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无分别的爱从心出发”,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不是机器,而是世间最精美的艺术品,需要我们来小心呵护。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想所以然的对孩子进行限制,放开抑或满足,如此对待生命的方式未免太过于粗糙,被粗糙对待的生命可能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无分别的爱,和心在一起,是基于对人性的充分的把握,是基于对生命的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而只有这样,你的限制、自由、满足、拒绝,就总会是科学的,理性的,正确的,并且是充满艺术和智慧的。

山山妈是个成功人士,穿着职业,言语得体,性格风风火火,是个急性子。山山是坐班车的孩子,所以我和山山妈见面就少,有一天,我接到她的电话,要求和我见面谈谈。

“林老师,我每天都算好了时间,6点20必须叫醒她起床,6点30前必须穿好衣服鞋子,6点40前要刷完牙洗完脸,7点前必须上完厕所,然后出门,7点10分正好赶上班车,然后我自己开车去上班,再晚就躲不过交通高峰了就要迟到了。”

“我每天时间算得可紧啦,不能有一点延误。问题是山山每天早上都跟我作对,不是不肯穿这衣服,就是不肯穿那鞋,或者不愿意刷牙,或者不洗脸,或者跟我耍脾气,或者就在厕所里不出来……我每天早上都耗尽我的耐心和容忍的底线,先是好说歹说,不停催她,没有用了,实在受不了我就大发脾气,才能让他稍微快点,但经常她也会哇哇大哭我还得哄她高兴还得……”

山山妈见到我,也不寒暄,就统统把心里话倒了出来,真是一个急性子,只是说着说着,她就掉泪了。

“林老师,现在,我每天睡觉前,心都发揪,对第二天早上的来临,充满恐惧。每天一醒来,想到又要去面对这充满紧张和纠结的一早上,心中就痛苦地不得了……我实在没有办法,实在受不了了,林老师,希望你帮帮我,怎么办啊?!”

……

等山山妈平静了,我说:“我们来演个戏吧,现在,你头靠在这桌子上睡一会,假设这一刻,你是山山,我是你,我们来演一下起床的情景,可否?”山山妈疑惑地答应了。

山山妈在桌子上趴了几分钟,我问她:“舒服吗?”

“舒服!很舒服!”

我猛一拍桌子,使劲叫她:“起床!”

她吓了一大跳,整个人都蹦了起来:“林老师,你!”

“闭嘴,快点,都几点了,赶紧穿衣服。”

“磨蹭什么!快点!快!”看山山妈发愣,我使劲推了山山妈一把。

山山妈蒙了,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

“赶紧!你这个笨蛋!快点!还不去刷牙,你作死啊你!”

我又使劲推了她一把,这回劲更大,她差点摔倒。

“你干什么,林老师,你到底要干什么?!”

我笑了,停下来,“对啊,你到底要干什么呢?”

……

“林老师,你是说……”

山山妈很聪明,开始对我说出她的理解。

大概几个礼拜后,有一天早上,我遇见了山山妈,我问她:

怎么今天这么早,自己送孩子了?没坐班车?

山山妈:是的,林老师,我还要跟你说会话。

下面是她的话:

林老师,和你聊完后第二天早上起来,我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美妙的一天又要开始了。时间快到了,我轻步走进孩子房间,正想叫醒她。忽然,我看见阳光照进来,照进我们的房间,窗外微风轻拂,花香通过微风飘进来,还有小鸟清脆的鸣唱声……一切是如此的美好,以前的我怎么就没有看见呢……我静静地呆了一会,看着阳光照在山山的小床上,被子上,看着孩子睡得香香的小脸,我感觉心里好宁静好宁静……我就这样静静地呆了几分钟,直到时间实在不能再晚了,才上去轻轻地叫醒她。

奇怪的事发生了,以前我叫醒她,她一定满脸不高兴,有时还冲我嚷,有时在床上打滚,有时把自己埋在被子里哭,就是不愿意起来,这回却没有,一咕噜就起来了,很安静很快地穿完衣服起床了。更神奇的还在后面,接下来的洗脸、刷牙、上厕所、拿书包、拿玩具等环节,一切都顺利的不得了,准时的不得了,连送她去坐班车的路上,我们俩也是有说有笑,不着急不着慌的,跟以前太不一样了,整个早晨真的是充满了安详宁静。

