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管理内涵,营造和谐氛围

05-04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探究管理内涵,营造和谐氛围”,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有一新说,对组织与领导者的关系通常被视为邮轮与船长关系提出异议,认为设计师的影响力无与伦比,因为船长的操作受制于设计师。但,假设在大海里,船长把这艘邮轮撞向冰山沉入海底,设计师不是也奈何不了他。所以船长也好、设计师也好,说的都是关键时期的关键人物,在组织里领导者无疑是起关键作用的重要角色。构建幼儿园文化,园长与园长的管理工作亦值得探讨。

1、园长素质探究:

在构建幼儿园文化建设中人是第一因素,而园长是第一环境。做人应做好人踏实、勤劳、诚实、善良,是做人的底线标准,园长除了必须具备这些一般人的水准外,还有哪些是应该关注的呢!好园长的标准有太多种解读,我们梳理这个问题,思考并寻求答案有助于完善人品、超越自我,使“第一环境”呈现良性状态。

假设园长品质添加上对人诚恳、处事诚信、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等或许会显得完整些。对人诚恳收获的是友善、理解、尊重;对事讲诚信收获的是信任、道义、支持;健康的身体是担负要职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心态是构建和谐氛围的核心要素。

管理者的人品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催化剂。2004年春季检查中,学园遭遇了厨房《卫生许可证》被没收的严酷事实,作为省优质幼儿园,因为条件简陋、环境恶劣,而被没收“许可证”的算首例。园长立即召开园务会讨论对策:一时间托人、找关系、送礼、整改、重盖各种声音都有,同时遭遇的还有资金紧缺问题。面对困难,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整改。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个“庙”就是园长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园长的道德和良心。这是一个诚信务实的案例,对我们整体都有教育意义。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园长的作用相当于上面说到的船长、设计师,所以园长自身的学习修炼、完善提高至关重要。yJs21.cOM

2、管理内涵解读:

建章立制是管理的基本内容,园与园之间大同小异。赋予理性的人性化管理,建立尊重信任、宽严适度、相互沟通的管理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营造校园文化良好氛围的主要内容。我们结合本园实际,从现代管理解读园长的权利并揭示它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严”体现对人的规范管理、对事的规则的认同、对纪律制度的落实。涉及考勤问题关系幼儿一日安全,涉及师德问题影响幼儿身心健康,这都是学园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责任和义务赋予园长管理的权利,但如果批评立足于成长、检查立足于引导,反馈立足于积累,那么管理就容易进入良性循环。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处于主动出击的状态。

“宽”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宽容。园长要避免人为的制造紧张气氛,给教师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教师、面对儿童和家长,有平和的心态,才有理性的行动。特别是对教师的接纳,关注教师队伍差异问题,以信任、鼓励、理解给予有针对性的培训、有价值的指导,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和老师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这是园长应该具备的能力和风范。营造祥和氛围需要智慧、需要爱心。

3、现代管理思维:

我们常把孩子喻为花,把老师喻为园丁,然后又极富诗意的赞美诸如:挥洒汗水播种希望、太阳底下没有比之更崇高的职业等等,很少有人想过这些播种希望、成就事业的园丁是否感觉快乐、幸福,当她们把有限的精力附诸于无限期望时,内存情感是否也要面临枯竭。

过于紧张的工作氛围会导致思维的抑制,过于高压的管理将铸就唯唯诺诺的群体,无休止的加班压力是产生职业倦怠的元凶。我们倡导宽松有序的管理,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任务。

工作毕竟不是人生的全部,职业妇女需要在家庭与事业中寻求平衡。为教师营造职业幸福感,使其成为身心建康、人格健全、热爱工作也热爱生活的人,让教育工作变成生命中美好的事情。因此,管理者要懂得尊重下属,园长要善待老师,给每位教师阳光般的温暖,这种善待和温暖将折射到幼儿身上,并荡出和谐的涟漪,层层放大向外延伸。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如何为孩子营造好的阅读氛围


●由浅入深。多多重复,孩子能读出前半句,让孩子填充后半句。不要性急。不要挑选太难的书给孩子。如果10个字里就有两三个生字,那建议你找一本容易的书,也别介意他盯着一本书读,老是读一本书能增加他的自信,满足孩子的表演欲。

