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问答: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12-21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专家问答: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在儿子5岁的时候,我给他在小区附近报了个画画兴趣班。当初是为了不让他在家看动画片。刚开始他很排斥,都是强迫着才去,一个月后他才慢慢接受。如今,孩子读小学了,我们打算给孩子换成跆拳道班,他又不愿意去,甚至还说要回去画画。请问我们该怎么办?

儿童心理专家缪卓锦:为什么要换一个兴趣班?到底是孩子为了兴趣去上还是妈妈为了自己的兴趣让孩子去?心理学上把这种心理过程称为“补偿”,父母为了补偿自己没实现的愿望,于是强迫孩子去学习跆拳道。

反过来想,妈妈自己愿意学跆拳道吗?白女士您为什么会对跆拳道产生兴趣?您肯定在里面投入了一些别的东西。我见过很多如您这样的父母,把自己人生里很多愿望一股脑儿交给孩子,希望孩子去实现。

于右任老先生说过,“人生七十才开始”,白小姐您为什么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呢?无论是跆拳道还是开飞机,它都属于你自己,是你自己的追求,你有权利去追求。时间挤一挤总是会有的,追求理想能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充实,同时示范给孩子看——妈妈有毅力和恒心去追求理想。教育者,莫此为大,孩子会被妈妈的坚毅吸引,模仿妈妈做的事情,这就是“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导读:当孩子出现特长学习兴趣下降的苗头之时,家长们的当务之急是让孩子找回热情与信心。此时,家长们可以通过正面事例的激励来鼓励孩子保有长久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以下三种方法是关于如何激发孩子特长学习的经验总结,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可以借鉴探讨一下:

1、情景刺激法

当孩子表现出明显排斥特长学习的情绪之时,家长可以以错位的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此时,家长们绝对不能强迫孩子继续去学习他已明显排斥的特长学习,家长们可以暂时冻结孩子的特长学习。

但是,在孩子特长学习暂时冻结期间,家长们可以经常利用在孩子面前说某某小朋友现在的特长学习进步如何如何快,说某某特长班的活动如何丰富、小朋友们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既学到了东西又结识了很多小朋友,甚至可以创造机会有意无意地让孩子重回之前特长学习的温馨场面。通过类似此类的情景回忆与刺激,再辅之以下文所述的正面激励,让孩子重新找回特长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正面激励法

正面激励法是家长们最常用的一种学习兴趣激发方法。当孩子出现特长学习兴趣下降的苗头之时,家长们的当务之急是让孩子找回热情与信心。此时,家长们可以通过正面事例的激励来鼓励孩子保有长久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家长们可以通过丰富的民间故事和伟大人物的传奇经历来正面激励孩子。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的正面激励对于保持与巩固孩子特长学习兴趣的成效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已难以一招奏效,该类方法须与其他的教育方式相结合。

3、成就满足法

对于如何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特长学习热情,比较有效的一招是成就满足法。这种成就满足并非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让孩子去频繁参加比赛,而是指通过有目的的日常家庭或小圈子的比,让孩子特长学习的成效得到有效的体现,满足孩子的特长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活和保持孩子的特长学习热情。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学跳舞,她不喜欢舞蹈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舞蹈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如果家长是骗骗他,以后孩子不懂的问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顽皮的孩子


在家庭中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冬冬和明明是一对好朋友,而且两家离得很近,冬冬经常邀请明明到他家玩。明明在冬冬家一点也不陌生,东摸摸西碰碰,把玩具摔了拆了,为所欲为,好像这就是他的家一样。更让人生气的是两人在玩游戏的时候把玩具摆得满地都是,玩完了也不知道把玩具收拾起来。工作一天的父母下班回家一看满屋子一片狼藉,心中是又气又火。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对这些顽皮的孩子进行教育呢?

