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抗叛逆,家长应该如何做

01-12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孩子反抗叛逆,家长应该如何做”,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一、孩子反抗行为的分析

怎样看待孩子的反抗行为呢?家长看到孩子这种表现,特别生气,觉得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一个孩子,真是倒霉。其实,孩子有反抗行为并不稀奇。

心理学家认为,3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3岁孩子几乎是与“反抗”连结在一起的。这期间的幼儿正意味着人生第一次“危机来临”。此期间孩子不管什么事都要反对,无论叫他做什么,他都说“不”;即使自己喜欢的事物,只要别人先说或先做了,他就不高兴。当家长的对这类“反抗”要有正确认识,孩子并非故意反抗,他们是有理由而反抗的。

1~2岁时,体力逐渐增强,到3岁时许多事情都可自己做了,他希望能把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但却被压制着,因而反抗;2~3岁幼儿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想法”,想把他们的“意欲”表现出来,但常被父母阻止和责骂,孩子的想法被成人社会的“规范”压制了,所以他不得不反抗。欲求不满足,常会发之于哭、嚷、生气,大人认为孩子太任性了。这时候的孩子就这样困扰在自己的意欲与社会规范的矛盾中,仿佛像个“小大人”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反抗行为是孩子必须经过的阶段,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有坚定的独立意志。心理学家曾在2~5岁儿童中挑选100名反抗性较强者,以及100名几乎看不出反抗性的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前者有84人意志较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和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后者仅有少数人意志较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作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反抗行为要有一个正确认识,不要生气,不要急躁。

二、怎样教育反抗行为强的孩子

那么,怎样才能引导、教育反抗行为强烈的孩子呢?教育孩子安然度过这个反抗期,就要让“自我服务”不偏离“唯我独尊”的意识,孩子的反抗便会自然地逐渐消失。如果强迫压制他的反抗,将会“内攻”,反抗心理一旦“内攻”,便长久酝酿在孩子心里,甚至终使孩子一辈子成为“反抗儿”或懦弱儿。因此,对孩子的反抗行为,要多加以正确引导。

1、让孩子完成一件事情

“自我”心理使孩子什么都要自己做,只要情况许可,应尽量使他“如愿以偿”;鼓励孩子把一事从头到尾做完,即使成效不好,也要夸他几句。3岁孩子能把一事做完是很了不起的。例如穿鞋着衣,穿外套等均可训练。

2、让孩子帮忙做事

家长可让孩子帮助做简单的事,如“抹桌面”,虽然孩子不能把桌面抹得非常干净,但也要允许孩子去做。家长要注意他们尚不太关心做事是否完美的特点,例如,孩子戴歪了帽子,根本不愿意大人把它矫正过来,他做的事,很不愿意大人重新再做一次。孩子因为尝到自己可以同大人一样做事的满足,就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的良好情绪。

3、凡事都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

不管做什么,家长要尽可能尊重孩子意见,不要过分干涉他,让孩子自己来。有些事情明知孩子不可能做得好,也让他去体验一次。例如:此期幼儿尚无“大小观念”,但有时却会吵着要把大洋娃娃装进一个比娃娃小的盒子里。成人不要一下就说“这样不行”,还是让他自己去试装一下,等他试过后就会“知难而退”。这些方法并非讨好孩子、迁就孩子,而是细心地启发。不要用压制他们来度过“反抗期”,只要坚持下去,不要多久,孩子便会有很大进步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委屈了,家长如何做


在我们的身边,往往有不少孩子,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在经受一点点挫折时,常常大发脾气或是满脸委屈,两眼泪汪汪的。孩子的世界往往是敏感脆弱的,很多时候,他们在对待事情时总显得比成人要较真,他们更在乎父母、老师、伙伴对他们的评价。很多时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句无足轻重的话语,可能就会使得孩子感到莫大的委屈,而伤心不已。