●和他一起念。可以选一个大家熟悉的故事和孩子一起念,你的声音可以帮他克服对于他而言比较困难的那些章节。大声念出来需要集中注意力,也较费神,你也可以跟孩子轮流念一段,让他有时间休息一下。

●指出重点的字词。孩子刚开始阅读时,用你的手指指着字词,逐字逐句,强调从文字去理解故事,不要从画面去理解。

●进行排练。孩子常常不朗读新书,因为怕在父母面前出洋相。孩子在大声朗读新读本之前会无原则熟悉读本。同他一起参照图片通读一遍,让他猜猜大致内容,教他一些生字的读音。

●经常谈谈阅读内容。有研究表明经常同孩子聊聊他读过的故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词汇量、理解力和相关知识。孩子会很乐意与你谈谈读过的故事。在阅读进行中你可以让他猜猜结局,问问他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帮他攻克生僻字。如果孩子老是在一个字上卡壳,不要老逼着他念出来。建议先跳过它,一直往下念,再返回去。如果他因之而有太强烈的失败感,那就直接告诉他,让他仍然有朗读的动力。

●不要让孩子分心。最理想的做法是每天陪孩子一起阅读半个小时。其中必须有十分钟是专心的,不能分心,不随意打断的。

课程管理 追求和谐


一、背景分析

不同课程范式其课程管理也不同,这主要是由课程的价值取向决定课程管理的范型。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从而导致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由课程的外控型向自控型转化,以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实行,由此我园建构与实施了支持性班级课程管理,其中“三四四”操作要点中非常推崇的是“分权”“自主”。但是权力下移后怎么来保证保教质量的优质呢?如何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能力呢?课程管理转型期中的种种阻力与困惑,对园长课程领导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我们认识到:课程管理的改革,其真谛就在于把握好一个度。在课程管理发生转型的过程中,幼儿园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决定这种转变的程度,我们力图在这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点。

二、寻找课程管理转型期中的主要冲突,追求和谐。

(一)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放权与调控的协调,教学管合一。

转型中的问题:

1、传统的外控式管理向自控式管理过渡中,课程管理形成了一段真空,园长与教师都不知如何作为。

2、保教过程与管理过程若即若离。

案例:“这个权不好使”(怎么上好一日活动)

访谈老师语:给我们有一日活动实施权,我们每天努力带好孩子的每个活动,但是有时很茫然不知道怎么做才是真正的适合孩子的教育”。

的确课程改革的今天提倡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就要还给教师教学自主权。问题是分权后的质量关如何把握。老师的困惑提示我们,怎么样的一日活动是适合孩子的发展需要。在实施课程中总有一定的标准,但是我们又担忧“控制”、“标准化”术语的应用会在幼儿园内产生追求标准化与统一性的势力,会限制老师的创造性,这不是与我们原来的“放权”的宗旨向背。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分权的同时并不能否认“合”的必要。“合”也是提高园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策略。因此我们的做法是

1、放权与调控的协调。

不管任何组织,一定程度的“序”、“规范”是必要的,问题是这一“标准”必须是引领教师促进幼儿发展。鉴于这些认识我们在保教质量管理上抓住两点:一是保障,二是引领。怎么保障与引领教师把质量的完善作为是教师自我控制的过程呢?我们构建了一系列课程实施指引:一日活动安排与实施的质量监控与调整要点、课程平衡一周安排列举、课程实施中的要点提示、环境创设操作细则讨论稿、环境管理要点、幼儿园保教常规工作自检提示、教师自主发展评价准则等。以此引领教师把好保教质量关。

2、教学管合一

我们不但要向教育过程要质量,也要向管理过程要质量。注重保教工作的过程管理,将幼儿的学、教师的教、园长的管合一。引领教师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使儿童的学习有意义,使教师的教学有价值、使园长的管理有实效。我们的做法可以归纳为:看、听、说、想、研。

