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前一段时间我们开设的是娃娃家,但是娃娃家里面没有菜,能力强的小朋友是假装的,他们假装切菜,假装烧菜,但是另外一部分能力比较弱的小朋友就会来问:“老师,怎么没有菜呢?”所以我们开设了菜场。今天是菜场开设出来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都很想玩这个游戏,但是由于场地有限,我只请了2个小朋友(小玉和易易)过去当老板。娃娃家的小主人终于可以出来买菜了,他们都很兴奋。今天我只大体的讲述了一遍,没有详细的介绍。游戏开始了,佳佳第一个出来买菜,她自己在菜场里面拿了一个荷包蛋,对小玉说:“我要这个。”佳佳又拿了一棵青菜对小玉说:“我还要这个。”说完放在篮子里就走了。一会儿轩轩来了,轩轩拿了东西就走,也没有对“老板“说什么。看到这边,我就走过去对小玉和易易说:“老板娘我要买菜。”“她们看见我很开心,连忙说:“你要买什么?”“我要一个荷包蛋,一个小龙馒头,还有一只鸡腿。”我只用嘴巴说了,我没有用手去拿,我发现在我说的同时她们也在找我要的东西,我借机引导他们,“老板要多少钱啊?”“三块。”“给你,谢谢你们。”“不用谢。”我付完钱就走了(假装付钱,其实是空的)。
案例分析:
幼儿的社会经验不足,特别是小班的幼儿相当于没有社会经验,所以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能作出相对应的反映,佳佳和小玉平时是很懂礼貌,感觉比较老练的女孩子,在游戏中,佳佳还能对老板说要这个要那个,小玉在我的引导下也能作出比较正确的举动,但是轩轩在平时就是自理能力比较差的小朋友,所以在买东西的过程中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拿了菜就走,但是他们的行为都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喜的是小玉和易易能在我的引导下做出这样的反映,这也说明了只要我对游戏稍加引导,小朋友肯定能做一个更成功的小主人。
指导策略:
1、适当的参与游戏,以参与者的身份去引导游戏,我没有用言语来要求孩子怎么做,只是以一个买菜人的身份进入孩子的菜场,目的是引导幼儿作出相应的举动,让他们有一定的社会经验。
2、保护幼儿的兴趣,幼儿对新开出来的菜场很感兴趣,在我选小朋友去当菜场主人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小朋友对这个职位都很感兴趣,但是我们的菜场只设定了两个小朋友,所以别的小朋友肯定会失望的,在我选小朋友的时候,我答应他们我会让每个小朋友都玩到的。
3、激起幼儿的游戏热情,在游戏结束的点评时间里,我对小玉和易易的行为进行表扬。
4、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游戏点评时,我和幼儿简单的进行了一次买卖交易的对话,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加强幼儿的生活经验。
今天的游戏时间到了,孩子们都开始争先恐后地来到了自己的游戏岗位。只见今天的点心店里坐着城城和琪琪,豆豆是服务员。游戏一开始,两个老板都很认真,有模有样地整理,把面前的点心都整理得有条不紊,连小勺子都摆放得非常整齐。过了一会有客人上门了,只见客人一来,就自己坐在座位上,两个老板看到有客人来了,面面相觑,笑了笑,服务员也没有什么表示,谁也没有起来招呼客人的意思。过了一会,客人也没有主动开口,似乎等得不耐烦了,就走了。
在从前几次游戏中,孩子们在做老板和服务员的过程中都会很主动、热情地招待顾客。今天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很孩子的性格有关系。城城在平时不怎么说话,琪琪相对语言能力要好一些。但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两个老板今天并没有语言上的交流
,只是在有客人来时两眼相视一下,却没有主动去招呼客人。我觉得他们应该知道客人来了该做什么,只是不好意思开口而已。而客人平时也不怎么说话,恰巧也是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在两个老板都没有反应的情况下,顾客也没有主动提出要求服务,在等待过后就离开了。
观察中可以看出烧烤店的生意很好,老板萱萱有点应接不暇,如涵涵手里拿着碗想要自己去装烧烤,旁边的小禹也忙着用自己的小手去拿烧烤。萱萱一会阻止这个一会阻止那个,然后帮他们拿烧烤,显得有点忙不过来,而旁边的收营员和服务员都在做自己的事情。相对于小班,中班的烧烤店进行了角色分配,如厨师、收营员和服务员,而刚开始玩的时候可能相互之间合作的不是很好,没能达到较好的游戏效果。而轩轩没有进行点单过程便直接坐在桌子上,辰辰作为服务员比较负责,看到客人来便拿了杯茶给他,比较有服务意识。
与幼儿一起明确不同角色需要做的工作,并可以假设一些情景请幼儿来解决问题。对于辰辰今天的表现可以进行肯定和表扬,鼓励其他幼儿合作进行游戏。
今天陈陈和源源是烧烤店的工作人员。开始游戏后,两个人手脚很快,一会就把游戏要用的烧烤炉、食材、竹签都准备好了。一开始营业,就有客人来了,煜煜要两串烧烤,陈陈就对煜煜说:“你等一会儿啊,我们还来不及烧烤呢。”煜煜听了就点点头,安静地等在那里,显得十分有耐心。陈陈则马上开始用竹签穿食材,穿了两串后就放在烧烤炉上烤,烤了一会,她觉得烤好了,就对煜煜说:“好了,给你!”煜煜拿着两串烧烤高高兴兴地走了。
