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爱顶牛”的孩子

01-18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如何面对“爱顶牛”的孩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有温顺的、有干脆的、有豪爽的,也有桀骜不驯的。桀骜不驯的孩子往往爱顶牛,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使家长或者老师伤透了脑筋。事实上,面对孩子的“顶牛”,作为大人一方是绝对强势的,在很多时候,大人的权威受到挑战,往往就会以强制性的高压态势平息事态,解决问题。不过,粗暴的处理方式,得到的只能是表面上“胜利”的果实;“爱顶牛”的孩子依然会继续“顶牛”。那么,面对“爱顶牛”的孩子,怎样做才是恰当的呢?我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经验,给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尊重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作为未成年人,其心智还未发育成熟,社会经验不足,他们心里怎么想,就会怎么做。但是,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被尊重的需求都是一种本能。如果你与孩子在相处的过程中能够时时把“尊重”二字挂在心上,那么,再处理其他问题的时候,肯定会事半功倍。

第二,要了解孩子。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其需求也千差万别。在我们大人看来是无理的要求在孩子看来也许是天经地义的。有的孩子说话很冲,顶撞大人,其实在其内心深处,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故意那么做的。即便是故意的,如果仔细调查,我们会发现,其顶撞大人并非无缘无故,而是有深层次的原因。

第三,处事要公正。如果你尊重孩子一分,那么孩子就会尊重你十分。那么当你处理问题的时候,总是一碗水端平,对事不对人,在孩子心目中就会树立起一个公平公正的权威形象。迁就绝对不是孩子需要的。我曾经有一个家长因为孩子的事儿找我,她当时说的都是自己孩子的委屈。我经过综合调查,事实和家长说的有出入。当我进行处理后告知家长的时候,该家长和她的孩子都给予我很高的评价,说“张老师和别的老师不一样,不是谁找就向着谁。”

第四,注重个别谈话。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处理“顶牛”问题的操作层面的问题。古人说,“人怕见面,树怕扒皮”。这里说的“人怕见面”并不是大庭广众之下的见面,而是个别见面。见了面,就有个“面子”问题。发现有顶牛倾向的孩子在课堂上违反了纪律,可以暗示他一下;暗示了还不管用,就把他找出教室,心平气和地和他谈一谈。一般来说,孩子犯了错误,他都是知道的,他只不过是控制不了自己而已。你如果在课堂上当中疾言厉色批评他,他会以为你故意给他难堪,师生之间的感情就会出现裂痕。你把他找出来说呢,他觉得你维护了他的尊严,保全了他的面子,他自然也要投桃报李。

第五,注意事项。作为大人,有教育好孩子的义务。要教育好孩子,必须有大海一般宽阔的胸怀。多原谅孩子。和孩子谈话谈心或者批评教育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进步而不是为了“惩罚”他。孩子在和你交往的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感受到这一点。经过几次“冲突”,久而久之,他不但不会再和你“顶牛”,还会和你以心交心,不告诉别人的事情也会告诉你,把你当作知心人。你呢,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也会更及时地掌握孩子的动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成才成人及时地出谋划策,尽到我们作为师长的责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如何面对孩子磨蹭


父母最纠结、烦恼的事情之一,就是宝宝做事磨磨蹭蹭,你看在眼里心里万份着急,而宝宝却不紧不慢地按照他的进度做事,心中的怒火估计会在各位父母的心中由此点燃了。如果你了解宝宝磨蹭的原因,或许你就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了。

早上,喊女儿起床。可是千呼万唤之下,3岁小宝起床最快也要半小时!有时候都“十万火急”了,我只能拎起小宝,同时帮她系扣子。洗脸时候呢,半天不动,催促她,她还“有理”地反驳:“慢慢洗才能洗干净”!吃饭最先上桌吃饭,最后一个吃完。有时候我都被气得发火了。