看——审阅计划与记录。看不等同于以前的单纯意义上的检查,而是将审阅的过程作为保教人员共同管理计划的过程。首先参与看的对象不仅仅是园长,而是与教育相关的人员一起参与看。其次看的目的不是评判而是分析提高、学习借鉴与分享。如定期看各个班级的儿童成长档案袋的记录,教师们在看的过程中既作出自己的评价,又在分析比较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分享别人的观点与想法,借鉴与学习到他人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听——听课。一是园长深入教室听课观活动,这是在尊重教师教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带着学习与研究的态度进教室,而不是评判课的好与不好。每次听课做到与该教师对话研讨。二是开放式听课,园长要打团队协作牌,打通沟通的渠道,让全体教师参与上课与听课。以专题听课研究为主,示范课,观摩课结合。如“星期五家常活动听课日”,研究如何尊重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幼儿和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说——说课,讲孩子的故事。每次上好活动,老师就要说课,说的对象是上课者与听课者双方。说课的重点不是仅仅围绕检测成功与否,而是分析其背后的缘由,如何去调整教育行为更适合孩子的需要以此保证质量。说课的核心要素是围绕着讲孩子的行为与老师指导行为之间的关系,突出孩子的发展。

想——反思。活动前反思主要是提高教师的预测能力和本活动的预设的可行性。活动中反思主要评价师生的互动状况,提高教师的回应能力,活动后的反思,重点分析与评价教师的总结、评价能力。

研——集体讨论研读,一是将读懂孩子与分析教材有机结合。检验老师是否熟悉《课程指南》中幼儿的不同年龄段特征与学习要求,牢牢把握幼儿必要的和可能的获得的经验框架,分析将教材中内容与要求等从幼儿的视角展开各种相关活动,同时也检验老师应该关注要将这些内容转变为幼儿游戏性学习的过程。

(二)处理“方”与“圆”的关系,制度与文化互相转化与结合,使教学有序又有需

转型中的问题。

1、园长对教师的指令少了,但教师在实施中的主观随意性大了。

2、教师有课程内容选择权,但是教师随意选择教材内容屡见不鲜。导致有些简单的目标和内容被不断地重复,而有些重要的内容却被忽视和遗漏。

3、给教师有自主权,自主能力未跟上。

案例由“方脸与圆脸的故事”探讨想起

教研组对话式的研讨开始了。由教材中“方脸与圆脸”的故事引出,怎么样让儿童的学习有意义,这个内容可以让幼儿获得什么,教师与专家的对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老师们更多的是从认知角度的方与圆的不同组合,而专家却从方与圆的互相转化以及情感方面的核心价值去挖掘教材的内涵。

“方可以转化为圆,圆可以转化为方”,这不是课程管理中,作为园长始终要关注的两个基本目标,即领导如何更加科学规范,如何更加人性化,两者并不对立而是辨正统一。提倡课程的自主管理并不是没有标准与规范的管理,问题是课程管理标准合理性以及如何被教师所接受并能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才能有效的提升教育质量。我们的做法是:

1、课程实施的共同审议

首先我们建立课程集体研究审议制度,让一定的规范保障。教研组作为审议的基本单位。其次课程审议的内容,从一开始浮于表面,注重的是教案操作性强与否,到课程资源深层次的收集与梳理。再次审议的过程从局部的一个个活动开始到各个年龄段一系列活动的梳理。我们已经通过一轮的探索,形成了一本比较符合我园实际的教育活动案例集。力图能让教师在活动实施中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2、课程制度的建立与教学文化传承的互相转化与结合

在课程管理中也真切的感到课程管理的转化的阻力来自于教师的无奈,也就是教师的专业自主能力的水平问题。我们在建立课程管理制度中充分考虑制度与文化的关系。

一是考虑制度是否能保障教师有效的实施课程改革。因此我们建立的故事分享制、轮流主持制、对话式研训制、深度汇谈制等都是充分考虑制度“方”中有圆的因素。并让教师有教学自主权的同时,充分发挥群体研讨的作用。将制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是幼儿园提倡的教学文化“自主、平等”这个“圆”体现在制度之中,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培育形成。如新教师的培训制度,我们在解决新教师的困惑过程,就是幼儿园在培育教学文化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总结幼儿园典型教师的基本经验,将这一教学文化的传承与延伸中让新教师切实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每天的保教工作中真正意义上保证教育质量。

