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惩罚的火候,孩子才能认识到错误!

12-16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掌握好惩罚的火候,孩子才能认识到错误!》,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批评和惩罚是惩戒教育的两个阶段。批评是第一阶段,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指出错误错在哪里,以后注意改正。这是一种轻微的惩戒。实际上,惩罚是比较严重的处罚。多数情况下,到批评这个阶段就足够了,孩子的多数错误都是轻微的,没有严重后果的。惩罚,是因为孩子的错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时特别需要让孩子接受惩罚。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方法则是唤醒心中沉睡的巨人。

一个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不犯错误才是不正常的。犯了错误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不过,父母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孩子出现的错误行为进行归因分类,比如在求知过程中出现昀错误包括学习态度方面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在品德方面的错误,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有不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有应当为之而无力为之的,等等。有些错误造成的结果对犯错误的孩子本身就是一种惩罚,让其自食其果已经足矣。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人,都会有承担责任、接受惩罚的心理准备,以求得心理平衡。因此,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进行适当的惩罚不符合科学原则。所谓惩罚教育实际是通过批评、责罚、处分等手段使犯错误的人产生相应的紧张、焦虑、畏惧的心理反应,从而产生自律内驱力的一种手段。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畏惧是人内驱力的一个源泉,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动力。

捷克著名教育家、教育科学的奠基人夸美纽斯认为:惩罚是必须的,学校没有惩罚犹如磨盘没有水。孩子如果在犯错误的时候,教育者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或隔靴搔痒等,就会打乱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其侥幸心理得逞,放纵自己的错误行为,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其发展成长是有害的。应该说对犯错误的孩子,有分寸地惩罚一下孩子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当然,我们在惩罚孩子时一定要根据事实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其动机、行为及其结果的性质,并给以相应的适当的惩罚。否则,孩子的怨气就可能增长,逆反心理就可能产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我们的教育建议如下:

惩罚孩子的前提是肯定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值得父母赞扬的优点,当父母要惩罚孩子的时候,内心里首先要相信孩子还是好孩子。同时,父母也要在惩罚时把内心感受跟孩子说清楚,让孩子知道他在父母眼里并非一无是处。

犯错后立即惩罚。一些父母常常说:“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你等着,等你爸回来了有你好看了!”这些话对孩子来说可能会起到两种作用:要么诚惶诚恐,只想赶快逃离家庭;要么不当一回事,把父母的话早忘了。这样无法起到惩罚作用。所以,当孩子做错了事,要赶快执行惩罚措施。

平日要把对孩子的要求讲清楚。有些父母平时很少和孩子谈要求,即使谈了也未必清楚明了,总觉得自己明白的孩子就一定明白。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理解力和成年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所以,父母钔要把自己的希望、要求、规则都对孩子讲明白,并且与孩子达成共识甚至约定。这样,当孩子违反规则时才可以惩罚他。

惩罚之前可以先对孩子进行警告。小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往往不如成年人,因此,父母务必慎用惩罚,在惩罚之前告诉孩子,如果再不改错就要受惩罚。这样就可以给孩子一个自我纠正错误的机会。要向孩子说明惩罚的原因。在对孩子进行批评之前先给孩子讲道理,让他明白为什么惩罚他,这样有利于改正错误。如果孩子在迷迷糊糊中被惩罚,他会感到很委屈。

惩罚前后要一致,要说到做到。如果告诉孩子,因为他犯了错而惩罚他,不允许他去看最喜欢的电影了,您就一定要做到,说话算数,不要一时心软又改变主意,那样将使您所说的许多话都失去效力。

惩罚不要“翻箱倒柜”。有些父母爱唠叨,孩子一旦犯了错,就忍不住把孩子过去做错的事情都拿出来唠叨一番,在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声中,孩子往往已不记得自己的哪一个错误才是需要惩罚的了。

惩罚要适度。父母给孩子的惩罚,要因人因事而定。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敏感,对这样的孩子,也许瞪他一眼,或者冷落他一会儿他就受不了了。而有些孩子则比较皮实,即使父母打他的屁股他也不觉得怎样。因此,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是个怎样的孩子,以免惩罚过轻、过度或无效。另外,父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惩罚孩子,如果在公共场合,或者孩子所犯错误不那么严重,就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法对待孩子。

要对事不对人。父母之所以要慎重使用惩罚方法,就是因为不当的惩罚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建议父母们在惩罚时要让孩子明白,惩罚的只是他的错误行为,而不是否定他这个人。

同时,我们建议父母可以尝试一下自然惩罚法。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感受因此产生的不愉快甚至痛苦的心理惩罚,这就是自然惩罚法。

自然惩罚法是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就是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错误时,父母不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承扭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惩罚,从而引起孩子的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卢梭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这也许就是自然惩罚的要旨。

自然惩罚法并不是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能适用。一般来说,只有当过失后果不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时候,父母才可以让孩子尝尝这种后果带来的惩罚,如孩子挑食,父母可以让孩子尝尝挨饿的滋味;孩子不好好穿衣服,父母可以让孩子尝尝受冻的滋味;孩子固执,父母可以不管他,让孩子体会固执带来的麻烦。如果过失造成的后果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严重折磨,父母最好不要用,因为孩子的自尊、自信比什么都重要。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观念: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到孩子的缺点


育儿观念: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到孩子的缺点

我们班现在是中班,中班正是孩子们最为活跃的年纪。班上难免也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作为老师对于这些孩子我们也想了很多的办法去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缺点。也常常和家长沟通,试图共同去帮助孩子。

在我们幼儿园非常关注与家园共育这点。因为想教育好一个孩子光靠哪一方都是不行的。需要共同去努力。记得以前听一个同为幼儿园老师的同事说,她们班有一个孩子,他在班上属于特别调皮的一种。教学活动时坐不住,画画、游戏时也是如此。而且总喜欢欺负比他弱小的孩子。关于这点,她也找过他的家长谈过许多此。作为老师与家长交谈的目的不是“告状”而是想一起帮助他。可是他家人总是不愿意正面的面对这些问题,总说“我家孩子在家里还挺好的,不会这样的。是不是别人先搞他的啊!”就是这样,弄得那位老师都不好说些什么了。其实孩子犯了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是他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作为家长,你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否认掉孩子的错误。那孩子是不是也理所当然的觉得自己这样做是正确的呢?