接下来的日子,几乎天天都是这样,我太享受这样的早晨了,这不,今天决定不坐班车了,我亲自送她来,山山可高兴了,一路上跟我说个没够,叽叽喳喳像早起的小鸟,孩子真是太可爱了,我太享受和她在一起的时光了。

谢谢您,林老师,无分别的爱,原来是这样子的啊。

花径寄语:

当山山妈妈学会静心,学会享受当下,学会感恩和满足,学会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学会爱自己,她忽然发现,真正的教育,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悄无声息地、自自然然地到来了。

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净化和回归,是人性光芒照耀的结果。生命要发出人性之光芒,就不能对自己粗糙,不能对孩子粗糙。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而什么是粗糙呢?

不把生命当做世间最精美的艺术品来小心呵护的所有的方式方法的总称,就是粗糙。

无分别的爱,表面看起来是给予孩子无边的自由,放开各种限制:糖果放开、零食放开、游戏放开、电视放开……

但是,关键是:

你为什么要限制?怎么限制?

你为什么要放开?怎么放开?

你为什么要满足?怎么满足?

你为什么要拒绝?原因又是什么?

关键是:

这个原因、这个理由、这个动机是什么?

如果你说:

你觉得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或者是,你想这样,你想那样

也就是说,只是你的想所以然。

对不起,如果是这样的原因、理由和动机,你不管是限制孩子,还是给孩子自由,是满足孩子,还是拒绝孩子,所有的举措,都是基于盲目和非理性,恐怕,往往也都是错误的,会动辄得咎啊。

这就叫:粗糙。

而生命呢?她不是机器啊,注定不能用粗糙的方法,来对待她啊。关键是,我们的心,是不是和孩子的心,在一起。

问题是,很多时候,就像山山的妈妈,我们连自己的心在哪里,都不知道!当我们连自己的心在哪里都不知道,我们还能知道孩子的心在哪里吗?!我们还能和孩子的心在一起吗?!

我们自己,很多时候,实在是活得太粗糙了啊。

根本上,不是我们对孩子粗糙,我们是对自己也粗糙啊。yJs21.COm

所以,她才会发出感慨:无分别的爱,原来是这样子的啊。

走上生命成长之路吧,所有的答案,只有走上这条路,才能真正得解啊。

让我们借由爱孩子,而走上爱自己的这条路吧。

因为,不走这条路,而任由粗糙带领我们,我们所给予孩子的,所给予我们自己的,往往是伤害,而不是力量和智慧啊。

根本上,驱使我们走上这条路,或者,迫使我们走上这条路,这才是我们所最珍爱的生命、我们的孩子带给我们的最贵重的礼物啊,千万千万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珍惜那。

当我们走上这条路,当我们从自己的心出发,我们会自然而然获知:帮助我们所最珍爱的生命、我们的孩子、我们自己、我们的家人、我们的身边的伙伴,远离种种粗糙(不安、伤害、恐惧)的无上的智慧和艺术。

这是“无分别的爱”送给大家的终极的礼物。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心得: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育儿心得: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转眼,可可加入幼儿园的大家庭已经快4个月了,在这一段时间里,已经能很好的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真切地感受着她一点一滴的变化,感谢混六班所有老师对孩子的辛勤付出。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也一直在摸索中前进,一点点积累经验,我们并没有要求她有多聪明、多能干,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只愿她做个善良、尊老爱幼的好孩子。她喜欢唱歌、跳舞、画画,但在陌生的环境她是个胆小内向的孩子,属于慢热型;有时候出去玩,她看见和她年龄相仿的孩子,自己很想和他们玩但又不敢一个人上前搭话。总是用那种渴望的小眼神可怜巴巴的看着我,在我耳边窃窃私语,这表现跟在家里完全是两个人。一旦熟悉起来马上就会变成原来那个活泼好动的小疯子。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都会鼓励她要她主动上前搭话。她每主动一次我都会夸赞她,慢慢的她胆子也大了也不在像以前那么胆怯。我发现她对待输赢有着不同寻常的执着,不管做什么都喜欢争输赢。而且还是个输不起的孩子,在家常常和哥哥争输赢,不论是抢玩具、还是玩游戏、甚至早晨起床她都要第一个穿好下床,一旦发现别人比她快,她就会哭闹硬要重来。每次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总是哭着说赢的那个人是最棒的,她喜欢赢不喜欢输。就这样在她的影响下哥哥也和她一样喜欢争输赢。虽说好胜是孩子正常的心理,但是孩子如果把输赢看到太重,我怕影响她的成长。我们会和她一起努力把这个坏毛病改掉。

