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样夸孩子,他就不会再努力!

01-04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你这样夸孩子,他就不会再努力!》,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很多家长都知道要多夸孩子,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理念当然没错,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夸什么、怎么夸其实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如果运用不得法,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一、孩子不能这样夸经常听到很多家长动不动就夸孩子“真聪明、真漂亮、真帅!”

不能夸孩子漂亮是因为漂亮是先天遗传,而非孩子后天努力的结果。如果一定要说,要感谢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自己。与“漂亮”这个词具有类似特点的当然还有一些,比如“帅”,比如“聪明”等。这些先天的优势,不应该成为孩子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因为它很有可能会误导孩子,让孩子养成骄傲自大虚荣浮躁的不良习惯,以为单靠外表、靠小聪明就可以获得回报,从而承受不了挫折与失败,导致抗压性也就是逆境商数(AQ)降低。事实上,心理学上有个研究,颜值高也就是漂亮、帅的人通常更容易占到便宜,因为人们往往更乐意与这类人打交道,甚至很多人会觉得颜值高的人更聪明等等。毫无疑问,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拥有这些所谓“先天优势”的人更容易沾沾自喜而忽略应有的努力与付出。所以,如果你从小就这样夸孩子,岂不是更害惨了孩子?

二、孩子应该这样夸不能夸孩子的先天优势,那夸什么呢?

夸后天就对啦!你可以夸孩子自身的努力,夸他通过努力所得到的进步,夸他通过努力所修炼出来的内在的美好特质,比如善良、诚实、有礼貌、懂得分享等。总之,“努力”,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可贵品质。到底应该怎么夸?给大家5点建议。

1、夸行为而非结果

表扬孩子过程中好的行为,而不是事情的结果。这种表扬最有助于孩子恰当地评价自己,正确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从而增强能力和自信。比如孩子考了100分,你就可以表扬孩子:“你这个学期学习很努力,进步很大,你自己从中获得了自信,爸爸妈妈也很为你高兴。”而不是“你考了100分,爸爸妈妈很高兴!”“学习很努力”是行为,为什么不提“100分”这个结果呢?因为不建议大家在孩子面前过于强调分数,让孩子把重点放在努力学习的过程和行为上就好,

另外一种情况是,孩子经常会“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就自己去刷碗,结果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以后也许就不敢尝试了。要看到孩子“努力自己动手刷碗”的行为是好的,是值得表扬的,所以你完全可以冷静地先夸奖他:“你想自己做事,这个很好,妈妈很高兴。”当然,在肯定孩子的行为后,你还可以再加上一句“厨房地滑,碗也很滑,下次要小心点哦!”这样一来,孩子的心情自然就放松了,以后不仅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他家务。

2、夸具体而非泛泛或夸张yjs21.com

不要总是泛泛地对孩子说“很好、你真棒、你真乖!”之类,这会导致孩子听了后没什么感觉,也找不到继续努力的方向,因为他不知道你到底夸的是他哪里。也不能用太过夸张的程度词汇如“你最棒!你最牛!”之类,这容易导致孩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盲目自信甚至自大自满。

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比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你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如果你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下次孩子就会更用心做好这件事。

表扬孩子的常用句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我”开头,强调家长的满意与欣赏,比如:“我很高兴,因为你自己修好了玩具。”一种是以“你”开头,强调孩子的努力与进步,比如“你真棒!因为你按时上床睡觉了。”

3、当众夸比私下夸效果更好

咱们中国人向来含蓄内敛,就连外人夸自己孩子时,也总是不好意思接受,必定要找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来回应,以示谦虚,更别说当众去表扬自己的孩子了。殊不知,“表扬可当众,批评最好单独”,当众夸奖能让孩子感觉更有面子更受重视,因而激励效果也更好。你不妨想想自己被当众表扬时的那股欢喜劲,自然就会“己所欲,施与孩子”了。

具体来说,当众夸有2种方式,一是夸孩子真实存在的优点和行为,一是夸孩子暂时不具备但你希望他拥有的优点和行为。后者虽然是句“谎言”,但“善意的谎言”所饱含的信任与期待的力量,往往会具备“点石成金”的神奇魔力哦!

