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悲哀的育儿心态

01-07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世界上最悲哀的育儿心态”,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熊孩子横空出世,虎妈应战,猫爸软磨,各显神通。

我有时候虎妈,有时候猫爸,总是抱着爱孩子的目的,和孩子斗智斗勇。斗争无数次回合,我发现两难的结局,虎妈太严厉,小孩害怕叛逆,大人于心不忍;猫爸太温吞,小孩天不怕地不怕,大人活得很累。

育儿松紧带,我该怎么调?

虎妈:严师才能出高徒

虎妈多是想为孩子,相信严师才能出高徒。

无人生来为虎妈,现实所迫,不得已为之。

为了教育目标,不能怠慢,只能我上!

我是孩子最后一根稻草

大卫妈妈温婉美丽,有个可爱的五岁儿子,米来未来家长课堂我们谈及到虎妈猫爸话题,她无奈地说,“生孩子前,没料过我是虎妈。可是,家里没人对孩子有规则,比如刷牙,一到晚上我忍不住吼,不吼怎么办?爸爸平时工作忙,顾不上孩子,牙齿蛀牙不还得我带着去看。谁让我是孩子的最终责任人呢?”

“我不严厉,没人严厉。因为,我是最后一根稻草!”

虎妈N次惩罚≠孩子责任感

百度“惩罚孩子”这个关键词,有41,000,000检索结果。惩罚因为定义不同,大家对此看法不同。

关于罚站的深夜对话

深夜接到爱丽丝妈妈电话,“孩子怎么说都不听,我罚他站对不对?

“罚站让孩子学到什么呢?”

她笃定地说,“责任感,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被罚站会什么感受?”

她稍显迟疑,“估计不好吧?”m.yjS21.Com

“有其他让孩子学会责任感的方式吗?”

“好像也有”她恍然大悟,心中已有答案。

站得高、看得远、望子成龙的大人以责任感之名,喊着“小孩可不能惯”的口号,遇错惩罚,在孩子的心灵,长期烙下四种后果:

怨恨:“忍得住,没能力反抗,心里咬牙”

报复:“忍不住,有能力反抗,以牙还牙”

叛逆:“忍不住,有能力反抗,拍桌叫板”

自暴自弃:“忍得住,没能力反抗,从此消沉”

惩罚的意图美好,以“学会规矩”、“承担责任”、“适应社会”之名,但是,代价是什么?

赢了战役,输了孩子

时间久了,牺牲的除了孩子的感受,还有什么?

亲子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很微妙。我在你那有一个情感账户,感受是货币。长期忽略感受,就像透支了情感账户。疏远了的亲子关系,少了语言的交流,或许都没了教育的机会。

女儿整整一年没有跟我说过话

艾丽莎妈妈是一位贤淑有才的中学教师,从700公里的外省风尘仆仆赶到北京参加米来未来家长课堂,一直紧缩的眉头,让人心疼。

“女儿16岁了,已经1年没有跟我说过话了。每天回家关上房门,除了吃饭,从来不出来,做老师这么多年,见不得谁走弯路,对她严格要求不是为她好吗?到头来,我怎么成仇人了?”委屈的眼泪在她眼圈里打转,终究没掉下来。

大人比小孩拥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严厉的要求无非是想让孩子少走些弯路。可路直了,风景少了,体验也被剥夺了。

你不让我学习如何成为我,是世间最残酷的惩罚。

猫爸“人生苦短何必管”

与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猫。不严厉、不惩罚的猫更关心孩子的感受。

猫爸猫妈八大典型行为(慎对号入座)

金钱表达爱-“孩子要买啥,我就给买啥,老爸赚钱就给你花”

害零容忍-“宝宝磕桌子,老爸打桌子给你报仇”

唯孩子中心-“孩子睡觉咱不能吵架,要吵?微信打字”

包办代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凳子倒了喊妈扶”

当面袒护-“我家孩子哪都好,都是别人的错”

过度补偿-“小时候我的缺憾都要给孩子补回来”

投射愧疚-“工作忙陪孩子太少,孩子要啥我就从了吧”

自我牺牲-“别让孩子受苦,哪怕我再委屈,也要成全他”

猫爸被控制:提线木偶

时间久了,温和成为了温吞,大人变成了孩子的提线木偶,无原则底线的仆人。孩子学会了用大哭大闹、公众场合耍赖、早上磨蹭、讨好另一方等方式来控制大人。一次试探,屡试不爽,头疼的、疲惫的是大人。

