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的区域游戏孩子都很期待,区域游戏时间快结束了,孩子们忙着收拾阅读吧的游戏材料。阅读吧传来萱萱和洋洋开心的笑声,我过去一看看,他俩居然在椅子上贴满了黏纸。“哪来的黏纸?”我问。萱萱用手指:“书里面的。”原来阅读吧的画报里有供孩子们操作用的黏纸。“为什么要把黏纸贴在椅子上呢?”“好看啊!”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时,阿姨看到了说了一句:“贴画贴到椅子上,擦不掉,会很脏的”。说实在的,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要是在以前我一定会抓狂。可是今天,孩子嘴里的那句“好看”却让我改变了想法,我得换个角度看问题。于是,我平静地对阿姨说:“没事,我来问问是怎么回事。”
游戏结束了,我把那把椅子放在活动室中间。和孩子们聊聊“花椅子”。我想了解孩子们多他们的行为有什么看法。“我觉得挺漂亮的”“椅子上不能贴贴画”“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好的。”“我觉得蛮好看的,因为,我妈妈就是用这种办法缝补衣服的,有贴画遮住这些地方。”看来孩子们的想法与成人确实不一样。瑞瑞说:“但是他们把就贴纸全贴在椅子上了,其他小朋友就不能用这些黏纸在画报上操作了。瑞瑞的话得到了大多数孩子的认同,洋洋和萱萱也点头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时,我对大家说:“是的,以后我们在做事之前要想一想是否会影响别人。那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把椅子呢?”有部分孩子表示墙壁上、桌子上、椅子上都不能乱涂乱画乱贴,应该叫洋洋和萱萱把椅子清理干净。也有的孩子则认为“花椅子”挺特别的,不用洗干净,就把它放在活动室。
下午自主游戏时,几个孩子将“花椅子搬到了数学区,我帮助他们设计了统计图纸,可以数数椅子上不同图案的黏纸的数量,并用点卡操作。过一段时间我组织小朋友讨论“怎么样能比较容易地去除粘纸”,我们找了一个方法,用吹风机去除。在我们一起努力的的情况下,干净的椅子出现在我的眼前。
事实证明,让孩子在过程中自己去感受体验,从而学会思考,学会担当,远比劈头道脑的批评教有有用得多。只要教师能换个角度看问题,事情也许就能解决得更圆满。
托班的幼儿都是2~3岁左右的孩子。刚进托班时,我每天都是在手忙脚乱中度过的:这边刚安慰好哭哭啼啼的孩子,那边那个已经尿裤子了;前面的喂饭的勺子刚拿到手中,后面的已经在你背后吐了起来;这头刚拉开一对打架的幼儿,那头的孩子脸上又多了两排牙齿印。那些日子我真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几个人来用,两只手根本不够使唤,顿时觉得自己是那么笨手笨脚。后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我慢慢地领悟到很多窍门。认识到只有转变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地为孩子提供、创设出发现、探究、学习的机会与空间。新课程中指出: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而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在需要之一则是学习的兴趣。因此,遵循幼儿的兴趣,让孩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而针对托班的幼儿,对于孩子的主动性我是这样培养的。
一、创设活动环境,萌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
一学期的幼儿园托班教育使我认识到要激发托班幼儿学习主动性并不能从责任上来要求幼儿,而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创设一种适宜的、主动的活动式环境。0~3岁幼儿已有尝试并探究周围环境的行为,他们的学习经验是在感知、操作、探究中积累起来的。因此,为了满足孩子的探究行为,我在活动室中创设支持性、可选择性的环境,使其得到充分的活动。如,为满足孩子操作、摆弄的需要,我们开辟了发展精细动作的“拼拼玩玩”、“我爱小动物”等区角,并在里面摆放着孩子随时可取的玩具,让他们进行串珠、敲球、扣纽扣、盖瓶盖等游戏。这些在孩子看来是玩具的学具,每一件都渗透了一定的层次性、多功能性和不确定性。在孩子主动探究的基础上,隐含了让孩子“开窍”的教育作用。
二、保护好奇心,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孩子天生就好奇好问,而正是在兴趣和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并提高了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橡皮泥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玩具材料。一开始,我就将橡皮泥放在区角中供孩子自由、任意地玩,他们也玩得不亦乐乎。有一天,唯唯在桌子上搓橡皮泥,忽然,她惊喜地告诉我:“老师,小面条!”真的,在她的手中是一根又细又长的“小面条”了啊。于是,其他孩子也纷纷学起她做起面条来。我又及时提供了盘子,鼓励孩子们产生给娃娃家的娃娃烧面条的快乐情景。
橡皮泥可塑性大、多变的特点让孩子喜欢。因此,在玩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产生各种想象。而做小面条正是孩子学习“搓”这一动作的一个切入口,老师提供的餐具也为情景开展创设了条件,让孩子的兴趣得到提升,自主产生了要“给娃娃烧饭”的愿望,并又成为以后学习团、压等动作的切入口。让孩子在情景中学习、在情景中探索,激起孩子“我要学”的愿望。