新、老师提出问题汇总与整理根据经验对应回答

梳理成课程团队研讨、智慧碰撞

三是将制度与文化互相转化过程中保障教学的有序有需。我们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的过程作为幼儿园“自主、平等”文化建设的过程。通过制定制度:制度本身就体现着“自主”的幼儿园文化的特征。执行制度:逐步把文本的制度转化为教师的共同的行为,共同的文化。如在增强教师的自主性的同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进行质量评价和统计结果的分析,集体把握质量关。教研组定期进行课程质量评价与统计分析,各班对每位幼儿进行质与量的评价与统计分析,在对幼儿个体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班级幼儿发展评估统计分析,了解到班级幼儿发展的基本状况与年龄阶段教育目标达成情况,既为下学期的班级课程计划做依据,同时也找到个体孩子的发展起点与落脚点。

三、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园长作为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在课程管理的转型期中走出困境,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一)处理好“走进活动室”与“跳出活动室”的关系,园长要当好课程领导,必须深入活动室研究实践,但是推崇自控式的课程管理,幼儿园作为课程管理的主体,园长就要组织相关人员总体设计、规划、编制课程,并对课程的实施评价及相关因素与条件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如何提升园长课程领导力是关键。

(二)当课程改革落实在教师身上、落实到活动中的时候,一靠先进的教育理论,另靠先进教育经验。如何将“理想课程”转化为“理解课程”,教师的课程执行力的提升,园长如何引领与搭建平台值得思考。

把好教育质量关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课程管理中不断地追求和谐!

幼儿园教师要给孩子营造民主氛围


案例:

又到孩子们吃小点心的时候了,今天吃的是海苔味饼干,孩子们已迫不及待地等着吃了,可今天的饼干是两个人一包,且里面的数量不是偶数,怎么分才能体现公平、公正,孩子间也不伤和气呢?

张老师忽然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同伴,然后两人结伴来领取一包饼干,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一起吃呢?就这么着,张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纷纷寻找伙伴,领取了饼干,吃了起来。只见孩子们有说有笑,你一块我一块吃的特别开心,没有一个孩子发生争吵现象,地面也没有出现饼干屑之类的垃圾。

以往吃小点心时,张老师总是自己发给他们或者请孩子来发,但是总感觉孩子们吃的时候比较吵,个别孩子还不注意卫生经常把纸袋等垃圾扔到地上。几经教育也没有效果,可在这样比较宽松、民主的氛围下孩子反而更开心、更自觉。期间不仅培养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加强了同伴间的交流,同时促进了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这以后,在每次的小点心时,张老师又别出心裁给了孩子们更多的自由:在吃芋艿时,让孩子们自己过来拿3个,加强了孩子对3的感知能力;吃苹果时,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拿,并开展谁的苹果柄最小的比赛,这样一来,连几个平常经常吃一半就扔的孩子也津津有味的把半个苹果吃完;在吃面、粥等小点心时,提倡每个孩子都要吃,如果不是很喜欢这样食物,可以要求少吃。在这种合理的要求下,本来不敢吃的孩子也主动地盛了一点,吃了起来,渐渐地培养了孩子不挑食的习惯。

专家观点:

不管是在园还是在家,老师家长都应该给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就像案例当中,张老师给了孩子更多的自由,不仅培养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加强了同伴的交流,提供孩子的沟通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专家建议,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特别是夫妻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父母和孩子之间,更多地应该是以一种平等、朋友般的方式进行相处,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给孩子施压。家长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对孩子的正确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孩子的创造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坚持内涵发展,创建和谐园所文化


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和创造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园所文化的创设能折射幼儿园的传统和园风,是幼儿园精神财富的象征。它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关注幼儿园文化建设是近年来超越幼儿园常规管理的新话题。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近几年来,我们幼儿园在探索中结合园本特色,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坚持内涵发展,创建和谐的园所文化环境,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一、“三风”建设,是园所文化的基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先进的教育理念是纲、是魂、是指针。它决定着一个幼儿园的办学方向、品位和层次。因此,我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有机地渗透到“塑造健康体魄、培养行为习惯、激发学习兴趣、造就独立人格”的办园理念和办园目标中,在长期工作中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园风和“热忱、尊重、善诱、赏识”的教风。先后确立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保教质量求生存,以教学特色促发展”的实施战略,最大限度地挖掘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其跨越式发展。我们敏锐地抓住、利用扬州大学高校优厚的人文资源、教育力量,加强幼儿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以做大做强做活来推动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环境,显现园所文化的特点。

