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去幼儿园是他生活中一件大事,出现一些情绪问题是难免的,因为环境变化太大,孩子才30个月,陌生人焦虑还有表现,自控能力也不够好,所以会有问题。脾气暴躁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在初入园时,90%的幼儿都有适应不佳的问题,但表现形式和程度很不一样,有的会哭,不和小朋友一块玩;有的呆坐在一角,时不时往大门外面看,想亲人来接他回家;有的只在亲人离开时有一点不情愿的表示,整个一天都比较高兴。一般说来,一个月以后,基本都适应了。最长的约两个月,也高兴到幼儿园了。
为使孩子愉快入园,应该多表扬他的好行为,哪怕有一点进步,就表扬。另外,接他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多在幼儿园呆一会,一块玩一玩,和老师聊聊天,使他感到妈妈和老师是"一致的",幼儿园也和家里一样是个"好"地方。也可以讲点幼儿园的故事,让他喜欢这种环境。孩子回家后,要保持平常心,过份娇宠不好,好像在外受了委曲,补偿一下,但过份严厉也不好,也好像去的地方是牢笼,但非去不可,一点也不好玩似的。使用过分娇宠、惩罚、都是会在他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一定不能用。
孩子到了第一个逆反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出现您说的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不用太担心,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便会顺利渡过,这点是必须要明确的!同时,从您表述的情形看,孩子应该是被你们忽视了,可能您最近比较忙,和孩子沟通少,他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便会做出上述举动,如果你和孩子陷入了冲突,这种冲突很容易就转变成报复。你越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他就越是反抗你,你们俩就越感到受挫。一些孩子倾向于乐观的看待人生,而另一些孩子则倾向于悲观地看待人生。孩子可能会无意识的发现,通过“闹脾气”或“找麻烦”能找到归属感并突出自己在家里的重要性。叛逆的孩子要的是父母如何合作,而不是施加权力。
那我们要怎么办呢?以下是几点小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反省你自己的行为。孩子对着干的对过分控制孩子的父母或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的直接反抗。
二、如果孩子好争辩,他身边也许有某个人在当他的陪练。如这个人是您,试着成为争辩中最后说话的人(这比你想象中的要难,但请挑战一下)
三、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猜测一下孩子挑衅背后的原因。比如问孩子:“你生气是不是因为我管你管得太多了?”“是不是因为妈妈忙着工作让你觉得很受伤?”通常你可以猜到是什么让孩子开始反叛。如果你猜测的正确,孩子会觉得获得了认同和理解;如果你猜得不对,那么再试下。
四、任何时候只要有可能,给孩子一些选择。比如问孩子:“你觉得你能自己过马路,还是想让我牵着你的手带你过去?”“你想布置餐桌,还是把碟子拿到餐桌上等我来布置?”
五、有的孩子老是对着干直到他挨打才会安静下来,这样他就被训练成要挨打才能安静的孩子。不要打他,把这个叛逆的孩子抱到腿上。无论他怎么挣扎,别放开他,直到他安静下来。对稍大的孩子说:“我不会打你,也不会以任何方式体罚你。我对以前采取的那些方式向你说抱歉,希望就此能改变我们之间的关系。你所做的让妈妈不高兴,但是我爱你,我想得到你的帮助停止我们之间的纷争,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六、试着问孩子他要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去做什么。比如问:“你在过马路之前要做些什么?”这常常会鼓励孩子去思考,用他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挑衅你给他的命令。
七、让孩子知道你需要他的帮助,告诉他:“我将感谢你能给我的任何帮助。”这样能够激发合作,而不是挑衅。
八、父母坦诚的态度也会奏效。记住用“我觉得......因为......我希望.....”这个句型。
九、注意别当“只会说‘不’的怪物”。每次当孩子问你问题或提出要求的时候,你是不是不加思索的就说“不”呢?你是不是一见到正学走路的孩子碰了不让碰的东西就大声说“不”呢?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要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告诉他们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亲身示范教他们如何说“不”。等他们长大一些,与孩子交流时要找到方法说“是”。
十、选择你要坚持的事情,让那些不怎么重要的事情随它去吧。问一问你自己,这个问题在这时候看起来对你很重要,可你会记住或者在意这事情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年吗?要促使孩子真正发生改变,你得花上很多精力去提前计划,跟进发展直到最后完成,所以请不要浪费精力在不那么重要的问题上。
......
