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经常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中间,时常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那些幸福和快乐是孩子们给予的.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却不能代替快乐。一个不快乐的人,一个缺少面对人生没有乐观态度的人也往往也很难取得成功。我国一位儿童教育工作者卢勤说过:“快乐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让孩子们从小体验快乐,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比成功更重要。”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和朋友,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吧!
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很多.如果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就会让学习融在生活中。当我和他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再重新开始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灿烂的笑脸,你就会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今天我和孩子们在在草地上休息时,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孩子们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都一个劲地在草地下面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冬冬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得非常清楚。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孩子们虽然小手都脏了,可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最珍贵的两个字:快乐。让孩子们让他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乐观的天性被纵情释放的快乐。
快乐是有多种多样,我们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也各有不同。有的人享受到一顿美餐就感到快乐,有的人听到一句赞美的话就感到快乐,有的人得到一件美丽的衣裳感到非常快乐,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耍中就能感受到快乐。我个人认为:快乐应该是愉悦的,甜美的,放松的。
再想起以前的曹小朋友,每次中午吃饭都会看到他的桌下扔着很多不爱吃的菜,每次问他,他都会说:“不是我,老师真的不是我。”
从以上的两个事例来看,好像我们的小朋友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推卸责任。这种现象昨天与朋友聊天时也讲到了,他们觉得现在的学生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好像都有这种不敢于承担责任的表现。
人说“无以担当,何以担大任”。如果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就没有敢于承担责任的意识,将来肯定也不会成大事。遇到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推卸自己的责任,他更不可能主动去承担集体的、社会的责任,那么这些社会的责任谁去承担?
这个问题看似很小,但细想一下,其实还是很严重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上次看余世维的讲座,他讲到一个现象,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有这种现象:小孩小的时候,走路不稳,会摔跤,他一摔跤,妈妈本能的反应是马上跑过去,把他抱起来,本来孩子还不哭的,但是看到妈妈这么紧张,他马上就哭了,妈妈看到孩子一哭,马上就会去拍打地板(或者桌子),还会说:“宝宝不哭,都是地板不好。”或者说:“宝宝不哭,都是桌子不好,挡着你了。”那么孩子也许就会转哭为笑。
这样一种看似平常的做法,殊不知存在这很大的问题。孩子明明是自己走路不好,摔跤了,为什么要把责任推给地板,推给桌子?地板桌子本来就是这样的,小孩子走的时候就不会意识到这种危险?如果妈妈这样教育,那孩子渐渐地就会建立这样一种认识,以后碰到问题,做错事情,就会习惯性地推卸责任,更不会去反思自己,去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比如走路摔跤的时候,孩子明明应该吸取教训,看到桌子要避开,知道这块地板不平,下次走过的时候注意一点,那样他自己才能在生活中学会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相信孩子,他是能独立成长的,也是需要独立成长的,家长的过度保护却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权利,是有害而无益的。也许我们需要好好地思考一下这项事关民族大计的教育问题。
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一是验证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检查孩子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如果每次作业都要家长来批改,家庭作业不就变成了家长作业?批改作业本来就是老师的本职工作,这当然也不需要有什么规章制度来规范,就像公交车司机的任务就是开车一样,是不容置疑的。
小学阶段的教育,应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能力为主。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但其中的焦点不应只集中在要谁来为孩子批改作业的问题上。老师与家长,要利用“校讯通”等多种方式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尊重家长,达成共识。要让家长明白,批改作业也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途径之一;而家长也要从抱怨和牢骚中跳出来,勇于承担自己的那份责任。当然,家长也都很忙,也可能有些知识,家长自己也不懂,但至少要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字。
老师和家长都要在培养孩子的素质养成上狠下功夫,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孩子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实际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圆规”的两只脚,只有共同配合,才能画好孩子成长这个“圆”!
