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父母给我最好的礼物

04-12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信任是父母给我最好的礼物》,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当我还处在青春期的时候,我狠狠地对母亲说,你要信任我,如果你信任我,我会做的最好给你看,那时候,我十五岁。

十年后,当我硕士毕业,回头去看走过的十年的时候,突然想起青春期的那个细节。往事须臾,十年后的我现在拿着稳定的工资,有一个爱我的男友,等待着和他步入婚姻的礼堂。父母的信任,是给我最好的礼物。

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到了读硕士的时候,每个月竟然也有了3k到4k的收入,这些都离不开母亲对我的信任。记得很小的时候,她和我说,钱是要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如果你不是很会赚钱,那么你只有好好存钱。

我是个大手大脚的孩子,上大学的前几年,每月拿着父母的几百块零花钱,加上学校的补贴,还有零星的稿费,生活无忧无虑。但是突然有一天,母亲告诉我,除了住宿费(硕士是公费的,不用出钱),我们将不再给你提供零花钱,如果你要用钱,那么,请你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零花钱,我们很信任你。

我一愣,点了点头。不赚钱的时候,拿着父母的钱觉得自己很富裕;但是一旦断了经济来源,却发现自己好像找不到北了,怎么赚钱,去哪里赚钱,这些问题在脑海中纠缠了很久很久……

终于,我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家教。老实说,我实在是一个懒惰的孩子,家离大学也就1个小时的车程,后来开通了地铁,本科时的一大半日子都在家里度过,身边的许多人都做家教,只有我,笃悠悠地吃遍了学校后门所有的小饭店。终于,在读研一的时候,我开始了我的家教旅程。

好在本科学的是师范,一开始我教的是中学的语文,微薄的收入还是无法解决我平时的开销,只是孩子的笑脸和频频点头,让我觉得教师的心灵十分充实。突然有一天,我问自己,你除了教语文,还有什么其他的特长?我是凭兴趣做事的人,本科的时候,我考过了英语口译,也通过了日语2级,两门语言的特长几乎渐渐被我忘却,突然,我恍然大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开始教起了外国人汉语,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都成为过我的学生,我的视野渐渐被打开了,对外汉语的教学也让我的荷包渐渐丰厚起来。我发现,有的外国人不仅仅需要汉语学习,一些日韩国家的学生还需要英语辅导,而我的英语也不错,于是我又接下了教英语的任务……

教学是相长的事情,除了教书,我渐渐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由于以前讲课的经历不多,所以和人沟通的方式也要重新学起,日语和英语的学习尚有发展的空间,于是,我一边学着一边教着,渐渐地,我忘记了父母不再给我零花钱这件事,甚至偶尔也会买些礼物给爸妈,让他们有着小惊喜……

一眨眼,我终于要结束7年的大学生活了,也凭自己的能力顺利找到工作,我没有成为老师,而成为了一名收入稳定的公务员。我也找到了那个最爱的人,他是个博士,不是富家子弟,但是踏实肯干,写着一手好文章。我知道,那才是真正适合我的男生,不纨绔,不自满,而是兢兢业业地前进着。在毕业典礼的晚上,我带着毕业证和学位证回家了,母亲交给我一个信封,打开信封的时候,我愣住了,信封上写着“零花钱”,里面是一张三万块的存折,母亲说:“这几年,我们都没有给你零花钱,但是每个月都帮你存了钱,现在,我们把零花钱交还给你。因为我们信任你,我们认为女儿会努力计划自己的人生,所以一横心,三年没有给你一分钱。我们的女儿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那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

想起很多年前,我的那句大话,“你要信任我,如果你信任我,我会做的最好给你看”,父母的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带着这份礼物,我信心满满地走入了社会,成为了一名社会人。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的信任,让我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自尊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一个孩子自尊的相当部分来源于父母对他的评价,当孩子深感父母爱他又尊重他时,他的自尊便会迅速得到提升。

很多孩子知道,虽然父母是爱他们的,但未必尊重他们,比如,当孩子与客人攀谈时,您可能会命令他不要“多嘴”,或者代他表达某种意思,甚至嘲笑他的“幼稚”和“愚蠢”……这些不明智的举动无疑会极大地损伤孩子们的自尊心。

您应该带领孩子多做一些“平等”的活动,让孩子们得到这么一个信息,在大人心目中完全有他的位置;听他们讲故事,不要小看这些小事,它们正是在孩子心中筑起自尊之宫的砖块呀!

