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

03-30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3岁的小女孩,安静地坐在房间的角落里玩耍,她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一个看似单调的活动中,将一些彩色的玻璃球一颗颗地塞到玻璃瓶中。每当一个玻璃球落下去的时候,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撞击声,这样的过程中,小女孩只是面无表情地重复一个动作,将玻璃球一颗颗地放进瓶子。母亲喊了小女孩三次,她都充耳不闻。当瓶子装满之后,小女孩把玻璃球倒出来,然后继续重复这样的动作,直到母亲进来收起瓶子,她才被迫停止游戏。

“妮妮,把瓶子收起来吧,看看妈妈给你买的花裙子。”小女孩被母亲抱起来,不情愿地看了一眼窗台上的玻璃球。但是很快就恢复了活力,精神饱满的样子。其实,母亲只想转移她的注意力,小女孩每天都要重复这个游戏,少则十几次,多则几十次,这种情况让她有些担心,而女儿却似乎对此有用不完的热情和专注。

晚上,小女孩早早地躺在床上,等着母亲给她讲“床头故事”。母亲准备给妮妮讲一个新故事,但是她非要听《金色的房子》。母亲有些吃惊,这个故事女儿已经听了十多遍了,虽然她还不认识几个字,但是已经熟悉到可以背诵了,“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

妮妮的母亲想:重复一件事情多么枯燥啊,女儿是不是患上“孤独症”了?

对于成人来说,重复操作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少人都会充满疑问:“反复做事需要耐力,3岁或5岁的孩子能忍受得住吗?”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儿童本来就喜欢重复地做某一件事,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当他们碰上感兴趣的事,就会没完没了的重复地做这件事。

“重复做事”是儿童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训练活动,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幼儿特有的“常同行为”,蒙台梭利将其称为“重复练习”现象,同时,她也通过实践研究得出了儿童重复做事的必然性——为了意志力的形成。

意志力来源于选择有智力目的的活动,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即经历专注、兴趣、意志、顺从四个环节。儿童的意志力并非成人所理解的那样,可以通过后天强化训练出来。实际上,儿童的意志力形成是一个天然形成的过程,也是一种天赋的本能,它是儿童自然成长的法则。

蒙台梭利观察到,在意志力形成的第三个环节,即意志的发展,总要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其中最常见也是首要的阶段便是“重复练习”。

“反复操作是儿童的智力体操。”蒙台梭利用这个比较恰当的比喻说明了重复和智力的关系。儿童在玩耍一样东西时总是重复进行,在读一本书时总是重复听,在操作一样教具时总是重复几十次,这在成人的眼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成人认为这是由于儿童的幼稚而导致的,但是这样的重复却使儿童感受到力量和独立,并使儿童达到极度的满足。实际上,如果儿童能达到重复一种活动的时候,那是因为儿童已经能够相当程度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控制到一点上。这种状态我们才把他称为注意力集中。这种集中的注意力在重复中,儿童的内心就获得了一种力量。我们把这种力量解释为控制的力量,儿童既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又能控制自身之外的物质世界。

许多父母都不难发现儿童重复练习的现象,要么是在学校,要么是在家里。但是,他们多数会表现出茫然的表情,并不知道这就是孩子意志力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正是基于“重复练习”的起点,儿童才慢慢形成了自制和自觉的能力,为进入第二个阶段打下了基础,即自由地选择自我训练的生活方式。

人们已经意识到手和语言是人类智力的两种外部表现,所以重复地听、说、读、画,以及所有重复性的劳动都是促进心智发展的运动。儿童喜欢用双手去重复做事正是他工作本能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对一些“基本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可以自主阅读之前,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重复听故事的阶段。重复听故事,能使儿童逐渐地掌握故事中的词句,使一些好词好句在记忆中得到反复强化,并积累一定的语言经验,从而使孩子在自编故事时,把那些储存在脑海中的语词语句,迁移运用到新的故事情景中。所以,让孩子重复听故事,不但令孩子获得了有关知识信息,学习了一些语词语句,懂得了相关的道理,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为孩子提供了创造性言语表达的素材,开发了孩子的语言潜能。