孩子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妈妈陪着一起睡前的看书讲故事,平时生活中书就是她和哥哥的好伙伴,也只有书才能让他们安静的呆在某个角落。当他们开始上幼儿园妈妈就开始给她买各种适合她年龄段的书籍。坚持每天陪他们一起看书至少15分钟到半个小时,渐渐的孩子喜欢上了书。在给他们读书的时候他们听得很入神一动不动,孩子们的表现我感到很欣慰。每晚洗漱好睡觉前,她们就会主动从书柜找好自己喜欢的书放在床前让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因为她早上有赖床的习惯和起床气,所以我们上学期间看书都是控制在半个小时结束,然后乖乖睡觉。每次睡觉她都不愿意她总是耍赖要妈妈给她讲一个小时,她觉得讲的太少自己还没看够。睡觉前还不忘把明天要看的书做好记号。有的时候给她讲,她不一定都能记住或者理解里面的内容,只要她喜欢我们也会坚持陪她一起读书。每个父母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是在摸索尝试中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我想:还是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陪陪他们,多听听他们的心声,还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许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吧。

从出生到6岁——男孩需要家长特别的关注


在一般人眼中,婴儿都是一样的,饿了会哭,吃饱了就睡,被妈妈搂在怀里根本看不出他们的性别。

然而,在有过养育经验的家长眼中,可完全不是这样。前段时间,我认识了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现在她又怀孕了。

摸着隆起的肚子,她甜蜜地对我说:“肯定是个男孩!”

我不解。

她继续解释道:“我已经生过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比较乖,她总是安静地在我肚子里呆着;儿子则不同,他一会儿伸伸小胳膊,一会儿又用小脚丫踢我的肚皮,总是不让我安宁。现在我肚子里的小家伙好像总是在里面展示他的‘拳脚’,所以我断定他一定是个男孩。”

这位妈妈的经验之谈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否具有科学性,我们无从考证。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性别差异很早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男孩对触碰的感觉没有女孩敏感,当有人触碰一个男婴的脸时,他一般不会有什么反应;但当人们抚摸一个女婴的脸时,如果这个抚摸的人是她所熟悉的,她会冲他微笑,相反,如果这是一个陌生人,她就会用哭闹来表示反抗。

当男孩和女孩都到了蹒跚学步的年龄时,女孩们一般都会拉着父母的手小心地迈步;但男孩却不同,他们喜欢自己走来走去,去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玩积木玩具时,女孩喜欢把积木摆得平平稳稳,而男孩却喜欢用积木来建各种奇形怪状的“高楼大厦”。

在幼儿园与小朋友相处时,男孩与女孩也会表现出不同,女孩会格外关注新来的小朋友,并且会友好地对待他们;而男孩则常常会忽视新来的小朋友,有时甚至还会欺负他们。

……

细心的家长也许早已发现了这种性别差异。但也许是由于这种差异给了家长某些暗示,也许是由于家长头脑中一些固有的性别观念在作怪,他们总认为男孩是强大的,是调皮捣蛋的,是不需要特殊关注的。但正是由于家长们的这些错误观念,常常会使男孩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心理受到伤害,致使他们的性格扭曲,甚至形成极端的性格。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为了不显示出性别,他给一个1岁多的婴儿穿上一身中性的衣服,然后告诉一组父母,这个孩子是女孩;对另一组父母却说,这个孩子是男孩。然后要求这两组父母分别陪这个婴儿玩。