帮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作为父母,我们的任务便是当孩子们可靠的“同盟军”。当他们沮丧时,我们得为他们鼓气;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就为他们提供克服困难的种种“工具”,其中一门“工具”就是“补偿”——让孩子不仅要看到不足之处,也要发现自己的长处,而绝不把自己看得“一团漆黑”。

为孩子在竞争中鼓劲:当孩子在智力、体质或外貌上“相形见绌”时,父母更应帮助他在这充满竞争的世界中学会奋斗。任何“低能儿”得知有父母作“强大后盾”时都会勇气倍增,不过,在鼓励孩子勇于拼搏的同时,您也应教育他们领悟真正的人生价值,要他们热爱他人、热爱正直、热爱真诚。

让孩子学会严于律己:处罚会不会使孩子灰心丧气?答案取决于父母处罚孩子的方式和动机。切记不要在众人、尤其在孩子的朋友面前处罚孩子,也绝不能将处罚孩子当作给自己泄怒的手段,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到,如若完全不要纪律约束,他便没有人尊重。

注意孩子的“课堂表现”:入学后,如孩子成绩不理想,会有许多因素易使孩子失去自尊。这时,如有可能,可请家庭教师,也许能助孩子一臂之力。要是孩子尽了全力而成绩依然不佳可别训斥或讥笑他,原因很简单:人人都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时。悲剧恰恰是:仍有为数众多的父母缺乏自知之明,非要自己天资不足的孩子成为第二个爱迪生或牛顿。

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成年人的许多能力实际上是在童年时代便培养起来的,因而父母该鼓励孩子具有与年龄相适应的责任心,不能什么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长大一点了,他便喜欢“自作主张”。七岁的儿童通常都能自己穿衣服,也会铺床、扫地。

父母是宝宝的最好“玩具”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能否最大程度地发挥潜在的智力,极大部分有赖于5岁以前所接受的感觉及智能刺激的多寡。1岁之前的孩子尚未进入主动探究周围世界的阶段,给予孩子较合理的感觉刺激和较多的情感交流,应是最好的选择。爸爸妈妈是帮助孩子了解世界的第一人。

实际上,可以作玩具的东西很多,也并不是越新奇特越好。一些简单的家用物品,如可握、可捏的塑料瓶、空盒子、可咬、可磨牙的东西等;也可自己改装,只要颜色鲜艳,可拿着玩的任何形式的物体,同时体积够大,孩子不致吞咽下去,经过消毒,没有伤害

都可以。商店里也有一些不错的选择,如挂在小床上会动的一类玩具;还有一条横杠加上一些圆环的一组装备,婴儿可抓,也可以用手拉的;或是清晰可见的塑料水族馆,里头有鱼,可以挂在小床边让宝宝观看……

父母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可玩的东西,可听、可看、可感觉的东西。

最好的玩具就是爸爸或妈妈,这个“玩具”是宝宝最喜爱的。任何玩具都比不上爸爸妈妈和宝宝的交流与玩耍,因为爸爸妈妈是充满感情的,是有创造性的,是变化无穷的。

妈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宝宝说话,跟他戏耍。许多做妈妈的在沉默中给孩子换尿布、喂奶、洗澡、为什么不在这些时候说话呢?要以为你是在“对牛弹琴”告诉宝宝你正在做什么,他将得到感觉及智能的刺激。

应该对他说些什么?喜欢说什么都行,可以说:“我的小宝宝饿了,瞧这小嘴噘的,来我们吃好吃的了,宝宝大口大口地吃,快快长大,长成个大小伙子……”也可在说话的同时配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说:“要换尿布了,来来来,马上就要舒服了。妈妈给你换一个又干又软的小尿布,把你包起来,舒服了吧,笑了吧!”每一位母亲都告诉宝宝她自己的一套话,对宝宝唱她自己的歌。

