的制步骤图和购买链接方式进行了分享。
3.寻找问题、共同成长。
在找到各区亮点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各别区域存在的不足之处:
(1)大部分班级表演区幼儿表演的剧目体现不明显,没有幼儿的活动表现的过程性材料的体现,老师们要加强指导。
(2)建构区区域材料的投放很多班没有及时更新与调整。
(3)在区域指导上,各班要重点关注自己班级的薄弱项及孩子能力的差异,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参与薄弱项区域活动。
(4)各区的材料的投放要考虑投放方式,鼓励幼儿在各个区域中多说,帮助幼儿产生说话的对象。
4.各班要重视区域游戏开始前和组织和结束后的谈话形式与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
开学到现在,下午进行了区域活动。我现在主要关注的区域是建构区,建构去区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区域,有很好玩的积木,雪花片还有幼儿自己自带的玩具。
我们办的建构区现在安放在阳台那里,并且铺好了地毯。所以进去玩的小朋友要把鞋子脱好并摆放整齐才可以进去玩,或者把玩具搬到教室的桌子上玩,一开始我是让他们自主玩耍。我看到孩子们会用雪花片拼出很多很好看的东西,比如:手枪,花朵,机器人等等。有些小朋友还会用机器人来对话哦。呵呵,,,,小朋友玩的不亦乐乎啊!但是就是收玩具的时候好多小朋友抢着放玩具哦。并且有些小朋友还没有跟其他小朋友放好玩具就把玩具娄放起来了。所以以后我让他们收玩具是看谁先说:“今天我搬
,明天你搬”希望这个可以改善下这个混乱的场面。
开学到现在的反思
教育反思:
小孩子开学也快有一个月了,记得有些孩子一来学校就哭鼻子,到现在会笑着对老师说早上好。我觉得挺高兴的,孩子在慢慢的进步。有些家长对我们老师说:老师啊,我家孩子张大一岁,变的更加调皮了。怎么办啊?”我笑了笑说:“小孩子变调皮是很正常的,要想想为什么他变调皮了?调皮在哪些方面呢?还是这是在你面前很调皮呢?等等。。。。”家长听了也确实在反思了下。
小宝宝长大一岁,自己的事情自己大多数都会自己做了,自己穿衣服,自己穿毛衣,自己吃饭。就连我班上年龄最小的那个小宝宝都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我真的觉得小孩子长大了不少哦。真好,希望我的宝宝们能够学到更多的本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