孩子极限训练必须掌握好度


谈及教育孩子,前有“狼爸”、“虎妈”,今又有个“鹰爸”。近日,一段4岁“裸跑弟”的视频被放到网上,迅速引来了网民关注:视频里,美国纽约-13℃的暴雪中,一名来自南京的4岁幼童,在“鹰爸”的要求下裸跑。

▲“鹰爸”训练4岁儿子雪地裸跑的新闻出街后,引发各方热议。

“鹰爸”训练4岁儿子雪地裸跑引争议

谈及教育孩子,前有“狼爸”、“虎妈”,今又有个“鹰爸”。近日,一段4岁“裸跑弟”的视频被放到网上,迅速引来了网民关注:视频里,美国纽约-13℃的暴雪中,一名来自南京的4岁幼童,在“鹰爸”的要求下裸跑。“裸跑弟”一边跑,一边带着哭腔,不想再跑了。教师出身的“鹰爸”表示,孩子早产,曾被判可能痴呆,但经过自己三年的极限训练,孩子智商潜力已高达218。对于这种极限教育方式,微博网友褒贬不一。有医生指出,极端训练方法对智力发展没有作用。

“鹰爸”回应

残酷的锻炼是最好的磨练

“鹰爸”何烈胜昨日下午在新浪微博上用“@忙爸育儿”账号连发6条微博自辩,对于有网友质疑他虐儿,“鹰爸”表示:“现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觉得我在虐待自己的亲生儿子。可是有谁知道我是全心全意的爱着这个孩子的呢?谁知道他的特别呢?”。也有网友认为他发视频此举是为了炒作一本育儿类书籍,“鹰爸”则回应道:“育儿心经这本书,是我好早好早就发的一条微博。而此微博的开通,当时也是为了能够和大家聊聊我对我孩子的教育经历,和大家共同来探讨孩子的教育。”

“鹰爸”说,他四十岁才得了这个儿子,是7个月的早产儿,并伴有四大心脑病症,被医生基本判定脑瘫。他表示,让孩子在雪地里裸跑引来了诸多争议,但对孩子的教育会继续坚持。

他认为这种看似残酷的锻炼是对孩子最好的磨练:“教育和管理都是严肃的爱!父爱如山,我只是希望他能如正常孩子一样,未来可以独立于世。如果没有锻炼的残酷,也许他到今天还什么都不会。”

最后“鹰爸”说道:“很多人也会说是不是会给孩子留下非常阴暗的心理阴影?成人的我们有谁记得自己四岁以前是幸福还是不幸福?记得哪些事情?记得自己是否吃饱穿暖?盲目的训练才可怕。锻炼保证两点:一不伤害孩子心理;二不伤害孩子健康!这是我的原则!”

医生观点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唐书生:训练幼儿应循序渐进

小孩本身的潜力很大,保持适度的训练就可以正常地发展,在智力和体力锻炼方面持之以恒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锻炼强度大大超过常规,这对孩子可能就会造成伤害,如“鹰爸”把孩子放到-13℃的环境中裸奔,就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冻伤,会产生很多的副作用。如果家长真的有心锻炼孩子,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慢慢一步步地加大训练强度,有可能小孩到达某一个程度时就可以承受一般人不能的强度,不过这些极端训练方法对智力发展没有作用。

广医二院新生儿科主任刘海燕:极端训练没有可能提高智力

(极端训练)没有可能提高智力,在一项上幼儿园前的幼儿行为发育测试中,有近50%的孩子被查出患有轻度强迫症,这是由于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为了强迫自己在某方面满足父母的意愿,因此患有此症。“鹰爸”提到说孩子的智商潜力高达218,其实测量智商是需要用到规范的量化表,就以目前国内该年龄段孩子使用的、接近WHO(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韦氏量化表来说,最高分是150分,大部分正常发育的孩子智商可以达到110分,根本就不存在200多分的情况。

如果说是在国外做的,有些国家的测试甚至会更加严谨,孩子的情商、智商和动作都有量化表格,父母填一份,医生面对孩子判断其各种行为能力填一份表,保育人员也要填一份表,经统计评分后才能得出量化结果。

网友围观

有赞有弹

媒体人@赵世龙1967部分赞同“鹰爸”的做法,他说:“男孩就该糙养,长大了才不会娘娘腔,中国的独一代,将来会有很大问题。否则自80年代起呼唤的寻找中国男子汉,找到现在,找不到几个。”而一家IT公司营销副总裁@紫血狼也表达的同样的观点:“对孩子严格的教育方式我可以接收,但是不赞同这种自拍自虐的炒作方式。”