——孩子磨蹭是体验 两三岁的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目标”。也就是说,在他生活中,事情对于他来说,都只是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孩子跟大人的看法不一样,他们可以花非常多的时间做一件事情,因为这是他眼中的正事。所以,父母就不难理解,宝宝为什么可以花上半个小时起床、洗脸刷牙可以慢慢磨蹭。大人有目标,刷完牙、吃完饭才能做其他事情,而孩子只是在“体验”,跟大人的“完成”是不一样的。

——多说“你做得真快” 当然有生活中的事情必须要赶赶紧完成的。那么,让宝宝勤快起来,小编建议父母多鼓励孩子。当宝宝很快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说“你做得真快”或者“你这么快做完,给妈妈帮了很大忙呢”。这个方法的好处也在于,如果宝宝做事很拖拉,他这么被你一说,自己或许也不好意思,慢慢地也会快起来的。

我的女儿刚好3岁,她睡觉和起床总是有一套“严谨的程序”。比如,醒来之后要缠着我讲故事,跟在床上玩一玩。晚上睡觉前,首先在床上乱蹦乱跳,然后玩手机、跟所有东西说晚安、讲两个故事,做完全套才会乖乖睡觉……这是孩子的节奏,我要迁就她吗?有可能训练她快一点吗?

——宝宝分离两难 其实,两三岁的孩子会处于一个纠结的阶段,就是想跟父母分离,可心里又有点不愿意分离。而睡眠其实就是一种和爸爸妈妈的分离,所以才会出现睡前磨蹭。

——循序渐进改正 说到怎样帮孩子改正这个毛病,小编就觉得不要让孩子依赖“长长的程序”。如果宝宝养出了这个习惯,要改正就会很困难了。所以,采取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吧:一次改一点,第一次可以只能讲两个故事,下次就只能说一个故事。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对于“程序”的依赖。

——安排一个睡前仪式 因为睡前仪式成为了某些磨蹭宝宝减轻分离焦虑的工具,因此父母也可以满足宝宝这个需要,同时也不要太刻意,以免宝宝形成了依赖。所以,父母要做的不是减程序,而是让每个过程变短。

我的宝宝两岁8个月,他有一个吃饭时候的毛病,就是一口饭半天也不咽,一边吃一边把食物当玩具。这样导致一顿饭可以吃上半个多小时。小孩子吃饭正常,但是都两岁多了,吃饭还慢吞吞的,很怕他以后也是这样。

——给他一点期待 宝宝吃饭慢,把米粒当作玩具玩很正常,这是他的小脑瓜在告诉运转着。大人看这种情况,总会觉得很不妥,所以可以想办法找点让他觉得更好玩的东西。你可以跟他说:“如果你快点把饭菜吃完,就可以……”这样做的好处是,大人很难直接要求孩子做什么,但是可以另找一件他更感兴趣的事情激励他。

——胃口不好or吃饭有压力 有些孩子吃饭磨蹭是因为讨厌吃饭,讨厌导致胃口不好,胃口不好就没有推动快快吃完饭的动力了。这个厌倦情绪的源头或许是家里吃饭时候,无数双眼睛盯着宝宝,都在催促着他赶快吃不喜欢的菜,导致吃饭倍感压力,简直跟受刑差不多。小编建议大人们收起“期盼的目光”,这样宝宝吃饭也轻松。

——爸爸妈妈不抱就不愿意吃饭 有些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很另类:爸爸妈妈很少抱孩子!这类宝宝一般天性敏感,当宝宝需要父母抱抱的时候,父母却因为怕过多拥抱令孩子娇气而拒绝宝宝要求。在宝宝的潜意识里认为,我需要你抱我你不抱,所以你要我吃东西我也不吃了。爸爸妈妈们,知道怎么做了吧?

