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式家教法则:拒绝"隐形交易"

02-22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激励式家教法则:拒绝"隐形交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只要你连续学习四个小时我就让你看电视”、“只要你考班级前三名我就给你买玩具”、“只要你考入重点高中我就带你出国旅行”——类似这样的话语已成为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学习而与孩子建立的隐形“交易”。原本就该属于孩子童年的“玩具”、“电视机”却成了与孩子交易的“筹码”,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交易”也是无奈之举,升学压力大就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好好学习。

“隐形交易”的弊端

国家一级培训师、家庭教育专家黄薇指出,家长与孩子间的“隐形交易”——奖励式教育方法虽然会有短期的效果,但长期来看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具体问题如下:

一是使孩子内向、胆小、丧失自信心。长期的奖励式教育会让孩子压抑自己,努力通过自己的行为讨好他人。这样的孩子会过多地在意别人的态度,缺少自己的主见。

二是缺乏学习兴趣,奖励式教育使得孩子为了奖励而去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学习就好像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做的苦力,最终会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丧失学习兴趣。

三是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跟孩子交易的前提是把学习作为一种任务和命令传达给孩子,当孩子感受到这种命令时就会极力地摆脱家长的束缚,加重逆反心理。m.YJS21.CoM

制定规则、“发其自然”

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专家黄薇认为,如果孩子完成了家长的要求是为了得到奖励,就不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并且还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为了某种目的而去做一些事情。如果家长要求孩子做什么、孩子跟家长讨价还价,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在和你商量,你有选择的余地;哪些事情是你一定要做的、是你的义务,不能选择。家长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合乎孩子实际能力的规则,才会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心理咨询师韩美龄也表示:“小孩子本身就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如果家长一开始就把学习作为换取其它东西的砝码,这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本身没有乐趣,抹杀了孩子爱学习的天性,最终导致学习成为孩子的负担”,韩老师还认为,“不要表扬孩子取得的优异成绩,而要关注孩子自身技能上的进步和变化并给与褒奖。让孩子感受到你赞赏的是他自身技能的进步而不是那个比上次进步了的分数,以此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健康成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大班家教知识:拒绝孩子不合理要求,你做对了几条?


大班家教知识:拒绝孩子不合理要求,你做对了几条?

第一,拒绝孩子的时候要明确一点,是拒绝孩子要求的这件事情,不是拒绝孩子。

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对事情有不同意见,这样的意见不会影响家长对孩子的爱。

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的态度要明确,并且清楚明白的告诉孩子,语言要简单,必要的解释可以有,但是不要反复唠叨,反复讲道理。拒绝的时候不带情绪,以免激化孩子反感。

第二,拒绝的过程中尽量不讨论是非对错。

家长要明白,自己只需要亮明自己的态度和原因即可,没有必要让孩子必须认可,更不要试图马上说服孩子,允许孩子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家长只是告诉孩子他的想法不能被满足,不代表孩子的想法错误,这是两码事,这样可以降低孩子的不满情绪。

第三,拒绝的语气要肯定,态度要温和。

第四,同样的事情,家长之间要尽量保持一致。

有些孩子很会耍小聪明,在妈妈这里得不到,就去找姥姥,姥姥心疼孙子,造成大人之间的不一致,不利于孩子养成一些必要的行为习惯。

第五,对于同样的事情,家长的态度要始终如一,前后一致。

尤其是要避免家长根据自己的情绪好坏决定对孩子的态度,家长心情好的时候,一呼百应,家长心情不好,对孩子的要求一律拒绝,这样不仅不会给孩子良好的规范,甚至会伤害孩子。

健康教育领域教材教法简析 幼儿园健康教育领域教材教法简析


《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它充分说明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掌握《纲要》理念1、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现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应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全面理解健康,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器官、组织及其功能正常,没有疾病,而且包括健美的体形、充沛的精力、乐观向上的情绪、健康的心理品质、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病症的抵抗力等等。

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目标,以卫生科学、体育科学为内容的教育,也是向幼儿进行身体保健、身体锻炼以及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

2、明确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3、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1)身体素质。