1、硬件建设为园所文化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我们投入大量的资金,改变办园条件,优化幼儿生活、教育的环境。注重信息化建设,提高幼儿园现代化水平,宽带上网班班通,实现了资源共享。

2、外部环境突出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幼儿园室外,人性化的塑胶活动场、嬉水池、大型玩具、饲养角、种植园地、儿童花园巧妙结合,整洁幽雅、安全卫生,构成了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户外活动场地一片绿色,让幼儿尽情玩耍;不同的植物上还贴上各种植物的说明,让幼儿在不同的季节里感受到大自然不同的馈赠。

3、隐性环境体现园所文化实质。《纲要》中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努力优化幼儿园的环境,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我们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隐性教育的作用,使幼儿园的每个墙面、每个角落都承载更多的教育信息,给幼儿以正面刺激,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我们确立了以营造艺术性、教育性、知识性、主题性的环境为目的,同时体现幼儿的参与性,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现在,幼儿园已成为幼儿生活、学习的花园、乐园、学园。

三、师资建设,是园所文化的核心。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幼儿园发展的基础,幼儿园的关键在于一支教育理念新、业务精、敬业奉献的师资队伍,因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以培养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1、注重科学的管理方法,人人参与管理。在工作中责任到人,放权放手,让每个教职工都有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空间,注重严格的硬性管理,以制度化、条理化的方式让每个教职工参与讨论,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服务公约、教师一日工作规范要求等制度,并由各部门负责实施,检查把关,形成良性的竞争态势;注重人文的柔性管理,以情感化、弹性化调动每个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树立开放性管理理念,提供发展空间。我们努力保障教师的主体地位及创造权利,提供教师较多的开放自己活动的机会,采用教师“自评他评”活动、教研组活动、年级组观摩活动、走出去交流、学习等形式,养成积极开放的心态,营造了积极平等、对话、合作的文化氛围。我们尊重不同教师的经验,园长学会欣赏教师,教师学会欣赏幼儿,引导教师不断追求个性化的教育教学。

3、坚持园本培训,培养高素质教师群体。教师队伍的建设重在培养。为此,我们确立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园本培训思路,即以师德作风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把教师的全员培训与骨干教师重点培训相结合;把园本培训与开放培训有机结合,提倡教师自学与导学相结合的共享式学习的多元化的培训制度,如首席教师制、结队带教制、教师送培制,特别加强互动式教研,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研活动如:一课多研、一课多教、一课多谈,努力建构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四、教育科研,促进园所文化的发展。

“科研兴教”、“科研兴园”,教科研水平是幼儿园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几年来,我们遵循“科研兴园”策略,以科研为先导,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面向幼儿园的实际,把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促进幼儿园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核心,以点带面,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

1、“科研兴教”,提高教师教育能力。我们结合教学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理论、集体备课、上示范课、教研课、半日活动等提高教师的水平。每学期通过每个教师“四个一”活动的开展,即上好一节教研课、组织一次创新活动、参与一个课题研究、撰写一篇好文章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2、教学与科研相长,开发园本课程。课题是科研工作的载体,也是创建幼儿园特色的有效途径。为创出自己的品牌、特色,建立自己的园本课程,在“九·五”、“十·五”期间,我园相继进行了市级《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省级《幼儿行为习惯的社会化研究》科研课题的研究,我们注重幼儿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注重养成教育的全面性,更注重幼儿生存能力及创造性、关心他人、学习做人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现在“养成教育,全面提高素质”已成为我园的品牌特色。在我园,大班的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园常规工作的管理,他们自己当“小小护导员”设计护导计划表、指定护导工作职责,并轮流值日检查幼儿园安全、卫生、常规等工作;中班、小班幼儿也从自己做起,真正成为幼儿园里的主人,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在“十一·五”我们将继续研究,完善我们的园本课程,同时开展《科学领域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使科研之花结出硕果。

幼儿园的发展、兴旺在于文化的发展,幼儿园的名气也在于文化的影响。文化是教育的基本内核,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是育人成才的轴心。因此,我们更应该在建设幼儿园文化中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地努力。