让儿童为之着迷的“基本工作”还有很多,比如把瓶盖拧下来再盖上;把玩具反复地拆开、重装;打开房门再关上等。类似的重复行为都是儿童的基本行为,不具备任何目的性,它们对儿童来说都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也是儿童进行的不够成熟的努力。“重复练习”的行为能够满足儿童特定时期的需求,也更容易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独立感。另外,驾轻就熟的工作内容更容易让儿童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点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

然而,这些看似枯燥、简单、浪费时间的重复练习,却容易使成人与儿童之间发生冲突。成年人的思想中,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障碍,即“最大效益法则”。当他们看到孩子付出巨大的努力却收效甚微,或者一直在从事浪费时间却毫无收获的劳动时,就会忍不住想去干涉或帮助他们。

在成人看来,类似于反复把彩色玻璃球放进瓶子里的游戏是一种琐碎而毫无用处的工作,他们不能理解儿童为何对此那么热衷而痴迷。实际上,成人不理解儿童“重复”行为的根本原因是——行动的节奏。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去医院探望患病的父亲,老人中风了。当她看到父亲倔强地用颤抖的双手异常缓慢地把水杯举到唇边的时候,那种抖动的动作与父亲昔日行动自如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位母亲因为看到了这种反差,所以十分痛苦。于是,她产生了一种冲动,即帮助父亲喝水。实际上,她想设法用自己的行动节奏去代替老人的节奏,以此缓解心中的不适。但是,当她3岁的儿子充当这个角色的时候,就变得十分耐心,刚好符合老人需要的节奏。但是,一旁的母亲又产生了上面的那种冲动,因为她早已习惯了那种敏感而迅速的节奏。

当儿童在做一些重复的事情时,成人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这件事,会产生一种干预儿童的欲望。然而,这么做对儿童的心理需求不但毫无帮助,还破坏了他们喜欢做的事情,阻挠了他们自由地行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儿童学拼音的练习小游戏


1、打扑克游戏

打扑克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游戏,可以利用这种游戏进行拼音练习。玩法有很多,例如:

在学完六个单韵母后,可以玩打扑克的游戏复习单韵母。家长跟儿童一起制12张扑克牌,扑克牌上分别写出6个单韵母,每个单韵母写两次,做游戏时,像打普通扑克牌一样先把牌洗一洗,按顺序起完牌后,家长先出a,然后提示儿童出下一张,依次类推。下次可让儿童先出,问应该先出哪一张。学习的字母多了以后,也可以制作更多的扑克牌来玩这个游戏。新颖的扑克牌玩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儿童学拼音的积极性

2、连线画动物

儿童大多喜欢小动物,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画有小动物轮廓的卡片,轮廓图上适当的位置点有圆点,一个圆点旁边写着一个拼音字母。让儿童按拼音字母的顺序用线把圆点连起来,卡片上就出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还可以让儿童说一说卡片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给不同的小动物涂上不同的颜色。儿童通过动手连出了馋嘴的小猫、可爱的小兔、美丽的孔雀……,既复习了拼音,锻炼了儿童动手的能力,还培养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编总结: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时候偶尔会感到枯燥,特别是在孩子在学习拼音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就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学拼音的特点,掌握儿童学拼音的方法,通过小游戏来引起孩子学习拼音的兴趣。只有掌握了方法,孩子才会在幼儿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儿童钢笔字的练习须知


儿童钢笔字的练习须知

孩子学钢笔字比成年人学钢笔字要容易很多,对于孩子学钢笔字须知的技巧与方法有很多,一般说来孩子学钢笔字须知三句话:

1、胸中有字

孩子学钢笔字经过描红、临帖、背帖,字的点画、结构和形态,就好像这个字变成照片印在大脑里了。将要写这个字的时候,你就把这张照片从大脑中抽出来,然后用笔写出来。

有一个成语叫“庖丁解牛”,在这个厨师的眼睛里,牛是一个整体,又是很多个部分。每个部分什么样,这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是什么联系,厨师心里一清二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研究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我们学习书法也一样,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以及笔法要搞清楚,搞清楚并且熟记于心,就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

2、意在笔先

就是孩子学钢笔字的时候,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3、笔笔送到

这是孩子学钢笔字运笔的要求,一个字的所有笔画,都不可以马虎随意,起笔收笔要到位。笔画的位置、大小、长短、轻重、指向、角度变化都要心中有数,并且手要跟上。

另外孩子学钢笔字还要注意:1、正确地拿笔(执笔方法和执笔姿势);2、不要急于求成,贪多图快;3、练习一段时间后如果觉得自己的字还是不太满意,这说明你的分析水平提高了,是个好事。要看到自己确实是在不断进步的,一定增强信心。

儿童体能训练的练习方法


儿童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简单的练习方法

体能是人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身体形态,二身体机能,三身体素质。正确的体能训练不仅能够塑造儿童、少年的良好形态同时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还有利于少年、儿童掌握各种运动技术,同时又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增强抵御疾病。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经常参加运动的人群的智力平均水平高于同龄人群。参加体能训练能为少儿学习提供充沛的体力与精力,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体能训练少儿可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使其更加乐观、自信、精力更加充沛,还能够刺激大脑皮层使其产生兴奋,从而消除细胞疲劳。

少年儿童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但肌肉组织的增长往往落后于骨骼生长,肌肉发育不平衡,再加上骨骼的骨化尚未完成,弹性和柔韧性较大,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啊,稍不注意便可能发生肢体畸形,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因此要科学性的对少儿进行体能训练。通过体能训练能使少儿肌肉活动能力提高,促进骨骼的生产发育,使骨骼增长、变粗,使韧带更坚固、关节更灵活其次,由于体能训练改善了血液循环,骨组织得到了更多的营养,同时,运动对骨骼起着一种机械刺激作用。所以,促使骨骼生长加速,使孩子的身高增长。

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儿童、少年身高明显高于同龄儿童。儿童、少年时期,骨骼正在快速发育,不能够承受较大的力量练习。少年、儿童的力量练习主要通过克服自身体重来进行。如俯卧撑、仰卧起坐、两头起、靠墙倒立等。但也可以进行“小力量练习”,进行力量练习后与跑跳结合。儿童、少年要均衡的发展灵敏、协调等不能一味的追求力量练习。

简单的练习方法:

在幼少儿时期应形成正确的运动方式,调整肌肉平衡,矫正不良身体姿态等方面来进行练习。幼少儿时期应从最初的基本动作开始进行练习:

【第一个阶段16种基本动作模式】

走、站、跳、跑、攀、爬、抛、投、推、拉、拍、踢、钻、转、滚、平衡。

【第二个阶段三种基本技能】

1.身体平衡技能:直立、弯曲、伸展、转动。

2.身体移动技能:爬行、翻滚、行走、跑步、蹦跳、跨越。

3.物体移动技能:抓握、拿捏、拍击、传接、投掷、踢蹬。

【第三个阶段三种基本能力】

1.综合运动能力:爆发力、灵活、灵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协调毅力。

2.身体运动能力:速度、力量、平衡、稳定、柔韧、耐力。

3.感知运动能力:定位、定量、反应、预判、节律、操控、定向。

婴儿爬

趴在地面,两腿伸直并拢。手臂在身体两侧撑地向前爬行。面部朝下,腿部保持并拢放松,靠手臂撑地前行。

小白兔跳跃

团身屈膝,双臂放置双膝外侧手掌着地,臀部翘起,重心前移,脚跟翘起,双臂伸向前方手掌缓慢落地,腿部发力向双臂靠拢连续蹬

直体翻滚

身体平直俯卧,双臂向上伸直,双腿并拢,用髋部的扭转力,至身体左右翻滚。

头部微抬,防止面部触碰到地面造成损伤

平板爬

双手掌与双脚尖着地与肩同宽,支撑身体保持平行状态,微顶臀,进行侧向行走,或者进行原地转圈手脚配合式爬走。

平衡木爬

宽15cm,长5M的长方形木板。练习者只能有手和脚接触木板。若果身体其他部位接触木板以及接触地面则任务失败。

高抬腿练习

原地高抬腿练习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下肢爆发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平衡能力。两手张开,掌心向下放于腰间。大腿手臂保持不动,抬大腿碰到手掌。

儿童表情心理解析之重复


表情六、重复

我发现我五岁的孩子最近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在看动画片、图画书时,特别喜欢重复。即对看过的动画片和图画书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对新的、未看过的反而不太感兴趣。请问这样正常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儿童心理分析:

这位家长对孩子的观察很细心。四五岁的孩子出现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的,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一特点。

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个性的原因。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上,能表现出人的个性的不同特点,孩子的个性正在形成和发展,这种个性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表现出来。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正是一部分孩子喜欢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喜欢重复的个性的一种体现。

二是心理发展水平的原因。由于幼儿的认识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很不完善,所以就不可能象成人一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这样,孩子如果是每次都看不同的动画片和图画书,就会出现记不住、无法接受的现象,而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则能避免这一现象,使孩子在重复中检验自己的记忆和期望,从中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心理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也会逐渐消失。

所以,孩子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的现象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害处。如果这种现象的程度非常严重时,家长可以适当进行引导。

如何开发儿童智力


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在同样的情况下,儿童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深度、广度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截然不同。如在一次智力测验中,测验员出1、2、3、4、5、6、7、8、9、8、7、6、5、4、3、2、1、共17个数让6-10岁的几个儿童相加结果,一个6岁的儿童在3分钟内答出81,而有的儿童一个数一个数的相加还出现错误。为什么有这种不同的结果呢?隐藏在事实背后的原因是每个人智力发展水平不同。为此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是,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儿童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注重开发儿童的智力。

一、什么是智力

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它具有无法观察到的特点,关于智力的概念是国内外长期争论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在我国较为流行的看法认为,智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观察力,它包括有智力的条件--注意力;智力的窗口--观察;智力的储存器--记忆力;智力的翅膀--想象力;智力的中枢--思维力;智力的转换器--创造力;早期儿童还需要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它是智力的基础。由于智力是一个人许多能力的总称,因此人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能力或专长不等于智力,例如有的人记忆特别好,但逻辑思维差;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好,但想象力、实践能力差,这只能说某人在某一方面发展不错,不等于智力好。只有智力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才能称得上智力发展好。前苏联的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活动的形成过程一般有五个阶段:

第一,了解当前活动阶段。如听老师讲解或演示获得一般的表象和初步理解。

第二,运用各种实物来完成活动的阶段。如用小石子或小棍计算活动。

第三、有外部语言参加的,依靠表象(头脑中的形象),来完成活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能离开实物,而依靠外部语言对头脑里留下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如老师问,1+1=?,儿童头脑中会出现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2个苹果的口算。

第四,只靠内语言(不出声的语言)在脑子里完成活动的阶段。

第五,智力活动过程,简约化。多进行某一智力活动以后,这一智力活动的阶段逐步简约化,以高速度进行,则智力活动的能力便初步形成。3-6岁儿童智力一般可以发展到第三阶段,发展突出的可能达到第四阶段。