要有宽容、理解的心

学龄前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发展的限制,往往把别人的家当作自己的家看待。他们的控制力也比较差,只顾玩得高兴,为所欲为。而且孩子天性好奇,看到以前没有见过的东西都想去动动、摸摸。此外

,一群孩子在一起,相互模仿、彼此比赛,比单个孩子要顽皮淘气得多。现在的孩子很多又为独生子女,平时和小朋友自由玩的时间实在太少,一旦拥有机会必然格外放肆。所以家长应宽容理解他们。同时,从培养孩子与同伴交往能力出发,家长们千万不能为了家里的清静,不让孩子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

要对事不对人

家长要就事论事,不要指责孩子的品质不好。应该告诉孩子:“妈妈不喜欢你们把玩具乱扔,你们玩过了,一定要把玩具收拾好!”让孩子搞清楚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时,孩子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做,知道哪些事情是允许做的,哪些是禁止做的。这样孩子才不会重蹈覆辙。

要及早确立规范

在幼儿园,有各种各样的规范要求制约着孩子,孩子就规矩得多了。家里虽然比幼儿园自由一些,但是家长也应该和孩子们先讲好规矩。要明白每一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规矩,比如家里有地毯的,一进门就要换上干净的鞋子;住楼房就不能乱蹦乱跳等等。这样就会使孩子在别的小朋友家很守规矩,懂礼貌,不会成为别人家的顽皮客人。要和孩子商量,让孩子自己也提办法

家长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不妨和孩子讨论商量一下,让孩子也帮着想办法。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对某件事情他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家长通过让孩子自己也想办法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会让孩子感觉受到尊重,这样孩子对自己提出的办法也会积极地实施。

要提前防范,并时刻注意安全

保证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家里有孩子,平时就要把一些危险、贵重的物品,如水果刀、热水瓶、纪念品、首饰等都要收好,易碎物品也要收好,该锁好的抽屉也要锁好。需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尽量不要把孩子自己留在家里,要对孩子的安全负责。

不要指桑骂槐

有的父母不好意思直接批评其他小朋友,就杀鸡给猴看,责骂自己的孩子不乖。可是学龄前的孩子理解力差,通常听不出父母的弦外之音,自尊心大为受损,快乐也就荡然无存了。而其他的小朋友也根本意识不到是自己的不乖而导致家长大发雷霆。家长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伤害了自己的孩子。

不要当众责罚孩子

孩子也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带头调皮,父母也不要当众责罚批评孩子,在孩子朋友面前,给孩子留点尊严,等其他小朋友走了,再和孩子讲道理。通常这样做孩子反而能听进去。如果当众责罚孩子,不仅会严重伤害孩子的感情,还可能导致孩子对家长的敌对情绪,破坏了家长和孩子间的感情。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学习兴趣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要为学生营造富有现实性、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内驱力和动力。

(二)变指责为鼓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经常使用“再仔细想一想,你肯定能行”,“期待你的进步,给我们一份惊喜”等鼓励性语言,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大有益处。

(三)变指挥者为参与者,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从“指挥者”的神坛走下来,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中平等的参与者,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沟通生活的感受,探讨学习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培养其自我约束能力。

(四)变唯分论者为唯能力论者,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分数不应该是衡量学生进步的唯一标准,更应该关注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点滴进步。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宝宝刚出生时,眼睛都没有睁开,但耳朵已经能接收各种信息。“你要听话”、“听妈妈说”,家长的叮咛、嘱咐、唠叨都是孩子最直接的信息源,可见说话在亲子关系里的重要性。聪明的家长会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选择最温情、最高效的说话方式。

3岁前的孩子,要听懂或清楚地表达一件事有时候比较难,爸爸妈妈说话要温柔、表达清晰。不过这个时期也是规则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跟孩子讲话也要坚持原则,不妨从下面几点做起。

1.及时给予回馈。当大人忙着做饭、洗碗、工作的时候,宝宝咿咿呀呀的问话似乎显得毫无意义,但这对宝宝却很重要,可以转头对宝宝笑笑或回应几句。因为两三岁的孩子正在学说话,家长的及时反馈是最好的鼓励。平时跟孩子聊天时,不妨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拍拍他的背、握着他的小手,这些小动作都会起到正面效果。

