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03-29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如何培养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这世界原本就是风风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对风雨,孩子有一天终究会离开学校,还会一个人去面对严酷现实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伙伴朋友助力,如果拥有这些特质,就会有机会!

学习看到孩子的优点

一张白纸上有个黑点,我们通常都是看到那个黑点,这些年透过自己不断学习,我渐渐看到的是白色的部分。孩子若有85%的优点,15%缺点,大部分的家长都忘记看见他的优点好处。所以,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孩子需要一个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个「比马龙」定律就是:你用什么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会成为那样的人。

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当学校的老师都放弃他,认为他一无可取,把他带回家交给他妈妈时说:「笨蛋还给你」,爱迪生的妈妈却对他说:「别人看不起你,妈妈觉得你不错」。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自信。

我曾经在精神病院辅导过一位台大医科毕业的病人,透过对谈了解他的成长历程,发现他从小学到高中从未得过第2名,从中让我体认到承受高压力(高处不胜寒)的人容易失败且败得很惨!

其实失败可以带给人经验和阅历,两者加起来则形成智慧;我们究竟是要培养孩子成为会读书的人还是有智慧的人?

培养孩子成为具有智慧(思考、想象、创造力)的人

会读书的人,是从对的答案里作出对的答案(拥有的是记忆力);有智慧的人,是从对的答案里找出错的地方,或是从错的答案里找到对的地方(拥有的是思考想象和创造力)

会思考、会动脑的人可能在学校的表现差强人意,然而记忆无法长久,因为我们的脑总是重复在作记忆和遗忘的工作,许多的答案也随着时空变化而有不同。现有科学知识在8年内许多都被新的结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随着地壳变动而改变,每年实际高度都不同;1904年莱特兄弟发明飞行器才开始有「飞」的名词产生;过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将来可能是光速.因此,记那么多东西干嘛?脑袋如果背太多东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会背,不会想(思考),脑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来一样。

曾经有记者问过我,我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乐和记得爱我。

许多人是用钱养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会希望孩子怎么对我?他们以后会有什么记忆?会想到爸爸给过他什么?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么?我会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儿子是一起骑脚踏车、泡汤、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脸、骂小孩,晚上是吃饭、沐浴、更衣、骂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间不是这样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为一个人

教育的目的归要一句话是教他成为一个人。

我们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这样吗:

1.每天忙得像猪,每天作牛作马(动物)

2.每天活得像机器(会动的人.会走路的殭尸,还是年轻的老头?)

你的伟大的贡献只是工作吗?我们读了那么多书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读书、努力工作、拚命赚钱,最后是养病。

读书和工作并没有最直接的关系,并不是很会读书就会当总经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种能力(耐),读书和钱只是一个媒介,最终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说是为了编织一个梦想,一个活生生的梦,快乐有趣的梦。

生命是一种慈悲喜舍

生命是一种慈悲喜舍,这比读书更重要,会成为一辈子受用的资产,也是现今社会所欠缺的东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没有用,医生不慈悲,对病患不能视病犹亲,就对社会无用;一流的化学家不慈悲,制造毒物来害人就是恐怖分子,也对社会无用。

我有个朋友是医师,他说他每天开药时都很挣扎,为了平衡自己,他在开药的同时,也提供养生数据给病人,希望他们身体健康,下次别再来。其中有个养生方法是:天天要运动.好好睡个觉.慢慢吃顿饭。

有人一早起来就喝咖啡和茶,难道一早起来还这么累吗?不健康的人,脾气会不好,就不会以身作则。

最近的诈骗事件频传,他们都是很聪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来这种骗术,如果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用在正途该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会不要充斥着一流而无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许他们很质朴,但他们会像金庸笔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养孩子的内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与内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绩和分数,内在智能则指动机(即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是孩子将来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总共出了868个状元,每个几乎都没有什么出息;曹雪芹(红楼梦作者)、李时珍(本草纲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书生:因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创意取向)因此无法符合八股的科举制度(记忆取向)

另外,另外,兴趣也很重要(如果没有兴趣作一份工作,很难做一辈子),职业只是努力读书谋求生活的工作(会想退休);志业则是很喜欢做很开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种志业,希望我们能够培养孩子能以志业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阅读自己和大自然二本书

有位哲学家说:教孩子要读二本书: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够用心来阅读这两本书,不单用眼睛。