二、为什么要开发儿童的智力

(一)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没有一定的智力就难以掌握较多的知识,具体讲没有注意力、观察力、儿童就无法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没有记忆力,知识就无法巩固、保存;没有思维力,就无法对事物有深刻地认识,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没有想象力,就无法创新。所以说,智力不发展,就无法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开发智力产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力愈发展、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愈重要,对劳动者具有的科学知识,文化素质要求就更高。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为未来的社会准备人才。未来的社会是一种开放型、进行型、动态型、网络型、高效型的社会。需要的劳动者,不只是体力型,知识型的人才,而且是智能型(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选择力、综合力、创造力)的一代新人,故教育应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实际上是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智力竞争),谁最早最多地拥有高智能人才,谁就在这场竞争中获胜。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放在了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强儿童智力开发,早出人才,出高智能人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紧迫任务。在现代生活中,没有高智能的人是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

(三)开发智力对幼儿有特殊的作用

从智慧器官大脑的成熟来看,新生婴儿大脑重有400克左右,3岁时,脑重量已达1080克,4-5岁则增加到135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1400克的重量。有人说,0-5岁有天壤之别,5岁到成人只二步之差,5岁前后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由此可见,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对于开发智力促进成才具有特殊的作用

三、如何开发儿童的智力

(一)丰富知识,开拓眼界

智育包括发展智力,掌握知识技能两方面。单纯灌输知识,机械地背,容易抑制学生智力的发展,如果不从掌握知识技能和活动来发展力,搞什么单纯的智力训练,也只能是一种训练的游戏,没丝毫的价值。因此,要发展智力,必须正确处理智力与知识的关系。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掌握知识的过程,智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草之木。例如,狼孩,因没有掌握人类知识的过程,所以不具备人的智力,他有狼一样的生活能力,却不具备人的思维能力。又例如一对双生子,出生后不久,一个生活在密林中,一个生活在大城市。他们长至四岁左右时,林区的孩子来到城市,此时对他们进行智力测验,结果林区的孩子身体强壮而智力差,因为林区的孩子接受文化科学知识少。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智力能否顺利发展,还要看给儿童传授知识是否全面,方法是否得当。

智力低下儿童的8个表现


智力低下有哪些症状表现

一些细心的家长发现,自己家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有点不一样,理解能力差,表情不自然,学习困难,还经常会做一些奇怪的动作,感觉有点像弱智,因此想了解下弱智的症状表现,那么弱智到底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弱智诊疗专家罗荣峰指出:弱智是指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IQ低于70即怀疑为弱智。家长可根据以下8大弱智儿童典型症状,初步判断孩子是不是具有弱智倾向。

弱智儿童早期8大表现:

1、运动及神经发育落后,如生后1~3个月内异常安静,少哭或多动,4个月对母亲无反应;6个月尚不会笑;1岁尚不能坐;2岁尚不能走路和说话。

2、常有痴笑、张口、伸舌、流涎、磨牙、噘手指等无意识的表情、动作,或尖叫、哭闹。

3、双眼无神,不能有意识的视物和随物转移视力,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

4、对周围事物反应能力差,情绪不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

5、语言明显落后于同龄儿而又无视听障碍,或智差同时伴有视听障碍。

6、运动障碍,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的起始年龄都比正常同龄儿要晚。尤其走路更明显,往往要到2—3岁或3—4岁才会自己走,而且走不稳。

7、学习困难或学习成绩差(常见于年龄较大的轻度弱智患者)。

8、并发癫痫:弱智与癫痫关系密切,20%的癫痫患者有弱智,在弱智患者中,20%~ 50%有癫痫。

当然,不同年龄的孩子所具备的行为能力也有所差异,这些表现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根据孩子的年龄、病史和具体表现,是否是弱智可到国家专业医院检查。

说话方式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华盛顿大学的医生和科研人员发现,我们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对他们的智力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学习方式。

指示型家长和社交型家长

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家庭的对话,发现家长的说话方式主要有两种:指示型和社交型。