2.给孩子“做选择题”。跟孩子商量事或孩子不听话时,讲道理往往没用,此时可以给孩子几个选项。比如孩子赖床时,妈妈可以拿出几件衣服,问她“穿这件小草莓的还是小碎花的”,孩子往往会被“引诱”起兴致来。

3.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并配以温柔的肢体动作。这时的宝宝就像天真懵懂的小动物,如果家长说话时高高在上,就会带来强烈的压迫感。跟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耐心地听他说话,可以鼓励他们在无压力的前提下,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相比警告,直接鼓励更好。看到宝宝端着一杯水蹒跚走来,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别打翻了”、“别磕着”。这不仅起不到提醒的作用,有时还可能适得其反。幼儿的思维是“直线型”的,反着说“不要打翻”是一种绕远路的思考方式。如果对孩子说“慢慢地”,可能效果更好。

5.负负得正的小技巧。两岁左右是人生的“第一叛逆期”,许多孩子喜欢跟家长“作对”。这时,家长的言行越严厉,孩子越“来劲”,倒不如试试“正话反说”。比如孩子叛逆期时,妈妈想带宝宝去超市,但宝宝非要去公园,此时妈妈不妨说“我们先去公园吧”,孩子很可能就“上当”了,非要先去超市。

3~6岁的孩子,大脑发展上了新台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家长说话更应该掌握一些技巧。

1.先共情,再引导。当孩子主动找你倾诉时,你应该高兴,因为他信任你。如果你对他不理不睬或敷衍,或许几年后就轮到你抱怨了,“这孩子有啥事都不跟我说”。家长要先共情,也就是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才能站在他的角度,帮他跨过难关。

2.别把“为什么”、“怎么”挂嘴边。“怎么这道题都会错啊”“你干嘛要这样做呢”……这样的话大都是责备,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很多人从小就听着这样的话长大,他们又把父母的这些教育习惯施加给自己的孩子。建议家长多从正面说话,提有建设性的建议,多说说“怎么做”,帮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加以改进。

3.偶尔跟孩子一起做白日梦。有时孩子会天真地说,“明天要是不用上学就好了”。有的家长会火冒三丈,批评孩子。其实孩子或许就是随口一说,或许隐含着某些内情,比如被小伙伴欺负。家长不妨顺着说,“是啊,妈妈要是可以不上班就好了”,让孩子知道家长是理解他的,还能接着问“宝贝为什么不爱上学呀?在学校里不开心吗?”等,以便了解孩子的想法。

4.探“情报”,从细节和别人的事谈起。3岁后的孩子往往有了一定的隐私意识,学校里的事情不太愿意告诉家长。家长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果笼统地问“今天怎么样”,孩子可能敷衍说“还行”,或为了隐瞒错误而闭口不提。家长一方面可以问细节,比如“今天语文课学了什么”,另一方面可以问别人的事,比如“你同桌考试得了多少分”,进而可以让话题顺利进行下去。

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讲故事是每个家长的天职。而总有那么一天,孩子会捧起以前一直由家长捧着的书,也不用大人在一边陪伴了。这一天该何时到来呢?“世界阅读日”前夕,幼儿阅读的话题再次引起众多家长的关注。申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阅读有多重要?影响一生的素养

阅读的重要性,家长基本都知道。但阅读已经被认定为人一生最重要的素养,可能很多家长都没想到。

曾经赴国外专门作过早期阅读课题研究的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室老师简健萍向记者介绍说,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每年都会在世界范围内抽取若干样本,对15岁的少年作多项“素养测试”,其中位列第一项的便是“阅读素养”。而阅读素养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是,对阅读的投入程度,阅读是不是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

如同OECD,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和研究机构都把阅读看作一个人能力的基础。“阅读素养高的人,不仅求职的能力、转换行业的能力强,而且从心理学角度讲,也更容易拥有快乐、充实的人生,发生心理抑郁的几率较小。”简健萍说。

阅读素养的培养,正是要从早期、也就是0-6岁开始。

兴趣怎样培养?在环境中潜移默化!