第一本书读自己,就是指兴趣、性向、能耐,能够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拥有自身独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怀哲,他考不上大学,后来是因为拉了一手好手风琴,一位校长破例让他在该校读书,他主修历史,自修文学,30岁的时候才念医科,38岁毕业。老顽童刘其伟,他有许多头衔,工程师、人类学家、冒险家、画家,他在38岁才开始画画,66岁成名,他的一生活得丰富而精采!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路转个弯会更好,成功需要时间,当累积到很丰富时,成功就会来到,就会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因为他提早将自己的日月精华用光了;如果2岁就会吊单杠,对他的身体发展会有害处。记得有个长跑选手蒲仲强很早受瞩目却不能长久,有人提早上大学资优生,但他们几乎没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个人12岁上哈佛大学、16岁毕业考上普林斯顿研究所,记者问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经验是什么?他回答:除了寂寞,还是寂寞。因此,我们不要用大人的角度来要求孩子,时候到了就会水到渠成,该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书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书,要多带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径星星月亮,从自然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学不到的东西。例如:台风来袭时,行道树东倒西歪,躺下数万棵,但森林中的树往往伫立不摇,其中的道理隐在自然的平衡哲学里,森林的树枝干对称而生,找着最平衡的肌理,于是耐得住风吹雨打,行道树修修剪剪,则弱不禁风。

要给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会读书硬要他读书就会成为死路。人活着常常会忘记两件事呼吸和快乐,因此只要他还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东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赞美孩子

赞美可以用最少的力发挥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处,就要去赞美他,他才会演好他自己,孩子会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处,演给父母看。例如:我女儿很喜欢烹饪,我赞美她:今天一定有一个仙女来过,不然怎么会变出这么好的东西出来?女儿就会越作越起劲。

每天孩子一回来,我问的不是你在学校学了什么?而是:有笑话吗?现在儿子回到家就会对我说:今天有笑话,听不听?

「量力」而行,现在做不到,来日方长,日后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让孩子永续的能力失去了,给孩子自信,他就会告诉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会为自己加油,未来就会有独领风骚的机会!

将来的时代是创意取胜的时代,创意就是把两个不相干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结合Walk和Man的两个概念而创造出来的;水管是因为浇花的人要浇好几处不方便而发明的;透明电梯是因为除了上楼梯外,还想看风景的想法而产生的。

家长必须要常常聆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有时候突发奇想时,千万不要骂他胡思乱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长是孩子的推手引领者,如何把孩子珍贵的东西引发出来,并将孩子从幻想世界慢慢导入现实是家长的责任。

把孩子的体力健康找回来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长路,拥有健康身体能够让学习产生1.75倍的效率。

建议每个家庭建构一个运动时间,我们家是骑脚踏车,儿子称它为“发现台北的秘密花园”,因为和他们一起骑脚踏车,我发现台北的美,甚至发现住家(木栅)附近特别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对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吗?是否能够让孩子有美好的回忆?和他们一起去织梦?

和孩子一起编织梦想

读者文摘上有个故事:老师告诉小朋友每个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帮助非洲的人凿一口井。有个小朋友回家跟妈妈要5元,妈妈说我们一起做资源回收赚这5元。后来老师说上次我说错了,凿一口井应该是5000元,于是那个小朋友号召全班同学一起做资源回收赚钱,加上企业的赞助,最后完成了这个梦想!因此,绝对不要小看孩子,他们有无限的可能性。希望每个父母能帮助孩子圆梦,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给孩子机会,他们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时,原本很担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诉我这里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给孩子机会,他的这种特质(关心他人)会出不来!

我会带孩子和我去球场,自然而然他很喜欢球类运动,也精通许多球技!也会自己看NBA(主动去学习),有次和一位年长者比赛他故意比输,他告诉我他让他的(会为别人想)。

让孩子开心一点,岁月转瞬即过,这些事不赶快去做,以后就做不到!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创造锻炼机会,增加自信心,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孩子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

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宝宝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宝宝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无形中锻炼了宝宝独立生活的能力。

不过,父母千万别疏忽了,当宝宝完成一项工作后,父母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遵循成长规律,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宝宝的劳动能力。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不应光有渊博的知识,更应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幼儿期对宝宝进行劳动能力的培养,正是为他们对未来的劳动奠定心理基础和物质基础。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劳动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宝宝肌肉的发育和完善,动作的协调发展,而且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宝宝在“我自己做”的过程中,能不断增强自信心,提高独立思考、独立做事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尊重好奇心,激发探索欲,培养宝宝独立思考的能力。