父母相爱,孩子才能真正感觉到爱!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

年少时,父母争吵,最弱势的那一方,是我们心里最想保护的一方。

比如说,母亲一天到晚尖声大叫,歇斯底里,脏话频出,令人如耳穿针,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同情父亲,然后站在父亲的位置上,替代父亲攻击母亲。

同样的,如果父亲对母亲冷落,不以为然,贬低、打压、嘲弄、忽略,甚至家暴母亲,那么,你就会自然而然地,站在母亲一方,深切地痛恨自己的父亲。

因为,孩子是绝对自恋的。

大多数家庭里,父母都会对孩子宠爱有加,他的一喜一怒,都会导致家庭氛围的变化,那么,他会认为,家庭这个小世界,一切都是由他掌控的。

因此,父母关系僵化时,他会想维持秩序,重新恢复平衡。

谁弱,他就帮助谁;

谁强,他就排斥谁。

这就产生了一句流传于心理学界的金句:爸爸不听妈妈的话,妈妈的话就会去到孩子耳朵里。

反过来,同样成立。

德国心理学家海灵格,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许多孩子出现的问题,都与父母没有遵循好家庭运行法则有直接关系。

当夫妻关系失衡,或者位置模糊的时候,孩子潜意识里,就会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弱势的一方,使之恢复平衡。

从而亲子关系逆转,导致孩子发生认知错位,成长出现障碍,没有心思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说,我曾经看过一个案例。

讲的是一个丈夫有了婚外情,长期不回家,孩子面对着委屈、失落,同时对他充满依赖和控制的母亲,又想保护,又想逃离。

长大之后,亲密关系果然出现问题,几次恋爱,对象都是年长的有夫之妇。

因为,童年时期,被伴侣忽略的母亲,把对伴侣的需求和期待,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她希望孩子能安慰她,能保护她,能理解她,能支持她,能不离开她,她会对着孩子哭泣:“你爸爸辜负了我,你不要抛弃妈妈,妈妈只有和你相依为命了……”

但是,这不是孩子的责任,而是配偶的责任。

这种认知错位,也会使孩子在潜意识中认为:保护不被丈夫看见的女人是我的责任。

因此,成年后的两性关系,就不自觉地复制与母亲的模式。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是成年后与他人的关系。

当父母怎么对待他,他就会怎么选择自己的伴侣,对待自己的伴侣。

海灵格提出:真正健康的家庭,一定会遵循这个法则——家庭之中,先出现的关系,要优于后出现的关系。

也就是说,夫妻关系,要重于亲子关系。

因为,父母相处的模式,就是孩子学习的模式。

当父母相爱,家庭融洽和谐,那么,孩子就会在爱中长大。

反之,亲子关系也会出现危险。

许多人有了孩子,全副身心都在宝宝身上,对伴侣疏忽,并觉得这理所当然。

因为,“孩子那么小,当然需要全身心照顾!”

但是,这是本末倒置的。

伴侣被忽略,就会爱匮乏,长此以往,就会引发家庭危机,比如婚外情,或者引发强烈的负面情绪,破坏家庭氛围。

这当然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而将全副精力投注到孩子身上,也会在潜意识中,将对配偶的期望投射上去。孩子会不堪其累,会想逃离,或者发生关系认知的扭曲。

每个人都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并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父母关系才是家庭关系之轴,你们的相爱,你们的亲密,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

如果一对夫妻,把做好爸爸、好妈妈的需求,看得高于一切,却疏忽了夫妻关系的建设,那么,这种努力的结果,很可能是:孩子得到一份不完整、不健康的爱,他会终其一生地,尝试着去整合它们。

最好的方式,是先爱自己,再爱伴侣,然后一起爱共同的小孩。

这才是健康的家庭运转法则。

没有人能在匮乏中给予,没有人能在爱缺失状态下去爱他人,没有人能在不被看见时,去真正看见孩子。

只有感觉到自己被爱,我们才会内心情感流动,身心愉悦,才会不吝啬地付出,不委屈地坚持,真正地厚待身边每一个人。

也就是说,夫妻的恩爱,必然会赐福给孩子。

父母的相爱,必然会积极影响到他们的子孙。

我们都曾经是一个孩子。

在还是孩子的时候,最大的愿望,不是父母中的哪一个,疯狂地爱我,另一个却被冷落。

相反,我们最大的需求,就是父母相亲相爱,彼此连接,不审判,不指责,相亲相知相互扶持,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成为我们共同的、温暖的归属。

只有这样,每个人才会各得其所,充盈幸福。

掌握教育孩子好的方法,和孩子共同进步


尊敬的刘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对孩子的辛勤付出。上次家长会,听完您的讲课,真是让我们当家长的学到了很多。谢谢您!

您推荐的这本书,我看了好几遍,也叫孩子的奶奶看了这本书。受益匪浅。孩子小的时候觉得还很好管,但慢慢长大的,当家长的却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的,尤其在学习问题上,尺度始终把握不好。而且孩子的很多变化,我们当家长的却不知道怎们应对。王教授书中说的很好,教育孩子既充满紧迫感,又满怀信心。以前太多的看中孩子考试的分数,把精力过多的投入到一次次的考试上,却很少看到孩子的努力。经常会因为一次考试分数不好,责怪孩子。现在知道了,应该把眼光看的远一点,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在长大,家长也要不断学习进步,掌握好的教育方法,学会懂得孩子心理,做到少批评,多自省。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不在厌烦枯燥的学习。变成喜欢学习,是我们家长应该多动脑子的地方。尤其现在手机电视的普及,对孩子的学习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希望这方面刘老师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教教我们。或者班里的其他家长有好的经验,可以一起分享。