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环境熏陶最为重要。

家庭环境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当然是家长。很难想象,如果父母一点儿都不喜欢看书,只顾看电视,那么孩子怎么会“自己”喜欢上书呢?“还有些家长把幼儿阅读简单地认为是教孩子识字,然后让他们自己会看书。其实阅读兴趣的培养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一个识字的人不一定喜欢看书,也不一定能够看书。所以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需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书在家里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简健萍告诉记者。

甚至餐桌也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好场所。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吃正餐时大人小孩一定要坐在一起,让孩子也参与大人之间的话题,因为这些话题大多是通过阅读书报获得的。

幼儿园里则大多会通过亲子书吧、小小图书馆等环境的营造,来激发小朋友们对阅读的热爱。上海市乌南幼儿园副园长龚敏介绍说,幼儿园还可以让小朋友把最喜欢的书从家里带来,向其他小朋友作介绍,类似的活动非常能调动孩子看书的兴趣。

陪读用何方式?用心朗读+互动游戏

早期阅读启蒙,亲子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如何把陪读进行得生动有趣,不至于让孩子觉得枯燥呢?专家们给出如下建议:

阅读前先让孩子自己取书,让他在自己的小书架(最好要有)里挑一本想看的书。或者先给一些提示,比如“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关于小兔子的书吧”,再让孩子去找书。

家长事先要把孩子的书看一遍并通读一遍,理解故事的进程、高潮,这样才能确保朗读时抑扬顿挫。越是绘声绘色的朗读,孩子们越是提得起兴趣。

朗读完一遍后,或者读到一半时,可以根据故事内容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比如“猜猜看,接下来会有什么可怕的事发生”,或者“如果你是图画书里的这只小兔,你会怎么办呢”。

识字重要与否?不做“识字机器”

阅读必然伴随着识字,但幼儿阅读要达到怎样的识字效果呢?

龚敏认为,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千万不要过早逼着孩子学字。“学龄前的孩子,肯定还是从图画中理解故事更多。文字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个个图形,如果只是机械地记忆,认识再多字的孩子,也不过是台‘识字机器’,只认得一个个单独的字,却不理解文字的真正含义和用法。”

简健萍则指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如今中国的成年读物也越来越讲求“读图”,这正是在幼年时图画阅读严重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应给予他们足够多的图画阅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由图向文字过渡,到了成年以后就该完全以文字阅读为主了。

但简健萍也不反对学龄前的孩子在自发需求下识字。“对于处在语言敏感期的3-6岁孩子,也不必扼杀他们主动学字的欲望。当孩子觉得只有认识封面上的字才能挑到自己喜欢的书、只有认识包装盒上的字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食品时,家长便应趁机引导他们学字。”

亲子阅读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孩子大了,就该让他自己去读书,培养独立能力嘛。

点评:亲子阅读不仅仅是教会孩子阅读,更是陪伴孩子一起分享阅读乐趣的时刻。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长的这份陪伴以培养他们对阅读持久的兴趣。

误区二:时间一到,就把孩子拉过来看书,不管他是不是正在专注地玩玩具或是看一个电视节目。阅读是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

点评:粗暴打断孩子的兴趣点,把阅读当作一项任务强压给孩子,势必会增添孩子对阅读的厌恶和反感。

误区三:给孩子念完故事,总是叫他复述这一页讲了什么。最好能把整篇故事都背出来。每天给孩子反复念一首唐诗,直到他背出来为止。

点评:很多家长总是太功利,过分强调孩子的“输出”,却不重视自己的“输入”。其实,只有足够多的输入,才会有让人惊喜的“输出”。就好比写文章,要是没有充足的文学养料,哪能随心所欲地遣词造句呢?

家园共育《专家问答: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