万千宠爱造成了“输不起”的孩子

受着很多人的宠爱,爸妈的溺爱,老师的疼爱,在这样倍受关注的同时,孩子的自我优越感和自尊心也越来越强,更不容许他人打破他们的这种优越感,因此,当给予他们的关注稍微欠缺一点时,他们往往不能正确的理解和接受,常常会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从而采取自我防卫机制加以抵制和抗议。

释放孩子的委屈情绪

当孩子觉得委屈的时候,爸妈要及时了解他们委屈的原因,让他们的情绪得到释放,这样才能让他们形成健康、乐观的人格。

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受委屈时,能够将不快宣泄出来,是件好事。此时,只要孩子的言行不是太过分,家长、老师应该接受、允许孩子适度的哭闹。

之后,自然应该好好的去安慰孩子,设法使孩子的情绪在爆发后能够渐渐平复下来。但是,安抚孩子不应该是无条件的顺从孩子。如果毫无原则的一味迁就孩子,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

让孩子诉说

当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以后,家长、老师可以让孩子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一遍。一定要让孩子主动的述说,当孩子提及自己的感受时,鼓励其说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家长、老师在仔细聆听后,可以心平气和的从其他人的角度设几个问题问孩子,引导孩子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提高孩子的心理成熟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小挫折,爸妈要提高自己孩子的心理成熟度,而不是一味觉得委屈,要让孩子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心理成熟度高的孩子,面对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较易适应,他们的自控能力、承受能力都比较好,比较“老练”。而心理成熟度差的孩子,不太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也不太容易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这样,在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中更容易出现问题。

孩子犯错误 家长如何做?


案例

微信公号家长提问:孩子现在小学五年级了,以前他犯错误,我都会说他,有的时候着急也会打两下,发现孩子现在很怕我,但是我感觉和孩子越来越远了,我很着急,不知道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帮助他纠正错误?

专家观点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教师陈铁苹:

五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崛起,自主性逐渐增强。依赖、服从的特征逐渐消退,自主和批判的态度开始出现,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不再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自我调控能力加强,能比较现实地对待困难和自己的不足,对事务的认识加深了理解。他们强烈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需要父母把他们当作大孩子。

这个年龄的孩子犯了错误,一些家长遇事欠冷静,唠叨孩子一通,急了就打两下,甚至还有人“威胁”孩子几句,用家长的“威严”想来“控制”住孩子,片面地认为这样就能解决了问题。殊不知,这样的结果就像案例中所说的,孩子离家长越来越远。其实,这时的孩子不是怕家长,而是在用一种“不抵抗”办法,来逃避家长的絮叨和威胁。久而久之,孩子开始逆反,形成叛逆的个性。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情绪控制还是需要家长的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

一、尊重孩子,从真诚沟通开始。

对于孩子的一次小小失误、错误,家长不反复进行说教,反复批评,不提出过于严格或过多的要求。可以正式地与孩子好好谈一次,将对孩子的某种要求或期望告诉他,或者告诉他某次失误应该吸取的教训,说明从小事总结经验的重要性。如果方法得当,一次沟通的效果胜过多次反复说教。家长与孩子沟通,还可以虚心征求孩子的意见和想法,看到家长的真诚,孩子会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孩子感觉家长是把自己当大孩子了,心里有一种满满的被尊重的感觉,这样的沟通才有效。

二、尊重孩子,从自我反思开始

五年级的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开始增强,心中总想个平等、民主。当家长批评孩子的时候,其实,孩子也会看到家长身上的许多不足。所以,家长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家庭教育中家长主动进行反思、改进,尤其在与孩子有矛盾或分歧的时候,家长静下心来反思教育过程是否得当,这也是家庭民主的表现。家长如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全家一起努力改正,对孩子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孩子一定会向家长学习,犯了错误及时反思,努力改正。

