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之间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

01-20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学会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有哪些优秀的教育笔记值得借鉴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发现孩子之间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区角活动的开展,我们班的益智区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同一种益智玩具孩子们能用不同的方法来玩,会在玩的过程互相学习,看谁的方法更好,就拿拼图来说吧。

拼图是益智玩具的一种,具有开发智力,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在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和坚持力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孩子们刚开始接触拼图时不知怎么玩,也没什么兴趣,摆弄一会儿就放一边了。于是,我就参与孩子们的活动之中,和班上的几个孩子一起拼,教他们玩拼图的方法,通过与孩子们一起玩,孩子们会玩了,对拼图也有了一定的兴趣。yjs21.com

有意思的是,孩子们玩着玩着也有了自己玩拼图的方法,鹏宇玩时,先把拼图从底板上全部取出放在桌子上,然后,先找出四个角的拼图位置,再依次把每一块拼图准确无误的嵚入,姿艺呢,对拼图不是很熟悉,便对着拼图的图从一个角开始,慢慢拼好。有的孩子的确是拼不起来了,便找其他小伙伴来帮忙。总之,孩子们有孩子们的办法,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玩,每个人又有自己的方法,这使我认识到拼图活动很适合幼儿操作探究,但需要我们老师要用心观察多多引导。

同时,也使我进一步认识了区角活动的好处,区角活动很有利于我们老师去细心观察每个孩子,发现孩子之间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也进一步让我坚信,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孩子,教育指导才能更有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和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面向全体和注重个别差异


《指南》指出:要聆听孩子,鼓励孩子用语言、或者动作或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发现用聆听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倾听者、支持者、甚至是知心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者”和“考官”。只有聆听孩子,我们才会发现孩子对事物的真实感受,从“看不懂”到发现童心世界原来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甚至是惊喜。本次活动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这一实际出发。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术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掌握简单的美术技能。幼儿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的作品能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觉,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而自己创造出美的作品更能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让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

《指南》的艺术领域,教育建议让我懂得了孩子们的艺术作品和绘画承载着孩子自己的情感体验、内容想象和不同的表现表达特点。每一幅作品没有统一的审美标准,因为它们都是与众不同的,是孩子心中不同的感受与认识,需要教师用心去观察、聆听和适宜的引导。这样才能尊重孩子、发现孩子、帮助提升富有个性的内心真实感受和具有独特视觉美的表达。在美术活动《一串红》中,小朋友们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我刚开始的时候,同时出示了几张一串红的图片,然后请幼儿观察,幼儿有点说不出来,或许一张、一张慢慢出示,效果会更好。在让幼儿操作的时候,我采用的是一组一组地进行辅导,这样的话,对于我们小七班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指导的就比较到位,比如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能完成,能力弱一点的孩子,还需要老师手把手的教。个别能力稍弱的幼儿,可以粘贴两串一串红的,这样会让他们更有成就感。先画好的幼儿可以继续在区域中进行一串红的添画,如再给花画上叶子,这样老师就有了较多的精力来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如果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我要尽可能的给予小七班的孩子们,适宜的支持任何表达表现都需要充分的直接体验与认识,这样孩子的想法才会无尽的发挥。绘画不仅仅是一个个画室、一张张画纸、一支支画笔。在孩子拿起笔来画之前,我们应该为孩子支撑起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孩子在那里发现美、感受美,为他们将要拿起的画纸和画笔撑起具体而生动的生活空间。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闪光点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可鑫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爸爸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爸爸,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可鑫满眼含泪地松开爸爸的手。可鑫的爸爸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可鑫吃饭的速度较慢,她害怕老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可鑫。在活动区游戏时,可鑫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可鑫,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可鑫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可鑫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可鑫,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可鑫讲故事,可鑫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可鑫进餐的紧张心情,我们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可鑫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可鑫,你怎么啦?”“我吃不下”,“可鑫,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可鑫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可鑫和爸爸一早就来到幼儿园,爸爸手里还拿着几本书,他对我说:“老师,太谢谢你们了,可鑫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爸爸,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可鑫爸爸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充分了解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