①生长发育水平应达到卫生保健系统的要求标准。

②机体对外界有一定的适应力抵抗力。如让幼儿初步了解环境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知道天气变化时应及时增减衣服的道理;鼓励幼儿参加身体适应力锻炼的兴趣;利用各种形式增加幼儿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③人体的认识与保护。帮助幼儿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并了解其主要功能;帮助幼儿获得预防常见疾病及预防接种的简单知识;初步培养幼儿不怕伤痛,乐于接受预防接种和病症治疗、爱护身体的态度及行为;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保护身体主要器官的基本方法,知道处理常见外伤的最简单的方法。

(2)运动素质。

①发展基本动作。基本动作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能力,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用技能。基本动作的练习是发展幼儿基本动作,提高幼儿基本活动能力,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基本动作的练习是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跳跃、投掷、钻爬和攀登等动作。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发育、发展速度、灵敏、力量、平衡和耐力等身体素质;帮助幼儿掌握体育运动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等。

②基本体操练习(指身体正确姿势与匀称体形的培养)。教给幼儿有关基本体操的简单知识与技能;逐步提高幼儿做操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空间概念;让幼儿坚持每天做操,培养幼儿在冬夏季节不怕寒冷与炎热和意志品质以及协同一致、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逐渐使幼儿能够按节奏自编动作。

③队列、队形练习。教给幼儿有关列队和队形变化及其简单知识和技能;逐渐加强幼儿对队形队列练习的兴趣;逐步提高幼儿队列队形变化的能力。

④综合运动技能。帮助幼儿逐步掌握平衡、协调、速度、灵敏、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练习所必需的知识,提高幼儿运动身体素质机能;有效激发幼儿对综合运动技能锻炼的兴趣;教会幼儿独立选择运动器材,创造性地利用器材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发展幼儿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⑤运动心理素质。使幼儿认识到养成团结、遵守规则、宽容谦让、勇敢竞争、不怕挫折和爱护运动器材等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和作用;有效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中养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兴趣;培养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形成优良心理品质;鼓励幼儿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收拾各种小型体育器材⑥形体训练。使幼儿逐步学会形体训练的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激发幼儿对形体训练的兴趣;教会幼儿逐渐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动作,使幼儿初步学会一套形体训练操……

亲子沟通要避开这些“隐形炸弹”


有些爸爸妈妈总是觉得和孩子聊天是一件很累的事,甚至不知该说些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分析如何能和孩子更好的进行沟通,及时避开和孩子沟通的雷区。

雷区一:提问式沟通。

很多想要了解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和孩子沟通时总是采用提问的方式:“你在幼儿园怎么样啊?”“你们幼儿园今天都在玩什么?”“老师今天教了什么?”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有限,不能很好的理解父母话中的含义,甚至不能很好的组织自己的语言,对于爸爸妈妈这样的提问回答不上来,也不愿意回答类似的问题。

在和孩子沟通中要尽量避免提问式沟通,而应采用类似“我猜你今天在幼儿园玩滑梯了?”这样互动交流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能够让孩子身临其境的表达。

雷区二:不自然沟通。

有些爸爸妈妈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喜欢捏着嗓子或者装作某个动漫人物的声音,有时也会模仿孩子的某些表达方式与孩子沟通,例如:“喝水水,洗脚脚”。

爸爸妈妈本来是想用这样的沟通方式来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孩子达到“平等”沟通,但这样的沟通方式,在孩子言语发展期,没有为孩子建立起一个标准的语言环境,会影响孩子的言语发展。

雷区三:多讲少听。

爸爸妈妈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经常听到的都是爸爸妈妈的声音“宝宝你看……,是这样……那个不可以……,却很少能够听到孩子讲话。很多时候爸爸妈妈们和孩子的沟通更像爸爸妈妈自己的单口相声,孩子对这件事的感觉是怎样的?有怎样的表达?

往往在父母的各种情绪中被忽略了,从而导致孩子做事拖拉等很多失去自我的坏习惯。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有时需要静下来听听孩子想要表达些什么,不要急着给孩子否定,先听一听孩子的表达,了解孩子的需求。

雷区四:逗孩子。

在我刚结束的家乡之旅中,我在很多场合看到一群成人把一个孩子围在中间“逗”。“今天和我回家吧,你爸爸妈妈把你送给我了!”“你的鼻子呢?刚才我把你的鼻子偷走了!这下你没有鼻子啦!”