三、尊重孩子,从赏识鼓励开始

尊重就是懂得与理解,包容与赏识。对孩子的肯定与赏识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法宝。赏识是一种真挚的爱。孩子出现问题,我们以平和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积极引导,包容、宽恕,帮助孩子制定改正计划,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与鼓励,让孩子在错误中能够汲取教训,增长经验,坚信孩子是优秀的。成功的家长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恰到好处地夸奖孩子,起到激励和警示作用。

总之,正确认识孩子犯错的心理动机,走进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孩子的教育不一定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但却需要时刻具有寻找教育时机的意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我们如何做家长——谈谈家长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各位家长早上好:

可能大家一看这个题目会产生一些疑问,我们都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家长,还要来谈这个问题吗?不错,在坐的各位都已经是有好几年做家长的经验了,但是我们是否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合格吗?我们是不是尽到了一个为人父母的责任了?有人会说:我供孩子吃喝,让他有好的学校上,这还不够吗?其实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需要精神上的关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我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对如何做称职的家长尤为重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所以家长要胜任教师这一角色。要知道家长的言行的会影响到孩子在为人处事中的态度

,为此我们在这里向家长行为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父母之间谅互相谦让,相互谅解这一点想必大家都是十分清楚的,一个孩子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成长,可以使他的心里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反之如果父母整天吵吵闹闹,在孩子的心里上就会留下阴影,会使孩子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主动交往,如果严重的更会使孩子走上歧途迷失自我,从一些青少年犯罪的纪录来有很大一部分孩子都是因为自己的家庭中充满了矛盾,缺乏关爱使得他们走上一条不应该是同龄人走的路。

2、给予孩子适度的爱,不要过多,过分的溺爱。因为现在小孩家里往往是4、5个大人围着他转,得到了4、5份爱,在这些爱的包围下,很容易让孩子习惯于被爱,而不懂得怎样去付出自己的爱。“小皇帝”、“小公主”就这样一个个产生了,到吃饭的时候嘴巴一张,到穿衣服的时候两手一伸,等着大人来帮。在家庭教育中过分重视吃、穿,特别是由爷爷奶奶来带的孩子,我们经常会发现一到放学来接的时候,很多的爷爷或奶奶都会手里拎好一个袋子,里面放着点心、水果、饮料,孩子一接就赶紧让他先吃,生怕饿坏肚子,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一种习惯,就是一定要带吃的来接,如果哪次忘记了,就会发脾气,甚至哭闹不休,弄得自己的爷爷奶奶好像做错了事。3、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不袒护自己的孩子。有时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外面和同伴玩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当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或者自己的孩子处于弱势时,有的家长可能由于关爱孩子心切,会出现不问清原因而去责问别的孩子,更有的会对别的孩子说一些很难听的话。其实在没有了解原因的情况下去无端的指责,不仅对教育孩子不利更会让孩子有一种依赖心里,一碰到什么问题就会回家告诉父母,在诉说的过程中孩子也会有意识的去掉自己主观的一些因素,而去强调别人的过错。在我们平时的幼儿园里,我们老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是也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通常是请他们在谈谈发生什么事情是,孩子总是说别人先这样我才这样的,或者说他先打我我才打他的,这些现象是很多的,现在的孩子要他主动的去承认自己的过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也需要我们家长在家中进行正确、正面的引导。

4、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这一点有必要提一下,因为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带的,我曾经在幼儿园放学时候随机的数了一下,在十个孩子中有7个是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来接的,当然这很大的原因是我们现在的父母工作都比较忙,下班时间很比较晚。爷爷奶奶来帮我们带孩子并不是一件坏事情,最重要的是我们作为父母不能放下自己的责任,觉得有了大人来帮就不管不问。我有一个朋友是把孩子放在乡下由自己的父母带,而他们小夫妻依旧过起了两人世界,难得抽空去看看孩子,而孩子每次看他们眼神总是很陌生的

家长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怎样教育?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为人父母之后你就会知道,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有些特别叛逆的孩子,教育起来更有难度,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更加多多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家长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叛逆期出现问题后怎么办?