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良的性格特征即懒惰。再加上很多父母过分的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宝宝就懒于动手动脑,不愿独立思考。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教育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学会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宝宝在独立的基础上创造能力才会不断发展。

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四、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宝宝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想问题不够周全,应该听大人的话。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多给他们机会自己拿主意。

我们的传统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却总是忽略去倾听孩子的需要,生活琐事总是由父母一手包办,这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遇到任何小事都会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大人,从而阻碍了独立性的培养。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避免的有成功,有失败。身为父母,要多给孩子机会,培养宝宝自己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碰钉子,感受失败,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

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是持之以恒的过程。父母的使命是为孩子塑造一个安全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仅仅有浓浓的亲情,更重要的是有相互的信任、支持和鼓励,这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爱的真谛。

父母手则

1. 父母要给孩子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从中学习行为的规则。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父母可以让孩子去体会错误的自然后果,而后让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反省自己的行为之后,就能够学到行为的规则。

2. 父母对孩子要给予示范和鼓励,帮助孩子克服畏惧心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当孩子第一次面对陌生的环境或新的挑战时,总会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这是很正常的。这时,父母要及时给予适当的示范,鼓励孩子克服困难。

3. 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学会做出决定的方法。独立的行为其实只是独立意识的外在表现。就独立性而言,独立的思考和分析才是独立能力的根本。在家庭生活中,不少父母都喜欢替代孩子做决定,例如,今天宝宝要穿什么样的衣服,父母已经准备好了,孩子基本上不用动脑想问题。其实,我们只要稍微转变一下教育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教育效果。

让孩子学会生活,从小事做起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但我不希望儿子除了学习以外就什么事情都不会做。

儿子小的时候也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喜欢玩具,喜欢做实验,给他买的玩具到最后基本上是支离破碎的,拆了装,装了又拆了,难得有几件完整的,常常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我跟儿子讲道理,领着他一起整理了几回,儿子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还是没有主动整理东西。我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开始找别的对策。我给儿子腾出了两个柜子,跟他约好,每次玩好玩具,必须自己整理好放进橱柜,不管你怎么整理,只要玩具外面没有,跑进橱柜就可以,否则后果自负。孩子毕竟是孩子,地上的玩具仍旧如此,这下真发火了。我拉着儿子的手,来到玩具旁,问儿子到底还要不要这些玩具,没等儿子开口,我的脚已经不听使唤地把玩具给踢出去了,这下儿子急得大哭起来,知道我生气极了,马上整理了起来。从此他知道不整理好东西会造成什么后果,自己的玩具就学会了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有时还会自得其乐地说:“妈妈,怎么样?我整理得不错吧!”这时,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平常我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的时候,总是不忘记叫上儿子帮我。有时候去菜市场买菜我也把儿子带着,让他知道平常人家生活的情况,并不是美味的菜肴就会从天而降的。而是要经过很多道程序,从买菜、回家择菜、洗菜、做菜到端上饭桌,每一道程序都必不可少,都要通过努力去做,才能实现,哪怕只是一盘菜。让孩子明白所有的事情都要认真去做的道理。

其实,生活中都是些很细小的事情,但必须尝试做好。现在只要儿子有空就帮我洗菜、帮着倒垃圾,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时刻提醒他不要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要做一件事就要认真去做好,让他明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在以后的日子里,随着孩子渐渐地长大,越来越多的事情都要学着自己去做,而且要做好。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磨练意志,培养品质的过程。我希望孩子能认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情,拥有独立、坚韧的优秀品格。

家园论坛之“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园论坛之“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背景三岁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了,能够掌握各种大的动作和一些精细的动作,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要在此时抓紧培养。培养儿童生活自理的意义还不限于能力的形成,而在于自幼培养独立和不依赖成人的性格。小班的生活能力是独立用勺吃饭、用杯喝水、会漱口会洗手、会用水吞药片、会扣大扣子、会自己睡觉盖被、会大小便、会用卫生纸擦鼻涕……但是,我们班许多孩子不会脱衣服、裤子,更不用说穿衣服、裤子,部分孩子会穿鞋子,基本会自己吃饭,但桌子很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为此,我们计划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通过家园论坛的形式,让家长在交流和碰撞中,增强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