4、语言+非语言效果更棒

表扬孩子时,不要光用语言,要记得多配合你的非语言表达,让表扬的效果翻倍哦!比如,距离孩子近一些,身体前倾,温柔含笑地看着孩子的眼睛。直接的注视能表示你的郑重其事,让孩子感到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意义很重大。而近距离和身体前倾、微笑,都能够更好地感染到孩子,让他感受到你内心的喜悦与欣赏。如果你能再有一些亲昵的肢体接触动作,比如拥抱、摸摸脑袋、拍拍肩膀、摸摸脸蛋甚至亲吻等,都能强化表扬的效果。因为孩子除了感受到你的表扬,还能感受到更多被你的珍爱,从而强化内在的安全感。

5、控制好夸奖的频率和程度表扬再好,也需要合理控制。一味地每次必表扬、表扬必“高调”,让孩子只生活在赞美声中,很容易让孩子变得骄傲自满爱慕虚荣,不表扬就不努力,批评就更听不进去了。

三、到底该如何把握尺度呢?

其实,表扬孩子的进步,一定要确立一个目标,一开始,当孩子的行为向这个目标前进时,即使进步很小,你都要马上提出表扬。接下来,孩子这种行为越来越多之后,你就要逐步提高对行为的要求,降低表扬的程度,同时减少表扬的次数、拉长表扬的间隔时间。最后,当目标完全达到,孩子新的行为习惯完全建立起来,稍许的表扬就足以使这种行为得到维持,你只要间歇性地偶尔给予表扬就可以了。这样,你才真正帮助孩子完成了从他律到自律、从外驱到内驱,形成稳定的内在品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一个孩子的自白:这样的妈妈再爱我,我都不会喜欢她!


各位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您用对了方法吗?有些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很反感的,然而父母们未必会注意到这一点,下面这位小姑娘就在言语之中充满了对妈妈的不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是小女孩描述的场景:

周末的一天,小女孩在卧室写作业,妈妈在客厅看电视。

小女孩的作业本用完了,需要去楼下不远的商店购买。她走出卧室,看到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妈妈。

小女孩希望妈妈能够陪同她一起去,就站在门口喊:“妈妈,有没有时间陪我一起去商店啊?”

电视机里播放着妈妈最爱看的电视剧,但是声音并不大,她的妈妈一直没有回应她,小女孩尴尬的站在那儿。

或许是妈妈没有听到吧,小女孩走到妈妈身边,又问了一遍:“妈妈,我的作业本用完了,陪我一起去商店买吧?”

妈妈仍然在聚精会神的看着电视,丝毫没有想要理她的意思。

小女孩顿时感到十分委屈,眼睛涩涩的有点想哭,不过还是强忍着眼泪问:“妈妈,你没有听到我说话吗?还是不想理我啊?”

“啊?我听到了啊,我在考虑要不要陪你一起去呢。”妈妈这才回过神来。

“那妈妈要不要陪我一起去商店啊?”小女孩眼睛红红的问。

“嗯,一起去啊。”妈妈关了电视,陪小女孩一起去了商店。

我问小女孩:“妈妈不是最终陪你一同去了商店吗?为什么还会对妈妈不满呢?”

小女孩回答:“我也可以自己去商店,我问妈妈愿不愿意陪我一起去,只是想得到妈妈的一个回复,不论回答是去还是不去。”

原来小女孩只是想刷一下存在感,获得妈妈的关注。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理,渴望获得家长的关注,这种心理被称为“关注需求”。孩子会本能的做出一些行为,来获取家长的关注。

在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情,无暇顾及孩子时,孩子会主动的跑到家长面前,咨询问题或者只是简单的说两句话,只为了让家长注意到他。

家长长期冷落孩子,孩子会变得暴躁,易怒,甚至与同学打架,在家里摔东西。孩子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获取家长的关注。

其实在有些时候,我也是这个小女孩口中的妈妈。赶了一下午的稿子,晚上还要做饭,难免有些疲惫。正在做饭的时候,睿睿突然跑到厨房问我:“妈妈,我可不可以看会电视?”