比如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但孩子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了。因此,当发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发生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及时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千万不能听之任之。

1、理解宝宝的感受。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宝宝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宝宝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2、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于不立规矩,不过在给宝宝立规矩的时候,对于那些他始终很抗拒的规定,我不再不由分说地“强制执行”,而是找出宝宝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办法解决。

3、给情绪找个宣泄口。教育专家认为,很多时候,宝宝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是为了宣泄不良情绪或不安感。

4、寻找宝宝的良好表现。表扬能间接地让宝宝明白是非,所以需要更留心孩子的一些良好表现,及时地提出表扬。

5、给宝宝一定的自主权。既然宝宝处于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果果享受民主权利。

6、不处处约束。宝宝就是宝宝,不能用你的标准来处处约束他,对他的行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如何帮助“叛逆”宝宝渡过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父母的帮助,孩子才能顺利度过反抗期:

1、情绪紧张的孩子更易反抗。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就该让他们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不是教他学习新东西或做事情。

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当孩子生病时,通常他们的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时候不妨多宽容他们一些。

2、保护孩子的安全。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因此,他们会做出一些可能会产生危险后果的行为,发现后,父母应立即制止,然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说,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兴,但可能被车子撞倒。你要告诉他:“妈妈不能让你在大街上跑,因为这里车子很多,如果被车子撞到,会受伤,非常疼。”

3、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举例告诉孩子,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4、父母的要求应合理。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确实毫无原因地产生抵抗行为,不要因为觉得烦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

如果孩子学习能力差 家长要如何做


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往往会责备孩子不够努力。而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其背后或者另有隐情,把责任全部推到孩子身上其实有失公平,他们或许是很无辜的。

近日,北京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海口分中心负责人孙波帮家长共同寻找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他指出,有不少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有人学习积极性不高,感觉压力大;有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走神;有人回家不愿写作业,效率低……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根本入手才行。

孙波举例说,在计算“1+1=2”时,身体器官都参与了计算活动。首先是眼睛,孩子用眼睛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后,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是我们说的视觉能力,视觉能力包括视觉广度、视觉注意力和视觉记忆力。视觉注意力好,才能及时获取信息;视觉广度好,视觉获取的信息量就会大。

其次是耳朵,就是听觉能力,听觉能力有两个评判指标,一个是听觉广度,一个是听觉记忆时长,听觉能力好的孩子通过听觉获得的信息量大,课堂听课效果也好。

参与计算活动的还有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

有的学生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时,可能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1+1=3,其实并不是这位同学不会算,而是不小心抄写错了。这就要关注另外一种能力,叫视动统合能力,也叫手眼协调能力,是一种精细动作与大脑高度密切协作的能力。视动统合能力不好的孩子,在抄写黑板上的字时往往看一眼写一笔,经常会写错字,或者点错小数点。

为什么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丢三落四、写作业慢呢?孙波说,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些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有的孩子方向感、空间感、距离感不足,说话慢、口齿不清,走路容易碰到东西。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这是因为他的前庭平衡感不好,前庭平衡感在婴儿爬行的时候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如果那时候训练不足,就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等现象。有的孩子对环境刺激过于敏感,不喜欢陌生环境,不喜欢交朋友,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比如说,剖腹产的孩子触觉敏感的比例要高出顺产孩子7倍。

“综上所述,学习过程是由各种能力共同发挥作用的,如果仅一味强调学习态度,延长学习时间,施加学习压力,可能适得其反。”孙波说,其实,孩子学习的基础性能力是可以通过专项训练来提升的,而且,这些能力性训练越早越好,一旦前庭平衡感、本体感和触觉器官发育成熟,再训练就为时已晚。

相信《孩子反抗叛逆,家长应该如何做》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开学季如何做好幼儿园入学准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