二、案例描述以下是几个家长的经验分享:

1号妈妈:1.语言上的鼓励。比如,通过和孩子交谈,告诉他们“你是最棒的”“你是可以的”“你已经是小大人了”的话来激励、鼓励他们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2.一定要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比如,孩子要喝水了,自己倒,自己夹菜,自己上厕所等。这是我们一定要给他们机会,不要担心他们会不会做好这些事情,一定要经历了,才会慢慢懂得,即使一次、二次做不好,总有做好的一次。

15号妈妈:第一,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不要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认识,要逐渐让她知道自己在长大,要学会动手做自己的事情。第二,多给孩子鼓励和参与。第三,贵在坚持。孩子虽小,只要她自己的事情,尽量让她自己去尝试、去锻炼。孩子的成长和自理也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坚持,一起努力!

11号妈妈:子轩的自理能力不算好,要说经验谈不上,很多自理能力是从幼儿园里学来的。平时在家的时候,我们采用鼓励的形式让他产生自己做事的积极性。同时大人要要适当的放手。在确保没有过多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另外,有时也会看《巧虎》动画片,很多内容对培养自理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6号妈妈:1.平时多和孩子一起做各种事情。2.尽量让孩子自己摸索、观察。3.做好一件事情,尽情的夸奖他。4.不要太在意、一直注意孩子,让其自由发展。5.在孩子面前父母装不懂,孩子就会自己努力学习各种能力。

22号妈妈:第一,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教孩子洗碗、洗小件衣服,晒被子,刚开始的时候手把手教,做不好的时候多鼓励,做错了,及时纠正,帮他改正。第二,以身作则,帮爸爸妈妈做事。第三,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做不好,多表扬,不批评,帮助宝贝,与宝贝一起完成。第四,无论孩子想做什么家务,想帮我们做事,我们信赖宝贝,放手让他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做不到。多鼓励、多表扬,慢慢地宝贝会变得很自信。

三、案例分析我们有20个家长分别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家长的想法都非常地好。

第一,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要正面教育,多鼓励和表扬孩子,通过言语的激励提高孩子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第二,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要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第三,部分家长认为,父母可以装“弱小”些,做一个懒惰的家长,在孩子面前装不懂,孩子就会努力学习各种能力。

第四,还有个别家长提高了榜样的作用,父母要以身作则。

第五,有一个家长提到了可以利用《巧虎》等动画形象激励孩子。

第六,还有家长提到了贵在坚持。

从家长的交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们的观念其实还是非常棒的,对帮助孩子的成长有很好的教育理念,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现状又是这样的呢?

我觉得原因有很多:

1.家长的观念是对的,但行为和观念不符合。有些家长心里知道如何做对孩子好,但真正的实行的时候,行为和挂念背道而驰。

2.家庭教养人员的教育不一致。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要上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定要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参与,隔代教育的溺爱,和父母的想法不一致,导致想法无法实行。

3.教育缺乏坚持性。教育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孩子的成长不是在一瞬间形成,需要慢慢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父母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耐心和坚持,导致教育的想法最终无法实现。

四、措施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将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通过幼儿园的日常生活环节,班组成员在做护理工作的时候,逐渐教会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

2.建立奖励机制。通过每日的评价和每周的评选能干宝宝,来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结合年段和班级的竞赛活动,激发孩子提高自我服务能力的积极性。比如穿鞋子比赛、叠衣服比赛等。

4.通过这些活动,以及和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明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对孩子有帮助的事情,尤其要逐渐改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想法。孩子的教育是过程性的,坚持很重要,相信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会有很大的进步。

如何培养幼儿生活好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生活好习惯

1: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文化体现在家庭成员的价值趋向、道德品格、情感志趣和生活方式中,也体现在家庭环境建设和衣、食、住、行中。家庭文化环境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家庭文化同其它方面文化相比,亲合力、感染力更强。家庭文化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在家庭文化环境中,重要的是父母的所做所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2:是从小培养。在生长、发育期,人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受引导。研究表明,3至12岁是年轻一代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12岁后,特别是18岁以后,孩子已形成许多习惯,有旧习惯抗扰,新习惯要扎下根来就困难多了。

3:是不能有例外。为了培养好习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新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在形成过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如拾金不昧等,只要有一回因私心杂念夺去了孩子好品德的追求,重新做起来就会变得困难了。