对宝宝唱歌、说话、做好笑的鬼脸,或是轻轻摇他,和他戏耍的时候,正是给予他感觉刺激的时候,这将促进他智力发展。

尊重孩子是最好的六一礼物


“六一”国际儿童节临近,各大商圈早就点燃了商战的硝烟,无论走进哪家商场,都随处可见“迎六一”、“庆六一”的条幅和海报以及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儿童商品,随之而来的是比平日多出几倍的客流和销售额。几乎所有的大人都以为,过儿童节送给孩子学习用品、玩具、衣服,或者领他们去吃一顿大餐,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一件心爱的学习用品,一个精致的玩具,一件漂亮的衣服……如果孩子喜欢,这些当然都是不错的礼物。但是,什么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呢?笔者认为,尊重孩子,是送给孩子最好的六一礼物!

许多人认为自己一向尊重孩子,但是,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并不容易。比如某小学的学生在写《给我一点时间》的作文时,竟有超过70%的孩子选择了一个共同题材——被妈妈逼着整天培优,学习压力大,期望妈妈给自己一点时间。3000名十龄童不约而同地将妈妈刻画成“变色龙”、“母老虎”、“河东狮吼”的形象。

母亲的形象被孩子们妖魔化,令人震惊。但是,如此之多的孩子却代表着社会上所有孩子的声音:请尊重孩子们!可是,我们的父母以爱的名义驱使孩子赶场培优、参加奥赛、练琴学画等等活动,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孩子们渴望拥有快乐的童年的天然权利,就这样被无情地剥夺了,也给他们的灵魂深处留下了伤痛,这种痛并不因为血缘关系而消除,不因为父母的良好初衷而磨灭。

孩子是家长的孩子,他们更是自己的主人。但是,现在很多父母不能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来尊重他(她),而是漠视孩子的真正需要,强制孩子走自己为他们设计的人生目标。试想,那些惟恐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们,那些逼迫孩子拼命学习的家长们,哪一位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来尊重他?把孩子看作是自己骄傲和自豪的资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啊!

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尊重孩子,将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则,也是家教的成功之道。

因此,笔者想善意地提醒家长们:学习用品、玩具、衣服等有形的礼物,可以让孩子度过一个愉快的儿童节,无形的礼物却可以给孩子一生幸福。尊重孩子,就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节日礼物,更是最好的人生礼物!

最好的礼物是在一起


在上高中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据说是很权威的心理测试,让你想象自己在一个郊外的晚上,抬头所看见的月亮的形象,我的回答是,没有月亮,我看不见月亮,但是我到处都可以感觉到月亮的光。

当结果被公布,这个竟然是测试我心目中母亲的形象的时候,我真的很震惊,很惭愧,这种介怀一直伴随了我很多年。在我的心中竟然没有母亲的形象?这,太不可思议了。

三四岁之前,我的确觉得妈妈是个很神秘的角色,因为她在医院工作,晚上要上夜班。所以大部分时候我都是白天和奶奶在一起,晚上由爸爸带着,我还记得爸爸指着下班回来熟睡的妈妈对我说,那是你妈妈。

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又去南京儿童医院进修了半年,在这半年,每天都是爸爸来接我回家。

等到上了小学,我才发现妈妈上夜班的最大好处是,我回家不用带钥匙,因为妈妈会在家里。结果不带钥匙的坏习惯一直养成,直到三年级的以后,妈妈不再需要上夜班以后,我仍旧几十次的尝到了没带钥匙闭门羹的滋味。

直到逐渐长大,逐渐的经历了很多事情,才发现,原来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一直深深的溶入在我的生命里,不可分割。就好像我曾经的心理测试一样,父母都不善言辞,对我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教育,更多的不断的渗透在我的生活里,用行动让我明白,让我感觉到爱,更学习他们身上的很多品质。