作为教师,要去发现、接纳、欣赏、引导孩子的自主行为,从而使他们获得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给孩子留下一个求新、求异、丰富而广阔的天空,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快乐健康地成长。
教育随笔:班级里的“小老师”
早上早餐时间,先吃完早餐的幼儿会到玩具柜一旁自己看书。文文、花花、桐桐和然然等几位小朋友最先吃完早餐,但是他们并没有拿书看,而是坐在一旁互相说悄悄话。一会儿,文文站起来。双手背后走到这一个个小朋友面前,说到:“坐坐好!”而这几个孩子也非常配合地把手放到腿上,后背挺拔地坐好。文文走了几次之后,她指着花花说:“你来当老师!”花花便站起来,也像文文一样走来走去,并说:“坐坐好!”坐着的孩子个个脸上绽放笑容,显得很兴奋、开心,但同时也非常配合“小老师”的要求。就这样,几个孩子轮流当老师,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我发现不论是当“老师”的孩子和在一旁的孩子,他们都很专注和配合。平日里最坐不住的然然,表现的让我感到很意外。他全程非常配合“小老师”的要求,坐着的时候一动也不动。当选他当“老师”时,他开心的合不拢嘴,一直笑眯眯地走来走去。
看到这些“小老师们”,我首先反思了自己日常的言行。对于小班孩子们来说,老师就是他们最崇拜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文文是班里各方面发展较好的女孩子,平日里也比较爱观察和模仿。这次模仿老师也是她第一个提出来的,她比较有组织与主导能力。其它孩子都听她的话,她组织的“小老师”游戏同伴很喜欢。同时,她对教师的观察与模仿很细致,表现得活灵活现。这些孩子中然然的表现很让我惊讶。平日里的然然总是坐不住,还爱惹别的小伙伴。但是在这个游戏中他坐得笔直,完全听从“小老师”的吩咐。直到选他当“小老师”,他兴奋地不得了。模仿起老师来有模有样,非常有趣。看来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游戏里,会呈现出自己专注投入的一面,孩子的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最好动力。
回想平日里孩子们常争抢帮助老师做简单的事情,如:发毛巾、擦桌子和拿杯子等,可能也是孩子们想要亲近老师,以能够帮助老师为荣。所以才会有孩子们自发生成的“小老师”游戏,我想以后可以让孩子们轮流当“小老师”为大家服务,如发盘子、毛巾或玩具等等,激励幼儿自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随笔:自理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多数依赖性比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尤其在培养孩子素质能力的今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被家长忽略,尤其是爷爷、奶奶他们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做不好,常常把孩子应该做的事代替来做了。
可是在幼儿园里,一个老师要照顾几十个孩子,如果像孩子的爷爷奶奶那样就不行了,怎能照顾得过来啊,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成了我们时长研究的话题。
一天,午睡起床时,我发现有的孩子懒洋洋的正等着老师为他们穿衣穿鞋,我立刻意识到,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培养他们穿衣穿鞋的能力,那么我就组织幼儿来一次穿衣穿鞋比赛。于是我忙招呼孩子们,跟孩子们讲了一些穿衣服和鞋子的顺序,接下来比赛就开始了。
只见几个接受能力强的孩子迅速地把鞋、衣穿好,高兴地跳起来,又欢呼着,庆祝自己的胜利。最后只剩下静静小朋友,只见她带着哭腔着说:“我穿不上,我穿不上......”别的孩子在我的面前说:“老师,静静不会穿鞋,她哭了。”我说:“没事,静静,很棒,一定能穿上的”。她听到我的鼓励后说:“我能穿上的”小朋友们也在喊:“静静加油,静静加油......”她在我的鼓励下,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慢慢地把衣和鞋穿上了,大家为她欢呼,为她鼓掌。
通过这次的穿衣穿鞋比赛训练,给以我启发,以后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多进行一点自理能力的活动比赛,并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书籍是五彩生活的万花筒,是大千世界的缩影。阅读书籍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拓宽孩子的视野。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技能,享受到阅读带来的无穷快乐。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和不同的阅读形式,是开展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区域活动中的阅读区常常被孩子们冷落,走进阅读区的孩子寥寥无几,怎么让阅读区活跃起来,让孩子走进阅读、爱上阅读,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有一天,美工区孩子们认真的绘画着,区域快结束时加诺跑到我跟前悄悄的告诉我:“老师,我给你讲一个蝴蝶和小鸟的故事。”加诺画了蝴蝶和小鸟的绘画,把几幅图画变成了一个小故事。她的故事内容虽然简单,但是故事的形式启发了我。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用孩子喜欢的绘画形式帮助孩子们阅读呢?