看了王教授写的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为人父母后,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不断的学习,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更多的融入孩子的世界,教育好孩子。学习,成长都是一件很长远的事情。不能只把眼光看到一次次的考试上,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阅读兴趣。全面发展。家长也也要不断的学习,掌握教育孩子好的方法,和孩子共同进步。

刘老师回复:谢谢你的读后感!关于手机的问题,我觉得家长首先做好表率,如果家长不停地刷屏,听着抖音乐呵,孩子也会受吸引;第二,和孩子商定好玩手机的时间,例如,周五一小时,周六一小时,制定好规则,平常不能玩,绝不妥协。第三,平常查阅资料,可以用手机,但是家长要多监督检查,不要让孩子趁机玩了起来。第四,经常和孩子聊天,让孩子知道面对手机电脑,最重要的是学会自控,学会计划安排时间。充分的信任加上及时的督促,孩子一定会远离手机、自律自尊、不断进步!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生气打人的问题

前几天群里有位群友提出了问题,他快六岁的儿子,一不如意,就会抓、拍、踢家里的大人。孩子拿纸箱扔奶奶,妈妈让孩子道歉,孩子不道歉,还摆出个嫌弃的表情给老人。

我说,对于道歉,一定是首先真的意识到自己错了,发自内心的道歉才是道歉的本意。家长强迫孩子道歉,教育效果不会好。反而容易演变成纯粹的对抗,就是把焦点集中在到底谁服软、到底谁认输上,这时教育本应关注的是非对错反而被淡化,大人与孩子只是经历了一些激烈的情绪对抗,这里并没有真正的教育。

对于错误,不用要求孩子承认错误。承认这个东西,基本只是满足一下父母的需求,对孩子没有什么教育意义。真正重要的是,孩子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说到这里的时候,有一位群友讲了自己的经历:“8岁左右因为偷了两毛钱,被我爸狠狠的揍了一顿,我爸就是让我承认错误,我就是不承认,我爸从来没那样对我,揍那么长时间,我当时就想“我就是不承认,永远都不承认”。我现在也没有变成爱偷钱,爱撒谎的人。我当时知道我做错事了,当时就是死活不承认。”

在与提问群友后来的聊天中,我发现她是觉得儿子生气可以,她能够接受,就是不要打人。这让我联想到,孩子如果不打人的话,可能也无法触动妈妈,这或许是孩子一生气就非要打人的原因。怎么引导孩子生气不打人?

我说,我们能不能好好对待情绪,认真重视孩子的情绪。而不是特别强调情绪发泄的方式,就是说,生气摔东西、生气打人、生气哭,其实都是生气,不要特别区分它们之间有不同的性质。他们都首先需要父母的理解、安抚,在一定范围内时间内允许发泄,(父母要控制局面避免伤害行为)而不是道德式的对错判断。只有在情绪安抚好了之后,心平气和和孩子谈,才有可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2

妈妈的母性

群聊中有群友提到自己对弟弟的耐心比对姐姐少,我想,男孩的妈妈较少耐心,部分地也是受孩子本身的特质影响。因此男孩的妈妈更需要修炼,这样才能给孩子带来更稳定的母性。其实男孩更需要一个充满母性的妈妈。

我在群里请大家讲讲对母性的看法,很多群友表达了自己的理解:

——母性是接纳孩子的一切,好的坏的,给他包容,给他自由。

——温柔、理解孩子、相信孩子。

——我感觉母性,就是妈妈情绪良好,有比较强大的包容力和接纳力,然后和孩子的交流中找到平衡力,一种自然纯粹的爱的流通,滋养彼此。

我觉得大家说的都挺好。我们内心都在渴望一个好妈妈。或许我们并没有被一个足够好的妈妈抚养,但我们已经成年,我们要自己解决好自己的缺失。这样才有足够的力量,平和、包容、愉悦,就像大海看波浪一样,看孩子的各种情绪翻腾。视角很重要,如果你只是岸边一个小小的人,那波浪可能会让你恐惧、烦恼,但如果你是高山、大海、天空,感觉会怎样呢?母性,有这样的高度和广度。

3

看见孩子

后来另一位群友看了这段聊天后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谢谢您的指点,我的理解是作为母亲,要海纳百川,那么对于孩子作业拖拉写写玩玩的,我提醒他之后,尽量鼓励,然后视而不见么?

这个问题让我有点惊讶,我说妈妈换一个视角,是为了更好地看见孩子,不是视而不见呀!为什么会想到对孩子视而不见?或许是妈妈心里不接受,却还要假装接纳。

关于如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父母如何看见孩子这样的问题,我想到我与女儿大雪沟通的一个例子。

我允许大雪使用手机,但是告诉她不要玩手机游戏。有一天晚上,我听到大雪抱怨今天的数学作业太难了,题目不会做。我开门的时候,看到她急急忙忙地关闭手机屏幕,数学作业还没有进展。我心里明白,但什么也没说,因为,如果我在这个时候拆穿孩子,孩子很可能不愿意承认,然后两个人就要扯皮,为了事实到底是什么说上半天,根本没有教育效果可言,只会把两个人的情绪搞坏。

我若无其事地说,“今天的数学作业很难是吗?要不我陪你看看?”然后我陪她看了两道题目,找到了思路。后面的题目她忽然发现不难了,可以自己完成。我离开的时候顺手把她的手机带了出来,自己浏览了一下。

这一天像平常一样结束了,大雪上床睡觉,我去道晚安的时候,对她说:“其实控制自己不玩手机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对我们大人来说也是如此。比如说,我有时候遇到困难的事情,觉得压力太大,反而会无法去做事,总是忍不住想玩手机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玩手机比解决难题要容易啊。可是,如果放下手机,认真思考,做出了很难的数学题,不是比玩游戏更有成就感吗?”