回味多年前黄磊的《我想我是海》的歌词:

没人分享,

再多的成就都不圆满;

没人安慰,

苦过了还是酸。

我觉得这两句说的竟然是父母。

朋友来了又去,聚了又散,因为时间抑或空间,从亲密变得疏远。

当我在每一次遇到挫折和痛苦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到我身边陪伴我的就是妈妈。即使是我们不在同一个城市的时候。

因为妈妈说过,别人的事情,我会难过,我会不好受,但是只有你,会让我觉得心很疼。你小的时候,我没时间陪你,我很内疚,所以现在,我都会尽可能的陪着你。

现在,妈妈已经内退,为了更好的陪伴我,她来到了上海工作,和我住在一起,也为了照顾我的生活。虽然这些年,我自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在父母的眼里,我永远是一个孩子。

虽然我们和爸爸不在同一个城市,但是我们每天晚上都会用QQ视频语音聊天,感觉就好像从来没有分开一样。

去年冬天,好友的父亲因心脑血管疾病猝死,我看见他的签名写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通过这件事情,我更加迫切的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全家人都在一起的愿望,迫切的想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就是在一起。

反过来,孩子对父母也是一样。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一直在我的身边,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也都要开开心心的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等到我组建起自己的家庭,有了我的下一代时,这种生命的延续,这种情感的延续,这种全家福的美满结局,虽然很俗气,但我很期待。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9件礼物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礼物,为了能让孩子们开心,父母们在准备礼物时也是很下了一些功夫。可是,父母的心里有一种疑惑:为什么孩子对于礼物的热情总是保持不了多久,什么样的礼物才能让孩子珍惜到永远呢?

教育专家在对儿童的调查中得到结论,现在的孩子,心里想要的有9种礼物,这些礼物没有一件是可以用钱买来的。你能给孩子几件礼物呢?

第一件:爸爸妈妈的爱

孩子临睡前的一个吻,孩子遇到困难时轻拍他们肩头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时一个温暖的怀抱,孩子回家时的一个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表达……

专家建议:中国是一个讲究深沉含蓄的国家,长辈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们需要家长把爱说出来做出来。

第二件:请尊重我的个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靓妹,至于孩子们是不是喜欢就不管了。有些家长总爱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孩子的不好。

专家建议:给你的孩子适合他们年龄的打扮,让你的孩子独立地去从事一些事情,然后说一声:“做得好!”在外人面前,如实地夸奖自己的孩子。

第三件:爸爸妈妈的尊重

把孩子的秘密当做笑话对别人讲,家长们对孩子的一些良好行为通常不能给予适当而及时的称赞,而对孩子的错误,总是不分场合地过分指责和嘲笑。

专家建议: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其尊重培养出来的。尊重意味着允许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尊重他的个性,不要什么都替他做主,多对孩子伸出拇指而不是食指。

第四件:爸妈给我当榜样

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

专家建议:家长应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观察你,因此你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把你自己当成一个好榜样,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第五件: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家长提供一些为人处世的规则,以使其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这些教育却不能是生硬的。

专家建议:你所规定的一切一定要让孩子理解,而且一定是正确的。对一切人和事要平等对待。

第六件: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再多的玩具,再好的保姆,再高档的幼儿园也代替不了爸爸妈妈。

专家建议: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时间来和孩子在一起尽情地玩儿,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在玩儿的时候,你一定要愉快而不是应付,让他知道你非常乐意与他在一起。

第七件:给我一个小伙伴

孩子需要与同龄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和伙伴在一起孩子能学会妥协、同情和合作,还会发展出一些新技巧、兴趣、责任心等。

专家建议:家长们可以把紧闭的房门打开,迎接孩子的伙伴,或是让孩子走到外边去接触更多的朋友。

第八件:给我一个可达到的目标

孩子没有出生就开始学习,孩子刚睁开眼睛看世界就面临着学习的压力,孩子刚会说话就开始让孩子学着阅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目标也一个个地增多,学习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专家建议:对孩子来说,压力过大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来自家长的理解和合理的目标要求。