4:是要注意实践和行为指导。习惯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要躬行实践。只有不断地将社会要求、标准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只注重说理教育而忽视实践,良好的习惯是不会真正形成的。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是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

5:是从小事抓起。良好的习惯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小事上。如孩子做事认真的习惯,体现在他不丢三落四,做事有条理,观察细致等等。有些家长面对这些小事,常常听之任之,认为“树大自然直”,这是错误的看法。

6:是制定规范,运用强化机制。在幼儿园,孩子们为什么能够形成不挑食、指导东西放回原处、准时睡觉等好的行为习惯,原因就在于幼儿园有校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可惜孩子在校的艰险习惯到了家里似乎就“忘”了。其原因,除了孩子的习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外,主要还在于家里家长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即使有些规定,但由于父母对子女溺爱、娇宠心理学的作用,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也难以形成了。父母还必须适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等强化手段。例如孩子做了好事,受到他人的赞扬而继续做好事。“做好事”这种行为的增强是由于“他人赞扬”起了强化作用。强化是孩子行为塑造的重要心理机制。

父母的作用不是替孩子做什么 而是教孩子学会生活


生活中,一些父母过于注重孩子的课堂知识、书本学习、特长培训,过多包办孩子的生活事项,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对此,教育专家表示,父母的作用不是替孩子做什么,而是教孩子学会生活。

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依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务活不会做……现实生活中,生活能力如此之差的人并不鲜见。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小时候这些日常生活小事都被父母包办了,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得很差,有的甚至心安理得地成了‘啃老族’。”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关颖说。

有父母说,只要有好工作、有钱,就可以雇人干所有的事;也有的说,未来科学技术发展了,家里的事用不着都亲力亲为;还有的说,家务事没必要耽误小孩子的时间,长大自然就会了……

“父母们忽略了家庭生活是个人的参与和体验,生活能力的获得,一是靠学习,二是靠养成,这是一个逐步习得的过程,别人无法替代。只有投身其中才能提升对生活的驾驭能力,获得对家庭生活的享受。”关颖强调说。

关颖表示,人在社会上生存,就要学会怎样生活,掌握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本领。家庭是人的生活场所,比其他任何机构在传授生活技能方面都具有优势。一个人在家庭中获得的日常生活知识和能力,往往是从事社会工作和个人长远发展的基础。即使孩子成了事业上的“精英”,也同样有作为人享受家庭生活的需求,也需要练就生活中自食其力的本领。

孩子的情商如何培养


孩子情商低怎么办

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情商高手的基本功,就是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能很快了解自己的当下情绪。因此父母应先帮助孩子辨识出现有的情绪状态:“所以你不开心了?”,“所以你感到委屈了?”。帮助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状态,会带来两个天大的好处。首先,孩子可以明白,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那个“对方”。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其次,孩子可以从中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这次挨打,心理难受,以后就知道了,若去打别人,别人也就会有这样的感受。从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这会是个一举两得的做法。

帮助孩子发展负面情绪的管理技巧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养运动20分钟以上,会促进大脑中脑内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

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这孩子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

培养孩子的人际互动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应该多安排机会,欢迎孩子的玩伴来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以及共同度过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如生日等)。重视情商的父母亲在孩子参加这些团体活动时,该观察的是,孩子在和别人的互动当中,他是主动和他人说话?还是害羞不开口?当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是什么反应?而万一与他人发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应的?

家长怎样培养情商低的孩子

家长要作孩子的表率

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强,父母在孩子心中就是崇拜的对象,孩子每天用最细致的目光观察着父母的一举一动,默默地模仿和学习着。在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学会了您那一套。所以,父母必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

坚持一贯的家教作风

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爱不能是溺爱、偏爱,而应该是理智的爱,有原则的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允许做;什么不许做。对孩子的要求要始终坚持如一。如果只对孩子提出要求,而不督促孩子,时紧时松,朝令夕改,这样就难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也会对家长的要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家长从而失去威信。只有坚持始终如一的严格习惯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

以积极肯定为主的正面教育

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应多作积极的肯定,从正面引导孩子向目标发展。孩子受到激励和赞扬后,上进心就会得到强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实际,对孩子越信任,与孩子的感情越融洽,便更能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对孩子的优点要及时表扬,用适当的奖励,肢体举动来表达赞扬和愿望。没玩没了的数落只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帮助宝宝控制自己的情绪

