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父亲“缺位”意味着什么

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 01-11

家庭教育最基本、也是最好的形式,就是父母与孩子谈话沟通。在谈话中,可以让孩子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帮他们理解父母的想法,接受潜移默化教育的影响。而市妇联发布的《天津市家庭建设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显示,仅有三成家长能坚持每天与孩子聊天1小时。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角色”缺失尤为值得关注。

该项调查于今年3月至4月在全市范围内展开,收集到有效问卷5919份。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家长每日用心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2小时,近七成家长每天与孩子聊天的时间不足1小时。74.69%的受访家长表示,时间精力有限、缺乏正确方法。对于“忽视陪伴教育”,“80后”年轻家长给自己找的理由主要有三点: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婚姻状况不稳定。尽管如此,多数受访家长还是认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多花钱。19.90%的受访家庭最想“科学掌握孩子心理生理状态”,17.20%的受访家庭则最想掌握“亲子沟通技巧”,仅有11.37%的受访家庭认为,“在孩子身上投入的钱越多,孩子受益越大”。

调查引人深思的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缺失。具体到教育子女的任务,36.34%的家庭主要由母亲承担,仅有11.6%的家庭由父亲承担。在父母分工方面,母亲主要在生活中扮演“家庭教师”以及“保姆”的角色,其中13.0%的母亲负责辅导孩子学习,15.0%的母亲负责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而父亲主要扮演“玩伴”“消防员”以及“警察”的角色。15.3%的父亲主要负责与孩子一起娱乐、15.2%的父亲会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14.3%的父亲会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予以纠正。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今天的家庭教育:缺什么?教什么?


今天的家庭教育:缺什么?教什么?

为孩子时时处处、方方面面着想的父母并不是最有责任心的父母,父母的这种“全方位”的责任心,很可能会导致孩子的“零责任心”。

家庭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基石。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养成活泼开朗的个性、意志坚强的性格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当的家庭教育、父母过分溺爱形成家庭的“温室效应”,容易使孩子对学校和社会产生畏惧和回避的心理,觉得只有家里才是温暖的,从而难以形成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对此,很多家长不以为然,仍信奉树大自然直,殊不知一旦孩子长大,则悔之晚矣!

狼的故事:透视家庭教育重要性

很久以前,公狼和母狼产下狼崽儿,它们很兴奋,满心希望不久的将来自己的孩子能长得像它们一样威猛英俊。狼爸、狼妈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小狼崽儿想要的,它们就想方设法弄来给它。它们为小狼垒了一个窝,好让它无忧无虑地生活。时间慢慢过去,公狼和母狼却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像一匹威猛的狼,倒好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公狼和母狼让小狼去捕食,小狼对忧心忡忡的父母说:“做一匹狼太辛苦了!还要自己捕食,忍受风吹雨打,我还是想做一只由别人喂食的小羊!”

看了这则寓言故事,您想到了什么?您想要您的孩子长大后仍然由您给他“捕食”,还是想要他能够独立自主?您希望您的孩子将来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还是一点责任都害怕承担?答案,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家长在早期家庭教育中打造出来的。不同的家庭教育会造就孩子不同的个性。

童年,每个人只有一次。作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给孩子的童年及一生留下什么?有的父母会感觉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我们会用我们的所有、尽我们的所能给孩子最好的。”可是,许多父母并没有真正懂得,而有的父母即使懂得了,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也还是任由感性的宠爱、溺爱驾驭理性的培养、教育。

优秀家教:关注子女成长的重心

明智的父母都会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对子女的责任是“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的完美结合。

所谓“有限责任制”就是指父母不会“义不容辞”地把孩子的事情全包下来,而是该放手时就放手,不做孩子的超级保姆和完美看护,而是以孩子自身的发展为导向;“无限责任制”是指父母该出手时就出手,对孩子整个身心的培养和教育负有无限的责任。具体表现在:

