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礼貌沟通体现了一个人的个人素质,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家庭教育水平。那么,关于孩子的礼貌沟通教育,你做对了吗?
【案例一】
朋友领着孩子来家里做客,临走时,邻居家的孩子想把自己孩子的一样玩具带走,于是你这样说:“你是姐姐,别这么小气,让着妹妹,妈妈再给你买……”
做一个中立的仲裁者
大型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里的多多深受大家的喜爱,这与黄磊日常对女儿的教育密不可分。一次贝儿告诉黄磊,她想把多多的小狗带回家,黄磊建议贝儿和多多沟通。黄磊的做法就好比一个中立的仲裁者,他没有因为贝儿年龄小而出于面子偏袒,也没有为了保护自己女儿而反对。
3岁左右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建立和成长期,渐渐成长起来的还有他们的物权意识。真正的分享不是违背自己的愿望,而是带来更多的快乐,所以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现在很多年轻情侣,为什么一旦异地恋就分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不相信自己的东西永远是自己的。
【案例二】
带孩子坐地铁,一位好心的阿姨把座位让给了你的孩子,孩子默不作声。于是你这样说:“快谢谢阿姨,快点,看着阿姨眼睛说话……不好意思啊,我这孩子太内向……”
榜样教育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场合的时候能够懂礼貌,所以当孩子没能及时作出反应的时候,父母会感到自己很没面子,所以提醒甚至强迫孩子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父母碍于情面会给孩子贴上“太内向”“不懂事”等标签,殊不知这些话已经影响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他们慢慢地会真的很内向,不敢做任何尝试。
其实,父母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榜样作用就好了,有的时候我们遇见熟人都假装没看见,走开的话,怎么能够教会孩子懂礼貌呢?同时,借助一些故事进行教育也是有效的,孩子能够通过共情和模仿学会礼貌的沟通。
【案例三】
带孩子在街上偶遇熟人,熟人夸赞你的孩子,你明明心里乐开了花,却这样说:“哪有哪有,他还不行,比他强的有的是,我们的还得再接再厉……”
面对赞美:欣然接受、合理归因
面对熟人的赞美表扬,有的父母其实心里是很高兴的,但为了让自己表现的谦虚,同时防止孩子骄傲,常常会“客气一下”,但是这样的客气却像是给孩子“浇了一盆冷水”,甚至摧毁了他们本来就脆弱的自信。
欣然接受别人对孩子的赞美,并将孩子取得的结果归功于孩子近期的努力。当父母愿意肯定孩子的时候,孩子也会更加自信。把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孩子的努力,是将成功归因于内在、可控因素,当孩子也这样认知自己成功原因的时候,他们会有更多的动力,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孩子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你破坏掉了
孩子正在客厅专心的堆积木,宝妈一会儿过来问他饿不饿,往他嘴里塞食物;一会儿又觉得他堆的不对,忍不住上手帮忙。....家长看似在关心孩子,其实是在打扰让培养专注力。如果你经常这样对孩子,就别怪他做事三分钟热度、磨磨蹭蹭!
因为孩子的专注力并非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逐渐培养出来的。他专注的玩一件玩具,认真的观察昆虫等等,都是他培养专注力的过程。但家长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了破坏孩子专注力的“凶手”,不信?下面几件事你对孩子做过吗?
孩子蹲着观察蚂蚁搬家,正看得起劲儿,被家长不耐烦的拉走,并说他“这有什么好看的,脏死了”;
追着孩子喂饭,甚至给他一边玩玩具一边喂饭;
孩子专心的玩玩具,家长总想去问问他饿不饿、热不热。....
如果你有做过这些事,那你已经把孩子专注力破坏的差不多了!孩子专注力差,就会表现出做事三心二意,上课没法集中精力听讲,一会儿抠抠橡皮,一会儿走神发呆,做事磨蹭,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
具体家长哪些行为会破坏孩子专注力?