一群成人乐不可支,被围在中间的孩子总是手足无措的站着,有的直接扁扁嘴大哭起来,还不忘向叔叔阿姨讨回自己的鼻子。爸爸妈妈在旁边有时配合着“叔叔阿姨,在和你开玩笑呢,不要哭”,还要对周围的朋友说“这孩子怕生”或者“今天午觉没睡醒,有点闹人”。

孩子的言语理解能力有限,不似成人能够了解“言外之意”,当成人有这种逗弄的言语,孩子会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我没鼻子了!”,孩子在这样的理解下,会害怕、会哭就不奇怪了。有时父母也会吓唬自己的孩子“你不听话,我不要你了!”这些逗弄和吓唬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安全感和亲子关系。

希望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能避开和孩子沟通的雷区,每个家庭都和睦幸福,每个孩子都能快乐的成长!

美国育儿的12条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20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20码的距离。

12、4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你知道“八颗钻石法则”吗?


第一钻石法则:

只要是你的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尽量多的去做。

只要孩子已经掌握某项技能或能够完成某件事了,以后就必须坚持让他自己做。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走路了,那么家长就不应该继续抱他。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吃饭了,(不管吃的多么的糟糕,弄得多脏),家长就不应该继续喂他了。

记得女儿一岁的时候,我们就让她独自坐在小凳子上吃饭,她拿着小勺自己吃饭,每次都是嘴里一半地上一半,一碗饭只有一半吃到了肚子里面,然后,她觉着饭碗大声喊:我还要。然后,我们又给她添,还要表扬她:哲哲你好棒哦,吃两碗饭了。所以,我们家孩子吃饭一点也不操心,也没有什么这个菜不吃那个不吃的。

经常要给孩子说的话是:我相信你,你自己可以做到的!(如果孩子很小,一定要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学会拒绝提供对孩子成长没有任何意义的帮助,小孩子越自己做事,越有成就感,自信心就越强,自信和成就感让孩子从小绽放。

第二钻石法则:

给孩子灌输家庭责任感。

孩子一学会走路,就可以做一些家务。

如果在小孩很小的时候,你就教他要帮助做家务,他就会把做家务当成一种乐趣和生活中很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为了小孩能够专心学习和做作业,而避免让孩子接触家务。这不是一种明智的行为。

雨遥来我这里学习的时候,不过5岁,每次我摘菜的时候,她在写作业,她有时候会说:爱姑,留一点等我来帮你好吗?我会说好。特别是有剥豆子的时候,我通常会等她写完作业后,让她和我一起剥,我当是让她玩玩,认识不同的豆子。

到了五年级以后,每天中午的碗筷就归她洗了。她自己的鞋子自己洗,我从不会给她洗鞋子。

建议每周来一次家庭总动员:大扫除。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好家庭的环境卫生。

第三钻石法则:

让你的孩子自己做出与年龄相符合的选择。

小时候做的选择越多就越有主见,将来做选择的能力就越强。

如果想将孩子培养成日后的领袖,非常关键的就是,从小让孩子学会做出与他年龄相仿的选择,他可能选择的很糟糕,但是要让他学会在犯错中成长,而且要他知道,任何的选择背后都是有相应的结果产生的,让孩子从小学会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这是领导力培养的早期形式,孩子们从小需要有独立作出决定的机会,这对形成独立判断思维和建立自信心都非常有帮助。

女儿回来告诉我她不参加舞蹈班了,我很好奇为什么不参加舞蹈班了?

女儿很气愤地说:国庆节要跳舞,可是老师只选了几个人去跳而没有我的份,所以我不去了。

听后,我没有责骂她,而是笑着问她:那你想学什么?

她毫不犹豫地说:画画。

我很爽快地答应了她:好吧,我同意。但是,你想好咯,一旦选择了画画,你就不能反悔了。

女儿说:不反悔,我们拉钩,反悔是小狗。

第二天我去学校给她报了画画。我给孩子花了17元钱买了一个画夹,让孩子学习画画去了。

后来舞蹈老师找到我,很奇怪地问哲哲怎么不去跳舞了?我说了国庆节没有她的份,孩子生气了,觉得自己不适合跳舞,想去美术班。老师解释说:要参加汇演,只好把以前跳过那个舞的孩子组织起来,哲哲以前没跳过,所以就没有喊她。