今天我把香喷喷的饭菜端到小朋友面前,并介绍了饭菜的名字,孩子们都吃的可香了,但唯独只有梅嘉旺小朋友把菜吐了出来,露出不想吃的表情,这时我急忙走到她身边,我对梅嘉旺小朋友说:“怎麽啦?为什麽把菜都吐出来了?是不饿,还是不喜欢吃这个菜啊?开始梅嘉旺还有点做错事不敢说的语气和表情,我就摸着他的头边说,没事,是不喜欢吃吗?他喃喃地说:“是,我不爱吃,不想吃”,我蹲下来和梅嘉旺说:“咱们就吃两口好吗?这菜特别香,很有营养,你看其他小朋友吃的多香呀,梅嘉旺对我摇了摇头,露出无助的表情,最终梅嘉旺还是没有吃。

通过这件事我反思到我平时没有细心的观察梅嘉旺的吃饭情况,应该了解孩子爱吃什么与不爱吃什么,多和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饮食情况,只有充分了解,懂得孩子,这样我才能使孩子逐渐的把挑食的毛病改掉,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及时与梅嘉旺的家长配合,帮助梅嘉旺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我相信梅嘉旺小朋友以后会更加健康的成长!

幼儿案例分析:个别化学习中教师的指导


案例背景

琦琦是个独立聪明的女孩,平时做事不够主动,但老师提问或小朋友有困难时,她总能想到办法解决。本次游戏关于排序的内容,教师只简单提出关注规律,没有说具体操作材料的做法,希望幼儿自主探索与发现。

案例描述

琦琦拿到毛毛虫后,先看看上面的图案,然后便拿起笔来直接画树叶。填好后换了另一个毛毛虫,低头专心地画起来。一会儿,她便画好所有毛毛虫身上的空白图案,我看了看,画得都对。对着她点点头,她朝我笑笑,然后无所事事起来。我便建议到:毛毛虫身上的图案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谁和谁是好朋友呢?她听完高兴地拿起毛毛虫看看,说:“这是越来越多的,这是越来越少的……”当她把毛毛虫们分类摆放时,我发现有两组是错的,说到:“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她说到:“它们身上都是树叶和花。”“哦,图案相同,但是排列规律相同吗?”她又看看毛毛虫,笑着对我摇摇头表示不一样。最后她重新按规律给毛毛虫找到了好朋友。

分析与评价?

琦琦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对于找规律的要求也很清楚,并能独立地完成所有填空操作。她能独立安静地完成操作,教师在此过程只是观察并未干扰,实现了幼儿的自主探索与学习,符合指南的要求。但当她出现困惑表现为无所事事时,教师的介入很及时有效,让游戏得以持续。当出现错误时,教师的及时引导与纠错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若有同伴的共同探讨与发现,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会更加明显,效果会更好。

美工区孩子之间进行了作品展示交流


区域活动结束了,美工区的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画交给我,我帮孩子的画贴在了主题墙上,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向伙伴们介绍起自己的作品,一幅喜滋滋的样子透露出自豪。咦,怎麽才七张作品,我数了数,发现少了一张作品,我的目光投向美工区的孩子们,我问:“谁画的画还没贴在主题墙上?”当我说完后,发现坐在那里的馨雨低下了头,坐在她旁边的禹泽抢着说:“老师,她画得不好,画得乱七八糟。”我说:“不会吧,馨雨,你画的画拿来给老师看看。”这时馨雨下意识的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裤兜,但是迟迟不肯拿出来,当着小朋友的面她可能不好意思,有的小朋友试图伸进馨雨的口袋想要强行拿出来,馨雨把裤兜护的更牢了。看到这种情况,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我没有再追问下去,