“拜托,你想看电视就打开看嘛,我真的很累。”心里虽然这么想,却一句话都不想说,继续炒菜,睿睿倚着厨房的门看着我。

我这才意识到我还没有回答睿睿的问题,我转过脸很认真的看着他说:“可以!去看电视吧。”睿睿脸上的委屈顷刻间烟消云散,挥着手臂跑了出去。

很多情况下,孩子的缠人、顽皮、好动、甚至闯祸的根本原因,是想借此引起家长的关注。当家长们指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不听话,恰恰是因为家长的不关注造成的。

针对孩子在生理上出现的“关注需求”,我们给各位家长分享两个解决办法:

教给孩子正确获取关注的方式

孩子年龄小,并不能分辨哪些获取关注的方式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在他们的意识里,能够达到被家长关注的目的就可以了。在孩子看来,顽皮、捣乱、闯祸往往是最简单有效的。

家长要通过反馈的态度,来让孩子选择正确获取关注的方式。当孩子通过顽皮、捣乱、闯祸的方式,试图获取家长的关注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批评和纠正。

主动的教孩子去做一些积极的事情,并及时的给予孩子关注和反馈。比如,让孩子去帮家长洗菜,并在孩子洗菜的过程当中,多次口头鼓励孩子,当孩子完成家长吩咐的任务,再给予奖励。让孩子明白,主动的帮助家长,能够获得跟多的关注和积极的反馈。

家长要多主动关注孩子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获取家长的关注,就说明了家长平时对于孩子的关注过少。增加对孩子的关注,满足孩子的“关注需求”,就能让顽皮的孩子变乖。

睡前对孩子说“晚安”,早起对孩子说“早上好”。这是一个让孩子感到被关注的好习惯,也能加深亲子关系。

吃饭的时候为孩子夹菜,把孩子爱吃的菜摆到孩子面前。这并不是家长对孩子溺爱,而是家长爱孩子的一种表现形式。

生活当中遇到小问题,主动喊孩子帮忙。除了多主动关注孩子,还要让孩子有“被需要”的感觉,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在家庭当中的地位,也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内心是极其细腻和敏感的,不要被孩子的外在表现所迷惑,找到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才能够带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不懂事儿?你是不是也这样对待过他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礼貌沟通体现了一个人的个人素质,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家庭教育水平。那么,关于孩子的礼貌沟通教育,你做对了吗?

【案例一】

朋友领着孩子来家里做客,临走时,邻居家的孩子想把自己孩子的一样玩具带走,于是你这样说:“你是姐姐,别这么小气,让着妹妹,妈妈再给你买……”

做一个中立的仲裁者

大型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里的多多深受大家的喜爱,这与黄磊日常对女儿的教育密不可分。一次贝儿告诉黄磊,她想把多多的小狗带回家,黄磊建议贝儿和多多沟通。黄磊的做法就好比一个中立的仲裁者,他没有因为贝儿年龄小而出于面子偏袒,也没有为了保护自己女儿而反对。

3岁左右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建立和成长期,渐渐成长起来的还有他们的物权意识。真正的分享不是违背自己的愿望,而是带来更多的快乐,所以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现在很多年轻情侣,为什么一旦异地恋就分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不相信自己的东西永远是自己的。

【案例二】

带孩子坐地铁,一位好心的阿姨把座位让给了你的孩子,孩子默不作声。于是你这样说:“快谢谢阿姨,快点,看着阿姨眼睛说话……不好意思啊,我这孩子太内向……”

榜样教育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场合的时候能够懂礼貌,所以当孩子没能及时作出反应的时候,父母会感到自己很没面子,所以提醒甚至强迫孩子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父母碍于情面会给孩子贴上“太内向”“不懂事”等标签,殊不知这些话已经影响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他们慢慢地会真的很内向,不敢做任何尝试。

其实,父母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榜样作用就好了,有的时候我们遇见熟人都假装没看见,走开的话,怎么能够教会孩子懂礼貌呢?同时,借助一些故事进行教育也是有效的,孩子能够通过共情和模仿学会礼貌的沟通。