这是女儿第一次炒了老师的鱿鱼……

到了三年级,女儿主动提出去数学班,不画画了,我也同意了,从此女儿喜欢上了数学。

这件事对我的启发很大,你不要觉得孩子很小什么都不懂,她也有自己的尊严和想法,我们在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后,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想法。

第四钻石法则:

建立一个持久的家庭规矩,并且尽可能的将其坚持贯穿下去,一贯严格,但要公正。

家里一定要有规矩,也就是纪律,但是纪律不是向孩子展示你的权威,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自律的工具,对小孩的行为要有理性的约束,这样他们才能茁壮的成长。

第一、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

看电视会给孩子输入一个固定的模式,是被动的接收,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尔盖茨每天只允许他的女儿上网40分钟,只有儿童特别沉迷于网上的"虚拟世界"。上网成瘾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和日益严重的问题。

第二、对孩子的礼貌,言行举止给予特别重视的教育。

一名学习成绩一般,但有礼貌很懂事生活能力强的小孩,比一个学习成绩优秀但不懂事,很没礼貌生活能力差的小孩,日后在人生事业中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好的人格修养,并且以身作则。

表扬小孩,一定要表扬他的行为修养。而不是一直夸她的外貌或成绩。随时提醒他,你的外貌和学习成绩和自己的行为举止匹配吗?

第三、严格控制孩子吃快餐垃圾食物

1.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有很多美味健康的选择。不要用加工过的垃圾品来毒害你的孩子。

2.让孩子吃垃圾食品不等于你对他的爱!很多小孩其实不喜欢快餐的味。只是喜欢在麦当劳的游乐场里面玩、得到儿童套餐里所赠送的小玩具。所以,请你带小孩到真正的游乐场去玩吧。吃健康的中餐。而那些一两块钱的贴纸、小玩具在中国到处都有卖的。你真的没必要让小孩养成吃垃圾食品的习惯!

第五钻石法则:

不要忽略孩子的情绪问题,但也不需对其过度紧张。

核心,要有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

当你的孩子在外界交往或其它事情上表现出害羞害怕等感受时,仅仅对孩子说不要害怕,不要害羞……是没有太大用处的,但更好的是能认可他的感受,并马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告诉孩子,你曾经也经历过同样的感受,这就是你给孩子展示同理心,表示理解他此时的心情。

这会加强孩子对你的信任,同时增强他的自信心。当你表达同情时,孩子会受到安慰,但会破坏他的自信心。

处理孩子遇见的问题和矛盾

1.用同理心的心态去倾听

2.鼓励孩子,自己找出解决方案

3.解决完毕,引导孩子放下

孩子的解决方案可能会失败,但是没关系,可以鼓励孩子再来一次。

这样我们从小培养出的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抱怨者和受害者。

第六钻石法则:

不要害怕孩子的眼泪和耍脾气。

所有的孩子都会暴怒,发脾气,生来就缺乏对沮丧的忍耐力,他们天生就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什么。

记得有一次去幼儿园接女儿,一出大门口,女儿就问我:妈妈,带钱了没有?

我说:没带。因为我知道,每天她爸爸接她的时候都会把她扛在肩上去小卖部买一根果丹皮之类的小零食吃,而今天我确实没带钱。

她站在那里不动,再一次问我:妈妈,你带钱了没有?

我说:没带。

她依然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问我:妈妈,你带钱了没有?

我说:没带钱,你走不走?如果你乖乖地跟我回家,我可以考虑。

这时她流着泪大声地重复着:妈妈,你带钱了吗?

我再一次重申:你走不走?如果你乖乖地跟我回家,不哭了,我就让爸爸带你去买。

最后,她妥协地跟在我身后回家,因为我家当时就在球场边,下班后球场是很热闹的,女儿回家后自是忘记了要钱干嘛了,和孩子们一起开心地玩去了……

如果单纯为了让小孩停止哭泣,而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只会教会他,哭泣和耍脾气是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种最佳手段。一方面障碍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动力的开发,另一方面,没有机会把孩子的自我为中心改造成社会责任感。

如果是不会说话的小孩哭

1、先看看他是不是饿了,累了,烦了,尿裤子了;