第一,给予自主的空间——培养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使孩子形成负责的思维方式,从而在行动中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是个人责任心的培养;另一方面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对朋友、对家庭、对社会、甚至对整个人类的责任感,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属于社会责任心的培养。

《颜氏家训》中说:“父母施教,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家庭教育要从小抓起。在家庭生活中,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一定的权利和自由,让孩子可以有一定的空间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只有孩子独立去做一些事情,才会产生“独当一面”的意识,从而形成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认识。如果一切都是父母包办,孩子没有发言的权利,那所有的后果当然是父母负责,孩子还能为什么负责呢?

具体而言,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培养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包括穿衣、洗漱、收拾房间、整理文具等等。就拿整理学习文具来说,如果孩子自己收拾,当到了学校发现漏拿东西的时候,他就会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粗心大意造成的后果,并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非常注意。而如果是父母包办收拾的呢?那孩子发现自己要用的文具没有带的时候,就会埋怨父母没有整理好,而不会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

因此,为孩子时时处处、全全面面着想的父母并不是最有责任心的父母,父母的这种“全方位”的责任心,很可能会导致孩子的“零责任心”。而让孩子自己探索、自己做事、自己负责,并不是父母责任心的缺失,这种“半责任心”反而能培养孩子强烈的责任感。

第二,量力而行——培养自信心。

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布置的任务要考虑孩子的能力,让孩子量力而行。现在许多孩子都在一定程度上患了“失败综合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习和生活上的任务超出了孩子的能力所及。在校学习不好,老师批评;在家父母逼迫学习,成绩没有提高。这使得孩子产生很深的挫败感,从而屡战屡败。要避免这种弊病,除了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外,还要鼓励孩子,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成绩,提高其自我成就感,培养其屡败屡战的自信心。

第三,儿童的自立教育——培养独立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是永无止境的。可是孩子总有一天是要独立的——独立地工作和生活,父母能包办一时,但不能包办一世。所以,作为明智和负责的父母,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心,使孩子在您放手时,能让您放心。

首先,通过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孩子勤劳的习惯和品质,使他们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凡事依赖父母。中国父母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教育责任心超重。为了使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父母代替孩子完成一切日常生活的事情。代替孩子寻找学习资料,代替孩子制订学习计划,使孩子几乎失去自理能力,独立性极差,除了学习外,什么都不会。孩子在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往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在风浪面前,会变得束手无策,一旦失去帮助更会怨天尤人。

其次,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帮助孩子养成敢于面对挫折的勇气。

我们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心智年龄小,让他们自己学习自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吃很多的苦。家长难免心疼,拿不出“铁石心肠”来对待自己的“心肝宝贝”。但是哪个人不是从跌倒、爬起、再跌到、再爬起的反复中学会走路、做人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家长不能心太软,要严格要求,用自己的理性和知识指导孩子怎样对待挫折,必要时要和孩子一起面对挫折。

教育是一项需要大智慧的事业,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只有高明理智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也只有科学理智的家庭教育才能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稳固的根基。

家境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我们暂定社会上有三类家庭,一类家庭是富贵家庭,一类家庭平常人家,一类家庭是贫困家庭。富贵家庭物质条件优越,高档消费,不在话下,而且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平常人家奢华不起,但是有事也能应付,不需要出门去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贫困家庭,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柴米油盐经常断,应付生活和发展的必需依然吃力。我们要讨论的是家境的差异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三类家庭对孩子的发展各有什么利弊。

富贵的家庭好处在于它可以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起点,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孩子的发展中不时地助上一臂之力,可以给孩子做人的底气,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大的抱负。这样家庭走出的大人物,不仅功勋卓着,且身心和谐,多有回馈感恩之心。比尔。盖茨,列夫。托尔斯泰就是这样的典型。