教学会议发言:课程管理 追求和谐


导读:我们不但要向教育过程要质量,也要向管理过程要质量。注重保教工作的过程管理,将幼儿的学、教师的教、园长的管合一。

一、背景分析

不同课程范式其课程管理也不同,这主要是由课程的价值取向决定课程管理的范型。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从而导致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由课程的外控型向自控型转化,以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实行,由此我园建构与实施了支持性班级课程管理,其中“三四四”操作要点中非常推崇的是“分权”“自主”。但是权力下移后怎么来保证保教质量的优质呢?如何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能力呢?课程管理转型期中的种种阻力与困惑,对园长课程领导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我们认识到:课程管理的改革,其真谛就在于把握好一个度。在课程管理发生转型的过程中,幼儿园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决定这种转变的程度,我们力图在这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点。

二、寻找课程管理转型期中的主要冲突,追求和谐。

(一)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放权与调控的协调,教学管合一。

转型中的问题:

1、传统的外控式管理向自控式管理过渡中,课程管理形成了一段真空,园长与教师都不知如何作为。

2、保教过程与管理过程若即若离。

案例:“这个权不好使”(怎么上好一日活动)

访谈老师语:给我们有一日活动实施权,我们每天努力带好孩子的每个活动,但是有时很茫然不知道怎么做才是真正的适合孩子的教育”。

的确课程改革的今天提倡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就要还给教师教学自主权。问题是分权后的质量关如何把握。老师的困惑提示我们,怎么样的一日活动是适合孩子的发展需要。在实施课程中总有一定的标准,但是我们又担忧“控制”、“标准化”术语的应用会在幼儿园内产生追求标准化与统一性的势力,会限制老师的创造性,这不是与我们原来的“放权”的宗旨向背。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分权的同时并不能否认“合”的必要。“合”也是提高园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策略。因此我们的做法是

1、放权与调控的协调。

不管任何组织,一定程度的“序”、“规范”是必要的,问题是这一“标准”必须是引领教师促进幼儿发展。鉴于这些认识我们在保教质量管理上抓住两点:一是保障,二是引领。怎么保障与引领教师把质量的完善作为是教师自我控制的过程呢?我们构建了一系列课程实施指引:一日活动安排与实施的质量监控与调整要点、课程平衡一周安排列举、课程实施中的要点提示、环境创设操作细则讨论稿、环境管理要点、幼儿园保教常规工作自检提示、教师自主发展评价准则等。以此引领教师把好保教质量关。

2、教学管合一

我们不但要向教育过程要质量,也要向管理过程要质量。注重保教工作的过程管理,将幼儿的学、教师的教、园长的管合一。引领教师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使儿童的学习有意义,使教师的教学有价值、使园长的管理有实效。我们的做法可以归纳为:看、听、说、想、研。

看——审阅计划与记录。看不等同于以前的单纯意义上的检查,而是将审阅的过程作为保教人员共同管理计划的过程。首先参与看的对象不仅仅是园长,而是与教育相关的人员一起参与看。其次看的目的不是评判而是分析提高、学习借鉴与分享。如定期看各个班级的儿童成长档案袋的记录,教师们在看的过程中既作出自己的评价,又在分析比较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分享别人的观点与想法,借鉴与学习到他人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听——听课。一是园长深入教室听课观活动,这是在尊重教师教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带着学习与研究的态度进教室,而不是评判课的好与不好。每次听课做到与该教师对话研讨。二是开放式听课,园长要打团队协作牌,打通沟通的渠道,让全体教师参与上课与听课。以专题听课研究为主,示范课,观摩课结合。如“星期五家常活动听课日”,研究如何尊重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幼儿和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说——说课,讲孩子的故事。每次上好活动,老师就要说课,说的对象是上课者与听课者双方。说课的重点不是仅仅围绕检测成功与否,而是分析其背后的缘由,如何去调整教育行为更适合孩子的需要以此保证质量。说课的核心要素是围绕着讲孩子的行为与老师指导行为之间的关系,突出孩子的发展。

想——反思。活动前反思主要是提高教师的预测能力和本活动的预设的可行性。活动中反思主要评价师生的互动状况,提高教师的回应能力,活动后的反思,重点分析与评价教师的总结、评价能力。

研——集体讨论研读,一是将读懂孩子与分析教材有机结合。检验老师是否熟悉《课程指南》中幼儿的不同年龄段特征与学习要求,牢牢把握幼儿必要的和可能的获得的经验框架,分析将教材中内容与要求等从幼儿的视角展开各种相关活动,同时也检验老师应该关注要将这些内容转变为幼儿游戏性学习的过程。