这时大雪一边点头一边用被子往脸上拉,我看到她的眼圈微微发红。我微笑着说:“控制自己确实是很难的事,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你控制自己,那就是把手机里的游戏都删掉,比如……”我把她手机里的几个游戏名字说了出来,她点头同意。然后我们紧紧拥抱,互道晚安。

从头到尾,我没有说她今天玩手机游戏了,这件事我们心照不宣,大家都明白。虽然我并不能保证她从此以后真的就不玩手机游戏了(其实那并不是我的目的),但我相信她就此会多一份自我控制的意愿和能力,也会多一份对妈妈的信任。孩子可以了解,妈妈能够原谅她的错误,理解她的软弱,提供有用的帮助,我觉得这种信任非常非常重要。

这个例子我觉得并不适合妈妈们直接模仿,其实每个孩子性格不同,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沟通。很多妈妈向我提问的时候会问:“我该怎么做?”“这种情况我该如何处理?”似乎不太关心“怎么看”“怎么理解”这样的问题。如果我讲如何理解孩子这方面,她们习惯于追问,“那该如何处理呢?”

其实我总觉得,怎么做是取决于你怎么看的。如同这个例子,妈妈与孩子的沟通成效,取决于妈妈对孩子看见的程度,是只看见了孩子的行为,或者看见了孩子行为的表面原因,还是看透孩子内在的心理原因?对于那些孩子自己尚不了解的原因,妈妈是否能够看清?能够清晰地表达给孩子?妈妈对孩子的理解程度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理解程度。我想用这个例子作为对“母性”、“换一个更高的视角看孩子”的具体说明。

一个能够深刻理解自己的人,是无往而不胜的。我以为,这也是做好父母的主要功课所在,只有深刻地看见自己,才能很好地看见孩子,看见别人。

当个好爸爸要掌握的育儿方法


父亲的角色其实并不容易扮演,在照顾宝宝方便,男生总是没有女生来的细心,应该如何当个好爸爸?有一些特色小妙招,是需要你慢慢掌握的哦。独特的育儿方法让你当个好爸爸,与小孩之间的交流一定要有不一样的平率和语调,掌握后,你将会是最称职的父亲,每个小孩对父亲都有着一种依赖信,父亲本身也有着能够让宝宝获得安全感的意识。

当个好爸爸要掌握的育儿方法:

1、唱国歌让你的小孩安静

小孩子在五个多月大的时候,特别容易哭泣,为了让小孩子停止哭泣,爸爸们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很多人都说唱儿歌或着念诗可以止住小孩子的哭闹,但是却也无济于事,最周我却开始用真诚的声音唱起了国歌,孩子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我把国歌长期,他的哭泣声立刻就能够停止。

2、找寻快速换尿布的方法

换尿布一件非常有技巧性的工作,小孩子总是会不停的乱动,不听从你的安排,这时候,爸爸们在换尿布的时候,就会难上加难,独特的6个育儿妙招,让爸爸们换尿布变轻松。每个小孩都有一样的共同点,据观察发现,女孩比较喜欢接电话,只要一接到电话,就会原地不动,于是当爸爸们要给小孩换尿布的时候,给她一个电话,就能够让你轻松换好尿布哦。3、让小孩主动上床睡觉

独特的6个育儿妙招,设计一种游戏,让小孩子主动上床睡觉。要哄小孩子睡觉,可是一件难事,总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往往小孩子都会在你的劝说下,会变得更加的精神。今天有个小妙招和你一起分享,我常常把小孩子喜欢的书藏在床上,或者床柜子的旁边,然后给他一些小线索,现在很多时候都市自己主动跑到床上找书,然后就乖乖地睡觉了。

4、控制游戏的时间

小孩子总是好动的,有玩的地方就会停不下来,父亲有时候都会以为小孩子开心就好,要玩多久就玩多久,其实在小孩子的身心还没有发育完全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控制好游戏的时间,但是一般要没收孩子手中的玩具,就非常的难了。所以,现在我对此在玩游戏之前,都会指着受伤的手表对她说:“我们,只有5分钟的时间,可以玩滑滑梯,时间到了手表就会有声音响起,说明游戏结束了。”就这样,当手表的声音响起时,她自己就会乖乖地按照我的指定计划,结束游戏的时间。

5、给孩子最爱吃的早餐

独特的6个育儿妙招让你当个好爸爸,有一种“笑脸餐”,是小孩子最喜欢吃的。对于父亲而言,在做早餐上,更是要费很多时间来研究,小孩子的味觉和喜好又和大人们有很大的差别,什么样的早餐能够让他们喜爱呢?一天早上,我把早餐做成了一个带有笑脸的形状,用两个简单做成了眼睛,将面包考成耳朵,我的女儿看了之后,非常的高兴,快速地就把早餐吃的很干净。

6、给小孩讲故事

父亲给孩子讲故事,听着像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但给你的小孩在学习上遇到难过的事情时,也会很沮丧。这时候父亲要是能够接着一个故事,让自己的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联想到自己的经历,然后忘记不开心,重新快乐地迎接新的一天。

以上的这些小绝招是不是让所有的爸爸们,一下子多了很多照顾宝宝的方法呢?生活上一些细节,都是我们需要细心观察的地方,有时候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够代表一些,小孩子和父亲总是有着一种默契感,你想要当个好爸爸吗?那么,以上的小妙招一定要牢记在心,等孩子长大以后,看着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你也会感到很自豪。

怎么才能使孩子的性格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怎么才能使孩子的性格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孩子性格中天然的成分,我们改变不了。孩子性格中虽有天然的、难以改变的成分,但是绝大部分还是后天形成的,可以改变的。所以,孩子好性格要早教育、早培养。

在孩子性格形成过程中,父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打着父母的烙印。孩子的性格好,表明父母的教育好;孩子的性格有问题,表明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

既然父母的责任这么重大,怎么才能使孩子的性格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呢?