结果,第一组父母大多都拿出布娃娃让“女孩”玩;而第二组父母给孩子玩的玩具却是小玩具枪和小足球。

试验到了最后阶段,两组父母都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情况,这个孩子突然被一个会发出奇怪声音的玩具吓了一跳,并大哭起来。然而这时,两组父母的表现却截然不同:

第一组父母看到“女孩”被吓哭了,便连忙去安慰她,并告诉她不要害怕;

而第二组父母却不太在意“男孩”的哭泣,他们认为一个男孩子被一个玩具吓哭,是很没出息的一件事。甚至还有些家长把“男孩”的哭声解释成“愤怒”,他们认为这是“男孩”故意在给他们添麻烦。

最后,试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家长对孩子行为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然而,家长的这种反应似乎对男孩很不公平:与女孩相比,家长对男孩往往是更为严厉的。而教育专家们经过研究也表明,这种不公平常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即使是对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而言,家长拥抱女儿的次数也远远多于儿子;

※家长跟男孩耐心说话的次数要远低于女孩;

※家长常常会很轻易地原谅女孩所犯的错误,但如果男孩犯了错误,家长常常会狠狠地惩罚他们。

我们都知道,男子汉是坚强勇敢、无所畏惧、大大咧咧的……但这些表明男性特征的词语都是针对年龄稍大的男孩或男人而言。教育学的研究显示,对于年龄比较小的男孩来讲,他们在生理上和情绪上都要比女孩脆弱。

研究表明,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讲,男孩比女孩对痛更加敏感,当他们感觉潮湿或不舒服的时候,男孩更容易哭泣;每个婴儿都需要家长的特殊关注,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到了6个月大时,女孩所需要的关注会逐渐减少,因为她们可以通过吮吸手指和玩玩具等寻求安慰,但男孩仍然需要家长的照看。

这个年龄段的男孩,除了在生理上要比女孩脆弱之外,在情绪上也会表现得更为脆弱。他们不但爱哭,而且情绪很容易就会变得烦躁,烦躁的时间也要比女孩长很多。

对此,儿童心理学家们进行了这样一次试验:

他们让几个男婴与女婴分别与他们的母亲在装有摄像头的试验室里自由玩耍。为了使试验顺利进行,他们提前与母亲们沟通好,当婴儿们玩得正起劲儿时,母亲们会忽然停止与他们玩耍,并板起脸来假装生气,以使婴儿产生烦躁情绪。

之后,心理学家们对婴儿的表情和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与女孩相比,男孩表现得更为愤怒,他们要么想让母亲抱他们起来,要么在椅子上动来动去好像要逃走。而且他们哭泣和烦躁的次数比女孩多很多。

当然,在试验结束之后,母亲们都想通过安慰使自己的孩子恢复平静,例如抚摸他们,认真地注视他们,同他们说话,等等。尽管母亲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男孩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平静下来。而女孩却正好相反,当母亲拿着玩具跟她们玩耍时,她们的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玩具上。即使是母亲的板脸让她们产生了烦躁情绪,但母亲的抚摸很快又使她们恢复了先前的高兴。

由这个试验,心理学家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在与男孩保持良好的亲子互动方面,家长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也就是说,对于婴幼儿时期的男孩来说,他们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与关注。

爱孩子从尊重开始


爱孩子从尊重开始以前的中国式教育大多是说教式的,父母自觉经历的多,知道的多,为了避免孩子走弯路,总是喜欢向孩子发出这样或那样的指令,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而听话的孩子被公认是受欢迎的“好孩子”,孩子们遵照着父母的意愿成长生活。

现在,家长们渐渐意识到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如何把给予尊重的良好愿望变成生活中的小细节呢?