后来,我在空闲的时间里与她单独交流,我问她:“你今天画的什麽画?”她回答说:“不知道。”我说:“那给老师看看好吗?”她说:“我把它扔了。”看着它那鼓鼓的口袋,我对她说“那我可要找咯,找到了可一定让我看好吗?”馨雨说:“好吧。”说完,我故意用手指指她空空的裤子口袋说:“在这里。”她把口袋翻过来,对我说:“没有。”接着,我又指指鼓鼓的那个裤子口袋说:“那肯定在这个口袋里了。”“猜对了。”她高兴地说,同时把画从口袋里拿了出来,我从她手中接过有些皱的画纸,打开画看了起来,这次画得的确不是很好,有点像乱涂乱画。但我也发现这次孩子颜色用的很多,花纹也很多。有的好像是直线有的好像是曲线,虽然我看不懂,但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平时的绘画过程中,我一味强调画得好给三颗心,画得不好就一颗星,孩子跟孩子之间也一定会有攀比,画得不好的孩子自尊心会受到打击。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因为孩子的自尊心总是受到对他们有重要意义的他人评价的影响,而教师就是有重要意义的他人之一,我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能让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想到这,我连忙对她说:“馨雨,你今天肯定是想画很多吧,纸不够了所以你都画到一起了,明天老师给你一张大一点的纸相信你会画的更好!”她冲我笑了笑说:“好的。”说完,愉快地和小伙伴玩去了。

到了第二天区域活动时,馨雨跟我要一张大一点的纸进入了美工区。当区域活动接近尾声时,孩子之间进行了作品展示交流,馨雨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画的内容,言语间充满了自豪。我也明白了展示作品并不是为了辨别作品好坏,它更是一种分享、一种自我展示的机会,我想只要能达到这一目标,就是成功地展示。

孩子之间的“老师”


我们班的孩子,对搭积木的游戏还是很感兴趣的,搭积木也是孩子们的最常见的游戏,但是不同种类的积木有不同的搭建方法。今天区域活动中参加建构区的幼儿有五名,分别为:陈思童、沈益田、朱子航、曹佳辉、陆雅等。童童用像笔一样一根一根的积木搭了平行的一块,上面的宽下面的窄的物品,是棒棒糖吗?是铲子吗?是什么呢?看着他嘴巴发出“啊呜啊呜”的声音,哦,原来搭了一个吃的,而且是孩子们的最爱——棒冰,超级大的棒冰,益田则拿着这样的玩具一节接着一节做成相似度差不多的形状,而他却说我的是抢,童童接着所那不是枪,是小棒冰。佳辉和陆雅则拿了三四块拼接好了拿在手里眼睛却看着童童和益田他们俩一唱一和的游戏着。小朋友们也最喜欢玩这种类的积木,所以陆雅看到伙伴们玩的这么好玩也加入了他们那里,但自己对这种积木构建的经验比较少,因此她看着别人怎么搭她也跟谁一样的搭。

确实有时孩子的想象能力虽然很丰富,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动手能力还是有限度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在构建的能力上也差距蛮大童童和益田是男孩子比较喜欢玩玩具,陆雅是女孩子可能像这种积木玩的不是很多。同时也发现男孩子们玩玩具的能力也参差不齐,经过将近两个月的与玩具的接触,已从刚开始看着玩具不会搭建,到会搭建平面的拼接玩具的能力到现在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搭建出物品来,也从平面的造型向立体的发展。就如陆雅小姑娘还在看别人的时候也在观察与思考,我们也鼓励模仿别人然后有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小班孩子的学习特点。孩子们对见过的,体验过的,喜欢的事物印象特别深刻,而且也愿意用搭积木的方式把它们表现出来,也真的很好。我想在下次的活动中:

1.让孩子们之间有更进一步的交流,孩子们的交流中也能提升幼儿的想象力。

2.如何让幼儿的思路更加打开呢?我想可以让孩子看些平时常见的图片,也许孩子们的思路会打开些。

俗话说的好,三人之行必有我师,孩子之间也不例外,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老师”的这样一个角色,我也希望他们由这样的“老师”让我们的孩子共同成长,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来。