而这样的家庭的不利在于非常容易让孩子形成“寄生人格”。这些家庭的孩子一出生面临的就是温柔富贵乡、花柳繁华地,没有生存的压力,不知求生的艰难,想要的东西太容易得到,身边的人都抬着脸看他们的家世,从而很容易让他们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没有奋斗的动力,做事不踏实,做人不谦恭,高不成,低不就,形成纨绔子弟的作风。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从清朝的八旗子弟到后来的高干子女多是这样的作派,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就是,父母是一方领导,到最后自己退休了就靠自己的人脉为孩子找个工作、寻个出路。

平常人家的好处在于他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家境不足以让孩子寄生,不足以让孩子脱离自我奋斗,又为孩子的生活和发展可以提供必要的条件。这样可以让他们有恰当的自尊心、自我意识以及积极的人生设计。这类家庭走出的人才是最多的。

平常人家的弊端在于让孩子“小成即安”,平庸度日。也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环境,让他们产生“差不多就行了”“不比别人差就行了”的潜意识,这类家庭走出的人才虽然是多,但是高级人才却非常少。

贫困家庭的孩子与上面两种大有不同,他们一出生就面临着压力和缺失,不仅是物质的匮乏还有社会的尊重。“体面、风光的生活”,“像一个人物一样活着”是这样家庭大多孩子终生的愿望,超越贫困无告的窘境是他们奋斗的动力。人进取的动力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缺失性动机”。后者可以产生巨大的张力,这样的张力会让人在困难、挑战和机遇面前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他们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更刻苦更努力更愿意付出更富有弹性,从而贫寒子弟经常创造奇迹。这样的例子历来被广为传诵,无需在此列举。

贫困家庭的劣势也很明显。真正“从奴隶到将军”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情况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作为社会的底层,他们缺乏尊重、关注和发展的机会,观念得不到启蒙,缺乏足够的教育条件……以至于孩子们没有自尊心,卑卑怯怯;缺乏发展机会,疲于奔命,高危劳作,微薄收入。上一代人没有发展的机会,也就不能给孩子创造发展的机会,从而形成了恶劣的代际循环。

那么,什么决定了三类家庭中的孩子的发展呢?或者说三类家庭如何趋利避害呢?我的回答的是:教育。我们不能说教育是万能的,尤其是对那些赤贫家庭来说,但我要强调的是教育的枢纽作用。也就是说,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下,教育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发展是否是积极的。

比如,富贵家庭从小让孩子尊重别人的劳动,让孩子知道依赖父母的财富是让人羞愧的是,不满足任何孩子超出他所需要的物质要求,要求孩子力所能及的帮助家人做事,创造机会让孩子接触真正的优秀的人以便于其树立精神的榜样;比如,平常人家平时生活节俭,对孩子教育的投资却不惜代价,从小寄予孩子较高的要求,杜绝轻易的满足,以懒惰和懈怠为耻,尽早建立孩子强大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孩子对自己有要求、有计划;比如,贫苦人家的父母,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有尊严的去做,都高要求得去做,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时时怀有感恩和进取之意,尽力的创造机会丰富孩子的阅历和见识,用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激励孩子向上之心。

简单来说,任何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只要他们的父母有教育的本事。这个本事既包括教育的观念和知识,也包括教育的技术。

读《今天的家庭教育:缺什么,教什么?》后感


看了这篇文章,感觉很是惭愧,前面说的几大误区我们几乎都有。我们家有个8岁的男孩,也是我们两个80后的儿子,今年上三年级。作为家长的我们,深感儿子的学习压力。但我始终认为:玩的时候尽情玩,学习的时候好好学。

说起家庭教育,我是觉的很复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做的很是不够;我的性格比较急,看着他磨蹭,发呆,玩游戏,我都要管,生活中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一学就会,没有自制力和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当然我也应该反思,他的缺点和坏习惯也是我们造成的,我们有时都没起到一个表率作用,他又怎么能做好。看到文中优秀家教的方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以后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用专心做事的态度影响他,使他做事细致,认真,注意力集中。始终做到保持教育的一致性,给予他更多的鼓励,支持。善于发现他的优点,增强自信心,让他心中有爱,懂得感恩。培养孩子健康的思想,提高素质。

