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知,作为一名杰出的教学工作者,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学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作为一名教师,写教育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不能随意批评孩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孩子就象一棵生命旺盛的小树,我们都满怀期待他能长成参天大树,这就需要我们在他的生长过程中及时地修枝剪叶。同样,想要孩子健康成长,也需要我们及时地帮他改正错误,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孩子做错事情,****不要一味的指责、批评,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因此,批评也要有艺术。

豆豆今天不小心踩到了小玉的脚,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我点了她的名子,并希望她向小玉道歉,可豆豆的眼泪夺眶而出并委屈的说:“你总说我做的不好,你就是不喜欢我。”我大吃一惊。豆豆怎么会误解我不喜欢她呢?是不是我的方式不对。于是我连忙说:“豆豆,你是个乖孩子,如果李老师不是故意撞到小朋友

,会先说对不起,是不是?”豆豆想了想点头表示同意。我接着说:“所以,李老师和全班小朋友都交成了好朋友,老师希望豆豆有更多的朋友,才要你及时向小朋友道歉。”这时,豆豆止住了哭,及时向小玉道了歉,俩人拉着手去玩了。

这件事情在一天的工作中虽然显得微不足道,但却让我深思。每个孩子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老师的批评应讲究艺术,这样既能有效解决问题又保护了幼儿的自尊,使幼儿能更真实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使其进步,让幼儿能更好的健康、快乐成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不要随意吓唬孩子


教育随笔:不要随意吓唬孩子

幼儿正处在身体技能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对各种各样的事件产生恐惧,精神带来压力,会加剧他们的内心冲突,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记得放学时有这么一幕:孩子不知为了什么拼命地哭,母亲在旁边哄他,无济于事。母亲显然用了不少办法:说好话;给他东西吃,但是都不管用。最后,母亲实在不耐烦了,大声说:"叫你哭!再哭我就走!让拐孩子的把你抱去!"这一下,孩子哭得更加厉害了。那位母亲二话没说,扭头就走,孩子见状,慌了神,赶紧追上去,边哭边喊:"妈妈,别走,不要扔下我------"

我看了这场面,心酸酸地。作为母亲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对待孩子非要来恐吓他吗?父母是孩子最最可信赖得人,孩子从出生起,就对父母有特别的眷恋,有一种安全感。那位母亲的恐吓话,殊不知给她的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是成人无法想象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所有的父母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要再胡乱吓唬孩子,给孩子以正确的评价,还给他们一片晴朗的天空吧!

老师的随意对孩子的影响


中班的小朋友生性好动,占有欲都是比较强的,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家几口都围着一个宝宝转,难免造成一些性格上的差异,比如:"发积木时,孩子们都是一个个把积木往自己胸前捞,认为捞到了就是自己的了,别人拿一下或者抢一个,就大哭大叫的,还有就是打架事件时有发生,反正都是吃不了亏,这给我们平时教学上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今天我就来说一个例子吧.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班个子小小的,年龄也较小的余梓豪,余梓豪个子小,看上去不像个中班的孩子,加上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班上时常有同伴欺负他,几乎每天他都会向老师告状:某某小朋友打了他,某某小朋友骂了他.为此,我们班几位老师在班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要求别的小朋友多关心他,爱护他,并想方设法在班上,在老师面前树立他的威信,可收效甚微.一天上午,余梓豪双哭哭啼啼地跑来向我告状说:罗浩又打了他,我一听又是罗浩,就来火了,因为他经常欺负余梓豪,于是,我生气地大声对罗浩说:"你又打余梓豪了,你是怎么搞的".转而我又向余梓豪叫道:"你不要哭!你越哭罗浩就越要打你.下次他再打你,你就回打他,这样他以后就不敢打你了".余梓豪似懂非懂的看着我,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对他说过这样的话.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状告余梓豪打人的小朋友多了起来,特别是坐在他身边的几个女孩子,几乎时不时就跑来"哭诉",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把余梓豪叫到身边轻声的问:"余梓豪,你为什么现在变得这么喜欢打人去了呢"?只见他紧握小拳头,理直气壮地说:"我现在长大了,也变得有力气了".看着他那一副可爱的样子,我差一点就笑出来,"你有力气就打人吗"?他点了点头,我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在这之后,我采取了很多方法去教育他,补救他,但是效果不是很好.以前余梓豪总被同学欺负,让我头痛,现在可好,余梓豪常常打别的小朋友,又成了我一块心病.我真的后悔自己不该那样随意的教导他,现在对余梓豪的教育比较困难了,但我想,只在我以后多花花心思,特别地用正确方法去教育他,去引导他.通过我的努力我想很快余梓豪会变成思想健康的好孩子,就象一句古话:"只要用心去努力,铁棒也会磨成针的".