史上最牛演员

最近很流行的视频《史上最牛的撒娇方式》中的宝宝,获得了网友们“史上最牛演员”称号。在视频中,刚过1岁的他为了获得妈妈的关注,倒地嚎啕大哭。可看到妈妈跑到另外的房间,小家伙立刻停止哭泣,爬起来,迅速跑到妈妈面前,继而倒地大哭。反复5次,只有看到妈妈的时候,他才会倒地嚎哭,精准控制自己在妈妈面前的演出。

为人父母的本能让我对孩子的哭抵抗力较弱,总是出于爱,而盲目妥协。

大人无原则的退让会有什么结果呢?

温水煮蛙,废了武功

关于惩罚,古今中外还有部分关于其积极意义的争论。而溺爱,几乎所有的教育理论都不推崇。虽然照顾孩子的一时情绪,但付出惨痛的代价,如“规则”“自律”“责任”“独立”。

不同于虎妈,猫爸很少承认“我这是在溺爱孩子”,至少我是这样,在最初为人母的一段时间,我和其他溺爱、娇惯孩子的父母一样,无意识成为了猫爸。我对孩子并无过高的要求,只是希望孩子最好时时刻刻高兴。

重视孩子情绪固然没错,但让孩子总是高兴几乎是不可能的。人的情感不只有高兴一种也是有原因的,喜怒哀乐各有其职能,纵使我再爱孩子,我也无权不替他屏蔽其他四分之三的情感世界。

爱孩子,更要看宏观孩子的心情走势,而非死纠微观某一点的小情绪。

因小情绪失去大方向,就像温水煮青蛙,蛙浑然不知外面的变化,守在旁的父母也没有意识,直到“我爸是李刚”的呐喊,惊醒猫爸的美梦。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猫爸正在废掉孩子的“武功”,没有安身立命之本,空有父母之爱,何以适应社会?

自古猫虎不能两全

猫虎PK熊孩子,父母与小家伙的较量,结果如何呢?

严厉的家教让孩子感觉糟,虎妈看似赢了,虽达成了既定目标,却输掉了孩子的感受和亲子关系。

溺爱的家教保全了孩子小情绪,但却赔上了孩子的“武功”,猫爸成了被控制的木偶,孩子貌似赢了,但却成了温水中的青蛙。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既让父母表达爱又能孩子成长?

走出怕和控制,回归爱与尊重

无论是控制孩子的虎妈,还是被孩子控制的猫爸,他们的出发点都是怕。

“怕孩子不优秀”,父母控制孩子,以期望他们优秀。

“怕孩子不高兴”,父母“为博孩子笑”节节退让,被孩子控制。

如果,怕是硬币的背面的话,那么硬币的正面是什么呢?

一定是爱。

有爱,才有由爱而生的怕。

我们本该爱,却开始怕,因为怕,所以控制,才有了虎妈猫爸和熊孩子的斗争,才有了看似一方赢其实双输的结局。

如果有一个机会,我把硬币的背面“怕”翻回成正面“爱”,会有什么结局呢?

回归爱,会带来尊重,告别怕,会放弃控制。

没有较劲的力量,孩子是最好的合作者。世界上,有一种双赢的家教,是基于爱与尊重的。

因为怕,所以控制。

既然爱,更要尊重

世界上最悲哀的育儿心态莫过于由怕出发无所不在的控制。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


咖啡店里,一对外国夫妇坐在我斜对面。夫妻俩正在低声聊天,不知说到了什么,丈夫突然拉过妻子的手,放在唇边吻了起来。妻子笑着,脸上泛着微微的红晕,眼睛闪亮,他们沉浸在幸福中,旁若无人。

他们的小女儿在咖啡店里四处走,走到我面前时,站住了。我对她做鬼脸,她捂着脸害羞地笑。我拿起笔,画了一个中国古代的美人像给她看,她走过来,小胳膊很亲昵地放在我的腿上,靠着我。我把笔递给她,让她也画,她在纸上胡乱画了一些线条。

我问她:“这是什么?”她说:“是你!”“啊!”我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她更开心了,咯咯地笑出声来。