发现孩子的优点


每天穿梭于孩子中间,观察和体验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在教育方式上除了老师要正确引导外,更应该注意孩子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我班XX小朋友活动的时候,总喜欢影响周围的小朋友,没办法,我把他视为特别关注对象,让他跟随在我左右。一次活动课,我想让小朋友帮我拿呼啦圈,于是,我说:"谁乐意帮老师的忙?"于是不约而同的都举起了小手,我一眼就看见了XX小朋友渴望的眼神,踮起脚尖高举着手,生怕我看不见他似的。于是,我说:"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帮忙,排队一、二、三!"机灵的XX动作迅速,排在第三位,我决定请他帮忙时,说:"等一会游戏结束后我请活动中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小朋友帮忙。"很爱做事的他牢记着这句话。在整个活动中,他没有惹别的小朋友,并且还帮助跌倒的小朋友爬起来,我及时表扬了他,他满脸喜悦和兴奋。教师在关注孩子的时候,要留心观察、发现孩子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应该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正确地评价引导,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到客观公正,随时表扬,让孩子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

孩子之间的矛盾


时间:中午午饭时场景一:中午吃面。

小翔的桌上洒了一些面条,看到我走过来,小翔说:“老师,是天天弄的!”小翔和天天坐在一组,中间隔着菲尔。

我问:“怎么回事?”两人都不说话了,嘟着嘴,互不相让。

我又问了一遍,还是没人说。

后来了解后得知:小翔和天天因为抢勺子,不小心将碗碰倒了,面条撒了一点出来。

场景二:午饭后。

吃过饭,大家把小椅子搬到两边,一般小朋友都喜欢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坐在一起,每人都有各自的小群体。

天天先吃完,坐在了鱼缸旁观察着鱼儿。

小翔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天天的旁边,然后对他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我是来看小鱼的!”天天看着小翔,没说话,两人刚坐一会儿,就叽叽咕咕的讨论起小鱼来了,接着两人的小椅子也挪在了一起,边看着小鱼边说着话。

反思: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们生活的一个小片段。

我把它们记录下来,是因为从这一瞬间看到了孩子成长的片段,看到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从这个案例上看,这个矛盾的起源是孩子们因为抢东西,抢东西在孩子们之间是经常发生的一件事,孩子因为抢东西而感到气愤,互不理睬是正常的事。

孩子之间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圈子,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空余时互相聊天、说热闹。

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们之间不会因为是好朋友就不会发生矛盾,他们发生矛盾后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矛盾,重新赢得友谊,于是场景二的画面就出现了。

这个案例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孩子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

但平常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然后让他们相互道谦,以为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孩子是口服心不服。

如果让孩子们自己来解决问题,让他们自然和好,他们之间的友谊会更加牢固的。

原来,孩子们的矛盾里也是有学问。

教育随笔:孩子的个体差异


在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中,常常有一些孩子喜欢追随在老师的身后,问长问短,这些大多是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他们乐于交往,也善于交往,愿意主动与人接近的幼儿。反之,有一些孩子,总是默默的在远处张望,他们则是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羞于与人亲近的幼儿,这就是幼儿的个体差异。

因为,每天户外晨间锻炼或者是中午下楼在户外散步时(雾霾天除外),老师都会要求小朋友排好队再下楼,而且这时候的排队是没有要求的只要排成两列就行。那些热情的、大胆的孩子常常很快的跑到老师的身边或者争着来拉住老师的手,也经常会出现几个孩子为排在第一个而争吵的情况。但是那些不善于表达、内向的孩子即使他们也想和老师在一起,他们也不敢这么做,只会远远的、默默的看着其他小朋友争相跑到老师身后。例如:姚书磊小朋友,每次到排队或其它活动时,他都会看着杨宇驰等小朋友为谁排在第一个而争吵不休,他则默默地排到队伍的后面,沉默不语地看着。每到这时我都会特别注意看着他,当我每次看着他时,他都会用生怯的眼神看着我,为改变这种状态,每天孩子来园时我主动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在活动中我会叫上他,但他还是没有太大的自信与其他人大胆交往。从这件事情上我意识到跟家长沟通的太少,接下来我们要加强家园共育工作。

相信《发现孩子之间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