第九件:让我们一起笑起来

父母太严肃,太没有幽默感。这就是很多孩子觉得影视剧里的父母更合格的原因,因为那些父母总是和孩子一起笑。

专家建议:爱笑的父母会让孩子看到生活轻松和愉快的一面,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不要总是对孩子一本正经,笑声能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是上天给父母的礼物,如此珍贵,令人父人母百般呵护与爱怜。于是乎,最大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其所能,把最好的给他们。

想给的实在太多,好书、好玩具、好衣服,好的各类物质环境……,不胜枚举.可以细致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可广泛到孩子成长的空间;可以追朔到孕育前的准备,也可以扩展到出生以后的无数日日夜夜。

初为人母,我常问自己,什么是我最想赋予孩子的?一句名言,或许面太窄;一本好书,或许有特定的背景;一个好的玩具,于她的成年获益无多;一份金钱,也终有用尽的时候。我想我最应该教会我的孩子一种生活的态度。

教会她面对挫折,不服输不气馁的态度。无论以后的学习,生活,哪怕就是她婴儿时的一次翻身,走路,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有困难,她必须要有勇气和忍耐力去克服、去面对,而不是轻易放弃和退缩。

教会她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世界是纷纷扰扰,喧嚣而物质的,也有很多东西是努力了也未必能得到的,对待荣誉,名利、财富,不是充满嫉妒,充斥贪欲,她要能平静,从容地去面对。

教会她要坚持,坚持做每件事情,能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

教会她要有一颗仁慈友善的心,要乐于和他人相处,要能谦和,礼让,懂得团队的力量

教会她坚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价值评价,有自己的观点立场。

我想我的孩子若能拥有如上的生活态度,她必定有能力去获取知识,有能力去追求和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有能力应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乃至婚姻;拥有这样的生活态度,她应该能感到幸福快乐,感到充实。在人生的路途中,就能更多去品位沿途的风景,或是风暴。这样的她就是快乐的,那么我也是幸福的!

其实,作为父母的我们又何尝不应该具备这样的生活态度呢?这不仅是给孩子的,也应该是给父母的,就让我和我的孩子都拥有这份礼物,分享这份礼物,一起牵手走过我们的平凡生活。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楷模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楷模

父母每时每刻都在以他们最自然也最有力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性,什么是爱,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幸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作为老师的父母,应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呢?

确切地说,关于青春期教育,我认为应该在孩子的性发育尚未成熟之前进行为宜。性健康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性教育不仅包括性知识教育,也包括性道德、性心理、性美学、性法律和性伦理等内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应该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就告诉他一些人的生理常识;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开设性教育课,主要讲解性的生理知识,让孩子懂得自己是怎么来的,自己的身体结构是怎么样的;到了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时,重点向孩子讲解性心理与性道德;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则以讲性道德、性法律和性美学为主,让他们深刻了解爱情与婚姻。

这是学校教育的步骤。建议家庭教育也借鉴和配合这个步骤进行。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同伴间的交往乃至与异性间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一课。在孩子交往的过程中,父母应对孩子有哪些提示和帮助?

第一,要教育孩子从小知道维护自己身体的重要。父母要告诉孩子,除了生病看医生等特殊的情况之外,别人是不能随便触摸你的身体的,这是一种权利;同样,你也不能随便触摸别人的身体,这种权利是对等的。这能使孩子在年幼时就确定了尊重隐私的意识,长大后就能明白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隐私的权利。

第二,在孩子的中学阶段,父母就要把性交和避孕知识明白地告诉给他们。每一个中学生,都特别需要接受避孕知识教育。很多的教育实践证明,很多孩子是在不了解自己身体、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些越轨行为,他们不清楚怀孕到底意味着什么,不清楚怀孕的后果、要承担的责任,更意识不到感染上性病或艾滋病的危险。孩子对一切都一无所知,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严重失职。