1、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玩具过多,孩子可选择的余地也就越多,这个摸两下,那个玩两下,不能花时间去玩透一个玩具,对培养专注力不利。
2、过多干扰孩子。孩子正在专注的画画,家长总想上来指点一下,这不是在关心孩子,而是在干扰他。
3、无法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如果孩子总处于比较噪杂的环境中学习,能清晰的听到电视声音、长辈聊天的声音,那么他的注意力势必会受到干扰。
这几年,我们开始更多地谈论教养。
因为我们发现经济上去了,腰包鼓了,但是教养没上去,所以才有中国游客在国外的各种丑闻。
而国内的话,我不说大家也明白是什么样的情况。
俞敏洪说:“教养是什么?教养就是当你走到一群人中间,你的行为恰当得体,让人感到礼貌和愉悦。”
我自己之前对教养也没有很大的在意,我自己的原则是尽量不打扰他人,不给他人造成麻烦。而有了孩子之后,我开始更加注意这个问题,特别是孩子们的教养问题。
因为我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让人讨厌的人,希望他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为什么会有了孩子才会去注重?因为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父母的诸多不足。其实孩子很多时候不明白礼仪要求,父母需要的是管好自己的时候,也教会孩子。
就比如前几天带孩子出去吃饭,和几个玩伴在一起,马上就开始大叫起来,孩子一兴奋就叫,加之他的嗓门很大。
我马上把他牵回来,跟他说,这是大家吃饭的地方,不能大叫。但是过了一会几个人就爬到隔壁桌边上的沙发座位的靠背上去了,这个时候我就去把他们叫回来,告诉他们不要打搅其他的客人用餐,应该坐在自己的凳子上,否则我会动用终极处罚手段了(一个人去外边门口站着反思,需要的话我可以陪你,因为我没有教育好你)。
对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来说,很难控制情绪和行为,但是父母一样要管教好他们,不是说在公共场合打骂孩子一顿。那样只会显得父母更不懂教育,更没有教养。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然后温和地告诉他该怎么做。
当然有妈妈会说孩子太淘气,不听管教的。
那就要反省自己的教育在哪里出了问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必须告诉孩子规矩和自律。
2
要知道:孩子再小,也会长大。
当孩子犯了错或者惹了麻烦,我见过最多的借口就是“孩子还小,没事!”所以就有两三岁的孩子在我家仓库边上的墙上尿尿,我不能责备啊!因为孩子妈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啊!
所以就有新闻上说的,孩子用石头划停在路边的车,孩子妈熟视无睹,以致于气不过的车主直接把孩子踢飞,最后引起官司的事。
犯错孩子那方坚持的理由是:孩子还小,凭什么动手。
这个理由真的是自带光环,无懈可击。
合适的做法是不是应该把那个熟视无睹的妈妈踢飞呢?
当孩子惹祸的时候,马上就用孩子还小来回应。这是对孩子的成长不负责的行为。要知道,你不教育孩子,总有人会狠狠教训他的。
看到过一个母亲在网上发帖说:在餐厅吃饭,就因为儿子稍微调皮了一点就被打了一耳光!气得她现在还在发抖。原来,这位母亲带儿子去附近的餐厅吃饭,她儿子喜欢到邻桌到处跑跑看看,几次去骚扰吃螃蟹的邻桌,最后因为跑到隔壁桌上去抓螃蟹,被别人把手甩开后,动手打了这桌的人,结果被回打了……
这个母亲愤愤不平的点大概就是我孩子小,调皮点很正常,你怎么能和他一般见识?
可是试问,孩子还小,做妈的也小吗?为什么不及时管束好自己的孩子呢?
我记得小小鱼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在高铁上。他因为太兴奋了,要跟我玩游戏,每次玩赢了就哈哈大笑。
前排的一个小哥因为要睡觉,无法忍受,于是对我说,“管好你的孩子!这不是你家里”
当时我跟孩子妈面面相觑,赶紧道歉。拿出绘本,帮孩子换一个安静模式,给他讲故事。
此后带孩子出门我就更加注意了。千万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去打搅别人,而最需要注意的人是我。
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小就放纵。因为孩子再小,总是要长大的。
如果父母现在不好好地教育孩子一些为人的礼貌和规矩,因为孩子小就放纵不管,犯了错还期待大家的原谅。
那么,当有一天他走出学校,走上社会,再做出一些熊行为的时候,没有人会对他再宽容了,那时候孩子就受不了。因为没有人再那样顺着他。
你的孩子,你不去教育,总有人会代替你教育他。但愿你到时候不会后悔。
而且这样的熊孩子长大了,能够成为合格的父母吗?能担当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吗?
3
先管好自己,再说管好孩子。
有一个妈妈说,有一次,家里来了亲戚,儿子就大方地将所有的玩具拿出来分享。最后离开时,亲戚家那4岁的男孩看中了一只恐龙玩具,而这是孩子最喜欢的宝贝恐龙。当然不会给,但是亲戚家孩子也是哭着喊着要拿回去。
当时的情景很尴尬,两个孩子争着要。这个时候孩子望着妈妈,希望妈妈能够给自己保住这只恐龙。而亲戚也微笑着望着她,等着她开口把玩具送给孩子。
要知道在我们平常的印象里,这只恐龙就应该送给客人,因为客人是尊贵的,可以任性。
可是她知道这只恐龙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蹲下来对亲戚家孩子说:“下次姨妈给你买一只新的,好不好,这一只留给弟弟,因为他会睡不着的。”
孩子不依。这个时候亲戚出手了,直接把玩具抢过去,塞到了她手里,然后拉着孩子就走了。
连基本的告别都没有。其实,她第二天就想问地址给孩子买一只。但是对方连电话都不接了。最后还逢人就说她家里人小气。简直没把她气死,但是她不后悔,因为这样的亲戚不交也罢。
4
面对这样没有教养的熊大人,孩子能得到好的教养吗?很难。
所以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自己就要先管好自己。要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不要以为全世界都会像你一样围着你的孩子转。
要知道,孩子小,也是一个有尊严的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得到尊重,需要得到好的教养。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家里的熊家长,才让孩子变成了熊孩子,这也是孩子的一种悲剧,因为小时候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无不是家长一步步影响着搭建的。
熊孩子的问题,责任难道不在家长自己吗?