父母把孩子养成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的家庭教育还在不断地摸索学习中,我们将取长补短,吸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经常和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学习,使我们的孩子能够全面协调发展,紧跟时代变化,提高独立生存能力。

作为家长,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感觉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过于溺爱,大包大揽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

家庭教育,作为三方面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以后我们会着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我们也会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心,做到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不应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与子女身上,尽最大努力让孩子有个健康快乐乐于向上的童年生活。

三(3)班叶雨强家长

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近半父亲“缺位”子女教育


[摘要]昨天,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发布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在子女教育方面,近一半家庭的父亲“缺位”。另外,7成以上父母把“陪孩子写作业”放在亲子关系的首位。

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近半父亲“缺位”子女教育

昨天,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发布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在子女教育方面,近一半家庭的父亲“缺位”。另外,7成以上父母把“陪孩子写作业”放在亲子关系的首位。

此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对象为中小学生父母,共发放问卷一万余份,覆盖北京、天津等28个省区市93个市县。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分工中母亲唱主角,而有近半数父亲“缺位”。针对“辅导孩子学习”“接送孩子上下学”“开家长会”“培养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教孩子明辨是非”等14项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爸妈共同承担”的情形占到40.6%,“妈妈为主”的40.3%,“爸爸为主”的11.6%。

调查发现家长仍然过于关注孩子学习,7成以上父母把“陪孩子写作业”放在亲子关系的首位。家长在被问到“过去一年中,您与孩子一起做过什么事情”时,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和孩子一起吃饭”“和孩子聊天”“陪孩子写作业”。这几项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游戏玩耍”“锻炼身体”“读课外书”“参加公益活动”的比例。

三年级家长读《今天的家庭教育:缺什么,教什么?》后感


如今的家庭教育中,有时真不知该如何去回答孩子的为什么,看到孩子失望的表情,深刻的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有时我会让她亲自动手做,他开心的不得了,还自言自语;‘原来是这样做的啊!

记得有一次,她回来对我说;’今天我没有撒谎,同学问我她的发夹啊好看、我不喜欢那颜色,就说不好看,她就不高兴了,还让别人也不和我玩呢。我对她说;’如果你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你想听到别人怎么说?当然是好看了。他豪不犹豫的回答我。所以呀!我们要学会赞美别人,这是礼貌,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就觉的别人也不好看。小家伙被我说的已经没有刚开始时的委屈了。你的同学让别人不和你玩那是她不对,但是,你也不能记仇哦!你也有做错事的时候

,你做错了,是不是也想得到别人的原谅呀?她说;妈妈,我懂了。看来,孩子遇到什么事,家长及时的疏导是很重要的哦!孩子的心是脆弱的·敏感的也是急易伤害的。

现在,他都三年级了,撒谎的坏习惯还没改掉,让我们不得不反醒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许对她的严格方式不对,做错事就罚,这也许是把孩子推向撒谎的最终原因吧!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艰辛的,在没有真正独立生活以前,孩子是需要不断修炼的,同时家长也在修炼自己的不足。

每当看见街上讨饭的,我女儿会主动要给钱给他们,当然那些身体健全的我会不让她给,并将给她听不给的理由。

在学习上,她不是很主动,以前,我老是喜欢催,发现越催越慢。我对她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会的可以来问,你要学会思考,怕动老筋是学不好的,你只要主动学习,一定学的好的。妈妈相信你。以前我们老是拿她和别人比,对她或许已经造成极大的打击了。这也是我们作为家长的需要反省过错。

是该适当的放手了,让孩子自己去计划,,让她做自己的主人。

三(3)班顾安琪家长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