第三,鼓励孩子的正常交往。对于少男少女的交往,父母的态度应该是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怀疑,多一些引导少一些限制,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当然,鼓励不是放纵。所以我们说,尊重和信任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一谈到青春期教育,许多父母首先想到的是该怎么对孩子说。其实,在父母每天的行为中都包含着对孩子的性教育信息,甚至父母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小节,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是的,不仅会产生影响,而且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天下父母哪对不是一男一女的结合,哪对不是与孩子关系最亲密的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孩子会对父母的行为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模仿。比如说,丈夫下班回来,妻子为丈夫送上一杯热茶;妻子上班之际,丈夫为她披上风衣,等等。这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和画面。当他们长大时,在自己面对与异性交往的问题时,就会以父母为榜样,这对他们处理相关的问题是大有好处的。同时,家庭中父母是否恩爱、关系是否和谐对孩子来说也非常重要。父母之间相敬如宾、体贴呵护,会为孩子的性心理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如果父母之间关系恶劣,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打架,就会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仇恨的种子,会扭曲孩子的心灵,将来也会影响到他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

有责任心而又明智的父母,应当从生活的点滴之处着眼,处处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不要背着孩子亲热却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开放的父母不妨当着孩子的面拥抱接吻,这既是向孩子传达爱的信息,也是向孩子无声地进行着性的教育。

您说过,父母们每时每刻都在以他们最自然也最有力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性,什么是爱,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幸福。在家庭中,在具体的操作上,父母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第一,父母不要谈性色变,要以平常心对待性。家庭性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共同来学习与性有关的科学知识,应保持一种健康进步的观念和态度,并在家庭生活中营造一种理解、豁达、和谐的气氛。如果父母无力对孩子讲解性知识,可以在家中备一本介绍科学性知识的书,让孩子容易看到就行了。

第二,父母要在家庭中保持一种良好的性形象。性,不仅指性生活,也不仅指性知识,它还包括性心理,包括亲密与爱的表达和体验。夫妻应当经常地、有意无意地让孩子看到夫妻间嘘寒问暖,拥抱接吻,谈笑风生,这样可以使孩子初步形成对美好生活、爱情、婚姻的向往心理,为其未来的幸福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第三,夫妻在孩子面前亲近要得体。亲密不等于过分亲热,夫妻可以让孩子看到彼此之间亲密的身体接触,如拥抱接吻,但不宜让孩子看到具体的性交过程。

第四,关注孩子的性成熟。男孩的遗精、女孩的月经都是孩子青春期来临的重要标志,在此前后父母都要注意做好引导,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和自豪,感受到长大的庄严。同时,也要对孩子的白日梦、手淫等现象给予充分的注意和理解,及时地讲解有关的知识,帮助孩子正确地接纳自己。同时,父母还要在一些生活小节上多加注意。比如孩子要尽早与父母分床睡,不要让孩子赖床,要养成醒了就起的好习惯,等等。

我国未成年人的性知识近70%的人来自黄色杂志、三级片和成人网站;24%以上是自己通过各类书籍获得;仅有约1.66%和1.32%孩子的性知识来自最有责任承担性教育义务的学校和家庭。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习惯,如何陪伴孩子成长,如何指导孩子做作业……类似的文章班主任研究会已经发过许多,引发了大家的强烈讨论,认为帮助非常大。但也有家长在后台留言,学习了那么多的知识,为什么在教育孩子上还不见起色?

如果您也有这样的疑问,特别建议您读一下这篇文章,其实,“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父母执着地栽培自己,让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好文章,别忘了分享,如果您是老师,请转给家长;如果您是家长,请好好读读,必有收获!

我们为什么对教育这么焦虑?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那么,为什么许多父母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许多家长,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

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父母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四十岁死,八十岁埋”?

我有很多年长我十岁左右的朋友,常常在一起聊天,也会说到她们同龄人的状态。发现四十岁左右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描述这种状态,读来让人倍感凄凉。

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是错误。不过,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

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

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

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妈妈感慨:我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他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于是,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

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三组最基本的关系,要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好的线索。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孩子的教养,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庆幸的是,现在通俗心理学著作的质量越来越高。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相信《信任是父母给我最好的礼物》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感恩父母活动的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