爸妈首先要让孩子懂得,哪些情绪是好的,哪些情绪是不好的。好的积极的情绪,如热情、欢乐、乐观、和善等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应让它自由地表现出来。不好的消极的情绪,如冷淡、抑郁、悲观、愤怒等不易被社会接受的 情绪,要对它加以抑制和消除。

注意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

爸妈要与孩子心灵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而且能给予满足的,家长应该尽量予以满足。不合理而且不能给予满足的,则要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给予满足的道理。千万不能不关心孩子的痛痒,也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动辄训诉、打骂,压抑孩子的情感流露。

为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条件

家里来了客人,爸妈要让孩子相识相伴。孩子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爸妈也要适当地带孩子去参加一些聚会、晚会,让孩子见见各种场面,学习与各种人打交道的方法。使孩子增长见识,从而,使孩子在人际交往时变得落落大方。

让孩子抓住各种人际交往的机会

爸妈带孩子上街,要鼓励孩子问路。带孩子上车,要让孩子去买车票。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时,要让孩子当小主人,家长千万不要事事包办处处代替。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家长要积极予以支持,并且及时鼓励。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让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他们会互相教会怎样玩耍、怎样相处、怎样生活。家长要欢迎孩子的小朋友上自己家里来玩,也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互相信。

要经常表达爱意

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在玩耍、吃饭和交谈当中经常表达出爱意,可以培养孩子的健康情绪。

帮助孩子表达情感

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不懂得如何控制情感才表现为愤怒。

教会孩子自主决定

独立是情商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让他们从小学会自己拿主意,才能培养出独立的性格。

肯定孩子的情绪

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愤怒,而不是告诫他们“不要生气”。此外,询问他们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也很重要。切记不要在孩子愤怒时试图压抑他们的情绪。

承认他们取得的成绩

对孩子的智力永远要予以肯定,避免贬低他们的作为,否则会让孩子对失败失去接受能力。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

不过分溺爱

避免说“这事你干不了,我来替你吧”这样的话,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失去对自身的安全感。

培养孩子情商注意事项

自知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可以每天抽点时间跟孩子交谈,引导孩子坦白地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同感受。

自信

父母多多赏识孩子。当孩子表现良好或者有点滴进步时,父母应及时给予适度的赞美,鼓励孩子。

自尊

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满的行为或表现,父母也不宜对他做出无情的指责,而应该耐心地引导,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许多父母无意间在亲戚朋友面前责骂甚至体罚孩子,会令孩子尽失自尊,也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自控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总是处于一种狂躁不安的状态,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长。父母可以通过规律性的亲子阅读、书法练习、游戏等活动,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引导孩子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自理

爱劳动是孩子应该养成的一种好的品质。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孩子能够经常获得成就感,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并从成功的独立行动中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因此,父母应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际交往

孩子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亲子关系、幼儿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无论哪一种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影响。所以,父母要注意与孩子间的亲子感情,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现,教给孩子基本的礼貌等人际规则,让孩子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


我们常常听别人的家长说:“这孩子特聪明老师一讲就会”,难道孩子天生就聪明?我们的孩子就笨吗?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能力强,思维能力的开发在孩子的0到8岁起着关键行的作用。

创作思维

在孩子出生后,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各个敏感期。所以需要父母在适当的敏感期引导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能都玩过分类游戏,这其实就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这种游戏更容易让孩子喜欢从而起到开发的作用。还有在生活中我们不要过多替孩子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懒惰不会思考,相反父母应该多提问让我们的孩子去思考,这样由她自己说出的答案更有自豪感。

善于思考

提高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思维能力的题来开发,这类题很有意思,即提高了专注力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以下10道题型仅供参考:

1.哥哥 4 个苹果,姐姐有 3 个苹果,弟弟有 8 个苹果,哥哥给弟弟 1个后,弟弟吃了 3 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2.小明今年 6 岁,小强今年 4 岁,2 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 4 个人,后面有 4 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 2 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 2页,第 4 天看了多少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 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6.有 8 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 2 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就少 2 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7.老师给 9 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 1 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8.有 5 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 2 个沙包就差 1 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9.刚刚有 9 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 5 本,小明借去 2 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10.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 8 个学生比他高,后边 5 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我是小小发明家

我想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重中之重,不管在生活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之中都是很重要的,你们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如何培养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