宝宝做事磨磨蹭蹭,可能还有另外一些原因,家长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天生慢性子 有一些幼儿明显的比其他孩子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强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这类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变的先天气质。正所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家长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再想办法慢慢改变。

——家里时间表比较严格 有些家里的时间表越严格,宝宝就越容易磨蹭,有哪位他不太希望打破时间表。两三岁的宝宝对时间观念比较含糊,让他跟着时间表走会非常辛苦,因此会有焦虑。磨蹭就成为了宝宝反抗时间表的方式了。所以,秩序是需要的,但是弹性也是不可少的,特别对于幼儿而言。

——没必要区分故意还是无意磨蹭 一般两岁以内的孩子不会故意磨磨蹭蹭的,但两三岁的还在是会故意的。他们总是习惯性地说“不要”,用磨蹭来对抗父母的意志。当然,做父母的不需要区分孩子是不是故意磨蹭的,只要向他坚持你的“不可以”就行了。

如何面对孩子的撒谎


如何面对孩子的撒谎

生活中常常会碰到孩子撒谎的现象,尽管经常说,不能撒谎,不要撒谎,可不是就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孩子就真的养成了不撒谎的好习惯了。当然,孩子的性格是各异的,就象有的孩子不会撒谎,有的孩子却撒了谎都不脸红;有的孩子撒谎是属偶然性的,有的孩子却是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那么,面对生活、工作中的这种情况,要如何正确对待呢?回顾一些成长足迹,总结一些工作经验,觉得不妨试试如下一些方式:

一、让孩子了解撒谎的坏处

可以通过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孩子了解撒谎的坏处。其实“狼来了”的故事真的是很经典,这样的故事要多讲一些,并且适时的提醒说谎的坏处。

二、了解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

撒谎其实并不是天生的本性,而是源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或是受到影响,或是为了逃避责任,或是为了一份“好心”……其实有时往往就是身边的大人让孩子在无形中学会了撒谎,从他第一次尝到“甜头”开始,他便开始学习撒谎,所以,决不能让孩子以撒谎形成习惯,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那么一切就会迎刃而解了。

三、要树立良好榜样

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人要做到不说假话,说出的话,作出的承诺一定要实现。坚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如果说过的话不兑现,那么很可能孩子也会跟着你说谎的。

四、耐心对待、及时表扬,帮助孩子远离撒谎

当面对孩子的撒谎,不要只是一味的责备,先要找出撒谎的根源,寻找说服教育的方法。可以用形象的例子让他了解撒谎的不良后果。当孩子有了点滴进步时,要及时表扬给予一定的信任,让他觉得诚实可信的人在朋友心中是多么重要和高尚。那么相信,他会逐渐的跟撒谎说BYE—BYE的。

当然,教育孩子是需要循循善诱的,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是只要坚持,以正确的方式和一颗热情的心,那么结局总应该是美好的。

教孩子如何面对“死亡”


教孩子如何面对“死亡”

媒体报道中,不时出现孩子遇挫自杀的事件。如果往前追溯,这往往与儿时的“死亡教育”不足有关。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从来都是很忌讳“死亡”,也很少跟孩子谈论这个话题。

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可问题是,2-6岁的孩子,思维常表现出笼统的、不准确的分析特点,最典型是泛灵论,即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在物品都有生命的情况下,确实很难与孩子解释有生命的死亡。

心理学研究也发现,3-5岁孩子觉得死亡就像睡觉或旅行一样,是一个可逆的过程;5-9岁孩子已能够接受死亡的观念,但不知道死亡会发生在每个人或自己身上,9岁以上孩子已经知道死亡无法避免,甚至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对幼儿的死亡教育上要特别注意该年龄的心理特征。

当你有个6岁以下的孩子时向他们直接描述死亡,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有时反而可能把孩子吓住,失去了本来的教育意义。

若孩子问“爸爸,什么是死?”那么,该如何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其实“死亡教育”有两个重要方面,首先是克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当孩子明白这点,其勇敢、坚韧、探索都将得到极大发展;二是“爱”的教育。

从教育上讲,“死亡教育”最好延伸为对生命的珍视,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有其生命周期,让孩子们知道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甚至是很应该的事情。虽然我们要告诉孩子,死是一切生物不可避免的自然结局,但更应该告诉孩子生命的意义,这样才能不让孩子对死亡产生恐惧和心理阴影。