不要急于批评孩子


我的侄子乐乐非常喜欢画画,一有空就趴在小桌子上涂涂抹抹。哥哥和嫂子高兴地一连给他买了好几大盒最棒的水彩笔和油画棒,但却从来看不到他拿出一幅像样的作品来。在哥哥嫂子的眼里,几乎每张图画都是各种颜料的堆积,色彩缤纷却不知所云。尽管如此,哥哥嫂子一点也不着急,心想:孩子还小,让他慢慢练,早晚会有出息的。没想到,乐乐的一幅“妈妈肖像”把哥哥嫂子的美好愿望击得粉碎。这天,我们全家都在家看电视,乐乐说要给妈妈画肖像,还煞有介事的学着画家作画的样子,让嫂子打扮一下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不要动,自己在一旁拉开了写生的架势。嫂子忍着得意,老老实实的为儿子当了一回模特。好不容易等乐乐画完,哥哥抢先拿过去欣赏起来,只见他连连点头、大声叫“好”,乐的快岔了气。可是嫂子呢?不看这张画还好,一看火气随之而起,忍不住质问乐乐:“我就长这样啊?我的嘴有那么大吗?”她啪的一下把画拍在桌子上,接着,嫂子又愤怒的转向幸灾乐祸的哥哥,说:“你笑什么笑!” 我把那张画拿了过来,仔细的一看,原来,乐乐画中的妈妈长着一张大圆脸,眼睛画在脑门上,一头秀发只剩几根毛毛,脸上的色彩又蓝又绿,一张红红的大嘴巴格外突出,嫂子一向引以为荣的细长的弯眉毛却没有了,耳朵也不见了,总之,样子怪里怪气,别提多难看了。 乐乐本来觉得自己把妈妈画的特别漂亮,正等着大人夸奖自己呢,没想到妈妈会这么生气,吓得赶紧溜到自己的小屋里搭积木去了,半天不敢出来。 在我看来呀,嫂子真的是错怪乐乐了。 幼儿的小肌肉活动能力还比较差,手腕和手的动作不灵活,把画的形象画的歪歪扭扭、怪模怪样是很自然的。在色彩运用上,幼儿喜欢选择对比强烈的高浓度颜色,把自己觉得好看的鲜艳的色彩,随心所欲的涂抹在画纸上,至于这些大红大绿和真实的颜色是不是一致,他们才不管呢。而这,恰恰是幼儿真实心灵的流露。 当然,最最引起妈妈不满意的是她的眉毛和耳朵没有了,嘴巴却大得出奇,简直像个怪物。这就要说到幼儿想象的特点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乐乐是在写生,实际上,他是把平日对妈妈的印象加上自己的想象表达在画纸上,这里的写生对乐乐来说只是一种好玩的形式,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在孩子看来,最生动的是人的嘴巴和眼睛,因为它们经常在活动,所以孩子肯定不会把他们漏掉,而眉毛和耳朵(特别是后者),几乎看不到他们有什么作用,把他们省略也就不足为奇了。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乐乐把妈妈的嘴巴画的又大又突出,应该算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家长朋友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事呢?我们不妨为有这样的宝贝而感到骄傲吧!

“艺术”地批评孩子


一般来说,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应针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重责其事、轻责其人,使孩子真正了解自己错在哪里,从而进一步检讨自己的错误。“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一些美国老师的成功经验是:

1、要让孩子了解你的感受

a、要让孩子感受自己的不悦:使孩子由老师的神情与沉默的气氛中,感受到老师的情绪,能够促进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进行反思。

b、在批评孩子时,应该使孩子感受到:爸妈讨厌我的缺点,但却非常喜欢我这个人。这样,孩子才能乐意听取批评,勇于改正错误。

2、让孩子明白所犯的过失与后果间的联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例如,当孩子不好好吃饭时,老师往往由他去,等到他饿了再吃东西时,告诉他不好好吃饭与挨饿的联系。许多老师抱怨孩子吃饭的同时,又给他们零食吃,孩子们感觉不到不吃饱饭挨饿的后果,老师的批评也是徒劳的。

3、在批评的同时,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我国有句古语:“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美国人也认为,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4、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老师与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也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老师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5、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老师所讲的道理,批评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6、批评要把握好时候,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发拗。因此,老师在跟孩子讲理时,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他情绪较好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批评就象武士手中的利剑,不到情非得已时,不要拔剑相向。一把好剑,只有在懂得它性情的人手中,才能发挥它极致的功力。