第一,父母应尊重、顺应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为什么有的父母总怨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暴躁呢?因为这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去做有违其天性的事情,才会使孩子变得暴躁、叛逆。父母顺着孩子的天性去培养教育,孩子心情舒畅、畅所欲言,还会与父母对着干吗?如果孩子喜欢写字画画,父母就给他提供纸笔和场地,让他尽情地写、尽情地画。孩子心中的愿望通过正常渠道得以实现,还会性情暴躁地与父母对着干吗?由此可见,给孩子的天性开辟一个自然通道,让孩子自由发挥,对他美好性格的形成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父母不能控制孩子,孩子也不能控制父母。看看当今中国,就会发现,多少家庭正在上演控制与反控制的悲剧。父母和孩子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家庭“战乱”不休,孩子成了最大牺牲品。为什么会上演这样的家庭悲剧呢?原因有二:一是父母生养了孩子,觉得自己有功,就想控制、命令孩子,而孩子不愿受人控制,便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二是孩子自认为地位特殊,对家人颐指气使、发号施令,致使父母忍无可忍,与孩子发生激烈的“战争”。这种家庭成员地位不平等引发的“战争”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父母和孩子冲突不断,孩子能有好性情吗?要想孩子性情好,父母首先应当明白:孩子生而平等,地位不比父母高,也不比父母低;父母只有培养、教育孩子的义务,没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权力。父母从小就充分倾听、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感到,他是家庭的一员,和父母一样,有说话、表态的权利。父母和孩子地位平等,谁都别想支配、控制谁,谁都需要尊重对方。孩子从小生活在这样温馨、民主的环境里,父母不对他发号施令,他也不对父母大呼小叫,孩子的性格能不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吗?

第三,不能强求孩子去做超越其年龄、能力的事情,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有的孩子发育、成熟早一点,抢在同龄人前,多学了一些东西,多做了一些事情,这样好学上进的孩子值得鼓励、肯定。但不能因为有这些早熟的孩子的存在,就否认、贬低普通的、晚熟孩子的存在价值。有的父母无视自己孩子的情况,一味要求孩子早学多学,并美其名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从小肩负超越年龄、能力的事情,能不怨恨父母、怨恨生活吗?孩子每天生活在怨恨中,能有好性情吗?要想孩子性情好,就要尊重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在充分认识、把握孩子实力的基础上,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帮助、理解、支持,使孩子始终处于学有兴趣,学有成效,学有目标,学有余力的良好状态。爱学习、爱生活的孩子,能不拥有一个好性格吗?

第四,父母想要孩子有好性格,自己就得先有好性格。如果父母每天针尖对麦芒,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能有一个好性格吗?孩子的性格出了问题,首先得从父母身上找原因。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父母性情温和,待人友善,孩子会性情暴躁、出言不逊吗?父母怨天尤人、吵闹不休,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心里暗淡无光,能有阳光般的性格吗?父母要培养、教育孩子,先得反思、教育自己。

第五,要让孩子完整地做好一件事。孩子做事不完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什么事情都要别人给他收尾,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孩子说话、做事一板一眼,有头有尾,会给人可靠、可信任的感觉。怎么才能使孩子完整地做成一件事呢?首先应让孩子看到,父母做事都有一个完整的程序。比如,父母买菜做饭,先要上街买菜买米,再回家洗菜淘米,然后才是煮饭炒菜,最后还要洗刷碗筷、擦洗灶头——孩子做事也应像父母一样,有头有尾有顺序。再比如,从柜子里拿玩具,不能打开柜子,拉出自己想要的玩具,就把别的玩具撒一地。别小看拿玩具这么一件小事,这也是培养孩子耐性的好机会。孩子打开柜子,把别的玩具放到一边,取出自己想要的玩具,关上柜门,算是完成了一个程序。玩完之后,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来的地方,再把柜门关上,才算完整地做了一件事。孩子每做一件事,都是这样,有开头,有结尾,最终会形成一种很好的做事风格,这种做事风格延续下去,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做事性格。

第六,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欺软怕硬的人。孩子在外受了气,可能会找父母、老人撒气,也可能会找比他弱小的孩子撒气。孩子见着强者就开躲,见着弱者就开欺,没有一点正义感、同情心,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骨头软、嘴巴硬、既可怜又可恨的人。怎么才能不使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呢?首先要让孩子自己看得起自己,尊重自己。那些不懂事、不自尊的人很容易被人轻视,孩子说话、做事都有自己的尊严、分寸,是不会招到别人欺辱的。其次,孩子不能去欺辱那些比自己弱的人。一旦弱势群体联合起来,或者有更强悍的人出现,孩子就会成为别人欺辱、嘲弄的对象,最终自取其辱。最后,孩子再弱小,再不被人重视,也应该有正义感、同情心。孩子有正义感,会赢得别人的认可。孩子在同龄人中树立了一定的威信,见着“强人”不躲,面对“恶人”也不会胆小怕事。这样的孩子即使成不了公平、正义的守护神,也会成为一个让人礼让三分的人。孩子不畏强暴,不欺软怕硬,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令人称道的性格。谁不愿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好性格呢?

