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护理小儿多动症患者

03-22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家长如何护理小儿多动症患者》,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导读:小儿多动症一定要多注意做好预防,而对于小儿多动症可以采用以下预防方法,运用得当或长期坚持,完全能避免小儿多动症发生。那么,小儿多动症的预防方法有哪些?针对这个问题,今天由小编我为大家介绍关于家长如何护理小儿多动症患者这一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多动症的症状有哪些呢?

(一)活动过度yJS21.Com

(二)注意障碍

(三)情绪不稳、冲动任性

(四)学习困难

如果家长发现小孩有上述的多动症表现,那就要做好多动症的治疗了。

家长护理小儿多动症患者,要做到:

1、要树立孩子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作为父母,要注意努力培养有小儿多动症患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注意对患儿进行耐心的、反复的说服教育,鼓励患儿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战胜小儿多动症,以消除患儿心底所存在的紧张心理,努力帮助患儿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

2、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

要注意多引导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打球、爬山、郊游、游泳等,让还多参加书法、柔道、画画等群体性活动,多到室外接受日光的沐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兴趣习惯、爱好。

3、要加强孩子注意力的培养。

要注意设法提高孩子的集中力、注意力,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逐步的延长,可以和老师多沟通,在课桌的安排上,将小儿多动症的安置于第一排,以便得到老师及同学的监督,多给孩子看一些他喜欢的图书、多讲一些他爱听的故事。作为教师及家长,对孩子的没一点进步,都要注意及时的表扬、鼓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小儿多动症的病因


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有人认为,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住处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

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而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服药后,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儿动作减少,因此,多动症患儿必须服药治疗。

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1)母亲孕期疾病: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2)分娩过程异常:早产、钳产、剖腹产、窒息、颅内出血等。(3)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遗传因素

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亲属,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上述几点均提示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其他因素

近年,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也会导致多动。

此外,国内资料表明,在多动症患儿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中所谓的“严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过分溺爱者占7.05%。国外亦有学者认为,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状,如口吃、挤眉、眨眼。而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的症状加重。

多动症治疗护理:需“静养”


据新华社消息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大约1000万~2000万左右的儿童患有多动症。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有关专家提出,对于患多动症的儿童,应该创造环境让其“静养”。

儿童多动症在医学上称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主要包括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两大症状。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生张挺秀介绍说,与大多数同龄儿童不同,儿童多动症患者通常表现为过度活动、注意维持困难和冲动控制困难。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隐藏的是自控能力发育障碍。这些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困难,因此容易出现情绪障碍、逆反心理、酒药成瘾、抑郁、孤独等其他心理障碍。

据介绍,5岁前的儿童无意识注意占优势,到了5岁以后,有意识注意开始迅速发展。对于注意缺陷型多动症,张挺秀建议在孩子3岁以后就开始训练有意识注意,能够有效纠正其多动症。而对于多动冲动型多动症,更重要的是创造环境让孩子“静养”。

张挺秀说,5岁前儿童的大脑皮层还没有发育完善,兴奋大于抑制,自控能力差,“我要做什么”容易,“我不做什么”难,但如果6岁后还是兴奋大于抑制就不太正常了。因此,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对于孩子好的行为,一定要多加表扬,不断强化鼓励,促使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不好的行为千万不能纵容,否则就会形成习惯固定下来。但“否定”孩子必须讲方法,例如,往往该吃饭时,很多孩子玩得正开心,此时父母不应该马上强制制止,而应该给他一点缓冲时间,否则会让孩子兴奋和抑制产生强烈冲突,进而大哭大闹。

张挺秀还介绍说,是否患有多动症,必须到6岁后才能定性,但早期会有所表现,因此对可能患有多动症的儿童,要训练他们玩一些安静的游戏,如画画、弹琴、做美工等,有利于培养注意力和控制力的提高。孩子患多动症不必紧张,严重的才需要药物治疗,轻微的患儿通过行为矫治完全能够治疗。

多动症治疗护理:早期调治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病之一,以男孩多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宁,还可伴随有情绪不稳、易激惹、易冲动等症状。