不要过多批评孩子


家长的育儿有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另一种是对孩子严格管理,但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在育儿方面,家长的态度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例如美国等国家,对孩子都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管得很松,这样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养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养他的是非观念。

而中国家长大多是另一种,即对孩子严格管理,它好的一面是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负面效果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当宝宝能走会跑后,一天之内被妈妈批评个三五次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因为这时的宝宝不是摔坏了杯子,就是拿着拖把到处乱拖,要不就干脆钻到桌子底下尝试着把小指头塞进电源插座里,总之,只要妈妈一分钟没注意到,宝宝就肯定会“犯错误”。

但是专家却建议,不管宝宝犯多少错误,每天批评他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其实,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宝宝犯错误时,总是大加谴责、恐吓,却忘记了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家长们的批评是想阻止宝宝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而且,过于频繁的责备不仅让孩子变得“皮”了,对批评充耳不闻;在成长的岁月里,更会在他的心里留下阴影,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因此,家长批评孩子,不妨每天只说个一两次,不要逢事就说,因为有的错误,孩子可能马上就能自己明白,不说也罢。而对于重大的错误,在批评时也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冷处理。即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不妨放低声音,或采取沉默,这比高声大喊要更有效果,孩子反而会更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第二是要趁热打铁。因为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如果觉得孩子做的错事必须批评,那么别拖拉,马上就说,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个案分析:随意的天天


个案分析:随意的天天

观察地点:大一班观察对象:天天年龄:6岁

一、幼儿情况分析

天天小朋友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平时很喜欢帮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当老师和小朋友指出他犯的错误时,他有时抿嘴不说话,有时就笑嘻嘻的看着你。但回头同样的事情还是会重复的做。另外天天小朋友比较散漫、随便。在活动中喜欢随便走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喜欢在玩玩具的时候去看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当别的小朋友做了什么的时候,他就第一时间跑到老师跟前说这件事,但是自己也并不能遵守规则。

二、成因分析

面对这样的孩子一开始只是觉得他有点爱说话,但时间久了,我感觉这必须进行干预。我先了解造成他这种情况的原因。天天小朋友是家里的独生子,平时就爸爸妈妈对他呵护有加,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基本上是有求必答,特别宠他。不顺从孩子就闹脾气,家长这个时候就去哄他,久而久之,养成了他我行我素的现状;在家很多事情家长都是代办,孩子动动嘴家长就把事情给解决了。而且爸爸妈妈有时候需要工作,很少有时间可以带孩子出去和同伴交流。过多的宠爱以及没有规则的约束孩子总是自由自在的活动。

三、个体描述

第一次观察记录:

**年**月**日下午:离园前请小朋友玩桌面玩具,他自己玩着椅子,同桌的辰辰和琪琪两个人一边从筐子里拿玩具,一边拼接。拿着拿着,两个人不小心拿到了同一个,两个人争抢了起来。琪琪立刻跑到我面前告诉我:老师,玩具是我先拿到的,辰辰抢我玩具。这时,天天也跑了过来,拉着我说:老师,辰辰和琪琪抢玩具。

第二次观察记录

**年**月**日上午:在体检中心,格格在给客人挂号,天天是检查血液的医生,但总是在区角里随意走动。这时志志作为小客人过来体检,但平时志志容易乱蹦乱跳,有时还会坐在地上打滚。这时志志走过来要体检血液,但是他忘了带“钱”。天天就马上跑过来告诉我:老师,志志没有带钱就来检查了,他不能玩这个游戏,你赶紧去看看。

四、解决措施

1、与他家长交流,寻求配合。

离园及入园时,多次和天天小朋友家长谈话,了解到了全家人都对他十分溺爱,从小处处都顺着他,有求必应,只要他感兴趣的,就都是他的。通过这几次诚恳的交流,家长保证积极配合,对于孩子的一些要求,有甄选的答应,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动手,而不是对家长“指手画脚”,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刻给予提醒,坚决杜绝他的“霸王”行为。

2、发挥集体的教育优势。

集体活动中,当天天再次下座位准备告状时,我就停下来对其他小朋友说:现在小朋友们都坐好了吧,天天小朋友也是我们班的小朋友吗?现在是什么时间呢?有事情该不该等一等。等我们活动结束以后再解决也不迟啊。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优势,让他进一步认识随意的方式是不行的。