不远处,也坐着一个小男孩儿,抱着一杯冰淇淋,用勺子一点儿一点儿地挖着奶油吃,神情木然。

他的妈妈背对着我,正在和丈夫说话:“你这样躲着我,算怎么回事?即便是离婚,也得见面解决吧。孩子你也不见,有你这么做父亲的吗?”说到孩子,女人明显哽咽了。

男孩儿看了看难过的妈妈,又把目光转到别处去。我一直看着他,等他的目光和我相遇,然后立即见缝插针地给他一个微笑。他显然是吃了一惊,看了看我,在自己的座位上扭了几下,就把身子缩下去了,再也不肯与我目光相接。隔着那么远,我还是能感觉到他小小内心世界里的灰暗和胆怯。

两个孩子,差不多的年纪,但给人的感觉却如此不同。因为他们的母亲是不同的,一个沐浴在爱中,一个正承受着丈夫的冷漠。一位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爱他们的母亲。因为生活在丈夫的爱中,女人的心柔软而舒畅,温润而又安定,她会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个人,会制造出愉悦、温馨的家庭氛围。

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爱爸爸妈妈。

育儿心得:育儿要心态平和


育儿心得:育儿要心态平和

今天一大早,我还赖在被窝里,昨天晚上小甜雨没好好睡,今天一大早又醒了,我也没管他,自己在那里玩。忽然就听见邮递员上楼的声音,我猜想一定有东西邮来了,果不其然,我盼望已久的《一个儿保专家的育儿笔记》终于来到了,我一阵好惊喜,本来困困的我一下子来精神了.......

我兴奋地拿起来就要看,没想到小家伙比我还心急,一把就给我抢走了。我知道他拿过去一定要先尝一尝,就赶紧给他夺,没想到小家伙这次倒没有先吃,而是睁大眼睛仔细看小小特呢,那神情蛮专注呢!等到给小家伙喂奶的时候,眼看着小家伙吃着睡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书,一口气看了十几页。专家外婆那朴实无华的语言,那亲身经历的育孙经过,一点一滴地慢慢地映入我的眼中,融入我的脑海,让我曾经手忙脚乱的育儿心境一下子豁然开朗.....

我是个教育工作者,自然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孩子一出生就买了大量的书籍来寻找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孩子的启蒙教育,恨不得让宝宝一下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小神童,是专家外婆的一句话“养育者的心态平和很重要”及时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宝宝造成一定的压力。记得那次我让宝宝学习认动物卡,宝宝一看我往那卡片跟前一站,随即就转头了,当时我还笑:好小子,现在就知道不愿学习了。现在想来,我可能真的无形之中给宝宝施加了压力。其实,每一个为人父母者,谁心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呢?“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人比比皆是,要想做到心态平和,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专家外婆用几句朴实的话和自己的切身体会重新阐释了这一敏感且让无数父母为之奋斗不已的话题。

适宜的环境,良好的刺激,足够的关爱,均衡的营养和健康的身体才是孩子发展的必要条件,尽量避免给孩子和自己增加压力,陪孩子一起尽情地玩耍才是帮助孩子发展的好办法。专家外婆的话说得多好,不仅给我们指出了孩子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还给与了我们切实可行的办法。

育儿知识:家长要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


一、让孩子获得友谊。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学会怎样进行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二、给孩子一定的决策权。孩子对于强加给他们决定都是排斥的,是指导还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对他们性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

三、教会孩子调整心态。当孩子陷入痛苦或忧虑之中时,父母应当帮助他们找到摆脱的方法,如采取听音乐、阅读、骑自行车或与朋友交谈等方法,让孩子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尽快恢复愉快的心情。

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家庭收入特别丰厚的孩子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愉快,他们只不过对所拥有的感到满意。过分的给予会使孩子产生“获得就是幸福的源泉”的错觉,这种基于物质满足的愉快往往难以持久。

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为孩子提供各种活动和多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培养其爱好。如果孩子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孩子可能会感到更加快乐。

六、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愉快的性格形成主要得益于父母所创造的环境。著名心理学家法迪斯说:“在孩子学会语言之前,他们是从感情的氛围中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令人忧虑、愤怒的地方还是一个安全、愉快的乐园。”在幸福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成年后具有乐观性格的,比在不幸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要多得多。

乐观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具备的,但是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拥有乐观的条件。只要家长们能从小就培养孩子乐观的去待人待物,那么孩子以后也会具备乐观的品质。千万不要把悲观的情绪灌输给孩子,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育儿心得:阳光心态从阅读开始