十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对儿童多动症的早期症状并不认识或重视,往往等到患儿症状十分明显时才投医问药,此时,孩子的多动症虽可能治好,但已耽误了学习文化知识的宝贵时间,故早期治疗尤其重要。

药物治疗。据研究,儿童多动症患儿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内,可能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某一种,故临床上常用促进这类神经递质释放的中枢神经兴奋剂治疗。这类药物以利它林为代表,近期疗效十分显著,但注意下午4时以后禁服,星期日、节假日应停药。本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食欲减退、淡漠、抑郁,家长不可自行滥用,即使专科医生应用时也必须密切观察。

行为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一心不二用的习惯,如吃饭时不看图书、不看电视,做作业时不玩玩具等。应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实施注意力集中训练。对注意力严重不集中者,开始可让其每日1-2次定时听故事,或让其自己读书每次5分钟,并逐渐延长时间。学龄期以后能每次集中注意力听故事或阅读45分钟以上者,为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标准。

对精力过剩的患儿,可让其多参加打球、跑步等户外活动,不应要求这类儿童变为一个十分文静温顺的孩子。

家长、教师及同学不要歧视打骂多动症患儿,更不能侮辱其人格,损伤其自尊心。发现其品质中的闪光点,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但对患儿的打架伤人等攻击性行为、破坏公物等破坏性行为以及说谎逃学等不端行为,应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坚决制止,不可袒护。

由于儿童多动症是由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联合作用所致的综合症,因此治疗应采用相对应的综合治疗手段,且一定要经过儿童精神病专科医生的确诊后对症治疗。

小儿多动症区分 如何区分好动与多动


如何区分好动与多动

1、正常好动的孩子,虽然也有注意力下集中的表现,但对有兴趣的事情,却能专心致志,很少分散。而多动症的孩子做不到。

2、正常儿童虽然表现散漫,如上课做小动作,甚至吵闹打架,但当他意识到必须控制自己时,他能控制得住。而多动症的孩子却不能控制自己。

3、正常孩子作快速、反复和轮换动作时,表现得灵活自如。而多动症的患儿却表现得很笨拙。

4、中枢神经兴奋剂能使正常儿童引起兴奋。而患多动症的儿童服用后,却很快地表现得安静,少动,注意力呈相对集中。当他们服用镇静剂时,反而出现兴奋、多动。

因此对被怀疑的孩子,不妨给他们喝些咖啡或浓茶,如果孩子没有突出表现时,希望爸妈不要随便带孩子到精神病院去就诊,否则会给孩子心理上不良的刺激,也不要随便对孩子说你是多动症,这样做,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增加精神负担。

小儿多动症的原因和危害


小儿多动症是指儿童过度活动,无论何时何地,都无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包括看电影、电视等,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任性、克制能力差,脾气暴躁,做事易冲动而不顾后果,学习困难,文字书写潦草,难分清颜色和左右方向。

一般来说,小儿多动症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A、母亲孕期疾病:高血压、贫血、低热、肾炎、感冒、先兆流产等。B、分娩过程异常:剖腹产、早产、窒息、颅内出血等。C、出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受感染或有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也比较多。多动症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摄入含铅量过多也会导致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有哪些危害呢?

轻微多动症的孩子在学习上不能专心和主动,成绩不好,在行为上不能自控,不服管束,喜欢惹是生非,干扰他人。有的孩子不受家长的管教,与家长对抗、仇恨家长,影响家庭的和睦。伴随着年纪的增加,会因无法自控或受社会的不良影响,可能发生打架斗殴,严重的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多动症患者的自卫行为分析


多动症儿童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行为异常和学习困难,常遭到老师的训斥,家长的打骂及同学们的讥笑讽刺、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常常出现不及格。失败和挫折的经历使他们害怕再次遭到挫折,从而采取退缩、回避的方法作为自我防卫的措施,以试图改变处处受责难的局面。从而表现为拒绝学习,不做作业,逃避考试,甚至逃学。儿童的这种逃避行为常会被父母及老师认为有意对抗,从而加重处罚,增加了额外作业负担,更加重了多动症儿童的退缩回避行为。