【案例三】

带孩子在街上偶遇熟人,熟人夸赞你的孩子,你明明心里乐开了花,却这样说:“哪有哪有,他还不行,比他强的有的是,我们的还得再接再厉……”

面对赞美:欣然接受、合理归因

面对熟人的赞美表扬,有的父母其实心里是很高兴的,但为了让自己表现的谦虚,同时防止孩子骄傲,常常会“客气一下”,但是这样的客气却像是给孩子“浇了一盆冷水”,甚至摧毁了他们本来就脆弱的自信。

欣然接受别人对孩子的赞美,并将孩子取得的结果归功于孩子近期的努力。当父母愿意肯定孩子的时候,孩子也会更加自信。把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孩子的努力,是将成功归因于内在、可控因素,当孩子也这样认知自己成功原因的时候,他们会有更多的动力,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孩子!咱们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出好孩子。

那到底什么是好孩子?

如果你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做没有标准的事情,那就是一种可怕的浪费,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

而这个问题,我曾经在儿子小的时候幻想过。每想一种可能,就幻化一个画面:

1、成绩单

孩子拿出排名第一的成绩单递给我,脸上挂着浅浅的笑,“爸爸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2、弹钢琴

孩子的手指在琴键上滑过,《秋日私语》连绵在房间里,营造出悠远的意境。

3、小主持

舞台上,他唇红嘴白,激昂的字词穿过麦克风,钻到每个听众的耳朵里。

4、踢足球

舞台上,他唇红嘴白,激昂的字词穿过麦克风,钻到每个听众的耳朵里。

5、下围棋

静谧室内,黑白相对,他轻轻拍下一子,对坐平头眼镜男,人顿时萎了,儿子轻轻转过头,对着旁边的虚空说,佐为,我终于下出了“神之一手”。

还有很多很多……

想到这些,我都不由地要挥挥手,把这些幻象从眼前扯走,一丝丝的留恋,还粘在手指之间似的。

可是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大到让我的心理失衡:

下围棋

他小时候上围棋班,很兴奋,知道初步规则之后就拉着我练手,结果被杀得干干净净。我很生气:你是以后的棋王,怎么下出这么幼稚的棋?他更委曲,眼泪掉下来,到一边疗伤。再上课再受虐再疗伤,如此循环,最终都心力交瘁,一年之后就不再继续……

事后回想起来,他的眼泪就变成了一根根的刺,扎得我心里痛痛的,我想明白了,我是真的急于求成了,小孩子的认知水平,远远没有达到我所预期的那样,明白这个的时候,却没有办法再弥补了,他到现在都没有再摸过围棋,连五子棋都不下。

小学倏然过去,还没有顾得上回味就成了回忆……

中学,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开始的时候,我必须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起步的方向一定要对!

什么成绩、什么荣誉、什么学霸,都不是目的。我想来想去,最后和儿子商量,咱们能不能成为这样的人:

自理

能把自己打理好,从日常生活到人际关系,别让自己饿着,别让自己别扭。

自立

有独立的认知,不人云亦云,内心要稳定地强大,这是自尊和自信的根基。

自强

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如何把自己的短处克服,制订计划并达到目的。

儿子想了想,随后我们就达成一致。一致之后,就有了行动力。他分析自己目前不会做饭,那就从煮鸡蛋开始,他说,这个已经会了,他觉得自理,就是像爸爸或者妈妈那样,做出一桌子菜。饭,他已经会做了,电饭锅的操作过程,看都看会了,如果没有电饭锅,也会做,具体怎么办?下次让他试试。