育儿心得:阳光心态从阅读开始

跟同龄的孩子比起来,可乐在语言方面显得格外有天分,生活中的用词造句时常让我们略感惊讶,这与她从小主动、被动的阅读量有很大关系。关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说从四五个月的时候就开始了,还有有经验的同事说应该一生下来在床上躺着的时候就开始培养,这个我没有试验,功效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阅读开始越早越好。最早的时候你在读她在听,你认为是没有记忆的,但实际上你是在潜移默化的培养一种习惯。如果可以坚持,最好从一出生就开始读给她听,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找个固定的时间,坚持久了就会发现当你开始读的时候孩子会安静下来,就算有的书有点难懂,不用担心她听不懂,在孩子不会说话之前,你可以只读自己感兴趣的,让她看你读书的表情,听你读书的声音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亲子交流,音乐也一样。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人支持,可乐的爷爷奶奶在亲子阅读方面也有很大功劳,而且特别有耐心,我会规定每天只能听两三个故事,爷爷奶奶只要她想听可能会坚持讲到她睡觉为止。

略大一点孩子可以走路会说话了,大概是在一岁半的时候,我们坚持每周至少去一次图书馆,除了去看绘本之外,太仓图书馆针对学龄前儿童会有很多活动,每周定期的有小小故事会、每月会有一次手工、寒暑假还会有绘本剧比赛、才艺展示等,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公共资源。孩子小的时候专注力会差一些,家长不要刻意去强求必须去图书馆就要一直看书,她可以不看,自己随便挑挑玩玩都行,多多少少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而且不管哪种方式,关键就是坚持。

三岁之后孩子的阅读范围慢慢扩大,更多的时候去图书馆我都会让她自己选择喜欢的,偶尔我也会给她选一些觉得比较有教育意义的书籍,收效甚微,多数情况她都是要讲她挑选的。给孩子讲故事还有一个都要经历的阶段就是重复,一个故事她有可能要求讲成百上千遍,很考验家长的耐心。其实三岁之后我比较提倡指读,有的人觉得这样会影响孩子阅读的兴趣,因人而异。个人认为指读会方便以后小孩认字,孩子的记忆力是很惊人的,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多,某一天你会惊奇的发现,孩子可以一字不差的讲出一个故事,但有可能单独指到一个字会不认识,不要大惊小怪,慢慢就认识了。于是又进一步,从由我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她指着我来读。她指到哪,我读到哪。逐渐地,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把故事与文字联系到了一起。文字在她的眼睛里一点也不空洞枯燥,文字是有内容的,文字就是故事,是有趣而生动的。同时,当我们带她到公共场所时,总是不失时机地指给她一些文字看,比如在火车站我给她读“禁止吸烟”,告诉她这里人很多,空气不好,这个牌子告诉大家不要在这里吸烟;逛动物园时一起读指示路牌,然后我们就找到了想要看的动物;进了百货商场,先一起看购物导示牌,顺利地直奔我们要去的楼层。

天长日久,可乐养成一种习惯,看到字就想读出来。每次我带她乘公共汽车时,她都会一路不停地读着马路两旁看到的店铺名和广告牌,不认识的字就问我,我也总是兴致勃勃地和她一起读那些招牌,读到一些有趣的店名,我们还会一起谈论一下。没统计过在什么时候认识了多少字,凭印象,她在五岁以前认识的字都是零零散散的,不会自己看书,总是由我来给她讲。五岁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也许是某个偶然因素促成,比如说她要妈妈给讲故事,而妈妈说没时间,你先自己看吧,于是她开始自己看书了。对书中内容的强烈好奇,使她顾不上文字的生疏,囫囵吞枣看个大概,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我及时夸奖她识了那么多字,会自己看书,再把她不认识的字给她读一读,这个故事就被她吸收了——她从完全个人的阅读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自此有点一发不可收的势头,书越读越多,字也越认越多。

阅读量的增加不仅让孩子在认字说话方面有优势,心态也会要比一般的孩子成熟。小小的年纪她会懂得换位思考,知道尊老爱幼。还有很多我们暂时没有发现的好处,也许在她以后的成长路上会慢慢凸显出来,我们家长一定要坚信,阅读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教育初期的亲子阅读。