总之,孩子会明白当每个人都得到尊重的时候,合作远比对抗更有效。他们会知道父母对他们所说的话是认真的,但也允许他们有所选择并尊重他们恰当的选择。
问题:
当我的孩子不顺心时,他会尖叫、跺脚甚至在地板上耍赖。当然,他在家并不这样做,但是他在公共场所时却会这样,比如说在超市、玩具店或者饭店——在任何一个有感兴趣的围观者的地方。当所有人都看着我们时,我发现我握紧了拳头。
思考:?
当你的孩子第一次在公共场所这样做的时候,你可能做出了错误的引导。因为尴尬,你为了让这一切停下来,而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在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一丝狡黠的神色,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发现了得到想要的东西的一种新方法。??
解决方法:?
1、在进入公共场所之前,事先提出你对他的希望。“艾瑞克,我们现在要去玩具店。我们要给特洛伊买一份生日礼物。今天我们不打算为我们自己买什么东西。如果你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让我知道,我会将它记在你想要的物品清单上。我希望你记住,要跟在我身边并且将手放规矩点。”?
2、当你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时,孩子不得不忍受在推车上被带来带去,盯着大人膝盖看的情况。你可以带一些玩具或零食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而避免大吵大闹。同时,让他加入挑选食物、帮忙找鞋店、为你读购物清单。这些将让他忙得没有时间来发脾气。?
3、当孩子开始大吵大闹时,将脸侧过去,在孩子耳边说:“停下来,不然我们就回到车上。”如果他不停下来,就将他带到车上。让他坐在后座上,而你站在车外。天气不好时,你坐在前座上,但是不要理他。除了回到车上你还可以将他带到一处僻静的长椅上或角落里。如果他不很快地停下来,那么你可以改变行程,立刻回家。将他带回他自己的房间,并让他在那里待一定的时间。孩子每大一岁可以增加三分钟,比如说,五岁的孩子可以待十五分钟。这样做一两次,就会有效地建立你在这件事上的信用,并且可以将你从和不听话的孩子一起待在公共场所的痛苦中解救出来。?
4、看着你的孩子并对他说:“跟我来。”停止眼神的接触,然后走开。慢慢地走到他可以看见你的地方。大部分的孩子会跟着你走。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这样做,在一小段距离之外停下来并且等一下,假装你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几分钟之后,在你的孩子已经冷静下来之后,你可以走过去,并拉着他的手说:“我们走吧。”?
5、双臂交叉,带着严肃的神情居高临下地看着你的孩子。不要说任何话。当他停止大吵大闹后,继续你要做的事情。当你们回到家,告诉孩子因为他在你们外出时大吵大闹,所以现在要接受惩罚,没有饭后甜点,在房间里反省,不能看电视,早点睡觉。以后,就将其作为你的“王牌”。当他下一次在公共场所大吵大闹时,对他说:“停下来,不然在我们回家后,你就去自己房间反省,就好像上个星期那样。”你的孩子会想起来,并知道你是认真的。?
6、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你可以制订一个计划。去一家超市,买一些东西,并且将孩子喜欢吃的零食也放进购物车内,薯片、冰激凌、曲奇饼等。在店里待足够长的时间,直到孩子开始大吵大闹。推着购物车走到出口处,对收银员说因为孩子的哭闹,你不得不将东西放下来,离开这里回家。对收银员微笑一下,她很可能也会对你微笑,因为她很高兴看到终于有一位顾客能管管孩子了。然后就回家。你的孩子可能会对没有买那些零食而有诸多抱怨。你就说:“哦,好,下次吧。”孩子可能会因此而很不高兴,但是这对改正他的坏毛病有好处。??