3、利用活动,从实践中感悟规则的重要性。

集体的竞争体育游戏中,老师先说清楚规则,然后开始游戏,对于违反规则输了的小朋友,教师小结,强调规则的重要性。

4、激励机制,强化积极行为

开始,每当天天小朋友一天内没犯错误,我就夸奖他。每当他有了点滴进步,我总是给予鼓励。就这样,在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天天随意、挑毛病的情况渐渐改掉了。

五、效果记录

第三次观察记录:

**年**月**日户外活动中,请幼儿进行跳绳比赛,天天小朋友认真的练习,而不是拉着跳绳在操场上跑动。结束以后,天天告诉我:老师,我挑的好吗?爸爸妈妈有时间就会陪我去小区练习。小区的小伙伴们也都想和我一起跳绳呢。看到这样的天天我觉得这两个月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现在,他乐意与同伴一起友好相处,不随意跑动,喜欢在活动中主动去做一些事情。在幼儿共同生活和游戏中,他能以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影响集体,并热心为同伴服务,成了大家的“好伙伴”。

通过两个多月的个案跟踪研究,天天小朋友渐渐地变了,逐渐改掉了以前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此次个案追踪观察中,我始终把观察放在首位,走近幼儿,关注幼儿发展的特点和水平。不断观察幼儿的行为,不断分析和解读幼儿行为的原因,并思考有效的教育策略。并且非常注重”互动式”的家教指导,经常与家长“沟通、合作和研究”,通过家园共育实现了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教育随笔:批评孩子之后


批评孩子之后,您再次关注孩子的情绪了吗?

孩子们陆续吃完饭,开始擦嘴、漱口。我则站在活动室与盥洗室中间的门口看他们漱口。带了一上午的班,口干舌燥,于是我接了杯水一边喝水一边看漱口。在我一抬头喝水的一刹那,丫丫趁我不注意,把一大杯水倒进了垃圾桶。我非常生气,和她理论,她不但不听还很倔强的跑走了,我找到她,让她靠边坐着反思,惩罚她不许玩手头玩具。她哭了,大声说:“我不倒了还不行!”总之,这次我的态度让她也很吃惊,并且真得很伤心。

下午,我不带班,看着每个孩子都很可爱。看到丫丫,我想起了上午的事,我笑着问他:“你有什么想法吗?”她笑了说没有。我知道,我的意思她其实没懂。但我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心想:不能让她这样的心情离开幼儿园。我利用在卧室做玩具的机会,把她叫了进来想和她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她的想法。结果她说:“我不应该往垃圾桶里倒水,您下午都跟我笑了!”我吃惊的同时,感到很高兴。她竟然没有在意我批评他的话,而是记住了我和她的一个微笑,真是谢天谢地,因为我实在不想因为这样的事情让孩子心里有阴影!

孩子做错了事,我们经常会批评孩子,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但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件事,不要乱发一阵火就算了,我们的表情和态度会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心理上的。所以,每次批评完孩子以后,我们要记得给孩子释怀,不要让他们把这些事堆积在心里,时间长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没有好处。

不能娇惯孩子


在一次开放日活动时,李哲小朋友要妈妈去书架给他拿图书。妈妈说:“别的小朋友没有拿图书,我们也不能随便拿图书看啊。”可是李哲却哭起来,偏要妈妈给拿,不管妈妈怎么说,不给图书就是哭,也许是因为怕影响我们的活动,李哲的妈妈只好到书架上给拿了一本书,李哲才停止了哭声。他的妈妈不好意思的说:“这孩子脾气很倔,很任性,都是他奶奶和爷爷给娇惯的。”

是啊,正像李哲的妈妈说的那样,现在有些孩子很任性,因为农村孩子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照看的,人们常说隔辈亲,爷爷奶奶会特别疼爱孩子,娇惯孩子,给孩子养成了任性的性格。平时这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不是这样的,还是比较懂事、听话的;可是当着家长的面时,却表现出了任性的性格,其他的孩子有时也会表现的和他一样。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有的孩子在家里和在幼儿园里不一样,在幼儿园里是个好孩子,因为没有爷爷奶奶的袒护。可是在家里却是“小皇帝”,娇生惯养,要什么,得赶紧给什么,要不就会又哭又闹。针对这种现象,在幼儿园里,我通过讲故事,说儿歌等形式,还通过和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教育,孩子们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任性的孩子也不那么任性了。我们做老师和家长的,不能随意地去娇惯孩子,要给孩子一定的约束力,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独立能力和守纪律的意识。

喜欢《不能随意批评孩子》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孩子因被批评扔凳子砸老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