最权威的育儿专家是你


没有两个一样的婴儿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和人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婴儿也一样,发育有共性,更有个体间的差异性,处处都体现着婴儿自身的特殊性。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就是:比较婴幼儿发育的具体数值或与平均值相比较,看的是方向,不可拘泥于数字,更不可仅仅因为数字不同,就轻率下发育不正常等结论。

新生命有能力适应新环境

除非是先天或遗传性疾病,婴幼儿崭新的生命都是健康的,偶患疾病,也只是孩子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暂时处于弱势而已,需要父母或医生帮助一把,但不需强烈干预。强烈干预的结果,只能弱化幼小生命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在于,当婴幼儿偶染小疾,不必惊慌,给他一个自我挑战的机会。

婴儿情感世界一样丰富

婴儿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探索和冒险精神。孩子们有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潜能,孩子的心智要比我们认为的高得多。但另一方面,孩子对父母又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对未知世界有着难以名状的恐惧感。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尽管孩子天生就具备自己特有的个性,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尊重孩子个性的前提下,给孩子提供温馨、祥和的环境,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

用药减少、减少再减少

婴幼儿疾病扩大化治疗已经在整体上降低国民的健康素质,扩大化治疗导致的“无药可医”并不是耸人听闻。对婴幼儿更应注意,能不用药的绝不用药;能用一种药的,绝不用两种;在考虑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不可忽视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尽最大可能减少医源性、药源性损害。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就是告诉父母和我们每一个人,“无药而医”才是对健康最好的呵护。

没有好药,只有对症药

离开病情谈药物的好坏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客观的。父母热衷给宝宝买好药、贵药、进口药,越贵越买,越是进口的越吃,以为这是“好药”,根本不去管这些药物是不是“对症”了。其实,针对某一病症有明显疗效且副作用小的药物,才是好药。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就在于告诉人们,药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对症下药。

有同样生,没同样养

育儿离不开社会状况、家庭背景、传统文化等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追求国外的育儿模式,把养孩子当成赶时髦、追潮流,这是谈不上科学育儿的。养儿育女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需要父母辛勤耕耘,踏下心来,借助科学的育儿知识,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这样才能为社会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就在于,父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状况,来养育孩子,并在这个过程中完善、提升自己。

父母是最权威的育儿专家

没有一本书能够囊括孩子发展的所有内容;没有一本书能够解决父母在养育孩子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没有一个专家,能够解释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变化。育儿是自己的实践,看书也好,找专家也好,仅是参考,不可迷信。孩子的父母是孩子健康发育的最权威的专家。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就是:相信你自己,你的孩子很健康,你育儿很成功。

“过度开发”,教育的大悲哀


这是一道非常经典的号称“难死你的小学题”:(1、3、7、8);(2、4、6);(5、9),三组数字每组都因一个共同规律而归为一组,请说出这个规律。

答案是,第一组注音都是一声;第二组四声;第三组为三声。

绞尽脑汁分析其中的数学规律,谁能想到,考的却是拼音?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诸如此类让孩子为难,家长发怵、大学生挠头的偏题、怪题、难题,却被教师们视为锻炼思想,开发智力的“宝典”。

现代教育以学生为本,启发独立思考,重视发现问题的能力,所出题目不再有唯一答案,给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空间都很大,这对好教师和思维活跃的学生无疑都是个福音。但出偏题、怪题和难题也好,搞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也好,不仅要考虑知识本身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必须考虑到大多数孩子的接受能力,必须以激励学习兴趣和热情为旨归,不可“过度开发”。

就像摘桃子,跳一跳够得到,有激励作用;如果跳三跳也摘不到,就未免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一部分学子从此视学习为畏途。这可能是那些一味热衷于开发小学生思维的教育工作者所始料未及的吧。

问题是,这种过度开发甚至从学龄前就开始了。本应是以嬉乐为主的幼儿园,早就教起了识字课和算术题,做起了偏难险怪的“思维体操”。在失却童年之乐的同时,也一并失掉了学习的乐趣和爱好。

只不过,少年儿童被“过度开发”,缘于过早也过度的升学竞争压力。由于教育资源优劣悬殊,而优质资源相对紧缺,从小学起就存在着实际上的择校弊端,让孩子学的多一些,开发的早一些,有“过人之处”,有“一技之长”,便成了“择校”的筹码。这无奈之下的“过度开发”,实在是教育的大悲哀。