父母小贴士:
在一次不愉快的经历之后,计划一次外出并将孩子留在家里和保姆待在一起。告诉他前几天在外面的大吵大闹是他要待在家里的原因。孩子会哭闹、尖叫和哀求,但是家长要坚定些。这样做一次之后,孩子就会记住这个教训了。
当孩子慢慢的长大的时候,家长会发现这时候的宝宝就开始显示出自己的个性特点了。我们今天就把孩子的个性归为两类来总结,来了解一下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宝宝要采取那样的教育方式。
急脾气——兔宝宝的教育法则
这类孩子一般有着聪明的头脑,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时,能明显表现出敏捷和灵活的特点,并能从众多的小伙伴中脱颖而出。但他们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缺乏耐力。
兔宝宝做事一般不能持久,比如玩玩具总是玩一个丢一个,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一旦有什么声响,便能很快将他们吸引过去。在和小伙伴们相处时,他们也大多表现出不合群或好斗等不良倾向。
对于这类急性子的孩子,如果不用心调教,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成为上课坐不住、容易开小差的差生。因此,教育这类宝宝,得注意三大法则。
法则1: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培养其做事的专一性
注意力分散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一个孩子即便再聪明,但如果做事不专心,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
提高注意力首先要从其兴趣入手,比如年龄小的孩子一般喜欢做游戏,那么家长这时就应该抓住孩子好胜的心理,通过不断地过关斩将,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也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或者看书,家长也可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孩子延长做事的时间,让他们在兴趣中忘记身边的干扰,从而提高注意力。
法则2: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强制性耐力训练
耐力培训可以从锻炼身体着手。比如:每天规定一段时间专门从事某项体育运动。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跑步是首选的方式。
慢跑基本适合4岁以上的所有健康儿童,当然,具体实施起来还得根据孩子的体质情况设定具体的训练时间和强度,但爸爸妈妈必须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法则3:给予适当的鼓励
兔宝宝一般比较欠缺耐心,对某件事情如果做得不好,便极容易放弃,包括做游戏也一样。因此,家长此时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难度相当的游戏或者家务活儿,同时多鼓励孩子,在孩子出错时,尽量不要指责和打击。
另外,家长要注意控制时间,让孩子劳逸结合,保持孩子对事物的兴趣。
慢性子——龟宝宝的教育法则
这类宝宝并不是头脑不聪明,而是性子沉稳些,行为动作反应也慢些,相对兔宝宝来说发育得稍微迟缓了一些。幼儿教育
慢性子的孩子一般很少发脾气,与人相处也极为融洽,但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是他们的一大缺陷。如果不加以正确的调教和引导,他们就会从周围的气氛中隐约嗅到排挤的气息,继而表现出不合群,甚至越来越孤僻的倾向。
法则1:鼓励的妙用
鼓励是最好的良方。就像一朵正在成长的花儿,他们需要的应该是温暖的阳光,轻柔的雨水,而不是当头的烈日或狂风暴雨。
因为内向,所以这类孩子一般比较敏感,不像兔宝宝般性格开朗,相对来说能经得起打击。他们有什么事都喜欢放在心里,到最后慢慢变成一个心结,无法消除。
因此,鼓励和关注能帮助宝宝重建信心,从而获得力量和勇气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法则2:多带他去公共场所,鼓励他与人交往
鼓励交往是教育这类宝宝的一个重要法则,我们都知道,与人交往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乐趣,还能获取知识、信息等资源。
从小让孩子适应公共场所,广交朋友,对其今后的成长和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弊。
法则3:放手让他做事,并培训其速度
如何提高孩子做事的速度呢?家长必须谨记,在指挥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先给他们讲清规则,这其中就包括时间的约定。
让他们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事,让他们明白,并不是事情做好了就行,而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才算合格。
另外,家长还可以尝试一下奖惩制度,即完成有奖,否则便罚,这种办法,对于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也是相当有效的。
孩子个性可大体分为上述两类,家长是比较喜欢前者的孩子,但是家长有所不知的时,这两类的孩子时各有利弊。家长们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种一点,希望家长在了解了我们内容后可以让家长明白该怎样去处理改改他们的弱点。
网友:我女儿3岁了,在两岁的时候就发现她每晚都踢被子,现在越来越频繁了,一个晚上要踢上10次,请问这样她睡好了没有?有什么问题没有?如果有的话怎么处理?谢谢!