2、如果不是,就尽情的让他哭,释放,哭完后亲吻他,抚摸他,给他玩具玩,但不能让他看电视。

如果是会说话的小孩

1、引导他用语言代替哭闹,疏导情绪;

2、如果他继续哭,那就由他哭个够。他失去关注,释放完毕,自然就不哭了。

3、如果在家哭,就告诉你的孩子,可以哭,但不能打搅别人,设立一个哭泣专用房间。去那个房间尽情哭。

千万不能因为孩子一时的哭而屈服。屈服一次就惹来后续无数的麻烦,同时不要在意外人的看法。忍受小时候的哭闹,总比上学后和长大后遇事还继续不停的哭闹耍脾气好,孩子小时候经历一时的挫折,没关系。

第七钻石法则:

不要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1.如果你希望你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人、独立思考的人和全能的领导人,那么请不要用你对孩子过度的关注将他淹没了。每一分钟都沉浸在快乐和溺爱中的孩子,将会很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如果你过度关注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不会关注你。得到过多关注的孩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倾听和接受指令是父母的责任。

很多家长时刻在关注孩子的举动。看孩子写作业一会送一个削好的的苹果,一会泡一杯牛奶。有的家长看见孩子又出来喝水,就会说:你看你,这是第四趟喝水了……

这时孩子就会产生被人监视的心理了。这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第八钻石法则:

不要害怕对孩子说“不”。

1.全世界的父母看起来都害怕这个词语。但是这是一个对教育子女很有用的词语!学会使用它!

2.迟早每个人都能学会人生这一课:一个人不可能为所欲为。你年龄越大,这个过程越痛苦。对孩子说“不”是真正的爱孩子!

3.记住:爱并不等于给予物质的东西。

4.你本人喜欢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你需要和你孩子分享。

5.告诉孩子“不”会给他们人生奋斗的动力,训练他们成功的技能。

面对孩子索要东西达不到而哭闹和尖叫时,你要做的是:深呼吸,保持平静。当然还要巧用办法。

日本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的人格、能力和健康等因素第一来源于教育:即来源于家庭的教育,来源于父母的教育,来源于幼年的教育,来源于人格的培养,而不来源于知识的培养、科学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因此,幼年时期人格的培养对人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家庭教育手册记载了如下内容,堪称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的祈求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应该直面这样的现实。只要提供必要的条件,孩子就能够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养育孩子确实很重要,但是繁重的家务和社会压力会使人神经紧绷,谁也吃不消。慢慢的,父母的烦躁不安就会传染孩子。所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保持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二人应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另外,求助并不是可耻的。鼓起勇气,去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保健中心,儿童咨询所等处跟专家谈谈。在家里,父母充满幸福的笑容会使孩子感受到幸福。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使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大减弱了。通常父亲和母亲的育儿方针基本一致,但父亲和母亲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父母的默契配合很有必要,母亲要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父亲;父亲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声斥责母亲。未必一说就知道,但不说就更不知道了。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如果什么都不说,要互相理解是很难的,亲人也不例外。不断增加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而交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另外,在家庭关系中,还有很多活动对增进亲密关系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最普通的一起吃饭。全家人一起吃饭很重要,规律的饮食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全家人一起吃饭时愉悦的气氛,父母费心做出的饭菜飘出的香气,已经将父母的爱自然地传达给孩子,由此得到的满足感、信赖感能使孩子开朗、坚强地成长。所以,赶紧商量一起吃饭的时间,养成全家人一起吃饭的好习惯吧。孩子一定能领会到父母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家长往往要兼顾事业和家庭,工作将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夺走了不少。但家长疼爱孩子、为了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形象一定会深深的铭刻在孩子的心中。父母言传身教的力量有时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无论何时,都要充满自信地养育孩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规矩是为谁定的?家规不仅包括日常问候、门限时间、关灯时间等,还包括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让孩子遵守规矩,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定出明确的家规,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而倾听孩子的意见与跟孩子共同制定家规同样重要。尤其是给孩子单独房间的同时,也要给他定好规矩,否则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父母与孩子间的对话就会减少,亲情逐渐单薄。要想使房间对孩子的成长起作用,定出家规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后,先在起居室跟父母问候再进自己的房间;孩子的房间不上锁;孩子带朋友进自己的房间前,先把朋友介绍给父母;父母觉得有必要时,可以进入孩子的房间把握孩子的实际情况等等。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电视、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话,那他太寂寞了。