(二)处理“方”与“圆”的关系,制度与文化互相转化与结合,使教学有序又有需转型中的问题。

1、园长对教师的指令少了,但教师在实施中的主观随意性大了。

2、教师有课程内容选择权,但是教师随意选择教材内容屡见不鲜。导致有些简单的目标和内容被不断地重复,而有些重要的内容却被忽视和遗漏。

3、给教师有自主权,自主能力未跟上。

案例由“方脸与圆脸的故事”探讨想起

教研组对话式的研讨开始了。由教材中“方脸与圆脸”的故事引出,怎么样让儿童的学习有意义,这个内容可以让幼儿获得什么,教师与专家的对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老师们更多的是从认知角度的方与圆的不同组合,而专家却从方与圆的互相转化以及情感方面的核心价值去挖掘教材的内涵。

“方可以转化为圆,圆可以转化为方”,这不是课程管理中,作为园长始终要关注的两个基本目标,即领导如何更加科学规范,如何更加人性化,两者并不对立而是辨正统一。提倡课程的自主管理并不是没有标准与规范的管理,问题是课程管理标准合理性以及如何被教师所接受并能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才能有效的提升教育质量。我们的做法是:

1、课程实施的共同审议

首先我们建立课程集体研究审议制度,让一定的规范保障。教研组作为审议的基本单位。其次课程审议的内容,从一开始浮于表面,注重的是教案操作性强与否,到课程资源深层次的收集与梳理。再次审议的过程从局部的一个个活动开始到各个年龄段一系列活动的梳理。我们已经通过一轮的探索,形成了一本比较符合我园实际的教育活动案例集。力图能让教师在活动实施中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2、课程制度的建立与教学文化传承的互相转化与结合

在课程管理中也真切的感到课程管理的转化的阻力来自于教师的无奈,也就是教师的专业自主能力的水平问题。我们在建立课程管理制度中充分考虑制度与文化的关系。

一是考虑制度是否能保障教师有效的实施课程改革。因此我们建立的故事分享制、轮流主持制、对话式研训制、深度汇谈制等都是充分考虑制度“方”中有圆的因素。并让教师有教学自主权的同时,充分发挥群体研讨的作用。将制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是幼儿园提倡的教学文化“自主、平等”这个“圆”体现在制度之中,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培育形成。如新教师的培训制度,我们在解决新教师的困惑过程,就是幼儿园在培育教学文化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总结幼儿园典型教师的基本经验,将这一教学文化的传承与延伸中让新教师切实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每天的保教工作中真正意义上保证教育质量。新、老师提出问题汇总与整理根据经验对应回答梳理成课程团队研讨、智慧碰撞。

三是将制度与文化互相转化过程中保障教学的有序有需。我们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的过程作为幼儿园“自主、平等”文化建设的过程。通过制定制度:制度本身就体现着“自主”的幼儿园文化的特征。执行制度:逐步把文本的制度转化为教师的共同的行为,共同的文化。如在增强教师的自主性的同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进行质量评价和统计结果的分析,集体把握质量关。教研组定期进行课程质量评价与统计分析,各班对每位幼儿进行质与量的评价与统计分析,在对幼儿个体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班级幼儿发展评估统计分析,了解到班级幼儿发展的基本状况与年龄阶段教育目标达成情况,既为下学期的班级课程计划做依据,同时也找到个体孩子的发展起点与落脚点。

三、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园长作为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在课程管理的转型期中走出困境,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一)处理好“走进活动室”与“跳出活动室”的关系,园长要当好课程领导,必须深入活动室研究实践,但是推崇自控式的课程管理,幼儿园作为课程管理的主体,园长就要组织相关人员总体设计、规划、编制课程,并对课程的实施评价及相关因素与条件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如何提升园长课程领导力是关键。

(二)当课程改革落实在教师身上、落实到活动中的时候,一靠先进的教育理论,另靠先进教育经验。如何将“理想课程”转化为“理解课程”,教师的课程执行力的提升,园长如何引领与搭建平台值得思考。

把好教育质量关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课程管理中不断地追求和谐!

幼师资料《探究管理内涵,营造和谐氛围》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管理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