专家答疑:不一定,需要寻找睡眠不安的原因。睡眠不安常见原因:
睡眠质量的好坏,对宝宝的健康影响很大。如果宝宝睡得不踏实,似睡非睡,可能原因如下:
1、饮食不当:睡前饱食、夜间频繁喂奶、新近添加辅食不适应、消化不良等。
2、生理原因:出牙期、断奶期、预防接种后。
3、宝宝疲劳过度:睡前玩得时间太长,兴奋过度;或白天受了惊吓,心情恐惧,情绪焦虑等,使得精神不能很好地被抑制下来,导致入睡困难,俗称“闹觉”,或进入浅睡眠阶段后很快又醒过来,很难进入深睡眠阶段。
4、睡眠问题:长期睡眠不足、睡眠饮食排便时间安排不合理或无规律导致睡眠紊乱;随意更改睡眠时间,家长缺乏培养和建立孩子睡眠生物钟的意识。
5、睡眠环境:如空气污浊、室温过高或过低、过于干燥;被褥太厚,穿棉衣睡觉等。
6、患病:便秘、腹泻、湿疹、感染性疾病如中耳炎、鼻窦炎、佝偻病早期、蛲虫感染;孩子不舒适如发热、鼻塞、腹胀、疼痛、腹泻、便秘、呕吐、瘙痒等症状。
7、日常生活变化:如由于出门,移往陌生的新屋,有新的保姆或亲戚照顾婴儿,以及担心父母出差分离等。
睡眠与健康
睡眠是大脑皮层的生理性保护性抑制,是恢复人体精神和体力的必要条件。新生儿期由于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神经活动过程弱,外界的一切刺激对他来说都是过强的,因此易疲劳,导致大脑皮层兴奋性低下而进入睡眠状态。所以新生儿期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睡眠。此后,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小儿的睡眠时间逐渐缩短。
科学研究发现脑细胞的发育完善过程,主要在睡眠中进行,睡眠有利于脑细胞的发育,对提高儿童的智力,促进儿童思维能力发展是很重要的。此外,儿童身高的增长受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的控制,当人在觉醒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在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因此,充分的睡眠还能促进儿童身高的增长。
睡眠对小婴儿的健康成长和智力的正常发育是极为重要的。睡眠不足,婴儿会烦躁不安,食欲不振,以致影响体重的增长,而且还可能造成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而易生病。
仔细地观察幼儿的睡眠状态,便能了解孩子的身体是否健康。健康的孩子入睡后安静,呼吸轻而均匀,头部略有汗,时而出现微笑的表情;如婴儿睡眠不安,时而哭闹乱动,睡后易醒或皮肤干燥发烫,呼吸急促,脉率加快,摇头、抓耳,父母应带婴儿去医院,请医生检查一下,并给予适当治疗。
两岁的宝宝走路相对较稳了,具备了基本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宝宝完全能自己吃饭,甚至逐步脱离了纸尿裤和奶瓶,总之他们的能力开始越来越接近成年人,于是自我意识觉醒,彷佛一夜之间他们发现原来“我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此时的宝宝除了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以外,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比如,自己决定去哪里玩,比如不想吃饭想要玩,比如,不想坐童车,不愿自己走路,想要抱抱等等,比如想要某样东西,不如意就开始大哭大闹。
对于这种情况:采取以下四个方式:
一、温柔但坚决的告诉他,不行,你得按我们的“游戏规则”行事。
二、告诉他:我很理解你,没关系,你可以哭一会儿。
三、然后或强制执行,或暂时不理他。
四、等他哭完了,情绪发泄的差不多了,再去抱抱他,并用行动和语言告诉他:我们依然很爱你!