还有就是自强,他的英语要跟上去,现在落后太多,争取提升10分左右。

说到自立,他没有说话,看来还得去体会。

这次谈话之后,儿子很快有了变化。

儿子今天到家的时间比平时晚了20分钟,人也恹恹的,回答我说,他下午上完体育课就觉得浑身酸痛,脑子发晕,所以在路上走得慢。

我估计是运动过量或者是出汗受了风,连忙让他喝些热水。

晚饭吃得也很勉强,吃着吃着都觉得他要睡着了。

我让他马上睡觉,他不,他要写作业。我提出明天早点起来写,他担心写不完,坚决不同意。说完就回房子写作业去了。

我是实在有点担心,时不时过去看一下,摸摸他的头,看看他的作业,他手软软地快握不住笔了,写一会儿就趴在桌子上,但手还是在动。这样的写下去,比平时慢多了。我是看不下去,又劝了一回,他还是要坚持,那好吧,你要坚强,那你坚强到底,我,也会支持到底的。一切都和平常一样,似乎什么事儿也没有,该改的错一定要改,该写得小作文一样要写。我觉得这个时候,他不想显得软弱,那我也用行动给予他最恰当的支持。

可是最终,我还是忍不住降低了一下下标准,在批语中,给老师按实际情况讲了一下,理解一下,今天的字写得那么软弱无力。

作业完成,儿子已经沉沉睡去,看着他,突然有点觉得陌生。

他,从此再也不会是那个叭嗒叭嗒掉着眼泪的小孩子了!

怕孩子骄傲不敢夸,可能会害了他


怕孩子骄傲不敢夸,可能会害了他

在很多人看来,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而过多的赞美会让孩子自负,最终导致失败,所以很多时候父母会吝惜自己的赞美。但是最近的研究指出,父母的赞美可以提升孩子的信心,自信的孩子其实更为优秀。

德国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三千名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走出校园之后,自信的学生比不自信的学生更容易成功,而学生自信的根源来自于家庭的支持与肯定。

心理学教授大卫·德斯泰诺说,自信是成功的“晴雨表”,但是我们的大脑并不是天生就知道什么是值得骄傲的,需要来自环境的反馈进行确认。

所以当孩子做完一件事后,会向父母进行汇报,通过接受父母的反馈信息,孩子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如果反馈是积极的,孩子将更加自信,做事的积极性也会提升;如果反馈是消极的,孩子将怀疑自己的行为,止步不前。

大卫教授还补充道,每个孩子都拥有不同的能力和兴趣,当孩子进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时,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称赞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这样孩子会逐渐变得自信,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更多的挑战,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尝试进入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临床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克斯教授也认为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他强调鼓励应该贯穿孩子行动的始末,而不是单单在孩子达到目标时才去赞美。罗伯特教授说,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始终以他为傲,父母关心孩子成长路上的每一步,不管结果是好是坏,只要孩子愿意去为之努力,那么孩子就值得被赞扬。

家长要知道批评不会让孩子学习更努力


家长要知道批评不会让孩子学习更努力

比较不能有效激励孩子

“曾经拿自己孩子与比其他优秀孩子相比,希望你的孩子向人家学习,做过这种事儿的家长请举手!”

报告会一开始,董博士就用一个现场小调查与家长进行互动。对于这个问题,现场几乎所有的学生家长都举手回应。

“比较之后,孩子发奋学习了吗?”董博士又问。

“没有!”几乎异口同声。

董博士为家长分析说,人和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你拿自己孩子与人家比,孩子真实的感受是:他优秀,我劣等;他好,我不好;妈妈爱他不爱我。这就是让孩子自卑、恐惧的原因。家长不明白这个原理,不断地拿孩子跟人家比,然后孩子并没有被激励起来,我们却认为孩子错了。

“想要把自己的孩子激励起来,你应该坚定说:在妈妈眼中,你就是最好的!这次没考好没关系,下次你一定能做好!孩子会在这种爱和激励中产生动力。”

批评也不会让孩子更努力

“假如我们把教育孩子比成一个生产线,家庭教育则是第一道工序,学校是第二道工序,家长必须把自己这道工序完成。如果家长没有做好,希望学校做好是不现实的。”

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后来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在不同能力的父母的教导下,差异逐渐加大。

据调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父母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全凭自己的习惯和经验来教育孩子,岂不知这些所谓的“习惯和经验”早已过时,它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指导性。

作为新时期的学生家长,补读“父母学”这缺失的一课,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家园共育《你这样夸孩子,他就不会再努力!》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