第七,让孩子说话、做事都要替别人着想。孩子生来是不会替别人着想的,孩子能替别人着想,是父母培养、教育的结果。怎么才能使孩子善解人意、替别人着想呢?这就要让孩子经常做换位思考:你喜欢这个玩具,别人也喜欢这个玩具。如果人人都只为自己着想,你争我夺,是不是都玩不成这玩具呢?如果你能让别人先玩一会儿,大家轮流玩,是不是都能玩上这玩具呢?孩子有这样的思想和品德,能不成为一个性格完美的人吗?

第八,既要孩子坚忍不拔、不服输,又要孩子灵活变通、不固执。不培养孩子坚忍不拔、不服输的性格,孩子遇着什么困难、挫折就打退堂鼓,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意志薄弱、不堪重任、一事无成的人。孩子需要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同时也需要审时度势、灵活变通。孩子小,可塑性大,父母不固执己见,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跟孩子分析利弊,讲清道理,让孩子坚持什么,放弃什么都了然于心,自有主见,就能使孩子既坚定又随和,既不轻言放弃,也不一意孤行,碰了南墙不回头。

孩子的性格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紧密相连的。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培养起来了,好的性格也就随之培养起来了。人的性格是和人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出问题,预示着前途、命运也会随之出问题。由此而言,培养、造就孩子的美好性格不是一件可以往后推的小事。

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就是好家长吗?


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就是好家长吗?跟一位职场妈妈聊天,谈及的都是育儿的酸甜苦辣事。这位妈妈很精干,谈吐中总把家庭教育放在第一位。她说她对孩子期望很高,并且不允许孩子犯一丁点的错误。还谈及她跟先生都是本科大学毕业的优等生,自从有了孩子,就把家庭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她跟先生对孩子可以说是倾注了全部的爱、付出了全部的身心!为了年幼的女儿,她甚至放弃了几次升迁的机会,放弃的目的就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读书和学习。

小时候的女儿乖巧懂事,两岁就会背很多唐诗,讲过的故事一两遍女儿就能复述下来!由于孩子从小聪明懂事,幼儿园就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有这样的乖巧女儿,她说她以前很欣慰,孩子越优秀,她越不敢对孩子放松一丝警惕!孩子的举动都逃不过她做母亲最敏感的眼睛。用她的话说,孩子从幼儿园到一年级,她对孩子的监督成了每天重复的举动!

有这样的女儿,换做那个妈妈都会欣慰和在意。没想到她对女儿毫不松懈,女儿最近的举动却差点让她崩溃!事情从她的钱包说起,当她发现钱包里的零钞全部都没有了,问女儿竟然得到这样的答复:“没见!”这位妈妈知道家里就娘俩,零钞肯定是丢不了的,百元大钞都在,唯独就少了几块零钞!这事情很明显就是女儿给拿走的!

最后在她的连哄带吓的招数下,女儿终于承认了零钞就是自己拿走的!

这位妈妈顿感崩溃,觉得女儿彻底变坏了,一向听话乖巧的女儿刹那间变成了恶魔!女儿私自拿钱在她看来就是小偷的行为,是决不允许发生的!她开始厌恶起女儿来。她最纠结的就是女儿再也不可爱了,她还甚至想到了女儿长大变小偷的场面。越想她越不寒而栗,觉得自己一向对女儿严格管教,为什么女儿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我很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一向自认为是自己的骄傲的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换做是哪个妈妈都难以接受。但孩子出现了问题,妈妈首先要找原因,而不是一味的责罚孩子!孩子犯错家长肯定有脱不开的干系,只有用心的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育儿中的小点滴,才能将孩子的过错及时的纠正过来,而不应该向这位妈妈那样,觉得孩子犯错了就不完美了,甚至还想到孩子长大变小偷的变态心理!孩子毕竟是孩子,思想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错和问题。人无完人,更何况是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

孩子乖巧懂事是每个妈妈最希望的,但孩子犯错误后,家长千万不要打骂孩子,更不要以冷暴力来处理孩子犯错的问题。

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从这位妈妈的谈话里已经听出来,正因为她的女儿从小到大都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和邻居的赞赏,以女儿为骄傲的她不能接受女儿偷拿钱的现实!忽然觉得女儿成了恶魔让她心生厌恶的心理。惩罚了女儿后,她甚至开始对女儿漠不关心起来,她觉得这样的孩子再也让她爱不起来了!

其实说白了,这位妈妈的做法有点过火了,既然已经体罚了孩子,就要让孩子知道被惩罚的前因后果,告诉孩子为什么惩罚她,并告诉孩子私拿妈妈的钱是不对的,拿了钱说谎更是犯了很大的错误!只有用关爱来引导这件事情不可以做,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有悔恨心理,孩子的错误才能得到及时的改正。而这位妈妈的做法恰恰相反,试图用打骂和冷莫来让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只有给孩子讲清道理,才能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是的,年轻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看重和关注也未必是件坏事儿,但一定要明白育儿的出发点在哪儿!切不可操之过急,把孩子当成大人来对待,用成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年幼的孩子是育儿的一个大忌!育儿就要允许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倘若孩子一生下来就成了完美的人,那还要我们家长和学校来干什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为主要的,千万不要为了达到作家长的虚荣,而让孩子年幼的心灵,却拥变成了残缺的心理!