其实,尊重孩子应该从孕育他们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们还是胎宝宝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尊重孩子的作息,在宝宝胎动活跃的时候和他说说话,为他播放轻柔美妙的音乐,在宝宝安睡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

当然,在孩子出生后,尊重的给予和方式就变得更加多样具体了,比如:

尊重孩子的天赋: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秉性和天资,父母要善于发掘,因材施教地培养。不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塑造孩子,如果你的孩子生性活泼,不要强求他安静地待着,进而给予过多的约束。

尊重孩子的感受:蹲下和孩子说话,在人多的马路上抱起他。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孩子的高度仰视着家长是怎样的感受,在人流穿行的马路上以孩子的高度穿行其间又是什么感受,给孩子一个平等的视野吧。

尊重孩子的沟通需求:孩子需要陪伴,需要沟通,他们不了解父母的工作紧张和家务繁重,当孩子的沟通需求被父母以“自己玩去”,“现在很忙”等敷衍过去,他们会感到失落和孤独。所以当孩子找到父母沟通时,请停下你手中的工作,好好聆听和回应他们吧。

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和能力,带孩子去购买他感兴趣的书籍,让孩子自己选择想要参与的活动,当你的朋友送给孩子礼物时,请让他们自己选择是否接受,当然别忘了让孩子表达谢意。

尊重孩子的平等性:需要孩子帮忙时说“请”,接受了孩子的帮助时说“谢谢”,对孩子感到抱歉时说“对不起”,遇到问题时耐心地向孩子解释说明。从小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家庭成员。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和意志,引导孩子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尊重孩子的决定。

还有哪些尊重孩子的好方法呢,相信父母在生活中会有更多的体会。

孩子不听话,从“爱学”入手


生活一再证明:求知欲和上进心强的孩子,往往都是听话、主动,积极的好孩子。所以,父母纠正孩子的不听话,可以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入手。

求知欲和上进心,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渴望,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爱学”,孩子只有“爱学”,对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好的成绩具有一种内在的持续的追求愿望,才可能“学好”,并持续地保持好成绩,作为父母亲,需要特别重视如何诱发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的天性和需求为诱发求知欲和上进心提供了可能,即提供了“有”,所以诱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主要内容是,从天性出发,着重指出“无”的存在,从而让他们感到“该有”并看清“没有”。并且把知识的学习放在知识体系中去理解,让孩子不但知道该知识点,而且知道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做到“知其然,亦知所以然”,这样就会使新知识很容易被原有知识兼容,在兼容过程中,培养更高的解决问题能力,形成更多求知意识。

“妈妈,我得了全省特等奖!”电话里,儿子小光迫不及待地向温碧茹报喜。去年11月,小光参加了江苏省第19届金钥匙科技竞赛,当时是抱着体验比赛、锻炼能力的心态去的,没想到竟然得了大奖。温碧茹虽略感意外,却也十分高兴。记得比赛结束时,小光答题顺利,曾不无骄傲地说:“这种比赛不需要复习,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因为题目的范围太广了。”“积累”,确实,小光的积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记得他两三岁的时候,跟许多孩子一样,他对自己的影子着了迷,走路的时候也不放过,甚至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转上两个圈,边转边盯着影子看。发现了他的兴趣,温碧茹开始有意识地在早晨、中午和傍晚等不同时间陪他一起看影子。

“光光的影子好长呀!”“咦,影子怎么变短了?”“影子怎么跑到前面来了?”……在温碧茹的提示下,他开始提问了:“妈妈,为什么影子会变?光光没有变呀。”温碧茹们找来了电筒,又拿来了他的各种玩具,开始玩起来。电筒忽远,忽近,从这边换到那边……渐渐地,他开始明白,“影子随着电筒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玩具和电筒之间的距离有关”。“太阳月亮和路灯就像电筒,光光和妈妈就像玩具,道理一样的,明白吗?”小光郑重地点点头。望着他那稚气的小脸,温碧茹笑了。

在小光出生的这11年里,他的点滴好奇心和求知欲,都会得到尽可能的满足:重视他的每一个问题,能回答的,立即回答;暂时回答不了的,和他一起查资料;鼓励他自己动手去探索,想做的实验,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来做……

因为喜欢,旅游时,博物馆、科技馆总是在温碧茹们的安排之内,人类悠久的历史和现代发达的科技,常常令他赞叹不已,流连忘返。因为喜欢,他在不满5岁时就买了电子积木。不久,他就能看着电路图,熟练地搭出各种电路,而且满嘴都是“电阻”、“电容”、“电动机”……还不停地缠着大人问这问那。因为喜欢,他在上小学以后,又买来了“化学世界”。他着迷了,每天对着他的宝贝,一个实验要做上好几次,直到材料耗尽。因为喜欢,温碧茹们家连续几年养蚕,每每为了桑叶不够而犯愁,而他却因此与昆虫零距离,知道了蚕是怎么进食的,什么是昆虫的变态……