11条最实用的育儿经验


家长们总结出的11条最实用的育儿经验,只要你记牢并坚持照着这些经验去做,你的孩子不仅可以快乐地成长,他们还会真心感谢你所提供给他的这一片最为健康的天空。

1、让小鹰慢慢张开翅膀

现在的孩子成熟得太快,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要让孩子羽翼丰满起来,应该给他们以倒金字塔即v形的关爱,在他很小的时候,要限制他的自由和他自做主张的权力。当他们逐渐成熟,显现出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再一步步让他走向独立。

这一点是为了提醒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对孩子撒手太早,否则他们会感到被纵容,习惯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进入学校以后,在因缺乏必要的判断力而不得不需要父母帮助时,他们也会感到不习惯,以致沮丧,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这无疑会增加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难度。

2、不要在饭桌上争吵

家长所选择的食物,挑食的孩子不一定都能接受。教你采用诱导法:选好可爱的食物,然后坐下来跟你的孩子愉快地边吃边谈。一定要让气氛保持轻松活泼,不要指责他的吃饭习惯。这样孩子就会渐渐地喜欢上许多不同种类的饭食。千万记住:进餐是与孩子共处的大好时机,要好好享受它,不要在饭桌上挑起战争。

3、下班后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

工作忙碌的父母习惯用买上一大堆的礼物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歉意,可其实这并不是孩子最需要的。为什么不放下电话,关上电视,一起来放松一下呢?做游戏,讲讲白天发生的故事和笑话,多问问学校运动会的事情,别忘了告诉孩子,和他在一起是你最快乐的时刻。

有了足够的时间交流,即使你的工作会偶尔打断你们的交流,孩子也会体谅你的。

4、不要把孩子逼入死角

给孩子贴标签,取绰号或拿他和别人比较是很危险的,这只会使他朝着受批评的方向更进一步。你应该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正在不断进步的个体。其实他们的成长就像竹子一样;在花园里栽种下之后,4年间你辛辛苦苦地坚持给他浇水,他只长了几厘米;到第5年,不经意之间他却一下子窜高了将近1米!每个孩子的成熟速度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一定要耐心,要给他们时间。

5、逐渐向他灌输对学习的热爱,这会影响他的一生

如果能把“这世界是怎么存在的”弄清楚,孩子肯定会感到分外激动。告诉孩子学习就是探险,他自然会充满热情。和在学校的学习相区别,父母在家里主要是从艺术创造力上来引导孩子,以及做智力测验题、科学小试验和脑盘急转弯等。组建一个亲子图书角吧,和孩子一起来验学习的乐趣。

6、纪律并不是多余的,要明确你对他的要求

只有知道了做每件事的限度,孩子才会保证安全。把你对孩子的要求明白地告诉他们,这样他就会懂得在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而不至于浑然不觉地走过安全与危险之间的界限。虽然有时候孩子可能不愿听从,但只要你态度坚决,对他所做的要求又是合乎情理的,那么他最终肯定会乖乖地听从你的约束。

7、要勇敢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告诉孩子,有时候大多数人的意见反而是错误的。要敢于坚持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因为害怕与众不同而发表违心的意见。

8、制定目标,而不是惩罚方法

或许你有制定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的习惯,这种客观的态度也同样适用于教育儿童。应该在撒谎没有发生之前就了孩子一起讨论诚实的重要性。孩子上了小学,就可以逐步向他解释“性”是怎么回事了,免得让他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听到别人对这件事的不正确的议论时,不能正确地看待它。

用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是最不可取的。不要忘了这么一个道理:教育就像治水,在于疏导,而不是堵截。

9、打骂是在教孩子使用暴力

如果被打骂过的孩子果然变老实了那是因为他们小小的心里充满了恐惧,而不是真正地理解了自己的错误所在。这丝毫不能帮助儿童确立正确的正误观念,只会教会他暴力是一种很好的控制别人的办法。要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就需要你自己先做出表率。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模仿能力,要处处向他显示有礼貌,有教养的举止是多么值得骄傲。

10.担当起家长的责任

有了孩子,我们就要为这个小小的生命来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工作尽量不要占用生活的时间,正确使用育子的假期,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等等。作为一个妈妈,你所要出席的社交场合也不再只限于为了工作。孩子的毕业典礼和家长会上,你都应该有积极的表现。

11、给孩子以闲聊的乐趣

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能放松地讲出他心里所有的喜悦和困惑、恐惧,失望、学校、压力……鼓励他说出自己所有的想法,甚至包括对你的不满。这会帮助他把你当成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还能培养他自我表达的能力,这可是最重要的一项生活能力啊!