在两岁这个自我觉醒期,最关键的是让孩子在感受爱的同时保持家长的权威;
在孩子和大人的冲突中,保持平稳的情绪和镇定的神态语气,这将给孩子树立很好的榜样;
事后给孩子讲道理,而不是在冲突中或孩子的情绪很激烈时。
宝宝不合群怎么办
不合群的孩子虽然说不上是什么病,但却妨碍他们去适应环境和学习新知识,调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儿童。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培养孩子合群性格?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仅脱离周围的小朋友,而且明显地影响孩子的进取心,甚至损害身体健康。孩子不合群,跟先天气质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闭式的教育所致。父母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把电视机当保姆,与玩具、游戏机和小人书等为伴,不让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玩耍,担心与别的孩子一起会产生矛盾,甚至会染上坏习气,有个孩子在日记里写道:“我没有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又不让我和别的小朋友玩,唉,我只好把养在笼子里的两只小鹦鹉作为我的伙伴了。”这样下去,天长日久,孩子也成了笼中之鸟了。
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
引起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家庭环境有重要关系。
1.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切,事事代为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发展合群性的机会。
例如当孩子学习自己玩的时候(约六个月大),父母常过分注意他,拿东西给他、抱他,令孩子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这样的孩子很少向人打招呼,因为总是父母先开口,教他叫X叔叔或X姨姨。父母常喜欢拿他来向人炫耀,次数多了则令孩子感到尴尬。孩子生病时,父母总是不眠不休的细心照顾,同样,当孩子顽皮时,父母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以致小题大做。凡此种种,使孩子太少练习出口得其乐之道,不懂如何合群与讨人喜欢。
入学以后,这类孩子也难以适应学校生活,不容易结识朋友。与同龄的伙伴玩耍时,也不能相安无事,不是争吵打架,便是畏缩,最后被群体孤立。
正因为以上原因,使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发展较缓慢。如果不能及时辅导,孩子便逐渐养成孤僻、内向、软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没有一般小朋友的天真活泼气息。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做事非常认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钻进“牛角尖”。
2.另一项使孩子不善于交际的原因,便是父母过于严肃。
尤其是一些初为人父母者,由于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望子成龙之心亦过于急切,便常有管教过严的情形出现。就像一个初学骑马的人,心情紧张,不懂得如何配台马的动作,而对待马的方式也常常过于霸道。在这情形下,马和骑士两方面都非常吃力。然而,有经验的骑士,便知道应如何放松自己去顺应马的运动,怎样才能坐得稳,以及怎样温和地指挥马。带孩子与骑马当然是两回事,但是在精神上,两者是相同的。因此,父母应该放松心情,表现出和霭、友善的态度与孩子接近。不合群的孩子虽然说不上是什么病,但却妨碍他们去适应环境和学习新知识,调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儿童。
采用行为疗法矫治孩子的不合群,常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但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1、强化接受邀请的行为
不合群的孩子往往不大喜欢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偶尔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即使是很勉强的,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由接受邀请变为主动要求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时,要给予强化。这是不合群的孩子向合群转化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2、强化邀请别人的行为
多为孩子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他欢迎主动上门来玩的小朋友,并为孩子们提供交往的环境、游戏的场所和感兴趣的玩具。父母一定要不厌其烦地、热情地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接触别的孩子。这种邀请别人的行为,一定要反复强化才会巩固。
克服三种不正确的认识
在对待孩子的交际问题上,父母要努力克服这样三种不正确的认识:
一是认为交际能力是天生的,无所谓培养不培养。其实,交际作为一种能力,是后天培养逐步形成的,培养的方法主要是实践。
二是认为能说会道不算本事。与心灵手巧一样,能说会道也是一种本事。有人对21世纪的人才定了这样几个标准:
①能言善辩;
②通文墨;
③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④会“小兴”,即能即兴抒发感情。
这四个标准中竟有首尾两个标准涉及到说,可见说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性。
三是认为交际要影响孩子的学习。失度的、与不良者交往确实会影响学习,但适度的、与志同道合者、与优于自己的人交往,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有助于促进学习,有助于智力激活。交际是一种思想、观点和感情的碰撞,在频繁的碰撞中,双方往往可以获得启示,获取灵感,以共同提高。
举手即可完成的事情,却总是拖着不办;明明一个小时可以写完的作业,总要拖到两个小时以上……不少家长发现,生活和学习的节奏越来越快,但拖延症却在孩子们中间日趋蔓延。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父母不管不问,儿时的拖延症甚至会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坏习惯。
造成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点击下面视频,来听听开福区新竹二小的郑湘莎校长怎么说吧!