不过,生死教育不用刻意为之,下面的做法是非常不合适的:5岁前亲眼看到真实的血腥场面;当着孩子说“死”可怕;将“死”跟鬼魂联系在一起,和孩子说毛骨悚然的鬼故事;平时用鬼、可怕的东西吓唬孩子;看暴力、凶杀、恐怖片;参观“阴曹地府”展览等。

若你没有让孩子接触上面的情形,孩子没有这些恐惧,对死亡的理解就不会是消极的。例如,当孩子看见了一只死去的麻雀,孩子不仅不会害怕和产生恶心感觉,还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为此产生有趣的生命科学探索活动。

所以,正确地让孩子明白死亡,可以采取下面的做法:

第一,让孩子自幼就接受“死亡教育”,先要尽可能消除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同时开始“爱”的教育。这就是让孩子明白生命是从哪里来,去往哪里。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有许多东西值得留恋。

第二,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不仅仅属于自己,谁都有自己的亲人、好友,我们的生命对于爱我们的人来说,是多么的美好和宝贵。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员。这样,孩子从小就感觉到家的温暖,有困难时会第一时间向家人寻求帮助。要知道,在没有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多数叛逆,而这样叛逆行为让孩子感到前所未有的新鲜和剌激。

第三,让孩子接触到非人类的“死亡”。这是要让孩子明白死亡是很自然的,且并不是可怕的,这样他们能以平常心面对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非人类“死亡”。

可采用的小技巧有:

(1)从大自然知生死,察觉四季转换,如种植花草,观察其一生;

(2)在家里养蚕,观察蚕被孵出、变成成蚕、吐丝结茧、变成虫在产卵,体验生命的轮回;

(3)翻出老照片,跟孩子说说自己的父母或记忆中的爷爷奶奶;

(4)观察腐烂植物“尸体”变化,如腐烂蔬菜或水果;

(5)打死蚊子类害虫;

(6)拿宠物当媒介,宠物的寿命短,极易成让孩子第一次接触真实动物的诞生和死亡,但这个场面最好在孩子5岁以上。

当我们让孩子尽可能地克服恐惧后,又具备爱心、自信心,对自己的东西珍惜,你想,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依恋,敢于面对、探索世界,遇到了挫折,也知道如何面对,他们长大后,还会轻视生命吗?

有一个特殊情况,即生活中一个至亲离开了人间,而孩子又必须面对,且孩子又小,家长行事说话要特别注意。

若孩子小于3岁,建议说“某某不见了”,并且不建议参加葬礼;

小于6岁的孩子,就说“像自然界中,树叶由绿变黄再凋零一样,某某离开我们了,不会再走路、呼吸、说话和吃东西了,但我们依然爱着他,他也还爱着我们”,同时也不建议参加葬礼。

6岁以上,可以实说,但有几点需要注意:不欺骗孩子,坦诚地给孩子最简单明了回答;

家长和孩子都不宜压抑自己的感情,可以和孩子一起思念,但家长需要尽快走出悲伤;不宜过度地谈论此事。

如何面对孩子作业磨蹭


孩子总在赶作业,没有养成提前完成作业的习惯,该怎么处理?

孩子没做完作业一般有两个表现,一种是自己特别着急,一种是似乎一点都不急。

今年2月19日晚,柳州市一名10岁的男孩请人帮忙报警,称自己是住在柳江县新兴农村,现在迷路了想回家,民警经过了解才发现孩子报了假警,原因是第二天要开学了,寒假作业没做完担心老师公开批评,竟不想读书了!打算跑到乡下爷爷奶奶家躲躲,才谎称自己家在新兴农场。

新闻中小男孩属于自己特别着急,伴随着急而来的还有对上学的深深恐惧,对公开批评的畏惧。家长们不要觉得这里的“怕”、“畏惧”是一件好事,这样的怕只会磨灭孩子的学习兴趣、信心。长久影响下这样的孩子注定成绩不可能好。

一、如果孩子作业没做完,这个“错误”已经犯下了,现在特别的着急,家长该怎么办?