悄悄的,阵阵热风轻轻吹走了春日的温暖。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前斜射入我的眼眸,不由得轻眯了一下眼。
渲染在指尖的光映照了内心深处的纯真与欢乐,我伸手去触摸那根牵线——隐隐的、无形的。但是这根线,它系着责任,系着义务。
这根线,如风筝,在虚空中摇摇欲坠,而最亮的光被一层无形的玻璃盖住。快乐便是飞向最亮光的那双翅膀。每一位幼师的心灵最深处往往都是幸福的。学习,它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火,在远处召唤,牵引自己,让求知者在知识的海洋里随心所欲;让求知者在智慧的天空中尽情欢笑;让求知者在研修学习中品味真正的人生。
每当自己漫步在知识的田园中时,自己的身后围绕着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或许学习带给自己的只有一部分,把这一部分知识真正的融会贯通献给那群可爱的小天使们却才是拥有真正的快乐。
快乐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快乐不需要太多的代价,只是看你如何去发现它,只要我们愿意,用一颗激情的热情的心去爱护它;用心关注它,快乐就向你招手,即使炎炎夏日,研修学习带给我的快乐却是无穷的。
卫滨聪明伶俐,活泼好斗,这不,一大早就有几个小朋友来告状:“老师,卫滨动手打人。”“老师,卫滨撕破了我的本子。”我有点生气地把他叫到我跟前,想厉声训他一顿,可看到他那天真无邪的眼睛,心又软了,我灵机一动说:“卫滨,老师喜欢你!”他听了开心极了,高举双手大声欢呼起来:“老师,喜欢我!老师,喜欢我!”,“对呀!老师喜欢卫滨的聪明,也喜欢卫滨的活泼、团结、文明、懂礼貌。”卫滨听了我夸奖他,高兴的小嘴都合不上了。
这天上课他很认真,也爱动脑筋,其他小朋友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他都知道,但是他的脾气还是有点倔强。
一次,大家正在做操卫滨做着做着就在地上打起滚来,我赶紧说:“老师喜欢做操的卫滨,现在让你来领操好吗?”这一招真灵,他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站在前面领着做操,动作虽不规范,但做得非常认真。
接连许多天,我发现卫滨与别人打闹的次数减少了,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一次“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卫滨”谈话活动,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他进步了,有的说他不打架了,有的说他变的爱劳动了……看着卫滨一天天进步,我十分欣喜
这件事使我意识到,教育并不是一件呆板、严肃的事情,而是一种灵活,愉快的活动,它需要教师随机应变,抓住契机,为孩子创造一个宽容、理解和关爱的良好环境,把行为习惯贯穿于一日活动中去,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健康的成长。
在一次游戏过后,我问朱朱,你觉得玩游戏快乐吗?朱朱说快乐啊。我又问,为什么你觉得快乐呢?朱朱歪着脑袋说:“因为有小朋友和我一起玩啊
但是,佳佳小朋友却不是这样认为,她举着小手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可能是因为经常有人跟它讲笑话,所以觉得很快乐!”这出乎我意料的奇特想法,使我很惊讶,我马上反问他:“那你什么时候觉得很快乐?她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有人跟我讲笑话时,我觉得很快乐!
这一问一答,使我悟出了她平时为什么喜欢傻笑的原因,也使我回想起前不久的一件事:那次离放学还有一段时间,我就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好朋友一起玩,这时,佳佳就指着邱宇对我说:“老师,我想和邱宇一起玩!”当时,我不介意地反问了一句:“为什么?”她笑着对我说:“他老喜欢说笑话,我跟它一起玩觉得很快乐!所以我想跟他玩!看来,我平时对他的傻笑批评是偏面的、不切实际的。
俗语说的好:千人千模样,万人万脾气。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个性。老师的同一句话,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却不一样。这就需要老师做个有心人,平时多和孩子交流沟通,走进每个孩子的情感世界,悉知他们的所思所想,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真正走进孩子。
其实,如果我们平常就引导孩子去关注这些几日,那现在的情况一定不会是这样的。
反思,我们的教育,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还太狭隘,我们只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我们还没有一种社会大局的观念。我们也许还对这些所谓的遥远的事情不管不问,好像这些事情跟我们没有关系,殊不知,社会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难道抽烟的现象危害的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所以无烟日提倡禁烟,不就是我们自身的事情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这些事情当做别人的事,那谁来关心这些事?谁来努力改变我们的现状?谁来创造一种洁净的环境?谁来给我们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难道不就是需要我们每个人来努力的吗?难道这不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吗?
造成教育的这种缺失,究其原因,其实是我么缺少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如果,我们多去考虑社会责任,就会多去关心这些事情,那我们教育的思路也会更广,我们需要做的有意义的事情自然也会更多,不是吗?
快乐本身是简单的。
孩子的快乐是什么?我问了很多的家长同一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孩子需求什么?”大部分家长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也有的家长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的需求是“拥有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知识”,我认为孩子需要的是“快乐的成长”。
孩子的快乐其实是简单的,哪怕是一块糖、一个小红花、一句赞美的话,都会让他快乐。既然孩子的快乐来源那么多,为什么我们要吝啬自己的一句话,一个礼物呢?
那老师的快乐又是什么?每个老师的快乐来源都不同,我个人的快乐就是---孩子们快快乐乐,每天能高兴地来幼儿园,喜欢我,能在幼儿园里当好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体现我自身的价值,便是快乐。
家长的快乐其实更简单,只要自己的孩子快乐了,他便会更快乐。
孩子、老师、家长三者之间的快乐,都是围绕着孩子这一主体,如果明白了这一事实,那么我们的工作就迎刃而解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