长期沉溺于虚拟的影音娱乐世界里,容易造成沟通能力欠缺、冷漠、生与死的现实感薄弱等问题。不能区分现实和假想世界,给孩子的身心健康留下阴影。给孩子制造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鼓励他到大自然当中去,定出不多看电视、录像,不多玩电子游戏的规矩,并使孩子养成遵守这些规矩的习惯。

拒绝攀比,从小做起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孩子也受到了影响,也慢慢学会了进行攀比。面对孩子的攀比心理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起来,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以身作则,让孩子拒绝攀比。

1.爸爸妈妈做好榜样

孩子喜欢模仿,如果爸爸妈妈本身就爱攀比的话,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不要给孩子灌输太多物质的思想,对于物质的追求要适可而止。另外,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不要说太多的牌子,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防止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

2.让孩子有信心

自信是内心强大的表现,喜欢攀比的人总是会缺乏自信。从根源下手,让孩子充满信心,这样能够让孩子远离攀比的坏习惯。

爸爸妈妈要善于发掘孩子的优点,多表扬孩子,不要总是夸奖别的孩子,就算要夸奖,也要跟孩子说明他在爸爸妈妈心里最棒。爸爸妈妈的称赞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鼓励,如果爸爸妈妈一直批评孩子,会让孩子丧失信心的。

3.让孩子跟自己比较

要让孩子学会和自己比较,爸爸妈妈不要让孩子太在意和别人的差距。要努力完善自己,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有所进步就值得鼓励,做到这一点,他便是优秀的孩子。

4不要盲目跟风

盲目的跟风只会带来冲动消费,因此,有时候攀比只是一种盲目跟风的行为,只能够满足一时的虚荣心。

有时候孩子很想要一样东西,这时候,爸爸妈妈就要仔细想想,如果孩子真的需要这个东西,可以买,如果不需要这个东西,就要学会拒绝,跟孩子一起分析利弊。爸爸妈妈要注意引导孩子理性思考,用不着的东西不要买。

盲目攀比真的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帮孩子纠正过来。

家庭教育的十二个黄金法则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比如说,过分溺爱娇惯孩子,由着孩子瞎吃,不锻炼和劳动,就是一种不健康的习惯。孩子变得好逸恶劳的罪魁祸首也是家长的怂恿。还有,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如果你是一位家长,爱对孩子喊:“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没出息”,“你算是没指望了”之类的话语,站到孩子的立场想一想,自己会看到希望吗?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不然多吃那么多年的干粮不是白吃了?因此大人与孩子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尤其是家长、老师等和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子不教,父之过”在哪里都通行。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上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也不可采用命令式,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和人格。

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家长检点言行极为重要,孩子的教养,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家长也要注意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但不是不可以批评,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比如孩子做错了何事,可以罚其几天不能看电视,但决不能不许孩子吃饭,或者罚站数小时,打骂更是违法的。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时候,成人都说不清楚后果和危害,光对孩子横加指责,就无法服人。因此要教育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人首先得周密思考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在美国这样的法制社会,做到这点不算太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受到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或许有人以为美国很开放,但实际上,美国人对待道德感情、家庭责任、性爱行为等,都不会超越底线,也少有人因为帮亲友社会关系而腐败违法的。因为他们心中有原则,知道越界就是犯罪,不能为了迁就亲人而触犯法律。

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这个“二十码”是个象征,说明美国人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也应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当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之外注视着的。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上面这些“法则”也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制定的。对熟知少儿身心成长过程的专业教育人员来说,这些只不过是最基本的常识。在美国,就是普通家长,也会通过学校的指点或者参与儿童组织志愿服务时受到培训而掌握较为专业的教育法则。因此这些法则贯穿于美国从社会、学校、到家庭的教育之中。

当然,无论那里总会有例外,美国也会有不合时宜的家庭,采用不符合社会通行法则的方式教育孩子,尤其是一些外来新移民家庭,不理解美国的法则,依然按照祖国的一套规矩来管教孩子。如果家长不根据社会主流法则来调整自己的观念,越花费大力气教育,大人孩子越不开心,培养出来的孩子还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激励式家教法则:拒绝"隐形交易"》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教案幼儿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