先帮他,而且绝对绝对不要再数落他。

做错了还不让家长批评吗?批评原本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错,能改。而本来已经十分着急的孩子,他比你还知错,而且还特别特别怕。此时他更多需要是来自家人的支持!帮助!保护!对他们来说此时的处境就是“作业这件天大的事自己搞砸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家长们可以仔细观察,问问孩子:孩子你觉得自己能完成作业吗?如果需要帮助的话,爸爸妈妈可以陪你一起。如果发觉孩子实在无法做完,家长可以主动和老师说一下,多给几天时间完成。

给予孩子支持与关爱,是对此刻的他们最重要的事。

如何让孩子知道赶作业这件事并不好,需要提早做呢?

当作业这件事解决后,家长可以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不经意的问问孩子,上次我们一起赶作业的时候妈妈觉得你蛮难受辛苦,妈妈也觉得很难受,是这样吗?你觉得下次再有这么多作业的时候,可以怎么办呢?

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按孩子的想法做,如果孩子不知怎么办,家长可以在这个时候提些学习方法的建议。比如预估一下每次作业需要花多长时间,那我们可以安排至少要在几点开始写作业,多余的时间可以做其他想做的事等等。

二、如果孩子作业没做完,而且一点都不着急,该怎么办?

信任他,并且让他知道你的信任。自然的接受一切结果。

首先,家长此时一定要能放松下来,尽量控制自己的着急焦虑的情绪。不要因为怕老师,或者是怕丢面子,不要由于老师、学校传递而来的过度压力而让自己控制不住情绪。

有的时候家长被老师“批评”以后面子上过不去恼羞成怒当众训斥孩子。看上去特别让人心疼:那是一个孩子呀,如果家长被批评面儿都过不去,承受不住这种羞恼感,更何况是个比家长弱小得多的孩子呢。这是最错误和冷酷的情绪释放方法。

家长如果控制不住焦急,就有可能不断的催催催孩子,然后就会形成一个现象:作业是爸妈的是老师的,是压力是痛苦,为什么要急?

最终变成:永远不着急的孩子,永远包办着急得要死的父母。有的甚至成年后,父母依旧在包办着孩子的生活,父母觉得孩子没长大,实际上父母在幼时也没给孩子成长的机会。简单的说来就是现在想管,就一直得管到孩子也变老。

其次,与孩子真诚的沟通。告诉他类似的话:宝贝,你已经是个小大人了,我相信你可以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所以作业这个事,你就按照自己的安排去做吧,如果需要爸爸妈妈帮忙,就告诉我们。

这里一定要注意,父母一定要真诚的信任自己的孩子,哪怕孩子最后没有顺利的完成作业,父母也绝对不要数落孩子,不要说“当初我已经提醒过你怎么还是没有做之类的话”,只会起到反作用。

作业没做完这个事情并不可怕,比这更可怕的是:

孩子没有信心,

孩子没法自觉,

家长永远着急,孩子永远不着急,

孩子觉得读书学习是最痛苦的事,

孩子狠了、怕了学习、读书、考试。

家长们,你觉得这样的孩子还会真的能认真用心上学吗?如果这样压迫下的孩子现在的成绩也很好,那你想想一个人被逼着把自己厌恶、抗拒、讨厌的事情(学习)做好,那他每一天该活得多么压抑?

二十年后,你把现在的房子给孩子,孩子会说太旧了。

二十年后,你把现在的车子给孩子,孩子会说别逗了。

二十年后,你把现在的钱给孩子,孩子会说贬透了。

今天,你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二十年后孩子会说,老爸老妈谢谢你们,你们太明智了。

沧海桑田,时光回转,没有什么是一直在传承的,但是知识的积累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人品的传承是可以一辈子一直去传承和延续的。最好的礼物是教育。

说一句

1.孩子作业没做完,没关系,家长首先不要着急。

2.孩子很着急很紧张作业怎么办,请家长理解、保护、帮助孩子。

3.孩子不着急怎么办,将自己对他真诚的信任传递给他。接受一切结果。

4.核心:一个受到父母信任、得到保护,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才能健康的学习。

5.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都爱自己的孩子,其实,爱的方式和爱同等重要。

家园共育《如何面对“爱顶牛”的孩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