尤其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如果他们感到说出实话时总是不能得到理解,他们就会很容易地走到危险的道路上去。

育儿心得:性格上的改变


育儿心得:性格上的改变

杨杨还有2月就满5岁了,现在是XXXX中二班的学生,由于公司搬迁的原因,我家10年时搬到了石岩,儿子也换了学校,转到了XXXX,已经过了两年,在学校学习的两年期间,在学校老师的教育和关心下,儿子在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性格上的改变

儿子比较内向,性格上还有些孤僻,与陌生人沟通时比较胆怯。造成这样的原因大都是由于家庭原因导致的,在小孩很小时,常与大人呆在一起,很少与同龄的其他小孩一起玩耍,什么事都由大人照顾,且大人都用自己的经验和标准去要求小孩,慢慢的,小孩的天性被压抑,而且不喜欢与人沟通,特别是不与同龄左右的小孩沟通。慢慢的性格上开始越来越内向和孤僻。针对此,要多鼓励小孩与其他小朋友互动,每次小孩有半点的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鼓励他继续努力,这样小孩慢慢会开始接受其他人。这两年来儿子在性格上有了很大的调整,这很大一部份取决于学校老师的帮助与支持,能够付出全部的爱心和耐心不断给予锻炼的机会,且在取得稍许的进步时不断的鼓励他。我想通过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努力,小孩的教育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2、独立生活能力的提升

儿子刚进入学校时,连自己上厕所吃饭都不能自理,在经过这两年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各方面的综合生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会自己穿衣,吃饭,拿筷子,可以拿笔,而且姿势还很标准,可以书写简单的数字,而且也懂得了很多生活的道理。有天我与他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来他告诉我,有好吃的要与大家分享,要把最好的给别人,听到这些,我还是比较开心,懂得分享的人,才是快乐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两年学校不断的从基础的道德教育入手,让小孩从小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对小孩后续影响将非常大。

3、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对学习态度的转变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们每天下班回家比较晚,不能陪儿子复习在学校学习到得知识,所以经常不能完全记住老师教授的知识,一天早上起床后,儿子主动找我跟我说,叫我今天早点回家,陪他复习字宝宝,说昨天老师在陪他复习字宝宝的时候发现他很多回答不上来的,对儿子的主动我很开心,所以马上就答应他了,晚上也提前回到家了,陪他复习字宝宝,儿子很主动的学习,也很积极,在后续帮他复习字宝宝的时候,发现儿子比以前认识了更多字宝宝,为儿子的进步感到开心,儿子在学习上的转变,跟学校老师对他的耐心教导是分不开的。

孩子的教育问题小到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大到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未来。大家都知道小孩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市面上有的人对教育重视不够,出现了教育无用论,这是可怕的,当然还有另外一部份人做过了,从小就过多的给小孩太多的学习压力,而且更多的注重一些技能层面上的培养,忽略了育人更应重视立德为基本。还有一部份人更是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忽略了家庭在教育中的作用,所以对于教育小孩,我们应对教育有正确的认识,过犹不及,而且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让教育变成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中国的教育方可得到改善,中国的未来将会更强大。

世界杯里的育儿之道


这周一晚Ian和我去了一家我们俩都喜欢的日本小餐馆,边吃饭边看荷兰队比丹麦队,Ian也成为我的世界杯“小解说员了”,告诉我什么是obstruction,哪位是前峰,哪位做错了什么而犯规。

上次看世界杯还是四年前在德国慕尼黑,那时没有Ian在身边,他才8岁。没想到四年后我们竟然住回了上海,Ian也已成长为一位球赛“小解说员”,边看世界杯,边为我讲解什么是obstruction,哪位是前峰,哪位做错了什么而犯规。

记得,从Ian3岁开始,我就每周六早上陪他去纽约的雀儿西码头(ChelseaPiers)踢足球,那里是纽约最大的幼儿、青少年体育中心。一群三岁的男女孩子看到球在地上打滚就欢喜。其实,最适合那个年龄段宝宝的体育项目就是地上运动(gymnastic)和幼儿足球(toddler‘ssoccer)。gymnastic可以培养孩子的四肢协调和平衡能力,但它仍是一项个人运动。而足球则是一门集体的运动,可以学习协作,学习观察,学习自我控制。所以我早早地就给Ian报名成为了一名小球员。对3岁的幼儿来说,虽然他们不明白足球的内涵与挑战,只是凭天性在快乐地奔跑,然而就是这么不间断的每个周末的上午,让我们母子尽享了六年的难忘时光。