1
生理原因
不少家长想当然地以为,拖延症只是隶属“坏习惯”范畴,但诸多研究表明它也有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在大脑功能分区中,与计划、控制、注意力和执行有关的脑区,是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区。当这部分区域功能受损或不活跃的时候,大脑排除杂扰事物的能力就会降低,注意力也会严重受到影响,做事效率会显著降低。如果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比同龄人逊色,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仿佛“慢半拍”。
如果孩子在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方面,明显比同龄人逊色,那么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参加诸如跳绳、打球、下围棋或者游泳等运动,刺激孩子神经末梢和协调功能的发育。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应该给孩子下达过多的学习任务,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多运动,同时可在睡前对孩子进行全身按摩。
2
心理原因
总是拖拉的孩子,通常不快乐。凡事拖延的孩子,往往有一个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欲强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些父母总是不断地在“督促”和“强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标,很少给孩子选择的机会。面对强势的父母,孩子很无助,只能将拖沓作为无意识隐性对抗语言,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我斗不过你,但是可以拖”,并由此强化了自己的拖拉行为。
想让孩子不把“拖沓”当武器,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责任心。孩子的自我意识,在于尊重孩子和给孩子选择权。孩子的责任感,表现在他能主动、有效地完成与他有关的事情。这种责任感的培养,不应该到了小学阶段写作业的时候才开始强调,而是应该从孩子更小的时候开始。责任感的培养,并不是不断地给孩子下达指令或者提要求,首先是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并让他们学会自己选择。对待孩子的事情,父母正确的行为态度应该是“你的事情要你自己完成,你有很多选择,但每一种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你必须自己承担”。如果在孩子写作业的问题上,你一直喋喋不休,孩子往往会把“拖延做事”作为手中的武器来与你进行软对抗。反过来,如果你从一年级的时候开始,便把写作业的事情交给孩子,孩子慢慢地便学会自己去掌控时间。
3
行为原因
有的时候,孩子拖拉只是单纯行为层面的。但是,在拖沓的行为背后,其客观的原因往往缺乏时间观念,缺少计划性和做事没有条理,又或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注意力没法集中。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他就意识不到用两小时的时间做完原本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作业,是一种不当行为或者会带来某种损失。当孩子没有计划性或者做事没条理,不能很好把握事情的重点和节奏,那么势必效率会大大降低。此外,如果孩子写作业时,环境嘈杂,总是面对这样那样的诱惑,自然难以专注于完成作业这个既定目标。
面对孩子的拖拉行为,父母一定要明确一定的界限,让孩子意识到,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一旦孩子出现越界行为,必须要给予合理的惩戒,以提高孩子的行为自律性。以培养“准时”为例,可以给孩子一个现实的时间限制,把守时的任务交给他们自己:“离上学还有10分钟”、“准备好书包,5分钟后出门”等等。这种简短陈述的目的是要告诉孩子,我们希望,也认为他们会准时。始终用这种正面的预期方式,才可望当孩子觉得仓促时,他们会自己抓紧时间。如果孩子写作业磨蹭,那么不断地嚷嚷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自己不急,让孩子急。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作业,老师肯定会问他原因。当孩子得到教育后,就会认识到磨蹭带来的害处,第二天就会加快速度。
4
拯救拖拉孩子实战小技巧
1
任务重组
有了拖延症的孩子,很难短时间内通过自我束缚来改变拖拉的行为,作为父母可以通过心理学层面的“任务重组”策略来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比如说,尽量缩小设定任务与完成任务之间的时间距离。以写作业为例,过去如果你规定孩子2小时完成作业,他总是完不成。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可以让他半小时做4道题或者5道题,目标明确的短期项目,往往比长期的开放型任务更容易被及时完成。
2
增加计时性活动
有的时候,孩子拖拉原本只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或者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但如果这种拖拉变成习惯,便会蔓延到所有的事情之上。因此,想要让孩子拖拉的事情变得有效率,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比如说,让孩子在半小时内做一个绿豆冰棍。在孩子做冰棍之前,先规划一下流程,并预估一下每一个流程需要多少时间,以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速度性游戏,让孩子意识到:原来我竟然可以这么快!
3
改变评价角度
不要总是埋怨孩子,你老是这么“拖拉”。在提醒孩子时,少说“你很慢”,而是有意识地强调“你可以快起来”。为了加强孩子对“快”的认知,闲暇时可以多和孩子玩计时性竞赛游戏,比如说比赛看谁穿衣快、比赛谁出门快等,同时不妨多让孩子赢。“你比我更快”的结果,作为一种非常有激励意义的评价,对于孩子改变拖延症而言往往比上百句“孩子,你太慢了”要管用。
4
给时间设定明确界限
当孩子有了既定任务,父母只需要给他一个到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的节点表,然后提前5分钟提醒他进入“执行”状态,并且在时间节点到来前提醒他一次,让他自由支配自己的“工作”节奏。其实,无论孩子还是大人,没有谁会喜欢自己的行为突然被强行制止。所以,你可以考虑利用一个闹钟或是计时器什么的来帮助你。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尽量避免说“待会儿”、“很快”这些字眼,而应该明确为“10分钟”后或者“5分钟”后等,一方面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清晰认知,另一方面也等于给了孩子一个心理准备期。
家园共育《家里的宝宝要是耍脾气怎么办》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