过了一会怡怡和颖颖来了,她们两个人提了小篮子,怡怡大声说:“我们要买玉米串吃。”于是陈陈和源源又忙活开来了,过了一会,两串玉米片烤好了,怡怡和颖颖开心地走了。
行为分析:
在今天的游戏中,我们发现,煜煜买烧烤的时候,只是笼统说要买两串烧烤,没有特意说明烧烤的种类,因此陈陈就随便选了一种食材给他烧烤。而怡怡和颖颖来了以后,她们俩跟烧烤店的工作人员说要吃玉米串,从而说明她们已经会自己选择烧烤串的种类,有着较强的游戏能力,在她们的带动下,游戏情节开始不断丰富起来。从上述游戏中可以看出,虽然烧烤店是新开设的游戏,但是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游戏,虽然穿食材的时候孩子们还不熟练,但是可以看得出孩子们在游戏中各方面能力的进步,相信孩子们会玩得越来越精彩。
后续支持:
⒈增添烧烤游戏价目表,引导幼儿注意烧烤的种类,知道不同品种的烧烤价格是不一样的。
⒉增添调味瓶,有孜然、胡椒粉等,引导幼儿根据顾客的口味,在烤好的烧烤串上撒上调味料。
我是小小售货员
菜场游戏幼儿经常玩,游戏经验也比较丰富。游戏一开始,幼儿把游戏材料进行摆放,并通过吆喝、叫卖来吸引顾客,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幼儿在游戏中积累了买卖的经验,知道买东西要付钱,当昊昊没钱的时候,就想终止买卖活动,但是由于幼儿的知识结构的原因,对于连加或者10以外的加法,幼儿有一定的困难,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想到收取最大金额的钱币。小菜场里有很多是成品的游戏材料,两个售货员,一个售货员显得无所事事,离开自己的岗位。
,转过身和C开始搭建恐龙园。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首先在孩子探索小鸡为什么不能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我不应该进行打断,而让孩子必须进行当下的游戏,他可以自己做主。其次对于孩子的网络语言,我想可能要和他的家长好好交流,希望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用词,言行举止。今天的游戏过程中刘驭卿与孩子并没有有过多的交流分享,在今后的一日生活中,可以更加关注他的人际交往的发展
这周的主题是《我的本领真正大》,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有一个《拉拉链》的内容,是我们班的小铭最喜欢的游戏。这不,他又成功的把所有的拉链都拉好了。“老师,我会拉拉链了,太简单了。”小铭沾沾自喜。“是吗?真能干啊,小铭今天穿的也是有拉链的衣服,你能把衣服上的拉链拉一下吗?”我问。“好吧!”小铭爽快的答应着。两分钟过去了,小铭还没把两边的拉头插齐,所以始终也没把拉链拉上。“我不会。”小铭有些焦急了,嘴巴翘得老高。“我来教你。”他一脸不耐烦、不情愿。我只好用学不会不能玩来“威胁”他。于是他就心不甘、情不愿地开始学了。“先把两边的拉头插齐,再用左手将拉头按住,右手慢慢把拉环往上拉就好了。拉开时轻轻往下拉,然后把两边的拉头分开。”他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我夸奖他说:“小铭很能干,你有没有发现衣服上的拉链和桌子上的拉链有什么不同?”小铭仔细看了看:“这边的(指衣服)拉链头没有对齐,桌上的拉头是合上的,只要往上拉就好了。”“所以说,我们的小铭很能干,通过努力真的学会拉拉链了!”我鼓励小铭。其实很多事情,孩子完全能够做得到,只是有时候我们不愿意“麻烦”孩子。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的懒惰和依赖心理。另外,我们提供的材料也要考虑到可操作性和难易适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游戏中慢慢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上我们以走出幼儿园,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为主要目的,主要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听信号绕障碍奔跑和立即停下来的能力,我们开展了这次以听信号跑步的“结冰”游戏,又有大树这么好的障碍载体,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还是比较高涨的,活动中我们没有过分强调运动技能传授,而是设立情景教学,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绕障碍奔跑和听信号的能力,避免枯燥的纯动作练习。
但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我们的关注孩子的整体,忽视了个体差异,导致有些孩子在活动中,由于不了解规则,没有很好的进入到状态,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要多注意。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