区域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交流,我让加诺在交流会上发言,把她创编的小故事讲给班内所有孩子听。我表扬了加诺,并鼓励其他孩子也用绘画的形式创编小故事。我告诉孩子们,想要有自己的作品必须多读绘本积累知识。我给孩子们一天的准备时间,搜集故事内容。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涨,陆陆续续地走进阅读区,班内的阅读气氛变得特别浓厚。有了构想的孩子走进了绘画区,高兴地创编着自己的绘本故事。大部分孩子任务完成的特别好,我把孩子们的绘本故事投放到了阅读区供孩子们欣赏。为了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又增添了故事盒子,手偶,头饰等活动材料。随着孩子们知识的积累,班内又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阅读、讲故事的活动,如“我是故事大王”、“创编故事小能手”等,这样的做法吸引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幼儿阅读的机会和内容。把握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
良好的阅读习惯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我相信,在家长和老师不断指导、鼓励下,每个孩子都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受益终生。
中五班从上学期开始,就创设了两个角色,一个是魔法小丑蛋糕、一个是玩转蛋糕。这两个角色游戏创设的很成功,不仅本班孩子爱玩,就连每天傍晚放学,其他班孩子也热情高涨的玩个不停,无论我们中五班老师怎么劝说都不愿离开,从这些方面来看,孩子爱玩,百玩不厌,说明这两个角色的创设是成功的。这学期,我们征求了孩子们的意见,孩子们还是非常愿意玩,所以角色依然是这两个角色,但是中班下学期了,随着孩子们游戏水平的提高,所以玩的内容和方式方法都有所调整。
上学期,在玩转区角里,孩子们制作“蛋糕”非常漂亮,但是制作“蛋糕”的材料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我们教师就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供他们制作。我们还提供了蛋糕图样,让他们也能从中找到一些灵感。上学期的时候,这个区角里的小朋友,非常渴望有人能欣赏到他们的创作,做完之后,总是到教室里里让其他小朋友看。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我们请幼儿在区角里,先进行角色分配,有“老板”,有“员工”,“老板”负责把“员工”制作的蛋糕售卖到魔法小丑蛋糕店里”。几次游戏下来,孩子们的游戏情绪更高了,制作的“蛋糕”更用心了。我们这学期还有三个自由人,这三个自由人可以去玩转蛋糕里体验制作“蛋糕”,也可以去魔法小丑蛋糕店里去购买“蛋糕”等。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游戏,孩子们虽然知道了游戏应该怎么玩,但还是有很多孩子玩着玩着就没有遵守游戏的规则了,这就需要老师不停电把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和孩子们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拍照片,放到一体机上,让孩子们回顾游戏的情境。但是效果还是不太理想。后天,我们就采用老师和几个能力较强的孩子,一起玩,让他们看的方法,孩子游戏的能力还是有所提高的。
在角色游戏中,很能培养一个孩子的收拾整理能力,这一点,孩子们做的非常好,都能收拾的很整洁,很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在今后玩游戏中,我还要认真思索,培养孩子们游戏中的各种能力。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都非常的重视,同时,大班幼儿教育也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因为教育需要从娃娃开始抓起。针对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探究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启发幼儿探索问题的兴趣
首先,需要注重的就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情境的创建需要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觉地参与到探索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准备活动开展的一些物质,同时还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思考,使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例如,在活动“可爱的小脚丫”中,教师可以在教室中放置一些海绵垫子,还有木板,还需要许多的染料。教师要求幼儿进入教室后将鞋袜脱下透出自己的小脚丫,使幼儿能够在快乐的气氛中了解自己脚丫的结构及相应的功能,同时,幼儿还能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脚丫,从而养成良好的用脚的行为习惯。
二、示范引导,积极鼓励,教会幼儿探究问题的方法
幼儿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幼儿自身的探究往往是盲无目的,教师需要将自身具有的引导作用全面地发挥出来,教会幼儿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幼儿懂得如何探究。
幼儿教师需要激发幼儿提问,幼儿对于周围的环境变化会非常的感兴趣,在幼儿的脑海中经常会出现很多非常古怪的问题,并且做出让人不能够理解的举动。若是家长或者是教师对其没有太多的关注,或者是对幼儿进行阻止,或者对孩子进行训斥教育,这样就会杀死幼儿探索精神的萌芽。所以,幼儿教师对学生的发问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对幼儿的好奇心给予一定的保护。例如,在“蜡烛熄灭了”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思考为什么玻璃的瓶盖盖上之后蜡烛就停止燃烧了,并且让幼儿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总之,幼儿教师对于大班幼儿探索能力的培养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激发学生对探索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同时,对学生的探索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幼儿感受探索的乐趣,使幼儿的探索能力不断地提升。
幼儿园里,每天早上家长们来送孩子的时候,经常和我们说:“老师,麻烦你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其实我们每天都让孩子喝水,大概是有的孩子只喝一口水润润嗓子;有的孩子喝两三口水;有的孩子能喝半杯水;有的孩子能喝一杯水;还有的孩子接了满满一杯水,却只喝了一两口,并不口渴。为了让孩子喝足够的水,我编了很多儿歌,使孩子们真正认识到喝水的重要性,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好,效果不错。通过儿歌,使孩子们知道自己该喝多少水,喝水少了会造成身体不舒服等生活小常识。孩子喝水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但是孩子喝水的问题却牵动着许多家长们的心。我们在一日活动中,经常提醒孩子们去喝水,有的孩子能够喝足量的水,而有的孩子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滋润一下嗓子就算喝水了,没能够达到喝水的目的。
培养孩子喝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我们去反思、实践才能够找到最好的办法。
相信《教育随笔:大班班级班风的培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班级计划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