指示型家长与孩子的谈话基本上都是清楚的命令,比如:“拉住我的手”,“把电话给妈妈”,“好好吃饭”。

指示型家长不需要从孩子那里得到回答,他们只希望看到自己的指示被遵守。这就是说他们的孩子不需要思考答案,也不用加入谈话。

社交型家长则会在谈话中使用“什么”,“怎样”和“为什么”。他们会不断想去理解他人:“我真想知道她为什么没来电话?”或是“你觉得咱们应该去哪里?”他们常常会问孩子这类问题,把他们带入自己的思路。

社交型家长的孩子会从这种对话里得到显著的好处。他们普遍地更早学会读写,在学校的功课也更优异。对这个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在不断地理解其他人和事情的过程中,社交型家长无形中引导了孩子思考与逻辑。也就是说,他们在告诉孩子:要是想加入咱家人的谈话,你得动脑子才行。难怪它的影响能够持续孩子一生。

很多家长与朋友谈话时是社交型,但与孩子谈话时就变成指示型的了,谈话由充满互动的交谈变成了简洁而有效率的命令,内容也变得枯燥乏味。

儿童的智力发展非常快,往往在几个月间他们就能学会大量东西。家长要想应付如此快速的发展,重点在于提供给孩子丰富多彩的词汇库和能刺激他们思考的谈话。

虽然有的时候,简单明了的指令在孩子身上更有效果,尤其是两三岁的小孩,然而,从长远看,能够带动孩子一起参与,才是对他们更有益的。

如何成为社交型家长?

下面给想成为社交型家长几个简单易行的建议:

——给孩子读书的时候,你可以一边看着书上的图画,一边说出你的想法,并且邀请孩子一起来:“这些小猪要去哪里呢?”,或是“啊哟,这只小鸡躲起来了……它在躲谁呢?”你的问题最好有多个合理答案,这样孩子必须在真正思考之后才能回答,而不是随便猜一个正确答案了事。

——带孩子买菜的时候,留几分钟时间来跟孩子聊聊天,跟他谈谈刚才见到的食物、人和事情,听听孩子的看法。你可以问孩子晚上想吃什么,其他家人最喜欢吃什么。记得不要太严肃,这是轻松愉快的谈话。

——当你跟孩子一起排队或是等候时,跟他像朋友似地聊一聊。你会发现小孩能谈论的话题远比你想像得要深,当他问你问题时,你可以摸索他的思路,然后与他探讨所有的可能答案。把指示性的回答留给简单的问题,比如厕所在哪里之类。

——在家里与孩子谈话时,有意识地让他明白你的思考方式。让他知道你在想认识和理解他,这不但能教导他也如此对待别人,还能让他更愿意加入谈话,并从谈话里学到新东西。

社交型家长对孩子成长的益处

——让孩子明白你在乎他们的思想和意见,他们与你生活中的其他大人一样重要。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欣赏自己的个性,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优点不仅仅是听话。

——大量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加强他们的读写能力,在学校成绩更优异。

——教导他们积极沟通,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日后在社会上。这对他们的个性成长极有好处,懂得沟通技巧的人,才最有可能出人头地。

——让他们学会有创意地思考,而不是听从别人的意见。所有孩子都是天生的创意思考家,可惜的是,很多时候他们的天赋被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方式磨灭了。

——让孩子更独立自强。

与此同时,社交型的谈话对家长也同样有好处。你会发现你的孩子远比你想像的懂得更多,谈得更深。你跟他们聊得越多,他们的意见也越成熟,从而使谈话更加有趣。很快你就会意识到,在家里跟我们的孩子聊天,不比跟你的朋友们聊天逊色。

建议:假如你不是天生的社交型家长,或面对孩子时不是社交型,建议你姑且实验三十天,你一定会惊讶它的效果是多么显著!很快地,与孩子聊天会变得自然而然,完全不用你特别努力。

什么是有利智力发育的环境


印度的“狼孩”(由狼抚养的人类的孩子)曾经在世界上引起震动,尽管世界各地人们发现了“狼孩”后,大多都提供各种条件为他们进行治疗,以期达到正常人的智力水平,但均未成功。这是因为“狼孩”自幼生活在动物伙伴中,接受的是狼活动的信息,他们错过了人类受教育的关键时期。

这说明在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中,遗传因素决定了智力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决定了智力发展的现实性。那么,在孩子智力发展的过程中,怎样为孩子提供有利于智力发展的环境呢?