只有允许孩子犯错,才会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和鼓励!人生就是在不断中摸索和成长,更何况我们年幼的孩子?给孩子留一片成长的空间,更要给孩子留出来犯错的机会,这样的家长才是合格的家长!

这六种妈妈,才能培养出性格好的孩子!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足够好,那他的命一定不差。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命”,所以我们努力培养他成为一个好性格的人,坚强、乐观、勇敢……其实,孩子性格好不好,看看他的妈妈就知道了。

对于孩子来讲妈妈最亲近的人,陪伴着自己一点点成长,妈妈的言行影响自己的一点一滴,妈妈是怎样的,孩子就会是怎样的。

想让孩子性格好,不妨学做这6种妈妈。

1、充满生活情趣的妈妈

人要活得有趣,尤其是做了妈妈的女人,要把日子过成一朵花。看看孙俪,我们羡慕她“1+1=4”的幸福生活,更羡慕她把平淡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她带儿子画画,领着女儿做瑜伽,一家四口,羡煞旁人。她充满生活情趣,每天变着法带着孩子去体验生活,享受美好。

小小的孩子对生活充满好奇,他期待有个人带自己去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妈妈作为最贴心的陪伴者,怎么能够缺席呢?充满生活情趣的妈妈,往往对生活充满热情,饱含着对世界的新鲜感,她会带孩子去见证生活中不同的美景,打开孩子通往世界的大门。

这样的妈妈带孩子,孩子会越来越热爱生活,充满激情,过快乐的人生。

2、乐观爱笑的妈妈

常常说,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其实,爱笑的妈妈,运气一定很好!一个女人乐观开朗,生活中充满欢声笑语,那她养的孩子,一定会被妈妈的快乐情绪感染,做一个快乐积极的人。孩子生活的快乐,性格好,这对妈妈来讲,绝对是很幸运的事情。

看过一个小学生写的作文,“妈妈不爱笑,我也开心不起来”。孩子每天面对不爱笑的妈妈,时不时的还唉声叹气,这对孩子而已,无疑是件坏事。妈妈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小小的他还没弄明白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就已经过早的收起了自己的笑容。

做个爱笑的妈妈吧!用你的微笑去温暖孩子的心,让孩子感觉到爱,教他做一个积极乐观,用微笑面对生活的小战士。

3、言而有信的妈妈

有些时候,孩子会对妈妈撒谎,对此,我们暴跳如雷,认为孩子“不诚实”。对啊,孩子就是“学坏了”,坏榜样大概就是我们做妈妈的吧!妈妈对孩子言而无信,说话不算话,甚至编造一些借口试图掩盖自己的过失。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啊,他能从你的脸上读出被欺骗的感觉,那他很有可能就会把从妈妈身上学到的用在生活里。

妈妈该是孩子最信任的人,连妈妈都言而无信,那别人呢?孩子会渐渐失去安全感,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产生怀疑,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里多了胆小猜疑和不信任。

做个言而有信的妈妈,其实很简单。在答应孩子某件事之前,去想清楚自己能不能做到,不要轻易许诺,答应孩子的一定要做到。

4、宽容大方的妈妈

宽容的妈妈往往能教育出有涵养的孩子。宽容大方的妈妈,对事不计较,不会得理不饶人,待人和善,妈妈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下,孩子慢慢学会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他不刻薄,不小气,这样的孩子自然很惹人喜欢呢!

从现在开始,停止你在孩子面前的抱怨,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公“算账”。你试着对周围的人表达你的友善,不再因为一点点不愉快而和别人斤斤计较,当你不再计较的时候,你才是真的宽容。

让孩子看到妈妈的胸怀,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宽容大方。

5、不攀比的妈妈

不攀比,其实是一种知足常乐。她可以背名牌包,穿大牌,你没有,但你有个好老公;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别人家的,为什么不回头看看自己的孩子也在闪闪发光呢?孩子可能会学习不够好,但是,好妈妈是知道孩子画画特别棒的。首先你停止攀比,孩子才有进步的动力。比来比去,孩子的上进心全变成了可怜的自卑,甚至是自怨自艾。《小别离》里的吴佳妮可怜就可怜在,不知足,和别人比孩子、比老公,最后落得离婚的下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实最害怕的就是,妈妈老拿别人和自己比,这种攀比心态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从小孩子就和妈妈学会攀比,老是想着去超过别人,孩子真的会活的很累,有些时候,甚至会用一些极端的手段去达到攀比的目的。

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教会孩子知足常乐,不攀比,就让孩子放慢脚步享受自己的人生吧!

6、有爱心的妈妈

爱,是美德的种子。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就要教会他去爱。一个有爱心的妈妈,是孩子最大的幸运,她会在潜移默化中教孩子拥有一颗爱人之心。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个座,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慢慢的,孩子开始尽己所能的对这个世界表达自己的爱,虽不能惊天动地,但是每一个善举都是他人生里的勋章!

同样的,爱能让人充满安全感。有爱心的妈妈会让孩子放心的依靠,对未知不再害怕。爱心无形,但是我们能做的事情,很多都可以充满我们的爱心。

带着孩子,带着爱心一起去感受一下这生活的美好,让孩子的人生多几分光芒。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陪伴者,在孩子性格形成的过程中,妈妈是最大的影响者。

孩子的性格好与坏,决定着他的未来命运的好坏。我们都是好妈妈,想让孩子人生的路走得顺一点、再顺一点,所以啊,在我们还能改变些什么的时候,拿出自己的爱心、耐心和关心,去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吧!

喜欢《掌握好惩罚的火候,孩子才能认识到错误!》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