我一直希望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不是由你说了算,也不会因为你的任性而自动让道,成长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你必须对自己负责,也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定要记住,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但是外边的世界很残酷,你必须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让别人感觉舒服和愉悦。而不是成为一个让人讨厌的人。
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出好孩子。
那到底什么是好孩子?
如果你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做没有标准的事情,那就是一种可怕的浪费,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
而这个问题,我曾经在儿子小的时候幻想过。每想一种可能,就幻化一个画面:
1、成绩单
孩子拿出排名第一的成绩单递给我,脸上挂着浅浅的笑,“爸爸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2、弹钢琴
孩子的手指在琴键上滑过,《秋日私语》连绵在房间里,营造出悠远的意境。
3、小主持
舞台上,他唇红嘴白,激昂的字词穿过麦克风,钻到每个听众的耳朵里。
4、踢足球
舞台上,他唇红嘴白,激昂的字词穿过麦克风,钻到每个听众的耳朵里。
5、下围棋
静谧室内,黑白相对,他轻轻拍下一子,对坐平头眼镜男,人顿时萎了,儿子轻轻转过头,对着旁边的虚空说,佐为,我终于下出了“神之一手”。
还有很多很多……
想到这些,我都不由地要挥挥手,把这些幻象从眼前扯走,一丝丝的留恋,还粘在手指之间似的。
可是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大到让我的心理失衡:
下围棋
他小时候上围棋班,很兴奋,知道初步规则之后就拉着我练手,结果被杀得干干净净。我很生气:你是以后的棋王,怎么下出这么幼稚的棋?他更委曲,眼泪掉下来,到一边疗伤。再上课再受虐再疗伤,如此循环,最终都心力交瘁,一年之后就不再继续……
事后回想起来,他的眼泪就变成了一根根的刺,扎得我心里痛痛的,我想明白了,我是真的急于求成了,小孩子的认知水平,远远没有达到我所预期的那样,明白这个的时候,却没有办法再弥补了,他到现在都没有再摸过围棋,连五子棋都不下。
小学倏然过去,还没有顾得上回味就成了回忆……
中学,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开始的时候,我必须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起步的方向一定要对!
什么成绩、什么荣誉、什么学霸,都不是目的。我想来想去,最后和儿子商量,咱们能不能成为这样的人:
自理
能把自己打理好,从日常生活到人际关系,别让自己饿着,别让自己别扭。
自立
有独立的认知,不人云亦云,内心要稳定地强大,这是自尊和自信的根基。
自强
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如何把自己的短处克服,制订计划并达到目的。
儿子想了想,随后我们就达成一致。一致之后,就有了行动力。他分析自己目前不会做饭,那就从煮鸡蛋开始,他说,这个已经会了,他觉得自理,就是像爸爸或者妈妈那样,做出一桌子菜。饭,他已经会做了,电饭锅的操作过程,看都看会了,如果没有电饭锅,也会做,具体怎么办?下次让他试试。
还有就是自强,他的英语要跟上去,现在落后太多,争取提升10分左右。
说到自立,他没有说话,看来还得去体会。
这次谈话之后,儿子很快有了变化。
儿子今天到家的时间比平时晚了20分钟,人也恹恹的,回答我说,他下午上完体育课就觉得浑身酸痛,脑子发晕,所以在路上走得慢。
我估计是运动过量或者是出汗受了风,连忙让他喝些热水。
晚饭吃得也很勉强,吃着吃着都觉得他要睡着了。
我让他马上睡觉,他不,他要写作业。我提出明天早点起来写,他担心写不完,坚决不同意。说完就回房子写作业去了。
我是实在有点担心,时不时过去看一下,摸摸他的头,看看他的作业,他手软软地快握不住笔了,写一会儿就趴在桌子上,但手还是在动。这样的写下去,比平时慢多了。我是看不下去,又劝了一回,他还是要坚持,那好吧,你要坚强,那你坚强到底,我,也会支持到底的。一切都和平常一样,似乎什么事儿也没有,该改的错一定要改,该写得小作文一样要写。我觉得这个时候,他不想显得软弱,那我也用行动给予他最恰当的支持。
可是最终,我还是忍不住降低了一下下标准,在批语中,给老师按实际情况讲了一下,理解一下,今天的字写得那么软弱无力。
作业完成,儿子已经沉沉睡去,看着他,突然有点觉得陌生。
他,从此再也不会是那个叭嗒叭嗒掉着眼泪的小孩子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