因为有了这些经历,如今他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最常思考的问题就是:“这是什么科学道理呢?”。而当他捧起《我们爱科学》、《科学探索者》、《原来如此》等科普书籍时,也总是如鱼得水,读得津津有味。也许,他并不能事事都想明白,书也还不能完全读懂,而温碧茹觉得,这份旺盛的求知欲却是更为可贵的东西,有了它,总有一天他会明白,他能读懂。

求知欲是人内在的动机和愿望,所以,一定不能阻塞了孩子内心深处向外延伸的线路,内在线路阻塞,就不可能与外在的影响对接,那样你怎样打骂,怎样苦口婆心,怎样恨铁不成钢,也是无济于事的,孩子就会把你的话当作耳边风。

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呢?教育专家指出要做好如下几点:

1、妥善解决孩子每一次提问

提问是孩子的求知欲在幼儿期的主要表现。父母千万不能消极对待,比如说:“到旁边玩去,没看到妈妈正在忙吗?”更不能无礼反驳,比如说:“你怎么这么蠢呢?”否则,必然会伤害孩子的求知欲,时间一长,孩子将逐渐对知识失去兴趣。孩子提出的问题,有的很浅,有的较深,有的特显无知,有的很富有想象力。

对待这些问题,父母都应该尽快正面回答,如果有时间,还应把它与孩子已掌握的知识或喜爱的事物联系起来。如果出现无法回答或不好回答的问题,父母应坦诚地告诉孩子,并尽快向在关专业人员咨询,或通过上网等手段查询,获取答案及回答的方法,再及时反馈给孩子。妥善解决孩子的每一次提问,是对孩子求知欲的最直接的保护。

2、要让孩子体会知识的作用

孩子的求知欲往往表现出随意性,今天对这个特别喜爱,明天对那个非常热衷,再过两天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为了让孩子的求知欲具有持续性,父母首先要掌握孩子学过哪些知识,然后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设法用到这些知识,让孩子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父母应时常留心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各种事情,尽量用孩子学过的知识向他解释。当孩子经常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后,这些经历往往又能激发他的求知欲。

3、要让学和玩结合起来

学习是辛苦的,玩是快乐的,而孩子是无法意识到苦与乐的辩证关系的。因此,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父母不能像对待中学生那样,要求得过于严格、过于严肃,以免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惧怕。一方面,父母可以在教孩子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近似于游戏的方法。另一方面,父母也可以在孩子玩的时候,适当地引导他玩一些知识性的内容。比如,当孩子们在无意义地乱跑、乱叫时,可以建议他们来个数数游戏、唱歌比赛等,孩子往往同样玩得很快乐。这么一来,学和玩便有机地结合起来,孩子就可以在快乐中不断地学到知识。

4、让书籍包围孩子的生活

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随处都能接触到书籍,那么他的阅读兴趣就容易被激发。所以,让孩子的身边充斥着不同种类的印刷品,报纸、杂志、书籍、辞典……是让孩子爱上读书的一个好方法。所以,不要把你家的书籍束之高阁,而是放在孩子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餐桌、床头、沙发靠背甚至汽车后排座位上。从孩子很小开始,你就可以给他一些旧报纸、旧杂志,任凭他把它们撕得七零八落。慢慢地,在家里确立一个看书或者讲故事的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并且让孩子从中感受到乐趣。

5、从孩子的爱好入手引导

如果孩子迷恋恐龙,你可以经常带他去自然博物馆,或者到图书馆里给他借一些史前动物的画册,当然适当的时候也可以买一些模型玩具,随时在家里上演侏罗纪大战。不要对孩子迷恋一些冷僻的知识而失望或担忧,恰恰是这种独一无二的爱好更能够维持得长久。所以,尝试从婴儿期开始培养和捕获孩子的兴趣点吧。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让他尽可能多地接触外界事物,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无分别的爱从心出发》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感恩的心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