(1)退缩、回避:多动症儿童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行为异常和学习困难,常遭到老师的训斥,家长的打骂及同学们的讥笑讽刺、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常常出现不及格。失败和挫折的经历使他们害怕再次遭到挫折,从而采取退缩、回避的方法作为自我防卫的措施,以试图改变处处受责难的局面。从而表现为拒绝学习,不做作业,逃避考试,甚至逃学。儿童的这种逃避行为常会被父母及老师认为有意对抗,从而加重处罚,增加了额外作业负担,更加重了多动症儿童的退缩回避行为。

(2)幻想和孤独:由于多动症儿童在学校环境中得不到应有的乐趣,他们便会为自己创造一个幻想世界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进而出现幻想及孤独症状,整日少言寡语、忧郁、自卑、失望,不与同学交往,甚至对母亲等也不予以交往、交谈。

(3)过度补偿行为:多动症儿童为了克服自卑情绪,以补偿自尊心受到的伤害,就会依仗自己的组织能力、体力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小团体,强制其他同学入伙,在课堂上起哄,欺负其他同学,对老师恶作剧,甚至斗殴。这种带有攻击性的举动,是用来显示自己的能力,从而否认自己的不足,补偿自身的缺陷。

(4)掩饰和否认:多动症儿童为了逃避责难,当老师和家长批评时就开玩笑,以阻止别人的注意力。有的多动症儿童完全否认自己的不良表现,把自己的成败归罪于家长的打骂。这种掩饰和否认行为都会无形中加重了多动症儿童的多动症状。

多动症症状:患者易出现食物过敏


(路透社医学新闻)据美国学者报道,对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症(ADHD)儿童,其发生食物过敏的几率是正常儿童的7倍。

华盛顿Georgetown大学医学中心的JosephA.Bellanti博士指出,食物过敏可能诱发儿童发生ADHD。

研究人员对17例7-10岁ADHD儿童进行了食物过敏原的致敏试验,结果发现56%的ADHD儿童试验阳性,而正常儿童中阳性率仅为6-8%。而且,当询问受检儿童及其父母是否对某些食物过敏时,4名父母(23.5%)称其孩子存在不良食物反应史。

Bellanti博士认为,食物过敏可能与儿童ADHD存在一定联系,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但是,美国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卫生研究院的David

Fassler博士指出,该研究样本较小,而且以往有关ADHD的许多研究不支持该结论,因此该结论有待于进行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多动症治疗护理:学龄前能矫治


学龄前心理行为矫治上学后正规系统治疗

背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日前称,一些多动症药物可能会引发患者的心脏健康问题,应在产品说明中加注最严重级别的安全警告。受到美药管局关注的药物包括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Ritalin和英国希雷制药集团生产的Adderall等。对于美国FDA的警示,首都儿科研究所内科主任医师李尔珍提醒说,这个结果对医生和家长来说,应该在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治疗上要更加慎重。因为在警告中的Ritalin,就是临床中常用的利他林。利他林已经过了数十年的临床应用,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安全、且有效的药物。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副作用,比如睡眠减少、食欲下降、头疼等。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提出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脏健康问题,在临床中,李主任还没有遇到过。这些副作用在药物说明书中都有说明,正规医院往往会直接把药物副作用告诉家长,结果有些家长因为害怕副作用而不愿意接受治疗,转而去一些小诊所治疗,轻信所谓的无毒副作用的药物宣传。但这样往往会让孩子得不到正规治疗,反而会耽误了系统诊治,

家长绝不能因为害怕出现副作用而拒绝给孩子用药。真正确诊孩子患有多动症并进行正规的药物等综合治疗,应该在孩子六七岁上学后。因为孩子在3~5岁时,虽然可能出现好动、爱捣乱等一些多动症的倾向,但由于此时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注意力无法长期保持集中,有些行为是儿童在气质特性方面如适应性、活动度和分心等方面表现出的个体差异,这时诊断为多动症是不妥当的,不要急于进行药物治疗。但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太合群、坐不住、爱惹事等等,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神经精神科,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多动”的可能,也进一步排查有无其他疾病。

如果有多动倾向,应该积极进行心理行为矫治。这种矫治可以在医院的心理科或神经科进行,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科普书籍和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方法得当,很多孩子在学龄前就可以恢复正常。

相信《家长如何护理小儿多动症患者》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进入上学状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