1、为孩子提供丰富的信息刺激。丰富的信息刺激可以使孩子产生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索愿望。如家庭中的摆设就是良好的信息刺激源,但不能只作为永久性的、名副其实的摆设品。在安排一些摆设中,要考虑到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如在家中适当的地方摆上几盆花,饲养几条金鱼,这无疑对孩子来说是大有裨益的。每天让孩子闻一闻花香,观察花开花落的现象,让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出各种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喇叭花的形状像什么,马蹄莲花的形状像什么,为什么不给花浇水它就会枯萎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可以使孩子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又如孩子在观察金鱼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金鱼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尾巴又是什么样的,这就大大地发展了孩子的观察力。

2、经常和孩子讨论一些问题。如下大雨和下小雨的雨声有什么不一样,天热时怎么办,天冷时怎样御寒,停电了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处于思考问题的情境中,促进其智力发展。

3、开展一些有利于孩子智力发展的活动。如“词语接龙”比赛(大小—小花—花儿—儿童—童年……),可以扩大孩子的词汇量。下棋比赛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判断能力。

4、为孩子布置一个有利于智力发展的小天地。家中应专门为孩子布置一个小天地。在孩子的小天地里,环境布置要儿童化,允许孩子对自己的小天地提出怎样布置的意见。摆设物不宜过多,要易于孩子拿、放东西和整理物品,一般来说,孩子的小天地中要有一个书架,从小培养孩子喜爱书、受读书、会整理图书的好习惯。小天地中,玩具柜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让孩子学会摆放玩具,爱护自己的玩具。另外,小天地中还要有一个工具柜,让孩子把纸、剪刀、糨糊、蜡笔等物品整齐地摆放。一旦孩子喜欢了自己的小天地,他将会在这块小天地中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自由地玩耍,快乐地创造。

适合新生宝宝的体操


最好是在孩子睡觉之前给他做操,他可能会睡的更香。吃饱了之后不要动他,在两顿餐之间,可以让他活动一下……

婴儿操不同于婴儿抚触。婴儿抚触是局部的皮肤抚摸、按摩。它需要手有一定的力度,进行全身皮肤的抚摸。新生儿被动操,是全身运动,包括骨骼和肌肉。抚触孩子刚生出来就可以做,而婴儿被动操是在10天左右才开始做。室内温度最好在21--22度之间。月子里每节操做6--8次。一天一次,甚至两天一次也可以。

1、上肢运动:把孩子平放在床上,妈妈的两只手握着宝宝的两只小手,伸展他的上肢,上、下、左、右。

2、下肢运动:妈妈的两只手握着宝宝的两只小腿,往上弯,使他的膝关节弯曲,然后拉着他的小脚往上提一提,伸直。

3、胸部运动:妈妈把右手放在宝宝的腰下边,把他的腰部托起来,手向上轻轻抬一下,宝宝的胸部就会跟着动一下。

4、腰部运动:把宝宝的左腿抬起来,放在右腿上,让宝宝扭一扭,腰部就会跟着运动。然后再把右腿放在左腿上,做同样的运动。

5、颈部运动:让宝宝正趴下,孩子就会抬起头来。这样颈部就可以得到锻炼。

6、臀部运动:让宝宝趴下,妈妈用手抬孩子的小脚丫,小屁股就会随着一动一动的。

给宝宝做操时不要有大幅度的动作,一定要轻柔。

相信《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儿童歌谣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