记得冬天的每个周六早上,我们七点半就要出门,天还黑黑地,纽约西城哈德逊河边的风很冷很劲,大街上有几个遛狗的在慢走,而我们母子俩总是脚步急促地赶时间,晚了对不起其他小朋友啊。刚开始我是用手推车推Ian去雀儿西码头的,不久他可以自己奔跑走完十分钟的路程了。再后来,他踏着scooter让我追赶在后,直叫“waitforme”。现在回望一下在Ian的成长过程中,足球是我们最不可能忘却的一份记忆。所以,我特地按排了这周一晚去了一家我和Ian都喜爱的日本餐馆,边吃饭边看荷兰队比丹麦队。

这是从Ian3岁到9岁间,每周六必去的位于的纽约雀儿西码头(ChelseaPiers)的足球场。那里有纽约最大的幼儿、青少年体育中心。六年间,每周六一大早我都会陪着Ian去那里踢球,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Ian,你还记得小时候踢球的事情吗?”“记得呀。那时我好傻,做守门员,还会跑出线外用手去抱球。”“我不敢做前锋,每次教练分配角色,我总是自动要求留在后场做防守。”“妈妈,那时好开心噢。”

电视上的比赛如火如荼,饭桌上的回忆也越来越往细节里走。九年前,陪孩子踢球时的初衷更多的是想如何让Ian健康快乐成长。在美国,体育运动是精英或优质教育的核心,在运动中孩子们开始懂得游戏也是有法则的,上了球场就必须笃守规则。每个队友都是自己去赢的胜利的帮手,团队赢了才有自己个人的荣耀。然而团队是需要领袖的才能,需要英雄的献身,需要尊重敌手的公正,所以在集体竞赛的运动中,孩子不但锻炼了体魄,更培养出一种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的好品德和大智慧。我就是在这样一堆辉煌的理由下陪Ian练了多年足球,但唯独没想到的是他练足球、我看足球更造就了另一个不错的结果:为我们母子俩种下了一棵共享兴趣的小苗,让我们今天对足球有同样的一份关注和喜爱。

望着电视里的赛况,我心中开始慢慢生出了一份“私心杂念”:再过三轮世界杯,Ian已将进入社会,他一定会忙碌工作,忙碌发展,忙碌交友,那时他回家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少,停留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如果现在我们就相约一起来看世界杯,边看边缅怀那学习踢球的六年好时光,那么这份我俩同样的兴趣会慢慢变成相同的习惯,同样的热情会变成相同的语言?这样我们的世界里会留下许多相同的记忆,然后又生长出更多的相处。

因此现在想来,很明明白白的一件事就是带Ian三岁学踢球的最大受益者不是他,而是我。别小看了母子同享的各类爱好,没有了它们,即便是亲生的孩子,也会与我们渐行渐远,这就是所谓的“代沟”吧。我深信,当孩子成长到不再需要父母的守护就可以独自作为时,维系二代人的纽带不会仅仅是血缘,一定还有亲情之外许多看不见的东西在作用。我更明白孩子与我们的相同越多,他们与我们的相处也会越多。

这届世界杯很快就会结束,但学球、踢球、观球和评球的快乐却一直会是我们母子共享的快乐。我已经开始等待下一届的世界杯了,想必到那时,Ian对球道的讲解会更精彩,我对他的“崇拜”也会更high。

Jane’s Tips:

1、别把陪孩子学做的事当做只是孩子的事,而妈妈只是被迫付出。如妈妈能参与其中,那么单纯的学习就会变成母子共享的一份长久的兴趣。

2、兴趣的发现和持续是需要父母耐心陪伴和付出的。换一种心态看待孩子的兴趣,把孩子的兴趣也变成自己的兴趣,这份兴趣就会变成母子之间一生的纽带。

3、血缘、亲情会随着岁月逐渐淡漠痕迹。然而,妈妈与孩子的良好互动与兴趣共享会让孩子永远是“妈妈的宝宝”。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世界上最悲哀的育儿心态》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世界的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